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保密工作和印玺管理_第1页
中国古代保密工作和印玺管理_第2页
中国古代保密工作和印玺管理_第3页
中国古代保密工作和印玺管理_第4页
中国古代保密工作和印玺管理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秘书史系列论文之十七)中国古代保密工作和印玺管理杨树森(原载秘书工作2007年第3期)摘要从原始社会末期就有了原始的保密工作。阶级出现、国家形成之后,严格意义上的保密工作也随之产生了。本文勾勒了历代保密工作概貌,重点探讨关于文书保密的制度,并对与保密密切相关的古代印玺的管理和公文用印制度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关键词秘书史;古代保密工作;古代印章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部落之间的冲突和部落联盟之间的战争起,就有了原始的保密工作。据传说,中原的黄帝部落和南方的蚩尤部落曾经爆发一场非常激烈的战争,当蚩尤率领南方军队来犯时,黄帝将平时驯养的猛兽放出来助战,蚩尤因为平时不了解黄帝的这一秘密的手段,被打得大败。这一传说不一定真实,但它至少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保密和窃密的斗争。到阶级出现、国家形成之后,严格意义上的保密工作也随之产生了。在阶级斗争、民族斗争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冲突中,窃密与保密斗争非常激烈,保密工作始终受到高度的重视。统治者和各派政治力量从本身根本利益出发,总是将保密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一、历代保密工作概况1先秦时代的保密工作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将保密作为维护国家安全、巩固统治秩序的重要措施。他们任用专门的秘书官职史官掌管国家机要,史官都是贵族子弟,并受过专门训练,为朝廷和各级统治者所信赖。史官将“图”、“法”等档案秘藏于王室宗庙,只有国王及其亲信方可看到,其他人无权查看。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斗争更为频繁激烈,窃密和保密的斗争也备受重视。古代有野史说越国向吴国进献美女,就带有刺探情报的任务。战国后期,韩国派水利专家郑国到秦国去帮助秦人兴修水利,派他入秦的初始目的是消耗秦国的人力财力,缓和对韩国的军事威胁,并向韩国提供秦国的政治、军事情报。郑国的行为带有间谍的性质,被秦人知道后,秦王就对六国来事秦者下了“逐客令”。但后来为李斯劝阻。2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保密工作秦、汉两代由丞相府和御史府分掌机要。汉武帝起改由皇帝直接控制的内廷尚书署处理朝廷机要,其目的是防止朝臣把持大权,同时这也是保密的重要措施。东汉初期明帝刘庄对尚书台官员说“尚书盖古之纳言,出纳朕命,机事不密则成害,不慎欤”全后汉文明帝纪说明统治者已经从理论上认识到保密工作的重要性。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异常尖锐,窃密与反盗密的斗争也非常激烈。在三国演义中有许多关于窃密反窃密斗争的情节,虽然这是一部文学作品,但作为历史小说,其情节并非完全虚构,有的就来自三国志等正史。3唐、宋两代的保密工作唐代保密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制订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保密工作法律制度。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年)正式颁布的唐律共502条,其中不少条款是对泄密罪的惩治办法。例如诸盗制书者,徒二年。官文书,杖一百;重害文书,加一等;纸券,又加一等。诸漏泄大事应密者绞。非大事应密者,徒一年半;漏泄于藩国使者,加一等。诸密有征讨,而告贼消息者,斩;妻、子流千里若化外人来为间谍,或传书信与化内人,并受及知情容止者并绞。以上所引唐律对泄密、失密的处刑是十分严厉的。它使官吏民众有法可依,对窃密、泄密者起到震慑作用。这是唐代对保密工作的一大贡献。两宋时期民族矛盾极为尖锐,宋政权与北方的辽、金政权长期处于对立状态。各政权间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十分激烈。辽、金为了窃取宋的机密,曾重金购买宋内部文件。宋政权则采取了一系列保密措施,诏令“凡议时政得失,边事军机文字,不得写录传布;本朝会要、实录,不得雕印”;“无使国之机事传播闾阎,或流入四夷”。(宋会要辑稿)宋政权参照唐律制订了严格的对失密、泄密行为的处罚规定。与唐代不同的是,宋律除规定了对泄密者的惩罚外,还制定了对告发违反保密规定行为的奖励办法,如告发藏匿弃毁拆换机密档案者,可以获得五十贯至一百贯的奖赏。4元、明、清的保密工作元代统治者为蒙古人,出于国家保密需要,对汉人总是不放心。政府的重要机密一般控制在蒙人之手,不让汉族官吏经手。元代仿照唐宋,制定了保密刑法条文,对泄密罪的处罚极为严厉,轻则“出军充军”,重则“处死”。明中期以后,最高统治者重用宦官干预中枢机要,控制了政府机要重权,保密斗争异常剧烈。明律对违反保密制度造成的泄密行为,不但处罚当事者,还处罚其上司,也就是要追究“领导责任”。对泄密罪的处罚也重于唐宋,“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勾结,泄漏事情,夤缘作弊,而扶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若近侍官员漏泄机密重事予人者,斩。常事,杖一百,罢职,不叙。”(明律集解)清代雍正、乾隆时,发出许多保密谕旨,基本形成了适应封建制度需要的系统而详备的保密规章制度。