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辋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林辋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林辋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林辋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林辋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目录I第一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编制依据213引用标准314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141指导思想4142基本原则4第二章项目背景621惠安县环境概况6211地理位置6212自然环境概况6213社会经济概况722辋川镇概况8221地理位置8222行政辖域8223气候与物产8224社会经济概况9225基础设施923林辋溪基本概况11第三章流域环境现状1231林辋溪水质状况1232流域环境质量状况13321排水沟渠现状1332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333流域配套基础设施状况15第四章项目建设必要性1741保护流域水质的需要1742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184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经济的需要1844防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需要1845保护下游鲤鱼岛原始生态环境的需要194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20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21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2152项目建设目标2153项目实施原则2154项目实施方案22541水利工程建设22542水环境综合整治32543绿化工程37544水土流失治理37545生态农业示范区建设39546辋川镇镇区整治41第六章实施计划与施工组织管理4361项目实施原则4362项目实施计划4363项目施工组织方案44631施工准备44632施工过程4464项目实施管理机构4565项目质量管理4666运营管理与维护46661管理机构与制度保证46662排水管道、河道的清淤疏通48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4971项目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49711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49712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5072项目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与保护措施51721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5172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52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及综合防灾5381劳动安全卫生53811施工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53812防护措施5382抗震5483消防5484防潮防台风55第九章工程概算与资金筹措5691编制依据5692关于其它费用的计取5693项目总投资5794资金筹措及用款计划59941资金筹措59942用款计划59第十章效益分析60101经济效益60102社会效益60103生态环境效益61第十一章结论63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林罔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2、项目地点惠安县林辋溪流域3建设单位惠安县辋川镇人民政府4、项目联系人蔡国明5、联系电话133659816266、任务由来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家环保总局关于“加强小城镇环境保护规划”的要求,推动惠安县小城镇环境保护工作,惠安县辋川镇人民政府委托本公司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当前乡镇环境保护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农村重要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安全,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防治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污染,综合整治乡镇环境,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质量,确保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持续发展。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的加快,林辋溪流域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将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为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需要尽快开展林辋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工作。7、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水利防洪建设、环境保护、林果绿化建设、水土保持、农业科技示范片区建设及其它配套工程建设等。8、建设年限3年9、项目总投资38208万元10、资金筹措本项目工程总投资38208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自筹资金和申请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无偿补助),其中建设单位自筹资金27208万元,申请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补助(无偿补助)11000万元。