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二一二年三月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晓光证书编号工咨甲20120070001发证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报告负责人王彬注册咨询工程师报告编制人吕德春注册咨询工程师杨勇注册咨询工程师黄起超注册咨询工程师贾世杰注册咨询工程师报告校对人王晶经济师报告审核人杨松涛注册咨询工程师教授级高工二一二年三月目录第一章总论1一、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1二、编制依据及工作范围1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2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3五、建设时间3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4一、承办单位概况4二、项目编制过程6三、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9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1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13一、选址依据13二、项目场址13三、建设条件14三、场址评价17第五章建设方案设计18一、建筑设计依据18二、设计指导思想18三、总平面布置19四、建筑方案20五、结构方案27第六章公用辅助工程29一、给水工程设计方案29二、排水工程设计方案30三、供热工程31四、通风以及排烟工程34五、电气系统34六、弱电系统35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37一、环境保护37二、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39三、消防40第八章节约能源42一、概述42二、设计依据42三、设计原则42四、节能措施综述43第九章项目管理45一、资金管理45二、项目管理45三、档案管理46第十章项目招投标47一、项目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度47二、勘察设计招标47三、项目施工招标48第十一章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9一、建设时间49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9三、项目实施方案49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50一、投资估算50二、资金来源50第十三章社会效益分析51第十四章可行性研究建议与结论52一、建议52二、结论52附表建设工程总投资估算表附件组织机构代码证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定线图土地使用证界址图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项目建议书批复第一章总论一、项目名称及承建单位1、项目名称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2、项目建设性质新建3、项目建设单位县民政局项目负责人县民政局局长4、项目建设地址县六官营子中心敬老院院内5、项目主管部门县人民政府二、编制依据及工作范围1、编制依据县民政局委托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编制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项目申请报告通用文本的通知发改投资20071169号;国家计委委托编写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建立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制度的通知;中央级救灾储备物资管理办法;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民政部救灾储备物资管理规程;国家现行法规及行业相关规程、规范、规定;建设单位委托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同;县民政局提供的相关资料。2、工作范围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受县民政局的委托,完成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工作范围主要是在项目建设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基础上提出建设条件、建设方案、项目投资、资金筹措等初步方案,为项目的申报、设计、实施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以保证项目按管理程序完成前期工作并尽快实施。三、主要建设内容及建设规模项目建设规模应符合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中救灾物资储备库规模分类表规定的规模。救灾物资储备库规模分类表规模分类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数(万人)总建筑面积(M2)大72862180025700中54651670019800中央级(区域性)小36431150013500省级122050007800市级4629004100县级0507630800但是,因实际需要,项目建设规模将突破建设标准中的数值。按照实际要求,项目总建筑面积将达到1000,拟用地面积7000,计划新建县救灾物资储备库一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库房、生产辅助用房、管理用房、附属用房、室外货场及其他附属工程等。四、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50万元。资金来源为项目单位自筹解决。五、建设时间项目建设时间2012年4月2012年10月。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一、承办单位概况本项目由县民政局提出建设并承担运营。县民政局位于县大城子镇团结路,下设机构有办公室、计划财务股、优抚安置股、社救股、社会事务股、城市低保股、医疗救助办、农村低保股、社团股、信访办、老龄办公室、区划地名办公室。社救股负责贯彻国家救灾和社会救济的方针政策,研究拟定县救灾和社会救济工作的办法、措施并监督实施;组织、协调救灾工作,指导灾区开展生产自救;统一上报、发布灾情,管理、分配救灾款物并监督检查使用情况;组织核查灾情、慰问灾民;组织和指导救灾捐赠活动,接收分配和管理捐赠款物。