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某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某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某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某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213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214编制原则415主要研究结论4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821项目建设背景822项目建设必要性9第三章交通量分析与预测1231概述1232交通量分析与预测1233交通量预测结论1934道路通行能力分析19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2241项目选址2242项目建设条件22第五章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2651技术标准论述2652道路技术标准2753建设规模28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3161道路工程3162市政管线工程3463道路照明及附属工程39第七章环境与生态影响分析4471环境影响评价标准447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4573环境污染源分析4674环境保护措施分析4775评价结论53第八章节能方案分析5581节能规范与耗能标准5582能源状况分析5583能耗指标分析5684节省油料预测5785节能措施6386结论65第九章项目工程管理与劳动保护6691工程管理6692劳动保护6893安全措施6894项目实施进度计划69第十章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分析70101工程概况70102征地拆迁原则70103保障措施70104移民安置实施方案71105征地、拆迁补偿方式71106征地拆迁主要工程数量72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3111投资概况73112资金筹措74第十二章招投标方案75121编制依据75122招标范围75123招标组织形式76124招标方式76125招标信息发布76第十三章国民经济评价77131经济评价参数和模型的确定77132经济评价费用调整及效益计算78133国民经济评价指标计算85134综合评价86第十四章社会影响分析87141社会影响效果分析87142社会适应性分析88143社会风险分析89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90151研究结论90152建议90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112项目承办单位113道路起止点114建设内容及规模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研究路线全长2281329米,红线宽为4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为28米,两侧人行道宽各为6米。配套基础设施内容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路灯照明工程、管线入地工程、煤气管道工程、绿化工程等。115建设性质新建116建设期限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安全施工,全部工程计划在2014年4月全面竣工,项目建设工期16个月(2013年1月2014年4月)。117总投资及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投资估算总额为195967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023404万元,占总投资的5222;征地拆迁费用761650万元,占总投资的3887;其他费用81298万元,占总投资的415;预备费93318万元,占总投资的476。2、资金筹措该项目估算总投资为1959670万元,拟由建设单位采取多渠道融资方式进行解决。12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13报告编制依据和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1、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某市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02030);3、某市某城区道路路网专项规划(20102030);4、某市某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102030);5、某市城市排水规划(20102030);6、某市某城区电力电信燃气专项规划(20102030);7、某市电力、电讯规划及其它各专业规划;8、某市规划局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规划设计要求;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008年版);1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06);13、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14、国家发改委印发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5、市政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与要求;16、11000地形图;17、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32研究范围本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法律、政策、规程、规范,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研究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本项目的建设决策提供依据。