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指导书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电气教研室编目录绪论1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2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7实验三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10实验四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15实验五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21实验六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28绪论一、自控原理实验室要求1、上课期间须服从教师统一管理,对应学号入座。2、实验期间,不准无故旷课、迟到、早退,私自调换实验时间。3、实验室内严禁吸烟、随地吐痰、乱扔废纸、带食物入内、带茶水入内的统一放置,不允许放在实验台上。4、开始做实验后,应首先检查各台设备完好情况,如有问题,马上报告。实验时不得带电接线,使用面板仪表时,正确选择量程。实验期间不得随意走动、大声喧哗。实验过程中不得对设备进行恶性操作。5、如实填写实验记录本,实验完成后交予指导教师签字。6、不允许私自在实验室电脑上使用U盘。7、实验结束后,务必要切断电源,整理工作台,收拾面板及导线,凳子放回原处,垃圾带出实验室。二、自控实验要求1、实验前必须认真预习,凭实验预习报告做实验。预习中明确实验目的,熟悉其原理,方法及步骤,认真完成预习思考题,了解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等。预习报告须包括的内容有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及原理图、实验仪器、实验步骤等。2、认真测量与记录各项实验数据,数据用签字笔填写在原始数据记录纸上,曲线画在坐标纸上。注意画图时要画好坐标,注明相应的名称、单位及相应参数。3、实验结束后,应检查实验数据及曲线是否与理论值接近,如果相差太大应分析其原因,实验结果经老师检查无误后方可拆线,整理好实验器材后才能离开实验室。4、认真及时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在下一次实验时上交。实验报告采用规定的报告纸填写,一般应包含以下几项(1)实验目的(2)实验设备(3)实验原理及原理图(4)实验内容和步骤(5)实验数据与分析(6)实验结论、误差分析及心得体会(7)思考题实验报告处理须按以上要求完成,尤其是实验失败的学生务必客观阐述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失败原因。实验中出现波折的也务必写明遇到的问题及如何解决。实验一典型环节的电路模拟一、实验目的1熟悉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及“THBDC1”软件的使用;2熟悉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特性及其电路模拟;3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曲线,并了解参数变化对其动态特性的影响。二、实验设备1THBDC1型控制理论计算机控制技术实验平台;2PC机一台含“THBDC1”软件、USB数据采集卡、37针通信线1根、16芯数据排线、USB接口线。三、实验内容1设计并组建各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2测量各典型环节的阶跃响应,并研究参数变化对其输出响应的影响。四、实验原理自控系统是由比例、积分、微分、惯性等环节按一定的关系组建而成。熟悉这些典型环节的结构及其对阶跃输入的响应,将对系统的设计和分析十分有益。本实验中的典型环节都是以运放为核心元件构成,其原理框图如图11所示。图中Z1和Z2表示由R、C构成的复数阻抗。1比例(P)环节比例环节的特点是输出不失真、不延迟、成比例地复现输出信号的变化。图11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KSUGIO当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比例系数为K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2所示。2积分(I)环节图12积分环节的输出量与其输入量对时间的积分成正比。它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当积分系数为T时的响应曲线如图13所示。SSUSGIO1图133比例积分PI环节比例积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121212CSRSRCSUSGIO其中TR2C,KR2/R1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4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1、积分系数为T时的PI输出响应曲线。图144比例微分PD环节比例微分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其中112CSRTSKSGCRTKD112,/设UIS为一单位阶跃信号,图15示出了比例系数K为2、微分系数为TD时PD的输出响应曲线。图155惯性环节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与方框图分别为1TSKUSGIO当UIS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且放大系数K为1、时间常数为T时响应曲线如图16所示。图16五、实验步骤1比例(P)环节根据比例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12、U6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1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若比例系数K2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200K。