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1页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2页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3页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4页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092020)序言第一章编制规划的背景4第二章总体发展思路及框架10第三章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16第四章专业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23第五章物流企业发展与培育47第六章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52第七章信息化及信息平台建设59第八章扶持政策与保障措施63序言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规模化、区域化、集约化和信息化背景下产生的现代管理技术和服务模式,是通过对物质实体(包括原材料、半成品和产成品)从供应者向需求者的物理移动过程中涉及的运输、仓储、流通加工等活动有效管理和控制,创造时间价值、空间价值和产业发展价值,并实现传统经济与企业运作模式提升,是促进经济运行与发展方式转变的现代服务产业和科学发展方式。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指出“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内外物流发展历程和经验表明,现代物流是经济发展到较高水平后的产物,通过政府科学规划和引导,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有利于通过现代物流业与制造业、流通业等的联动,实现物流服务功能的提升和经济运营环境的改善,从而引导和促进经济在更高水平和质量基础上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因此,应积极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推广现代物流管理技术,促进企业内部物流社会化,实现企业物资采购、生产组织、产品销售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系列化运作。培育专业化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开发利用,推进物流信息化。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则明确提出“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以物流服务促进其他产业发展”的规划指导思想、“逐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技术先进、节能环保、便捷高效、安全有序并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的规划发展目标。我市处于城市经济发展的上升期,已经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和产业基地。在发挥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功能的同时,必须寻求进一步提升城市经济量级和新的发展竞争力。在国家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中,我市被列为全国九大物流区域、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充分表明我市在国家物流业发展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因此,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速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提高我市国民经济运行质量与效益,推进城市经济现代化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业结构,降低物流成本,建设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和一流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落实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发展要求和战略目标,根据我市未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要求,适应和满足我市物流业自身平稳较快发展和产业调整升级的需要,服务和支撑其他产业的调整与发展,扩大消费和吸收就业,促进全市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特制定本规划。第一章编制规划的背景一、物流业发展基础环境(一)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城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宏观经济景气持续保持高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适度增长。2008年,全市GDP达到443618亿元,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达到51508441,全市财政总收入10705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6354亿元。(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市内外贸易继续保持较好的发展势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14648亿元,增长222,口岸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5581亿美元,增长249;全市外商直接投资到帐264亿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合同金额79亿美元。(三)工、农业健康发展。2008年,我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062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53089亿元,利润24627亿元,轻重工业的比例达到43656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75878亿元。全市粮食总产33366万吨,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水平。(四)交通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历经多年建设,我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较大成就,2008年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4632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702公里,城市道路总长度3668公里。青岛机场飞行区达到4E级标准,机场货站面积3万平方米,开通国内航线82条,国际航线9条,港澳地区航线3条。