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行广西新大楼网络方案(20页)_第1页
中行广西新大楼网络方案(20页)_第2页
中行广西新大楼网络方案(20页)_第3页
中行广西新大楼网络方案(20页)_第4页
中行广西新大楼网络方案(20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局域网主要网络技术分析211主要的局域网技术2111传统以太网2112交换式以太网2113千兆以太网3114异步传输模式ATM4115令牌环6116FDDI612局域网中的多层交换技术713在局域网中应用千兆以太网与ATM的比较1114现代IP网中的多媒体应用极其技术要求142广西区中行新大楼局域网建设的需求分析173广西区中行新大楼局域网的配置建议174广西区中行新大楼局域网配置方案特点175新宇公司能提供最好的技术支持和服务176相关产品介绍177产品配置及报价171局域网主要网络技术分析11主要的局域网技术111传统以太网传统的常规局域网(LAN)按照网络介质存取控制方式分为以太网(10MBPS)、令牌环网(16MBPS)、FDDI网(100MBPS)、快速以太网(100MBPS)等。以上网络都是共享型的局域网,即网上任一瞬间只有一个用户在发送信息,所有其它节点接收所有的传输帧,但只把与自己地址相同的数据帧或广播帧拷贝下来。以太网是现有网络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特别是可采用非屏幕双绞线(UTP)的10BASET,它价格便宜,可选产品类型多、容易安装,得到多数厂家的支持,可满足多数用户对带宽的要求。以太网是共享型局域网,网络里如有很多用户则会产生争用,使每个用户的平均带宽减少。大多数以太网采用载波侦听多重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协议来管理争用问题,以保证任一时刻网络上只能传送一个包。在传输前和传输过程中都要检验网络冲突,如果信号存在或冲突发生则停止传送,并推迟一个随机时间段进行重发,重发时间是利用“指数退避”算法计算。于是,网络部分带宽被传输冲突和发送重试所占用,延迟变得不可预测。根据实际测试表明,虽然共享型以太网的理论最高带宽为10MBPS,但当较多终端在发送信息时,以太网实际可用带宽为3545MBPS,介质有效利用率很低。112交换式以太网随着局域网用户数量的增加和网络应用软件的发展,造成了在以太网的主干、服务器、关键资源处的瓶颈现象越来越严重。交换式局域网为用户提供独占的、点对点的连接,凡是连接到交换器端口的用户都独占以太网的全部带宽,共享型网把报文广播到每个节点,而交换式以太网是在节点之间沿指定路径转发报文;共享型网上的节点争用一个信道的带宽,其它所有节点的网络请求只能等待,而交换式以太网是个并行系统,可同时支持多对不同源端口与不同目的端口的终端之间的通信,而不发生冲突;共享型网随着用户的增加,平均每个用户的带宽将减少,而交换式局域网是高度可扩充的,其带宽随着用户的增加而扩张。目前各类交换机可提供的端口有10MBPS交换式、100MBPS交换式和10/100MBPS自适应交换式113千兆以太网高性能交互式网络应用需要千兆位(GIGABIT)网络。目前,数据网络上的应用对延迟及带宽不太敏感,TCP/IP能够自动识别延迟的变化,EMAIL、FTP等都能够动态地适应TCP所提供的带宽。很少有人去计较文件传输快慢的细微区别。然而,对于交互式应用,尤其是基于XWINDOWS和多媒体的应用,需要高速网络来支撑大量报文的传输。对于分布式文件系统,如网络文件系统(NFS),客户经常需要向文件服务器请求一大块数据,客户端的应用紧紧依赖于网络的传输时间。随着处理机速度的提高,根据AMDAHL定律所述,每条指令至少需要一个位的I/O。由于处理机周期将接近1NS级,研究人员已经提出每条指令需要64位或128位(含指令及数据)的I/O。对于这样的系统,自然需要千兆位以上的千兆位网络。千兆以太网,以其高速的传输优势,良好的带宽,成为今日网络的聚焦点。目前世界上已构建的网络中,83采用的是以太网技术。