133研究的主要内容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交通量分析与预测;3、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4、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5、工程建设方案;6、环境保护与节能方案分析;7、项目工程管理与劳动保护;8、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分析;9、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招投标方案;11、国民经济评价;12、社会影响分析。14编制原则实事求是地调查项目各方面真实情况和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对项目的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15主要研究结论151工程建设条件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该区域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良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152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如表11所示表11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H年份基准年特征年2009201020112015202020252030单向高峰流量1892042252814076721108该道路可以在设计年限内满足C级服务水平的要求,使得道路具有稳定的交通流,能接受的延误,在可接受的范围。153工程建设规模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和某市规划局下发的规划设计要点,本工程建设规模如表12所示,配套建设市政工程及管线照明,沿线设置公交车站、交通标志标线等相应交通管理设施,以及无障碍设施和绿化设施等。表12道路建设规模项目名称起迄点建设标准建设长度(M)红线宽度(M)设计车速(KM/H)备注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城市主干道22813294040单幅路154工程方案设计1、道路工程(1)平面设计根据现状地形地貌确定本道路平面线形为直线。(2)纵断面设计考虑路面排水的需要,道路纵断面设计考虑尽可能采用自然纵坡,最大纵坡为0625。(3)横断面设计通过对规划提出的标准横断面方案进一步分析研究,本工程对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提出横断面设计方案如表13所示。表13标准横断面单位米道路横断面组成项目名称起迄点红线宽度人行道机动车道人行道备注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406286单幅路(4)路面设计本设计推荐采用沥青砼路面,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如表14所示。表14路面结构设计表名称单位备注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CM4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CM5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CM76水泥稳定碎石CM205水泥稳定砂砾CM20机动车道总厚度合计562010机制砼人行道板CM613干硬水泥砂浆CM3C20水泥混凝土CM15人行道总厚度合计242、给水工程给水管道主管采用DN400的球墨铸铁管管材单侧敷设在道路的人行道下。3、雨水工程在道路两侧敷设D400D2000的雨水管道,收集新建道路两侧及道路路面的雨水,尽量依靠地面自然坡度将雨水就近汇入已建雨水干管,完善城市的雨水系统。4、污水工程在道路双侧敷设D400D800的污水管道,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道连接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5、电力工程沿设计路段双侧人行道地下布置电力管线,电力管线为排管直埋方式,采用8根管,电力管线纵坡与道路纵坡保持一致。6、电信工程沿设计路段双侧人行道地下布置电信管沟各一条,采用3根管,其纵坡与道路纵坡保持一致。7、燃气工程本项目燃气管道随地形敷设,除特殊情况外,均采用埋地敷设。8、照明工程沿双侧人行道设施带内布置欧式单杆双挑路灯,两侧对称布置。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5。表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设计速度KM/H403设计年限31城市交通年限年1532沥青混凝土路面年154道路长度米22813295道路红线宽度米406填方段路槽以下080CM压实度967填方段路槽以下80150CM压实度948填方段路槽以下150CM以下压实度929挖方段030CM压实度9610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11路面设计荷载标准轴载BZZ100KN12新征用土地亩1368813拆迁户数户5214拆迁房屋平方米2392015建设工期月1616总投资万元195967017经济净现值万元176589018经济内部收益率132919经济投资回收期年1129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22项目建设必要性第三章交通量分析与预测31概述交通量调查是道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为了研究项目所在地区道路交通量的特征和构成,掌握交通流量、流向及车辆构成等数据资料,为拟建道路交通量预测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经济评价、确定技术标准和道路设计提供可靠依据。道路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建设要求服从并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并且通过项目的建设对社会经济加快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同时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是确定未来建设项目交通量,以及最终确定建设项目的技术等级标准的重要依据。因此,较准确的分析区内过去、现在、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是论述建设项目必要性的基础。