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50_第1页
【精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50_第2页
【精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50_第3页
【精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50_第4页
【精品】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5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指导(形势与政策课就业指导专题)一、关于大学生就业形势(一)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已达2500万人,其中在校生18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2,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我国宽口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2500万,居世界首位,是名符其实的高等教育大国,但不等于是高等教育强国。但从毛入学率来看,1997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平均水平已达611。我国处于世界上第60多位。毛入学率概念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指,宽口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除以18至22岁学龄人口总数,再乘以100。宽口径高等教育在学人数包括研究生、普通高校本专科、成人高校本专科、军事院校本专科、学历文凭考试专科、电大注册视听生专科、网络学院本专科、电大开放式本科、在职攻读学位研究生、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专科。自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以来,高校的办学规模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过去的精英型教育日益走向大众化教育,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表一、扩招后全国大学毕业生人数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人数108145212280338413495559(2003年首届扩招本科毕业生毕业,2002年扩招的专科生毕业)表二、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及待就业人数统计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就业率7070737267271待就业人数44万64万77万93万116万144万(就业率以教育部正式公布的截止到当年九月份的数据为准)(二)高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就业问题,各国都有,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问题就更加复杂。主要矛盾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以及素质不相适应的矛盾。高校毕业生面临的主要就业压力1、“三峰叠加”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富裕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城镇每年平均新增劳动力300万人,农村富裕劳动力大约有15亿加快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的步伐,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有1150万人。“三峰叠加”加剧了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紧张状况,使大学生面临一个不宽松的劳动力市场,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带来影响。)2、高校毕业生数量大幅上升,每年待就业人数大量增加,就业压力持续增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有利因素1、我国经济将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专家预测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会提供80至100万个就业岗位。近几年我国的GDP增长率都保持在了10左右。2、第三产业必将大发展第一产业是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具体比如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和各类技术服务业;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第三产业基本可以归纳为是一种服务性产业。)(2006年,我国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仅为322,比发达国家6075的比例相去甚远,与一些发展中国家4050的比例也有很大差距。第三产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平均增加就业岗位达85万个。我国第三产业拉动就业的潜力很大,吸纳毕业生的作用将日益显现。3、非国有经济迅速崛起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中小企业已经占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据统计,目前我国注册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万家,其数量占全部企业的90以上;产值占整个工业产值的60,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50。