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申报201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0920070056二一年八月哈尔滨目录第一章总论511项目概况512建设单位概况513项目基本情况514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供热现状及存在问题615项目提出的背景816项目建设必要性1017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218编制依据1319研究范围13110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14111可研性研究结论14第二章热负荷1521热指标的确定1523热负荷1624热负荷曲线及年供热量16第三章建厂条件1831厂址选择1832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1833燃料供应2134供水2235供电2236灰渣综合利用2241锅炉选型及运行方式2342热力系统及辅助设备2443主厂房设备布置2544燃料供应、贮煤场2645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2746上煤及除灰渣系统2747总图、建筑、结构2948给排水工程3149电气及通信33410热工控制37411采暖通风37第五章能源管理3951公司能源管理目标3952公司能源管理组织结构、人员及职责3953公司能源管理规章制度4055能源器具的配备及管理情况41第六章环境保护4361环境现状4362设计依据43第七章消防4771工程概况4772设计依据4773总图部分4774建筑、结构4775电气部分4876给排水4977采暖、通风部分50第八章劳动安全卫生5181工程概述5182设计依据5183建筑及场地布置5184生产过程中职业危害因素的分析及主要的防范措施5285预期效果及评价5586劳动健全与劳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55第九章节约能源5691编制依据5692能耗现状分析5693项目改造前能耗分析5794项目改造后能耗分析5795改造后年耗煤量5796改造后年节煤量5897节能技术措施5898综合评价59第十章项目进度与人员编制60101项目实施进度60102人员编制61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63111投资估算63112经济分析64第十二章招投标部分67121招投标依据67122本工程招标范围及项目67123招标组织形式及方式67124招标投标工作的拟安排68第十三章结论及建议6913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9132结论69133建议70可行性研究报告附表附表1改造前锅炉房煤耗统计表2计量设备统计表3总估算表与经济评价表可行性研究报告附图附图1、厂区总平面布置图附图2、热力系统图附图3、设备平面布置图附图4、设备剖面布置图附图5、热负荷延续曲线图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项目名称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燃煤锅炉节能改造工程项目承办单位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项目性质改扩建拟建地点黑龙江省龙江县城区编制单位黑龙江农垦勘测设计研究院主任袁宏资格等级甲级资格证书编号工咨甲10920070056法定代表人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孙少清12建设单位概况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是龙江县华龙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下属企业之一,成立于二00八年,是龙江县最大的一家集中供热公司,主要承担龙江镇东北城区的供热。公司座落于龙江镇通大街丘地号,公司总占地面积8844平方米,现有建设面积293573平方米,现有员工32人,其中技术人员11人,高级工程师1人,中级以上技工14人,工程技术人员5人,公司供热区内13台锅炉及6750户棚户区,需改造建设,供热锅炉及附属设施和管线建设。加上近三年,龙江县城区建设新开发的小区及棚户区改造小区都集中在该公司的供热责任区内,所以急需扩建供热锅炉及附属设施和供热管线的建设,拟建设3台29MWDHL2916/130/70AII热水锅炉,采用间接供热,使总的供热达到140万平方米的供热能力。13项目基本情况结合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供热工程建设现状,集中建设一座329MWDHL2916/130/70AII集中供热锅炉房,配套建设热力系统、上煤除灰渣系统、烟风道系统、土建工程等附属设施等。替代锅炉13台。如下表131131项目组成内容内容规模锅炉锅炉主机DHL2916/130/70AII3台上煤系统输煤采用单路皮带运输系统。主体工程除灰渣系统除渣系统采用单台锅炉灰渣混除的机械除渣方式机械除渣方式,除灰系统采用干、湿两种机械除灰方式。锅炉房面积2400M2煤场面积800M2。辅助工程灰渣场面积600M2。环保工程烟气处理烟气采用麻石水膜双碱脱硫除尘器脱硫除尘,经80M高烟囱排放。公用工程给水排水系统锅炉房用水水源由自备水源供给,管径DN150,管材采用焊接钢管,敷设方式为直埋。软化水系统设备的处理能力按15M3/H设计,并留有一定余量。锅炉房内卫生间的排水,排出后经化粪池进行排入排水管网。14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供热现状及存在问题(1)现状目前龙江县内的工业建筑、公共建筑、民用建筑楼房,多数由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供热区域内的小型供热锅炉房进行供热。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小型锅炉房呈进一步增加的趋势。现有锅炉额定功率2吨以下的占60,由于锅炉吨位小,使用年限较长,设备老化,锅炉热效率低,而且多数采用间歇供暖方式,所以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而且小烟囱林立,多数锅炉房又没有设置有效的消烟除尘设备,排出的烟气含有大量二氧化硫和烟尘等多种有害成份,不能够有效的处理“三废”问题,废水、废气、废渣的随意排放,造成冬季烟尘弥漫,空气污染严重。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现供热管材选用焊接钢管,岩棉壳管保温,半通行地沟或直埋敷设。