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_第1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_第2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_第3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_第4页
2014高考语文一轮 课时专练(十一) 文言文阅读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4高考语文一轮课时专练(四川专用)十一文言文阅读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曰“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曰“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床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选自后汉书陈蕃传,有删改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去则县之县通“悬”,悬挂B坐左转修武令坐因犯罪C事亡如存事侍奉D蕃常疾之疾嫉妒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B以谏争不合作师说以贻之唯蕃能致焉或师焉,或否焉CD蕃因与窦武谋之因之力而敝之若陈蕃之徒之二虫又何知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周璆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蕃鲜明的个性特点。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C陈蕃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D陈蕃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5分译文_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3分译文_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处断句。3分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予犹疑之。夫_正_直_者_不_可_屈_曲_有_学_问_者_必_能_辨_是_非_以_不_可_屈_之_节_有_能_辨_是_非_之_明_又_为_言_事_之_官_而_俯_仰_默_默_无_异_众_人_是_果_贤_者_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欧阳修与高司谏书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齐景公伐宋,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太息而叹曰“昔我先君桓公,长毂八百乘以霸诸侯,今我长毂三千乘,而不敢久处于此者,岂其无管仲欤”弦章对曰“臣闻之,水广则鱼大,君明则臣忠;昔有桓公,故有管仲;今桓公在此,则车下之臣尽管仲也。”杨因见赵简主曰“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简主闻之,绝食而叹,跽而行。左右进谏曰“居乡三逐,是不容众也;事君五去,是不忠上也。今君有士,见过八矣。”简主曰“子不知也。夫美女者,丑妇之仇也;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遂出见之,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子路问于孔子曰“治国何如”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其亡何也”曰“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也,贱不肖而不能去也;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贤者怨之,不肖者雠之;怨雠并前,中行氏虽欲无亡,得乎”无常安之国,无恒治之民;得贤者则安昌,失之者则危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明镜所以昭形也,往古所以知今也。夫知恶往古之所以危亡,而不务袭迹于其所以安昌,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节选自刘向说苑卷八尊贤,有改动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有千里之望望名望、声望B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聘被聘用C盛德之士,乱世所疏也疏疏远D则未有异乎却走而求逮前人也逮达到、赶上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则或咎其欲出者B至于岐堤之上,登高以望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C正直之行,邪枉所憎也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D因授以为相,而国大治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人君树立功名、成就霸业抑或破家亡国、身败名裂,根本的原因在于能否尊贤而下士。B齐景公感慨自己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在宋国久留,弦章告诉他,要多有几个管仲一样的贤臣就可以实现愿望。C杨因是一个有争议的人,而赵简主用鞭辟入里的分析力排众议,委以重任,表明赵简主能够尊贤用贤。D孔子认为尊贤与贱不肖是治国的重要方略,中行氏因为“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而导致灭亡。9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臣居乡三逐,事君五去,闻君好士,故走来见。4分译文_2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贱己而雠之。4分译文_10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方羽杀卿子冠军,增与羽比肩而事义帝,君臣之分未定也。