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行为法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长春工业大学_第1页
侵权行为法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长春工业大学_第2页
侵权行为法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长春工业大学_第3页
侵权行为法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长春工业大学_第4页
侵权行为法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长春工业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大纲(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卷)(2014年版)长春工业大学二一四年八月基础化学教研室教学大纲071111普通化学英文课名CHEMISTRY学时40学分25先修课程高中英语、高中化学适用专业国际交流学院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一、总论一课程性质普通化学是国际交流学院机电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二开课目的与任务普通化学,是化学的导言,主要任务是介绍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融合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部分物理化学基础知识的一门学科,从宏观到微观,突出化学学科内在的规律性,在四大基础化学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同时,这是一门双语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和了解化学的一些基本知识,使学生学习、了解部分专业的化学英语知识。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方法等有关说明本课程采用双语教学方式,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涉及到无机化学及物理化学基础知识部分会重点以英文授课为主,而对于热力学参数及量子数部分主要以中文授课为主,以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本课程以课堂理论教学为主,采用多媒体教学。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第1章MATTER,MEASUREMENT(2学时)基本要求掌握物质的分类,物质的性质及物质的聚集状态,了解一些解决化学问题的方法。第2章ATOMSANDELEMENT(2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元素的发现,掌握原子结构,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知识。第3章MOLECULES,COMPOUNDANDCHEMICALEQUATIONS(4学时)基本要求理解化学键的概念,掌握化合物的英文命名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通过组成百分比来确定经验式,了解经验式与分子式的不同。第4章THERMOCHEMISTRY(6学时)基本要求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焓、焓变、热熔等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HESS定律的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有关计算。第5章THERMODYNAMICSSPONTANEOUSPROCESSES,ENTROPYANDFREEENERGY(4学时)基本要求理解熵、熵变、绝对熵及自由能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三定律,学会判断反应是否能够自发进行。第6章THEQUANTUMMECHANICALMODELOFTHEATOM(6学时)基本要求掌握量子数的含义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原子轨道理论。第7章PERIODICPROPERTIESOFTHEELEMENTS(6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掌握多电子原子的轨道填充及离子的电子组态,并掌握元素周期表的规律变化。第8章CHEMICALKINETICS(6学时)基本要求掌握反应速率的计算,反应级数的判断,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反应机理。第9章CHEMICALEQUILIBRIUM(6学时)基本要求了解化学平衡是动态平衡,掌握平衡常数表达式的书写,理解勒夏特列原理,掌握化学平衡常数的相关计算。三、实验(无)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教材CHEMISTRY参考书普通化学廖家耀、宋丽、李红陵,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普通化学马家举、邵谦、马祥梅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年2月无机化学北京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月物理化学简明教程印永嘉、奚正楷、李大珍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年六、考核办法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70407101212化学原理英文课名CHEMICALPRINCIPLE学时32学分2先修课程高中化学适用专业机械工程专业、车辆工程一、总论(一)课程性质化学原理是在中学化学知识的基础上深入一步,简明的介绍了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同时结合二十一世纪的热点研究方向,初步运用化学的观点审视工程材料、能源、生命科学及环境等学科中的相关问题。它是化学学科和工程技术理论之间的桥梁,是工科类高等学校各个专业必不可少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必修)。(二)开课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之上,对化学反应的基本规律、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以及物质组成、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等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认识,能在工程实际中用化学的观点和所学的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等有关说明重点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难点波函数物理意义的理解;波函数角度分布图意义的理解;焓概念的理解;状态函数的判断;对反应进度概念的理解;熵变、吉布斯函数变以及标准平衡常数的计算。