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THBDC1”软件观测选择“通道12”,其中通道AD1接电路的输出UO;通道AD2接电路的输入UI并记录相应K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另外R2还可使用可变电位器,以实现比例系数为任意设定值。注实验中注意“锁零按钮”和“阶跃按键”的使用,实验时应先弹出“锁零按钮”,然后按下“阶跃按键”;为了更好的观测实验曲线,实验时可适当调节软件上的分频系数一般调至刻度2和选择“”按钮时基自动,以下实验相同。2积分(I)环节根据积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12、U6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积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0UFTRC100K10UF1;若积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00K,C1UFTRC100K1UF01;当UI为单位阶跃信号时,用“THBDC1”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T值时的输出响应曲线,R1R2UIR0R0UORCUIR0R0UO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注由于实验电路中有积分环节,实验前一定要用“锁零单元”对积分电容进行锁零。3比例积分PI环节根据比例积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12、U6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R2/R11,TR2C100K10UF1;若取比例系数K1、积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R2/R11,TR2C100K1UF01S。注通过改变R2、R1、C的值可改变比例积分环节的放大系数K和积分时间常数T。当UI为单位阶跃信号时,用“THBDC1”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K及T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4比例微分PD环节根据比例微分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12、U6设计并组建其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R2/R11,TR1C100K1UF01S;若比例系数K1、微分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R2/R11,TR1C100K10UF1S;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THBDC1”软件观测选择“通道34”,其中通道AD3接电路的输出UO;通道AD4接电路的输入UI并记录不同K及T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注在本实验中“THBDC1”软件的采集频率设置为150K,采样通道最好选择“通道34有跟随器,带负载能力较强”5惯性环节根据惯性环节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U12、U6设计并组建其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中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其中R0200K。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0UFKR2/R11,TR2C100K10UF1。若比例系数K1、时间常数T01S时,电路中的参数取R1100K,R2100K,C1UFKR2/R11,TR2C100K1UF01。通过改变R2、R1、C的值可改变惯性环节的放大系数K和时间常数T。当UI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THBDC1”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K及T值时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六、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各典型环节的实验电路图,并注明参数,并写出各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2根据测得的典型环节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参数变化对动态特性的影响。3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主要差别是什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积分环节而又在什么条件下,惯性环节可以近似地视为比例环节4在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实验中,如何根据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波形,确定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的时间常数实验二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参数阻尼比、阻尼自然频率的变化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N响;2掌握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测试方法。二、实验设备同实验一。三、实验内容1观测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分别在01三种情况下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2调节二阶系统的开环增益K,使系统的阻尼比,测量此时系统的超调量、21P调节时间TS005;3为一定时,观测系统在不同时的响应曲线。