青岛港口拥有生产性泊位94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生产泊位59个,港口总通过能力约18亿吨。青岛市域内铁路由胶济铁路、蓝烟铁路、胶黄铁路、胶新铁路四条线路组成,市域内的铁路线网总长度约为230公里。(五)物流产业得到良好发展。我市国民经济综合实力的不断增强和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为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物流辐射范围得到不断扩大。2008年全市物流产业实现增加值4338亿元,同比增长185,占全市生产总值(GDP)的98,占全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的222,物流对GDP的贡献率达到104。全市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02395亿元,物流相关产业业务收入达到18186亿元。全市货物运输业保持快速发展,2008年货运周转量共计完成457956亿吨公里,其中铁路9805亿吨公里,公路9714亿吨公里,水上货运438435亿吨公里。航空货邮吞吐量131万吨。港口吞吐量3亿吨,其中外贸吞吐量207亿吨,集装箱吞吐量10377万标准箱。目前,我市拥有青岛前湾国际物流园区等5个物流园区、货运场站等20余个,2000余家各类运输、仓储、第三方等物流服务企业,初步形成了具有一定层次分工和功能配套的基础设施系统以及物流服务企业群体,物流品牌企业群体日益壮大,青岛远洋大亚等7家企业成为全国物流百强企业,青岛福兴祥等22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2A级以上物流企业,青岛海程邦达等4家企业荣获山东省服务名牌,青岛海尔物流成为首家全国物流示范基地,UPS、FEDEX、DHL等多家国际著名企业落户我市。二、物流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一)政策机遇。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积极引导扶持物流业发展的宏观政策,2009年3月10日,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多式联运和转运设施、物流园区、城市配送、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制造业和物流业联动发展、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物流科技攻关及应急物流等作为振兴物流业的九大重点工程,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协调,深化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物流人才培养,促进我国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个空前良好和宽松的宏观政策环境。青岛市政府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给予了高度重视,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政策与措施,特别是青岛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为推进全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二)宏观经济发展机遇。当前,全球经济因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处于低谷,经济全球化趋势也受到一定影响。我国经济虽然也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而面临一定困难,但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依然保持了基本良好的发展状态,国内各个主要经济区域以及各个主要经济中心城市间经济一体化合作发展势头良好,整体经济发展进程并未受到根本性影响。特别是国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扩大内需的一系列经济振兴规划,将营造良好的内需经济发展环境,有利于经济保持稳定和快速的增长,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为具备物流发展环境与条件的城市扩展和完善区域合作与分工、提升物流发展地位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三)需求规模扩大机遇。根据对青岛市未来物流发展规模的预测分析,预计2010年、2012年、2015年和2020年,全社会物流总量将分别达到259亿吨、297亿吨、353亿吨和438亿吨,分别比2008年增长327、525、812和1246。物流需求规模的扩大,为物流的集约组织与服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从而对物流基础设施更大规模发展和合理布局提出了新的要求。(四)发展战略及规划实施机遇。目前,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日益加强,山东省也在加快半岛城市群和制造业基地建设,因此,青岛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战略与相关规划实施的机遇。青岛市政府“十一五”规划中期评估报告中提出了“把青岛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发展目标,确立了“环湾保护,拥湾发展”战略,相应的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升级的步伐正在加快和落实,对物流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使物流业的发展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三、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一)物流业市场环境尚待规范。近年来,青岛市物流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培育了一批龙头物流企业,引进了一些跨国物流公司,但相对于发达国家及地区仍处于起步阶段,物流市场环境还不尽理想,中小物流企业数量众多,且大多从事低端服务,服务差异化程度弱,利润水平低,竞争力较弱。企业竞争手段不规范,物流市场的运行秩序与整体形象受到一定的损害。(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目前,青岛市已规划建设了各种类型的物流园区、货运场站,但由于缺乏统一规划,总体布局较为分散,市场定位与功能划分不够明确,相互之间也缺乏协调与战略合作,造成资源浪费和市场无序竞争。此外,青岛市现有物流设施陈旧、结构简单、规模小、标准化程度低,配套性、兼容性差的问题较为突出,造成了物流服务专业化水平较低,物流运作与服务环节衔接不畅,增加了物流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三)相关产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亟待推进。以海尔为代表的物流专业化管理与操作模式和以青啤集团为代表的物流外包模式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全市各类工商企业对于物流管理的实际应用整体上尚处于初期试验阶段,专业化服务能力与专业化服务需求均处于相对初期的阶段,企业发展对于物流的支持要求有待发掘,物流业与工商业的联动发展亟待推进。(四)物流信息化、标准化建设滞后。