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1页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2页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3页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4页
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XX县XX镇XXX煤矿二七年七月目录第一章前言1第一节概况1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6第三节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7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8第二章矿区地质10第一节地层10第二节构造12第三节煤层12第四节煤质16第五节煤的工业用途17第三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18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18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24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25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26第五节小结27第四章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29第一节核实方法、工程布置原则29第二节生产探矿工程及测量质量评述29第三节采样及质量评述30第五章资源储量估算32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32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32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32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33第五节采空区边界圈定34第六节块段划分34第七节资源储量类型确定条件35第八节资源储量估算结果36第九节资源储量变动情况及对比39第六章矿床开发经济意义研究43第一节煤炭市场需求预测43第二节资源条件综合评价44第三节外部开发条件45第四节地质灾害与环境影响的分析46第五节矿井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47第六节矿井开拓方式及采煤方法47第七节煤矿建设效益概述47第八节煤矿建设综合评价48第七章结语51第一节工作成果51第二节存在问题52第三节建议52附图目录附件1XX镇XXX煤矿采矿许可证(副本)2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复印件)3委托书4承诺书5其它图号顺序号图名比例尺11地形地质图1200022地层综合柱状图150033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4411、22线及6勘探线地质剖面图12000551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62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73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86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97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108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51110号煤层底板等高线及资源储量估算图12000612水、工、环综合地质图12000第一章前言第一节概况一、目的及任务受XX县XX镇XXX煤矿委托,贵州煤矿地质工程咨询与地质环境监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为该矿编制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资源储量核实报告。其目的是核实XX镇XXX煤矿采矿权许可范围内的资源储量,为该煤矿煤炭资源开发提供依据。本次工作的主要任务如下1查明矿区地层层序和含煤地层时代,划分地层。2了解矿区内断层发育程度、分布范围。3了解区内可采煤层层位及厚度变化,了解可采煤层及可采煤层的煤质特征、工艺性能、煤类及用途,了解主要可采煤层瓦斯、煤的自燃倾向、煤尘爆炸危险性、顶底板的工程地质特征等。4查明矿区内含、隔水层的岩性、厚度等,了解水文地质条件及类型。5了解其它有益矿产赋存情况。6估算各可采煤层资源储量。二、矿权设置等情况矿权设置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黔府函2007105号)文件省人民政府关于毕节地区毕节市等八县(市)煤矿整合和调整布局方案的批复,XX镇XXX煤矿由原XXX煤矿、光华煤矿于2007年6月整合而成。煤矿采矿权人为XX县XX镇XXX煤矿(唐兴友)。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坐标圈定(见表11)。表11矿界拐点坐标直角坐标地理坐标序号横坐标(X)纵坐标(Y)东经北纬029561000035524613001051450264253129559790035524606001051450264249229557870035524438001051444264242329555420035524070001051430264235429555020035523620001051414264233529559400035523620001051414264247629562000035524280001051438264256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六边形,矿区边界为东以0、1拐点连线为界,南东以1、2、3拐点连线为界,南以3、4拐点连线为界,西以4、5拐点连线为界,北以5、6、0拐点为界。