(2)存在问题龙江县内供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A、县内工业建筑、公共建筑、住宅楼房供热采用小型分散锅炉房作为热源,占用大量用地,煤炭、灰渣运输量较大,人员浪费较多。B、小型锅炉房锅炉吨位小,设备老化,热效率低,缺少高效消烟除尘除硫设备,工人劳动强度大。因此造成能源及人员严重浪费,空气污染严重,同时也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心健康及生存环境。C、随着供热面积的逐年增加,局址供热管网部分路段管线管径较小,满足不了县区建设发展的需要;管线老化严重,保温材料性能老化,管线存在严重的跑、冒、滴、漏现象,供水温度、供水水量已经不能保证。这样不仅给生产、生活用热单位造成极大不便,而且浪费了大量的能源。(3)解决办法针对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公司供热区域内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解决办法A、大力发展县区集中供热。集中供热水平是衡量县区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行集中供热,可以提高供热效率、减少能源损失、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率、减少环境污染,这是符合世界各国保护环境、节约能源、提高效率的一致目标。发展县区集中供热,不仅可以缓解县区污染的程度,而且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是十分理想的供热方式。B、充分利用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的现有资源,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一些资源,进行供热系统改扩建工程建设,满足县区集中供热要求和环保要求。C、提倡使用节能环保型锅炉。由于集中供热锅炉房使用了效率较高的锅炉,实行24小时集中供热,从而提高供热质量和可靠性,节约供热成本,有利于供热管理科学化。同时做为供热工程的主要热源,对县区景观、环境保护以及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良好效果,同时为分户供热,分户计量打下良好的基础。15项目提出的背景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经济飞速增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不断提高,能源消耗不断增加,而世界范围能源储量随着工业发展逐步消耗而面临紧缺,主要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能源供应和需求之间的矛盾成了制约我国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的瓶颈。能源短缺和价格的居高不下造成全球工业企业生产的成本不断增加和市场竞争压力的增大,如何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成为全世界相关行业生存竞争的关键。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就提出了“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指导方针,2000年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家环保总局、建设部四部委出台了“国家鼓励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提高热电机组利用率”的规定,推动了我国集中供热事业的发展。2004年更是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成立了以温家宝总理为组长的能源领导小组,并出台了一系列节约能源的政策,国家对节约能源的认识已经有了相当的高度。尤其进入“十一五”以来,针对2000年我国单位GDP能耗为世界均值338倍的严峻现实,国家提出了五年内降低单位GDP能耗20的具体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年7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科技部、财政部、建设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环保总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等七部委联合组织编制、下发了发改环资20061457号文件“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把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工程、区域热电联产工程、余热余压利用工程、能量系统优化(系统节能)工程等工程列入重点实施工作内容,明确了配套措施和组织实施单位。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成为社会发展主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推进节能工程势在必行。对于我国东北地区来说,居民冬季采暖问题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事情,供热工程是县内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热工程系统建设的完善与否,供热规模的大小、建筑采暖的方式,对县区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影响很大。到目前为止,我国东北地区县区能源结构中,燃煤仍占主要地位,分散式燃煤采暖在这些县区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导致我国东北地区县区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随着我国能源市场的国际化,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随着市场经济模式的深入人心,集中供热这种建筑采暖方式,已经逐步为东北地区县区所认同,是解决东北地区县区居民冬季日常生活取暖的必要手段之一,发展县区集中供热这种采暖方式的市场化趋势已经开始展现。特别是随着县区改造工程的进一步实施,大力发展东北地区县区集中供热的条件已经成熟。