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_第1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_第2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_第3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_第4页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备课教案第一单元小说单元学习重点1、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2、欣赏小说人物形象和小说的语言。(欣赏人物形象应从环境描写、情节的发展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动作、内心动机,并从多方面、多角度审视人物形象,以发展的观点来评价人物,从而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小说的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叙述语言)1祝福鲁迅教学重点1、理解小说以“祝福”为题的深刻含义。2、分析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品味小说语言技巧及其作用。3、体验祥林嫂的痛苦与不幸,关注她的命运,思考其悲剧的根源,领悟作者的创作意图。教学方法复述、概括、研究性学习、小组讨论、朗读精彩语段学法指导1、先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的情节结构,写出祥林嫂人生悲剧的情节提纲,明确文章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的作用;然后局部分析比较祥林嫂外貌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找出这一变化的原因,进一步理解文章的主题。2、师生、生生合作,探讨祝福文题的含义并品析本文的语言特色,进一步理解鲁迅的语言特色。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鲁迅先生在坟灯下漫笔中把中国封建历史分为“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这对于“快乐着我们的快乐,幸福着我们的幸福”的二十一世纪的你们来说,真可谓“不是我想象”。然而,事实原本如此,不可更易。几天,让我们读读先生的祝福,听听主人公“祥林嫂”哀怨凄楚的倾诉吧二、解题1、背景介绍祝福发表于1924年,是鲁迅小说集彷徨的第一篇,故事叙述的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黑暗现实。农民问题是鲁迅这一时期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而辛亥革命后,旧中国农村的黑暗是空前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清王朝,赶跑了皇帝,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与真正完成,中国仍然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和压迫下,封建的思想观念和礼教仍然顽固地束缚着广大农民,尤其是妇女,她们更是受尽了剥削和压迫,承受着难以想象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双重重压。五四运动提出了“民主、科学”“打倒封建礼教”的口号,妇女解放问题也成了这个时期鲁迅探索的主题。正是这样的背景下,鲁迅的小说祝福应运而生了。在小说中,鲁迅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文化思想的流弊和余毒。2、关于“祝福”“祝福”是当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迷信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平安”,并求来年“幸福”。三、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思路1、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快速浏览课文。2、四人一组以“我”为角度叙述小说的故事情节,然后指定一男生讲述。要求叙述要客观、条理,必要时也可作适度发挥;尽可能体现出“我”对“祥林嫂的同情心”;语言流畅,吐字清晰。3、四人一小组研究并为“祥林嫂”编写“年谱”,体现她的人生悲剧。时间二十六七岁以前三十七八岁快乐和幸福苦难和不幸逃出婆婆家在鲁四老爷家做工被婆婆卖掉满足,有笑影,白胖了拼死反抗再婚没婆婆,丈夫有力气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吃了有自己的房子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生了儿子被鲁镇的人歧视(阿毛、额头上的疤)胖了被鲁四老爷鄙视对地狱的恐惧捐门槛赎罪参加祭祖仪式被拒绝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惴惴的,头发也花白了,最终被赶出鲁家,沦为乞丐带着疑问和恐惧而死4、尝试结合“祥林嫂年谱”,指定一名复述能力较强的女生讲述“祥林嫂”的故事。(或做作业)要求小说是一种叙事文体,可从不同角度叙述课文,既可熟知内溶,把握思路,又能提高表述能力。四、课堂讨论1、讨论小说的线索思路以“我”的见闻为线索;以“祝福”为线索;以“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为线索。解说讨论不必纠缠于“线索”这一概念,以着重理解小说的情节是围绕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展开的。2、学生思考本文采用了什么叙述方式,这样安排有何作用明确采用了倒叙式。小说先写出主人公祥林嫂的悲惨结局,然后由回忆把其不幸的一生写出来。先写出结果,有利于吸引读者,抓住读者的心,对读者的心灵造成强大的震撼,促使读者去思考,便于作者与读者的心理沟通,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后对祥林嫂身世的叙述,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封建礼教是如何摧残迫害祥林嫂的,并从多方面去认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害人吃人的本质,从而加深对作品思想性的理解。五、分析祥林嫂所处的典型环境,剖析祥林嫂的悲剧根源及小说主题1、鲁镇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在那里表现出怎样的世态风情鲁镇是一个封闭式的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封建观念、男尊女卑等封建等级关系在鲁镇的人与人之间被异常严格地遵守着;鲁镇弥漫着浓厚的迷信气氛。