N四、实验原理1二阶系统的瞬态响应用二阶常微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称为二阶系统,其标准形式的闭环传递函数为22NSSRC闭环特征方程022NS其解,12,1N针对不同的值,特征根会出现下列三种情况1)01时,系统的阶跃响应无超调产生,但这种响应的动态过程太缓慢,故控制工程上常采用欠阻尼的二阶系统,一般取0607,此时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不仅快速,而且超调量也小。2二阶系统的典型结构典型的二阶系统结构方框图和模拟电路图如22、如23所示。图22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图23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电路参考单元为U7、U9、U11、U6)图23中最后一个单元为反相器。由图24可得其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1STKSG21TKKRXCTX1R2其闭环传递函数为12TSSW与式21相比较,可得,RCTKN21XRK21五、实验步骤根据图23,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模拟电路。1值一定时,图23中取C1UF,R100K此时,RX阻值可调范围为N10N0470K。系统输入一单位阶跃信号,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THBDC1”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值时的实验曲线。11当可调电位器R250K(200K和51K电阻串联)时,02,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其超调量为53左右;12若可调电位器RX50K时,1,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13若可调电位器RX25K(两个51K电阻并联)时,2,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2值一定时,图24中取R100K,RX250K此时02。系统输入一单位阶跃信号,在下列几种情况下,用“THBDC1”软件观测并记录不同值时的实验曲线。N21若取C10UF时,1N22若取C01UF(将U7、U9电路单元改为U10、U13)时,10N注由于实验电路中有积分环节,实验前一定要用“锁零单元”对积分电容进行锁零。六、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二阶系统线性定常系统的实验电路,并写出闭环传递函数,表明电路中的各参数;2根据测得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分析开环增益K和时间常数T对系统的动态性能的影响。3如果阶跃输入信号的幅值过大,会在实验中产生什么后果4为什么本实验中二阶系统对阶跃输入信号的稳态误差为零实验三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一、实验目的1通过本实验,理解系统的跟踪误差与其结构、参数与输入信号的形式、幅值大小之间的关系;2研究系统的开环增益K对稳态误差的影响。二、实验设备同实验一。三、实验内容1观测0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2观测I型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和单位斜坡响应,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3观测II型二阶系统的单位斜坡响应和单位抛物坡,并实测它们的稳态误差。四、实验原理通常控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1所示。其中GS为系统前向通道的传递函数,HS为其反馈通道的传递函数。图41由图41求得(1)1SRHGSE由上式可知,系统的误差ES不仅与其结构和参数有关,而且也与输入信号RS的形式和大小有关。如果系统稳定,且误差的终值存在,则可用下列的终值定理求取系统的稳态误差(2)LIM0SEES本实验就是研究系统的稳态误差与上述因素间的关系。下面叙述0型、I型、II型系统对三种不同输入信号所产生的稳态误差。S10型二阶系统设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如图42所示。根据式(2),可以计算出该系统对阶跃和斜坡输入时的稳态误差图42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1)单位阶跃输入()SSR131202LIM0SESS2)单位斜坡输入()1SS2002LISESS上述结果表明0型系统只能跟踪阶跃输入,但有稳态误差存在,其计算公式为PSKRE1其中,R0为阶跃信号的幅值。其理论曲线如图43A和图43B所LIM0SHGP示。图43A图43B2I型二阶系统设图44为I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图441)单位阶跃输入SSRGSE10110LIM0ESS2)单位斜坡输入101LI20SESS这表明I型系统的输出信号完全能跟踪阶跃输入信号,在稳态时其误差为零。对于单位斜坡信号输入,该系统的输出也能跟踪输入信号的变化,且在稳态时两者的速度相等(即),但有位置误差存在,其值为,其中,为斜坡信1ORUVOKLIM0SHGSVOV号对时间的变化率。其理论曲线如图45A和图45B所示。图45A图45B3II型二阶系统设图46为II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图46II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同理可证明这种类型的系统输出均无稳态误差地跟踪单位阶跃输入和单位斜坡输入。当输入信号,即时,其稳态误差为21TR31SR0470LIM20SSES当单位抛物波输入时II型二阶系统的理论稳态偏差曲线如图47所示。图47II型二阶系统的抛物波稳态误差响应曲线五、实验步骤10型二阶系统根据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480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电路参考单元为U7、U9、U11、U6)当输入UR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图中E点并记录其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偏差值进行比较。