建立和实施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拟定相关配套政策,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功,指导全区社会救济工作。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民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不断更新观念,深化改革,立足市情,面对市场,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按照打牢基础,常规工作抓落实;巩固成果,重点难点工作抓突破;发挥优势,特色工作抓创新的工作思路,有力推动了民政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提升了民政工作整体水平。一是大力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极大地发挥了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扶贫帮困活动中的作用。二是充分发挥社区功能,创造了就业再就业的良好环境,打造了为社会服务的平台。三是认真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为保持社会稳定构筑了最后一道防线。四是围绕双拥共建活动,全面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提升了为军队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整体水平。五是数字化地名工作的研制和开发,扩大了的知名度,推动了县的经济发展。六是滚动扶贫工作的创新发展,创出了具有特色的扶贫帮困品牌工程。七是严格按法律法规和政策做好婚姻登记和殡葬管理工作,坚决杜绝乱收费和搭车收费现象,土葬回潮、乱埋滥葬现象得到了有效控制,加大了软环境的治理,擦亮了民政部门为民服务的窗口。八是多形式、多渠道发展社会福利事业,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得到了保障。各项民政工作的扎实开展,较好地树立了“开放民政”、“文化民政”、“务实民政”、“行善民政”、“阳光民政”、“执法民政”新形象,推动了民政工作不断深入发展。防灾减灾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下,自治县救灾工作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以人为本”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把救灾工作的重心前移,政府组织,社会参与,大力开展减灾工作,并在减灾工作的管理体制、机制、灾害预警、预测、减灾工程建设、灾害应急处置体系、资金投入方面进行积极的尝试和探索,全面增强了综合减灾能力,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保驾护航作用。经过多年努力,自治县已初步形成应对自然灾害的预测预警系统。对暴雨、暴雪、沙尘暴、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道路结冰、流凌、火险等灾害性天气都有较为系统、规范的预警预报方法,气象、地质、森林、地震等部门的基础设施不断加强,预警预测的准确率不断提高,覆盖面不断扩大,有效地减轻灾害损失,为自治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二、项目建筑背景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位于北纬404712至413353,东经1192454至1202324之间,南北长105公里,东西宽575公里,总面积22838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4万亩。县是辽宁省朝阳市下辖的唯一一个蒙古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西部南部、大凌河上游的丘陵地区,东临朝阳县,西靠凌源市,南接建昌县,北连建平县,是辽冀蒙三省交汇地带,辽西走廊北通道要冲,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县辖22个乡镇和1个经济开发区,总人口463万,城市人口89万,是蒙古族风情浓郁地区。县地处温带半干旱西辽河州向暖温带半湿润冀北山地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以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多样性气候,使得自治县各类灾害频发。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各类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周期及影响程度和范围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近年灾害往往是几十年不遇,违反常规。今年县的高温干旱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问长、受灾损失大都超过了往年。与此同时,在局部地区发生的强阵雨而引发的洪涝灾害次数明显增加,因灾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大,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乃至自治县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近年来,县民政局根据上级民政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以提高自治县灾害应急救援能力为重点,在加强各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应急响应、应急保障建设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使全县的减灾救灾综合能力得到加强。但与经济较发达的县市、区相比,在各灾救灾方面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救灾物资储备库保障能力上显得更加突出。目前全县尚没有救灾物资储备库,救灾物资现存放在六官营子中心敬老院的仓库内,面积不足60。而且现有的储备物资数量不足、品种单一,加上交通运输不便,没有停车场地,大型货车无法进出,必须的基本装备严重短缺等问题,不能满足当前救灾减灾工作的实际需要,更无法适应新时期党和国家对备灾救灾工作提出的要求。