2、鲁四老爷是一个怎样的人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他崇拜祖先,思想僵化,反对社会的一切变化。他向“我”大骂康有为,康有为主张变法,但是他因循守旧。他“案头”堆放的是“理学”著作,墙上挂的是朱子格言;孔孟之道流布于周身血脉,封建伦理浸透了通体细胞。孔孟理学、封建伦常正是他处世立身、待物行事的准则。可见,鲁四老爷是一个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3、祥林嫂周围的其他人对其态度如何祥林嫂周围的人对他表现出令人颤栗的凉薄与冷漠。柳妈对祥林嫂再嫁不以为然,认为祥林嫂“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又把祥林嫂的谈话传播出去,供他人笑话。这种人情的冷漠也可在鲁镇女人们“鄙薄”“烦厌”的神情中、在四婶“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慌茫的语调中、在短工简洁、“淡然”的回答中看得分明。4、小结鲁镇是一个封建礼教罗网笼罩下封闭落后的社会,是旧中国整个黑暗社会的缩影。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保守、自私,毫无温情可言。可见,祥林嫂生活在一个冰封无化的世界里。(解说人应是社会中的人,人的命运也应属于一定的社会环境。因此,对“鲁镇”环境的分析将有助于对主人公祥林嫂悲剧命运根源的探求。)六、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课题一关于祥林嫂的死因明确祥林嫂是一个“勤快”“能做”而又善良的女人,她是在久已走投无路的绝境中苦苦挣扎到最后一息的。她并非死于自杀,对自己的死不承担任何责任。再者,许多在祥林嫂死亡事件中犯有过失的人物鲁四老爷、四婶、婆婆、柳妈等也没有一个可以承担祥林嫂死亡的“直接”原因,实际上他们也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祥林嫂一生犯了个大错寡妇改嫁。她触犯了“好女不更二夫”,从一而终的“灭人欲”的理学科律。最终被封建道德熏染的鲁镇人合谋杀害了。可见,封建礼教和迷信才是残杀祥林嫂的“元凶”。课题二如何看待祥林嫂的反抗面对不幸的命运,祥林嫂抗争过吗祥林嫂的反抗与封建礼教人吃人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明确祥林嫂的抗争是自发的,还缺乏明确的认识,不是也不可能是自觉地针对封建社会制度及其意识形态。抗争的结果是,也不是跳出了“苦海”进了“狼窝”,就是怀着恐怖走向更加痛苦的深渊。这种命运的结局正是那个社会给她安排的。课题三作者以“祝福”为题,有何深刻含义明确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点;祥林嫂这个典型的农村劳动妇女的悲惨命运,是由祝福这个典型事件牵动出来的。只有将其不幸置于祝福的环境中,才能更清晰地揭示出旧中国社会,尤其是神权在其悲剧一生中的作用,更能深刻结合四处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根源,揭露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把祥林嫂的悲剧一生放在“祝福”的环境中,才能增强祥林嫂命运的悲惨性,从而深化主题,把批判封建社会、封建礼教、封建迷信思想的主体进一步强化,即把“凶人的愚妄的欢呼”和“悲惨者的呼号”展示给读者。七、分析“我”的形象及以“我”为叙述人的意义小说中的“我”是一种什么身份的人(是一个远离闭塞、衰败和萧索鲁镇的社会环境,基本上摆脱了传统社会精神和道德观念禁锢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但潜意识里想逃避现实矛盾的,灵魂还受着传统思想的深刻影响,精神道德上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作者为什么选择“我”一个远离故乡的知识分子作为叙述人,而不用其他人,如鲁四老爷、四婶、冲茶的短工或是柳妈呢(故事中除了我之外,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祥林嫂的不幸,只有远离了鲁镇传统社会,具有新思想的知识分子“我”才能站在更高的视点上,以“智识者”的理性精神来认识和思索祥林嫂悲剧的实质及其社会意义,来暴露鲁镇人们人性的残忍。小说通过“我”祥林嫂不幸的目击者对现实的冷漠和无动于衷的态度的刻画,更能突现出祥林嫂的不幸和社会的无情。)八、板书设计眼前呼唤个性主义揭示封建礼教吃人本质情节内容人物主题序幕祝福景象四叔夫妇结局祥林嫂寂然死去卫老婆子开端祥林嫂初到鲁镇婆婆回忆发展祥林嫂被卖改嫁大伯高潮祥林嫂再到鲁镇柳妈眼前尾声祝福景象短工九、探讨小说的艺术特色1、分析祥林嫂的外貌描写2、欣赏传神含蓄、隽永洗练的语言特色。十、总结1、主题祝福通过对祥林嫂悲惨人生的叙述以及造成祥林嫂悲剧一生的社会环境的勾勒,揭示了旧中国农民尤其是广大妇女悲苦生活的社会根源,从而更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同时还又促人警醒,呼唤劳苦群众的自我意识之意。2、爱迪生说“虚伪和欺诈产生罪恶”,虚伪的封建伦理道德扼杀了祥林嫂一个普通的下层劳动妇女的幸福。最后,在富人的声声“祝福”中绝望地离开了人世。鲁迅以其对历史和人生深邃独特的思考揭穿了封建礼教“伪善的”面纱,给后人更多的警示和希望。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因为同愚昧和邪恶的思想作斗争是所有追求“科学”和“文明”的时代人的共同心愿及义务。十一、拓展阅读锁(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P10)小说阅读与鉴赏指导(一)小说的特点小说的基本要素小说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它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等。小说情节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的作用,它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四部分,还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主要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自然环境主要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景物等,用以烘托气氛,表现人物情感等。小说是语言的艺术,小说中最能体现作家风格的地方之一是语言。鉴赏小说语言,不仅要注意用词、修辞、语法,而且要琢磨落笔行文所散发出来的特殊味道。