长044098KM,宽012058KM,面积04541KM2,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整合后的采矿权范围与原采矿权范围关系见附图。三、核实依据(1)委托书;(2)“固体矿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编写规定”国土资发200726号。(3)煤矿提供的相关资料。四、收集的主要资料1采掘工程平面图及井上、下对照图(12000);2XX县XXX煤矿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2004年);3XX县光华煤矿煤尘爆炸性及自燃倾向等级鉴定报告(2004年);4XX县XXX煤矿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2006年)52004年3月贵州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编制、提交的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及2000年XX县地质矿局编制、提交的贵州省XX县光华煤矿地质简测报告;6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煤炭产品质量检验报告;7其他资料。五、矿区交通位置及矿区范围XX镇XXX煤矿隶属XX县XX镇管辖。矿区位于XX县城南西方向250,直距XX县城15KM,直距XX镇6KM。省道(S307)纳(雍)水(城)从矿区边界经过,往南西可至水城县城,往北东可达XX县城。矿区至滥坝火车站约60KM,距阳长电厂10KM,交通较方便。见交通位置图11。图11交通位置图XX镇XXX煤矿由原XXX煤矿、光华煤矿(原XXX煤矿、光华煤矿拐点坐标见表12、13)整合而成,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4141051450,北纬264233264256。矿区形状呈不规则六边形,长044098KM,宽012058KM,面积04541KM2。开采标高为19401600M。表12原XXX煤矿矿界拐点坐标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129558700035524280002295587000355240700032955542003552407000429555020035524612005295594000355236120062956200003552428000开采标高1785米至1600米面积03075KM2表13光华煤矿矿界拐点坐标拐点编号X坐标Y坐标1295580300355243000022956100003552430000329561000035524613004395597900355246060052955787003552443800开采标高1940米至1800米面积0079KM2六、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矿区位于滇东高原向黔中高原过渡的斜坡地带,为构造侵蚀、剥蚀中山地貌。山体呈北东南西向延伸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总的特征是北高南低,最高点在矿区北东部边界附近陡坡上,高程2155M,最低点在矿区南西侧冲沟底,沟底高程约1825M,最大相对高差325M。矿区内一般高程19002000M,一般相对高差200300M之间。2气象及经济该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根据19942003年有关气象资料记载冬季有冰冻和降雪天气,秋季有霜冻天气,每年59月为降雨季节,其中68月时有暴雨和大暴雨出现。10年中,最高气温319(2002年5月1日),最低气温126(1999年1月12日),年平均气温127;年降水量最大13625MM(1997年),最小10299MM(1999年),年平均11480MM;年蒸发量10001260MM;年平均相对湿度82;年日照时数10901260小时;年无霜期254天。区内农业以种植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等,经济作物以油菜籽等为主。3地震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本区及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4经济概况区内地方工业生产基础薄弱,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工业和乡镇企业有很大发展。区内矿产资源较丰富,除煤矿外,主要还有水泥、石灰岩等,服务业均有所发展。区内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为主,其次为麦类、豆类、薯类。经济作物有油菜籽、烟叶等;畜牧业主要有牛、马、猪等。第二节以往地质工作概况11972年“六盘水煤勘公司173队”在本区进行地质勘探工作,提交织纳煤田中岭勘探区马中岭井田地质勘探报告(精查)(黔煤发(72)198号)。井田内获得平衡表内资源量共计4848461万吨,平衡表外资源量83453万吨。井田精查区1900水平以上资源量100316万吨含平衡表外资源量101万吨;19001500水平资源量2341309万吨(含平衡表外资源量47327万吨,其中19001500水平A2B级储量为10210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121B资源类别,19001500水平C1级储量为897412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122B资源类别,19001500水平C2级储量为37557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333资源类别,19001500水平平衡表外级储量为4732万吨,贵州省国土资源厅储量处上表至2S22资源类别。普查区资源量2490289万吨(含平衡表外资源量36025万吨。22000年8月XX县地质矿产局地质简测组完成了该矿的地质简测报告。工作期间进行了15000地质填图及生产坑道的测量,并对矿界范围内的地层、构造、开采条件、煤层及顶底板岩性作了针对性的地质工作。初步查明本矿区范围内含4层可采煤层。32001年3月2002年3月贵州省煤田地质局地质勘察研究院在充分利用上述勘探工作可用资料基础上,对本井田开展了补充勘探工作,提交了贵州省XX县织纳煤田中岭井田补充勘探地质报告。