手段方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1学时)11化学与科学技术12工科大学化学13对学生的基本要求14一些基本概念第二章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8学时)21气体和等离子体22固体23液体24气体和等离子体第三章物质的结构(10学时)3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32元素周期律金属材料33化学键分子间力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源(9学时)41热化学与能量转化42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43化学平衡和反应速率44氧化还原反应和能源的开发利用第五章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和水体保护(4学时)51弱酸弱碱理论52水溶液中的沉淀溶解反应和配位反应(二)教学要求1了解化学学科的地位和作用;明确原子和分子等原子结合态单元是介观粒子的基本概念;理解系统和环境,聚集体和相等的概念;明确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和能量变化;明确反应进度的概念。2掌握配位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组成中的基本概念和命名原则,能写出一些常见配合物和高分子的化学式;认识金属有机化合物,了解其工程应用,理解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是决定其性能和应用的物质基础;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及其近似用于实际气体的条件;了解等离子体及应用。3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征,掌握用波函数、电子云、四个量子数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会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掌握未成对电子数的确定方法,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了解有效核电荷的近似计算方法,明确化学键、氢键和分子间力的本质,理解杂化轨道理论。4理解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的量、聚集态、压力、温度等因素决定了化学反应系统的状态;明确反应的转化速率、反应速率、半衰期、活化分子、活化能的概念及应用,了解浓度、温度与反应速率的定量关系;掌握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工程实际的意义及方法原则;理解化学热力学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掌握化学平衡转化率的计算。5掌握化学平衡转化率的计算,能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决弱酸弱碱解离平衡、沉淀溶解平衡和配位平衡的相关问题,能够正确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理解分部沉淀的含义;理解酸碱理论的发展,掌握酸碱质子理论。三、实验无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工程化学基础,陈林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二)主要参考书工科大学化学,徐崇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2版。现代基础化学,朱裕贞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2版。六、考核办法平时60出勤20,课堂提问20,作业20期末考试40407101411制备化学英文课名CHEMICALSPREPARATION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适用专业化学一、总论(一)课程性质制备化学是化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二)开课目的与任务制备化学是无机化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其内涵与传统的合成比较已大幅度地扩充了,不仅包括昔日传统的合成,而且包括了制备与组装科学。目前,国际上每年都有大量的新无机化合物和新物相被合成与制备出来,无机合成已成为推动无机化学及有关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随着新兴学科和高技术的蓬勃发展,对无机材料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新型无机材料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和科学领域,上至宇航空间,下至与国民经济紧密相联的如耐高温、高压、低温、光学、磁性、电学、超导、贮能与能量转换材料等等,以及决定石油加工与化学工业发展的催化材料,其发展是远景无限。制备化学的内容。随着合成化学、特种合成实验技术和结构化学、理论化学等等的发展,以及相邻学科如生命、材料、计算机等的交叉、渗透与实际应用上的不断需求,已从常规经典合成进入到大量特种实验技术与方法下的合成,特定结构和性能无机材料的定向设计合成与仿生合成等,所涉及的面很广,与其它学科领域的关系也日益密切。(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方法等有关说明全面了解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的基本概念及其在工业领域的发展趋势。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4学时)11无机合成(制备)的几个基本问题;12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有关的专著和文献;13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中的若干前沿课题第二章高温合成(8学时)21高温合成反应主要类型概述;22高温的获得和测量技术;23高温下的固相合成反应;24稀土固体材料的高温合成;25溶胶凝胶合成法;26自蔓延高温合成;27化学转移反应第三章低温固相合成化学(6学时)31引言;32低温固相化学反应;33低温固相化学反应在合成化学中的应用;34低温固相化学反应在生产中的应用第四章低温合成与分离(4学时)41低温的获得、测量和控制;42真空的获得、测量与实验室常用的真空装置;43低温下气体的分离第五章纳米粒子与材料的制备(22学时)51绪论;52纳米微粒的基础知识;53纳米微粒的结构与物理特性;54纳米微粒的化学特性;55纳米微粒的制备;56纳米微粒的应用;57纳米微粒尺寸的评估机动(4学时)三、实验无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徐如人,庞文琴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纳米材料学,张立德主编,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无机精细化工工艺学,张昭,彭少方,刘栋昌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六、考核办法平时作业1530期末考试8570。407103612认识实习英文课名PERCEPTUALPRACTICE学时2周学分2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适用专业化学一、总论(一)课程性质认识实习是品质与业务素质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使学生对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有个初步的认识。