千兆以太网由于使用了与其前代相同的CSMACD协议,相同的帧结构及帧长,不需要太大的投资,就可以为网络使用者提供超过1000MBPS的传输速率。正是这诱人之处使它得以在短短三年多的时间里,备受关注。IEEE已于1998年6月正式通过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8023E。另一个有关1000BASET的标准IEEE8023AB也将1999年完成。通过在MAC层和PHY层之间设置逻辑接口,对光纤通道采用8B10B编码技术,并使此技术可应用于性能价格比高的非屏蔽双绞线上,传输距离至少可达25米,以低成本的传输介质满足千兆以太网的高效与稳定。这一标准将使以往光纤介质的高昂价格不再成为掣肘,真正推动千兆以太网的高速发展。为了引导制定千兆以太网标准,集中技术建议,推动技术发展,检验产品的互操作性,千兆以太网联盟在新汉普顿大学设立了独立的测试实验室。千兆以太网协会将对110种网络和计算机进行测试,以保证千兆以太网的互操作性。千兆以太网的标准通过在即,生产厂商的千兆网产品日益成熟,加之证券、金融、邮电等行业用户对网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千兆以太网的应用普及指日可待。114异步传输模式ATM八十年代,ATM技术是被作为BISDN的基本技术来看待的。BISDN,按照当时的说法,是“能够支持现有的电信业务,并且能够支持将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电信业务的通信网络”。因此,在当时同时存在电话交换网和分组交换网的情况下,ATM技术的出现是有震动意义的。业界把它看成一种全能的、从未出现过的、有重大意义的新一代技术。它将一统天下,结束多种通信网并存的混乱局面。十几年后的今天,这种看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业界起码是不再期望ATM在最近的将来能够一统天下了。人们也日益认识到,全新全能的要求,同样给ATM带来了固有的缺陷和不足。大家已经认识到,ATM不是全能的。全新全能,一统天下,也许是个过于艰巨的任务。BISDN的发展极为缓慢,标准制定工作仍未完成,许多人已不再对它抱有当初的希望。全能的BISDN在设想上的完美,必然导致实现上的巨大困难。在多年进展缓慢后,ATM终于抛弃全能的幻想,集中于支持当前最火爆的计算机网络。由此,ATM成为了众目睽睽的热点技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ATM异步传输模式,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快速分组交换技术,建立在硬件交换的基础上。它可以为每个工作站分配专用带宽。每个交换机的端口都特定于某一单个节点,并且在ATM网络中不存在共享的访问方式。信元交换是和ATM相关联的一般性说法,它兼有分组交换的可调带宽和高速度,以及电路和帧交换固有的低时延。类似于分组交换,ATM利用了将信息分成小段的观点,不过没有使用分组交换的差错校检功能。ATM网络的数据传输是面向连接的,这是因为ATM网络中的端节点在发送任何数据之前,都预先建立称作“虚连接”的数据传送会话。ATM网络首先确定两个站点之间的路由,通知数据传送路径上的交换机确保网中的资源分配。虚连接标识用于标记特定的连接关系,并且交换机通过基于硬件的交换,按照信元头中的虚连接移动信元。ATM之所以将其称为“异步”是因为信元可以随应用的运行随时产生,随时发送,而不必受采用帧结构的传输系统(多为同步)的限制。事实上,ATM技术具有内在的、对等时性服务要求的支持,能够将不同类型的数据在同一虚电路上传输。这种新技术的吸引力是它的带宽ATM技术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无论是局域网、企业网甚至广域网,均是基于同一的信元交换技术,所不同的仅仅是速率而已。而目前ATM已商品化的速率可从15MBPS直至622MBPS,更高的速率也即将实现。支持计算机互联网络(INTERNET)和计算机局域网(LAN),是ATM技术目前最大的应用领域。