鉴于上述情况及县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吸取“512”汶川特大地震紧急救援的宝贵经验,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提高应急救助能力,是当前县做好备灾救灾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为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提高县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根据国家建设部、发改委发布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尽快启动新建自治县救灾物资储备库相关工作,经研究,县民政局拟在六官营子中心敬老院内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国际投资咨询中心有限公司受县民政局的委托,组织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对本项目进行了认真调查研究和分析,充分考虑了拟建项目的情况,进行了大量的材料收集和调查研究,对县内的气象、水文、地质等工程建设情况等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结合自治县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现状,组织有关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充分论证,并与建设单位广泛交换了意见,在听取了专家和建设单位的意见后,对研究方案进行了修改补充,使研究方案更加完善,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县救灾物资储备库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三、结论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本项目的建设全面落实党中央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理念,使自治县民政局在救灾、防灾、备灾工作中起到一定的保障性作用,项目以县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完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为落脚点,本着利国利民的指导思想实施建设,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如下所示项目总占地面积7000,总建筑面积1000,项目总投资150万元。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自然灾害指给人类生存带来危害或损害人类生活环境的自然现象,自然灾害的破坏和影响程度是巨大的。人类对于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今日我们不得不面对深重的灾难,泥石流、海啸、地震、沙尘暴等在多个国家、多个地区间上演,这使得人类在生命、财产方面遭受重创。灾难的频发使得人们开始对应对灾害的措施有了警觉。近年来,我国对救灾物资储备设施建设投入较大力度,全国各地不断进行物资储备库建设,到2009年底已达到24个,覆盖我国所有自然灾害易发地区。目前这种建设力度还在不断加大。1本项目的建设是落实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关于完善救灾救济管理体制的举措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的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之一是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完善救灾救济管理体制是这一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规划中提到,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探视制度。全面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害信息评估、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县、乡(镇)二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普及减灾、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及时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指导下,本项目新建救灾物资储备库在经过充分的必要性、选址和规模的论证下,拟在县六官营子镇中心敬老院内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本项目的建设,从人民群众的实际利益出发,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着眼点,本着节约资源能源,是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关于完善救灾救济管理体制的一项重大举措。2本项目的建设是切实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要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影响是触目惊心的,不仅包括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有不可估量的精神损失。因此,面对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为切实提高自然灾害应对能力,建设适度规模的救灾物资储备库是一个必要性的选择。本项目建设规模为1000,建设位置选址符合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规定。本项目的建设将为自治县政府在救灾备灾工作中提供强力的保障,将大大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于维护灾区正常秩序发挥巨大的作用。3本项目的建设将为自治县人民生活及经济发展提供更为稳定的保障只有在和谐与稳定的环境才能讲发展,中国近些年来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稳定的国际局势及国内大好发展形势。而近些年来,我国自然灾害不断,从南方到北方许多地区都经历了重大的灾难,受灾人数上亿。县地区常年受沙尘暴危害,很多地区受到严重的雨雪、洪水、冰雹袭击。为了使灾区可以平稳度过特殊时期,政府必须及时提供救灾物资。然而由于县地处偏僻,经济相对落后,运输较弱,致使救灾物资不能及时送达进而加重损失。因此,救灾物资储备的建筑及设施的健全显得尤为重要。本项目针对县救灾物资储备库严重缺乏及自身特殊情况而建设。本项目的建设将更好地满足县及时救灾的需求,从而对于稳定民心起到更好的作用。人民生活的稳定将对灾后重建及经济发展有着先决性作用。