我市各相关环节信息资源仍未充分整合,功能比较单一,一些重要部门如港口、机场等独立运营的信息系统尚未实现与电子口岸的真正联网,已建立的信息系统缺乏有效沟通与共享。物流行业标准化建设滞后,造成人力、时间、空间等资源的浪费,影响了物流业的协调发展和高效运作。(五)扶持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我市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虽已出台了引导物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与浙江、江苏、广东等物流业发展较快的城市相比,扶持政策面窄、力度不大,仍需进行深入和完善。第二章总体发展思路及框架一、发展方向按照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物流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市物流业的发展方向为建立具有国际、国内区域物流服务功能与能力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二、发展原则(一)系统发展。在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宏观指导下,按照我市物流业发展方向与模式要求,对全市物流基础设施、物流发展环境、物流运行技术和物流服务质量等现代物流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建设。(二)重点突破。优先考虑对我市物流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建设发展,在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上取得突破,加快构建我市现代物流基础设施系统的主体框架,为我市现代物流系统的高效运行和现代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准备基础设施支持条件。(三)供需并举。在推进我市物流服务系统建设的同时,通过政府推动和企业发展两个层面的努力,扶持和引导我市工业生产、商贸流通等产业企业的物流服务外包的应用和发展,提升和改善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效率,从物流供给与需求两个方向上推动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四)循序渐进。根据国家、省物流发展规划安排和我市的具体情况,分时段、分步骤发展我市现代物流业,使之与我市和全省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为我市现代物流健康、快速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五)适度超前。作为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明确提出的山东半岛物流区域中心和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我市物流资源的配置既要考虑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需要,又要考虑到山东半岛物流区域发展到物流枢纽功能的需求,必须适度超前规划配置现代化物流资源,为城市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保障。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以扩大现代物流业的开放和加强物流资源整合为主线,以提高物流综合服务效率和降低物流营运成本为中心,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物流管理经验、技术和企业,加大物流管理、服务和技术创新力度,加快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型,实现现代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到2020年,使全市物流业发展水平和运作方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将我市建设成为服务山东、辐射周边,面向国际的国家级物流枢纽节点和一流的国际性物流枢纽城市。(二)分阶段发展目标。根据我市“四个五工程”经济发展目标、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以及关于加快青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和青岛市物流业发展推进方案提出的物流业发展思路与政策,本规划按照近期(20092010年)及中期(20112015年)、远期(20162020年)三个规划阶段,并以2010、2012、2015和2020年为目标年,确定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分阶段目标。12010年发展目标。在“十一五”期末,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加快促进工业、商贸流通企业转变观念,并通过内部物流流程再造与服务外包,初步创造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政策与舆论环境,为培育物流需求市场做好准备;(2)积极扶持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发展,形成服务效率高、辐射能力强和运作成本具有区域竞争力的门类齐全的企业体系;(3)加强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的前期工作,特别是实现物流园区的合理布局和快速建设,形成功能配套和布局衔接的基础设施系统;(4)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和调动发挥社会力量,加快培育物流人才,支撑我市物流业的提升发展;(5)全面实现2010年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系列指标;(6)培育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重点物流企业;(7)完善物流业统计体系的建设;(8)启动我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22012年发展目标。在我市政府换届年,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在具有代表性的工业和商贸流通业企业建立具有鲜明现代特点的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运作模式,使产品和服务具有区域辐射能力,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2)初步形成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港口、航空、陆路三大物流系统;(3)实现生产、生活资料市场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的改变和提升;(4)传统的运输与仓储企业普遍采用现代物流管理和运作模式,信息化程度得到全面提升;(5)全面完成2012年现代物流业发展指标,使现代物流业成为重要支柱产业;(6)完成港口物流系统、空港物流系统、陆路物流系统3大系统内的公共信息平台建设。32015年发展目标。在“十二五”期末,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实现各类工业和商贸流通业企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促进经济运行模式的根本转变;(2)依托布局合理和功能配套的物流基础设施和服务,初步构建起辐射中、日、韩的东北亚国际物流服42020年发展目标。