4、西部地区、基层单位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三)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大学生就业在不同的院校、学科专业、学历和地域之间呈现出不同特点。1、高校之间不平衡(教育部直属高校平均就业率在85左右,省属高校普遍低于70,有些省份不到60);2、学历之间不平衡(04年全国平均就业率73,研究生就业率93,本科生就业率84,高职专科生就业率61;目前趋势随着研究生的扩招,就业率有下降的趋势,有些省份07年统计研究生就业率已不到90;高职高专由于学生定位合理,就业形势逐年看好,比如四川08年统计高职学生就业率略高于普通本科);3、学科之间不平衡(理工类的需求远远大于文史类的需求,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硬实力的发展,软实力的发展尚有很大空间);4、地域之间不平衡(学生就业去向的选择相对集中在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展好、条件较好的地域,而一些条件艰苦、地处偏远的地域或行业则乏人问津。有的人没地方去,有的地方没人去的现象并存)。事实说明,和发达国家相比,和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相比,我国的大学生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大学生就业难,总体上看只是结构性的。扩招一方面提高了就业的素质,另一方面也提升了国民的素质,同时也满足了广大富裕起来的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求。二十一世纪需要人才。二、大学生就业程序(一)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根据国家教育部现行毕业生就业政策的有关精神和要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实行的是“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严格来说,这是针对在校的即将毕业的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制度。应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特征1、就业方案学校在学生毕业前,要按照学生的签约状况编制毕业生就业建议方案上报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理论上方案只有通过审核才能为学生办理相应的就业手续。未落实单位的学生按其回原籍编制就业方案;2、定时派遣无论学生是否落实就业单位,都要在学生毕业时(一般在七月一日左右)为学生统一办理就业手续,派遣离校。未落实单位的学生派遣回原籍;3、三方协议书凡落实单位的学生需与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三方就业协议书。学校负责相应的监督和担保义务,并负责按照协议的有关内容为学生办理相应的就业手续,寄送档案到用人单位;4、报到证、户口、档案、人事指标应届毕业生离校报到时须持有学校开具的经省教育厅审核加盖公章的报到证(亦即社会上通常说的派遣证)。学生只有持报到证、户口迁移证和档案(档案由学校寄发)才能到用人单位报到和单位所在地落户。用人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必须具备由单位上级主管部门或地方人事主管部门按计划下拨的人事指标(或入户指标)才能安排学生报到和落户。5、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毕业生落实用人单位主要是通过独立于社会人才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应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特点1、保障了应届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应届生就业有特殊的优惠政策(比如人事指标、落户政策和公务员招考指标等),同时有政府和学校的高度重视,实际上是在机制上包就业;2、割裂了应届毕业生就业和其他就业群体就业的联系,在保护应届生就业的同时,忽视了其他就业群体尤其是往届毕业生就业的平等权利;3、由于应届生就业一段时间后作为往届生不再享有应届生相应的就业政策,工作调动及户口迁移难度大,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4、由于应届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落实就业单位,不利于签约双方的深入了解,违约、跳槽现象严重,企业招聘成本提高;5、由于高校承担了为毕业生提供就业市场和就业岗位的主要职责,导致高校就业工作重心主要在提供市场服务上而非就业指导方面,即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就业工作重心倒挂,不利于就业指导工作深入的开展;(二)国外高校就业体制简介在国外政府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行政管理机构,部分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或就业信息服务机构。高校的职责主要是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学校没有提供就业市场的义务。大学生就业完全是市场行为,大学生和其他就业群体都是通过相互联系的社会人才市场竞争取得就业机会。没有应届生和往届生的区别。例如美国没有专门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只是作为整个社会就业市场的一部分看待,由高校与劳工部共同为毕业生服务。学校非常重视就业指导,如加州大学的一家分校学生只有两千,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老师就有16人。劳工部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其就业统计局有2000名工作人员在全国各地采集数据,发布未来十年的就业环境,分析各行各业的需求形势,每两年微调一次。这种预测结果会结集出版,成为美国大学生人手一册的就业“圣经”。在国外基本上看不到类似动辄上百家企业、上万名学生参加的招聘会,大学毕业生更具有主动性和承受力,因为他们成长在纯粹的市场体制中,没有计划体制下国家、学校要“包就业”的心理依赖。(三)应届毕业生就业程序毕业生就业实行由学校统一推荐,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签订就业协议,定时向教育部上报就业方案,并按教育部批复的就业方案集中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及学校统一派遣毕业生的办法。