同时,本项目的建设有助于为人们提供良好的心态适应当前的生活与发展,在灾难来临时不会因缺乏救助物资而落于恐慌,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一工程技术上可行从工程设计角度讲,并没有太大的难度。省、市、县各级设计部门对该工程进行了充分研讨、论证,为指导下一步工作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二工程施工上可行工程所需的主要建筑材料水泥、砂石、钢材等均可从本地区和周边地区购进;其他成品材料可根据价格直接到产地购置,木材根据价格可在本地购置或到产地购置。三资金来源和筹措上可行此工程的社会效益显著,资金上级会给予一定补助,并且县是省定贫困县,国家、省、市将在资金、政策上具有很大倾斜,有力地支撑了项目建设。第四章项目建设地址与建设条件一、选址依据按照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政委发布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救灾物资储备库的选址应符合当地城市规划,遵循储存安全、调运方便的原则,并满足以下要求1、地势较高,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较好;2、市政条件较好;3、远离火源、易燃易爆厂房和库房等;4、交通运输便利,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宜临近铁路货站或高速公路入口;5、地势较为平坦,视野相对开阔,市级及市级以上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库址应便于紧急情况下直升飞机起降。二、项目场址本项目按照国家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经方案比选,多方讨论研究,本项目选址在县六官营子镇中心敬老院院内,该址距省道兴凌线20米左右,距国道101线、国道306线和长深告诉公路20公里以内,20公里内有铁路货站。项目拟用地面积7000。土地自有,无需征地。三、建设条件一县情概况县全称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隶属于,位于辽宁西部,地处辽、冀、蒙三省交界地带,东临朝阳县,西靠凌源市、北连建平县,南接葫芦岛市建昌县。全县总面积22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万亩。全县有10个镇,11个乡,1个农场,共190个行政村。总人口43万,有汉、蒙古、回、满等19个民族,少数民族中以蒙古族为多,共有91万人,占总人口的215。县政府所在地大城子镇,规划控制区域面积达到7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9万人。二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县地处辽西低山丘陵区,海拔一般在300400M之间,山地、丘陵、平地、河川相间交错,构成“七山一水二分田”地貌。西北有努鲁儿虎山脉,自西向北延伸,东南有松岭山脉,由南伸向东北。全县形成西北和东南高、中间低的槽形地形。县主要山峰有东部的楼子山,海拔10911M;西部的金花山,海拔917M;南部有白狼山(今大阳山),海拔881M。2、气候特点县地处温带半干旱西辽河州向暖温带半湿润冀北山地过渡地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点春季少雨多旱风,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晴朗日照足,冬季寒冷降雪稀。年平均气温为87,境内南北气温相差15,年均降水量为4915毫米左右,整个植物生长期(49份)的降水量为4516MM左右,占全年降水量的92。平均日照时数为28078小时,平均无霜期144天。3、水文状况县境内有大小河流百余条,主干河为大凌河,从建昌县流入,自南向北注入朝阳县,蜿蜒境内7855公里,主要支流有榆河、蒿桑河、渗津河、牤牛河、芍药河。县水资源总量为2296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5亿立方米,占总量的66,地下水综合补给量177亿立方米,可开采068万立方米,占总量的34。大小河流总长650公里。有中小型水库7座,其中中型水库一座。三经济发展进入“十二五”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治县经济与社会得到了较快发展。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与科学发展评价中,列全国2001个县市的第825位,较上届前移121位,并成为20082009年度全国县域经济最具成长性百县市。县目前还是全国体育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国家级卫生城、国家级园林县城、国家级文明县城和省级平安县城,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县、科技进步县。201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上下大力实施“工业强县、项目支撑、城市牵动、体制创新”的总体发展思路,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预计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超百亿元,达到108亿元,比上年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5亿元,增长3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9亿元,增长40;居民储蓄存款达到54亿元,增加13亿元,增长30;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加,实现7700元,增长2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5800元,增长17。这些辉煌成就,反映出快速发展的崭新局面,充分展现了振兴崛起的良好势头。四地质情况开发区地质状况较好,无地震断裂带穿过。按国家规定建筑物抗震等级按7度设防。桩基是开发区内较好的地基选型。经查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附录A,县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20G。五交通情况项目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多条主干道直通市区。六环境现状项目建设地址位于县六官营子中心敬老院内,该区域环境无工业污染,大气质量良好,周边产业也能满足项目对环境现状的要求。七公共设施与施工条件供水当地水资源丰富,施工过程中直接使用自来水公司供水,办公和生活用水将使用县内自来水。供电直接使用县电力局电网供电。生活污水定期抽排,不存在污染问题。