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对于促进东北地区县区节能减排工作的开展,控制污染源,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保证县区环境质量,维持县区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在我国东北地区县区由于先天条件的不足,建国伊始,忙于先生产后生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对县区人民的生活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重视程度不够、对热用户的技术进步和节能措施的重视不够,出现了县区供热的技术水平和装备水平的相对滞后的现象,从而制约了东北地区县区供热系统的发展建设,不能够系统全面合理有效的利用热能,从而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却不能够取得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良好的社会基础设施是建设生态小城镇的重要前提,直接影响着县区城镇的建设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黑龙江省经济产业生产体系日趋完善,县区生产为国家及地方的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东北地区县区在“先生产、后生活”的思想指导下,企业建设大都没有严格规划,基础设施、特别是房屋等生活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先天失血”。加之,随着资源的过度消耗,绝大部分企业效益下滑,逐渐陷入资源危机、经济危困的“两危”境地,国有职工工资水平低、生活条件差等矛盾日渐突出,东北地区县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远远落后于其他同等城镇,这个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家及地方的逐步重视。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等多方努力,筹集资金,对黑龙江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市政基础设施方面加大了投资力度,进行了大规模的投资建设,在市政给排水、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基础教育体系建设方面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又一重大问题东北地区县区冬季采暖问题却一直没有得到系统的建设和解决。本项目的提出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提出的。16项目建设必要性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我国城市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采暖面积不断增加,如果继续保持分散无序的采暖供热模式,大气污染和能源浪费的情况将进一步加剧,严重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制约了城市各项事业的发展,与黑龙江省龙江县的建设发展方向更是格格不入。因此,发展集中供热事业,改变黑龙江省龙江县县区供热设施的落后状态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龙江县城区建设刻不容缓、亟待优先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同时,集中供热系统是现代化城市的基础设施之一,也是衡量城市公共事业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集中供热,不仅能给县区提供稳定、可靠、高品位的热源,而且能有效节约能源,减少县区污染,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方便居民日常生活,合理地利用县区有效空间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其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均十分显著。集中供热工程建设是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之一,完善的供热工程设施,为县区的综合开发、小区建设,楼房建设、招商引资、工业生产的发展等各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县区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尽快解决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集中供热工程存在的问题是极其必要的,集中供热系统改扩建工程是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的当务之急。1、节能减排,促进环保工作开展的要求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工程建设符合建设部和国家计委发城市供热规划的技术要求中第十九条规定积极开发联片供热,以较大的锅炉取代小锅炉的规定。符合黑龙江省政府加快推进城市供水、供热、供气、污水治理和垃圾治理(简称“三供二治”)工程建设的规定。在能源结构以燃煤为主的东北县区,以效率高,污染控制严格的大锅炉取代分散小锅炉,耗煤量、灰渣量减少了,煤、灰渣堆放占地减少了,也减少了运输时对环境的污染。由于使用了高效湿法脱硫除尘器,其除尘效率95以上,除SO2效率75。对环境的污染减到了最小的程度,将给该区域的大气环境带来很大程度的改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因此,为了满足县区建设的发展需要,为了改善环境,促进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实施开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尽快实现县区集中供热势在必行。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生产、方便人民生活,加速发展县区集中供热事业,提高集中供热水平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县区建设发展的需要,是加强县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要求。