学校一般在第四学年开学后即收集、整理、校核、审查毕业生名单和资格,将生源信息及学校、专业等资料广泛向社会及用人单位发布;组织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及填写推荐表,发放协议书;收集、整理、发布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组织用人单位进校进行招聘活动;经过双向选择,毕业生即可与用人单位和学校签订教育部统一格式的三方就业协议;整个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及签约活动将持续到次年六月上旬,然后学校将根据协议书编制毕业生就业方案,上报教育部;待教育部就业方案正式批复后,学校统一派遣毕业生离校;毕业生离校后学校将在一年内受理上届毕业生报到及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遗留问题。毕业生就业具体程序及时间安排1、毕业生通过交大就业网(HTTP/JIUYESWJTUEDUCN/)校核个人生源信息、填写制作推荐表,领取三方就业协议书(九月);2、毕业生参加学校及其它相关就业市场,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并签订教育部统一制订的三方就业协议书(十月至次年六月中旬);3、毕业生网上提交本人的就业信息,并携带就业协议书到就业办现场审核(签约后);4、毕业生再次网上校核本人的基本信息及签约、就业信息(六月上旬);5、学校依据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编制就业方案上报教育部(六月中旬);6、就业方案经教育部批准下达后,学校依据就业方案为毕业生办理离校和就业手续(六月下旬);7、毕业生持毕业证、学位证、报到证、户口迁移证等,按规定的时间到用人单位报到,档案由学校直接发往用人单位或人事代理部门。(七月上旬)。就业误区认为就业是个人的事,不按程序和时间办理有关就业手续,导致大量遗留问题产生,从而影响学生自生的就业。三、大学生就业有关政策一、关于人事代理凡签约到“三资企业”、私营企业、股份制企业、民办科研机构等无主管单位以及不具备人事管理权限的单位的应届毕业生,均应由签约单位到相应的人事代理机构办理委托人事代理关系。毕业时其档案由学校直接发往人事代理机构,并由人事代理机构负责为其办理落户手续。部分公有制企业或事业单位,根据单位自身人事管理和改革的需要,也可以人事代理的方式接收应届毕业生。部分未落实单位或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也可直接与某些人事代理机构签订合同,由其代理自己的人事关系和档案、户口等。人事代理是指由政府人事部门所属的人才服务机构,比如成都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北京市外资企业服务中心、上海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中心等,运用社会化服务方式,对用人单位和个人提供人事事务代理服务。按照国家有关人事政策法规要求,接受单位或个人委托,在其服务项目范围内,为多种所有制经济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单位及各类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职称评定、社会养老保险金收缴、出国政审、毕业生落户等全方位服务,是实现人员使用与人事关系管理分离的一项人事改革举措。人事代理的具体内容由代理方和委托方协商确定,代理方一般可以提供以下服务1、为委托方提供人事政策咨询,并协助委托方研究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和人事管理方案等。2、为委托方管理人事关系、人事档案。办理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申报工作;办理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后的转正定级手续,调整档案工资;出具因公或因私出国、自费留学、报考研究生和独生子女手续等与人事档案有关的证明材料。3、为国家承认学历的大中专毕业生提供人事代理服务,按有关规定承认身份,申报职称,计算工龄,确定档案工资,办理流动手续。4、为委托方接转党团组织关系,建立流动人员党团组织,开展组织活动。5、为委托方代办失业、养老等社会保险业务。6、为委托方代办人才招聘业务,提供人才供需信息,推荐所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负责聘用人员合同签证。7、根据委托方要求,开展岗位培训,并协助委托方制定培训计划。8、根据委托方要求,开展人才测评业务。9、代理与人事管理相关业务。(二)关于户口、档案留校保管的有关问题国务院办公厅于2002年2月转发了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等四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即国办发200219号文件),文件提出允许毕业时未就业的毕业生自愿选择将户口和档案留校保管两年,高度体现了国家、政府对毕业生就业的关心。但不少媒体报道及学生对此文件的解读存在片面理解,认为只要毕业生原意,就可以无条件的延长就业期限。其实文件是在“高校扩大招生后,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迅速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一些地方高校毕业生就业出现困难”的形势下出台的,文件同时认为,“从总体来说,目前高校毕业生数量与各行各业的需求量相比还远远不足,高校毕业生在地区的分布和结构上也不平衡,就业困难只是结构性的”。并要求各级各部门应“紧紧围绕促进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一步转变就业观念”,“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的充分就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虽然扩招后我校的毕业生人数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但自我校划归教育部管理后,学校与社会各行各业建立了更多更广泛的联系,社会对我校毕业生的需求有了明显的增加,从统计数字来看,历年来对我校毕业生的需求远远多于我校的毕业生人数。但从实际招聘情况来看,一方面不少毕业生“有业不就”,另一方面更多的用人岗位无人应聘。