该项目属县城中心位置,交通十分便利。中国网通公司、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网络覆盖全县,通讯发达。项目地位于城镇中心,目前区域内上下水管网、供电、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十分健全,同时交通十分便捷。项目建设所需主要建材如水泥、钢材、木材、砂卵石及砖瓦等,本地市场均可解决,其质量和数量均可满足工程要求。根据工程建筑物结构形式,本工程施工技术无特殊要求,用常规施工方法就可解决。建设场址基础条件较好,有利于项目基础工程实施,但工程施工过程中,现场作业要加强管理,规范操作。八政策支持条件项目建设符合县防灾减灾总体规划和有关项目建设政策要求。项目实施对促进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防灾减灾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举措。本项目一经提出,就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多方面的政策支持等条件。三、场址评价本项目所在地六官营子镇中心敬老院周边地形较平坦,无较高建筑,便于车辆进出和物资运输,无易燃易爆厂房和库房,气象条件较好,交通位置优越,市政管网建设齐全,经济发展状况显著,符合救灾物资储备库选址要求。因此,本项目选址可行。第五章建设方案设计一、建筑设计依据本项目所建救灾储备库建筑设计符合经济、实用、安全、专用性、美观的基本要求,以下列规范为依据进行可行性研究(1)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标准(建标1212009)(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5)建筑抗震分类标准(GB502232008);(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3272007);(7)(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8)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二、设计指导思想(1)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建筑标准应根据救灾物资储存、管理的功能要求合理确定;(2)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库房地坪荷载应满足货物堆放及装卸机械运输和通行的要求;(3)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的屋面防水等级和要求应符合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的相关规定;(4)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其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防烟与排烟设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车道等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的相关规定;(5)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首层地面应做防潮处理,库房室内地坪应高于室外地坪;(6)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出入口应方便运输、装卸设备的出入,并设置防鼠板。(7)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有给排水系统,其防洪、防涝排水应根据库址地形及城市防洪、防涝规划确定流向,宜采用排水沟或排水管道等有组织排水方式。(8)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室外货场、货场罩棚应按照第三类建筑物、构筑物采取防雷措施。(9)救灾物资储备库应按信息化管理的需要配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和网络系统。三、总平面布置根据救灾储备库的建设指导思想和储备库安全和方便管理的要求,对其分区提出要求,鉴于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基本功能是储备救灾物资,仓储区在建筑、消防等方面有特殊要求,且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存的救灾物资量较大,因此单独设置。同时,考虑到生产作业的便利、快捷和安全要求,提出库房宜和生产辅助用房毗邻,并与管理用房和附属用房隔开。救灾物资储备库内外道路通畅便捷是快速调运救灾物资的必要条件,省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物资储存及调运任务重,车流量大,应能满足大型货车双向通行的要求。救灾物资储备库除房屋建筑用地外,还应提供专用堆场、车辆停放、道路通行和绿化等方面用地。依据以上总图布置原则,本项目总图布局如下项目总占地面积7000,建设总体分为库房、室外货场等。场区设置两个出入口,为南边和东边,全场设置环形车道,宽度为10M,满足消防和大型货车双向通行的要求。四、建筑方案一工程方案的选择的原则在土建工程的选择上本项目采用以下原则尽量降低结构总体重量,使建筑轻型化,采用金属结构,轻质屋面,轻质围护结构,采用桩基础,采用标准构件(如梁、板、柱、屋架、门窗)柱网、跨度、檐高等统一模数,建筑构造也尽量统一。二建筑构造设计原则建筑构造设计是建筑设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建筑作为一种产品,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全面考虑、综合处理好构造设计中的各种技术因素,以便使建筑满足适用、安全、经济、美观等各方面的要求。为此,救灾储备库建筑注意以下设计原则1、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本项目主要为救灾储备库,主要为储备物资,用于救助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物资,包括帐篷、棉被、棉衣裤、睡袋、应急包、折叠床、移动厕所、救生衣、净水机、手电筒、蜡烛、方便食品、矿泉水、药品和部分救灾应急指挥所需物资以及少量简易的救灾工具等,所以库房不住人,可以不考虑冬季采暖,但必须做外墙保温,也要考虑库房的消防问题。2、确保结构坚固、安全建筑物除根据荷载大小,对主要承重构件进行设计外,对一些构、配件的设计,如门、窗与墙体的结合以及抗震加固等,都必须在构造上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这些构、配件在使用时的安全。3、考虑建筑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综合效益建筑物的构造设计,既要注意整体建筑物的经济效益,也要注意它的社会影响和环境质量。