供热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保护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和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应当充分发挥供热工程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随着县区建设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以及工业企业的发展。龙江县城区内的集中供热需求会越来越大,对没有完善的集中供热系统的压力会越来越大。随着县区建设的发展会有更多的人住上楼房,人们对环境重视的程度会随之提高,对改善人民的生存环境的要求也会越来越迫切。尽快解决上述县区居民供热的问题是迫在眉睫的。大力发展集中供热工程建设,可以改善县区生活和投资环境,对促进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实行集中供热,由专业的技术人员对热源、热网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行管理,能显著改善供热质量,促进供热事业步入良性循环,创造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基础设施建设要从长远考虑,基础建设上必须符合今后十年以上长远发展的需要。根据预测,至2020年龙江县内人口可达2293万人,供热的需求量相应提高,因而改扩建供热系统是十分必要的。3、人们正常生产、生活的需要,是改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4、经济发展的需要供热工程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对保护环境、促进工农业生产和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应当充分发挥供热工程在国家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该项工程的兴建,将从根本上解决县区长期供热困难的历史问题,将会改善群众的生存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同时将会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以及工业企业的快速发展。总的来看,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十分可观。综上所述,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城区供热系统,现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的需要;不能够满足保证人民的身心健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不能满足保证社会安定团结的需要。因此,改扩建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城区供热系统、搞好县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17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供热区域供热系统工程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多年来一直受到各级主管部门及当地广大人民的极大重视。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均有利于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1、供热条件目前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供热区域内实现小型锅炉房供热面积2113万平方米,基本上满足县城东北部区域的冬季采暖用热要求。对于供热系统改扩建工程来说,供热管线进户线多数已经敷设到位,只需进行供热热源和供热主干线设计施工即可。2、交通条件龙江县公路已经形成较为密集的网络,而且铁路交通十分方便。本次项目改造所需原材料、设备运输均可得到可靠保障。3、施工组织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招标确定工程施工单位,完全能够满足工程建设要求。4、社会经济条件龙江县各级领导部门对供热系统改扩建工程极为重视,在当地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保证企业配套资金的顺利到位。只要国家投入部分建设资金,就能够保证供热系统改扩建工程的顺利实施。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城区供热系统改造工程的实施,可彻底改善县区职工以及当地群众的生存质量,缓解长期以来困扰县区职工冬季取暖困难的问题。促进县区的物质文明建设,具有潜在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职工群众大力支持拥护的社会工程。因此,无论是从技术上、资金上还是具体实施上来看,该工程都是可行的。18编制依据161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政策法规1关于印发“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的通知发改环资20061457号;2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2007年6月);3关于请组织申报201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9618号);4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三供二治”工程建设的若干意见;5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7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GJJ342002;8城镇直埋供热管道工程技术规程GJJ/T8198;9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10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162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资料1设计委托书;2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供热范围总体规划;3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其它供热现状及发展资料。