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内涵研究_第1页
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内涵研究_第2页
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内涵研究_第3页
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内涵研究_第4页
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内涵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内涵研究宁波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1年10月27日1目录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提出及实现程度1(一)提出背景及推进进程1(二)实现程度评估3二、新时期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特征6(一)区域环境,由以宁波市域经济为主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变6(二)港口功能,由单一的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等价值链高端功能转变7(三)产业结构,由临港工业为主带动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驱动转变8(四)城市功能,由以经济发展为主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综合功能转变8(五)经济形态,由以发展陆域经济为主向海陆经济统筹发展转变9三、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内涵11(一)功能性表述方式11(二)内涵性表述方式15(三)定位性表述方式20附件1我国主要城市“十二五”发展定位简略23附件2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主要指标一览表261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内涵研究港口是宁波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都把港口开发摆上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和实施“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未来五年,将是宁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加快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关键时期,发展的基础条件、内外环境和机遇挑战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这对宁波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借鉴标杆城市发展经验,准确把握阶段性发展特征,深入研究其目标内涵,明确实现路径,努力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新跨越。一、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提出及实现程度(一)提出背景及推进进程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作为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提出,是我市立足宁波实际、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呼应国家改革开放战略的结果,也是一个认识不断提升、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1980年市第五次党代会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的港口城市”;1994年市第八次党代会,在系统梳理“以港兴市、以市促港”战略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奋斗目标。到目前为止,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单一目标提出阶段(19801989年)这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大幕逐步拉开,我市港口资源优势2引起国家、浙江省和市委市政府的重视,港口开发建设开始起步,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量1980年7月,市第五次党代会,提出今后若干年内总的奋斗目标,就是要逐步把宁波建成一个现代化的港口城市、全省工业基地和外贸出口基地之一;1984年7月,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努力把宁波建设成为浙江的重要工业基地和以出口加工业、国际转口贸易为中心的综合性的现代化港口城市;第二阶段综合目标确立阶段(19891994年)这一阶段,港口开发建设深入推进,城市框架逐步拉开,一批临港工业项目开始建设,港口、产业、城市联动逐步强化,对城市发展的认识进一步深化1994年6月,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把宁波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对外开放度高,科学文化发达,人民生活富裕,社会风气良好,城乡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到20世纪末或更多一点时间的努力,争取把宁波初步建设成为华东地区重要工业城市、对外贸易口岸,把北仑港建设成为我国四大国际中转枢纽港之一;到二十一世纪初,争取把宁波基本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第三阶段目标深化推进阶段(1994年至今)这一阶段,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港口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生态、文化建设地位不断提升,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化水平稳步推进1999年5月,市第九次党代会,提出要推进现代化国3际港口城市建设,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坚实基础。主要目标是取得港口建设、科教发展、对外开放、城市化建设“四大突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第三产业比重提高到40,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2004年5月,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要加快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步伐,努力实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跨越。主要目标是实施“六大联动”战略,到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超过3000亿元,人均达到6000美元,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重要组成部分,进一步确定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2007年11月,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深入实施“六大联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努力把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全面推向新阶段。主要目标是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基本建成国际一流的深水枢纽港、全国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和华东地区制造业基地、现代物流中心,进一步确立长三角南翼经济中心的战略地位。(二)实现程度评估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奋斗目标的同时,对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概念特征、具体内涵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宁波市及其港口国际化、现代化问题的探讨、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内涵分析等研究报告,其在借鉴国际港口城市发展经验基础上,通过对宁波发展环境、自身条件和发展要求的综合判断,提出了涵盖产业高度化、港口国际化、城市现代化、经济外向化以及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化54个方面的36个指标体系,明确了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一系列任务举措。作为市委、市政府的决策依据,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规划基本思路,明确了“九五”及2010年发展的思路、方向、目标重点及相应的对策举措,特别是提出了到2010年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经济与科技、人口与社会、环境与设施等3个方面18个指标(见表1)。