该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某城区西部区域,拟定项目影响区为某城区西部区域,通过建立合理的交通模型,对特征年的道路交通量进行预测和描述,并通过分析交通起止点和整体交通流量分布特征,反映该项目在某城区西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32交通量分析与预测321特征年路网拟定未来特征年的路网是交通量预测的重要准备工作,本报告拟定特征年路网遵循了下述原则(1)与基准年路网覆盖的范围相同;(2)满足项目建设的具体要求;(3)符合某城区西部区域路网建设发展规划。特征年路网是在基准年路网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基本格局是稳定的,所以在拟定特征年路网时主要以基准年路网为参考,并依据规划调整变化了的道路条件。322交通发生集中预测1、交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本项目以国内生产总值发展情况代表区域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社会经济指标的预测,根据资料占有情况采用灰预测的方法进行,预测结果详见表31。表31交通区域未来经济增长率单位基准年特征年年份2009201020112015202020252030增长率127155142113021194109410032、未来交通量增长率的确定汽车未来交通量增长率根据弹性系数法确定。目前道路网交通需求预测中,国内外比较通用的计算发生吸引量的方法是弹性系数分析法。道路交通与地区宏观经济指标的弹性系数,反映了道路交通与经济的适应情况和相互关系,所以交通需求预测可以采用弹性系数预测法。道路交通量对经济指标的弹性系数为道路交通量的变化系数和经济指标的变化率之比。EIR/IE式中E弹性系数;IR历年交通量增长速度或发生吸引力增长率;IE历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将预测的未来年份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代入上式,即可求出各分区未来年份客运增长率。道路交通量的增长与区域内道路运输量、社会经济发展互为因果关系,交通量的规模、道路运输量的变化与社会经济的水平和增长速度密切相关,该项目交通量预测采用的弹性系数,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世界银行公路投资优化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方法改进1996年3月对于道路客运主要指针对经济指针的弹性分析,并参考全国及相邻省市道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研究结论,结合该项目的具体情况,最终确定该道路汽车交通量相对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弹性系数,详见表32。表32推荐弹性系数结果表基准年特征年年份2009201020112015202020252030弹性系数10910209408908071062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弹性系数与经济增长率的计算得到汽车发生集中地增长率,详见表33。表33汽车发生集中增长率表基准年特征年年份2009201020112015202020252030增长率13841581133611599557776223、发生、集中交通量预测根据前面得到的未来年份交通量增长率,利用调查得到的各交通区域发生和集中交通量,按照下式计算未来各区域发生和集中交通量。PIRIPIOAJRJAJOPII区发生交通量;RII区发生交通量增长率;PIOI区基年发生交通量;AJJ区集中交通量;RJJ区集中交通量增长率;AJOJ区基年集中交通量。323交通分布预测常用的交通分布预测方法分重力模型法和增长系数法两大类,公路交通需求分析中应用最广泛的分布模型为双约束重力模型和FRATAR模型。该项目交通分布客流预测采用FRATAR模型,具体计算模型如下TIJ(F)1/2(TIJ1(F)TIJ2(F)TIJ1(F)TIJ(0)EIEJJTIJ(0)/J(TIJ(0)EJ)TIJ2(F)TIJ(0)EIEJITIJ(0)/I(TIJ(0)EI)式中TIJ(F)交通区I到交通区J客运OD量;TIJ(0)交通区I到交通区J基年客运OD量;EII区客运OD总发生量或总集中量的增长倍数;EJJ区客运OD总发生量或总集中量的增长倍数。324交通量分配该项目采用容量限制分配法。该方法将交通量分配到交通区之间最小路权的线路上,它考虑了行驶速度与交通量之间的关系,当交通量大到一定量时速度会随着交通量增加而减少,路权则会变大。因此先分配到路权最小的线路,当分配到一定量时路权不会是最小,此时交通量会分配到其他路权最小的线路上。主要步骤如下1、将路网简化为网络,以“零流量”路段行程时间开始;2、依次对每个起点分区计算通过路网的最短行程时间的通路;3、按全有全无分配模型将起始点的交通模式加到路网上;4、计算分配到各条路线上的交通量;5、在流量与行程时间的关系中,用分配给路段的交通量计算路段行程时间,重新计算新的最短时间的通路;6、按全有全无分配法再将原来起始点的交通模式加到由步骤5得出的路网新的最短时间的通路;7、返回步骤4继续分配,直到分配的交通量和行程时间稳定为止。出行时间根据出行时间模型进行确定,其形式如下TT01V/C式中T两个交叉口之间路段行驶时间(分);T0交通量为零时的路段行驶时间(分);V路段机动车交通量(辆/小时);C路段实用通行能力(辆/小时);、参数。交通流在进行选择时按照各路径阻抗大小进行确定。对于不收费道路,交通阻抗采用下式计算交通阻抗CDISTDISTCTIMETIME式中CDIST路径长度系数;DIST路径长度;CTIME路径行程时间系数;TIME路径行程时间。趋势增长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详见表34。表34趋势增长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H年份车辆类别双向高峰流量单向高峰流量小车15098中车4731大车1072009合计207135小车162106中车5033大车1172010合计223146小车178116中车5636大车128基准年2011合计246160小车223146中车6945大车15102015合计307201小车323211中车10166大车22142020合计445291小车533348中车166108大车36232025合计734480小车879574中车274179大车5938特征年2030合计1212792325转移及诱增交通量由于建设项目的出现,将对沿线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促进与激励作用,缩短人们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时间,导致入口密集、土地利用性质转变、开发强度增大,提高了交通运输量。