12编制依据1、惠安城市总体规划(调整)2、惠安县辋川镇总体规划3、惠安县辋川镇“十一五”发展规划4、惠安县区域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1994年5、惠安县城地面水环境功能规划,1998年6、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996年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8、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1995年10、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弃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3引用标准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5、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7、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8、水土保持技术规范SD238979、造林技术规范GB/T157769510、福建省水土保持工程地方标准DB35/T525921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1920011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2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15、低压配电装置及线路设计规范GB500549516、通用用电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17、电力装置的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设计规范GB50062921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9、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材料14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141指导思想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结合惠安县及辋川镇实际情况,实行治水与治山相结合,治理和开发相协调,与县城建设、辋川镇建设相衔接,与农业科技示范片区相配套,变水害为水利,使溪水畅流、水质达标,山头绿化、堤岸林化,水利设施布局合理。整治重点突出标本兼治。142基本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环境整治的目的是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避免盲目的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破坏,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支持能力,促进乡镇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整治时,不仅要确保当前乡镇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还要着眼于长远的、综合的、整体的利益,维护当地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2)特殊生态功能区优先保护原则特殊生态功能区指在区域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的生态功能区。它们对于建立乡镇生态功能平衡,保障社会、经济和环境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关键性的支撑作用,需要优先保护。(3)整体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根据复合生态系统理论,城市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生态系统、社会生态系统和经济生态系统的高度耦合,缺一不可。乡镇环境综合整治同样应注重三个生态子系统的和谐统一和三个系统规划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林辋溪是惠安县这一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整治应从全局的战略出发,考虑与周边乡镇功能的协调。同时,环境整治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可供操作的具体措施。第二章项目背景21惠安县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惠安县位于福建东南沿海突出部,北纬24492507,东经1183711905,介于泉州湾与湄洲湾之间,东临台湾海峡,东南隔泉州湾与石狮市相望,北接泉州市泉港区,西南与泉州市洛江区接壤。212自然环境概况1、地形地貌惠安县依山临海,属闽粤花岗岩丘陵区的一部分,地形以丘陵为主,整个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马蹄形层状倾斜。西南西北山丘连绵,中部和东南部开阔平坦,大多是海积沙土平原和台地。2、气候、气象惠安县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日照充沛,年日照22066小时,年均气温172208,夏长无酷暑,冬短罕霜寒。降雨量集中,年降雨量1022毫米,蒸发量大,年蒸发量达到2033毫米。区域全年主导风向为ENE风,夏季多吹SSW风,年平均风速39M/S,78月份常有热带风暴,风力一般710级,全年静风频率较低,仅占14。3、水文条件惠安县域内没有较大的河流,地表水主要是由小溪流和人工水利渠道组成。集雨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3条,分别是林辋溪、黄塘溪和菱溪。在城市规划区内最大的溪流为林辋溪,该溪南支发源于螺阳镇、螺城镇、辋川镇,从峰崎村注入湄洲湾。沿途主要有灵头溪、下社溪和破溪三条支流汇入,流域面积1193平方公里,主干流长282公里,年平均流量约2M3/S,该溪主要起雨季排洪和旱季农灌作用。213社会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惠安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弘扬“勤奋刻苦、务实求真、团结拼搏、创新争先”的惠安精神,奋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现已形成具有浓郁地方经济特色的石雕石材、食品饮食、针织服装制鞋、建筑房地产和海洋水产等五大支柱产业,成功打造了“惠雕”、“惠女”、“惠泉”三大品牌。