4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龙城供热站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19研究范围1对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局址热负荷进行调查核实,确定供热范围及供热规模;确定锅炉房位置;2确定热水锅炉房的规模及技术方案;3确定热网的技术方案;4初步确定建设项目的建筑结构形式、给排水、电气、自控方案和节能措施;5对项目的实施条件、厂址、原料供应、交通条件、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及消防等进行可行性研究。110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原则181建设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以节能减排项目建设、推广高效节能产品和节能减排新机制、开展节能减排示范试点工作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加强节能减排管理能力建设,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182建设的基本原则1项目要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相结合;2在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现有条件,采用新技术、新设备,贯彻节能方针,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节能、综合利用和环保的统一;3从实际出发,合理确定项目建设规模,降低工程造价,尽快完成建设项目;4基础数据详实、可靠,目标可行;5执行国家对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并重的方针,合理利用能源,提高经济效益。执行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条例的同时充分考虑城区现状及用户的具体情况;6根据环保部门对锅炉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指标要求,采用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有效措施和设施。111可研性研究结论综上所述,该项目是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城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县区人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县区居民的生存环境,加快县区城镇发展建设步伐,促进林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县区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该项目的建设具有很好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该项目建设是可行的,也是十分必要的。第二章热负荷21热指标的确定建设部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新建建筑要采取节能措施,近期节能建筑要达到5060。新行业标准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对采暖热指标标准推荐值,按建筑物类型分为,一类为“未采取节能措施”建筑物,另一类为“采取节能措施”建筑物。两类建筑物采暖热指标不同,采取节能措施的建筑物热指标比未采取节能措施的建筑物低1019W/M2,(见表21)。表21采暖热指标推荐值QH(W/M2)建筑物类型住宅居住区综合学校办公医院托幼旅馆商店食堂餐厅影剧院展览馆大礼堂体育馆未采取节能措施58646067658065806070658011514095115115165采取节能措施40454555507055705060557010013080105100150注表中数值适用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地区;热指标已包括约8的管网热损失。因此集中供热的可研阶段,在采暖热负荷统计中,要核实有节能措施的建筑和无节能措施的建筑面积各比例,采取不同的热指标。(1)参照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中各类建筑物的热指标推荐数值范围;(2)调查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现有不同建筑物的组成比例;(3)对规划的建筑物应按有节能措施考虑。本工程供热范围内现有供热面积2113104M2,本次规划集中供热140104M2,现有采暖建筑物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住宅、办公楼、商服、学校等,现有建筑60以上采取节能措施。现有各类建筑热指标取值如下住宅建筑(占70)53W/M2办公、商服、教学楼类建筑(占30)70W/M2取现有采暖综合热指标58W/M2。23热负荷231规划热负荷根据实际热负荷调查,确定本次拟建项目供热面积为140万。232设计热负荷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采暖期天数183天,即4392小时,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25,采暖期平均温度98,采暖期室内计算温度18。采暖综合热指标为58W/。采用下列公式计算小时采暖期最大、最小、平均热负荷数值。设计热负荷计算公式FQQNQN采暖综合热指标,本工程为58W/F采暖建筑物建筑面积,140万本项目改造后承担现有供热面积为140万,采暖综合热指标为58W/,计算采暖设计热负荷为812MW。采暖期热负荷计算值见表22。表22采暖设计热负荷最大热负荷(MW)平均热负荷(MW)最小热负荷(MW)8125250245524热负荷曲线及年供热量241热负荷延续时间曲线根据全国暖通空调规范组编制的“全国各地气象资料增编稿”提供的数据,龙江县的采暖室外计算温度TW25;采暖期内日平均温度为TP98,采暖天数183天(NP183244392H)。