实现以下发展目标。(1)工业、商贸流通业、农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实现物流业与各产业之间融合发展下四、发展体系框架为实现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目标,必须在战略上形成较为完整的物流业发展体系框架,以使物流业的发展纳入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体系框架为以实施拥湾发展战略为切入点,以港口物流、空港物流、陆路物流三大系统建设为发展核心,以物流发展政策、物流设施、物流服务运行系统和物流信息化为支撑,以物流园区(中心)、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管理与外包、政府管理体制、信息化与标准化、物流人才引进与培养等为发展内容,构建我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第三章物流系统建设与发展一、港口物流系统(一)发展定位、任务及重点1发展定位。通过发展能力强大、功能健全、服务到位和安全高效的港口物流服务系统,稳固和强化青第四章专业物流服务基础设施布局与建设一、空间布局(一)布局原则以适应我市主要产业布局、充分发挥主要交通枢纽功能为两大重点,围绕我市三大物流服务系统的发展二、物流园区(一)前湾国际物流园区1布局。该园区位于淮河路以南、江山路以东、嘉陵江西路与长白山路以北,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是青岛市重要的港口物流基础设施之一。2功能(1)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园区基础功能是开展港口物流服务,依托前湾港在沿海港口中的重要地位,物流园区将为青岛市、山东省及周边省市的外贸进出口提供物流服务。(2)周边产业服务功能。基于园区周边产业布局条件,园区还将为包括汽车产业、船舶产业、电子信息产业等周边产业提供产业发展的物流服务集成功能。(3)区域物流系统整合功能。园区将与保税港物流园区互为补充、联动发展,作为区域航运物流系统的核心整合区域内其他物流设施的功能,促进系统物流运作水平提升。(4)临港产业开发功能。通过对临港区域物流资源的整合和物流系统运行环境的改善,形成联动的发展格局,促进临港各产业的加速聚集和发展。3规模。前湾国际物流园区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780万吨,规划用地312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1010万吨,规划用地3900亩;2015物流操作量年1170万吨,规划用地448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1600万吨,规划用地5360亩。三、物流中心(一)胶南董家口物流中心。位于董家口港以北区域,临接同三高速和204国道等公路交通主干道。目前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主要为董家口区域的港口运输、石化、钢铁以及船舶制造等产业服务,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物流组织和物流管理提供运作设施和集成环境。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230万吨,规划用地93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340万吨,规划用地132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440万吨,规划用地169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650万吨,规划用地2240亩。(二)胶南临港经济开发区物流中心。位于胶南市北部,临港经济开发区内,与204国道相邻,目前规划面积1500亩。该物流中心既服务于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工业企业物流需求,同时兼顾服务胶南市商贸、农业、生产生活资料等物流的需求,为综合性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140万吨,规划用地60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190万吨,规划用地81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230万吨,规划用地96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320万吨,规划用地1200亩。(三)西海岸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位于青岛开发区北部工业新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内,临近环胶州湾高速和跨海大桥,占地面积200亩。该物流中心主要为西海岸出口加工区内产业提供物流服务,并为石化等区外产业配套服务。物流中心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50万吨,规划用地20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60万吨,规划用地25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60万吨,规划用地26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75万吨,规划用地290亩。(四)胶州三里河物流中心。位于胶州市区南部,同三高速公路以东,杭州路以西,香港路两侧,目前规划面积2000亩,其中胶州现代农业物流港项目占地1000亩。该物流中心主要服务于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和农副产品的储运、交易等。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140万吨,规划用地60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190万吨,规划用地81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240万吨,规划用地100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360万吨,规划用地1330亩。(五)青岛市应急物流中心。位于城阳区皂户社区,胶济铁路城阳火车站西侧,西临双元路,墨水河以南,南临京口社区,距流亭国际机场3公里。规划占地面积2244亩。该物流中心主要为国防战备物资保障、国防交通保障、国家救灾物资储备、建设工程材料配送、公铁联运等物流服务。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200万吨,规划用地87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280万吨,规划用地118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330万吨,规划用地135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430万吨,规划用地1620亩。(六)青岛出口加工区物流中心。位于青岛出口加工区内,紧靠环胶州湾高速公路,目前规划占地面积300亩。该物流中心主要为出口加工区内相关产业提供物流配套服务。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70万吨,规划用地30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110万吨,规划用地46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115万吨,规划用地49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140万吨,规划用地520亩。