1994年以来,惠安连续几年蝉联“福建经济发展十强县”,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1761亿,五年年均增长171,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大关,五年年均增长218。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经济形成新的优势,居“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第36位和“全国最发达100县(市、区)”第70位;连续第十年进入全省“十强县”行列,经济总量居全省第四位。社会事业创新达标工作成果丰硕,先后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福建省农村技术示范县”、“省级文明先进县”、“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全国文化信息网络示范县”以及“省级卫生县城”、“双拥模范县”两连冠等荣誉称号。22辋川镇概况221地理位置辋川镇位于惠安县东部,地理坐标为北纬2504,东经11851。镇政府驻地在县城东北,与县城区直距8公里。辋川形如网,谐音辋,土地肥沃,一马平川,故名辋川。辋川镇地处县城东部林辋溪下流,东临湄洲湾,东南与东岭镇接壤,西与黄塘镇、螺阳镇接壤,南与涂寨镇相连,北与山腰镇、涂岭镇及山腰盐场毗邻。222行政辖域辋川镇面积54平方公里,镇政府设在辋川街。全镇有25个行政村,122个自然村,总人口71758人。223气候与物产全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5度,无霜期306天,年降水量1400毫米以上。森林资源丰富,全镇拥有林地面积14519万亩,森林覆盖率1550,石业矿产丰富。辋川镇还是惠安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区,主要的农业基地有走马埭农业示范基地、中绿农业基地、农牧基地、外走马埭珍禽基地及县农科所示范基地。粮食作物以水稻、甘薯、大麦、小麦、大豆为主,其次有高粱、玉米、蚕豌豆、小米等;主要经济作物有龙眼、荔枝、余甘、桃李、枇杷等。主要的海产品有缢蛏、牡蛎、带鱼、鳗鱼及其它海产品等。224社会经济概况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90年代末期以后辋川镇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2006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2369亿元,其中企业总产值18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992元、税收入库2123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139、422和73。先后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关注三农、办好14件事”工作先进单位、泉州市文化先进镇、泉州市“三农”工作先进单位和泉州市科普先进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教育工作先进镇、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和“十五”期间贫困残疾人安居工作建设工作先进单位。辋川镇的企业发展迅速,全镇现有私营企业100多家,并建有居仁工业区、半堤岸工业区以及在建的外走马埭万亩围垦工程。到目前为止,已有25家外资企业在辋川办厂。全镇已形成了石材加工、粮食加工、蔬菜加工、海水、淡水养殖等支柱产业。225基础设施公路辋川镇交通便捷,地处324国道边,福厦高速公路惠安段东侧。北距肖厝港30公里,南距泉州30公里,与福厦高速公路黄塘、驿坂两个互通口相距10到15公里,国道324线,漳泉肖铁路、沿海大通道纵贯境内。镇与村、村与村之间的公路,已形成一定的网络,开通了小山下江辋川、五柳吹楼辋川等乡镇级公路。乡级以上公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村与村之间的村级公路达到四级公路标准。铁路连接鹰厦线的漳泉肖铁路在螺阳镇设立惠安站,距县城8公里。港口镇区可充分利用的港口码头有规划建设中的斗尾国际中转港口、在建青兰山30万吨原油码头、崇武千吨对台贸易码头、一级渔业码头。镇区北侧的辋川码头(500吨)和辋川盐业码头(500吨)分别承担着本县粮食和盐产品的进出海上运输。盐业码头的船只可通往香港、澳门等地。航空距晋江机场45公里,距福州和厦门国际机场一个半小时路程。通信通讯发达,具有无线、有线等多种传播方式和传输覆盖网和海、陆、空立体通邮格局。全镇已开通程控电话近万门,通讯光缆来自惠安县电信局。村村已设立程控电源,在镇域范围内设有移动电话基站。供电辋川镇区域现状电源全部来自惠安霞光110KV变电站。根据全县电力系统统筹规划,近期将在玉围村建设一个较大容量的110KV变电站,届时全镇域电源均依靠玉围变电站供给,年供电能力25万千瓦时。供水现有城南、北关2座自来水厂,日供水能力达25万吨。现状辋川镇的供水水源均引自北关水厂。文化教育辋川镇文化教育事业日趋进步,拥有一座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的文化站,内设有图书室、阅览室、棋艺室、乒乓球厅等设施;规划建设中的辋川中心文化广场,将成为广大群众健身的中心场所。122个自然村村村开通了有线电视;医疗卫生设施较完善,镇卫生院2006年新建了一座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综合门诊楼;镇内建有5所中学,15所6年制完全小学,学生可实现就近就读。23林辋溪基本概况林辋溪位于惠安县的中部,东经1184511850,北纬24572505。河流由干流、支流组成。上游分北支和南支,北支河长55KM,发源于黄塘镇石码村。南支河长108KM,发源于螺阳镇锦水村大坪山,下游左岸有破溪支流汇入,河长76KM,南北支汇合口至出海口河长107KM,主河长为215KM。流域包括张坂、螺阳、黄塘、涂寨、螺城、辋川等乡镇,由南向北注入湄洲湾。流域面积1193平方公里,河道平均坡降218,年平均流量约2M3/S,该溪主要起雨季排洪和旱季农灌作用。第三章流域环境现状31林辋溪水质状况根据惠安县环境监测站在林辋溪的洋坑桥断面、峰崎桥断面和山美闸断面的监测结果,以及林辋溪丰、平、枯水期例行监测结果显示,林辋溪上游的洋坑桥断面水质各监测项目除氨氮超出类水质标准外,其它各监测项目均达到地表水类或者类水质标准的要求,说明林辋溪上游受污染程度小,水质较好。林辋溪下游由于是整个城市污水和工业废水的纳污溪段,水质较差,除PH值、石油类、亚硝酸盐氮、CR6等指标达到类水质标准外,其余如BOD5、CODCR、DO和氨氮均已严重超标,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而且该纳污溪段水质发黑,并可闻到轻微的臭味,水质感官性也不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基本要求。