对于国办发200219号文件中有关户口、档案留校保管的规定,是在文件所述的大前提下,即确保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前提下,针对就业确实有困难的“毕业离校时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的。对于少数需求不足专业的个别就业确有困难的毕业生,如需将户口、档案留校保管,学校允许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提出申请,经本院系严格审核,招就处审批予以办理。但需要指出的是,从就业形势来看,自2003届首届扩招毕业生毕业以来,毕业生人数一再创造了纪录的。2008毕业生人数已达到了空前的559万,是扩招前的52倍,而且今后还会继续以一定幅度增长。但是同期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可能保持同步增长。每年还将有往年累积的近百万毕业生参与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另外由于新增适龄就业人口和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导致的再就业人员每年将达到数以千万计,越是推迟就业,参加就业人员的基数就越大,面临的就业竞争就越加严酷。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或部门)、单位并未严格按国办发200219号文件执行,在接收和录用大学生时均不愿接收非应届毕业生。因此盲目将户口、档案留校保管,盲目地推迟就业都不是一种明智的选择。(三)关于未落实单位毕业生的派遣问题按照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对于学校向教育部上报就业建议方案时(六月中旬)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一律报教育部将其就业方案列入其高考来源地区的大中专生就业主管部门(省、市级教育厅局、人事厅局、人才交流中心等,各地不尽相同)。学生在毕业离校前,到院系领取派回原籍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也叫派遣证),并到校保卫处领取户口迁移证,回来源地区的大中专生就业主管部门报到,参加本地区的大中专毕业生的双向选择、待业或听从其安置。学生在待业的过程中,一年内落实到就业单位的,可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调整改派手续。对于“一年内落实到就业单位”,即便是户口、档案保留在学校的,也不能将其视为下一届的应届毕业生,学校将不发给其下一届的毕业生推荐表、协议书,也不将其列入下一届的毕业生就业方案或与下一届的毕业生一起派遣。在实际调整改派过程中,一般超过学生毕业的当年底,绝大部分用人单位都不再接收毕业生的改派,当地政府也不再办理其落户手续。(四)关于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有关问题国家鼓励毕业生以灵活方式参加就业,灵活就业包括自主创业、自由职业等。自主创业指创立企业(包括参与创立企业),或是新企业的所有者、管理者。包括个体经营和合伙经营两种类型。自由职业指以个体劳动为主的一类职业,如作家、自由撰稿人、翻译工作者、中介服务工作者、某些艺术工作者等。凡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除国家限制的行业外,自工商部门批准其经营之日起1年内免交登记类和管理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并给予几年内减免税费的优惠待遇。有条件的地区由地方政府确定,在现有渠道中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创业小额贷款和担保。对于灵活就业的毕业生,我校也将为其提供一定期限的户口、档案挂靠、管理服务。以灵活方式就业的毕业生在毕业离校时应填写普通高校毕业生灵活就业登记表。(六)关于往届毕业生的就业的有关问题按照国办发200219号文件精神,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签订的就业协议书、毕业证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办理报到和落户手续。对于非应届毕业生凭用人单位录(聘)用手续、劳动合同和毕业证办理就业和落户手续,学校不再负责为其办理就业手续。但在我国现有的人事和户籍制度下,以及地方政府及用人单位的观念或内部制度的阻碍下,非应届毕业生(包括户口和档案保留在学校的毕业生)在实际择业和就业过程中,往往是十分困难的。比如许多部门和单位在招聘公务员和选择毕业生时,明确只面向应届毕业生。相对于非应届毕业生,由于列入了教育部的就业方案,并有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应届毕业生就业无论是在人事指标和入户指标等方面,都远远比非应届毕业生容易得多。毕业生应该及时认清就业形势,充分了解国家、各地方和学校有关应届毕业生和非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转变就业观念,抓住作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唯一一次机会。在我国现行的毕业生就业管理体制和人事、户籍制度下,采取“先就业,再择业”的办法,在获得充分就业保障的前提下,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认识社会,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最终选择到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七)关于延长学籍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我校在全国较早实行完全学分制,给广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带来了极大好处。但由于实行完全学分制,学生的毕业时间完全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学习进度,相当部分学生的毕业时间变得不确定,这与我国现行的毕业生就业定时集中办理制度(在规定的时间内签订就业协议、在规定的时间向教育部上报就业方案并统计就业率、按教育部就业方案办理毕业生就业手续、按规定的时间范围统一派遣毕业生等等)存在着极大矛盾,也给就业管理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困难。大量学生签约后不能在正常时间内毕业,严重影响了学校在用人单位中的信誉。