在经济效益中既要注意节约建筑造价、降低材料的能源消耗,又要有利于降低经营运行、维修和管理费用。还须保证工程质量,绝不可为了节约、追求效益而偷工减料,粗制滥造。4、注意美观一座建筑物的美观除了取决于建筑设计中的体型组合和立面处理外,一些细部构造处理对整体美观也有很大影响,各种转角、收头、交接处的处理等,都应合理处置,相互协调。三建筑设计方案本项目包括库房、室外货场及辅助工程。1、库房库房是救灾储备库的主要组成部分,救灾库房里放置包括帐篷、棉被、棉衣裤、睡袋、应急包、折叠床、移动厕所、救生衣、净水机、手电筒、蜡烛、方便食品、矿泉水、药品和部分救灾应急指挥所需物资以及少量简易的救灾工具等。其他储备物资包括毛毯、毛巾被、净水机等,其所需库房面积根据主要储备物资所需库房面积的一定比例确定。(1)工程建设技术数据拟建库房总建筑面积为1000M2,主体建筑采用轻钢结构,库房根据救灾物资装卸的方便性和效率,库房采用单层,其净高主要由物资的码垛高度决定,同时考虑到采用的机械设备垂直作业高度、以及消防和通风等要求,故仓库的高度取66M。库房主体采用轻钢结构。由基础梁、柱、檩条、屋面和墙体组成。(2)设计标准建筑类别单层建筑抗震设防烈度七度耐火等级二级结构类型轻钢建筑设计使用年限50年(3)建筑室内外设计标高库房室内外地坪保持一定的高差是防止室外雨水的浸入并利于救灾物资的装卸。本项目室内地面设计标高为0400M。(4)防潮工程为避免因潮湿引起救灾物资霉变而造成损失,救灾物资储备库库房首层应做防潮处理。防潮层做法如下室内地面以下60MM处,铺筑12水泥砂浆(加35的防水剂20MM厚作防潮层,此标高处为钢筋砼构造。或下为砌石构造时可取消。室内地坪标高变化处防潮应重叠100,并在有高低差埋土一侧的墙身做20厚12水泥砂浆防潮层,埋土一侧为室外,还应刷2厚防水涂料(或防潮材料)。(5)地面工程地面的组成与民用建筑基本相同,也是由面层、垫层和地基组成。附加层次有结合层、找平层、防水潮层、保温层和防腐蚀层等。地面排水沟多用明沟,沟宽为200MM,沟底最浅处为100MM,沟底纵向坡度为05。沟边与墙面或柱边距应150MM,并与地面一道施工。沟、地漏四周及地面转角处的隔离层,应适当增加层数。地漏中心线与墙柱边缘距应400MM。救灾储备库内各种管道缆线需设在地沟中。地沟由沟壁、底板和盖板组成。采用混凝土地沟;地沟上一般都设盖板,盖板表面应与地面标高相平。当地沟穿过外墙时,应做好室内外管沟接头处的构造。救灾储备库室内外高差一般为300MM。为便于通行车辆,在门口外侧须设置坡道。坡道宽度应大于门洞宽度1200MM,坡度一般为1015,最大不超过30。当坡度10且潮湿,坡道应在表面作齿槽防滑。(6)墙体工程外围护墙体轻钢结构部分采用12M以下为370MM厚多孔砖,12M以上为100MM厚玻璃棉夹心组合式彩板墙体。内隔墙防火墙240厚多孔砖墙,砌至屋面板底。保温板墙体A用于冷库外墙内侧加贴200MM厚聚氨酯夹芯保温板容重60KG/M3;B用于进出库缓冲区外墙内侧加贴100MM厚聚氨酯夹芯保温板容重45KG/M3。屋面工程轻钢屋面防水等级为级,合理使用年限为15年;屋面、雨蓬雨水均采用散排。门窗工程外窗为70系列双层中空玻璃铝合金窗,玻璃厚度为6MM厚,空气层厚度为6MM。内窗为70系列单层玻璃铝合金窗,玻璃厚度为5MM厚。(6)承重结构承重采用门式刚架图一为承重结构,其上设檩条、屋面板或板檩合一的轻质大型屋面板,下设柱对刚架则梁柱合一、基础,柱外侧有轻质墙架。图一门式刚架是梁、柱单元构件的组合体。由单跨、双跨或多跨等多种形式。本项目采用单跨形式。梁柱构件之间用高强螺栓连接。檩条檩条优先采用实腹式构件,采用单跨简支构件,实腹式檩条包括槽钢檩条、高频焊接轻型H型钢檩条、卷边槽形冷弯薄壁型钢檩条、卷边Z形冷弯薄壁型钢檩条(直卷边Z形和斜卷边Z形),为使屋架上弦杆不产生弯矩,檩条宜位于屋架上弦节点处。当采用内天沟时,边檩尽量靠近天沟。实腹式檩条的截面均宜垂直于屋面坡面。对槽钢和Z形钢檀条,宜将上翼缘肢尖或卷边朝向屋脊方向,以减小屋面荷载偏心而引起的扭矩。实腹式檩条采用双檩方案,屋脊檩条可用槽钢、角钢或圆钢相连。桁架式檩条在屋脊处采用双檩方案。檩条与屋面应可靠连接,以保证屋面能起阻止檩条侧向失稳和扭转的作用,这对一般不需验算整体稳定性的实腹式檩条尤为重要。檩条与压型钢板屋面的连接,采用带橡胶垫圈的自攻螺钉。拉条和撑杆互相采用螺栓连接。轻型围护结构轻型围护结构采用压型钢板,主要为热镀锌钢板或彩色镀锌钢板,经辊压冷弯成各种波型,具有轻质、高强、美观、耐用、施工简便、抗震、防火等特点。压型钢板墙面的构造主要解决的问题是固定点要牢靠、连结点要密封、门窗洞口要做防排水处理。主要节点包括单块墙板的构造、墙面板的连接构造、墙面板的转角构造、墙身的窗洞口构造。2、室外货场用于清点、装卸和临时堆放救灾物资的场地。救灾储备物资出入库时往往需要暂时在室外存放、周转,一些大件需在场地上进行维修清洗,因此需要设置室外货场。规划室外货场6000,地面采用混凝土铺设。3、辅助工程为确保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物资安全,应设置围墙。目前各地救灾物资储备库的围墙高度平均为26M,普遍反映偏低,不能有效起到防盗作用。为防止两人结伴搭人梯携带救灾物资翻越围墙,本项目围墙高度设置为3M。建筑物周边绿化采用小面积草坪和花卉、大面积灌木、线形及带状乔木布置方法,形成空间层次分明、视野较开阔的绿化景观。五、结构方案一安全等级与抗震设防建筑结构的设计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抗震设防参数(二)风荷载与雪荷载基本风压055KN/M3、基本雪压040KN/M3,雪荷载准永久值系数分区属,地面粗糙度C类,风荷载体型系数13。(三)基础形式库房基础形式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类,混凝土基础部分采用C30、垫层采用C15。结构的安全等级一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类设计使用年限50年屋面防水等级级抗震设防类别乙类抗震等级二级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设计地震分组建筑场地类别8度005G第二组(四)结构工程本项目库房建筑主体为单层轻钢结构,管理用房、生产辅助用房、附属用房等建筑主体为砖混结构。设计使用年限均为50年。在混凝土强度等级的选择上柱、梁、楼板采用C30混凝土,楼梯及其他部位采用C20混凝土。钢筋强度等级HPB235级钢筋FY210N/MM2、HPB335级钢筋FY300N/MM2。型钢、钢板采用Q235B碳素结构钢。第六章公用辅助工程一、给水工程设计方案一编制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二用水量预测库区用水量估算,最大日用水量08M3/D、最大小时用水量02M3/H。三给水水源水源为城市管网,水压35M水柱,管径DN200,埋深15M。管材选用PE管。四给水系统库区全部用水均由城市自来水的市政给水管网提供;在界区内生活与消防用水分用两个管网。库区内建筑只有管理用房为二层其余均为一层。给水管网供水水压为35M水柱。满足建筑物本次工程建筑物供水水压要求。室外生活给水管道沿各设计道路顺自然坡度直埋在冰冻线以下,主干管选用DN200管。五配水管网库区内供水通过主干管向次干管供水,成环状布置。