(七)青岛高新区物流中心。位于青岛高新区新城东部,正阳路周边区域,目前规划面积1100亩。该物流中心主要为区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物流服务。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140万吨,规划用地74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210万吨,规划用地93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270万吨,规划用地112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400万吨,规划用地1480亩。(八)即墨田横物流中心。位于即墨市田横镇驻地,王家山、西凤山以南,南邻田横度假区,紧临鳌山港区及女岛船舶产业基地,目前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该物流中心功能主要为女岛船舶工业功能区提供配套服务,未来逐步提升港口物流服务功能,形成集商贸、信息、综合服务等服务功能于一体的临港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210万吨,规划用地90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300万吨,规划用地125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390万吨,规划用地157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500万吨,规划用地1800亩。(九)即墨南泉物流中心。位于即墨市南泉镇乔戈庄,东临三城公路,北靠府前路,西依胶济铁路,目前规划面积6000亩。该物流中心主要服务于青岛闽龙钢材市场、青岛国际建材商贸市场及周边区域,为钢材、木材、建材、陶瓷等专用品的仓储、运输、交易服务,并承担即墨市生产、生活资料的配送及公铁联运服务。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280万吨,规划用地118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390万吨,规划用地162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490万吨,规划用地200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650万吨,规划用地2480亩。(十)即墨商城物流中心。位于即墨市西郊,龙鹤路南、华山二路西、华山三路东、客运站北,目前规划占地面积约150亩。该物流中心的主要功能是依托即墨服装市场、小商品城等市场群,发展商贸物流服务。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50万吨,规划用地20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70万吨,规划用地27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80万吨,规划用地32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110万吨,规划用地400亩。(十一)即墨龙泉物流中心。位于即墨市龙泉镇烟青公路两侧,北靠威乌高速公路青岛段,南邻青威一级公路,目前规划面积约800亩。该物流中心主要为即墨汽车及零部件工业功能区提供配套服务。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95万吨,规划用地40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110万吨,规划用地49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140万吨,规划用地58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200万吨,规划用地720亩。(十二)莱西姜山物流中心。位于姜山镇青岛路以北、杭州路以东、烟台路以南、苏州路以西,目前规划面积约2平方公里,主要为姜山轻工业功能区及北部郊区农业产业提供物流服务,以专业化物流服务为主,兼顾商贸等物流需求。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230万吨,规划用地97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310万吨,规划用地129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370万吨,规划用地154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520万吨,规划用地1930亩。(十三)平度新河物流中心。位于新河镇西北部,东至青新高速公路、西至胶莱河、北至青新高速公路出入口、南至回里村,目前规划占地面积15平方公里。该物流中心服务于青岛市无机化工产业物流需求,为平度新河化学工业功能区配套服务,属于专业化程度较高、服务指向较为专一的大型专业化工物流中心。物流中心的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150万吨,规划用地65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210万吨,规划用地86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250万吨,规划用地103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350万吨,规划用地1280亩。四、配送中心(一)城市商业配送中心。在临近青岛市区的城阳综合物流园区和李沧娄山物流园区,布局青岛市最大的商业配送中心集合区,居于全市商业配送中心的核心地位。(二)其它配送中心。城区商业配送主要依托各个外围物流节点的功能配置以及城区现有设施的功能提升和改造,保留市区具有物流配送服务和运作功能的配送、仓储设施,市区范围内原则上不再规划新建配送中心项目。1、胶州阜安配送中心。位于胶州市阜安工业园内,目前规划占地面积约150亩。主要为胶州市及周边地区生产、生活资料的配送、仓储服务。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45万吨,规划用地19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60万吨,规划用地26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70万吨,规划用地27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80万吨,规划用地300亩。2、李沧中石化配送中心。位于李沧区滨海路19号,目前规划占地面积约160亩。主要服务于青岛地区中石化成品油配送。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45万吨,规划用地19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60万吨,规划用地26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70万吨,规划用地27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80万吨,规划用地300亩。3、即墨水产品配送中心。位于即墨市通济街道西元庄村西侧,目前规划占地面积135亩。主要为水产品冷藏冷链物流提供服务。