(二)开课的目的与任务认识实习是对有关化学制备与合成,分离提纯,性能表征与测试仪器设备进行感性认识的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学生学完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基础课之后,在学习高分子化学、结构化学及专业课之前进行。通过认识实习,使学生了解有关化学主要仪器设备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为今后学习专业课和工作实践做准备。二、实习内容及其学时分配、实习要求(一)实习内容及其学时分配1原子力显微镜2等离子原子吸收光谱3纳米材料制备现代化实验室4观看高活性基底的制备过程5拉曼光谱仪6红外光谱仪7核磁共振波谱仪8光纤光谱传感器认识实习共计2周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校内实习准备,讲授与实习单位有关的相应知识。(2天)第二阶段现场参观实习,其中吉林大学超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3天);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3天)第三阶段整理资料,撰写实习报告。(2天)(二)实习方法与实习要求认识实习以吉林大学超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为实习基地。实习的主要方式是参观。主要以实习单位科学技术人员指导为主。1实习过程中学生要细心观察、认真了解、及时记写实习笔(日)记。2根据认识实习的具体内容,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每个学生在实习结束后应撰写并提交实习报告。报告应简明扼要地总结各实习点的概况、参观对象、实习过程、采取的形式等内容,要求写出实习收获及体会,重点总结个人的实践知识方面的收获与体会,包括存在的问题以及提供的改进意见。实习报告要有系统性、条理性,并能将理论用于实际,文字简明扼要、书写工整、图形清楚正确。三、实验无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无六、考核办法实习成绩由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参观实习期间实习日记、现场表现,结合实习报告按五级分制即优、良、中、及格、不及格综合评定。407102311大学化学英文课名UNIVERSITYCHEMISTRY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高中化学适用专业材料物理一、总论一课程性质大学化学是材料物理专业学生的公共基础课。二开课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专业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能在工程实际中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化学有关的工程技术实际问题有初步分析及解决的能力。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方法等有关说明重点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难点晶体结构中离子的极化和变形,化学键的近代概念,反应进度、焓、熵概念的理解,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的判断及相关计算。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传授知识。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理论课38学时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8学时)第三章物质的结构(8学时)第四章化学反应热力学基础(10学时)第五章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6学时)第六章化学反应动力学基础(4学时)(二)教学要求1掌握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基本概念,掌握配合物的基本含义和命名原则,掌握各类晶体晶格结点上的粒子间作用力的不同对晶体的性质的影响,理解溶液的通性,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了解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了解相对湿度的意义和相对湿度的简单计算,了解等离子体及应用。2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征,掌握用波函数、电子云、四个量子数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会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掌握未成对电子数的确定方法,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了解有效核电荷的近似计算方法,明确化学键、氢键和分子间力的本质,理解杂化轨道理论。4理解化学热力学基础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热力学基本定律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理解化学动力学的初步知识,掌握电化学的初步知识并能应用。5理解酸碱理论,能熟练的运用化学平衡理论解决酸碱解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解离平衡、配位平衡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水体污染原因及控制方法。三、实验另见实验教学大纲(10学时)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工程化学基础,陈林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二主要参考书工科大学化学徐崇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2版。现代基础化学朱裕贞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2版。六、考核办法平时作业20实验10期末考试70407102411现代仪器分析英文课名ADVANCEDINSTRUMENTALANALYSIS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定量分析、仪器分析适用专业化学一、总论(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专业的专业课程平台必修课,主要讲授现代仪器分析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实验操作技术。(二)开课目的与任务现代仪器分析是研究物质的化学组成、含量、状态、结构的重要手段。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及运用现代科学仪器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科技人员的基本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将来从事科研或生产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掌握现代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分析方法;掌握分析仪器的基本操作方法;掌握各种谱图的分析方法,初步具有应用现代仪器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能力。