根据原哈尔滨建筑大学推荐的计算公式,计算不同室外气温TO下的延续时间N,采暖期室外温度对应的延续时间采用统计公式如下N120NZH120TOTOH/5TOH1/BB5UTA/UTATOHUNZH/(NZH120)N室外温度对应的延续时间,HTO采暖期室外温度,NZH采暖期小时数,本工程为4392HTOH采暖期室外计算温度,本工程为25TA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本工程为98以上数据代入上式得N12014735(TO25)099经过计算,龙江县不同室外温度下的延续时间见表23。表23不同室外气温下的延续时间表TO()25221916139877125N(H)12055798814171845230026973122354639704392242年供热量依据本工程热负荷Q和龙江县的有关气象参数,可计算出年耗热量。全年耗热量计算公式QA00864NQHTITA/TITOHQA采暖全年耗热量,GJN采暖期天数,本工程为183天QH采暖设计热负荷,本工程为81200KWTI采暖室内计算温度,本工程为18TA采暖期平均室外温度,本工程为98TOH采暖室外计算温度,本工程为25经过计算本工程全年耗热量为830036GJ。第三章建厂条件31厂址选择厂址根据县政府要求选在龙江镇通达街丘地号。该厂址处于冬季主导风向下风侧,动迁量少,距负荷集中区较近,厂区周围道路通畅,方便交通运输。该处工程地质情况良好,周边已有建筑未发现不良地质情况,适合本工程建设。32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321自然概况1地理位置龙江县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西岸,东邻齐齐哈尔市区,南部、东南部与泰来县隔江相望,西、西北部与内蒙古的布特哈旗、扎赉特旗接壤,北与甘南县相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境内山峰耸峙,江河蜿蜒,阡陌纵横,沃野千里,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农副产品资源丰富,是全国著名的玉米产区,粮食生产百强县之一,绿色食品生产先进县是黑龙江肉羊第一大县,东北细毛羊养殖基地县,所辖的景星镇已经成为黑龙江省肉牛第一镇;是黑龙江省西部、吉林省与内蒙古自治区之间的交通要道,碾北公路、龙甘公路、齐乌公路、龙景公路、滨洲铁路横穿全境,与周边县区连接的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地理坐标为东经12224至12337,北纬4643至4740。2地形地貌该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缓缓降低然后升高,大地构造单元属松嫩中断(坳)陷带的西部断阶区。自中生代以来,强烈下陷,接受了巨厚的白垩系陆相碎屑物沉积及新近系碎屑物沉积,至晚生代,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大小兴安岭继续隆起和龙江隆起影响,形成碾子山断陷带,并下沉为低平原,沉积了较厚的第四系河湖相松散堆积物。该区地貌单元属沉积地貌,按形态成因划分为冲洪积的倾斜平原,按岩性形态进一步划分为砂砾石倾斜平原。3气象条件龙江镇处于寒温带,属大陆季风气候,寒署变化明显。由于大兴安岭和内蒙古气候的影响,四季特点是春多大风,少雨干燥;夏短炎热,降雨集中;秋多晴天,霜期较早;冬季漫长、高寒。主要气象水文资料如下极端最高气温412极端最高低气温364年平均气温43采暖期室外平均温度98采暖室外计算温度25采暖期天数(月平均温度5)183天冬季日照率605平均室外风速;32M/S冬季主导风向西北风夏季主导风向南风全年主导风向西北风基本风压值4413PA基本雪压值294PA冰冻期195天最大冻土深度251M4水文龙江县内有八岔河支流龙湾河在龙江镇南从西向东流过,平均水面宽50M,过镇长度7200M,水量不大,冬季断流,属季节河。龙江镇内地下水情况是北部和西部属于下更新统孔隙水和侏罗系山岩系裂隙水,水量不丰富,水质差。龙江镇铁道南为全部统孔隙潜水,地下水埋藏深度为15M至20M。地下水化学类型为碳酸钙镁(钾钠)低矿化水,PH值为6677,在地下水中硝酸根含量微高,每升含近48G,表明水质已受到污染。5地质构造龙江县位于大兴安岭海西早起褶皱带瑷珲阿尔山褶皱束与松辽平原中断陷的衔接地带,属北东向华夏构造体系。山露地形简单,有侏罗系火山岩和每四系砂卵石层,侏罗纪中,上统大兴安岭火山岩组,出露于城镇的西北和东北,由安山玄武岩及安山玢岩互层夹凝灰质砂岩、页岩组成。第四系下更新统冰水沉积层,风不再城镇北侧及东南台地上,其标高为190200M,上部为亚粘土夹黄褐色碎石,厚度为23M,中部为膨润土,微胶结构的砂砾石厚度约30M,膨润土之下为膨润土微胶结构的卵砾石,呈灰白,厚约30M。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分布在铁路以南,至雅鲁河,属低漫滩带。6地震龙江县域属地震区,由国家地震局划为六度烈度区。龙江镇潜在五级以上地震的历史背景。7土地自然条件龙江县地处大兴安岭与嫩江右岸平原之过渡地带,地势特点为西高东低,北高南低,自西向东地貌单元依次构成低山丘陵平原三种大的自然类型。自然景观三级阶梯,西北部多山,海拔高度在200600M,属低山地区,主要分布在龙兴、济沁河、山泉和兴隆川等乡镇,以及龙兴、山泉和错海林场,约占全县土地使用面积的254;中部为丘陵漫岗,自东北走向西南,海拔在2113440M,属丘陵漫岗区,主要分布在发达和杏山等乡,龙江、合山等乡镇大部,以及海洋等农林牧场,约占全县使用面积366;东至南部靠嫩西岸,地势低平,海拔在140210M,属低洼平原区,主要分布在哈拉海、白山、黑岗、广厚华民、景兴和头站等乡镇,以及龙江、鲁河和合山等乡镇及部分农牧渔场,约占全县使用面积的38。以上三大地貌概括为“三山、三岗、四平川”。由于地形复杂,土壤种类较多,有暗棕壤土、黑钙土、草甸土、砂土、泛滥土、盐土、碱土和沼泽土等8个图类,60个土种,面积较大的主要有草甸土(占479),黑钙土(占234),西部低山区多暗棕壤土及草甸土;中部丘陵区多黑钙土及部分草甸土和暗棕壤土;东部平原区多草甸土及砂土、盐碱土、泛滥土和沼泽土,龙江县水系,地表主要由12条江河组成,境内河流总长428M,流向大多由西向东,有泉眼285个,形成溪沟的123个,大小湖泡121个。地下水量充足,东部平原区地下水净储量638亿M3,综合补给量283亿M3;西部第山区地下水净储量016亿M3,补给量073亿M3;中部丘陵区地下净水储量04亿M3,补给量11亿M3。全县地下水净储量644亿M3,补给量466亿M3,建县初植被率达80以上,由于开荒无度,今已不足50。龙江县现辖5镇9乡,共158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为614万人,总幅员面积6175平方公里。龙江县城龙江镇建成区面积1522平方公里,规划2015年建设用地为2068KM2,规划2020年建设用地为2522KM2。龙江镇现有人口包括建成区内常住非农业人口、农业人口和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三部分组成,城市常住暂住人口总计152万人。