分析林辋溪下游水质较差的原因是因为该溪段上游来水量小、纳污容量有限、自净能力弱,但长期接纳了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这是该水体水质恶化的根本原因。同时,由于上游田边闸等农田水利设施的拦截灌溉,即使是平水期和丰水期进入该溪段的清水也不多,进入溪段的基本是来自城区的污水,水体交换度很小,使该溪段的生态恢复能力降低。32流域环境质量状况321排水沟渠现状林辋溪沿途流域的几条主要排水渠都是由早期的灌溉渠发展而来的,在农田作为建设用地后,这些沟渠就被利用作为城市排水主干渠。近几年,惠安城镇建设发展步伐很快,随着城市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建筑内部卫生设备的完善以及工业的发展,城市用水量大幅增加,产生的污水量也相应增加,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的沟渠中。这些沟渠有的淤积严重,过水能力差,加之居民往里随意倾倒垃圾,过水断面进一步减少,甚至造成溪段堵塞,许多沟渠发黑、发臭,使居民环境(尤其是沟渠周边)恶化,严重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同时由于客观原因的限制,惠安早期没有一个超前、可操作性强的排水专项规划指导城市排水沟渠建设,无法结合城市用地布局和道路建设对沟渠进行系统改造,造成目前部分沟渠随着城市开发被建筑覆盖,这给城市排水系统管理、清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322生态环境质量现状随着惠安县各项事业的发展,城镇化规模逐步扩大、工业企业和城市人口的增加、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经济、财力等客观因数的限制,城镇污水治理设施缺乏,城镇生活污水和大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均直接排放到附近的沟渠内,导致沟渠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河道垃圾淤塞严重、蚊虫滋生、水体发黑发臭、生态环境质量急剧恶化。日益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已影响到当地人民的生活环境和生产质量,从而制约当地经济的发展。(1)水土流失严重。虽然近年来得到一定的治理,但资源开发和生产建设仍产生了一些新的水土流失,流失面积呈增加的趋势。(2)河道淤积严重。由于城镇化规模的扩大、工农业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量生产废水和生活废水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入林辋溪流域,造成河道垃圾淤积严重,使得排洪和农灌等兴利功能矛盾十分突出,一旦出现超过现有设防标准,将会对下游生产、生活活动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3)森林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由于早期的滥砍滥伐,导致林辋溪流域防护林急剧减少,加上水土流失严重,成熟林又少,森林生态功能也急剧退化。由于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也遭受严重打击,生态系统变成单一而脆弱。(4)土地质量下降。因水土流失,原有很大一部分一级耕地降为二、三级耕地,土壤有机质下降,山地沦为石裸地,水田产生潜育化或次生潜育化。(5)农业环境污染加剧。流域农民因盲目使用农药、化肥及工业“三废”排放已严重污染土地,流域70河段已不符合渔业水质标准。(6)水、旱等自然灾害频繁。九十年代以来,水灾频繁,而且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加。33流域配套基础设施状况(1)由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及管网系统未建成,大部分雨水管被当作雨污合流管使用,城镇大部分污水还是就近排入镇区内部的几条沟渠,通过沟渠再排入林辋溪中,即使按分流制设计施工的污水管,其收纳的污水最终仍排入雨水系统,进入林辋溪。经现场踏勘调查,已建成的污水管大部分已投入使用,但存在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污水管道未连成系统,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二是管道的管理维护在管道工程建成后没有及时跟进,很多管道由于没有及时清淤疏通,已影响其过水能力,有些局部已严重堵塞;三是管道乱接、混接较严重,雨水管或河流排水管接入市政污水管、建筑污水管接入雨水口等现象相当普遍。(2)据统计,惠安林辋溪上游先后修建小(一)型水库2座,小(二)型水库8座,10万M3的小水坝5座,拦沙坝4座,造林1000亩,控制流域面积8平方公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加上不断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及其它客观因素,许多水库、拦沙坝及溪道砌坎等工程老化、损坏或者水流冲击破坏等比较普遍,坝体、溢洪道、溪道砌坎、输水洞等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渗漏问题突出,影响了拦沙坝、水库等正常运行和附近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及流域生态农业园区的正常生产。(3)防汛道路、通讯和照明、工程和水文观测、预警预报系统等极不完善,管理手段和技术水平落后。第四章项目建设必要性林辋溪维系着下游辋川镇等几十万人口的生命财产安全,承担着下游几十万人口的生产、生活供水及上万亩生态农业园区及其它农田的灌溉任务,为辋川镇社会经济发展提供防洪安全和水资源供给保障,被誉为“辋川镇的生态调节器”。由于林辋溪流域的水质状况、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它配套基础工程已严重恶化、损坏或遭到破坏,如不进行综合整治,将会严重影响到下游生产、生活活动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加强林辋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十分迫切和需要。41保护流域水质的需要林辋溪承载着下游几十万人口的生产、生活供水及上万亩生态农业园区及其它农田的灌溉任务。近几年,惠安城镇建设发展步伐很快,随着城镇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工业的发展,产生的污水量也相应增加,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的污水直接排入城市的沟渠中,最后流入林辋溪。导致整个流域水环境质量不断下降,水体中BOD5、CODCR、DO和氨氮均已严重超标,水质呈富营养化状态。