转移交通量实质上就是在一条或数条老路与规划路之间合理分配交通量,诱增交通量就是项目完成后,由于改善了路网结构,从而影响了区域经济和产业布局,改善区域投资环境,改善了区域间的经济可接近性,使通道整体通行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使道路两侧的土地性质发生变化而引发的新交通量。道路对交通量(Q)地吸引程度,一般与道路提供的行车条件的差异有关。行车条件主要包括行程时间(T)、行程距离(L)、费用(C)及舒适性(E),道路交通量与这些因素间的关系可表述为QFT,L,C,E上述中的C为广义费用,包括时间费用、行驶费用和道路收费三部分。在这种思路下,采用的转移曲线为P1P01P0/1EC1C2式中P1第一条路交通量占总交通量的比例;P0第一条路交通量的最小比例;C1、C2分别为第一、二条路的单位车辆广义费用;道路选择修正系数,在(1,1)间取值;两条道路各承担50交通量,费用差为0时的函数调节值。交通量的增减变化会导致道路上车辆行驶速度、行驶时间和服务水平的变化,通行条件得广义费用也将逐步变化。因此使用转移曲线方程时还应从动态角度来考虑广义费用。诱增型交通分布量的预测,可采用如下模型TIJTIJ1EI/EIEJ/EJCIJ/CIJ1式中TIJ、TIJ分别为诱增型和趋势型的有I区到J区的分布交通量;EI、EJ分别为I区到J区的诱增型工农业总产值;EI、EJ分别为I区到J区的趋势型工农业总产值;CIJ、CIJ分别为有无建设项目时I区到J区之间的交通阻抗,与行程时间及费用等因素有关;实现潜在交通量(诱增)的可能系数,通常取1/2;、均为重力模型参数。转移及诱增交通量预测结果详见表35。表35转移及诱增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H年份车辆类别双向高峰流量单向高峰流量小车6039中车1912大车432009合计8354小车6542中车2013大车432010合计8958小车7147中车2215大车53基准年2011合计9864小车8958中车2818大车642015合计12380小车12984中车4026大车962020合计178116小车213139中车6643大车1492025合计294192小车352230中车11072大车2315特征年2030合计48531733交通量预测结论根据上述研究成果和基年交通量,得到本项目路段交通量预测结果,详见表36。表36特征年高峰小时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H年份车辆类别双向高峰流量单向高峰流量基2009小车210137中车6543大车149合计289189小车227148中车7146大车15102010合计313204小车249163中车7851大车1711准年2011合计344225小车312204中车9763大车21142015合计430281小车452295中车14192大车30202020合计623407小车746487中车232152大车50322025合计1028672小车1231804中车384251大车8254特征年2030合计1697110834道路通行能力分析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中规定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的设计年限规定如下主干道为15年。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沥青混凝土路面为15年,本项目按路网规划明确为主干道,拟建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为15年。341项目交通量预测本项目为城市主干道,设计车速选用40KM/H。通行能力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中的公式进行计算。NNPKM式中N路段机动车设计通行能力(单向PCU/H);NP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设计车速40KM/H时取1640PCU/H;机动车道分类系数,主干道取080;KM车道折减系数,内侧第一条为10,第二条为085,第三条为07;路段通行能力受交叉口影响的折减系数,取06。路段通行能力受非机动车影响的折减系数,取08。根据以上通行能力计算公式,得到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路段的单向单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详见表37。表37各区段通行能力值(PCU/H)道路内侧第一条内侧第二条内侧第三条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630535441342服务水平评价标准服务水平评价指标是描述车流之间的运行条件、度量汽车驾驶者和旅客感觉的一种质量测定标准,即根据道路交通密度划分服务水平等级。对于不同性质的道路其评价服务水平的指标也不同,本工程采用的服务水平等级如表38所示。表38服务水平表服务水平交通饱和度运行特征A级035自由运行的交通流(畅通)B级035055合理的自由交通流(稍有延误)C级055075稳定的交通流(能接受的延误)D级075090接近不稳定的交通流(能忍受的延误)E级090100极不稳定的交通流(拥挤,不能忍受的延误)F级100强制性车流或堵塞车辆(堵塞)343服务水平评价结果根据预测的2020年单向高峰重交通量方向流量,得出路段的服务水平详见表39。表39服务水平评价表区段单向车道数单向高峰流量单向通行能力饱和度服务水平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311081606069C计算结果表明该道路整条线路采取双向6车道的规模,可以在设计年限内满足C级服务水平的要求,使得道路具有稳定的交通流,能接受的延误,在可接受的范围。第四章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41项目选址本道路选址在某市某城区西部区域,东起规划支路,西至某路,全长2281329米,道路呈东西走向。42项目建设条件421某市地理位置与社会环境某市位于某西北,濒临某湖。地处北纬28243008,东经1121811030,市境东西极宽1746公里,南北极长1872公里,总面积18190平方公里。某市西倚某西山地,与张家界市的桑植、慈利及怀化市的沅陵相接;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与湖北省的鹤峰、五峰、松滋、公安、石首相连;东、南抵某湖及资水流域,与益阳市的南县、沅江、益阳、桃江、安化接壤。某市市域面积181898平方公里,人口61669万。辖安乡、汉寿、桃源、临澧、石门、澧县、武陵区、鼎城区、津市市及西湖管理区、西某管理区、某旅游度假区、某经济开发区共6县2区1市和4个管理区。