如何欣赏人物形象和小说语言训练重点训练方法欣赏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分析故事情节分析矛盾冲突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及其发展变化欣赏小说语言注意语言运用技巧琢磨作家语言风格分析品味人物语言的个性化和口语化领悟小说语言的言外之意小说的分类长篇(红楼梦)中篇(阿Q正传)短篇(装在套子里的人)微型小说(小小说)(鞋匠)按篇幅分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按时代分现代小说(骆驼祥子)当代小说(陈奂生上城)章回体(三国演义)日记体(狂人日记)书信体(少年维特的烦恼)传记体(高尔基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笔记体(梦溪笔谈)纪实体(报告体)文言小说(促织)白话小说(药)中国小说(祝福)外国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社会、历史、神魔、传奇、科幻、公案(侦破)、战争、武侠、言情、推理、反特等2边城(节选)沈从文教学重点1、把握作者塑造的翠翠的形象及其身上体现出来的纯朴的人性美。2、体会课文对人物心理细致入微的刻画。教学方法1、美读课文,细细咀嚼品味作品蕴含着的诗一般的意韵。2、引导学生讨论翠翠的形象,小说的主题。学法指导在粗知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重点情节和人物行动,透视人物的思想感情,印证作者的写作动机。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美字笔画并不多,可是似乎很不容易认识,爱字虽人人认识,可是真正懂得它的意义的人却很少。”这是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散文在昆明的时候中的一段话。如此简单,如此熟识的两个字却鲜有人能参透其深意。世上最美丽的东西无过于缠绵的情思,那爱不管凄婉抑或豪迈都永远那么美丽,于是玉溪生说“春心莫与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鲍照也说“两相思,两不知”,如此之凄婉,如此之缠绵。沈从文用湘西的青山绿水、古朴纯纯的世俗人情去反照他心中的缠绵而质朴的爱和那人性之美,那么今天我们一起去发现这种美,用你我的心去共同体会。二、作者介绍沈从文,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苗族。短篇小说丈夫贵生三三,长篇小说边城长河是他的代表作。主要文学贡献在于创造了一种描写特殊民情的乡土文学,并受废名影响,取其抒情笔调,发展了新文学中抒情小说的文学形式。大部分小说是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与温爱。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情风景画于一炉,展示其民性的粗犷强悍,民俗的淳厚善良,是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朴归真的牧歌情调。这种乡土抒情体的美学风格代表了京城作家一定的社会理想,也对后来作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按体制分按语言分按国别分按内容分三、关于边城这篇中篇小说以川湘黔三省交界的边城茶峒,二三十年代的恬静生活为背景,展开了一个悲壮的故事。在风光秀丽的湘西,在酉水流域一个小城市中,又一个与世无争的70岁摆渡老人和15岁外孙女翠翠相依为命。翠翠美丽纯洁,情窦初开,她爱上了城中管水码头的船总的次子傩(NU)送,麻烦的就是船总的大儿子天保也喜欢翠翠。天保先求婚,老头也似有允意,但翠翠怎肯作答。这种复杂的多角关系势必引起矛盾冲突。弟兄俩夜晚上山唱歌,约定谁得到翠翠回答算谁赢。这种爱情“决斗”真是有地方特点。天保自知唱不过弟弟,乘船离家,结果失足死于河里。翠翠因天保之死,对老船夫有所误解。老人在雷雨夜猝死,傩送因反对父亲包办婚姻出走。从此翠翠终年孤苦伶仃守渡口,在碧溪岨等待着自己心爱的青年归来,可使“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小说在这三角恋爱的种种纠葛中,通过男女之爱、祖孙之情、父子之亲、睦邻之意,生动地表现了边城人健康、优美、质朴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沈从文通过这部爱情悲剧,揭示了人物命运的神秘,赞美了边民淳良的心灵。这部作品人物形象生动细腻,山光月色描写的诗意盎然。著名评论家李建吾称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田园牧歌式的杰作”、“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亚洲周刊在评选20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时,将边城评为百强第二名,真是很有见地。三、整体感知,把握情节1、快速默读课文;2、讨论并概括文章三部分的大意(一)写翠翠爱情的萌动和对爷爷深深的依恋。(驿动的心)(二)写翠翠甜甜的梦境和爷爷为翠翠的婚事暗地探访大老。(梦里寻他千百度)(三)写爷爷小心探询翠翠的心事和翠翠对傩送情歌的期待。(未了情缘)四、分析人物形象1、分析翠翠的形象翠翠是个善良聪慧、温婉多情的少女。在他身上,对祖父深沉的依恋与对爱情的真挚期盼,外表的温婉腼腆与内心的炽热多情,异乎寻常地融合在于一体。2、分析爷爷的形象小说中的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是一个忠于职守、古道热肠、深爱至亲的老人。他对孙女翠翠亲情无限,在生活上、感情上对她无比关怀,尽力体谅。3、分析天宝的形象痴情、豪爽、慷慨。既大胆表露爱情,又爱惜手足之情,在不知情中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孤独地离开并死于意外。4、分析傩送的形象多才多艺,性格与天保很相似,孤独地追求爱情,最后为亲情放弃爱情。五、谈谈如何分析欣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作者总是通过他笔下的人物形象来描绘他所处的时代,寄寓他所理解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质。1、注意分析人物的行动和语言;2、联系人物所处的环境来理解人物形象;3、分析人物的心理;4、从个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入手,把握住人物在诸多矛盾冲突中的行为,心理等;5、以发展的观点来分析人物。六、板书设计忠于职守人类之爱的说明愚夫俗子的哀乐爷爷古道热肠深爱至亲祖孙情聪明乖巧善解人意清纯质朴爱情腼腆多情天保坦荡磊落手足情傩送正直尚义七、写作特色纯朴的风情美和人性美作者描写的湘西,自然风光秀丽、民风纯朴,人们不讲等级,不谈功利,人与人之间真诚相待,相互友爱。外公与孙女的爱、翠翠对傩送纯真的爱、天保兄弟对翠翠真挚的爱以及兄弟见诚挚的手足之爱。这些都代表着未受污染的农业文明的传统美德。