表1“九五”计划确定的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主要指标实现情况评估表指标类别主要指标名称“九五”计划确定的2010年目标值2010年实际值实现情况2015年目标值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万元)472918实现良好1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50402没有实现45自营出口总额(亿美元)3005197基本实现880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5050基本实现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亿吨)2412实现良好55经济与科技每万人口科技人员数(人)500人均预期寿命(岁)7579实现良好792恩格尔系数()5劳动者社会保障享受面()8090实现良好95每万人口医生数(人)4031没有实现35人口与社会居民对社会风尚及治安满意率7090实现良好电话普及率()50100实现良好人均住房面积(平方米)1830实现良好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131965实现良好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201062没有实现12环境与设施三废综合处理率()7095实现良好95备注1带“”指标按可比价进行评价,其中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户籍)1995当年价为472万元,按2010年可比价为729万元;自营进出口总额1995当年价为300亿美元,按2010年可比价约为530亿美元(考虑美元通胀率);2带“”指标因统计口径变化,2010年实际值采用近似指标代替,其中成年人受中等教育人数占应受教育人口比重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代替;劳动者社会保障享受面用城镇职工和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代替;文化支出占生活支出比重用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支出比率代替;居民对社会风尚及治安满意率用人民群众安全感满意率代替;3带“”指标因统计口径变化,且无近似指标代替,数据无法获取,故不作评估,主要是每万人口科技人员数指标;(以上指标体系来源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长远5规划基本思路)从表1可知,除每万人科技人员数指标因统计口径变化无法作评估外,10个指标实现情况良好,3个指标基本实现,4个指标没有实现,指标实现率约为80。经济与科技方面,包括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自营出口总额、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万人科技人员数、港口货物吞吐量6个指标,除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没有实现外,反映经济总量、对外开放以及港口发展的4个指标均实现或基本实现规划目标;人口与社会方面,包括人均预期寿命、恩格尔系数、成年人受中等教育人数占应受教育人口比重、文化支出占生活支出比重、劳动者社会保障享受面、每万人口医生数、居民对社会风尚及治安满意率7个指标,除文化支出占生活支出比重、每万人口医生数2个指标没有实现外,其余反映教育、社保、环境等的5个指标均实现或基本实现规划目标;环境与设施方面,包括电话普及率、人均住房面积、人均道路面积、三废综合处理率军、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面积5个指标,除人均绿地面积指标没有实现外,反映住房条件、污水处理、道路设施的4个指标均实现良好。综上分析,经过近二十年来的建设,我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在经济现代化、港口国际化、生活品质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实现了“九五”计划提出的2010年阶段性目标。而在产业结构调整、文化产业发展和生态资源建设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措施力度。面对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当初提出的指标体系需要作进一6步完善,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在指标体系结构上,需要按照宁波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新要求,提高反映科学发展、转型发展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等战略思想的指标比例,增加国际化等方面的指标;二是在具体指标安排上,一些导向功能不符合当前实际或统计口径、手段发生变化的指标,需要重新设置或用新的指标代替,比如电话普及率指标、社会保障享受面等指标;三是在指标目标值设置上,需要综合考虑当前实际和未来发展可能,参照横滨、汉堡、新加坡等国际先进港口城市,制定出一套能够科学引领宁波未来发展的新指标体系。附件2对指标体系进行了专题研究,作为本课题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新时期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的阶段性特征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内涵与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密不可分。当前宁波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转变的阶段,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提升,处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具体表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阶段性特征(一)区域环境,由以宁波市域经济为主向全球经济一体化转变改革开放以来,宁波坚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积极引进来、走出去,逐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由内向型向外向型、国际化转变。以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杭州湾新区、大榭岛等为主导,各县(市)区开发区为基础的对外开放空间格局基本形成,宁波已成为长三角地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主战场;依托深水良港优势,宁波口岸地位不断提高,国务院确定的华东地区重要对外贸易口岸定位基本确立,宁波已成为华7东地区乃至全国联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结点城市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2010年,宁波实现口岸进出口总额16134亿美元,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达到8290亿元;超过4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宁波,累计设立15000多家境外企业和机构。全市出口依存度接近70,经济外向度超过100。(二)港口功能,由单一的交通运输港向贸易物流等价值链高端功能转变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宁波港已发展成为一个集内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的现代化深水大港口,在区位、航道水深、岸线资源、陆域依托、发展潜力等方面均有较大的优势,现有生产性泊位300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的60多座,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港口通航。2010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412亿吨,居大陆第2位、全球第4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3004万标箱,居大陆第3位、全球第6位。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等规划的实施,以及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进一步推进,我市的沿海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港口功能也由单一的运输功能向贸易物流转变。据不完全统计,全市现有货代公司、集装箱运输公司、船务运输公司、船务代理公司、报关代理公司、物流配送等企业超过4000家,世界前20位的知名物流企业纷纷入驻宁波,14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建设,2010年实现交易总额近2000亿元,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507亿元,基本建成浙江省重要的综合物流中心、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长江三角洲国际物流枢纽。8(三)产业结构,由临港工业为主带动向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驱动转变随着港口的发展,临港工业也得到了快速扩张,已经成为带动我市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之一。“十一五”以来,我市临港服务业发展加快步伐,海洋新兴产业开始起步,较为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逐步由临港工业为主向临港经济转变。2010年全市实现海洋产业总产值806亿元。在临港工业方面,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能源、汽车、造船等行业为支柱,延绵20多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2010年实现总产值7000多亿元,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港口物流方面,2010年全市实现现代物流业增加值507亿元。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培育了浙江造船、新乐船厂等一批高端装备生产企业,2010年实现产值200多亿元。随着“十二五”时期宁波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继续推进,土地、水、能源、环境等制约将进一步凸显。加快发展临港服务业和海洋新兴产业,推进由临港工业带动向临港经济带动转变,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四)城市功能,由以经济发展为主向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综合功能转变“十一五”以来,宁波坚持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有机结合,全面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城乡居民得到实惠明显增多。