某市中心城区位于市域西南部,由某城区、江南城区和某城区三片组成,其中某城区为某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南城区为鼎城区区政府所在地,是某市重要的商贸区,某城区为某市的主要工业基地。422区域交通条件某北临长江航运干线,东靠京广铁路干线,南倚某黔铁路干线,枝柳铁路斜贯市域西北部,境内长183公里,石长铁路纵贯南北,境内长17425公里,石长铁路复线2009年年底已开工建设,全长3555公里的黔张常铁路已于2010年二季度动工建设。高速公路已经通车的有长常、常张、常吉三条,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有常邵、常荆、常岳三条,其中常荆线、常邵线为国家纵向干线公路二广高速公路的分区段,常岳线、常吉线为国家横向干线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的分区段,这两条高速公路在某汇合交叉,往东通往长江三角洲,往南通往珠江三角洲,将极大地改善某的对外交通条件。另外,还有G207和G319两条国道通过中心城区。某桃花源机场的客货运量在逐年增加,正在升级改造之中,空中交通条件也将影响某的对外交通条件。某是某省除省城长沙以外唯一一个水运、航空、铁路、高速公路各种交通方式齐备的城市,同时,某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也是某省未来的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随着国家和某省高速公路网的建设,某市区域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提升。423城市环境近年来,某市政府大力推进城市环境的整治和宜居城市的建设,使某市尤其是某城区的城市面貌得到了根本的改善。园林绿化档次不断提升目前市城区拥有公园、花园、绿地、广场近百处,城市绿化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341、3835、833平方米,均居全省前茅。在提高绿化率的基础上,还十分注意城市绿化的园艺化,制定了“一年小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出成果”的规划。“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秀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的获得,正是某人近年来潜心打造城市环境的结果,某市民无不为自己的城市环境感到骄傲。424自然条件由于本项目尚未进行地质勘测工作,而项目又位于某市某城区西部区域,因此,本项目将对某市域范围的自然条件进行分析。1、气象与气候某市域地处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侯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日照十分充足,有丰富的热量资源,且雨热同季,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市域年均降水量在12002100MM之间,常年降水量相当于全国平均值的25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有明显的地域性和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西部山地降水量较多,年均降水在1900MM以上,东部平原较少,年均降水量在1200MM以下。2、水文与地质由于地处某湖平原,全市水系完整,河流稠密,数百条溪河汇于沅、澧两大水系。境内沅江长164公里,澧水长169公里,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湖泊有目平湖、珊珀湖、某、七里湖等。某地区地下水分布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65,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全区有地下暗河139条,地下热水(温泉)13处。3、地形地貌某是河网密集地区,城市建设最大的制约条件是河流水系对城市的分割和城市防洪。随着城市防洪圈的逐步完善,城市建设条件得到改善,总体上,江南城区处于沅江河弯内,防洪的压力相对较大,安全系数较小,其发展余地已经不大。某区由于地势较高,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低丘地貌不再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制约因素,因此向南有较大发展空间。某城区河网密布,地形相对破碎,但在防洪设施完善后用地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密布的河网在给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外,更多的还有利于城市环境的营造和改善。425筑路材料及运输条件1、筑路材料某市域筑路材料较为丰富,石料、砂砾料、石灰等来源广泛,且质地优良,就地取材可满足供应,开采及运输也较方便。(1)石料本路段处于某市某城区,附近拥有各种规格片石、块石生产厂家,原料丰富充裕,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交通运输也方便。施工前需提前向料厂签订供货合同,以便备料或扩大生产能力。(2)砂砾料本路线毗邻沅江,河岸沿线均有优质河砂,属中粗砂,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含泥量少,级配良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且交通运输相当方便,运距小。(3)石灰项目地周边有众多石灰生产厂家,储量丰富,质地优良,灰膏率高,灰质纯白,凝聚力强,运距较小,可满足工程的需要。(4)水泥某市水泥产量丰富,各县均建有或即将建设大型水泥粉磨站,能满足本项目建设对水泥的需求。(5)钢材钢材来源于铁路、公路和水运,运输方便。(6)水城区自来水能保证生产、生活用水。(7)其他木材和沥青等建材市场货源丰富,运输条件便利。2、运输条件项目所在地区路网发达,大部分材料可从国省道、高速公路及铁路、水运到达某市中心城区,再通过中心城区路网运输直达现场,极其方便。