INTERNET和LAN借ATM技术提升了速度并获得了交换能力,解决其迅速发展中遇到的关键问题。ATM技术则借INTERNET和LAN得到了大量的应用层规程软件和现有环境的支持,终于找到了一个现实的网络应用的落脚点。二者具有完美的互补关系。基于ATM的互联网络提供了一个高速的计算机骨干网络。在发现拥挤的互联网络段落,使用ATM来缓解拥挤现象是ATM进入INTERNET的起点。这导致互联网络中逐渐出现一些快速的部分,用户可以选择快速的接入或慢速的接入。同样,在互联网络的本地部分,存在快速的ATM局域网和原有的各种局域网络。它们都可以接入互联网络的快速部分或慢速部分。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中无困难地引入ATM,实现了ATM和现有计算机网络的“无缝”集成。ATM是提供联接型业务的技术,而IP是无联接型的,局域网也是如此。此外,局域网还是广播型的。虽然IPOA和LANE给出了在ATM这种基于联接的技术上支持无联接和广播业务的方法,并定义了标准,但是,除了取得兼容性之外,并没有其它的好处,甚至丧失了某些方面的性能。其中之一便是业务质量问题。现实的TCPIP网络中没有业务质量的控制手段,这样,在用于互联网络和局域网上时,ATM中的业务质量控制的优势就丧失了。由于在INTERNET上发展多媒体业务和实时业务的需要,已经在研究INTERNET上的业务质量保证方法,提出了RSVP和RTP等规程。这些规程能否和如何同ATM中的业务质量控制手段结合起来,正是当今一个研究中的问题。目前ATM和以太网互联的技术主要有CLASSICALIPOVERATM、LANEMULATION和MULTIPLEPROTOCOLOVERATM三种技术。CLASSICALIPOVERATM建立ATM地址和IP地址间的映射,只限于处理ATM上的IP协议,并且它没有定义如何处理广播与多路广播。LANE技术是现有的传统网络与ATM互连的主要技术之一,LANE使用MAC地址封装使得它支持大量数目的现存OSI的第三层协议。最终的结果是连接到仿真LAN上的所有设备好像是在同一个桥接的网段。LANE技术简化了边缘设备的开发,无须实现网络层的智能,支持虚拟网。LANE技术是目前ATM和以太网络互连的主要技术。然而,LANE10中,由于没有定义LECS和LESBUS的冗余备份,使得网络中存在单点故障。虽然有些厂商通过自己的技术实现网络中LECS和LESBUS的冗余备份,但因为是专用技术,厂商间产品的互操作性几乎是不可能的。MPOA是用于下一代基于交换LAN结构的主要技术,它能提供比LANE更好的性能,适合于大型的网络,网络的可靠性也比完全基于LANEV10的要好。从本质上说,MPOA扩展了LANE和CLASSICALIPOVERATM。MPOA技术标准经过长达一年多的争论,于1997年6月制定了标准。由于标准制定的时间短,MPOA技术实现极为复杂,目前能够提供完全的MPOA技术全套解决方案和产品的厂商寥寥无几。115令牌环令牌环网(TOKENRING)是IBM公司在70年代研制的局域网技术,现在仍是IBM基本的局域网技术。令牌环网在全球局域网产品的应用普及程度仅次于以太网。传统上令牌环网是IBM公司计算机系统默认的局域网配置,所以在IBM公司主要用户的网络系统中,有许多仍使用令牌环网。广西中行新大楼局域网是一新建的局域网,当然不应受此专有技术的限制。116FDDIFDDI在100MBPS传输技术上最成熟,但其销量增长最平缓。在中国没有形成主流,在国外也减缓了发展速度。FDDI100M适合作网络骨干,但它的性能价格比较低。它的优点在于令牌传递模式和一些带宽分配的优先机制使它可以适应一部分多媒体通讯的需求有众多的产品供应商和互联产品,与传统网络的集成很容易双环及双连接等优秀的容错技术网络可延伸达200KM,支持500个工作站但FDDI还有许多弱点居高不下的价格限制了它走向桌面的应用,无论安装和管理都不简单基于带宽共享的传输技术从本质上限制了大量多媒体通讯同时进行的可能性FDDI由网络节点共享的100MBPS频宽在通讯作业急速成长的今天已显得紧张,且支持数字化语音、图像的新一代FDDI标准迟迟未能发展出来,其未来性已逐渐下降,而且交换式产品虽然可以实现,但成本无法接受12局域网中的多层交换技术LAN中的交换技术是作为对共享的局域网进行最有效的网段划分的解决方案而出现的,它可以使每个用户尽可能地分享到最大带宽。