因此,学校在一定时间内将通过院系对应届毕业生的情况进行摸底,按各院系情况对于达到一定学分数未通过的学生,将不允许参加本年度的就业推荐,也不纳入本年度的就业方案。这部分延长学籍的学生若下一学年内能够正常毕业,可纳入下一年度的就业方案,推荐就业。由于其中相当部分学生要离校后继续修学分,其日常管理十分难困难,因此,这部分学生务必在下一年度开学后,到本院系做好生源信息登记,以便学校统一安排推荐就业,并最迟在向教育部上报就业方案前落实就业单位,签订就业协议。对于已纳入本年度就业方案后,又不能按时毕业被用人单位退回的学生,若年内能修够学分取得毕业证书的,按调整就业(改派)办理,否则应由教务部门出具肄业证明,直接将户口、档案迁往原籍。(八)关于户口和档案的有关问题户口是一个人的户籍关系,每个人的户口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地方。凡中国公民每个人都有且只可能有一个户口。需要提醒的是,有部分毕业生毕业后不按规定办理离校手续(如不领取户口迁移证),或不按协议到用人单位报到,或报到后即自动离职,以及未落实单位的毕业生不回来源地区报到等,因其学校的户口已迁出,而接收单位又没及时为其办理落户手续,最终将导致其无户籍(俗称“黑户”)。对于无户籍的人员,将来无论是工作、结婚、小孩落户及上学、公务员及事业单位招考报名、出国、社保、贷款、购房、换发(补发)身份证、重新恢复户籍等等,都将遇到难以想象的困难。毕业生一定不要轻信社会上流传的户口无用的论点,在我国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下,没有户口对生活的影响是巨大的,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了才会有切身的体会,请务必给予高度重视。人事档案是一个人经历的记载。随着我国人事制度的改革和社会的发展,档案在一些人眼中的作用弱化了,但弱化并不意味着它是可以随便丢弃的身外之物,至今人事档案的作用仍不可取代,如果没有档案,一些权益就无从得到保障,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个人档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为单位人事部门提供依据。档案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通过档案可以清楚地了解一个人过去的工作轨迹,从而为管理者使用人才提供重要的参考和依据。由于档案具有其真实性、原始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依据和凭证作用,所以它有极强的法律效益。它不仅为单位管理者服务,同时也为个人自身的切身利益服务。对于个人来说,无论是转正定级、工作调动、职务升迁、出国政审、职称评审、考研报名、工资调整、劳动保险,还是入党入团以及离退休手续的办理、各项证明的出具等等,都将以档案原始材料的审核为重要依据。学生的学籍档案记载了每个学生在校学习的基本情况,一般包括反映学生个人和家庭基本状况的学生登记表、学年鉴定表、入党入团材料、奖励处分材料、成绩单、就业报到通知单及其他在校期间相关的材料等等。客观地反映了每个学生在学校期间德、智、体、美等方面发展状况,也是一个人接受某种教育程度的经历和他所达到学识水平的信用凭证。学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后,其学籍档案就变成了个人的人事档案。每个人都在以自己的的实践活动谱写着自己的历史,同时将其转化为文字在档案中不断补充、不断添入新内容。人事档案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将人事关系交由人事代理机构管理,这种“人档分离”现象体现着社会在进步,但并不代表着档案能够随意丢弃。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因不重视档案,以致自己的档案下落不明,而错失了诸如晋升、报考、社保、大城市落户等等的机会。每一位毕业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应确实关注自己档案的去向,避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另外人事档案的转递,应通过机要交通或由组织、人事干部直接送取,不得邮寄或交本人自带。毕业前学校将按教育部下达的毕业生就业方案办理全体毕业生的户口和档案手续。毕业离校时,学生分别到院系和保卫处领取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报到证和户口迁移证,凭两证到协议单位(未签协议的毕业生到来源地的人事代理部门)报到,用人单位或部门凭上述两证为毕业生办理报到落户手续。毕业生档案直接由学校寄往上述单位和部门。对于签有协议户口和档案留校保管的毕业生,要按协议时间到期及时办理户口和档案的转移手续,超过管理期限学校将不再对学生的户口和档案管理负责。四、成功实现大学生就业的角色转换刚刚参加工作的大学生,风华正茂,精力充沛,思路敏捷,富有理想。但是他们踏入社会后,就会感到实际情况与自己想象的有一段相当大的距离。他们遇到的普遍问题就是不适应专业不对口,工作不适应,有失落感;环境改变了,生活不适应,有冷落感;接触的人变了,办事交往不适应,有生疏感。这主要是由于没有很好的适应所处角色造成的。要适应新的工作,尽快有所作为,必须成功实现角色转换。心理状态的转变。实现心理状态的转变的关键在于打开心灵的门窗。在新的生活环境和人际环境中,调整自己的心理态势,树立自信心,自觉地丰富生活,充实自身,主动与人交往。寻找有意,加强彼此之间的情感交流。在开放自我的过程中,提高心理自控能力及对挫折的承受能力,保持心理的健康发展;知识结构的转变。关键是努力学习,从工作需要出发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有针对性的拓展自己的专业领域;人际交往的转变。必须做好人际关系的协调和沟通,积极创造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条件,力求保持与领导、同事、同龄人的协调和融洽关系;理想目标的转变。正确了解自己,客观看待形势,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目标,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首先要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培养团队合作的意识,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最终锁定自己的奋斗目标,走向事业成功。二八年九月CG3J7NAREUIYLPSWAD1H4L8OCSFWJZMQUXC0G3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