当输入UR为一单位斜坡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图中E点并记录其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偏差值进行比较。注单位斜坡信号的产生最好通过一个积分环节时间常数为1S和一个反相器完成。2型二阶系统根据I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49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电路参考单元为U7、U9、U11、U6)当输入UR为一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图中E点并记录其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偏差值进行比较。当输入UR为一单位斜坡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图中E点并记录其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偏差值进行比较。3II型二阶系统根据II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下图所示。图410II型二阶系统模拟电路图(电路参考单元为U7、U9、U10、U11、U6)当输入UR为一单位斜坡或单位阶跃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图中E点并记录其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偏差值进行比较。当输入UR为一单位单位抛物波信号时,用上位软件观测图中E点并记录其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偏差值进行比较。注单位抛物波信号的产生最好通过两个积分环节时间常数均为1S来构造。本实验中不主张用示波器直接测量给定信号与响应信号的曲线,因它们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响应误差;在实验中为了提高偏差E的响应带宽,可在二阶系统中的第一个积分环节并一个510K的普通电阻。六、实验报告要求1画出0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和模拟电路图,并由实验测得系统在单位阶跃和单位斜坡信号输入时的稳态误差。2画出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和模拟电路图,并由实验测得系统在单位阶跃和单位斜坡信号输入时的稳态误差。3画出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和模拟电路图,并由实验测得系统在单位斜坡和单位抛物线函数作用下的稳态误差。4为使系统的稳态误差减小,系统的开环增益应取大些还是小些5解释系统的动态性能和稳态精度对开环增益K的要求是相矛盾的,在控制工程中应如何解决这对矛盾实验四典型环节和系统频率特性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典型环节和系统的频率特性曲线的测试方法;2根据实验求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传递函数。二、实验设备同实验一。三、实验内容1惯性环节的频率特性测试;2二阶系统频率特性测试;3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频率特性测试;4由实验测得的频率特性曲线,求取相应的传递函数;5用软件仿真的方法,求取惯性环节和二阶系统的频率特性。四、实验原理1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设GS为一最小相位系统(环节)的传递函数。如在它的输入端施加一幅值为XM、频率为的正弦信号,则系统的稳态输出为SINSINTJGXMTYYM由式得出系统输出,输入信号的幅值比相位差幅频特性JJX相频特性J式中和都是输入信号的函数。G2频率特性的测试方法21李沙育图形法测试211幅频特性的测试由于MXYJG2改变输入信号的频率,即可测出相应的幅值比,并计算(DB)MXYAL2LOG0LOG20其测试框图如下所示图51幅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注示波器同一时刻只输入一个通道,即系统(环节)的输入或输出。212相频特性的测试图52相频特性的测试图李沙育图形法令系统(环节)的输入信号为51TXTMSIN则其输出为52ITYT对应的李沙育图形如图52所示。若以T为参变量,则与所确定点的轨迹将TXTY在示波器的屏幕上形成一条封闭的曲线通常为椭圆,当T0时,由式52得0SIN0MY于是有53M20I11同理可得54MXSIN1其中为椭圆与Y轴相交点间的长度;02Y为椭圆与X轴相交点间的长度。式53、54适用于椭圆的长轴在一、三象限;当椭圆的长轴在二、四时相位的计算公式变为MY20SIN1801或XSI10下表列出了超前与滞后时相位的计算公式和光点的转向。超前滞后相角0909018009090180图形计算公式SIN12Y0/2YMSIN12X0/2XM180SIN12Y0/2YM180SIN12X0/2XMSIN12Y0/2YMSIN12X0/2XM180SIN12Y0/2YM180SIN12X0/2XM光点转向顺时针顺时针逆时针逆时针22用虚拟示波器测试(利用上位机提供的虚拟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图53用虚拟示波器测试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可直接用软件测试出系统环节的频率特性,其中UI信号由虚拟示波器的信号发生器产生,并由采集卡DA1通道输出。测量频率特性时,被测环节或系统的输出信号接采集卡的AD1通道,而DA1通道的信号同时接到采集卡的AD2通道。3惯性环节传递函数和电路图为10STSKSUGIO其幅频的近似图如图55所示。图54惯性环节的电路图图55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若图54中取C1UF,R1100K,R2100K,R0200K则系统的转折频率为166HZTFT4二阶系统由图56RX100K可得系统的传递函数和方框图为2222510NSSSW,(过阻尼)5N5图56典型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其模拟电路图为图57典型二阶系统的电路图其中RX可调。这里可取100K、10K两个典型值。170当RX100K时的幅频近似图如图58所示。