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全省前列,被评为全国文明城市和最具幸福感城市。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创新活力增强。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升,家庭财产普遍增加,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到30166元和14261元。服务型教育9体系日趋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2010年全市平均受教育年限从2005年的95年提高到105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成效显著,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支出持续大幅增加,社会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标准不断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外来务工人员社保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平安宁波”建设全面推进,外来务工人员服务“宁波模式”具有全国性影响。“十二五”时期,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将加快城乡结构的转型;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将使外来人口比重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加之人口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明显,加快了人口结构的转型。在这种背景下,重视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推进发展模式以经济发展为主向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转变,将成为这一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五)经济形态,由以发展陆域经济为主向海陆经济统筹发展转变海洋是21世纪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和最后空间,我国已将发展海洋经济作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施的重大战略之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战略。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实现现代化的共同战略。特别是最近国务院作出了把山东、浙江、广东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发展试点省份的决策,并正式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提出了“以宁波舟山港海域、海岛及依托城市为核心区”的要求,明确了宁波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责任。如何10按照国家战略部署,发挥比较优势,加快提升港航服务业、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和海岛资源开发等重点领域发展,创新体制机制,统筹陆域经济和海洋经济发展,努力实现“世界大港”向“国际强港”、“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战略性转变,把宁波市真正建成浙江省国家级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是我市“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在这种背景下,要求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进一步拓展领域、提升水平,实现陆海统筹发展。基于以上阶段性特征的判断,这就要求我们在推进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中,特别是在重新审视和把握其目标内涵时,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体现宁波发展特色。提出的目标内涵,既要充分考虑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需求,兼顾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更要突出宁波港口经济、开放型经济和民营经济等特色优势,充分体现宁波在区域发展中的独特地位。2注重体现时代发展要求。提出的目标内涵,既要继承历届党代会的精神内涵,又要与时俱进,把握国家、浙江发展战略对宁波提出的新要求,贯彻落实好主题主线,推进宁波港口、产业、城市转型,努力实现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新跨越。3注重体现国际化现代化发展导向。提出的目标内涵,要以国际先进港口城市为标杆,立足宁波发展实际,强化国际化、现代化目标导向,推进城市现代化、港口国际化、产业高端化,形成有利于港口、产业、城市联动发展的大格局。4注重有利于凝聚力的打造。提出的目标内涵,要科学严谨、内涵丰富、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有利于凝聚各方共识,反映全市11人民共同愿望,成为全市人民的共同奋斗目标。三、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内涵今后五年,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发生深刻的变化,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根据新形势、新要求和新期待,科学确定“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目标内涵,既是我市保持发展思路继承性、深入实施“六个加快”主战略的需要,也是进一步形成共识、鼓舞人心、推进宁波科学发展的需要。在确定内涵时,可从三个角度进行阐述(一)功能性表述方式这一表述方式是以城市的核心功能和未来发展导向来概括提炼城市发展目标。如北京提出“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人才聚集之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谐宜居之都”,即采用这一表述方法。综合考虑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提出的“打造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战略定位,宁波2030城市发展战略提出的“亚太国际门户、山海宜居名城”的城市定位,以及宁波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提出的“国际门户之城、创新创业之城、品质宜居之城”的发展定位,综合反映宁波港口、城市、产业、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内容,可表述为“国际门户之城、实力活力之城、品质幸福之城”,具体内涵如下1国际门户之城围绕服务于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和我国对外开放的大局,从提升国际生产要素的掌控能力出发,充分发挥宁波在海港、空港等等方面的门户交流功能,建立起比较健全的现代营销贸易体系、现代国际物流体系、国际要素集散体系、先12进制造业服务体系和国际商务服务体系,基本确立宁波作为连接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枢纽地位,基本建成上海“两个中心”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建成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城市,更好地服务于长三角、长江流域和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体现港口发展、对外开放、国际化等方面港口发展方面,宁波港口辐射集散范围进一步拓展,在全球航运资源配置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国际枢纽港和我国重要的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到2016年,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达到6亿吨和2200万标箱,国际中转率达到25以上,物流业增加值超过1200亿元,实现大宗商品交易额5000亿以上。对外开放方面,对外开放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口岸服务功能进一步强化,开放型经济体系更加完善,内外对接的区域性资源配置中心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努力形成“立足宁波、依托浙江、服务长三角、联合中西部、对接海内外”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到2016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1800亿美元,口岸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国际化方面,学习国际先进港口城市国际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在注重经济国际化的同时,提升社会、文化对外开放与交流水平,提高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的程度,使我市成为国内外资金流、信息流、物流和人才流交汇的重要枢纽城市。到2016年,世界500强跨国公司进驻数达到100个,国际贸易伙伴与地区数达到220个,实现企业境外投资额达到10000亿美元,外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达到1以上。132实力活力之城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增长效益显著提高,成为长三角区域经济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区之一,通过产业升级、技术创新和集约发展,使宁波具有较为完备的重化工业、加工制造和高新技术生产体系和产业集群,具有国际性的品牌、较高的科技含量和产业链,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体制机制改革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形成比较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和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主要体现经济综合实力、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等方面。