作者极力状写湘西自然之明净,也是为了状写湘西人的心灵之明净。八、总结此三章内容主要写了翠翠的成长过程中少了一点乖巧,多了一点沉思;少了一些欢笑,多了一份羞涩;对爱情的希冀是她此刻占据心灵的一件事,又写和祖父的亲情。对爱情的期盼、猜测相互交织,从中折射出人性的美,一种自然的人类本性。通过学习边城节选的三章,我们初步品析了沈从文先生清凉明静、潇洒随意的文字美。在这种文字美中,更感受到一种似乎已为我们所陌生的自然、优美、健康的人性,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因此,读这样的作品,我们获得的不只是文学艺术的美的享受,更有这对我们的心灵人性的滋养与疗补。读边城如此,读沈从文的其他优秀作品也如此。小说阅读与鉴赏指导(二)鉴赏的条件鉴赏小说需要有一定的条件。鲁迅先生在谈到文学鉴赏时曾经说过“读者也应有相当的程度。首先是识字,其次是有普通的大体的知识,而思想和感情,也许大抵达到相当的水平线,否则,和文艺即不能发生关系。”具体说来,鉴赏小说应具备以下条件1、一定的生活经验这是鉴赏文艺作品的起码条件。缺乏生活经验,就难以对文艺作品所反映的世态风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产生联想和想像,也就难于达到深刻的感受和理解。特别是对于那些容量比较丰富的文艺作品,如小说,更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警察和赞美诗是美国作家欧亨利的代表作之一。读这篇小说,我们现在的青年人是没有生活体验的,必须多读一些背景材料。否则,缺少现实生活的体验,是很难理解文中主人公的反常心理和违背常理的结局的。2、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观是我们阅读小说的航标灯。阅读小说如果只是喜欢追求情节的离奇、曲折,或者专门寻找“刺激”的描写,那么这种“没有高尚的思想、情感、意志作为骨子”的阅读,非但没有丝毫的价值,反而对我们的思想有损害作用。这就是因为阅读者缺乏正确的审美观。还以警察和赞美诗为例,有了正确审美观的人去阅读它,就会透过苏比那些荒唐、可笑的行径,看到辛酸的眼泪,看到美国的社会现实,从而进一步看到资本主义社会的某些本质。3、对小说特点的把握要鉴赏小说,需知道什么是小说,有什么特点,即要了解有关小说的基本知识,如小翠翠夫妻话别探夫遇敌助夫杀敌说的三要素,小说艺术的中心是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要学会如何从小说中分析出蕴含在其中的主题思想。再者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小说感即阅读小说的感情,对形象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对作品的具体和总体的领悟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小说鉴赏的基础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进行小说鉴赏了。3荷花淀孙犁教学重点1、学习用景物描写、人物对话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整体领略小说充满诗情画意的意境美和人物形象的人情美。教学方法朗读、讨论、比较分析。学法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从小说三要素入手,理解小说揭示的主题。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一提起战争,我们的脑海便不觉闪现出刀光剑影、硝烟弥漫、痛苦嘶叫、鲜血淋漓,然而今天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一场战争却充满了欢声笑语和浓郁的生活气息,有“谈笑间灰飞烟灭”的气概,但也有作家使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的,孙犁便是其中的一个,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被称为“诗体小说”的代表作荷花淀。二、解题荷花淀写于1945年春,是孙犁的代表作。当时,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阶段。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斗争不断发展,队伍不断壮大,抗日根据地日益扩展。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冀中地区的的广大群众在党的领导和教育下团结一心,同仇敌忾,奋起抗敌。随着抗日武装的不断发展壮大,抗日根据地的广大群众纷纷拿起枪,投身到这场民族解放战阵中,表现了中华民族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中华儿女在党的领导下崇高的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英勇抗战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小说就是以冀中抗日根据地的广大人民群众斗争生活为背景,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一群勤劳纯朴、通情达理而又勇敢机智、开朗向上的农村劳动妇女形象,表现了根据地军民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精神。三、行文线索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安排情节1、月亮升起来很晚鸡叫的时候第二天过了两天快到晌午正午这一年秋季冬天2、明线暗线分而又合,合而又分明线几个妇女的活动送夫、探夫、遇夫、学夫暗线地区队的活动四、自读课文,概括三个生活片断的内容编席候夫送夫参军马庄寻夫白洋淀妇女遇敌巧脱在战斗中不断成长助夫歼敌成立队伍四、分角色朗读课文重要情节(助夫参战)(感受战争)(投身抗战)1、夫妻话别(体会水生嫂的性格提点)明确水生嫂既有中国女性传统的温柔、贤淑、羞怯、质朴的品性,同时又具有解放区妇女进步的特点。(水生嫂不只是个好妻子,更是一个深明大义、识大体,顾大局的“中国人”,他不仅爱自己的丈夫,更爱自己的家乡、自己的祖国。)尝试改写对话,表现水生嫂另一种个性。(样例见高中教材新教案P29)2、商量探夫(分析几个女人各自的性格提点)明确第一个含蓄、聪明伶俐;第二个直爽开朗;第三个心细、考虑问题周到、善于思考;第四个快言快语、急切而又真挚;第五个羞涩忸怩而又十分可爱3、回家途中明确从她们的对话中,可看出白洋淀女人性格中豪迈、乐观、自信的一面,这都是配合子弟兵的基础。