42004年3月贵州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对原XX镇XXX煤矿进行储量核实工作并编写了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及贵州省XX县XX镇光华煤矿储量核实报告第三节煤矿开采和资源利用概况一、矿井开发现状XXX煤矿由2个煤矿整合而成,2个矿井分别为原XXX煤矿、光华煤矿。原XXX煤矿始建于2001年,主斜井沿7号煤层露头掘进。生产规模30万吨/年,现主采8号煤(M6)。2004年9月矿井通过技术改造,将生产能力提升为6万吨/年,由于受其它原因影响,2004年至2005年间矿井处于整改状态。光华煤矿与XXX煤矿紧紧相连,该矿始建于2001年,主斜井沿6号煤层露头掘进。生产规模30万吨/年,主采6号煤(M4)。原XXX煤矿、光华煤矿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采煤方法为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金属支护,炮采落煤,自然垮落法管理顶板,斗车提升运输,证照齐全。光华煤矿现已停产。XXX煤矿附近生产矿井多数为斜井开拓,采掘斜深100400余米,部分矿井采用平硐暗斜井形式开拓,均有风井通风,生产规模3060万吨/年。用矿灯照明,井上井下管理日趋规范,到目前为止未发生瓦斯突出、冒顶、突水等安全事故。二、老窑经调查访问,老窑多为平硐即沿煤层露头走向开采。少数沿煤层倾向掘进,斜井开采,长度一般1050米。局部用厢木支护,顶板较稳固。煤层顶底板出水,水量00101L/S之间,雨季增大。多数坑道无水或顶板偶尔滴水,少数坑道内有极少量积水。二、煤矿生产规模、开采等情况XX镇XXX煤矿由原XXX煤矿及光华煤矿2个生产矿井整合形成,整合后生产规模为15万吨/年,开采方式为地下开采,面积04541KM2,矿区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采矿标高为19401600M。三、煤矿建设情况XX镇XXX煤矿整个工业场地呈南北长条形布置,分别为储煤场、办公室、宿舍、检身房、工房、供电房等。矿井通风、供电、排水、运输系统工程等已全部配备。矿井监控系统采用瓦斯监控成套设备,目前已投入使用。四、煤矿开采中存在的重大问题XX镇XXX煤矿矿区煤层浅部有老窑积水,可采煤层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为防止地面塌陷及矿井突水等各类矿山灾害事故发生,矿井开采应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第四节本次工作情况一、工作情况本次资源储量核实工作于2007年7月对XX镇XXX煤矿进行了野外地质填图,填图面积约10KM2。由于项目时间较紧等诸多原因,本次工作以收集资料为主。“中心”根据工作情况成立报告编制小组到XX镇XXX煤矿进行实地调查访问,调查了井下煤层厚度、矿井涌水量、采空区、地层产状及新揭露的地质构造等情况,矿方提供了巷道掘进、煤质资料及以往地质资料和相关文件。本次现场完成实物工作量如下11/5千地形地质、水文地质填图10KM22老窑及生产矿井调查、编录2000M3井下测量煤层煤厚8个点4收集煤质资料6本“中心”对相关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编写文字报告和图件。本次核实工作编制图件12张,文字报告1本。本次核实工作取得的主要地质成果有1初步查明了矿区地层层序,划分了地层,初步查明了矿区构造形态,矿区内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类型。2初步查明了矿区内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及其空间分布。确定了煤层为较稳定煤层。3了解了可采煤层的煤类,初步确定了煤层风氧化带界线,评价了煤的工业利用方向。4初步查明了区内含、隔水层及含、隔水性,初步查明了水文地质类型、矿床充水因素,确定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类型为简单。了解了主要可采煤层顶底板的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及水文地质特征。对区内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开采技术条件作出了进一步评价。5对矿区内1、2、3、6、7、8、10号煤层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核实整合后矿区范围内1、2、3、6、7、8、10号煤层总资源量4915万吨准采标高外总资源量为33万吨;准采标高内总资源量为4882万吨。其中,采空量(111B)45万吨,保有资源量4432万吨控制的经济基础资源量(122B)02万吨;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248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95万吨;第二章矿区地质第一节地层矿区及其邻近出露的地层从老到新有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龙潭组、长兴、大隆组,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及第四系,现分述如下一、二叠系上统P31峨嵋山玄武岩组P3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外围。灰绿色玄武岩,块状,致密坚硬。具气孔、杏仁状构造。其上一般有15M紫、灰、绿色凝灰岩与玄武岩过渡。平均厚度220M。2龙潭组P3L为本矿区含煤地层。岩性以深灰色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含煤50层左右,含可采煤层八层,平均厚320M。与下伏地层呈假整合接触。据其岩性、岩相及含煤性分为三段。下段煤系地层底界至K8底界,厚度变化大,含煤性较好,零星可采煤层有28、31、32号,岩性主要为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产腕足类、瓣鳃类动物化石及大羽羊齿、栉羊齿等植物化石,底部约3M厚铝土质泥岩。厚694511523M,平均厚8250M。本段在该矿范围内未出露。中段K8底界至K4底界,厚度变化大,无可采煤层,岩性主要为细砂岩,其次为粉砂岩、泥岩,产少量动物及植物化石。厚1041815424M,平均厚12408M。本段在该矿范围内未出露。