(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等有关说明重点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难点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实际问题的分析。手段方法本课程为多位教师承担,选用熟悉且在科研工作中经常使用该分析方法的教师授课;理论课讲授采用多媒体和传统板书相结合的教学手段;理论课教学与实验课教学有机衔接,设置了相关实验;贯彻因材施教,创造条件分层次教学。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及应用4学时第二章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及应用4学时第三章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及应用(4学时)第四章固体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的测定4学时第五章综合热分析(4学时)第六章磁性质测量及应用(4学时)第七章电化学阻抗(4学时)第八章单晶衍射原理及应用(4学时)(二)教学要求第一章透射电子显微镜原理及应用理解二次电子、背散射电子和特征X射线等信号的产生过程,掌握透射电子显微镜基本原理,了解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构组成及主要性能,理解透射电子显微镜在样品表征中的应用,掌握样品制备方法。第二章扫描电子显微镜原理及应用掌握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和几种成像模式,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结构,理解扫描电子显微镜的主要性能及在样品表征中的应用,了解常见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的缺陷和解决方法,掌握扫描电子显微镜样品制备的方法。第三章原子力显微镜原理及应用了解原子力显微镜的发展历史,了解原子力显微镜的组成,理解和掌握原子力显微镜原理,掌握原子力显微镜的操作模式及其后续图像处理,理解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教学重点与难点1原子力显微镜的基本原理;2探针组装。第四章固体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的测定理解掌握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及孔径孔隙度分布测定的基本原理;掌握孔的大小的分类、吸附脱附曲线的类型,吸附脱附曲线的形状与样品的关系;掌握不同实验样品的前处理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及孔径分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难点气体吸附法测定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第五章综合热分析了解热分析的分类,理解热重法的基本原理,掌握热重曲线的分析方法及失重率的计算,了解热天平测量原理;理解差热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差热曲线的判读及影响因素;理解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原理,掌握热焓测定与比热测定的原理与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差热和热重分析的基本原理;2差热曲线的判读和影响因素。第六章磁性能测量系统的原理及应用理解磁性质测量的基本原理,掌握相关物理量的定义,符号,单位以及相关公式。熟悉样品磁性数据的初期处理及注意事项,了解超导量子磁强计的结构及简单操作,了解磁性材料的分类及应用前景。教学重点与难点1磁性质测量的基本原理;2磁性数据的初期处理及注意事项。第七章阻抗分析理解掌握阻抗与信号完整性之间的联系。掌握阻抗的基本定义,测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测试方法,测试中的误差补偿。教学重点与难点1阻抗测试的基础知识及基本原理;2阻抗测试中的不确定性因素及测试方法。第八章单晶衍射原理及应用理解掌握标识X射线、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布拉格方程等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理论,掌握X射线衍射图谱的分析处理和物相分析方法,了解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方法在无机非金属材料中的应用,了解单晶X射线衍射光谱法研究晶体的途径和单晶X射线衍射仪的使用方法,了解晶胞参数测定方法以及简单的晶体结构数据处理的方法。教学重点与难点1单晶X射线衍射分析的基本理论与实践;2单晶粉末法。三、实验另见实验教学大纲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武汉大学主编分析化学下册第五版,2006年,高等教育出版社二主要参考书1仪器分析田丹碧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2华中师大,陕西师大,东北师大编,分析化学下册,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53章晓中电子显微分析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4王英华X光衍射技术基础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75朱宜等扫描电镜图像的形成处理和显微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6徐卒章电子探针分析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7陈镜泓等热分析及其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六、考核办法平时,作业,测验占10;实验成绩30,期末考试占60。407103311大学化学英文课名UNIVERSITYCHEMISTRY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高中化学适用专业纺织工程一、总论一课程性质大学化学是纺织工程专业公共基础课。二开课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基本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必要的化学基础,能在工程实际中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现象,对一些涉及化学的工程技术实际问题有初步的分析及解决能力。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方法等有关说明重点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电化学基础、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关系。