交换技术可以连接共享的以太网网段或模块,为主机提供固定专用的带宽资源,而且交换技术还可以用来连接不同速度的局域网。LAN交换技术在OSI网络七层模型中的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中进行操作,这就说明LAN交换机对数据包的转发是以以太网或令牌环的目的介质存取控制MAC地址为基础的。因此,LAN交换机对网络协议诸如INTERNET协议IP或NOVELL的IPX来说是透明的。LAN交换机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物理端口来接连LAN网段,通常为8128个。这些端口通过提取每个发送到交换机的数据包的源MAC地址,得到MAC的目的地址及与接收该数据包的端口地址,进而得知端口与MAC目的地址之间的关系。由于LAN交换机大多数都是自动配置的,所以较易安装、构造和管理。相比之下,在七层网络模型中第三层、即网络层上操作路由器,是依照网络层地址前缀和存于路由器内存中的路由分配表转发数据包的。这些路由器分配表通过用于在路由器之间互换可到达信息的路由器协议的帮助来进行不断更新。路由器比交换机更复杂,花费更大。由于处理通过路由器的每个数据包都需要大量的软件,所以一般来说,路由器不仅速度比交换机慢得多,而且其构造及安装也困难得多。然而在实际网络中,许多具体的问题决定了对路由功能的需求,也就是说,如果配置了传统的局域网交换机,就必须要配置路由器。我们把多层交换技术描述成为能够支持各种局域网体系结构的一个集成的、完整的解决方案,它将交换技术和路由技术智能化地、有机地结合起来。一台多层交换设备具有许多交换端口。网上的站点之间可以通过第二层数据包转发的方法即传统的LAN交换技术或采用第三层数据包转发方式即传统的路由技术进行数据通信。不同情况下数据包转发的类型由站点之间通信要求而定。在实际应用中,这是由它们是否属于同一子网来决定。如果属于同一子网,采用第二层转发方式,否则,采用第三层转发方式。多层交换设备一个多层交换机从逻辑上可以被看成一个附带有第三层转发功能的第二层交换设备,同时它与第三层的数据转发模块采用高速互连。一组局域网端口界面的参数直接附属于第二层交换的处理核心。就像一个传统的路由器的转发应用一样,网络节点为了将数据包转发给不同子网,首先将IP数据包传给第三层转发功能模块,该模块具有一个或多个IP寻址器和MAC寻址器,然后再转发给其他子网。同样,如果第三层转发功能块也支持其它协议,如IPX,从网络节点的角度来看,它就是一个IPX的路由器。假设有两台使用IP的站点通过多层交换机及其两侧的以太网网段进行通信。发送站点在开始发送时,已知目的站的IP地址,但尚不知在以太网上发送所需的MAC地址。采用地址分解协议ARP来确定该地址,发送站把自己的IP地址与目标站的IP地址相比较,采用其软件中配备的子网屏蔽来决定目标站与自己是否在同一子网中。如果两个站点在同一子网中,发送站将广播一个ARP请求,确认目的地的IP地址并要求拥有这个地址的站点回应其MAC地址。发送站点得到目的站点的MAC地址后将这一地址存于缓冲区中,并且将以太网数据包传送到目的地。当这些已具有MAC目的地址的数据包到达多层交换机时,多层交换机只需用第二层交换的核心查找到MAC地址表来确定将数据包转发到哪一个端口,然后将数据包发送出去。如果两个站点在不同子网上,发送站点则希望通过一个“缺省网关”可将其视为一个路由器将数据包转发出去,而网关的IP地址已经在系统软件中有所设置。这个IP地址在多层交换设备中实际是指向交换机中的第三层交换功能块。所以当站点广播一个对缺省网关的IP地址发出的ARP请求时,多层交换机将回应出负责转发的第三层转发模块的MAC地址。然后,当发送站点开始传送带有这个目的MAC地址的以太网包时,第二层交换核心将这个数据包直接发送给相对应的第三层转发模块。这时,第三层转发模块需要广播一个ARP请求来获得最终目的站点的MAC地址并将其存于缓冲区中。当每一个数据包开始进行转发时,最初的MAC目的地址指向第三层转发模块已被新的指向最终目的站点的MAC地址所替换。