上段K4底界至K1底界(长兴、大隆组底界),为主要含煤段,含可采煤层7层即1、2、3、6、7、8、10号煤,主要由粉砂岩、泥岩、细砂岩及煤层组成,产腕足类、瓣鳃类、螺等动物化石,煤层顶板产大羽羊齿、鳞木等植物化石。厚1070013400M,平均厚11419M。3长兴、大隆组(P3CD)岩性为深灰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夹泥灰岩薄层,上部夹24层蒙脱石泥岩,顶部为一层蒙脱石泥岩与上覆地层分界,底部为一层泥灰岩(K1)。富产腕足类、瓣鳃类、头足、珊瑚等动物化石。厚32514004M,平均厚38M。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二、下三叠统(T1)飞仙关组(T1F)岩性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依据岩石颜色、夹灰岩或泥灰岩的层数、灰岩发育程度等将其划分为三段。第一段(T1F1)(俗称绿色层)灰绿色粉砂岩为主,上部为黄灰色泥质粉砂岩,产瓣鳃类动物化石。厚1730018500M。第二段(T1F2)(俗称灰岩层)浅灰色,中厚层状灰岩,夹薄层泥灰岩,下部具鲕粒结构,底部为薄层泥灰岩,产头足类、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35004100M。第三段(T1F3)(俗称紫色层)紫灰色、暗紫色薄层状泥质粉砂岩、粉砂岩、钙质细砂岩,夹薄层紫灰色泥灰岩。产瓣鳃类等动物化石。厚3250040000M。三、第四系(Q)以堆积、残积物为主。分布于矿区大部地区,角度不整合于含煤地层之上。砂砾、由碎石土、砂质土、粉质土组成,厚010米。第二节构造矿区位于织纳煤田西部阿嘎背斜北东翼南段,地层总体走向SWNE向,倾向NW,倾角719一般1316。矿区未发现有断层及次一级褶曲。井下发现有少量断距较小的断层。矿区北部山高坡陡,易形成滑坡、崩垮等地质灾害,对煤矿井口及炸药库的安全构成威胁。矿区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简单。第三节煤层一、含煤性矿区含煤地层厚度280360M,平均为32077M,含煤50余层,有编号的18层,煤层总厚2504M,含煤系数78,含可采及局部可采煤层7层。其中上段含可采及大部可采煤层煤层7层即1、2、3、6、7、8、10号煤,本段平均总厚1268M,含煤系数10,;中段含不可采煤层23层;下段含煤层13层,含零星可采煤层3层即28、31、32号煤(均不在本矿矿权范围内),总厚649M,本段含煤系数79。二、可采煤层XXX煤矿矿区内可采煤层有7层,即1、2、3、6、7、8、10号煤层。现分述如下1号煤层(M1即光华煤矿的1号)黑色,细条带夹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泥质灰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煤层厚110210M,平均厚180M,厚度变化不大。结构简单,全区可采煤层。2号煤层(M2)黑色,细条带夹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灰岩,局部为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煤层厚100160M,平均厚150M,厚度变化不大。一般有1层夹石,结构简单,基本全区可采煤层。3号煤层(M3即光华煤矿的2号)黑色,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一般有1层夹石,煤层厚105210M,平均厚150M,煤层厚度变化不大。全区可采煤层。6号煤层(M4即光华煤矿的3号)黑色、褐黑色,细中条带状结构,半亮型,一般01层夹石,全层煤层厚090140M,平均厚度125M,属结构简单、厚度较稳定、基本全区可采煤层。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底板为泥岩。7号煤层(M5即光华煤矿的4号)黑色,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泥质粉砂岩,一般01层夹石,全层煤层厚090150M,平均厚130M,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区可采煤层。8号煤层(M6即光华煤矿的5号)黑色、褐,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泥质粉砂岩,局部为泥质粉砂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一般1层夹石,全层煤层厚160250M,平均厚210M,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区可采煤层。10号煤层即光华煤矿的6号黑色、褐,细条带状结构,半亮型,顶板为粉砂质泥岩,局部为泥岩,底板为粉砂质泥岩,一般1层夹石,全层煤层厚100130M,平均厚110M,厚度变化不大,属结构简单、厚度稳定、全区可采煤层。各可采煤层厚度结构及稳定等特征见表21。表21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采用厚度极值平均值(M)夹石层数一般结构类型对比可靠性可采率可采性厚度变异系数稳定指数()稳定类型1110210180011较简单可靠95全区308稳定2100160150021较简单可靠93全区338较稳定3105210150031较简单可靠93全区338稳定60901401250201较复杂可靠97全区307较稳定70901501300201较简单可靠92全区307较稳定8160250210011简单可靠98全区248稳定10090130110011简单可靠98全区248较稳定三、煤层对比根据标志层特征、煤层煤层间距结合煤层自身特征以及含煤地层古生物特征对矿区煤层进行对比。1标志层对比龙潭组属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有海相灰岩、泥灰岩10余层,其岩性、厚度、层位均为稳定和较稳定、并含有不同的物质成分和化石群,便于各标志层之间相互区别,自上而下为标一、标二、标三、标四、标五、标七、标八、标九、标十。其岩性特征及赋存规律易于识别,与上下地层的间距(主要指煤层)为稳定或较稳定,是区内煤层的主要对比依据。根据矿区内地层出露情况,标志层仅含标一、标二、标三、标四,现分述如下标一(K1)长兴组底界,为灰浅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风化后呈褐黄色,疏松多孔,含腕足类动物化石,厚030163M,一般070M,层位、厚度稳定,是长兴、大隆组与龙潭组分界标志。