皇帝圣旨也分为“明发谕旨”和“寄信谕旨”,前者处理例行事项,后者关涉机密事项,这也是为加强保密工作而采取的重要措施。二、古代的公文保密制度秘书工作是一项涉及机要的工作,历代统治者都选择忠实可靠之人掌管机要。公文多涉及机密,因此文书保密历来是保密工作的重点。历代关于文书保密的制度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公文传递中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魏晋之前的简牍文书,主要采用“封泥”的办法来防止文书在传递过程中泄密或被更改、伪造。王国维简牍检署考考证“封泥”的方法是“书函之上,既施以检,而复以绳约之,以泥填之,以印按之,而后题所予之人,其事始毕。”意思是简牍文书由多片竹简或木片用绳系连而成,最外面稍宽的那片叫做“检”,一份文件卷成一卷后用细绳捆扎,外面再糊上一层粘泥,在粘泥上加盖印章,显出印文,然后再写上收文者,文件才算制作完毕。这是一种设计得非常周到的文件保密措施。对晋以后的纸质文书,则用专门的封皮折角密封,并于封皮两端加盖印章或署上姓名。二是制定专门的文书保密规定。如宋代为防止文书内容泄密,特发诏令规定“诸举人程文辄雕印者,杖八十,事及敌情者,流三千里。”“诸狱四案款不连粘或不印缝者,各徒一年。有情弊者,以盗论。”(庆元条法事类)三是对泄露、窃取文书机密者处以很重的刑罚。历代法令都有这方面的专门条款。例如唐律规定,“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若密事,各依漏泄坐减二等。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大明律规定“遗失制书、圣旨、印信者,杖九十、徒二年半,若官文书,杖七十,事干军机、钱粮者,杖九十、徒二年半。俱停俸。”“诸衙门官吏,若与内官及近侍人员互相勾结,泄漏事情,夤缘作弊,而扶同奏启者,皆斩,妻、子流二千里。”可见对文书泄密行为的处罚在历代都是非常严厉的。三、古代印玺的管理和公文用印制度1先秦时代印玺的使用方法在先秦典籍中“印”这个词很少见,一般都称“玺”。玺在西周之前多用于私人作为凭信,到春秋后期才用于封盖文书。当时频繁的政治活动需要有官玺作权力的凭证,密切的个人交际及经济往来也需要有私玺以保证信用。东汉蔡邕在独断中说“玺者,印也。印者,信也古者尊卑用之。”可见当时的玺是上下均可用的。先秦的简牍文书玺印是加盖在“封泥”上的,这种文书叫作“玺书”,若果没有这种封泥印章,公文就不能生效。文书用印制度保证了公文的有效性和机密性,可以防止公文被伪造、篡改或泄密,加强了对文书的管理和控制,它的形成是文书工作的一大进步。2印、玺的分家和秦汉文书用印制度随着统一的中央集权帝国的建立,秦代以前君臣尊卑均可用的玺,成了帝王的专用之宝,称为“玉玺”。秦代皇帝的玉玺有六种,即皇帝行玺、皇帝之玺、皇帝信玺、天子行玺、天子之玺、天子信玺,不同内容的文书加盖不同的玺。据传秦始皇除六玺外还命丞相李斯制“受命于天,既寿永昌”之玺,该玺成了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传国玺”,秦王朝覆灭时,秦子婴将该玺拱手奉献刘邦,此后几代相传,一直传到西晋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在战乱中遗失为止。秦代百官的印章统称为印,不同官职印材的质地、印钮的样式、印文的名称、印绶的色彩等等,均森然有序,以此标示官阶,区别尊卑。玺印的广泛使用和用印制度的统一,体现了中央政府对各级各类文书控制之严,是君主集权制的必然产物。汉代的官署之印犹今之单位公章和长官之印犹今之领导人公务章功能不分,有时既有官署印又有长官印;有时官署不置印,只备主官印。主官印的印文注明了官衔名称,对外行文同样有法定效用。汉代实行一官一印,罢官时其印或上交,或带走,新官需刻新印。3官印移交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立了官印移交制度。南史孔琳之传记有孔琳之向朝廷的建议“夫玺印者,所以辨章官爵,立契符信终年刻铸,丧功消实,金银铜炭之费,不可称言,非所以因循旧贯易简之道。愚请众官即用一印,无烦改作。”孔琳之的这一建议被宋明帝采纳。从此,官府主官任免交接时,就不再新刻官印,而由离任官员向接任官员移交。4骑缝盖印制度和公文改动盖印制度南北朝时,随着纸质公文流行,出现了骑缝盖印制度。所谓骑缝,指的是两张相连的公文纸的粘贴之处。有的公文篇幅较长,一张纸写不下,就要将几张公文纸拼接起来。南北朝时规定,凡重要公文,骑缝处必须加盖印章,其目的是防止公文被篡改、伪造。骑缝印在现代秘书工作中仍然使用,不过不是盖在两纸“粘贴连接处”,而是盖在介绍信一类的文书的正本和存根的连接之处,或两页以上证明材料的右边沿一印横跨数页纸。唐代用“贴黄”的方法改动公文,凡贴黄处,必须加盖印章,以示公文发出前已经改动。宋代以后,贴黄被用作公文内容摘要,公文誊抄缮写中如有错漏,可直接用笔作局部改动,所有改动处也必须加盖印章。此制度沿用至今。5元代的印玺制作保管制度元代各级官府主官多为蒙古、色目人,大多数不识字,连自己的名字也不会写,在公文上签押时只能以印章代替,所以元代对印章的制作、保管、使用就特别重视。元代中央政府内,设有专门的印玺管理机构,如铸印局掌管刻制和销毁各级官衙的印章,符宝局掌管皇帝宝玺等。在中央和各行省、州府官衙中还设有专掌官印的秘书职务知印官,多由长官的亲信属吏担任。在掌有重权的官衙中,还设有监印官,负责监视、守护、使用印章,与知印官相互制约,防止滥用、冒用印章。6明代的行文半印勘合制明初统治者为防止中央部门和地方官吏擅自行文,同时也为了安全保密,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规定了行文半印勘合制。其具体做法是由内府制作专用的空白公文纸,加盖印章,统一编号,装订成册;各官府若需行文,一律到内府领取此公文纸,公文纸的半边作为存根留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