然后数据包被送回到第二层交换核心,在那里由MAC地址表指引数据包到达正确的输出端口。(图多层交换中的第二层与第三层交换)多层交换和虚拟网技术(VLAN)从网络管理的角度来说,VLAN是一组可以互换单一播送数据包的局域网交换机上的端口。当一个数据包从一个属于某VLAN的端口进行广播时,交换机收到数据包,然后将它拷贝到这一VLAN所包括的所有端口上。一些局域网交换机依赖于一NEWSKYELAN2ELAN1WORKGROUPSWITCHBELAN2ELAN1WORKGROUPSWITCHALAYERTHRESWITCHINGLAYERTHRESWITCHINGNSILCONBASEDROUTINGWHYNWORKSTATIONBELONGSTOELAN1BUTANTTTLKTSERVERIN2NWHICISBETRSITHAORWITCB些附加的、用于交换机之间进行VLAN信息通信的协议,还允许一个VLAN跨越到多台交换机的端口上。其实不用定义VLAN就可以运用多层交换技术满足用户对局域网的各种需求,但是在大部分的网络系统的安装中都需要运用VLAN,其主要原因在于1许多现存的网络依赖第三层转发功能如传统的路由器来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性和存取控制。但是一个多层交换机的第三层转发模块具有能提供完好的安全性和存取控制,如果不采用VLAN技术,对用户来说,他人很容易通过重构用户的工作站的IP地址从而对用户的子网内的网络资源进行利用或破坏。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用户能够由第二层交换核心实现数据交换而不是通过第三层交换模块,所以无法进行安全性检查。2如果不定义VLAN,一个基于多层交换技术的局域网将是一个单独的、庞大的广播域。局域网中站点的数量及采用的协议类型会造成巨大的广播风暴。一些局域网交换机采用智能广播控制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但如果没有这类设计,就必须采用VLAN把网络划分成一定数量的广播域来控制广播风暴。虚拟网技术是近年来在计算机网络领域兴起的一项崭新的技术。虚拟网在逻辑上等于OSI七层模型的第二层的广播域,它与具体的物理网及地理位置无关。在传统的共享局域网或者交换局域网环境中,整个网络处于同一个广播域中,这样当大量用户发送广播信息时容易形成广播风暴,使得整个网络瘫痪。虚拟网技术把传统的广播域按需要分割成各个独立的广播域,由于广播域的缩小,网络中广播包消耗带宽所占的比例大大降低,网络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在传统的网络技术中,网内用户的移动、删除或增加都需要在物理上对网络设备进行设置,而在虚拟网环境中,网络用户的变更不需要重新对网络设备进行设置,也就是说虚拟网技术具有自适应功能。另外,在传统的网络技术中,同一物理网段中的用户在网络层上很难实施安全措施,而在虚拟网络环境中,我们可以通过划分不同的虚拟网络来控制处于同一物理网段中的用户之间的通信。多层交换机的性能局域网交换机目前已普遍达到了非常理想的性能价格比,相对来说由于转发策略是基于一个简单的MAC地址或RIF域查询表,且不会改变数据包的内容,所以通过基于硬件的数据包转发技术将数据包从一个网段转发到另一个网段的处理比较容易实现。相反,路由器的成本很高,转发效率却不尽人意。多数路由器的大部分或全部数据包转发处理功能都由软件来实现,这就使得路由器的性能价格比相对于局域网交换机要低得多。多层交换机中的第三层转发功能与现存于传统的路由器中的复杂数据包处理功能是相同的。因此,一个多层交换机的产品可以自动地提供比传统的路由器性能更高的子网间数据包转发效率是不可信的,性能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实现第三层转发功能的方法。如果第三层转发功能完全由硬件实现,那么一个多层交换机无论是在第二层还是在第三层进行交换,都会表现出相同的高性能。如果像大部分路由器一样,第三层转发功能由软件实现,当在第三层转发数据时,多层交换机的性能不会优于路由器,在多数情况下性能甚至会更低。