4、讨论对话描写的作用明确作品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地展示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白洋淀女人的成长历程,展示白洋淀地区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5、讨论小说开头三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明确点明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引出了主要人物水生嫂;用景物描写展示人物的精神风貌;为情节的展开作铺垫。6、讨论细节描写的作用明确没有真实的细节,就没有真实的人物形象,也就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富于个性化的细节动作,能鲜明、深刻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揭示出人物的心灵。五、研讨试以水生嫂和祥林嫂为例,说说时代变迁对妇女命运的影响。明确同样作为中国普通的农村妇女,但是祥林嫂和水生嫂的人生道路却完全不同。祥林嫂生活在封建时代末期,现代文明之风还吹不进封闭、保守的鲁镇,祥林嫂只能被冷漠、黑暗的社会现实所毁灭;水生嫂生活在全民抗战时期,社会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根据地,妇女解放已开始深入人心,所以水生嫂能从一个贤淑、温顺的农村妇女成长为一个抗战的巾帼战士。六、总结这篇小说写战争,看不见硝烟,听不到炮声;作者不追求离奇曲折的情节,选用的材料均是平常生活场景及人物的对话和事件;作者也没有写英雄事迹和豪言壮语。作者所塑造的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在抗日战争中成长的妇女群像真挚多情、深明大义、同仇敌忾,她们无声地把对丈夫的忠贞爱情融会到崇高的民族气节中,显示出她们特有的情操美。七、写作特色1、充满诗情画意的景物描写2、生动的细节描写3、简洁而传神的对话八、谈谈如何分析欣赏小说的语言明确欣赏小说的语言,要细细咀嚼,细心品味,要联系语境,想象情景,注意语言运用的技巧及其妙处,注意它在塑造人物、表现主题上的作用。小说阅读与鉴赏指导(三)小说的特点多视角、多侧面的透视生活;视角,在小说中就是指叙述角度,它是作家反映生活的观察点、立足点、透视点,它展示出作家对所描绘的生活现象的评价和主观态度。视角的选择运用,对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现实生活的意义和感情体验,有很大作用。视角不是一个技巧问题,它体现作家对生活的价值取向、对生活的独特艺术发现和创造。小说是一种广阔自由的艺术,它的视角运用极其灵活多变,作家可以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自传式地加以表现,也可以用第三人称方式以旁观者的身份叙事;它可以从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观点来叙述,也可以从次要人物的观察点上来写,它可以灵活地转换人物的叙述角度,用人物之间的相互观察来揭示各自的内心活动,还可以直接观照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些不同的视角,归纳起来,可分为两种形式一是外视角。叙述者(作家或观察者)以“全知全能”的身份、眼光进行叙述和描写,塑造人物的形象,构造情节。外视角叙述者处于超脱的位置上,站在客观立场,不参与情节活动,具有较强的客观色彩;这是小说的传统视角。二是内视角。这是以作品中某个人的眼光、心境观察生活,叙述事件,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内视角使小说在展示人物心灵上有极大的优越性。具有内倾性特点的现代小说,就是惯用这种内心视角,展开人物潜意识活动。从视角的特点看,外视角近似于史诗、叙事诗的观察方式,内视角近似于戏剧的视点艺术;外视角适于故事的叙述,内视角长于人物心理刻画,现代小说都是把内、外视角结合运用,复合交叉,相辅相成,仿佛是多面镜子,里里外外、前后左右加以映照,多侧面、立体化地反映生活和人物的内心世界。托尔斯泰在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中描写女主人公安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去,在火车上与渥伦斯基邂逅,两人的内心都发生了剧烈的震动。小说从两个人物的内心视角中,互相映照,交叉感应,渥伦斯基感受到安娜“有股被压抑的生气在她脸上流露”,而从安娜的视点中又写出了沃伦斯基的迷人的风度。两个人一见倾心,情绪互相渗透,彼此交流,情感世界在潜移默化中都起了重大的变化。所以,安娜回到彼得堡一下火车,看到她丈夫的面孔,第一个感觉就是惊异地发现那双撑住他的圆帽边缘的耳朵,“呵哟他的耳朵怎么那种样子呢”这句内心独白正是从她的视角上对卡列宁的反映和审美评价。她对人物的观察出现了变形感受,由此表现出安娜内心的变化。这种内视角的表现与作家从外视角上,对从彼得堡到莫斯科俄国上流社会的透视互相结合,收到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4装在套子里的人契诃夫教学重点1、认识沙皇政府忠实卫道士们的反动腐朽的本质。2、理解别里科夫的性格特征及时代意义。3、品味语言的讽刺意味。教学方法反复阅读、研究性学习、联系实际扩展作品丰富的内涵学法指导1、先整体把握文章,疏通一些疑难词语,同时提供一些背景材料。2、由外表逐步深入认识其可憎的内心,注意“笑思悟”的过程。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先给学生出示一首讽刺诗“老掌柜”难舍芭蕉扇(陈显荣)“要我换电扇,且慢复且慢不怕花钱多,就怕担风险雨天怕打雷,晴天怕触电;倘若螺丝松,飞来大刀片,重者削脑袋,轻则上医院。还是稳妥点,仍用芭蕉扇,只要拼命摇,照旧能解汗”这位难舍芭蕉扇、惧怕电风扇的老掌柜,仅是一位老实本分的小市民,他文化低,眼界窄,接受新事物迟钝。现实生活中,不少人与他相似。他们害怕变革,苟且偷安。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位这样的人装在套子里的人,即别里科夫。二、解题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三世即位后加强恐怖统治,警察和暗探密布俄罗斯,大批革命者被流放,进步报刊被查封,政府对舆论的钳制日益加紧,告密之风日益盛行,许多要求自由的人惨死于政治迫害。在这种“禁锢得比罐头还严密”的专制制度下,人民群众敢怒不敢言,享受不到起码的民主权利。特殊的政治环境造就了特殊性格的人。别里科夫是被警察制度吓破了胆的满心恐怖的可怜虫形象,整天提心吊胆,怕出乱子,怕人告密,连一张漫画都把他吓得六神无主,唯恐“到头来弄得他奉命退休”。这个畸形典型从侧面暴露和讽刺了沙皇专制制度剥夺人民自由的罪恶。三、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故事情节全文可分为三部分一(14)介绍别里科夫的外表,生活习惯和思想性格。二(5倒数第三段)写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的恋爱及最后失败。三(最后两段)写别里科夫之死。埋葬了别里科夫,但生活中还有许多的“别里科夫”。