为增计者,力能诛羽则诛之,不能则去之,岂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则留,不合则去。不_以_此_时_明_去_就_之_分_而_欲_依_羽_以_成_功_名_陋_矣_虽_然_增_高_帝_之_所_畏_也_增_不_去_项_羽_不_亡_呜_呼_增_亦_人_杰_也_哉苏轼范增论三、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11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晏子死,景公操玉加于晏子而哭之。章子谏曰“非礼也。”公_曰_昔_者_吾_与_夫_子_游_于_公_邑_之_上_一_日_而_三_不_听_寡_人_今_其_孰_能_然_乎_吾_失_夫_子_则_亡_何_礼_之_有_哀_尽_而_去。晏子春秋外篇下12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曰“仪_贫_无_行_必_此_盗_相_君_之_璧_共_执_张_仪_掠_笞_数_百_不_服_之_其_妻_曰_嘻_子_毋_读_书_游_说_安_得_此_辱_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不”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司马迁史记张仪列传13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忠_臣_之_事_君_也_莫_先_于_谏_下_能_言_之_上_能_听_之_则_王_道_光_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_而_不_谏_则_非_忠_臣_夫_谏_始_于_顺_辞_中_于_抗_义_终_于_死_节_以_成_君_休_以_宁_社_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取材于忠经忠谏章第十五14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昔_年_过_洛_见_李_公_简_言_真_宗_既_东_封_访_天_下_隐_者_得_杞_人_杨_朴_能_诗_及_召_对_自_言_不_能_上_问_临_行_有_人_作_诗_送_卿_否_朴曰“唯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作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上大笑,放还山。取材于苏轼东坡志林15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线处断句。3分己乃穿涧水而西,得石壁,夷出天成,下拥石基。余_东_向_而_立_则_水_帘_之_泉_泠_泠_出_其_左_而_桃_柳_数_十_株_蔚_蔚_绕_其_右_余_遂_依_石_壁_为_之_亭_亭_悉_以_石_石_柱_四_直_入_石_基_其_深_尺_有_咫_上_覆_以_石_板_令_永_久。登泰山者得憩息万祀焉。节选自高山流水亭记,有删改162013棠湖中学12月月考用“/”给下列句子断句。2分今_吾_不_测_汝_代_吾_为_子_可_不_仰_体_祖_父_母_之_心_乎_至_于_汝_母_更_倚_何_人_汝_若_不_孝_神_明_殛_之_矣。原文为明李应升诫子书课时作业十一1D解析疾憎恨。2D解析D项,均为指示代词,这;A项,连词,因为/连词,来;B项,代词,他/语气词,不译;C项,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3C解析“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这一信息错误。原文是“曹节等矫诏诛武等”。41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刻就向朝廷检举上书,另选清正廉明,能够颁布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大意正确3分,落实“举”“班”两字的各1分2他们认为远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大意正确1分,落实“遁世”“退”两处的各1分参考译文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里做官,被推举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符离去。太尉李固上表荐举他,升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璆,是高洁之人。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特意为他安放一张床,周璆离开时,就把床悬挂起来。大将军梁冀是威震天下的人,当时派人送信给陈蕃,请陈蕃办私事。送信的人不得见,于是说假话请求见陈蕃,陈蕃发怒,把送信的打死了,因罪降为修武令。后升迁,被任为尚书。这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商议要派军队去讨伐,皇帝又下诏州郡,所有讨伐有功者都可以保举孝廉、茂才。陈蕃上疏说“以前高祖创立大业,抚养百姓如同养育自己的儿子一样。现在二郡的老百姓都是皇上的儿子。导致儿子们为害的原因,难道不是当地官吏的贪污暴虐逼迫,才使他们像这样造反的吗应该严厉责成三府,暗暗地考核州牧太守县令长,如果有为政残害百姓的人,立即向朝廷揭发,另选清正贤明,能够宣扬法令,爱护百姓的人去代替他们,这样可以不必烦劳国家的军队,却可以使所有的盗贼平息啊”陈蕃因为这个得罪了皇帝身边的人,所以被下放到豫章郡担任太守。后升任大鸿胪,恰逢白马县令李云上疏直言劝谏,桓帝大为震怒,李云应被处死,陈蕃上书救李云,获罪被罢免回家。又被征任议郎,几天之后,升任光禄勋。永康元年,桓帝去世。窦皇后执掌朝政,任命陈蕃为太傅并管理尚书事宜。当时刚遭国丧,还没有确定皇位继承人,各尚书害怕触怒朝中权臣,都假称有病不上朝办事。陈蕃写信责备他们说“古人讲究节操,侍奉去世君主的态度如同他还活着一样。现在皇嗣还没有定下来,政事日益紧迫,诸君为什么抛弃国家的苦难不管,在家躺着休息呢在义已经很亏心了,哪能谈得上仁呢”各位尚书惊惶恐怖,都去朝廷办公。灵帝即皇位后,窦太后再次下诏表彰陈蕃,封陈蕃为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陈蕃上疏尽力辞让。陈蕃和窦太后的父亲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太后信任他们,多次下诏令,给他们封爵授官。陈蕃常恨这帮人,决心消灭宦官。恰逢窦武也有谋划,陈蕃于是与窦武商量。因为事情泄露,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当时从宫里出来,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日杀害了他。