第五章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51技术标准论述511确定依据1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某市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02030);3某市城市排水规划(20102030);4某市电力、电讯规划及其它各专业规划;5城市道路技术规范(CJJ3790)(1998年版);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7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682009;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9给水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10给排水标准图集2002;11消防技术规范;12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13城镇燃气设计规范GB5002893;14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规范;15全国通用建筑标准设计94D16435KV及以下电缆敷设;16地下通信电缆敷设94X102;17国家标准城市电信网规划设计规范。512道路技术标准概述本项目建设将成为该区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有利于区域路网的进一步完善,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优化某城区西部区域的整体功能和投资环境,促进某市某城区西部区域的快速发展。根据城市道路分级有关规定,结合某市规划局下发的规划设计要点,本项目定位为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40KM/H。52道路技术标准本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见表51。表51道路主要技术指标表序号项目单位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2计算行车速度KM/H403停车视距M404城市交通设计年限年155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年156红线宽度M407车道数道68车道宽度M289路面设计标准轴载KNBZZ100机动车道M5010最小净高人行道M25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300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M70不设缓和曲线最小圆曲线半径M500平曲线最小长度M7011平曲线缓和曲线最小长度M35最大纵坡8最小坡长M110凸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600凹形竖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70012竖曲线竖曲线最小长度M3553建设规模本道路东起规划支路,西至某路,全长2281329米,红线宽为4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为28米,两侧人行道宽各为6米。本道路工程用地面积约13688亩,需拆除项目红线范围内的居民住宅52户,拆迁居民住房23920;全线路基土石方284330M3,其中填方284330M3;清表按10米,共清除表土186824M3;清淤按20米,共清除淤泥2902M3;抛片石按07米,共抛片石1051M3;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路面70378M2;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0378;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路面70378M2;4002000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道9272M路灯采用3孔75管,共长23951M电力管采用8孔167管,共长36512M;电视管采用3孔110管,共长13692M;电讯管采用9孔110管,共长41076M;转移杆线10根。工程数量详见表52。表52某路西延段工程数量表名称数量单位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70378M25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70378M27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70378M220CM6水泥稳定碎石71886M220CM5水泥稳定砂砾71886M2砼立石4616M砼平石4616M缘石6852M人行道板27420M23CM13干硬水泥砂浆27420M215CMC20水泥混凝土27420M2C15细石混凝土275M3标线面积5670M2无障碍缘石坡道788M2垃圾桶72个行道树1142根公交停靠站9个道路工程填方284330M3排水(按2米计)2820M3清淤(按2米计)2902M3清表186824M3抛片石1051M3路名牌16块指路标志8套分道标志8套人行信号灯18组车行信号灯18组电子警察18套交通工程电子监控11套征地13686亩拆迁23920M2拆迁户数52户征地拆迁杆线转移10根钢筋混凝土管4003212M钢筋混凝土管5001380M钢筋混凝土管700960M钢筋混凝土管800860M钢筋混凝土管1000470M钢筋混凝土管1200470M钢筋混凝土管1500650M钢筋混凝土管1800960M钢筋混凝土管2000310M雨水口152个排水工程检查井304个灯及灯杆130盏电缆4X25MM29128M75CPVC管23951M交通路灯工程110CPVC管3708M400MM给水管2308M管线150MM煤气管2308M电力管线8孔167UPVC管36512M电视管线3孔110UPVC管13692M电讯管线9孔110UPVC管41076M电力井66座电讯井66座入地电视井92座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61道路工程611道路线形设计1、平面线形设计(1)路线设计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东起规划支路,西至某路,全长2281329米,红线宽为40米,其中机动车道宽为28米,两侧人行道宽各为6米,沥青混凝土路面,呈东西走向。根据现状地形地貌确定本道路平面线形为直线。根据某城区总体规划,道路走向按规划局批准的道路中心坐标进行控制。(2)交叉口设计拟建道路沿线与欣荣路、常丹路、金丹路、珠港路、某路和两条规划路相交,除与常丹路、金丹路、珠港路、某路相交的交叉口采用物理渠化,其他交叉口均采用平交。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配套电子监控设施。