主干管为DN200、次干管为DN100,管材采用PE管,15CM厚砂垫层基础,埋地敷设,埋深为15M。根据具体情况设置分段和分区检修的阀门,在管线交汇点的各支上设阀门井。六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须要对救灾物质储备库的库房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系统选择湿式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根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本项目救灾物质储备库库房火灾危险等级为仓库危险级级。七消防栓给水系统根据防火设计规范的要求,须对救灾物质储备库设置室外与室内消火栓系统。二、排水工程设计方案一排水体制项目区蒸发量高,地表渗水性强,很难形成地面积水,同时,由于本地区少雨多旱,雨水对地表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应尽量延长雨水在地表的滞留时间,所以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生活污水通过暗设污水排放系统汇流至室外,经化粪池、污水井转排入城市污水管网。建筑雨水采用外排水。由于库区内没有雨水排水管道,雨水在屋面汇集后经设置在建筑内部或外部的雨水管道排至建筑物散水后流入绿化带。要求道路路面及硬化地面略高于自然地面,以保证路面不会积水。雨水量78L/S,降雨量重现期取4年。二污水管网市政污水管线DN250,埋深150M。污水管线沿道路铺设,充分结合地形及道路纵向坡度变化合理布置。污水管线顺应地势汇集接入库区污水管网,化粪池选用10钢筋混凝土化粪池,清掏期为360天。污水管线配置管径有四种150MM、200MM、250MM,管材采用HDPE双壁玻纹管,胶圈接口,15CM厚砂垫层基础,最小埋深15米。设1000检查井2座,在管理用房与附属用房之间设置化粪池1座。三排水管网工程量主要工程量估算表三、供热工程一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第二版(4)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二设计计算参数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DN250HDPE双壁玻纹管米300DN200HDPE双壁玻纹管米350DN150HDPE双壁玻纹管米200化粪池10钢筋混凝土座1(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三采暖负荷采暖建筑总的估算热负荷为467KW。四供热方案海拔300400M冬季通风计算温度10冬季采暖计算温度15冬季室外平均风速16M/S冬季主导风向NW最大冻土深度130CM房间名称室内空气设计温度()库房10管理用房20(1)热源热源为城市热网,城市热力站(不计入本工程项目)二次热网供回水温度90/70,管径DN200,静水压力35M,埋深15M。(2)热水供热管网的布置与敷设热水管网按枝状布置,供热管道全部采用直埋敷设方式敷设,管道平均埋深15M,管道利用自然补偿,在各建筑的入口处均设置关断阀门井,设热计量装置,在管段高点设置排气井、低点设置泄水井。(3)管道规格、材质及其保温室外管网管道直径DN80MMDN200MM之间,管材采用焊接钢管,管道连接全部采用焊接。所有直埋管道均采用50MM厚的聚氨酯保温,外护壳采用高密度聚乙烯套管。(4)系统形式以及散热器类型库房采用水平单管跨越式系统,管理用房采用水平串联系统,散热器类型选用细柱型铸铁散热器。五管网主要工程量主要工程量表四、通风以及排烟工程根据项目特点设置自然通风系统;仓库中的使用人员较少,但考虑火灾扑救需要和防止发生轰燃,设置自然排烟系统。五、电气系统一设计依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_96;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JL339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6;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二电源、电源设施和外部条件名称、规格单位数量DN80焊接钢管米36DN100焊接钢管米26DN150焊接钢管米8DN200焊接钢管米30本项目供电电源线路由附近变电所直接引线接入,用电负荷为二级负荷,可满足本项目的需求。三低压配电项目采用放射式和干线相结合的混合方式,电压为220V/380V,由变配电站直接引入宿办楼,配电设备中的主要干线敷设于建筑物内的管道井内,采取插接式母线槽,水平干线采取电缆桥架和穿管暗敷相结合的方式。四照明照明灯具若安装在有吊顶部分时,采用嵌入式格栅荧光灯或嵌入筒灯。无吊顶时,采用吸顶式荧光灯。五防雷与接地该建筑为二级民用防雷建筑,应采用全面的防雷保护措施,建筑物顶部采用避雷网作防雷接闪器,突出屋面的物体应沿其顶部装设避雷针。六、弱电系统一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GJT1692;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设计规范GB501989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综合布线设计技术规定;建设单位及相关专业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消防联动装置火灾报警制采用集中系统、总线结构、模拟量智能探测器、自动与手动相结合的控制方式,使系统布线简单,报警准确,又可避免误动作造成损失。第七章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一、环境保护1、设计原则1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精神为指导,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2贯彻执行环保工程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的“三同时”原则。3环保工程设计应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必须符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标准、规定。2、设计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1扬尘扬尘产生的主要环节为拆除旧房屋、场地平整、土方挖掘、建筑材料堆放、固废运出,产生地点为建筑施工场地和车辆运输产生道路扬尘。2噪声拆除旧建筑产生噪声、车辆运输噪声、建筑施工机械噪声。3尾气运输及施工车辆排出的尾气。4废水施工过程中产生少量废水以及项目建成后产生的生活污水。5垃圾房屋拆迁及建筑施工产生一定固体垃圾,可填埋至施工场地。项目完工后产生的生活垃圾。4、环境保护措施1建设中环保措施施工期间在工地周边搭建围栏,实行封闭或半封闭施工,建筑材料要轻装轻卸,严禁凌空抛洒,以免产生扬尘。