图58典型二阶系统的幅频特性15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其模拟电路图为图59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其中R1100K,R2100K,C101UF,C21UF其传递函数为55111221212STSTCRSCRSGC式中T1R1C1,T2R2C2,T12R1C2将上式改为5621SS对比式55、56得12T1T212T1T2T12由给定的R1、C1和R2、C2,求得T1001S,T201S,T1201S。代入上述二式,解得1487103S,202051S。于是得,这样式56又可改等为2T571221STSG其幅频的近似图如图510所示。图510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幅频特性五、实验步骤1惯性环节11根据图511惯性环节的电路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其中电路的输入端接实验台上信号源的输出端,电路的输出端接数据采集接口单元的AD2输入端;同时将信号源的输出端接数据采集接口单元的AD1输入端。图511惯性环节的电路图12点击“BODECHART”软件的“开始采集”;13调节“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正弦波输出起始频率至02HZ,并用交流电压测得其压电有效值为4V左右,等待到电路输出信号稳定后,点击“手动单采”,等待,软件即会自动完成该频率点的幅值特性,并单点显示在波形窗口上。14继续增加并调节正弦波输出频率(如03HZ,本实验终至频率5HZ即可),等输出信号稳定后,点击“手动单采”,等待,软件即会自动完成该频率点的幅值特性,并单点显示在波形窗口上。15继续第12、13步骤,一直到关键频率点都完成。16点击停止采集,结束硬件采集任务。17点击“折线连接”,完成波特图的幅频特性图。注意事项正弦波的频率在02HZ到2HZ的时,采样频率设为1000HZ;正弦波的频率在2HZ到50HZ的时,采样频率设为5000HZ。17保存波形到画图板。2二阶系统根据图57所示二阶系统的电路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512所示。图512典型二阶系统的电路图(电路参考单元为U7、U9、U6)21当时KRX10具体步骤请参考惯性环节的相关操作,最后的终至频率2HZ即可。22当时具体步骤请参考惯性环节的相关操作,最后的终至频率5HZ即可。3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根据图59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的电路图,选择实验台上的U2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其模拟电路,如图513所示。图513无源滞后超前校正网络(电路参考单元为U2)具体步骤请参考惯性环节的相关操作,最后的终至频率100HZ即可。4根据实验存储的波形,完成实验报告。六、实验报告要求1写出被测环节和系统的传递函数,并画出相应的模拟电路图;2把实验测得的数据和理论计算数据列表,绘出它们的BODE图,并分析实测的BODE图产生误差的原因;3用上位机实验时,根据由实验测得二阶系统闭环幅频特性曲线,据此写出该系统的传递函数;4在实验中如何选择输入正弦信号的幅值5根据上位机测得的BODE图的幅频特性,就能确定系统(或环节)的相频特性,试问这在什么系统时才能实现实验五线性定常系统的串联校正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理解所加校正装置的结构、特性和对系统性能的影响;2掌握串联校正几种常用的设计方法和对系统的实时调试技术。二、实验设备同实验一。三、实验内容1观测未加校正装置时系统的动、静态性能;2按动态性能的要求,分别用时域法或频域法(期望特性)设计串联校正装置;3观测引入校正装置后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并予以实时调试,使之动、静态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4利用上位机软件,分别对校正前和校正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并与上述模拟系统实验的结果相比较。四、实验原理图61为一加串联校正后系统的方框图。图中校正装置GCS是与被控对象GOS串联连接。图61加串联校正后系统的方框图串联校正有以下三种形式1超前校正,这种校正是利用超前校正装置的相位超前特性来改善系统的动态性能。2滞后校正,这种校正是利用滞后校正装置的高频幅值衰减特性,使系统在满足稳态性能的前提下又能满足其动态性能的要求。3滞后超前校正,由于这种校正既有超前校正的特点,又有滞后校正的优点。因而它适用系统需要同时改善稳态和动态性能的场合。校正装置有无源和有源二种。基于后者与被控对象相连接时,不存在着负载效应,故得到广泛地应用。下面介绍两种常用的校正方法零极点对消法(时域法;采用超前校正)和期望特性校正法(采用滞后校正)。1零极点对消法时域法所谓零极点对消法就是使校正变量GCS中的零点抵消被控对象GOS中不希望的极点,以使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均能满足设计要求。设校正前系统的方框图如图62所示。图62二阶闭环系统的方框图11性能要求静态速度误差系数KV251/S,超调量;上升时间。20PST112校正前系统的性能分析校正前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51205SSG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为,刚好满足稳态的要求。根据系统的闭LIMKV环传递函数2220501NSSGS求得,50N2N14N代入二阶系统超调量的计算公式,即可确定该系统的超调量,即PP,63021E053SNST这表明当系统满足稳态性能指标KV的要求后,其动态性能距设计要求甚远。为此,必须在系统中加一合适的校正装置,以使校正后系统的性能同时满足稳态和动态性能指标的要求。13校正装置的设计根据对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要求,确定系统的和。即由N,求得210EP50,解得53STNS63N根据零极点对消法则,令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1TSGC则校正后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55010TSGCS相应的闭环传递函数2222/5/51NSTSSTSG于是有,N52N为使校正后系统的超调量,这里取,则20P3160P,。