所有进行渠化设计的交叉路口,在各个路直行、左转、右转、车辆及非机动车能各行其道,减少等候时间,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并能使行人快速安全过街。(3)无障碍设计为了方便残疾人通行,在交叉口和单位出入处均设置无障碍坡道,沿线的两侧人行道上各设置一条06米宽的盲道。(4)交通组织设计所有交叉口均进行交通组织设计,按规范和沿线的实际情况,设置交通标线。在路口采用标线渠化,在各道路直行、左转及右转车辆能各行其道,减少等候时间,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并能使行人快速安全通过。2、纵断面设计拟建道路所经地区为冲击平原,地形较为平坦,地面自然坡度平均为13,因此道路设计纵坡较为平缓。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主要根据建设路现有标高、现状自然地面及地下水位标高、城市防洪标高等控制性标高来确定。综合考虑以上控制因素,同时考虑路面排水的需要,道路纵断面设计考虑尽可能采用自然纵坡,最大坡长220米,最小坡长160米,最大纵坡0625,最小纵坡0311。612横断面设计本项目对道路路幅形式提出两种方案进行比选方案一400米宽道路采用一块板形式,其中机动车道宽为22米,两侧人行道宽各为6米。方案二400米宽道路采用三块板形式,其中机动车道宽为18米,两侧机非绿化隔离带宽各为15米,两侧非机动车道宽各为35米,两侧人行道宽各为6米。方案比较(1)方案一的优缺点施工相对简单,整体视线良好,视野开阔。但对向行驶的机动车辆容易产生干扰,道路的安全性不如方案二;(2)方案二的优缺点两侧机非隔离带,安全系数高,且设置绿化带增加了绿化面积,美化环境。但机动车道太狭窄,通行能力差,日后将造成交通拥挤状况,且施工相对复杂,造价较方案一略高。通过以上两个方案,从施工、质量、美观等多方面的优缺点比较,本报告推荐选择方案一。本工程对提出横断面设计方案如表61所示。表61标准横断面单位米道路横断面组成项目名称起迄点红线宽度人行道机动车道人行道备注某路西延段规划支路某路406286单幅路为保证通行安全,应设置中央安全护栏。道路铺设有雨水、污水、给水、燃气、电讯(电信、移动、联通、铁通、网通)、电力、有线电视、路灯等管线。其位置详见标准横断面图。613路基设计根据地质勘探报告,该项目路基设计方案为填方区表土(杂填土、耕土)全部清除,再回填山砾石。水塘和沟渠处淤泥全部清除,抛70CM片石再回填山砾石。保证清表土后山砾石最小厚度不小于50CM,如果小于50CM进行超挖,使其达到50CM。在杂填土和耕土下附近5米左右的有机制低液限粘土,局部土层承载力低,属软土,清除15米后,抛10米深的片石挤压,再回填山砾石。挖方区首先清除表土(杂填土、耕)再开挖其它土层,此段路挖方量较少,挖至路槽设计标高后,再超挖50厘米,换填山砾石。设计根据实际情况,挖方路基边坡11,填方边坡115。路基压实度填方段路槽底面080厘米,压实度96路槽底面80150厘米,压实度94路槽底面150厘米,压实度92挖方段和零填方段路槽底面30厘米以内,压实度96,人行道压实度92。614路面设计高等级路面通常采用水泥砼或沥青砼。水泥砼路面的优点是使用寿命较长,耐久性好,初期养护维修少。缺点是要求地下管线一次敷设到位,路面折裂损坏维修复杂,维修期长。对软土地基工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垂直沉降变形适应能力较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容易形成早期断板或破损。另外水泥砼路面板缝多,行车舒适性较差。沥青砼路面摊铺快速,施工方便,行车舒适,行车噪音低,局部开挖、修补比较方便,便于今后地下管线二次埋设。为减少噪声污染,保持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创造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本设计推荐采用沥青砼路面。根据拟建道路的性质及所承担的功能,结合某市气象、工程地质及近年来的工程建设经验,参照省内其它城市类似工程,拟定路面结构组合如表62。表62路面结构设计表名称单位备注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AC13C细粒式沥青混凝土CM4AC20C中粒式沥青混凝土CM5AC25C粗粒式沥青混凝土CM76水泥稳定碎石CM205水泥稳定砂砾CM20机动车道总厚度合计562010机制砼人行道板CM613干硬水泥砂浆CM3C20水泥混凝土CM15人行道总厚度合计24615路面排水1、在路面车行道外侧设雨水口,雨水由雨水口进入雨水管道,通过雨水系统排入河道。2、为迅速排除路面雨水,路面须设横坡。本工程车行道及人行道均采用单向横坡,坡向雨水口。车行道横坡坡度为15,人行道坡度为2。62市政管线工程621给水工程1、给水管网设计(1)管材的选用根据目前国内外给水管材的使用情况,主要有球墨铸铁管、钢管、PVCU管、PE管、PCCP管、玻璃钢夹砂管、预应力钢筋砼管等,本项目根据实际情况建议选用球墨铸铁管管材。(2)管网布置给水管道主管采用DN400单侧敷设在道路的人行道下。(3)管道附属构筑物消火栓井根据某市的气候条件,消火栓安装可以选用地面消火栓,两个消火栓的最大间距按小于120M布置。阀门井、排气井、泄水井管网应按照供水调度、检修和用户接管等的要求,设置一定数量的阀门井、排气井和泄水井。管道支墩在管道沿线安装有弯头、三通、异径管、阀门等的部位,应设置管道支墩和拖拉墩。2、消防工程设计根据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0,供水区域一次性灭火用水量为25L/S,同时火灾次数为2次,火灾延续时间为2小时。各区消防用水量均为360M3。根据规范消火栓和间距不大于120M,消防水管管径不小于DN400。622排水工程1、雨水工程(1)雨水量计算暴雨强度按某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即Q1422(10907LOGP)(升/秒公顷)/(T5419)0654雨水流量计算的主要参数,地面集水时间T110分钟,重现期P10年,径流系数06。(2)雨水管网设计结合某市的气候特点,充分利用项目区域的有利地形,雨水采用管道系统收集。由于雨水除初期含污量较多外,几乎不含难于降解的污染物,完全可通过土壤及水体的自净能力净化,因此,不需处理即可直接排放于附近的水体。在道路两侧敷设D400D2000的雨水管道,收集新建道路两侧及道路路面的雨水,尽量依靠地面自然坡度将雨水就近排入水体,完善城市的雨水系统。雨水排出口均应高于各个河道的多年平均水位,并在常水位以上。雨水管道的最大充满度管道的设计充满度参照遵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规定。雨水管道和合流管道应按满流计算。检查井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检查井的最大间距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本次设计为40米。