1号煤上距K1一般16米,对比可靠。标二(K2)黑色泥岩,薄层状,具贝壳状断口,鲕状结构,层位较稳定,厚010030M,上距2号煤710M,一般80M,下距3号煤812M,一般10M。对比可靠。标三(K3)灰黄、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产腕足类动物化石,层位稳定,上距7号煤一般46M,下距8号煤一般810M。对比较可靠。标四(K4)灰黄、黄灰色,薄层状粉砂质泥岩,下部常夹一层高岭石泥岩,含小个体动物化石,层位较稳定,上距10号煤35米,一般4M,为10号煤层主要对比标志。对比可靠。2煤层间距对比各可采煤层间距情况见表22。表22可采煤层及标志层间距一览表P3L煤层平均间距(M)备注P3L顶(标一)较稳定、对比可靠161稳定可靠122较稳定、对比可靠163较稳定、对比可靠146较稳定可靠217较稳定、对比可靠188较稳定可靠1210较稳定、对比可靠标四4较稳定、对比可靠第四节煤质一、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类型根据中岭勘探区地质资料,结合本矿井开采中取得的有关煤质资料,矿区内煤层为灰黑色、黑色,形状以块状为主,少量粉粒状、碎块状、粒状,块状煤多以亮煤为主,粉粒状、碎块状、粒状多以镜煤和暗煤为主;各煤层结构主要为细中条带状,少量宽条带状和线理状,见较多的透镜状、似层状丝炭;金属光泽为主,少量似金属光泽、金刚光泽和暗淡光泽;断口主要为参差状,少量贝壳状、阶梯状、平坦状;内生和外生裂隙较发育,充填薄膜状方解石,含透镜状、浸染状、星点状、瘤状黄铁矿;较坚硬。煤层多以亮煤为主,暗煤为辅,夹少量镜煤、暗煤和丝炭条带,宏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型煤、半暗型煤,半暗半亮型煤,少量半亮半暗型煤和暗淡型煤。煤的视相对密度矿区算量煤层视相对密度见下表23表23单位吨/M3煤层编号12367810视密度152156144148143150153二、化学性质及工艺性能矿区可采煤层原煤空气干基水分(MAD)极值为144172,平均为159;原煤干基灰分(AD)极值为18252144,平均为1966,矿区可采煤层属于为中灰煤;原煤挥发分(VDAF)一般变化不大,极值为8681193,平均为971;原煤硫分(ST,D)极值为051294,平均为135,其中1号煤层为中高硫煤,3、7号煤层为低硫煤,6、8号煤层为中低硫煤,10号煤层为中硫煤,2号煤层为中高硫煤。煤质特征见下表24。矿区1、2、3、6、7、8、10号原煤干基高位发热量(QGR,D)极值为29483148MJ/KG,平均为3048MJ/KG。其中7、8、10号煤层为特高热值煤,1、2、3、6号煤为高热值煤。干基低位发热量(QNET,D)极值为28753075MJ/KG,平均为2975MJ/KG。矿区内煤种单一,均为无烟煤三号(WY03)。表24可采煤层煤质特征表MADADST,D()VDAF()煤层编号原煤浮煤原煤浮煤原煤浮煤原煤浮煤11701662144910294113119382721601622590110828412311328323172159189297905104195980361491321953896143070949795716214120158680830548877298144154182594010205486876710205216215410631971531065733平均1591501966919135066971784第五节煤的工业用途根据各煤层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井田各煤层均具有广泛用途,可用于动力用煤,民用煤,火力发电,一般工业锅炉用煤,气化用煤,可作高喷吹燃料,可用于小型高炉炼铁、竖式石灰窑烧制石灰,水泥回转窑用煤,经洗选后可制碳素材料或制造电石及深加工,煤矸石可考虑作水泥、低温烧制地板砖,生产有机复合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第三章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第一节水文地质条件一、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矿区位于织纳煤田西部加嘎背斜北东翼,地层总体走向NESW向,倾向NW,倾角1116,地表形成侵蚀、剥蚀型中山地貌。矿区内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上游抵母河支流,抵母河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区域内地下水主要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和碎屑岩裂隙水。岩溶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永宁镇组灰岩、泥质灰岩,二叠系中统茅口组灰岩等碳酸盐岩中。碳酸盐岩分布面积广,分布区多属裸露及半裸露的基岩山区,地表岩溶洼地、落水洞、溶斗、岩溶潭、岩溶大泉等较发育,地下局部发育溶洞、暗河,大气降雨容易通过地表大量的负地形渗入岩溶裂隙、管道、暗河之中,岩层中赋存着丰富的岩溶水,富水性强,这些岩溶水长途径流,最后以岩溶泉或暗河等形式集中排泄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的河谷中。碎屑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二叠系上统长兴组、龙潭组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中,部分赋存于峨嵋山玄武岩组的凝灰岩、玄武岩等火山岩中,碎屑岩靠近地表时风化较强烈,风化裂隙较多,含风化裂隙水,深部则发育呈构造裂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地下水主要依靠大气降雨补给,其运动受地形、地貌、岩性、构造控制,富水性总体较弱,一般就近以泉点形式排泄于当地冲沟或小溪中。龙潭组煤矿床与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之间有隔水能力较好的飞仙关组地层相隔,上覆的中强岩溶含水层对矿床开采影响较小,只是当导水断层或其他导水通道沟通上覆含水层与矿床水力联系时,上覆含水层才会成为矿井的充水水源。龙潭煤组煤矿床下伏的茅口组强岩溶含水层与煤矿床之间有峨嵋山玄武岩组地层隔水,其地下水对煤层开采充水影响小,故区域内煤矿床属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二、地层含、隔水性根据岩性组合,岩层富水性和可采煤层赋存空间因素,自上而下将矿区内及周边地层含水性简述如下。