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45万吨,规划用地19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60万吨,规划用地26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70万吨,规划用地27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80万吨,规划用地300亩。4、莱西盐业配送中心。位于莱西市经济开发区北部工业园,梅山路以南、扬州路以西,目前规划占地面积154亩。主要从事食盐、畜牧盐、工业盐的仓储和配送。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45万吨,规划用地19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60万吨,规划用地26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70万吨,规划用地27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80万吨,规划用地300亩。5、平度半岛配送中心。位于平度市南郊,平营路西、胶平路南、汽车站北,目前规划占地面积450亩。主要服务于山东半岛生产和生活资料物流需求。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93万吨,规划用地41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120万吨,规划用地48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130万吨,规划用地51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160万吨,规划用地590亩。6、胶州利群商贸配送中心。位于胶州三里河,一期、二期工程已完工,三期正在兴建,总占地约565亩。主要服务于山东半岛商贸流通领域的配送,为包括利群、沃尔玛在内的大型超市、便利店提供配送服务。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120万吨,规划用地56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140万吨,规划用地58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150万吨,规划用地60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180万吨,规划用地620亩。7、城阳维客商贸配送中心。位于青岛市城阳区玉皇岭工业园银河路637号,占地约80亩,主要服务于山东半岛商贸流通领域的配送,为维客大型超市、便利店配送服务。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20万吨,规划用地8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25万吨,规划用地9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30万吨,规划用地10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40万吨,规划用地140亩。8、李沧利客来商贸配送中心。位于李沧区重庆路配送区,占地60亩。主要服务于青岛市内商贸流通领域的配送,为利客来超市、便利店等提供配送服务。规划能力与规模为2010年物流操作量15万吨,规划用地60亩;2012年物流操作量20万吨,规划用地70亩;2015年物流操作量25万吨,规划用地80亩;2020年物流操作量30万吨,规划用地100亩。第五章物流企业发展与培育一、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基本思路合理整合各类物流服务企业资源,引进、培养龙头物流企业,加速物流服务的技术进步,提升服务能力与服务质量,实现物流企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为加快我市物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优质、高效和强大的物流服务支持。(二)总体目标经过510年的时间,完成我市物流企业培育工作,形成结构合理、方式齐全、功能强大、分工合理、运行协调、质量良好、特点突出,由不同服务类型物流企业构成的物流服务企业体系,在全市综合运输与物流基础设施能力的支撑下,具备区域辐射与服务的整体竞争能力。(三)分期目标1近期目标。到2012年,初步完成物流企业的资源重组和服务能力培养,完成龙头物流企业的培育和先进物流企业的引进,完成首批重点物流企业的评定与扶持发展,培育其初步具备国际国内区域性物流服务竞争力。全市拥有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含3A级)物流企业30余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6家以上。引进2家以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2中期目标。到2015年,基本形成市场竞争条件下的物流企业服务功能与服务范围的合理分工,物流服务企业与服务对象的战略联盟开始大规模出现,品牌效益逐步显现,物流企业服务能力、服务质量和企业效益实现同步增长,初步具备国际国内区域物流服务竞争能力。全市拥有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含3A级)物流企业50余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0家以上。引进5家以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3远期目标。到2020年,物流企业群体水平实现大幅提升,物流服务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备国际国内竞争能力。全市拥有国家认证的3A级以上(含3A级)物流企业80余家,其中5A级物流企业15家以上。引进10家以上国际知名物流企业。二、物流企业发展(一)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提升企业的物流服务解决方案的设计能力,以及在此基础上的经营管理能力、专业化服务能力和跨行业、跨运输方式与跨区域的综合协调能力,以独具特色的企业服务品牌与服务模式支持我市区域物流辐射与服务能力的提升。到2020年,争取第三方物流企业服务量占全市物流企业服务总量的2530,达到国外发达国家水平。(二)邮政企业尽早完成我市邮政物流发展总体规划,将邮政系统建设与物流服务系统、城市及农村配送系统建设有机地融为一体,发挥邮政在网络配送和航空物流发展等方面的优势,建立以中邮青岛分公司为基础,全市相关城市快递企业为补充的区域性配送服务系统。(三)运输与仓储企业1水运企业。以国家主枢纽港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依托,以国际水运大通道、亚欧大陆桥建设为契机,以低成本水运、多式联运为支持,建立高效率的以港口和航运为核心的通道化、一体化物流运作服务体系。2公路运输企业。以运输组织的规模化、集约化作为公路运输企业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方向,重点改善经营组织管理方式与提升技术装备水平,依托公路主枢纽以及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提升公路运输效率,并在陆运系统内大力发展甩挂运输。3铁路运输企业。以技术进步和管理提升为基础,大力发展铁水、公铁联运以及集装箱多式联运,实现建设、管理、经营的市场化,继续巩固铁路作为长途货运的主渠道地位,有效提高铁路物流的整体辐射与服务能力。4航空运输企业。