四、研习小说第一部分学生默读、讨论1、别里科夫有哪些“有形的”和“无形的”套子生活方面的“套子”(有形的)衣着打扮;生活习惯。思想方面的“套子”(无形的)喜欢歌颂过去;用所教的古代语言逃避生活;只相信政府的告示和报纸文章;对不合规矩的事闷闷不乐;他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2、别里科夫为什么要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结合背景知识明确别里科夫既震慑于专制极权政府的白色恐怖,又依附于沙皇专制统治,自觉维护反动统治,仇恨和反对一切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而他所依附并自觉极力维护的反动统治又外强中干,本质虚弱,他所反对的新生事物和社会变革又触目即是,呈现旺盛的生命力,让他胆战心惊。所有这一切,使他只好把自己深藏于套子中。别里科夫应该说既是沙皇专制制度顺乎情理的产物,反过来又维护着这种专制制度;他既是这种专制制度的受害者,同时,他又加害周围的人。五、研习小说的第二部分1、分角色朗读2、讨论划分出这一部分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开端结识华连卡发展漫画、骑车事件高潮与卡瓦连科争吵结局恋爱最后失败3、思考问题作借用了将近三分之二的篇幅写别里科夫的婚事,似与前文连接不紧,这一故事情节的设置妙在何处明确作家把他的主人公放在婚事前面加以描绘和议论,对揭示别里科夫的丑恶本质,对突出和深化作品的主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这里,作家只讲别里科夫的婚事,而不提对他有什么爱情,是意味深长的。别里科夫跟真正的爱情是无缘的。小说的第一部分着重从衣食住行、待人接物、精神状态、语言习惯等方面对别里科夫作一般的概括性描述。第二部分把别里科夫推到“爱情”的课题上,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工笔细描般地刻画人物性格,让读者从人物的具体言行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本部分要突出主人公不仅“套己”而且“套人”的腐朽灵魂,深化了小说的主题。如何看待华连卡姐弟这两个人物的形象明确华连卡姐弟在小说中是具有新思想、充满生命力的人物,他们敢想、敢说、敢做,是新生活的主人,代表了一种新生的进步的力量,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生活带来了生气。他们的出现,给人们新希望,使人们看到了新思想的力量。六、研习小说的第三部分为什么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既然如此,为什么“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却又“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呢明确别里科夫反对一切新生事物,扼杀自由与进步。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他的死象征着一切反动势力必然灭亡,使人们看到了摆脱沉闷气氛后即将到来的曙光,因此人们觉得埋葬别里科夫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然而死了一个别里科夫,还有许多别里科夫存在着,因为这是一个僵死、腐朽的社会。恐惧的情绪已经渗透到每一个人的血液中去了。因此,“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如何理解“可是一个礼拜还没过完,生活又恢复了旧样”一句话。明确虽然别里科夫死了,但禁锢社会、束缚人们思想的“套子”仍然存在。另外还有许多这类“套中人”活着,别里科夫现象不是个别现象,而是社会现实的普遍反映。阻碍社会进步变革的,是专制政府和僵化陈腐的思想。要让生活有新的气象,必须变革社会,革新思想。表达了作者对消灭沙俄专制制度、创建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七、总结别里科夫这一形象别里科夫是一个典型“套中人”。他的套子就是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一切陈规陋习。他把自己装在套子里,凡是违背法令,不合常规的事,都不敢越雷池一步。而且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约束别人,“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别里科夫式的“套中人”是沙皇专制统治的产物;别里科夫又是沙皇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别里科夫既是令人畏惧的人物,又是弱不禁风的可怜虫;别里科夫是一个完全漫画化了的象征性形象,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八、板书设计穿着方面用具方面出行方面住处方面漫画事件别里科夫的恋爱过程骑车事件套人争吵交锋别里科夫被吓致死十、分析文章语言特色明确契诃夫是幽默讽刺大师,装在套子里的人表现出高超的幽默讽刺艺术。1、用夸张变形的漫画手法造成幽默讽刺效果;2、荒谬绝伦的言论和一本正经的口吻构成强烈的讽刺;3、将套中人和新派人物联系起来,构成幽默讽刺的效果。十一、总结拓展无论什么时代什么社会,都有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发展,社会进步,总会有变革,有变革就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这些人中除了极端维护自己利益,仇别里科夫的套子特征揭示主题套死套己沙皇政府黑暗别里科夫愚昧呼唤自由社会恨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统治者外,更多的是墨守陈规,因循守旧的小人物,他们对新生事物不适应、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在思想和行动上抗拒社会变革。在改革开放的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这样的人和事。这是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讽刺使用嘲讽的笔触描写生活中的落后的事物的一种艺术手法。讽刺要突出描写对象所具有的逆情悖理、荒谬可笑的特征,使之无可隐蔽,以达到批评、谴责的效果。装在套子中的人是讽刺文学的典范。十二、课堂阅读小说免费(高中新教材优秀教案P42)十三、课后作业(任选一题)1、写一份别里科夫死亡调查报告,说明他是“自杀”,还是“他杀”。2、作为一名高中生,你的生活和学习中一定有很多“套子”,请以“我与套子”为题,写一篇短文,谈谈你的看法。单元作文训练一写出人物的个性一、训练目标、通过二三事记述人物、用细节表现人物的个性二、目标导引(一)什么是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是指人物在思想、品质、言行、习惯等方面与众不同的特征。