1第四系(Q)孔隙弱含水层主要由冲积、残积、坡积的砂砾、碎石土、砂质土、粉质土组成。厚约010M。含孔隙水,直接受大气降水控制。富水性弱、透水性强,对其下伏基岩有一定的补给作用。2飞仙关组第三段(T1F3)弱含水层(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岩性由紫红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组成,平均厚度360M。地貌上多为反向坡,其间发育冲沟,冲沟深度一般小于50M,冲沟长度一般小于100M,由于砂、泥岩易遭受风化剥蚀,岩石表层多有0520M的强风化带。该层岩石仅浅部含风化裂隙水及构造裂隙水,越往深部含水性、导水性越弱,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3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中等含水层岩性以灰色中厚层状灰岩、泥质灰岩为主。平均厚度44M。岩溶裂隙及构造裂隙发育,透水性、含水性中等。本层为中等含水层。4飞仙关组第一段(T1F1)弱含水层(可视为隔水层)岩性由灰绿色、灰黄色粉砂岩、泥质粉砂、粉砂质泥岩组成,平均厚度108M,地表呈宽条带状沿煤系出露。总体上该组地层仅含微弱风化、构造裂隙水,透水性、含水性很弱,可视为对隔水层。5二叠系上统长兴、大隆组P3CD弱裂隙含水层岩性以泥灰岩、泥质粉砂岩为主,平均厚度38M,岩石遭受风化作用强烈,基岩裂隙发育,含裂隙水,富水性弱。6二叠系上统龙潭组(P3L)弱裂隙含水层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等碎屑岩为主,夹50余层煤,平均厚度320M。地形上为沟谷和缓坡。由于岩石以碎屑岩为主,含泥质成分多,普遍抗风化能力弱,露头区有较厚的强中风化带,易渗入大量大气降雨,含浅层风化裂隙水,越往深部,岩石裂隙发育程度减弱,岩石含水性相应降低,仅含微弱构造裂隙水。地表调查泉点1个,流量为085L/S;调查老窑2个,老窑内有不同程度的积水。本层为弱裂隙含水层。7二叠系上统峨嵋山玄武岩组P3弱含水层(相对隔水层)主要分布于矿区南西部外围,岩性为凝灰岩、玄武岩灰色、褐灰色、灰绿色块状构造,平均厚度220M。该组岩石致密,节理裂隙发育微弱,其含水性、导水性差,可视为一相对隔水层。三、矿井充水因素分析(一)充水水源通过对XXX煤矿范围内地表和井下的调查分析,矿井内无河流、水库等大型地表水体,矿井充水水源主要为地下水、地表冲沟水、老窑积水。1地下水第四系孔隙水矿区内覆盖的第四系结构松散,孔隙度大,渗透性好,雨季能入渗并储存地表水及大气降雨,内部积水与煤层之间无隔水层,开采浅部煤层时可直接渗入矿井,其地下水是浅部煤层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但因厚度不大,分布不广,蓄水量有限,对煤矿开采影响小。飞仙关组第二段(T1F2)含水层因其下部有飞仙关组第一段隔水层阻隔,其与含煤地层间一般无水力联系,为含煤地层上覆的独立含水体。其地下水对煤层开采影响很小。长兴、大隆组弱裂隙含水层直接覆盖于含煤地层之上,处于上煤组煤层的冒落裂隙带影响范围内,为煤矿床上煤组的直接充水含水层。龙潭组弱裂隙含水层该组主要为碎屑岩,富水性总体微弱,地下水以风化裂隙水为主,深部则以构造裂隙水为主,因此,在节理裂隙发育、受构造断裂及应力破坏影响的地段,含水量会较大,矿床开采到这些地段,矿井出水量会比正常出水量增大若干倍。该组为煤矿床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2地表冲沟水矿区内地表水系属长江流域乌江上游的抵母河支流,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地表水均汇入抵母河,抵母河为区域最低侵蚀基准面。冲沟水沿途接受泉水及煤窑水补给,雨季还有较大面积大气降水汇入,水量较大,这些冲沟多位于含煤地层露头地带,冲沟附近的网状、脉状裂隙密集,它们与煤层风化、氧化带直接接触,沿沟溪一带开采煤层时,冲沟水可能沿风化裂隙或采矿裂隙渗入或突入矿井,为矿井浅部开采的直接充水水源。3老窑采空区积水老窑内存在着一定的积水,是浅部煤层开采的重要充水因素。在开采浅部煤层时,老空区积水易渗入矿井而成为矿井直接充水水源。(二)充水通道1岩石天然节理裂隙矿区内的含煤地层在接近地表附近,岩石风化节理、裂隙很发育,而深部则发育成岩或构造节理、裂隙,它们是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并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2人为采矿冒落裂隙未来的采煤活动将产生大量的采矿裂隙,这些人为裂隙也会沟通上覆含水层与含煤地层的水力联系,成为地下水活动的良好通道。3断层破碎带当矿区有断层时,断层破坏了地层的完整性、连续性,降低了岩石的力学强度,塑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含水性和导水性不强,刚性岩石中断层破碎带有一定含水性和导水性,可能连通含煤地层上部的含水层或地表水,加之未来矿床开采中,人工采矿裂隙大量出现,改变了断层带附近应力场和地下水的天然流场,地表水、地下水更可能沿断裂带进入矿井。4老窑采空区区内沿煤层露头线一带分布着大小不一、开采深度或深或浅的老窑,其废弃采面或巷道会成为老窑水、部分地表水进入矿井的通道。(三)充水方式矿井充水通道主要以岩石原生和采矿节理、裂隙为主,规模一般不大,少量为断层裂隙、老窑巷道,因此未来矿井充水方式主要以渗水、滴水、淋水为主,局部可能发生突水。四、水文地质类型矿区地形呈北东南西向展布,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总的特征是北部高南部低,最高点在矿区北东部边界附近陡坡上,高程2155M,最低点在矿区南西侧冲沟底,沟底高程约1825M,最大相对高差325M。矿区内一般高程19002000M,一般相对高差200300M之间。区内无较大的河流、水库等地表水体。地表水为山间雨源型小溪,主要受大气降水及地形控制,矿区内小冲沟发育,沟水动态变化极大,季节性变化十分显著,雨季暴涨,枯季流量较小或干枯,地表水汇入抵母河。本地区最低侵蚀基准面位于区外抵母河河谷,据资料,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高程为1200米。