难点晶体结构中离子的极化和变形、化学键的近代概念、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电极电势和电动势的概念及求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传授知识。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物质的化学组成和聚集状态(8学时)第三章物质的结构与材料的性质(10学时)第四章化学反应与能源(10学时)第五章水溶液中的化学反应与水体保护(8学时)第六章化学反应和材料的保护(2学时)(二)教学要求1理解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基本概念,掌握配合物的基本含义和命名原则,掌握各类晶体晶格结点上的粒子间作用力的不同对晶体的性质的影响,理解溶液的通性,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了解产生大气污染的原因和防治方法,了解相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简单计算方法,了解等离子体及应用。2理解核外电子运动的基本特征,掌握用波函数、电子云、四个量子数描述电子运动状态的方法,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三原则,会书写核外电子排布式,掌握未成对电子数的确定方法,明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了解有效核电荷数的近似计算方法,明确化学键、氢键和分子间力的本质,理解杂化轨道理论,了解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3掌握化学热力学的初步知识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理解化学动力学的初步知识,掌握电化学的初步知识并能应用。4理解酸碱理论,能熟练的运用化学平衡理论解决酸碱解离平衡、难溶电解质的解离平衡、配位平衡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了解水体污染原因及控制方法。三、实验另见实验教学大纲(8学时)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工程化学基础,陈林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二主要参考书工科大学化学徐崇泉等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4月第2版。现代基础化学朱裕贞等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5月第2版。六、考核办法平时作业20实验10期末考试70407103411高分子物理英文课名POLYMERPHYSICS学时32学分2先修课程物理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适用专业化学专业一、总论(一)课程性质高分子物理是研究高分子的结构与性能之间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聚合物分子运动规律的科学。(二)开课的目的与任务通过本科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聚合物的多层次结构、分子运动及主要物理、机械性能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研究方法。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对高分子加工、应用、改性等具有全面的了解。并使学生重点掌握结构、性能及两者之间关系的一些基本概念、必要的知识、分析测试方法、一定的计算能力,从而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三)课程教学与重点、难点、手段、方法等有关说明本课程包括高分子的链结构和聚集态结构、高分子的溶液性质、高分子的运动和高分子力学性能和电性能四大部分。通过学习,要使学生对教学内容达到“了解”、“认识和理解”、“掌握”和“熟练掌握”层次要求。重点通过学习要求学生对基本分析方法、各种测试方法、各种实验的基本原理、高分子尺寸表示方法及其推导要全面了解,熟练掌握高聚物结构、性能及两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概念、必要的知识及高聚物的各种特征温度、测定方法。难点是对高聚物的结晶结构模型、非晶态结构、液晶结构、织态结构有明确的认识和理解,掌握高聚物的各种力学状态、力学行为、各种性能曲线的详细分析。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二章高分子链的结构(6学时)第三章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6学时)第四章高分子溶液(4学时)第五章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4学时)第六章聚合物的转变和松弛(4学时)第七章高聚物的力学性质(6学时)(二)教学要求第一章掌握高分子物理基本概念及其主要研究内容。了解高分子科学发展简史。第二章掌握链结构的概念及分类。掌握高分子链的构型包括空间构型、旋光异构和几何异构。了解高分子链的支化与交联。掌握高分子链的内旋转构象和链的柔顺性第四章高分子溶液掌握高分子链溶解过程的特点以及溶解过程的热力学分析方法。掌握内聚能密度CED及溶度参数的测定。掌握FLORYHUGGINS高分子溶液理论及推导。了解高分子溶液的相平衡和相分离温度和浓度对溶液中高分子链尺寸的影响。第五章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掌握三种常用的平均相对摩尔质量的统计学定义和聚合物分子量测定方法。掌握聚合物分子量对高聚物性能的影响。第六章聚合物的转变和松弛掌握应力松弛、蠕变的基本概念。掌握聚合物的粘弹性力学松驰动态粘弹性现象。掌握时温等效原理。第七章高聚物的力学性质掌握抗张强度、冲击强度基本概念。掌握玻璃态和结晶态聚合物拉伸时的应力应变曲线及物理意义。了解聚合物的屈服行为及影响聚合物实际强度的因素。三、实验无。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1)教材何曼君高分子物理2011年9月,第三版,复旦大学出版社。(2)主要参考书高分子物理金日光,2008年2月,第三版,化学工业出版社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马德柱等,2004年6月,第二版,科学出版社高分子物理基本概念与问题朱永群编,1988年5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高分子物理杨玉良、胡汉杰2001年10月,第一版,化学工业出版社现代高分子物理学殷敬华,莫志深2001年1月,第一版,科学出版社FUNDAMENTALSOFPOLYMERPHYSICSBINCAILI1999年6月,CHEMICALINDUSTRYPRESS六、考核办法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407103612专业实习英文课名SPECIALITYPRACTICE学时4周学分4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及相应的实验课适用专业化学一、总论(一)课程性质专业实习是专业技能与设计实践环节必修课。专业实习是化学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全面素质与适应社会的重要环节。