发挥民航在高附加值、时效性强、小批量货运上的优势,逐步建立航空运输独具特色的物流服务模式,支持我市航空物流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物流发展。5仓储企业。积极探索建立新的企业组织结构,通过资产重组和联合经营,使其发展成为具备物流运作能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新型仓储业务运作模式,引导企业积极引进和逐步采用新技术新装备,以适度集中储存代替分散储存,加快周转速度,发展各项增值服务。(四)物流咨询企业创造条件,汇集人才,与各类物流企业建立紧密的业务联系;跨领域、跨地域合作,加强与国外物流发达国家的咨询企业的业务联系与学术交流,共同推进物流咨询、培训业务的发展;深入实际,提升实力,为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提供技术先进、具备可操作性的咨询服务。三、物流企业培育(一)网络化运输、仓储企业按照现代物流企业服务发展的需要,推进运输与仓储企业的集约化经营,培育现代运输与仓储企业。强化网络化运作,鼓励企业之间的业务合作,逐步构筑以大型运输和仓储企业为龙头,以中小企业为依托的区域性运输与仓储物流服务网络体系;鼓励中小物流企业加强信息沟通,创新物流服务模式,加强资源整合,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开展联合与合作,提升扩展自身的业务能力、服务范围与业务领域;积极开拓和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业务,围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开辟新型合作方式,建立系统、稳定的分工与合作框架体系,为内陆与青岛港口间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发展提供快速高效服务。(二)品牌企业强化培育重点物流企业,发挥其对我市物流企业的引导和表率作用,加大对物流企业兼并重组的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联合、合资、合作等多种形式进行资产重组,培育一批服务水平高、国际竞争力强的大型现代物流品牌企业。第六章物流业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一、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基本思路按照有利于提高工业、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企业物流管理水平,有利于在物流供应链的支持下构建强大的产业发展链,有利于加快相关产业现代物流发展的基础体系,有利于加快企业物流信息化等基本原则,全面推进青岛市工业、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企业物流管理与运作水平的提升,以及与物流企业的联动和融合发展,通过资源整合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加快企业物流服务外包。(二)发展目标逐步建设适应青岛市产业发展所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打造物流技术与服务支持的工业聚集区、商贸集聚区等相关产业集聚区,加快建立适应企业物流管理与运作的网络化物流服务系统,实现物流管理对相关产业升级与企业发展的推动。1近期目标。到2012年,鼓励企业利用既有物流基础设施,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物流基础设施系统。同时,在满足新的产业布局和既有产业布局调整的基础上,进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探索利用物流基础设施系统为企业物流提供支持的管理与运作经验,为扩大企业物流服务外包奠定基础环境。推动有代表性的5家以上工业、商贸流通业企业进行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的试点。2中期目标。到2015年,依托规划建设的城市公共大型综合性物流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形成支撑青岛市新的产业发展战略所需要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框架,形成社会化及企业内部相结合的物流基础设施体系框架,扩大企业物流外包的比重。推动20家以上工业、商贸流通业企业与物流企业联动发展,初步形成物流服务外包的氛围。3远期目标。到2020年,形成结构合理、设施配套、技术先进、运转高效的企业物流基础设施与管理运行体系,使物流服务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整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在企业物流外包比例及服务水平上达到欧美国家水平。二、相关产业物流发展(一)汽车、造船、机械、机车产业物流。企业要积极发展零配件的集中采购与生产配送、厂区物流管理和产品的销售配送一体化物流管理方式。对于零配件的集中采购与生产配送,要结合生产布局,通过设立配送中心,实现供应链角度的零配件集中采购,按照JIT方式进行向生产线的配送服务。对于厂区物流管理,要在零配件集中采购与生产配送物流管理与运作的支持下,合理规划厂区物流流程,通过生产环节的流程再造,提高资源的整合程度与利用效率。对于产品的销售配送,要利用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系统和配送网络,提高产品的配送效率,降低产品到用户间的物流成本。(二)钢铁产业物流。发展物流的途径和方式,一是整合物流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鼓励企业以自有或租用的方式,在保证安全库存的基础上实现原材料堆场的高效经济使用;通过与流通领域物流系统的结合,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解决产品销售、库存、配送等物流资源需求。二是对物流组织进行规划设计,提高物流效率和降低物流成本。钢铁企业要对整个物流运作从系统的角度进行专门的规划和设计,建立适应物流管理需要的生产流程、安全库存、运输组织、原材料采购与供应、产成品销售系统、废料处理以及相应的企业组织管理体制、制度和信息系统等。三是对矿石等大宗进口散货,鼓励企业与船公司根据市场走势,合理选择签订各种长期合同,降低运价波动风险,保证稳定供货。(三)高新技术产业物流。电子信息、通信、医药等产业根据其原材料来源与产品销售方向较为分散,距离不一,少批量多批次,产品附加值高等特点,选择高质量的物流服务运行商,利用其成熟的物流组织和管理系统,与供应商、销售商和客户群体形成稳定的业务网络体系,保证原材料供货渠道与产品销售渠道的畅通,实现原材料购入的稳定和产品销售的高效。(四)石化产业物流。根据石化产品物流的特殊性,建立针对特种物资较为封闭的物流组织与服务系统,以提高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专业化水平,确保安全性;对于作为生活消费品的化工产品,应与流通领域的物流组织与管理系统接轨,建立社会化、规模化和高效化的物流系统。同时,鼓励大型石化工业企业建立必要的货主码头和自有罐区,保证原材料供应和产品销售的稳定。(五)家电产业物流。要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深化物流改革,进一步在供应链整合上下功夫,建立适合家电发展的供应链体系。建设配送中心,进行集中采购,配送中心按照生产线对零配件的需要进行及时供货。从原材料采购和成品配送入手,探索适应自身发展的物流运作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更好地拓展市场。六纺织服装产业物流。对于一般服装产品应与销售商共同建立依托公共物流设施的物流节点,将商业销售、商品送达和售后服务形成一体化运作网络体系。生产高档服装产品的企业则应建立与其贸易对象性质与贸易模式相一致的高效率的配送管理系统及相应的信息系统,委托专业物流服务商开展产品销售物流活动。