如不进行整治,将加剧流域水质进一步恶化,并对下游生态农业园区和其它农田的灌溉、下游渔产养殖等产生了严重的影响。42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水土流失,是造成土地质量下降的根本原因,也是造成流域泥沙淤积特别严重的根本原因。近年来,水灾频繁,水土流失严重,大量肥沃的土壤被大量冲刷到河道里,不仅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升,降低河道的泄洪能力和防洪标准,而且造成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农产品质量也急剧下降。因此,必须加强流域综合整治,加快水土保持进度,改善生态环境。43发展现代生态农业经济的需要林辋溪下游辋川镇是惠安县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产区,主要的农业基地有走马埭农业示范基地、中绿农业基地、农牧基地、外走马埭珍禽基地及县农科所示范基地。根据辋川镇总体规划,利用林辋溪丰富水资源积极推进上述各主要农业基地的发展,是推进辋川镇生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撑点,也是促进辋川镇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点。但是随着流域水质的下降、水土流失的加剧、生态环境的恶化等,对流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已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对辋川镇生态农业发展造成强大的冲击。因此,对流域进行综合整治是从根本上解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和水质下降的最有效的办法,也是保障下游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措施。44防御水、旱等自然灾害的需要近年来,水灾频繁,而且灾害损失日趋严重,流域范围内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机率也明显增加。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除跟不可抗拒的因数有关外,其实跟人类对流域防护林的滥砍滥伐、生态环境的破坏息息相关。导致整个流域抗御洪灾能力很低,当前只能防御25年一遇的洪水,潜伏的洪灾危机给下游几十万人民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了巨大威胁。标本兼治,对流域进行整治、清理河道、整修沿线闸坝、沿岸砌砍、植树造林是提高流域抗洪能力的有力措施,也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抵御旱灾的有效办法。45保护下游鲤鱼岛原始生态环境的需要鲤鱼岛位于林辋溪下游入海口处,辋川镇最东端的海面上,全岛面积约500亩。岛上原始森林保持良好,气候宜人,环境质量高,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周围为大片的湿地和滩涂,原始生态保持良好。但是,随着一条海堤通往鲤鱼岛,越来越多人选择到岛上去观光旅游,结果垃圾随地丢弃,一些树木遭到砍伐,少数游人甚至对鸟类下起了毒手,与此带来的负面影响却是垃圾随处可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生态功能下降。本项目的实施把鲤鱼岛划入封山育林的范围,将有助于岛上原始生态环境的恢复和环境污染趋势的控制。此外,流域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污染源的有效控制,也将有利于保持岛上及周边湿地和滩涂的生态环境功能。4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随着辋川镇镇区“东进西扩南移”新格局以及现代新型集镇的发展实施。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强化流域环境综合整治,优化城镇布局,有力于提升城镇品位和改善生态镇投资环境,从而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本项目属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产业,符合国家当前产业政策,符合惠安总体发展规划,符合辋川镇“十一五”发展规划。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林辋溪水体污染现状、改善林辋溪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具有重大作用,具有重大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无论是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水环境保护和各级政府部门的产业政策要求等各方面分析,对林辋溪流域进行环境质量综合整治是十分必要的,尽快实施该项目已十分紧迫。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生态城镇和创建“绿色辋川”的战略决策,落实泉州生态建设规划和创建环保模范城市规划中的生态村镇建设任务。根据惠安县“十一五”和辋川镇“十一五”发展规划所确定的社会主义发展新目标,结合林辋溪流域经济、资源、环境特征,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资源的合理开发、持续利用和不断改善流域生态环境和发展环境为重点,切实解决制约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利因素,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生态经济建设。以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为中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尽早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52项目建设目标通过林辋溪流域环境质量综合整治,流域的水质状况、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将有明显优化,流域环境质量状况和抗洪能力将有显著提升,生态农业将实现可持续发展,从而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和投资环境。53项目实施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方针和政策,使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的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2、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的原则。