根据龙江镇的发展特征、镇区人口年龄构成特点、区域生产力布局及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化分析,考虑到镇区社会发展的未定因素对镇区人口发展规模的影响,怨气人口增长率采用15,其中自然增长率为7,机械增长率为8。通过多种预测方法计算,现成城市现状(2009年底)总人口为152万人,规划2015年188万人,至2020年达到2293万人。8社会经济概况全县深入实施经济振兴工程,明确了以调促农、以招兴工、以放活贸、生态建设四项重点发展战略和工业强县、牧业富民的主体思路,丰富的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潜力、广阔的市场空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了国内外大企业纷至踏来。四川希望集团、台湾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江西心甜科技食品公司、大庆吉田生物工程公司、鞍山泰龙公司、北疆集团、益民集团、大庆天泽公司等50余家企业在龙江县投资兴业。为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制定了龙江县招商引资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把拥有自主权的政策放到最宽,以最大的优惠让利于客商,对投资企业实行“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和“一个窗口收费”,让客商舒心生活、放心生产、安心工作。33燃料供应集中热源以煤为燃料,由局物资供应部门统一安排供应。燃料供应选择主要来自省内。燃料运输,由汽车运至厂区煤场,供锅炉房最大负荷时约7天用煤。设计煤种选用类烟煤,设计煤种煤质分析如下。表31燃料成分分析序号名称符号单位燃煤1水分MAR10102灰分AAR26803挥发分VAD36004碳CAR48405氢HAR3606硫SAR0307氮NAR0608氧OAR10209低位发热量QNET,ARKJ/KG1993034供水龙江县龙城热力有限责任公司现已建有完善的市政给排水管网,给水水质符合饮用水标准,热源的生活、生产用水量接入县区给水管网。锅炉房污水经排水管道排入锅炉房南侧的市政排水管道,距锅炉房50米。35供电锅炉房供电电源由其北侧局址10KV高压线路T接后引入锅炉房内变电所,供电距离约为150米。36灰渣综合利用本工程新增日产灰渣,已与多家制砖企业签订合同,可以全部综合利用;制砖企业非生产期灰渣可存放在制砖企业堆场内。在厂区内设有临时灰渣场。第四章工程技术改造方案41锅炉选型及运行方式411容量及燃烧方式的选择本工程集中供热面积140万平方米,主要热负荷以采暖为主,采暖热负荷最大为812MW。根据热负荷特点,采用较大容量的热水锅炉。下面就装炉方案做如下的选择与比较1锅炉容量及台数的确定首先,一方面从运行经济性的角度考虑,应尽可能选择容量大、燃烧效率高的大型锅炉;而另一方面,从运行调节及适应负荷变化角度考虑,又要求锅炉容量及台数的设置要能够很好地满足因负荷变化而必需的供热能力调节的需要。本工程最大热负荷为812MW,根据国内目前热水锅炉标准系列可有二种炉容量可供选择,即方案一329MWDHL2916/130/70AII;方案二246MW。根据上面确定的原则,246MW锅炉在运行效率上与29MWDHL2916/130/70AII锅炉相比相差不多,但246MW与329MWDHL2916/130/70AII相比,运行灵活性不如329MWDHL2916/130/70AII,再则,建设单位要分期逐步建设,因此选用329MWDHL2916/130/70AII炉合理,因此,本方案的锅炉容量及台数确定为329MWDHL2916/130/70AII热水锅炉。2燃烧方式的确定按目前常用的锅炉燃烧方式考虑,主要有两种方式可供选择即正转链条层燃方式和循环流化床燃烧方式。链条炉具有工艺成熟、运行稳定、烟尘排放浓度低等特点,目前应用最为广泛;而循环流化床锅炉效率虽相对稍高,但运行耗电量大、烟尘排放浓度高、烟尘颗粒小,必须采用电气除尘器的方式才能达到环保标准;而电气除尘器虽然除尘效率较高,但其设备占地面积过大、一次投资大、运行费用高,故本工程选用正转炉排链条炉。表41锅炉选型表锅炉型号DHL2916/130/70AII锅炉功率329MWDHL2916/130/70AII额定工作压力16MPA供回水温度130/70排烟温度160锅炉设计效率85412主要辅机设备表42锅炉房主要辅机设备329MWDHL2916/130/70AII链条炉排锅炉序号名称型号及规格数量送风机Q48526M3/HH3856PA3台1电动机Y280S475KW1450RPM3台引风机Q105580M3/HH3896PA3台2电动机Y315M4185KW1450RPM3台3高效湿法脱硫除尘器Q110000M3/H3台根据热网设计参数,一次网的供水温度130,回水温度70,锅炉供回水温度130/70,供回水温差为60。413锅炉运行方式锅炉房在供热运行初期,启动一台锅炉运行;在平均负荷时,启动两台锅炉运行;在最大负荷时,全部热水锅炉同时运行。42热力系统及辅助设备421供回水系统供水管道均采用集中母管制,即锅炉的出水管集中汇集到一条供水母管上,供回水母管之间设带有电动调节阀的混水装置来调节锅炉房出口供水温度。热网的回水首先经除污器除污后,再由循环水泵加压进入锅炉的回水母管,分别进入各台锅炉的回水入口。为防止突然停电造成循环水泵停运后产生锅炉炉水汽化和循环水泵的水击现象,在循环水泵的出入母管间连接一条装有止回阀的旁通管。在供回水母管上,分别安装一只电动闸阀,外网事故时,切断锅炉房与外网的联系。热网循环水泵选用三台流量分别为总循环水量的60,其中一台为备用,采用变频控制。422补水系统正常情况热网补水量按循环水量的1考虑,事故补水按循环水量4考虑。热网补水为软化水。化学水处理间来的软化水进入补水箱由补水泵补到热网循环水泵的回水母管上。本工程采用旁通管补水定压方式,补水泵连续补水在循环泵进口母管处。在回水母管上,连接一条自来水管,供锅炉上水、煮炉时使用。423定期疏水系统由锅炉各个疏水点定期排出的污水汇集后,接入热网回水管供热网补水。表43热水锅炉房主要辅助设备表序号设备名称主要技术参数数量(台)备注1循环水泵Q750M3/HH55MH2O3电动机N160KW3变频控制2旋流式除污器PN16DN70013补水泵Q30M3/HH50MH2O2电动机N75KW2变频控制4常温过滤式除氧器Q40T/H15除氧水箱40M3143主厂房设备布置431锅炉间设备布置锅炉房的锅炉间布置3台29MWDHL2916/130/70AII锅炉锅炉,炉后留有适当的通道,炉前留有充余的操作检修位置。鼓风机布置在锅炉间00米层,除尘器采用横向布置,可以降低引风除尘间的占地面积。除渣机在炉下00米层横向轴线布置,炉下出灰口小灰由水力冲灰管冲至除渣机;除尘器小灰落至除渣机,随炉下灰渣一起送至渣斗。432煤仓间设备布置煤仓间6米层为运转层,各炉炉前空地为检修及抽炉排用场地。165米层为输煤层,安装水平输煤皮带。433配电间设备布置配电间位于00米层,横向跨度为6米。集中控制室布置在6米层。