综合实力方面,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消费需求持续增长,结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元,海洋经济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居民消费率年均提高06个百分点。产业结构方面,传统产业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临港产业发展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全国先进制造业中心基本建设,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到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5,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协调推动经济发展的格局。科技创新方面,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型人才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0万人,发明专14利授权数突破3000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体制创新方面,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民营经济活力和实力进一步增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资源要素配置机制基本健全,社会管理创新走在全国前列。3品质幸福之城人民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教育水平更加优质、身心体魄更加健康、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交通出行更加便捷、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居民收入向更高水平迈进,生活充满安全感、满足感、舒适感、认同感,实现“乐居、乐业、乐学、乐行、乐养、乐闲”。主要体现社会保障、生态文明、文化强市建设等方面。社会保障方面,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到2016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居民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文化强市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持续深化,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显提高。到2016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实施面积达到3200平15方米,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2以上,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达到61,全市基层系列平安创建覆盖面达到100。生态文明方面,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主要污染排放得到合理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全市生态宜居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6年,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林木蓄积量达到1245万立方米。(二)内涵性表述方式这一表述方式是以实现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目标为导向,更为具体的描述其功能内涵和实现程度,如上海提出的“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地位相适应、具有全球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即采用这一方式。综合把握港口、城市、产业、社会、生态、文化等的内涵特征和发展趋势,可以表述为“具有较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枢纽港和我国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基本建成;具有综合功能的网络状、多组团、节点式现代都市格局基本建成;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宁波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全民共建共享的文明和谐、品质幸福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具体内涵如下1具有较强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枢纽港和我国现代港口物流中心基本建成。港口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港口设施完善,集疏运网络畅通,货物吞吐量继续保持全球领先水平,“三位一体”的港航物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港口服务物流、贸易、工业16的能力强,服务功能全,服务范围广,服务质量高,具有较强的全球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宁波港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主要组成部分的地位更加凸现。主要体现在港航物流、航运服务和商品交易等方面港航物流方面,与国际枢纽港相匹配的港口集疏运基础设施基本健全,海铁联运和港口联盟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国际航线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高,航运物流信息系统基本完善。到2016年,港口吞吐量突破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集装箱班轮国际航线突破200条,水水中转比例提高到18左右,海铁联运量突破15万标箱。航运服务方面,航运综合服务试验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港航综合配套改革取得明显突破,支持航运服务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基本完善,船舶交易、船舶管理、航运经纪、航运咨询、航运保险、航运金融等航运服务业加快发展。到2016年,航运产业发展基金规模达100亿元以上,航运保险额突破100亿元,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金融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基本建成我国重要的区域性航运服务中心。商品交易方面,内外对接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基本形成,“走出去”步伐明显加快,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球大宗商品资源配置能力进一步提高,到2016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1800亿美元,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6000亿元,形成若干个在长三角、全国甚至全球有影响力的交易平台,主要大宗商品交易价格指数体系基本形成,实现交易额超过5000亿元。2具有综合功能的网络状、多组团、节点式现代都市格局基17本建成。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国际影响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在长江三角洲乃至全国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提升,空间布局合理、要素资源集约、城市功能发达、基础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都市格局基本建成。主要包括城市布局、城市功能和城市管理城市布局方面,主体功能区战略和“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区域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卫星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长效机制基本建立,区域优势互补、主体功能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的“一核两翼多节点”的现代都市新格局基本形成,到2016年,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以上,城市化率突破70。城市功能方面,外接内联、便捷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基本建成,城市主要基础设施建设标准达到现代化水平,重大功能区块和城市综合体建设成效明显,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水平明显提高,中心城区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城市辐射功能、创新功能和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强化,到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11。城市管理方面,“人性化、精细化、智能化、网格化”城市管理全面推进,污水处理系统、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城市管理信息系统更为健全,城市智慧管理更为普及,市民道德素质日益提高,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到2016年,绿地率达到36以上,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中心城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城镇内河治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0以上。