该矿煤矿床均位于侵蚀基准面以上,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小煤矿和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故本煤矿属于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简单,在断层交错地带、老窑密集地带、煤层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下地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增大。五、矿井涌水量通过调查及历年井下涌水量估算,原XXX矿用水泵(30KW,排水能力30M3/H)排水,每日抽水一次,一次12小时,最大涌水量约为60M3/D,最小20M3/D,正常为40M3/D;光华煤矿最大涌水量约为40M3/D,最小10M3/D,一般为20M3/D。由于光华煤矿已停采,在此用原XXX煤矿作参考,用比拟法预算矿井涌水量。原XXX煤矿平均涌水量40M3/D,年矿井总排水量14600M3,富水系数为411M3/T。XXX煤矿设计年产量15万吨,预算年排水量为154116165万立方米。矿井正常涌水量为6165104365169M3/D即704M3/H。六、供水水源XXX煤矿矿区北东部有一泉水点,基本能满足矿区供水,干旱季节水资源缺乏。生活用水目前从矿区内泉水点引用,将来的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可考虑从矿区外引用。第二节工程地质条件一、工程岩组的划分及工程地质条件(一)松散岩类工程岩组XXX煤矿范围内,主体岩类为松散岩石,有龙潭组含煤地层、长兴大隆组、飞仙关组砂泥岩及第四系碎石土、砂粘土等,各类岩石裂隙结构面不甚发育,岩层易风化,稳定性较差中等。(二)坚硬半坚硬工程岩组矿井上覆围岩为飞仙关组、长兴、大隆组石灰岩、泥灰岩等碳酸盐岩和泥质粉砂岩、粉砂质泥岩等碎屑岩。碳酸盐岩岩性比较单一,含岩溶裂隙水,由于受地形条件控制,地下水不利于聚集,在矿井范围内,岩石结构面节理裂隙发育,岩层较稳定。碎屑岩则以泥质胶结为主,泥质含量较高,靠近地表岩石容易遭受风化、剥蚀而形地残积土,地下深部则岩石较完整,岩石多为薄中厚层状,少量碎裂结构,岩体多数III类,岩体质量中等,工程地质条件中等。该类岩石中掘进巷道时可能出现膨胀、软岩挤出、片帮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矿井下伏围岩为峨嵋山玄武岩、凝灰岩等,岩石多属块状结构,少量碎裂结构,普遍坚硬,力学强度高,工程地质条件好。二、矿井中煤层顶底板的工程地质条件原XXX煤矿开采8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岩,底板岩性为泥质粉砂岩,其稳定性与抗压强度较好,但在裂隙发育地段,有利于地下水的渗透及滴水,岩石极易软化、膨胀,强度降低,开采中应引起注意,并作好支护工作。原光华煤矿开采6煤层,顶板岩性为粉砂质泥岩,底板岩性为泥岩,其稳定性与抗压强度较差,底板岩石易软化、底鼓等现象,开采中应引起注意,并作好支护工作。由上述可知,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应为中等。第三节环境地质条件根据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矿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本区及邻近区域近年来未发现有强震活动,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区内山高坡陡,含煤地层与上覆地层之间差异风化严重,上覆地层常形成陡峭的山坡,当强降雨或山洪瀑发时,在重力作用下,上覆地层会失稳垮塌而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地质现象。本矿部分采空区地表已出现地裂缝,裂缝长15M,宽001010M。采空区地表出现房屋开裂等环境地质问题,给农业生产、村民生活、采矿活动造成影响。当位于煤层浅埋区或断层破碎带附近采煤时,由于煤层顶板冒落裂隙带可能扩展到地面,或者地应力场、地下水流场的改变使断层破碎带导水性增强,使地表水、地下水与矿坑沟通,矿井开采可能引起沟溪渗漏甚至疏干沟溪水,也可能引起局部地下水位下降,造成井、泉流量减小甚至疏干。以上为矿区已存在或将来采矿中可能出现的常见灾害地质、环境地质问题,矿区地质环境质量应为中等。今后矿山建设中应加强环境地质调查,建立、建全环保机制及环保设施,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探采结合,综合治理,尽量避免因采矿活动诱发或加剧上述灾害的发生。第四节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一、瓦斯根据贵州省煤炭管理局文件黔煤行管字200754号文对毕节地区煤矿2006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XXX煤矿矿井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75M3/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4362M3/T;绝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033M3/MIN,相对二氧化碳涌出量为302M3/T。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第133条规定,该矿井瓦斯等级为高瓦斯矿井。在生产中应严格按高瓦斯矿井的标准进行管理,必须加强通风瓦斯管理,加强采空区瓦斯管理和通风设施管理,提高矿井有效风量率。二、煤尘根据该矿提供由贵州省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对6、8号煤层所作的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表,该矿井6、8号煤层煤尘无爆炸性。三、煤的自燃倾向根据该矿提供由贵州省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对6、8号煤层所作的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结果,6、8号煤层自燃倾向为三类,即不易自燃煤层。矿方应在今后的工作中应对1、2、3、7、10号煤层进行煤炭自燃倾向等级鉴定和煤尘爆炸性鉴定报告。四、地温矿区内无地温异常现象,属地温正常矿井。