(二)开课的目的与任务专业实习是三年级学生在完成大部分专业课后的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习使学生接触科研生产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其在科学研究实际中调查研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通过实习,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验证和探讨生产实际问题,了解现代化科研仪器设备和现代技术的发展等基本知识,加强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为今后更好地完成毕业论文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实习,要求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向技术人员学习,学习他们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神,树立主人翁和不断进取,努力创新的精神。二、实习内容及学时分配、实习要求(一)实习内容和学时分配1专题报告实习前,组织实习生作一次实习前的专门动员,提出具体的实习要求和安排计划实习开始,聘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和吉林大学教授等技术人员对学生做专题报告。2英文科技论文翻译要求同学翻译一篇英文科技论文,掌握翻译的技巧,落实到中文版面上,使学生能够熟悉WORD排版工作,论文格式规范等。3专业实习学生在研究室实习是实习的主要方式。学生按照实习计划在指定的研究室进行实习,通过观察分析以及向研究室研究生请教,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到各自研究室实习,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学生之间可进行轮换实习。根据教学计划,实习时间安排4周。1实习前的动员1天2安全常识教育1天3研究室参观1天4科技文献翻译和各研究室情况的技术专题报告4天5研究室实习13天6与研究室研究生的交流讨论2天7总结,考查,撰写实习报告8以答辩形式对实习进行总结和成绩评定1天实习作息时间,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安排。实习基地学院现有研究室及分析测试中心(二)实习要求1对实习研究室的概况,研究对象,研究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2掌握研究室主要设备的结构,材料,规格,作用及其操作规程和方法;并了解通风,防火,防爆,防毒及三废处理等情况。3在实习过程中广泛与研究室研究生接触,学习他们的操作本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4通过实习,学会观察问题,挖掘根源,掌握和积累科学研究第一手资料,通过分析判断获得具有研究价值的素材,作为后期毕业论文的论题。实习结束后要求每位实习生整理实习笔记,综合分析和总结实习内容,撰写一篇专业实习报告,字数要求在6000字以上。实习报告的内容主要有(1)所实习地点的概况,包括研究水平、研究特点等。(2)对科研设备及所用测量仪器的种类,规格及应用范围进行说明。(3)总结实习收获,提出对实习工作的改进意见。具体实习任务可根据实习研究室的实际情况,由指导老师安排。三、实验无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无六、考核办法根据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实习态度,实习考勤和纪律,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的质量及答辩情况来确定。实习成绩按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评定。成绩按四个方面来考虑,其中实习考勤,纪律占20,研究生评价占30,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占50。407104411化工基础英文课名FUNDAMENTALTOCHEMICALENGINEERING学时64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适用专业化学专业一、总论一课程性质化工基础所授的化工原理课是化学、化工及相近专业的一门主干课,它是在学生学完数学、物理、物理化学、计算技术等基础知识之后,综合运用上述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工类生产中各种物理过程(单元操作)问题的工程学科,担负着由理论到工程、由基础到专业的桥梁作用。二开课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以动量传递、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基本理论为主线,论述了流体流动与输送、搅拌、非均相混合物分离、固体流态化技术、传热过程与设备、蒸发、气体吸收、液体精馏、液液萃取、固体干燥等过程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理论解析法,对复杂问题在理论指导下借助实验研究,以利于学生对化工单元操作基本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本课程强调工程观点、定量计算、实验技能和设计能力的训练,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除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必要的工程知识基础外,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方法等有关说明本课程由前述之“单元操作”构成。以“三传”过程即“动量传递、热量传递、质量传递”过程和处理工程问题的方法为主线,重点讨论各单元操作过程原理、计算方法、设备结构,体现了课程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研究方法论是本课程难点。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课程设计、实验等(课程设计另外设课)。讲课在各教学环节中起主导作用,课堂教学应带动其它各教学环节。教学手段采用华东理工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及自制的化工原理多媒体课件;学校设有化工原理精品课程网站,展示教材、教学大纲、习题、答案、授课教案、多媒体素材等资源。此外,在课外举办每年一届的“化工原理竞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些活动作为学生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化工基础课是以化工原理为主要授课内容共一册书,教学计划总学时60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0学时,实验学时10学时,课程内容分为课堂讲授、学生自学和学生选读三部分,其中课堂讲授部分作为基本要求内容,由教师在教学计划内进行课堂教学;学生自学部分作为一般要求内容,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自学;选读部分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及能力,进行课外选读。具体内容及学时分配如下绪论典型化工产品生产实例;化工单元操作的历史梗概;本课程的性质及要回答的问题。第一章流体流动与输送机械(14学时,包括绪论)一、流体静力学流体的密度、比重;流体压力;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基本方程的应用。二、流体动力学流体流动的流量与流速;定态流动与非定态流动;流体流动中的守恒原理。三、流体的流动现象流动的类型;层流与湍流的基本特征;流体在圆管内的速度分布;边界层及边界层分离。