(七食品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一是对食品及农产品的安全性予以高度重视,制定较为严格的物流服务运作规范和相关监管措施。二是通过统一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大规模的仓储设施的物流管理能力与长期储存功能,按照农产品生产季节性和消费长期性特点,为集中收购分散的农产品提供服务。三是加强基层物流网络节点、农村道路、批发市场的建设,将产品初加工和简易加工纳入物流的流通加工功能,完善农产品的流通网络,提高农产品基层流通渠道的贮存能力与输送能力。四是建立起与各个食品及农产品物流设施之间的协作网络,推广以公司加农户的运作形式,依托专业化设施实现原料集中采购和集中储存,使生产活动与销售活动通过物流组织形成一体化发展。五是推广物流服务外包,委托专业化的物流配送服务企业,针对原材料购入和成品销售建立通畅的信息系统和高效率的配送系统,开展集中配送,保证食品与农产品配送的质量。(八商贸流通业物流。一是加快推进商贸领域信息化进程。在全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基础上,推进商贸企业现代物流管理与运作的信息化进程,借助信息管理系统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速度。二是推广商贸企业的集中采购与专业配送,通过建立规模较大的仓储设施和设立统一的配送系统,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物流成本。三是依托专业物流服务企业推进物流服务外包,提升由供应商到零售商之间物流的集约化程度和专业化配送服务能力。积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架构,构建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城市。(九对外贸易物流。一是提高外贸企业物流的组织化程度和发展水平,结合港口建设和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和配送中心的建设,形成完善的国际物流组织与服务基础设施系统。二是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通过通关条件的改善和通关流程的优化,实行申办手续电子化和“一站式”服务,提高货物通关效率;鼓励物流企业对进出口商品的代理报关、暂时储存、搬运和配送、流通加工等实行一条龙服务。三是以全市物流信息平台为纽带,实现外贸服务的网上办公,为我市外贸经济提供更加完善的物流服务,促进口岸物流向内地其他物流节点城市顺畅延伸。三、发展重点(一)流程再造。以大型工业、商贸流通业等核心企业为重点,推进企业的物流管理理念再造、物流相关管理技术再造、保障物流技术应用的制度再造、管理现代物流所需要的企业组织与管理再造和企业发展的文化再造,加快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二)供应链构建。积极推进我市工业、商贸流通业等企业与物流服务企业之间构建物流供应链,供应链的各个环节紧密配合、一体化衔接,通过信息化手段,使整个供应链的物流成本降低、竞争水平提高。(三)服务外包和利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根据各类工商企业物流服务需求状况和需求结构,借助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服务优势,加快工业、商贸流通业等企业在流程再造和供应链构建基础上形成的物流服务外包。同时,支持和鼓励第三方物流企业强化整合服务能力,为工商企业物流业务的服务外包提供运作供给支持。第七章信息化及信息平台建设一、发展思路与目标(一)基本思路以全市信息化建设为基础,以口岸物流和产业供应链建设为主线,以物流设施为依托,以物流服务企业第八章扶持政策与保障措施一、营造良好政策环境(一)严格落实已出台的各项政策。市财政、发改、交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我市已出台的支持物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为现代物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1扶持现代物流项目建设。经市物流主管部门认定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物流重点建设项目、物流园区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和规划编制、物流品牌企业奖励、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剥离外包试点等,从全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中给予补助或贷款贴息。2设立物流项目建设配套资金。从2010年起,每年由市财政局、市交通委适当安排专项资金,作为国家、省扶持物流项目建设的地方配套资金,配套资金按财政体制分级负担,支持重点物流项目建设。3吸引物流企业来我市发展。在我市新注册的和经市物流主管部门认定建设标准A级以上的物流企业,自开业年度起,由同级财政主管部门对其新增上缴税收形成的地方收入部分,前三年每年给予100补助,第四年至第六年每年给予50补助。4支持航运企业发展壮大。我市现有的航运企业新增运力部分及新注册的航运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航运企业紧缺高级人才的奖励政策,按照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青岛市航运企业发展若干优惠措施的通知办理。5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20102012年,对年缴纳地方税收额超过300万元的物流企业,财政部门对企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贷款给予适当贴息补助,补助资金按财政体制分级负担。6鼓励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剥离经营。我市大中型工商企业物流业务剥离经营后新增的地方税收,由同级财政主管部门从中提取30用于补助该企业。上述企业因物流业务剥离经营后导致企业总体税负增加,且给予30补助后仍不能弥补的部分,由同级财政主管部门从该企业因物流业务剥离经营后新增的地方税收部分予以补助。7引导物流企业现代化发展。促进企业从经营理念、服务质量、信息技术等方面上等级、上水平,不断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我市首次通过国家2A、3A、4A、5A级评估的物流企业,从市服务业引导资金一次性分别给予奖励5万、10万、15万、20万元。8鼓励物流企业争创服务品牌。对物流企业创建的省级以上服务名牌和著名商标,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意见一次性奖励物流企业20万元。9合理确定物流企业营业税计税营业额。试点物流企业将承揽的运输或仓储业务分包给其他单位并统一收取价款的,以该企业取得的全部收入减去付给其他单位的运费或仓储费后的余额,为营业税的计税营业额。10、鼓励和支持物流企业加快引进优秀人才。对引进且聘用的优秀人才年薪在10万元以上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补贴;对引进到我市工作落户或办理青岛市居住证,在青居住工作1年以上并与物流企业签订5年以上合同的部分优秀人才的购房安家补贴;按照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青岛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发展规划(青服务业办20092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