(二)为什么要写出人物的个性人物的个性是由不同的社会背景、人际环境、人生经历、学识、年龄等诸多因素决定的,而且个性有一个产生、变化、发展到定性的过程。写出了人物的个性,才能表现这一人物与其他人物的区别;表现了人物的个性,也就是表现了这个人物在社会上存在的价值;写出了人物的个性,也才体现了写作的价值。(三)怎样才能写出人物的个性通过言行、心理、肖像描写等都可以表现人物个性,但本单元的重点是通过二三事和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个性,今天我们只从这两方面谈一谈表现人物个性的方法。1、善于通过二三事从多角度表现人物个性2、我们能写出不同人身上发生的不同的事,或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的不同的态度,也就表现了人物的个性。通过二三事表现人物要与表达人物的个性结合起来考虑,它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思考、表达的中心包含了人物的两三个方面的品质,让每件事或片断表现其中的一点。、只表达其一个方面的个性,每件事或片断要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这就要求我们在选取材上下功夫。一是选材必须围绕主题。写作时必须认真审题,不管是命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都应该看懂题目的意思,明确题目的要求及题目涉及的范围,确立主题。然后围绕主题,考虑在自己所贮藏的素材中,有哪些材料符合题意,这些材料就应该选取,而与主题毫无关系的材料,就要毫不可惜的舍弃,哪怕是十分生动有趣的材料。二是选材要真实,写真情实感。要做到这一点,在写作时就要选择那些自己亲身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例来写。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因为自己熟悉,知道其中一些细节,有切身感受,所以容易写得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而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正是一篇好记叙文的重要标准。如果胡编乱造,就会使文章失去了准确性,真实感,也就因此失去说服力。三是要选取典型材料。有些同学选取材料时,不认真鉴别,不慎重选择,以为“捡到篮里便是菜”,于是事无巨细,不分大小,都一一写来,结果写事的记叙文成为记“流水帐”,写人的记叙文成了一篇“履历表”,影响了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所谓典型材料就是能反映事物的本质,能代表一般的材料。有一种误解,认为典型材料就一定是“救人”、“救火”或者与歹徒搏斗之类的大事,而觉得自己所看到的所经历的都是平常的人和平常的事,没有什么够得上典型的。其实典型材料并不一定都是大事,有些大事并不一定具备典型性。同样,并非是小事就无典型性,有些看似平常小事,因为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就具有典型性。对于我们来说经常见的是小事,所以要特别注意这些小事的典型性,要注意选取那些能“小中见大”,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小”材料。写作中选取典型材料,可以起到以一当十,以少胜多的效果。四、要选用新颖的材料。我们的同学写文章,一动笔就是写人人都写过多少遍的那些过时的陈旧的材料。一写好人好事总是雨中送伞,病中补课,帮人修自行车。这些材料不是不能写,但不能总写这些事。老写这些事,就成了“老生常谈”,“千人一面”。文章最怕雷同,看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看了第一篇就知道第二篇,这样的文章不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只能使读者产生厌恶感。为了选用新颖的材料,必须不断开辟新领域,涉足于别人所不及的地方,要努力做到别人说过的话,我不原样的说;别人用过的材料,我不照搬,即使同一材料,如果选材角度不同,也会避免雷同,各有新意,使人有新颖之感。即使是旧事,或者是别人写过的事,只要有新的发现,或者选取不同角度,给人以新面孔,新感受,同样是可贵的。其次要善于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个性细节,它是一部作品、一篇文章的个性和亮点所在,是吸引读者、打动人心的表达中心的点睛之处。细节描写是指对表现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有特殊作用的包括动作、神情、物件、环境等在内的一些细小环节的细致描写,运用细节描写写人,往往能增强描写的生动性和真实感使人物更具个性特征,对人物塑造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具体描写时,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细节要准确可信,经得起推敲,要注意惊心选择,巧妙安排,切忌繁琐的自然主义的描写,此外,还要有明确的目的,要服从人物刻画的需要,为了强调某一细节的重要作用,可对此进行反复多次的描写。中学生作文往往不能恰当选取生活中感人至深的典型细节来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这主要是缺少发现以及对生活的关注和提炼。怎样捕捉到精彩、典型的细节呢一、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如人物的种种活动、各种神态、身体部位的变化等,注意抓住其特征。如一篇父子情的文章,通过对父亲手的描写,表现对父亲含辛茹苦为家操劳半生的感佩之情。“我凝视着父亲这双大手嶙峋的瘦骨、粗糙的厚茧,手指被风吹裂了一道道的血口。妈过世很早,这么多年,父亲就靠着这双大手硬是把这个残缺不全、破烂不堪的家给撑了起来。”文章末尾写父亲送“我”上车时的情意也感人至深“车上暖烘烘的,几位乘客不住地说笑着。父亲不见了身影。车子徐徐开动了,始终静不下心的我不由得往车外望去。我一下惊呆了慈祥的父亲正蹲在路边,手里夹着烟,双眼紧盯着载着他儿子的车,一动不动。撩乱的头发在秋风中不停地抖索着”读后令人感悟到父子间相爱相怜的亲情。二要勤于思考,敏于感悟,挖掘材料中的深刻意蕴。三要多读多练,恰当表达。根据写作的范围和方向展开联想,想到时间、地点,想出具体的画面、具体的细节,并做到与文章内容中心融为一体。第二单元杂文单元学习重点1、分类辨体,掌握杂文的文体特征。2、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感受杂文极强的思想性。3、揣摩语言,体会不同杂文家各异的语言风格,提高品评鉴赏能力。单元教学知识点杂文,散文的一种,是直接迅速地反映社会变化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活泼、锋利、隽永的特点,既有政论的性质,又有文艺的特点。