四、流体在管内的流动阻力两种阻力损失;流体在直管中的流动阻力;管路中的局部阻力;流体在管路系统中的总阻力。五、管路计算简单管路;复杂管路;管路计算方法。六、流量测量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七、流体输送机械管路特性曲线,离心泵工作原理及主要部件;影响离心泵理论压头的主要因素;主要性能参数与性能曲线;离心泵的工作点与流量调节方法;离心泵的组合操作;安装高度;汽蚀余量;离心泵的选用。第二章传热(12学时)一、概述传热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加热和冷却方法;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二、热传导付立叶定律;常用工程材料的导热系数;导热问题分析方法(热量衡算和导热速率式);一维导热的定态计算。三、对流传热对流传热机理;牛顿冷却定律;自然对流的起因和影响因素;管内层流给热、管内强制对流给热系数经验式;沸腾给热和沸腾曲线;蒸汽冷凝给热。四、热辐射(自学不占学时)基本概念;STEFANBOLTZMANN定律,KIRCHHOFF定律;黑体和灰体;两固体间的相互辐射;两物体组成封闭系统中的辐射换热计算;对流和辐射的联合传热。五、传热计算传热过程的数学描述;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式;传热设计型问题的参数选择和计算方法;传热操作型问题的讨论和计算方法;间歇传热过程计算的基本方法。六、换热器的类型及典型换热设备的结构;列管式换热器的选型与设计;换热器的强化。第三章非均相机械机械分离过程(自学不占学时)一、颗粒及颗粒床层特性;二、沉降颗粒在流体中的沉降过程、特征;自由沉降;沉降速度及其计算;沉降分离设备。三、过滤过滤原理及典型过滤设备的构造;过滤过程数学描述,过滤速率、推动力和阻力的概念;过滤速率基本方程的积分应用;滤饼的洗涤速率与洗涤时间;过滤机的生产能力;加快过滤速率的途径。第四章吸收(8学时)一、概述工业吸收过程;气体吸收的目的、原理及方法;吸收过程溶剂的选择。二、气液相平衡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亨利定律,温度、总压对平衡的影响;相平衡与吸收过程的关系。三、扩散与单相传质分子扩散与费克定律,扩散系数;等分子反方向扩散、单向扩散的概念;对流传质与传质分系数;传质与动量、热量传递的类比;对流传质与有效膜模型;四、相际传质相际传质速率方程,传质分系数和总系数的关系;传质推动力与传质系数的关系;溶解度对两相传质阻力的影响。五、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低浓度气体吸收的假定;吸收过程的数学描述;NOG的计算方法;物料衡算与操作线的含义。六、吸收塔的计算吸收设备简介;吸收塔的设计型计算;吸收塔的操作型计算;影响吸收结果的操作因素分析。五、其它条件下的吸收非等温吸收;多组分吸收;化学吸收。六、填料塔填料塔的结构;常用填料及其特性;水力学性能与传质性能;塔径计算方法;填料塔的附属结构。第五章精馏(10学时)一、概述典型工艺过程中的精馏操作;蒸馏过程的分类与特点。二、双组分溶液的汽液相平衡拉乌尔定律与相律;二元物系汽液平衡;相图、泡、露点计算;相平衡曲线;相对挥发度;非理想溶液的气液平衡关系。三、平衡蒸馏;简单蒸馏四、精馏精馏过程原理和条件;连续精馏装置流程。五、双组分连续精馏计算精馏过程流程、精馏段、提馏段;工艺计算的主要内容;理论板概念和恒摩尔流假定;物料衡算与操作线方程;进料热状态对操作的影响;理论塔板数的计算;回流比的影响及其选择;实际塔板数的计算;双组分精馏过程的其它类型;连续精馏装置的热量衡算。六、其它蒸馏方式自学不占学时间歇蒸馏;恒沸蒸馏与萃取蒸馏。七、板式塔板式塔的主要类型与特点;板上的气液接触状态;塔内气液两相的非理想流动;负荷性能图;板效率;设计要领。第六章其他传质分离方法(自学不占学时)一、液液萃取1液液萃取的工业实例;萃取的目的、原理、方法及操作流程。2液液相平衡三角形相图;物料衡算与杠杆定律;部分互溶物系的相平衡;分配系数和选择性系数。3萃取剂的选择。4萃取过程计算萃取理论级的概念;单级萃取;多级错流萃取、多级逆流萃取的计算;微分逆流萃取的计算5萃取设备逐级接触式萃取设备;微分接触式液液传质设备。二、结晶结晶原理;溶解度曲线;形成过饱和度的方法;结晶速率及影响因素;结晶方法与设备;结晶过程计算。三、吸附分离吸附及解析操作;吸附剂及基本特性;吸附平衡;吸附传质及吸附速率;固定床吸附过程分析;吸附分离工艺及设备四、膜分离反渗透原理及工业应用;超滤原理及工业应用;电渗析原理及工业应用;气体膜分离原理;膜分离设备。第七章干燥(6学时)一、概述化工产品干燥实例;固体干燥的目的、原理及实施方法;对流干燥过程的传热与传质。二、干燥静力学湿空气的状态参数及计算;湿度图及其应用;水分在气固两相间的平衡。三、干燥动力学恒定气流条件下干燥过程的物料衡算及热量衡算;干燥过程的热效率。四、干燥速率与干燥时间物料中所含水分的性质;恒定干燥条件下的干燥速率;恒定条件下干燥时间的计算。五、常用干燥设备选型原则;常用干燥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及特性。(二)教学要求1、通过本课程系统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观点和技术经济观点,提高学生科研、科研开发、科技管理及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包括进行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和定型设备的选型计算的能力,正确运用工程图表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经济观点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2、通过本课程方法论的学习,如数学模型方法、实验研究方法、微元分析方法、物料(热量)衡算方法、试差计算方法和图解计算方法等,使学生具备在不同场合选用不同方法处理工程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单元操作基本原理、过程计算和典型设备的学习,培养学生从过程的基本原理出发,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三、实验另见实验教学大纲课四、课程设计另见课程设计大纲课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一教材陈敏恒等编,化工原理少学时,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二)主要参考书1、贾绍义,柴诚敬主编,化工传质与分离过程,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12、杨祖荣等编,化工原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姚玉英等编,化工原理,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王国栋等编,化工原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5、李然等编,化工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6、伍钦等改编,UNITOPERATIONSOFCHEMICALENGINEERING,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六、考核办法平时成绩20期末考试80407104612化工基础课程设计英文课名COURSEDESIGNOFPROJECTINFUNDAMENTALOFCHEMICALENGINEERING学时1周学分1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适用专业化学专业一、总论(一)课程性质化工基础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化工原理课及其他先修课程之后进行的。