第五节小结本矿区大部分矿床位于最低侵蚀基准面以上,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龙潭组裂隙水、老窑采空区积水、地表冲沟水,故本矿区属于以裂隙充水为主,水文地质条件为简单的煤矿床,只是在断层交错地带、老窑密集地带、煤层低于最低侵蚀基准面地带,这些地区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增大。矿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包括软弱岩组及松散岩组二类,含煤地层局部地段存在粉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岩、煤、小型断层破碎带等软弱层,工程地质条较差,可采煤层的顶、底板稳定性不甚好,可能出现顶板跨塌、片帮、底鼓、支架下陷等工程地质问题,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矿井目前大巷采用锚喷混凝土支护,煤巷采用工字钢或坑木支护。矿区属无震害区,区域稳定性良好。区内山高坡陡,含煤地层与上覆地层之间差异风化严重,上覆地层常形成陡峭的山坡,当强降雨或山洪瀑发时,在重力作用下,上覆地层会失稳垮塌而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地质现象。矿区地质环境质量应为中等。矿区目前外围有少量小煤窑和老窑。将来本矿的正常废水排放会使地表水、地下水水质部分指标超标。矿区目前大气环境状况尚好,将来正常废气排放会影响大气环境,但均未超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对工业广场周围环境空气有影响。矿区无地温异常区,也无放射性异常,煤层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矿井瓦斯含量较高,应按高瓦斯矿井管理,并加强防尘管理工作。综上所述,该煤矿综合开采技术条件复杂程度为中等。第四章核实地质工作及质量评述XX镇XXX煤矿属整合矿井,矿区位于中岭井田南部。中岭井田进行过勘查、勘探工作。经过多年的生产开采、井下巷道对煤层的揭露对矿区的地质、煤层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2000年7月XX县地质矿产局地质简测组对XX镇光华(三合)煤矿进行地质简测工作;2004年3月贵州蒙特资源勘查开发有限公司对原XX镇XXX煤矿进行储量核实工作并编写了贵州省XX县XX镇XXX煤矿储量核实报告,为本次核实工作奠定了基础。第一节核实方法、工程布置原则本次工作范围为该矿采矿许可证允许范围。核实区内可采煤层类型属较稳定型,构造复杂程度属简单,根据地质勘探原则,垂直地层走向布置2条地质剖面,地质剖面间距约400M,大致平行,11、22线地质剖面切过井下巷道,所过巷道点有见煤点控制。同时,根据中岭勘探报告采用了5、6、7勘探线剖面,利用了中岭勘探报告中5个钻孔资料。即6线的5、6、32号钻孔及5线的22号钻孔、7线的30号钻孔。本次核实工作以收集、整理资料为主,结合井下调查、地质及水文地质填图、小煤矿及老窑调查。第二节生产探矿工程及测量质量评述一、地质调查(一)地形图本次工作所用地形图为矿方提供,为贵州测绘局出版的11万航测图(1954年北京坐标系,1956年黄海高程系),经放大成12000而成,虽精度有一定误差,但能满足本次核实工作需要。(二)地质填图用12000地形图作底图,在先踏勘了解地层新老顺序基础上,根据已有资料划分地层,以穿越法及追索法采用手持GPS现场定点勾线填图,对小煤矿、老窑进行调查访问,在矿区内生产井巷道中准确量取了可采煤层厚度。经综合分析研究检查无误后,室内通过计算机整饰成地形地质图。其质量能满足本次工作要求。共完成地质填图面积约10KM2。(三)水文地质工作水文地质填图与地质填图同步进行,水文地质填图面积约10M2。(四)井下测量井下测量自主井、风井井口开始,罗盘定向、测量坡度角,测绳量距。可以满足储量核实工作要求。二、工程测量本区未进行过控制测量。本次工作中矿区井口采用手持GPS现场定点,巷道图由矿方提供,采用手持GPS井口定点,地质罗盘及皮尺测量,其质量基本能满足本次工作要求。第三节采样及质量评述一、采样及质量评述本次工作前煤矿对6、8号煤进行了采样,采样方法在工作面中以刻槽法采取全层煤样各1件,共2件。采样方法符合有关要求。本次工作时未重新采样。二、测试煤层煤样在20日之内送交实验室测试,测试项目为原、浮煤水分、灰分、挥发分、全硫、以及煤的发热量、视密度等。其测试质量符合有关要求。煤尘爆炸性、煤层自燃倾向性等级鉴定测试结果由贵州省六枝工矿(集团)恒达勘察设计有限公司实验室测试,测试工作符合有关规范、规程,测试结果真实可靠。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由贵州省动能煤炭技术发展服务有限公司为该矿作的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第五章资源储量估算第一节资源储量估算工业指标根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附录E表E2煤炭资源量估算指标的规定煤层倾角小于25,无烟煤及贫煤最低可采厚度采用080M,最高灰分AD为40,最高硫分ST,D为3,最低发热量(QNET,D)为221MJ/KG。XXX煤矿矿区煤层倾角为1116,煤类均为无烟煤,灰分AD平均为1966,硫分ST,D平均为135,故1、3、5、7、8煤层按上述规定执行第二节资源储量估算范围、对象本次资源储量估算范围根据矿方提供的采矿许可证(副本)允许开采范围,由7个拐点圈定,面积04541KM2,开采深度1940M1600M标高。矿区内可采煤层为1、2、3、6、7、8、10号煤层。本次核实工作对该7层煤层进行了资源储量估算。风氧化带未估算资源储量。估算资源储量最大范围与矿权范围重叠情况见附图。第三节资源储量估算方法选择依据资源储量估算方法,依据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DZ/T02152002)执行。采用煤层底板等高线地质块段法进行资源量估算。计算公式QSNDCOS式中Q资源量(T)S块段平面投影面积(M2)N块段煤层平均厚度(M)D煤层视密度(T/M3)块段煤层平均倾角第四节资源储量估算参数确定一、算量煤层厚度利用原则及质量如下1块段周围工程点及块段内工程点煤层厚度大于或等于080M。2厚度异常点在块段内厚度受构造影响产生厚度陡然变大或变薄的异常点,用块段内其它见煤点的平均厚度值替代该点厚度值,该厚异常点厚度不参加该块段资源量估算;3不可采点对尖灭点采用中点插值法求得“0”点边界线,圈定尖灭区;最低可采厚度边界线用内插法求得,圈出不可采区;参加资源量估算时,不可采点采用厚度用井内可采厚度下限080米替代;4采用厚度1煤层中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