183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鲜明宁波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产业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和可持续性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力争在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集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三化”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在推动附加值、集约度、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四提高”和低能耗、低污染、低碳“三低”建设上实现新跨越。主要包括综合实力、产业机构、科技创新等方面综合实力方面,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到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亿元,海洋经济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2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产业结构方面,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逐步形成一、二、三产协调拉动格局,到2016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5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科技创新方面,创新型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区域创新体系基本健全,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明显提高,创新型人才集聚能力进一步增强,到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以上,各类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40万人,发明专利授权数突破3000件,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0以上。194全民共建共享的文明和谐、品质幸福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人民物质生活更加殷实、社会保障更加完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教育水平更加优质、身心体魄更加健康、生活环境更加舒适、交通出行更加便捷、社会关系更加和谐,居民收入向更高水平迈进,居民生活水平走前全省全国前列,居民生活充满安全感、满足感、舒适感、认同感,努力实现“乐居、乐业、乐学、乐行、乐养、乐闲”。主要体现生活质量、文明和谐、居住环境等方面。生活质量方面,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教育、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民主法治更加完备,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到2016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居民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文明和谐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持续深化,文化事业产业繁荣发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趋完善,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文化改革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明显提高。到2016年,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实施面积达到3200平方米,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52以上,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占消费支出比重达到61,全市基层系列平安创建覆盖面达到100。人居环境方面,切实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主要污染排放得到合理控制,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环境保护机制进一步20健全,全市生态宜居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6年,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空气质量好于二级标准天数比例达到90以上,林木蓄积量达到1245万立方米,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高。(三)定位性表述方式这一方式是用体现城市在一定区域中的主要功能定位来描述城市发展的主要目标,比如上海提出的“四个中心”和大连提出的“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东北亚国际物流中心和东北地区金融中心”即采用这一方法。综合考虑浙江海洋经济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我市城市内涵特质、发展基础、发展潜力等因素,可以表述为“全国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全国先进制造中心、民生优质服务中心”,具体内涵如下1全国海洋经济核心示范区。抢抓浙江海洋经济国家战略实施重大机遇,加大港口综合开发力度,强化海洋科教支撑,提升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努力实现“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战略性转变,到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000亿元,海洋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海洋经济综合实力、辐射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建设成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2国际贸易展览中心。市场开放度和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高,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同步发展、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相互融通的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具有国际国内资源配置功能、与宁波经济地位相匹配的现代区域性国际贸易中心基本建成,国际性展览21功能和能力进一步提升,贸易、展览、金融、航运等产业相互促进。到2016年,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1800亿美元,商品销售总额达到16000亿元,口岸进出口总额达到4000亿美元。3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充分发挥港航资源和区位优势,依托梅山保税港区和宁波杭州湾新区等功能区,构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完善海陆联动集疏运网络,强化金融和信息系统支撑,推进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提升航运综合服务功能,资源配置型的国际航运物流中心功能基本完备。到2016年,港口货物吞吐量突破6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200亿元,大宗商品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突破40000亿元。4全国先进制造中心。突出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强化创新链,大力推进临港工业循环化、传统产业集群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带动生产性服务业高端化发展,若干规模和水平居全国前列的先进制造产业基地初步形成,我国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地位更加牢固。到2016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5以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5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5以上。5民生优质服务中心。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促进公平正义,社会管理水平、人民生活品质走在全国前列。到2016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22配收入年均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5,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1。附件1我国主要城市“十二五”发展定位简略附件2基本建成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主要指标一览表23附件1我国主要城市“十二五”发展定位简略(根据“十二五”规划建议或纲要整理)(一)北京全力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进一步提高“四个服务”水平,努力打造国际活动聚集之都、世界高端企业总部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