临时堆放的多尘物料如水泥、石灰等均用帆布覆盖,防止干燥产生扬尘。施工工地要定期洒水,如遇大风天气加大洒水量及次数,防止扬尘。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制定实施计划,尽可能避免高噪音设备同时开工。合理布置施工场地,将大型施工机械周围设临时隔音屏障,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应在棚内操作。高噪音的设备如电锯、切割机等应在远离人群的地方操作,临时闲置的设备应立即关闭。固体垃圾要回填至施工场地。产生的污水在污水处理池沉降中和达标后统一排放到县城污水管网。2建成后环保措施生活废水和机房油污水,采取雨污分流和污废水经相应处理后实施达标排放。院内设置垃圾站,生活垃圾和一般包装废弃物由专职人员清扫并送至垃圾站,再由环卫清洁车每天运往垃圾处理场实行垃圾无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三化”处理。项目建成后,积极搞好区域绿化,创造良好的卫生环境,减少噪声和粉尘污染。5、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在建设期间和运行过程中,均严格执行环保要求,排放废水按国家生产、生活用废水排放标准GB382888排放,各项指标均可达到相关环保标准。二、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一遵循1、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令第3号96年10月,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三同时”原则。设计依据2、环境安全质量标准(GB309596)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97年修订版6、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2年版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二防护措施1、高空安装、维修操作均设有检测平台、栏杆和扶梯。防止坠落伤害。2、设置完善的联络、指示、联锁、报警系统以确保运行安全。在装置区内设置各种安全消防标志。3、各种机电设备、机电设施等应按顺序编号挂牌,挂于醒目位置,管道应标明流向、介质、阀门应有开关标记,以防止误操作事故的发生。4、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和监控,所配备的各种仪表,在安全使用之前,必须由计量检定部门进行检定,出具检定证书,并做好登记。压力容器及管道的设计、施工、购置须符合国家有关管理规定。5、定期发放劳动保护用品,区内设厕所。6、设立安全管理机构,由安全部门统一管理,设立一位专职安全员,项目经理负责建筑工地的安全和劳动保护管理工作。7、本项目设有专用投资仅作为劳保用品的购置费用。8、本项目在采用以上措施后,加上严格管理,操作人员经培训考核上岗,再按操作规程精心操作,可有效地防止事故的发生。三、消防一消防设计准则遵循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97年修订版3、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1年版)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5、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6、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二消防措施1、防火分区及安全疏散本工程设置烟感报警系统、自动喷水系统,根据规范建筑物均设封闭的疏散楼梯。2、消防水量室外消火栓设计流量20/S,室内消火栓设计流量30/SL;室内自动喷水消防用水量213L/S;室内水喷雾灭火系统,喷水强度为20L/MIN。室内消防一次用水量为155M。;室内外消防一次用水量为260M3。3、室外消防给水系统由于泵房内的室外消火栓给水泵、气压管和消防水池供水,管网设地下式消火栓。4、室内消火栓系统各建筑室内配置消火栓系统,消火栓间距不超过50M,并确保相邻两股充实水柱达到同层任何部位;根据各楼房不同的危险等级和灭火器的灭火级别,按一支泡沫灭火器保护面积为4050M,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重要房间室内消防管网环状布置,两根进水管与室外环状管道的不同段连接。设备间等规范应设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均设置玻璃喷头进行保护,自动喷水系统按中危级别设计。5、火灾自动报警及消防控制系统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98要求,在该项目区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报警总控制室内设置一台JBQB一3048总线区域报警控制器,系统根据各区域的火灾情况及时出警扑救。报警及控制采用二总线综合系统,各报警和控制支路均采用短路隔离器保护。火警系统信号线采用阻燃型ZRRVV2100MM2,电源控制线采用ZRRV/V24MM2桥架明敷或穿钢管暗敷。第八章节约能源一、概述节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也是当前极为紧迫的任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能源供应日益紧张。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7年国家颁布了节约能源规定,2000年国家建设部发布了民用建筑节约能源规定。本工程应该从方案设计到建筑材料、设备选型等都要严格贯彻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与合理利用的方针,推广节能新技术新材料,执行节能法规标准,使总体能耗水平有效下降,达到规定的标准。二、设计依据1、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计交能19972542号文件关于固定资产投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节能篇”编制及评估规定;2、国家1996年起实施新的节能50的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规定,应在能耗水平上做到建筑物节能率和供热系统的节能率指标大幅降低;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年颁布;4、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2000年建设部。三、设计原则1、执行国家现行的节约能源的政策、法规、指令及有关标准,合理科学利用能源,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