结论多层IP交换技术是一个可灵活扩充、高性能并具有良好投资效益且完整的局域网解决方案。其优点在于性能价格比明显提高;解决日益增长和变化的拥塞模式的更大的灵活性;在网络移动和改变中对IP地址重置减少;网络中需管理的设备类型减少;能在局域网内有效的实施安全管理。在广西区中行的新大楼局域网建设中,网络设备应支持第三层交换并能灵活的构建VLAN。13在局域网中应用千兆以太网与ATM的比较从现代园区网上流行的应用来看,办公自动化、信息的共享、多媒体软件的传输、视频点播已经成为比较基本的要求。在这样的环境下,选择快速以太网(100M以太网)已经很难满足,快速以太网已经大量地应用到桌面系统中去。在园区主干网上,ATM和千兆以太网的竞争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在已投入运行的园区主干网中,采用ATM技术的例子多于千兆以太网技术,部分原因是由于千兆以太网技术出现比ATM晚一段时间,但随着千兆以太网技术的发展,我们认为,千兆以太网比ATM更适合于园区主干网。一、技术更适合千兆以太网是1998年出台的更高速的以太网标准,是10M以太网和100M快速以太网标准的成功扩展,它使用了与以太网相同的碰撞检测(CSMACD)机制、相同的帧结构及帧长,为网络应用提供1000M的传输速率。千兆以太网作为以太网的升级产品,比ATM对10M、100M以太网具有更好的兼容性、易集成性,在技术上也具有更好的协调性;千兆以太网支持全双工和流量控制,在全双工方式下可以实现2GBPS的信息容量,千兆以太网还采用了8023X的端到端的流量控制,而ATM不支持流量控制;千兆以太网利用现有的大量以太网管理标准和工具,所有设备的状态、参数都有统一的形式,故障诊断也同10M、100M设备类似;千兆以太网技术成熟,而ATM技术还在不断发展之中,不像以太网那么成熟,一些标准也还在讨论中,其互操作性、可管理性有待提高;IEEE8023标准化委员会在制定千兆以太网传输标准时把目标定在基于5类非屏蔽双绞线千兆位传输距离不小于100米,基于多模光纤的千兆位传输距离不小于550米。事实上,千兆位以太网在单模光纤上的传输距离已达到4000米,这个距离对于园区建筑物之间的互连已经足够。虽然ATM技术在多媒体信息的传输上有优势,但由于ATM与以太网相结合,使用效率最多只有70,以155MATM为例(155MATM交换机和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价格接近),传输MPEG1多媒体数据(每路MPEG1占15M带宽),最多只能传输72路(155M071085M15M72路)。千兆以太网具有QOS和服务优先控制,在传输多媒体时,使用效率至少有40,传输MPEG1多媒体数据,至少能传输266路(1000M04400M15M266路)。二、升级更容易千兆以太网一经问世就称以传统以太网技术为基础,从以太网和快速以太网升级方便、快捷,最大限度保护用户现有投资。由于千兆位以太网采用了许多与传统以太网相同的数据格式和传输协议,因而在从传统的以太网或是快速以太网升级的具体操作中只需增加插件或模块,在新的网络主干之间建立千兆位链路,或是增加千兆位以太网交换机,而将原先的网络主干结构移向下级应用即可。它保护了用户在设备和技术方面的投资,也为园区局域网升级提供了较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对传统以太网进行ATM升级解决方案中,均采用ATM交换机形成主干,这样做难以保护用户已有的投资和技术。ATM局域网升级的投资要比以太网升级的投资高得多。此外,不同于以太网产品的是,不同的厂商生产的ATM网络产品之间的互操作性目前还没有很好地解决,这样,用户在升级时,为了保证网络的可靠性和高效率,对ATM产品的选择余地就非常有限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ATM技术在桌面系统的应用。