T1502S40这样所求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045SGO设校正装置GCS的模拟电路如图63或图64(实验时可选其中一种)所示。图63校正装置的电路图1图64校正装置的电路图2其中图63中时47UFC10K,R4,20K,R3142S7CT63504026423则有1511342342SCSRRSGO而图64中,时有K510UF1K902UF21453152SSCRSO图65A、B分别为二阶系统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示意曲线。A约为63B约为163PP图65加校正装置前后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2期望特性校正法根据图61和给定的性能指标,确定期望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并令它等于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和未校正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O之和,即LLCLO当知道期望开环对数幅频特性L和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幅频特性L0,就可以从BODE图上求出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LCLLO据此,可确定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具体说明如下设校正前系统为图66所示,这是一个0型二阶系统。图66二阶系统的方框图其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1201210SSTKSG1T201K,KK1K22。2则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67所示。图67二阶系统的模拟电路图由于图67是一个0型二阶系统,当系统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时,系统会有一定的稳态误差,其误差的计算方法请参考实验四“线性定常系统的稳态误差”。21设校正后系统的性能指标如下系统的超调量,速度误差系数。10P2VK后者表示校正后的系统为I型二阶系统,使它跟踪阶跃输入无稳态误差。22设计步骤221绘制未校正系统的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曲线,由图66可得22051LG01LG20LL其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如图68的曲线虚线所示。L222根据对校正后系统性能指标的要求,取,相应的1034P25VK开环传递函数为,其频率特性为2015SSG512JJG据此作出曲线(),如图68的曲线L所示。L5,21CVK223求SGC因为。O所以SSSOC1252012015由上式表示校正装置是PI调节器,它的模拟电路图如图69所示。C图68二阶系统校正前、校正后的幅频特性曲线图69PI校正装置的电路图由于SKCRSUGIOC1122其中取R180K(实际电路中取82K),R2100K,C10UF,则S,12CR251K校正后系统的方框图如图610所示。图610二阶系统校正后的方框图图611A、B分别为二阶系统校正前、后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的示意曲线。A稳态误差为033B约为43P图611加校正装置前后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五、实验步骤1零极点对消法(时域法)进行串联校正11校正前根据图62二阶系统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612所示。图612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图时域法电路参考单元为U7、U9、U11、U6在R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12校正后在图612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串联校正装置见图63,如图613所示。图613二阶闭环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时域法电路参考单元为U7、U2、U9、U11、U6其中。47UFC10K,R39,40KR2,3142实际取在系统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观测是否满足设计要求。P注做本实验时,也可选择图64中对应的校正装置,此时校正装置装置使用U10、U16单元。2期望特性校正法21校正前根据图66二阶系统的方框图,选择实验台上的通用电路单元设计并组建相应的模拟电路,如图614所示。图614二阶闭环系统的模拟电路图频域法电路参考单元为U7、U9、U11、U6在系统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22校正后在图614的基础上加上一个串联校正装置见图69,校正后的系统如图615所示。图615二阶闭环系统校正后的模拟电路图频域法注80K电阻在实际电路中阻值可取82K。电路参考单元为U7、U12、U9、U11、U6在系统输入端输入一个单位阶跃信号,用上位机软件观测并记录相应的实验曲线,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观测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PST六、实验报告要求1根据对系统性能的要求,设计系统的串联校正装置,并画出它的电路图;2根据实验结果,画出校正前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及相应的动态性能指标;3观测引入校正装置后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并将由实验测得的性能指标与理论计算值作比较;4加入超前校正装置后,为什么系统的瞬态响应会变快5什么是超前校正装置和滞后校正装置,它们各利用校正装置的什么特性对系统进行校正实验六采样控制系统的分析一、实验目的1熟悉用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