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认为逃离尘世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虽然没有成功,但他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5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断对三处给1分,如果“夫正直者”和“有学问者”后面未断不扣分断句译文师鲁说您“正直有学问,是一位君子。”我还有些怀疑。所谓正直,就是不可弯曲;所谓有学问,就一定能明辨是非。凭借着不可弯曲的气节,有能辨是非的明智,又担任谏官的职务,却随波逐流默默无言,与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这果真是贤者吗这不能不使我怀疑啊6A解析望愿望、期望。7C解析A项,代词,他的;代词,那个。B项,连词,表修饰;连词,表目的。C项,都是助词,放在动词前,与动词结合,组成“所”字结构。D项,副词,于是、就;介词,依靠、凭借。8B解析弦章的观点是齐景公应该学习齐桓公,那么齐国的大臣就都是管仲一样的人才了。91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拜见。“逐”“去”“走”各1分,句意1分2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贤德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不己用”“怨”“贱”“雠”各1分参考译文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并且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并且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称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齐景公攻打宋国,来到岐堤上面,登高而望,长叹道“过去我的祖先桓公,只有八百辆兵车,就能在诸侯中称霸,如今我有三千辆兵车,却不敢长久地待在这里,难道是因为没有管仲的缘故”弦章回答说“我听说,水面宽广,鱼儿就长得大,君王圣明,臣子就忠诚。从前因为有桓公,所以才有管仲;现在如果桓公在这里,那么车下的大臣就全都是管仲了。”杨因求见赵简主,说“我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侍奉国君又五次被撤职,听说您喜爱士人,特地跑来拜见。”赵简主听了,停止吃饭叹息不已,直起身子跪着行走。左右的人上前劝谏说“在家乡三次被人驱逐,这说明他不受大家欢迎;侍奉国君五次被撤职,这说明他对国君不忠。现在您看中的这个人,已经被人指出八次过失了。”赵简主说“你们不知道啊。美女是丑妇的仇敌;品德高尚的君子是被乱世所疏远的;正直的行为,是邪恶坏人所憎恶的。”于是出去接见杨因,并授给他相位,国家治理得很好。子路问孔子说“怎样治理国家”孔子回答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尊重贤能的人,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子路说“晋国的中行氏尊重贤能,轻视那些没有才能的人,他的灭亡是什么缘故”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不贤之人却不能罢免他们;贤能的人知道他不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没有贤德的人知道他轻视自己而仇恨他。贤能的人埋怨他,没有贤德的人仇恨他;埋怨和仇恨一同摆在他面前,中行氏即使想不灭亡,能够办得到吗”没有永远安定的国家,没有一直自觉的人民;得到贤能的人才国家就安定昌盛,失去贤能的人才国家形势就会变得危急甚至灭亡。自古至今,没有不这样的。明镜是用来清晰地反映外物,过去是用来认识现实的。知道厌恶那些历史上导致国家动荡灭亡的方法,却不去追求、学习那些历史上让国家安定昌盛的方法,那么与倒退着跑却想要追上前面的人的行为没有差别。10不以此时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矣/虽然/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项羽不亡/呜呼/增亦人杰也哉解析可借助于标志词辅助断句。“矣”“也”“呜呼”几个虚词处可断开;再根据“增”与“增不去”两处对比断开。断句译文在项羽杀卿子冠军之时,项羽和范增并肩侍奉义帝,还没有确定君臣之身份。如果替范增考虑,有能力诛杀项羽就杀了他,不能杀他就离开他,岂不是毅然决然的男子汉吗范增年龄已经七十岁,意见相合就留下来,意见不合就离开他。不在这个时候弄清去、留的分寸,却想依靠项羽而成就功名,浅陋啊即使这样,范增还是被汉高祖所畏惧。范增不离去,项羽就不会灭亡。唉,范增也是人中的豪杰呀11公曰/昔者/吾与夫子游于公邑之上/一日而三不听寡人/今其孰能然乎/吾失夫子则亡/何礼之有/哀尽而去标记“/”处,每断对两处,得1分;每断错两处,扣1分,扣完为止。标记“/”之处,可断可不断,不赋分解析此题断句的标志词有“曰”“乎”等,特殊句式“何礼之有”前后均需断开。断句译文晏子去世了,景王拿着玉放在晏子身上痛哭。章子进谏说“这不是该有的礼节。”景公说“我曾经与晏子在公邑之上游览,晏子那一天三次不屈从我,现在还能这样吗我失去了晏子就要灭亡了,还讲究什么礼节”极尽哀痛才离开。12仪贫无行/必此盗相君之璧/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每三处1分断句译文张仪完成学业之后就去游说天下诸侯。他曾经在楚国相国手下做事,后来楚国相国丢了一块玉璧,其他人认为是张仪所为,说“张仪生活贫穷,品德低下,一定是他偷的玉璧。”于是大家一起把张仪抓起来,打了他几百鞭子。张仪始终不承认,最后只好把他放了。张仪的妻子说“唉,要不是你读书、到处游说诸侯,怎么会受到这样的羞辱”张仪对妻子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他的妻子笑着说“舌头还在。”张仪说“那就够了。”13忠臣之事君也/莫先于谏/下能言之/上能听之/则王道光矣。谏于未形者,上也;谏于已彰者,次也;谏于既行者,下也。违而不谏/则非忠臣/夫谏始于顺辞/中于抗义/终于死节/以成君休/以宁社稷。书云“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每三处1分解析除了整体理解大意外,可借助标志词和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断句。此题从句式上看,第一句画线句的“下能”和“上能”是整句,对举,中间应断开;从修辞上看,第二句画线句的“始于”“中于”“终于”是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