三、增加带宽的费用更低当网络中传输的信息类型和流量不断增长,现有的信息高速公路严重阻塞时,千兆以太网和ATM采用两种不同的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千兆以太网是大幅度拓宽带宽,从根本上解决带宽不足的问题,管理上无需作大改动,也就是说进行“硬件扩建”,“软件”基本不动;ATM是在现有带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利用QOS机制,加强管理,也就是说在“硬件”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进行“软件管理”。从这两种思路不难看出,千兆以太网比ATM来得更革命、更彻底,而且由于千兆以太网“硬件扩建”的费用比ATM“软件管理”的费用更低,花更少的投资将得到更多的带宽四、维护和管理更方便园区主干网采用ATM技术,但由于ATM产品的价格比较高(相对于以太网产品),这就限制了ATM技术在桌面台式机的应用。如果采用ATM产品贯穿到桌面,网络部分的造价将是千兆网的35倍。目前到桌面台式机大多选用以太网,存在着ATM网和以太网连接的问题。ATM局域网仿真,使得整个网络的效率大打折扣,而主干网选用千兆以太网的效率可以发挥到最高。而且由于园区主干网选用ATM网,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为支干,整个园区网是多种网络并存,给网络维护和管理带来一定的复杂性,费用较高(包括购买和维护的费用);而园区主干网选用千兆以太网,以太网、快速以太网为支干,技术的兼容性使整个园区网维护和管理很方便,费用较低(包括购买和维护的费用)。千兆以太网标准IEEE8023的通过,各主要网络厂商不断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千兆以太网的经济性、兼容性、协调性,千兆以太网丰富的带宽资源和技术的长处,这些决定了千兆以太网在园区主干网应用中必将取得主导地位。结论我们认为在广西区中行的新大楼局域网建设中,以快速以太网为骨干,保留向千兆以太网发展的潜力是正确的选择。14现代IP网中的多媒体应用极其技术要求TCP/IP协议最初是为提供非实时数据业务而设计的。IP协议负责主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不进行检错和纠错,因此,经常发生数据丢失或失序现象。为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人们将TCP协议用于IP数据的传输,提高接收端的检错、纠错能力。当检测到数据包丢失或错误时,要求发送端重新发送,但这样不可避免地引起传输时延和占用网络带宽。因此传统的IP网传送实时音频、视频能力较差。为了使IP网络不仅能传送非实时的数据信息,而且还能传送实时的多媒体数据信息,国际上的标准化组织,如ITU、IETF等已开始起草并完成了一些用于IP实时通信的标准。这些标准能够确保IP网上业务的服务质量(QOS)要求,如实时传输协议/实时控制协议RTP/RTCP(REALTIMEPROTOCOL/REALTIMECONTROLPROTOCOL)、资源预留协议RSVP(RESOURCERESERVATIONPROTOCOL)、多点广播路径建立协议PIM、INTERNET组管理协议IGMP、GARP多点发送注册协议等。RTP/RTCP是为支持实时多媒体通信而设计的传输层协议,由IETF作为RFC1889发布。RTP位于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DATAGRAMPROTOCOL之上,负责多媒体数据的传送。RTP/UDP没有TCP那么可靠,并且无法进行资源预留以及保证实时业务的服务质量,需要RTCP实时监控数据传输和服务质量。但是,由于UDP的传输时延低于TCP,能与音频和视频流很好地匹配,因此,在实际使用中,RTP/RTCP/UDP用于音频/视频媒体,而TCP用于数据和控制信令的传输。RTP在多媒体数据(UDP数据包)的头部加上时标和序号后发出,若接收端配以适当的缓存,那么接收端就可以根据时标和序号信息“再生复原”数据包、记录失序包并同步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