管材管材采用钢筋混凝土排水管。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双篦钢砼雨水口,间距2540米。本道路排水体制设计为雨、污分流制,雨水依靠地面自然坡度汇入新建雨水管道,再接入岩坪机埠,由聚宝机埠排入新竹河。2、污水工程在道路双侧敷设D400D800的污水管道,依据道路高差和道路设计的高程,结合各相交道路已建污水管道,合理布置污水管道。尽量依靠地面自然坡度将污水就近汇入已建污水干管,减少工程量,避免提升,使其与整个城市的污水系统相协调。(1)污水管道的最大充满度管道的设计充满度参照遵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的规定。表63污水管道充满度限值标准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200300055350450065500900071000075(2)检查井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处。检查井的最大间距参照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本次设计为间距30米。(3)管材及管道基础结合某市城区现有污水管道的使用情况,本次设计管道推荐采用管材为钢筋混凝土排水管,管道连接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管道基础采用150MM厚砂垫层基础。3、排水体制本道路排水体制设计为雨、污分流制,污水依靠地面自然坡度汇入新建污水管道,再接入岩坪机埠,由聚宝机埠排入新竹河。623电力工程1、沿设计路段双侧人行道地下布置电力管线,电力管线为排管直埋,采用8根管方式,电力管线纵坡与道路纵坡保持一致。2、拟建道路与已建道路相交处布设预留分支管线与现有道路电力管线贯通,以便形成电力环网,并每隔150M左右预埋3根/组用户下户管,各分支管线采用承接接续式玻璃钢电缆保护管。3、每间隔90M左右和道路交叉口,下户管出线口设人孔检查井。用于电缆敷设时牵拉、盘留、制作和容纳中间对接头,并为以后电缆检修提供方便。4、电力管线与其它管线平行或垂直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距离。5、路灯管线中预留交通信号管线。624电信工程1、沿设计路段双侧人行道地下布置电信管沟各一条,采用3根管方式,其纵坡与道路纵坡保持一致。2、道路沿线与各条已建道路相交处布设预留分支管线与已建道路电信管道贯通,以便形成城市电信环网,并每隔300M左右预埋6根/组用户下户管。各分支管线采用承接接续式双壁波纹管HDPE110管。3、设计在电信管沟每隔90M左右和道路交叉口、下户管出线口设人孔检查井,用于电缆敷设时牵拉、盘留、制作和容纳中间对接头,并为以后电缆检修提供方便。4、电信管线与其它管线平行或垂直距离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的要求距离。5、电信管线应可供电信、广电、通讯运营商共同使用。625燃气工程1、压力级制及管径确定由于设计燃气管道由建设路已建成燃气管道上接入,故本工程燃气管道压力机制与其连接线压力相同,根据调查与其相连的已建成天然气管网情况,确定本项目燃气管道压力级制为04MPA,主管管径为DE160。2、管材选择本项目燃气管道为中压管道,目前国内在中压管道上主要使用无缝钢管、PE管,近几年,SPE管也得到了推广应用,考虑到各种管材自身特点以及某市实际情况,本项目选择PE管。3、管道敷设本工程管道随地形敷设,除特殊情况外,均采用埋地敷设,敷设深度为冰冻线以下。626管线综合1、管线综合内容本项目地下管线综合需要安排的管线有电视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道、煤气管道、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等七种。2、道路横断面管位布置(1)各种管线由近及远离道路红线的水平排序为南侧电视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道、煤气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北侧电视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道、煤气管道、给水管道、污水管道、雨水管道。(2)各种管线由浅及深的垂直排序为电视管线、电力管线、电信管线、煤气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给水管道。(3)各种管线具体设置位置为给水管线单侧布置在人行道下。雨水管线双侧布置在车行道下。污水管线双侧布置在车行道下。电力管线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电信管线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煤气管线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电视管线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具体布置详见道路标准横断面图。(4)各种管线相互间水平与垂直净距宜符合国家现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第10022条要求。63道路照明及附属工程631道路照明1、照明标准按照国家标准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和参考CIE的TC46道路照明技术委员会公布的道路照明质量标准的建议,并按照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的要求进行设计方案研究,确定本工程照明标准如表64。表64照明标准项目名称道路类型平均亮度维持值(CD/M2)平均照度维持值(LX)某路西延段城市主干道0582、照明方案根据本项目道路横断面布置,道路照明方案布置如下沿人行道设施带设置单杆双挑路灯,两侧对称布置。3、照明灯具路杆宜采用热镀锌喷塑钢灯杆,灯杆高为12米,光源为高压钠灯,间距平均为35米,单杆双挑灯功率为250W,灯具采用配光合理,重量轻,强度高,外型美观,防水防尘耐腐蚀的半截光型灯具。4、照明电源路灯电源取自起点处建设路已建箱变,采用VV10KV425电缆,经校验,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并采用TNCS接地系统,用10圆钢做接地母线,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设计采用组合箱式变电站。变电站为钢制一体式结构,防水,防尘,无安全绝缘距离,防护等级达到IP50。变电站设计留有一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