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质量要求,注重实效和质量,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布局,分类指导。3、坚持综合整治、突出重点的原则。实行生态环境建设与工程措施相结合,保持水土与植树造林相结合,基本农田建设与现代生态农业建设相结合。4、坚持发挥科技优势,依靠科技进步的原则。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生态环境建设成果和技术,不断提高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54项目实施方案541水利工程建设按20年一遇洪水标准,排洪与灌溉相结合,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有(1)河道清障、清淤、疏浚,以扩大过水断面和排洪量;(2)整修堤岸,加高培厚,以提高抗洪能力,同时局部堤岸配套道路,利于田间机械化作业和抗洪抢险;(3)整修现有闸坝,消除隐患,提高排灌能力和效益;(4)合理规划新建水利项目,增加有效灌溉面积;(5)增加出水口的排洪能力。一、水文计算水文计算包括流域设计径流量和设计洪水计算。(一)设计年径流量计算1、设计年径流量计算根据惠安雨量站和黄塘雨量站多年实测降雨资料,统计其流域历年平均降雨量,进行频率分析,采用经验频率适线。其统计参数流域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2339MM,CV024,CS2CV。推求保证率P90年降雨量为845MM,保证率P95年降雨量为758MM2、径流系数分析泉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曾对泉州地区降雨量径流进行分析计算,绘制泉州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等值线图。根据等值线图,林辋溪流域径流系数为055。3、设计年径流量计算根据设计年径流量和年径流系数,求得设计年径流量保证率P90年径流量845MM0551193KM255445万M3,保证率P95年径流量758MM0551193KM24973万M3。(二)设计洪水计算设计洪水计算以林辋溪出海口山尾水闸流域特征值为计算依据,采用暴雨推算以林辋溪出海口山美水闸流域特征值为计算依据,采用暴雨推算洪水的计算公式法和邻近流域实测洪水统计的地区洪水综合法计算设计洪水。1、推理公式法林辋溪山尾水闸以上流域面积1193KM2,平均坡降218,河长南支108KM,北支55KM,南北支汇合口至山尾水闸107KM,破溪76KM。设计暴雨量计算A、设计最大24小时暴雨量计算根据惠安雨量站和黄塘雨量站实测暴雨量资料,计算历年年最大一日暴雨量,通过理论频率分析,其统计参数为多年平均最大一日暴雨量1172MM,CV042,CS3CV。由暴雨统计参数推求20年一遇最大一日设计暴雨量2120MM。由最大一日暴雨量推求最大24小时暴雨量,采用系数11,即最大24小时暴雨量212MM112332MM。B、设计最大1小时和6小时暴雨量计算由设计最大24小时暴雨量推算设计最大1小时和6小时暴雨量,其计算公式为N2取070;162421412NTHTMTMTNN9153,9824622142C、设计洪峰流量计算,按QM地表和QM潜流两FNB780TW36024地下式分别计算20年一遇的地表洪峰流量和地下潜峰流量,洪峰流量为515M3/秒。D、设计洪水过程线采用福建省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分别计算地表洪水过程线和地下潜流过程线。并按潜峰置于地表洪水过程线的终点迭加为流域洪水过程线。2、洪水地区综合法分别经P型理论曲线进行适线计算单站洪水频率如下凤洋站、永春站、安溪站、洪濑站、石砻站的洪峰流量均值和CV值。根据凤洋站、永春站、安溪站、洪濑站和石砻站等单站洪水频率计算的洪峰流量均值、CV与集水面积点绘关系线图,由林辋溪山尾水闸断面流域面积查关系线,求得山尾水闸断面洪峰流量均值为230M3/秒,CV058,CS35CV,计算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500M3/秒。3、设计洪水成果采用由暴雨推求洪水和洪水地区综合推求洪水两种计算方法,其成果比较接近。山尾水闸断面20年一遇洪水洪峰流量500M3/秒,洪水总量27396万M3。二、流域灌溉年来水量计算林辋溪流域没有实测流量资料,流域年来水量由降雨量和径流系数计算流域径流深,并由流域面积化算为年来水量。来水保证率P90的年来水量为55445万M3,来水保证率P95的年来水量为49736万M3。年来水量分配年来水量的月分配和相应农作物时段灌溉分配采用典型年法,典型年的选择根据与灌溉保证率P90和P95的年来水量相接近的1967年和1978年的实测日雨量进行统计,求出P90和P95的各月来水量和相应农作物灌溉时段来水量。灌溉用水量灌溉定额主要以不同作物不同生长期的耗水量进行分析计算而得出综合灌溉定额,采用1995年泉州市水电局编制晋江下游水量分配方案,山美灌区惠安片净耗水量定额来水保证率P90为4632M3/亩,来水保证率P95约为5395M3/亩。因此,此可研拟采用以上分析成果,即来水保证率P90,用水定额为4632M3/亩,来水保证率P95,用水定额约为5395M3/亩。经灌溉年水量平衡、月水量平衡、时段水量平衡计算,其中年用水量不缺,灌溉保证率P95时,有10个灌溉时段部分闸坝灌区缺水,但由水量平衡计算表可以得出,5月9日5月13日、6月16日6月26日、8月11日8月19日、9月11日9月3日四个时段虽有个别闸区缺水但均可由上游水闸剩余水量补充,流域总水量为节余。但以下5个时段除流域区间内平衡后,仍有欠缺,具体结果见表51。表51时段缺水量时段71371771872072283917922929108缺水量(万M3)40984791114533084500总缺水量(万M3)17842总缺水量为17842万M3,缺水补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水库补充水源。流域内现有美峰、梅山二座小(一)型水库及锦水、锦峰、七一、红卫等小(二)型水库8座,总库容为5736万M3,还有一些小山塘及乌潭水库灌溉渠道(设计流量为6M3/S),不足水源可以由以上水库补充。2、合理调度,需水期流域内各水库、各闸坝应协调统一,合理分配水量。3、节水灌溉,大力推行节水灌溉,减少单位面积用水量,提高灌溉保证率,增加灌溉面积。4、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强水源涵养。5、根据灌溉水源情况,合理选择耕种作物品种。三、水利工程建设(一)工程等级和标准根据GB5028698堤岸工程设计规范、GB5050194防洪标准规定,林辋溪的防洪标准按20年一遇,相应堤岸工程级别为4级。本工程保护范围主要为村庄及农田,排涝标准按5年一遇、24小时暴雨、36小时排完。(二)防洪1、堤线布置在保证行洪的前提下,根据规划原则的要求,本工程堤线布置主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种因素,重点对林辋溪干流确定两岸堤线为使堤岸线平顺美观,将林辋溪进行渠道化高标准规划。