434引风除尘间设备布置引风除尘间为单层厂房,00米层布置有送引风机和除尘器。除尘器布置在引风除尘间,其下排出的灰直接落到在其下的刮板出渣机上,引风机布置在除尘器后。435循环水泵房设备布置循环水泵房布置在00米层,布置有循环水泵、除污器、补水泵、出入管阀门井以及化学水处理设备。436烟道及烟囱烟囱采用高80米、出口直径为3米的砖烟囱,烟囱二侧为水平烟道,水平烟道贴地布置。44燃料供应、贮煤场本工程燃料主要由煤场供给,燃料供应主要来自本地煤矿。燃料运输,由汽车运至厂区煤场,供锅炉房最大负荷时约7天用煤。设计煤种煤质分析如下表44燃料成分分析序号名称符号单位燃煤1水分MAR10102灰分AAR26803挥发分VAD36004碳CAR48405氢HAR3606硫SAR0307氮NAR0608氧OAR10209低位发热量QNET,ARKJ/KG19930329MWDHL2916/130/70AII锅炉的小时耗煤量1893T/H折标煤耗量1287T/H45燃烧系统及辅助设备451燃烧系统1、输煤燃煤由输煤系统送至输煤层,经皮带输送机、犁式卸料器至各炉原煤斗。原煤斗钢制,锅炉原煤斗的容积为100立方米,能贮存锅炉满负荷运行12小时以上燃煤量。原煤经落煤管落在炉前小煤斗中,由炉排机将煤运入锅炉炉膛。炉排机的无级变速机构能按要求随时调节炉排的运行速度以调节进入炉膛的给煤量。2、送风送风机安装在锅炉尾部的引风除尘间内,送风机由除尘引风间上部取风,经送风机加压送入锅炉尾部的进风口,沿炉两侧的风道进入锅炉。3、烟道锅炉烟气由尾部烟道排出,经除尘器除尘后,再由引风机抽出送入高60米的砖烟囱排出。除尘器选择高效湿法脱硫除尘器,其除尘效率98以上,其除SO2效率60。该设备属湿法脱硫除尘设备,脱硫液在脱硫除尘器内循环,是一种内循环系统按惯性分离、碰撞、扩散、凝聚原理设计。舍尘及S02的气体进入脱硫除尘器内,经导流装置导流向下冲击液面,粉尘及S02气体被液体吸收反应,达到脱硫除尘的目的。粉尘及S02反应生成物沉淀于除尘器的底部,经除灰系统排出;烟气经上部的脱水系统脱水后排出。46上煤及除灰渣系统依据329MWDHL2916/130/70AII链条锅炉同时运行时所需要的燃料和排出的灰渣量进行设计。461上煤系统1、燃料计算根据煤质分析资料,燃料消耗量计算如下表45燃料消耗量表小时最大耗煤量日最大耗煤量项目名称锅炉负荷(T)(T)329MWDHL2916/130/70AII189337862、卸煤装置及贮煤设施燃料由汽车运至厂区煤场。煤场在厂区的北侧,可存储锅炉最大燃煤量7天左右。煤场内设有一个地下给煤口,煤场内配一台推土机,用于上煤、运煤、倒煤之用。3、运煤系统及运行方式根据规程规定,总耗煤量在60T/H以下时,输煤采用单路皮带运输系统,根据运煤系统按两班工作制运行,系统的出力不应小于总耗煤量的300的要求。运煤系统设计出力为100T/H。本方案采用B650MM的皮带运输系统,运行系统一班运行23小时,其余时间为设备检修。整个输煤系统由两段皮带机构成,最终由电动犁式卸料器将煤送入各原煤仓。4、破碎设备输煤系统中的筛碎设备选用一台波动筛煤机及一台环锤式破碎机,碎煤机室内设有检修起吊设施和检修场地。5、辅助设施本方案输煤系统中设有总计量装置和分班计量装置,总计量装置设置在厂区运煤入口,选用一台Q100T的电子汽车衡,分班计量装置设置在1皮带运输机上。在碎煤设备前设有自动除铁的电磁除铁器,型号为RCDD6,输煤系统中另设有检修设备及清扫装置,系统采用集中控制,并设有上煤除灰管理站。6、煤尘防治输煤系统中的碎煤机及落差高的落煤点处易造成煤尘污染,因此,在碎煤机室和输煤层内分别设置除尘装置;输煤栈桥内的皮带上方设有喷淋水管用于燃料干燥时的加湿。462除灰渣系统1、灰渣量计算依据煤质分析资料,锅炉出渣量如下表表46锅炉出渣量小时灰渣量T日灰渣量T单位时间锅炉负荷灰量渣量灰渣量灰量渣量灰渣量329MWDHL2916/130/70AII25625651251251210242、除灰系统方案本工程灰渣全部综合利用,因此除灰方式采用灰渣分除的方式。除渣系统采用机械除渣方式,每台锅炉下的出渣落入纵向布置的除渣机内,连同除尘器下的灰一起送入渣仓见的钢渣仓中,渣仓容积为40M3,可存渣30T左右。3、灰渣综合利用除灰系统与脱硫渣混合出渣,输灰渣由汽车运出厂外给砖厂利用。47总图、建筑、结构47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2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5泵站建筑设计规范GB/T50265976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7建设单位的委托设计任务书472设计原则1认真贯彻国家现行方针政策和法规,节约土地。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设施,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尽量做到经济合理、降低造价、减少建设投资。2新建后的总平面布置应具有良好的功能分区,道路交通自成体系,主干道保证与外界的连接,满足防火要求。473设计内容根据场区情况,本次总图及土建设计主要包括新建锅炉房;新建消防泵房;新建门卫及地秤房;新建化粪池。1总平面布置根据上述平面布置原则,依据上述原则及工艺流程要求,依托厂内及厂外现有道路及现地自然条件等因素,确定厂区总平面布置分为三大功能区,即主生产区、仓储区和生活办公区。2建筑设计建筑工程主要为新建锅炉房;新建消防泵房;新建门卫及地秤房。(1)平面设计新建锅炉房平面呈“一”字型。三个出入口,其中东侧设置一处,西侧设置两处。包括锅炉间、风机间、水泵间、维修间、淋浴间、控制间等房间。锅炉间双层布置,跨度18M,柱距6M;煤仓间四层布置(局部五层),跨度6M,长度48M;水泵间双层布置,跨度7M,长度44M;引风机间单层布置,跨度135M。锅炉房设一部室内钢筋混凝土楼梯及一部室外钢梯,通向各层。(2)立面设计立面设计力求简洁、明快,并力求与小区周围建筑建筑风格协调一致。(3)剖面设计新建锅炉房为地上三层局部四层,室内外高差为030米。新建消防泵房为地上一层,层高为45米,室内外高差为030米。新建门卫及地秤房为地上一层,层高30米,室内外高差为030米。(4)装修设计新建锅炉房、消防泵房、门卫及地秤房屋面采用平屋面。屋面排水为有组织排水。外门采用钢木门。地面为细石混凝土地面。外墙面刷乳黄色外墙涂料两遍,内墙面均刷内墙涂料两遍。3结构设计抗震设计烈度本工程所在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小于6度。基本风压为035KN/M2,基本雪压为060KN/M2,标准冻深23M。(1)基础及上部结构形式新建锅炉房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基础为独立基础;消防泵房门卫及地秤房基础形式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上部结构形式为混合结构;屋面均采用红色复合彩钢板保温坡屋面。(2)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