是一个具有总结性的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化工基础教学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开课目的与任务化工基础课程设计是综合运用本课和其他先修课程所学基本知识,完成以某项单元操作为主的一次设计实践,通过此设计,使学生掌握化工设计的基本程序和方法,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问题方法。使学生在查阅资料、使用手册、图表、选用公式和数据以及用简洁的文字、清晰的图表表达设计结果和制图能力方面得到训练。(三)课程教学的重点、难点、手段、方法等有关说明流程确定、技术参数选择、设计计算、画工艺流程图及设备图是本课重点,其中,技术参数选择与设计计算是难点。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等方法,作出正确判断与选择。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一)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1课程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对给定或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型式进行简要的论述。(2)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物料衡算、热量衡算、工艺参数的选定。设备的结构和工艺尺寸的设计计算。(3)辅助设备的选型典型辅助设备主要工艺尺寸的计算、设备规格、型号的选定。(4)工艺流程图以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体设备与辅助设备的物料方向,物流量、能量流。(5)主要设备图图面应包括主要工艺尺寸,技术特性表和接管表。(6)编写设计说明书用流畅的文字、清晰的图表、系统的计算写出设计说明书,有条理地将设计内容表达出来,包括设计任务书、目录、设计方案简介、工艺计算及设备设计计算、辅助设备计算选型、设计结果汇总、参考资料。2学时分配(1)设计方案、流程选定、查阅资料05天(2)设计计算2天(3)辅助设备计算选型05天(4)绘图(流程图、设备图)1天(5)整理、编写说明书1天(二)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课程设计应主要由学生自己动手,教师作必要的引导与答疑。学生以手算为主,有条件辅以电算。三、实验无四、课程设计无五、教材及主要参考书主要参考书化工原理,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手册,画法几何。六、考核办法平时考核、设计说明书评阅、图纸评阅、小型答辩相结合评定成绩。407105311无机化学英文课名INORGANICCHEMISTRY学时48学分3先修课程高等数学适用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一、总论一课程性质无机化学是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课,它是培养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才的整体知识结构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开课目的与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物质结构的基础理论、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元素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实验的基本技能;了解科学发展史,懂得科学发展规律;介绍现代化学在新科技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无机化学问题的初步能力,独立进行无机化学实验和自学一般无机化学书刊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课程的教学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科学方法,阐明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变化规律,促进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三课程教学重点、难点、手段、方法等有关说明运用化学的基本理论和物质结构的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是本课程的重点。难点是物质结构部分的学习。在教学中主要采用理论讲授,结合化学实物模型和多媒体教学等手段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二、课程内容及其学时分配、教学要求第一章化学反应的计量关系(2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混合气体中组分气体的概念和分压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系统、环境、状态函数等热化学基本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理解焓、焓变、标准摩尔生成焓等概念,掌握热化学方程式、HESS定律的反应标准摩尔焓变的有关计算。第二章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及平衡移动(4学时)基本要求掌握标准平衡常数和平衡组成的计算;熟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了解熵、标准摩尔熵的概念和反应标准摩尔熵变的简单计算;了解GIBBS函数、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的概念及其反应标准摩尔GIBBS函数变的计算;初步学会用反应的GIBBS函数变和反应的标准摩尔生成GIBBS函数变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和程度。第三章酸碱反应(4学时)基本要求掌握一元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及其平衡组成的简单计算;了解多元弱酸的分步解离平衡;掌握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概念,能熟练地计算缓冲溶液的PH值;第四章沉淀反应(2学时)理解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掌握标准溶度积常数及其与溶解度间的关系和计算;掌握溶度积规则并能用其判断沉淀的生成与溶解,能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分步沉淀和两种沉淀间的转化及有关计算。第五章氧化还原反应(4学时)基本要求理解氧化还原平衡的概念和电极电位的概念掌握标准电极电势的概念及应用,熟悉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能运用NERNST方程进行计算;掌握元素电势图及应用。第六章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性(4学时)基本要求简要介绍核外电子运动的近代概念,熟悉四个量子数的名称、符号、取值和意义;了解S、P、D原子轨道与电子云的形状和空间的伸展方向;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和各区元素的原子结构特征;熟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