根据流域面积、流量变化,河道宽度上窄下宽,在相邻闸坝等建筑物之间且无较大流量变化时,该段河宽一致,不同河宽堤段应平缓连接。在同时兼顾河宽与堤高的情况下尽量保持河宽与原河道基本一致,减少开挖工作量。轴线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两岸的关系及原有灌溉渠道等建筑物。出海口河底宽度40M,破溪汇合处到北支流汇合处为2527M,前塘闸至上坂闸为1020M,上坂闸以上为10M以下,破溪为920M,北支为11M。2、堤顶高程确定堤高程为设计洪水位加上安全超高、波浪爬高、风壅增水高度。根据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规定,不允许越浪的4级堤防安全越高为06M,设计波浪爬高及风壅增水高度按附录C计算为04M,则堤顶高程H设10M。下游出海口堤高6M,破溪汇合出至溪边闸5550M,溪边闸至上坂闸4034M,上坂闸以上为43M;破溪为38M;北支为40M。3、堤岸建设方案本工程拟定3种方案进行比较,方案详见表52。表52方案比较表项目方案工程量(万M3)占地面积(亩)方案一草皮护坡58698方案二干砌块石护坡39298方案三浆砌石挡土墙46656方案一堤背水坡、迎水坡比均为120,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迎水坡大部分采用草皮护坡,在局部(闸坝上下游以及流速大于2M/S的河段)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30CM,下设20CM碎石反滤层,坡脚设1M深的块石护坡脚,占地面积约98亩。方案二堤背水坡、迎水坡比均为120,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迎水坡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30CM及20CM碎石反滤层,占地面积约98亩。方案三堤背水坡比为120,草皮护坡;迎水坡比为105,采用仰斜式块石挡土墙,占地面积约56亩。方案优缺点方案一、方案二占地较多,但方案一比方案二在经济上可以减少投资;方案三占地较小,但投资比方案一多,虽然块石及挡土墙护坡较整齐美观,但对于防护区基本上是农田的林辋溪,且县财政有限的情况下,本工程宜采用草皮护坡、在局部地段用干砌块石护坡的方案一,详见砌石地段明细表53。表53砌石明细表序号名称长度(M)1前塘闸杜厝闸2882团结闸上游483团结闸下游894团结闸破溪2005溪边闸上游686溪边闸下游1107陈芹闸下游648上坂前塘1509杜厝溪边闸上游25710北支汇合处福厦大桥23011溪边团结20012破溪汇合处山尾闸15013梧塘闸上游10014联群闸下游8015合计20344、堤型及堤身断面的拟定本工程堤顶一般高出两岸地面不多,属护岸性质,且堤顶局部有交通要求,故采用土堤,堤顶宽按规范规定4级土堤堤级宽应3M,团结水闸玉麟桥右岸、溪边水闸杜厝桥右岸、溪边闸至北支渡槽左岸总长2100M,按交通要求为4M。土堤迎水坡、背水坡均为120,背水坡采用草皮护坡,迎水坡大部分采用草皮护坡,在局部地段采用干砌块石护坡厚度为03M,下设02M厚的碎石反滤层护坡,脚设有基座深1M的防冲槽。5、主要技术要求土堤为均质土堤,土质为亚粘土,粘料含量宜为1530,塑性指数宜为1020,且不得含有植物根茎、垃圾等杂质,填筑土料含水率与最优含水率的允许偏差为3,护坡石料应质地新鲜坚硬,重为3050KG,外形宜为有砌面的块体,土堤应分层夯实,每层厚度不应大于30CM,且夯实后土干容量应达165T/M3,夯实密度应90。(三)出海口(山尾闸)挡潮排洪林辋溪出海口地处鲤鱼尾,原历史最高潮水位为475M,但96年8月1日8号台风造成超历史最高水位,据崇武站实测记录超出023M,本工程引用其资料。取历史最高潮水位为475023498M(黄零高程)。山尾闸的排洪能力按照设计洪峰与潮水遭遇的不利情况进行调节计算。因山尾闸上的调节库容即为林辋溪该段河道,对于设计洪峰流量基本无调节能力,必须开闸排洪。拟定几种闸宽上水深进行泄洪计算,经增加闸门宽度或加高堤高的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增加一孔闸门(宽为34M),闸上水深55M的方案。山尾闸自由出流时间上水深45M,而设计洪水与潮水遭遇时,闸上水深53M,其上游河道洪水水面线应按照闸上水深55M推求Q500M3/S的回水曲线,则相当该堤段的堤顶高程应根据新的水位上超高进行调整。同时山尾闸除增加一孔闸门外,闸高也应加至潮水位以上,并且两侧应新建相应标准的海堤。(四)排涝1、排涝标准本工程保护对象主要为村庄农田,故按有关规定排涝标准定为5年一遇、24小时暴雨、36小时排完。2、排涝方式建堤后内涝水主要依靠排灌渠、小支流汇集于出口处,设涵洞或在外江低水位时进行自排。(五)整修配套工程林辋溪流域现有闸坝等建筑物较多,大部分闸坝建筑设计标准较低,且运行时间较长,存在较多工程问题,需进行整修加固配套。具体措施如下1、部分排灌闸、闸门、启闭机由于运行时间较长已损坏或未配套,需更换或整修配套完善。2、部门水闸启闭台高程偏低,闸门开启度不足,设计洪水时将形成孔口出流,严重降低了泄洪能力。启闭台应升高至高于闸上设计洪水位加上闸门高度。3、部门闸坝建筑物防冲、消能措施较差,下游河床冲刷厉害,故沿线部门闸坝下游应加设海漫及防冲槽。海漫长12米,为50厘米厚干砌块石,下设20厘米厚碎石反滤层;抛石防冲槽长8米,深15米,同时上下游两岸侧墙均进行整修加固。4、部分排、灌渠道、涵洞等破坏或未配套完善的,应进行整修、重建或配套。林辋溪流域主要闸坝整修详见表54。表54林辋溪流域主要闸坝整修表序号名称工程整修内容1团结闸下游设海漫及防冲槽、侧墙整修,启闭台升高2陈芹闸启闭台升高,下游设海漫及防冲槽,部分护坦翻修3溪边闸更换启闭机,下游设海漫及防护槽,侧墙整修4前塘闸启闭台升高,部分护坦翻修,下游设海漫及防洪槽5梧塘坝下游设海漫及防冲槽,侧墙整修6联群闸侧墙整修,下游设海漫及防冲槽542水环境综合整治一、整治内容1、流域内水质五年内达到国家地面水五类标准。2、流域范围内排水系统实行雨污水分流制。3、沿线两侧控制建设有污染源的工厂。工业及医疗单位的废水、废物要经过处理达标放方可排放。4、建立环境保护制度。二、污染物的来源造成林辋溪水体污染可分为工业污染、生活污染、病原体污染和面源污染(包括农业污染、过量施用农药化肥、水土流失等)。工业污染根据污染源调查,林辋溪流域主要污染物的种类为CODCR和悬浮物,这部分污染物大多来源于沿线的工业企业排放的废水、废物处理不当或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流域范围内造成的。生活污染生活污染源主要来自于县城区域,少量来自于沿线的村庄。县城生活污水主要通过下社溪、原西门渠道和破溪进入林辋溪,其中三分之二通过下社溪进入。据统计,CODCR排放量占总排放量的583,可见生活污染是造成林辋溪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是一项重要的控制对象。病原体污染流域范围内有数家医院,有些尚未配套完善的污水处理设施,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林辋溪,该类废水含有大量的传染性病菌,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面源污染面源污染包括农业污染源,没有直接排入溪流的生活污染物、工业污染物,以及水土流失部分,这些污染物随季节、降雨量而变,难于控制。