题材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杂文是一种文艺性论文,根据其内容的针对性,大体可分为讽刺挞伐和赞颂疏导两类,本单元的四篇文章均属于前者。我们现在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烈的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它的形式灵活多样,无论是杂感、短评、随笔、编后、序跋、札记等,只要富有浓厚的文学性和锐利的议论锋芒,都可以称为一片好杂文。5拿来主义鲁迅教学重点1、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和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2、把握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学会根据语境辨析语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方法问题式教学法、概念比较法、探究拓展法学法指导1、对重要语段加强朗读训练,以加强对文章主要观点和语言特点的理解。2、对语言的揣摩要结合鲁迅杂文善于运用形象说理的特点,透过表面的词句,分析所用形象的深刻内涵。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设计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骥才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从今天的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解题本文是鲁迅先生于1934年6月4日写的一篇杂文,最初发表在该年6月7日的中华日报副刊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自从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以来,反动统治,尤其是国民党反动派在各个方面奉行卖国政策。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派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封建的遗老遗少们叫嚣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喧嚣一时。左翼文化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思想混乱,颇多分歧。面对如此背景,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拿来主义”这一主张。文章所阐明的基本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三、研读标题,发现问题提问本文标题属于议论文标题中的哪种类型你读了标题之后明确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迫切需要解决明确本文标题属于论题型。我们从标题明确了本文是要谈论有关“拿来主义”的问题。读标题后,要思考两个问题1、什么是“拿来主义”(第8、9段)2、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四、理清课文思路本文是一篇驳论文先破后立破批判送去主义(14段)立主张拿来主义(59段)三部分实行拿来主义的条件和意义(10段)五、分析文章第一部分1、文题是“拿来主义”,为什么在论述拿来主义之前用了近一半的篇幅批判“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明确“拿来主义”是与国民党反动政府的“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正是由于反动当局推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政策,祸及子孙后代,才必须要实行“拿来主义”。文章批判“送去主义”,揭示了它的来源、表现、实质和危害,才愈显现“拿来主义”的正确和必要。这样的安排,从论证角度看,不仅节省了笔墨,而且起到了突出“拿来主义”的作用,充分显示了文章说理的针对性。2、前一部分为什么对“闭关主义”一语带过,不加驳斥明确“闭关主义”指清政府的闭关自守政策,其腐朽性已人所共知,没有必要再行驳斥。而还要提及“闭关主义”,与揭示“送去主义”的产生有关。从“闭关”到“送去”,都是反动统治者置国家利益于不顾,腐国、辱国的表现,其实质是一样的。这样有利于揭露“送去主义”。可见文章无一处闲笔,句句为论证所必需,显示了构思的严谨,说理的深刻。3、第1段“别的且不说罢”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的4、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和危害(抛来指把无用的东西抛弃掉,或者无代价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怀有什么不良的动机或目的。抛给指有目的、带恶意的输出)5、本部分板书设计闭关主义(排外)破先送古画送去主义(媚外)还有古董危害卖国主义还要送活人六、分析文章第二部分1、第5段中有哪些词具有讽刺意味第6段的“送来”和“拿来”有何区别什么是“拿来主义”明确“摩登”、“时髦”、“赶时髦”、“吝啬”送来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的经济、军事、文化侵略、掠夺,是“抛给”的同义词;子孙讨残羹冷炙不是“抛来”是“抛给”拿来根据需要自己来拿;二者本质不同,内容迥异。板书设计运用脑髓(动脑筋思考)拿来主义放出眼光(识别精华与糟粕)自己来拿(独立自主选择)2、作者是如何形象地揭示“拿来主义”的具体涵义的明确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孱头不敢接触反面论述(破)错误态度昏蛋全盘否定废物全盘接受占有形象化正面论述(立)正确态度鱼翅接受挑选鸦片批判吸收烟枪烟灯适当保存姨太太抛弃3、结合语境,揣摩“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的含义及比喻的作用。明确“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使用、吃掉);“鸦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类事物(存放,供治病);“烟枪烟灯”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类事物(送一点进博物馆,毁掉);“姨太太”比喻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走散)。作用运用这些当时人们所熟悉的事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