在雨季期间,地面污染物随雨水冲入加剧了水体的污染。三、综合整治方案1、工业污染的控制严格控制新污染源,认真执行国家颁发的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一切有污染的新建、扩建、改建、技术改造项目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污染物排放必须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落实限期治理项目,根据国家“一控双达标”的要求,加快对流域内超标排放污染物单位的调查,依法下达治理任务,对达标无望的到期未按要求完成治理的工业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迁等。严格实行排污单位的排放物总量控制,并通过加强管理,进一步实施排污申报登记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发放制度。加强工厂废水治理设施的日常监督检查,切实提高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转率,对治理设施闲置或擅自拆除、排放污染物超过标准的工业企业严格按有关法规处罚。依法征收排污费,对流域内的排污单位要依法全面、足额、及时征收排污费,促进排污单位如期治理;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污染谁付费”、“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落实污染防治资金责任。2、强化病原体污染的管理继续加强医院废物管理,对流域范围内医院的污水处理设施除处理病原体外,还应加大对CODCR等污染物的处理深度,确保废水安全达标排放,并加强日常监督,对不达标或者违规排放的医院应进行限期治理。3、生活污染的控制新建的非生产性有污染的项目必须认真贯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排放污染物应达标。加强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生活污染源是林辋溪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原先城区的生活污水基本上未经处理直接排放,新建的私房及住宅楼虽设有水冲厕所,但有的未设有化粪池,粪便污水直接进入林辋溪。因此,应结合旧城改建和小区建设,所有建筑物所排出的废水如排入污水处理厂的必需通过三级化粪池处理达标,而所有直接排入林辋溪的废水必须通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达到国家规定的一级排放标准。逐步完善配套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和雨污分流制。所有新建、扩建、改建的建筑物及小区建设应按分流制设计施工,为雨污分流创造必要条件。此外,结合旧城改造,道路拓宽或改造段加铺污水管道,逐步完善雨污分流。建立污水排放系统,减少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及运行负荷。4、减少面源污染氮磷是生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素,如果大量氮和磷流入水体而引起藻类及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会造成水体溶解氧下降、水质恶化及其它水生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建立生态农业示范区,采取施用有机化肥、配方施肥,推广科学施肥方法,减少化肥流失,减轻水体富营养化。流域沿岸畜牧养殖场的粪便应综合利用,有机肥料上山下田或制造沼气。尽量少用含磷洗涤剂含磷合成洗衣粉及其它洗涤剂用品在使用过程中随污水排放是水体磷盐的主要来源。根据国家有关资料统计,以每人每年使用25公斤洗衣粉计,林辋溪流域内的人口约16万,每年使用含磷洗衣粉约400吨,是造成林辋溪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原因之一。要采取措施全面推行使用无磷洗涤剂。工商、技术监督、环保等部门从控制源头入手,抓紧制定有关禁用含磷洗涤剂,推广使用无磷洗涤剂。5、防治垃圾和减少底泥污染加强对流域范围内堵塞物及垃圾的清理,以确保水流畅通。严禁向水域倾倒垃圾、工业固体废弃物及油污等,严禁在岸边堆弃垃圾及其它废弃物,加强垃圾回收处置。结合林辋溪水利设施的建设,对林辋溪下流的污泥和两侧堵塞物适当清挖,减少污泥的二次污染,增加容量,提高自净能力。四、其它工程整治方案依据林辋溪现状及实施的可能性,提出其它工程整治方案采取两岸污水截流与明、暗沟整治相结合,原通道整修与改道结合,人工清淤与蓄水冲淤相结合,明渠蓄水两岸绿化与暗渠渠顶绿化相结合,消防通道绿化与截污干管相结合。具体办法宜采取分段整治从而达到综合整治的目的。1、旧暗涵整治采取整修、设检查口、清淤、抹底、绿化(拆除旧暗涵顶危害暗涵安全的建筑物)。2、明渠整修拆除溪顶违章建筑物,掀开沟盖,重新砌筑溪岸,埋设污水干管,铺垫溪底,设置护栏,绿化溪边(未设绿化带的溪边两侧各设15M宽绿化带及35M的消防通道)。3、溪渠整修林辋溪流域大部分为开阔溪流,因农田灌溉需要,分段修筑了四处拦水闸,大量的污水被截流蓄积,发臭的污水污染空气,并且渗透地下,污染地下水,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因此,为截流污水可在溪一侧设污水截污干管至下游附近的污水厂或氧化塘,明渠经清淤后,可拦蓄雨水作为农田灌溉用。4、其它配套设施为保持水体洁净,减少日常维护费用。可在流域沿线根据地形特点设置蓄水池、沉泥井以及拦水闸,用以拦截污物泥沙及拦截暗渠的污水及明渠内雨水等。543绿化工程林辋溪两侧和上游的山地,经惠安县人民近几年的努力已基本灭荒。但因立地条件差,个别地方尚存在滥砍滥伐现象,导致沿线部分地段生态环境功能脆弱,水土流失严重。因此,按照因地制宜、宜林即林、宜果即果及宜竹即竹的原则,通过植树育林和封禁、人工促进更新以及抚育管理手段,尽快使其成林,从而减少水土流失,恢复沿线的生态环境,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从根本上解决河道淤塞的问题。规划绿化总长度约为3600M,绿化总面积约为57亩。本工程要在水利水电建设完成之后才能实施,所以在保证成效的前提下,在每年春季或雨季对完成水利水电工程的地段进行造林绿化。544水土流失治理一、建设内容根据水利部颁发标准,结合项目建设实际情况规划建设后要求达到1、治理程度达到85以上,林草面积达到宜林面积90以上;2、建设好基本农田,改广种薄收为少种多收,做到粮食自给;3、缓洪效益显著,减沙效率达到70以上;4、工程设施拦蓄降水50MM/24小时,保证不冲垮。项目计划于林辋溪流域沿线等水土流失严重地区以封禁治理为主,造林补植、种草、水土保持工程措施为辅的水土保持措施。封禁治理面积约1500亩,营造水源涵养林300亩,种草280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