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_第1页
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_第2页
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_第3页
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_第4页
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2010年7月报告名称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水害分析报告编制项目负责审核提交报告单位负责人提交报告单位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提交报告日期2010年7月目录一、概况1(一)目的任务1(二)工作概况1(三)报告编写依据3(四)矿山概况4二、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特征8(一)地形地貌特征8(二)地质特征8(三)水文地质特征10(四)工程地质条件13(五)环境地质条件14三、矿井开采情况14(一)矿井开采现状14(二)矿井开采历史15(三)矿区周边历史老窑及其老空积水区水患影响15四、水害隐患分析15(一)矿井水害来源分析15(二)水害隐患分析17五、矿区防治水措施18(一)老窑、采空区积水及矿井水的防治18(二)导水断层的防治19(三)地表溪沟水的防治19六、结论及建议19(一)结论19(二)建议23附图1、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井上下对照图150002、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充水性图120003、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120004、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水文地质图15000一、概况(一)目的任务按照国家安全生产监察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关于加强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意见(安全总煤矿200698号)、福建省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关于贯彻落实省领导主要批示精神进一步做好煤矿水害防治的通知(闽安委办200740号)、龙岩市煤炭管理局关于规范煤矿部分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程序的通知(龙煤管2008104号文)、龙岩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XX县龙潭镇老寮坑煤矿“78”较大透水事故的紧急通报(龙政办电2009115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永政综2009216号)和关于切实做好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紧急通知(永煤行发安2009355号)、XX县人民政府关于认真做好2010年春节期间矿山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永政综201021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做好停产后复工前的自查、申报、验收、审批等有关事项,查明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的水害现状,防止煤矿发生透水事故,确保矿井安全生产,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对XX煤矿矿区采矿权证范围内水害现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结合以往资料,编制矿井水害分析报告书。(二)工作概况2010年6月30日7月2日,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组织水文地质、采矿、测量等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开展矿井水文地质和野外老窑、废硐调查工作,查阅了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2005年3月提交的福建省福建省XX县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等有关资料,对收集的野外资料进行系统整理、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初步编写了该矿井水害分析报告书;完成了矿井水害分析报告书的编制。1、本次工作方法及完成工作量本次工作主要对XX矿矿区采矿权证范围内的生产硐分布、开采老空区(包括采空区、老窑和已废弃、密闭的井巷的总称)的分布位置、积水情况;地表塌陷区分布等进行了井巷调查和水文地质测量;对地表主要溪沟、泉点的流量进行了测量;对已废弃的老窑、回采完毕已封闭的井巷等由于安全条件因素无法实测的老空区,采取走访了解矿井历史的业主和老矿工等人员的调查方法,尽量收集相关的矿井开采、积水等资料,完成实物工作量见表11。完成实物工作量一览表11项目单位工作量备注井巷水文地质调查矿井2对4个井对能够进入的巷道进行调查和可能积水点进行勘察老空区调查点7通过走访调查方式(内容包括开采、积水情况、积水区公布位置及大致范围)溪沟流量测量点1矿区沟谷、溪流硐口涌水量测量点3主要水平巷道、硐口2、水文地质工作(1)井巷水文地质调查根据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井上下对照图,对能够进入的生产井巷(包括对照图上尚未标明的巷道)较大涌水点(段)的分布位置、涌水特征、涌水量等进行调查描述;对涌水量较大的支巷道水量进行测量,寻找巷道水量较大的原因和地下水来源;对封闭的支巷观测有无坍塌、积水,并对水量进行测量;对各硐口水量进行测量,详见表12。各硐口水量测量成果表12现有硐口类型开拓类型涌水量(L/S)504硐主井平硐160530硐风井平硐080596硐(联改)主井平硐320625硐(联改)风井平硐080665硐3井(已关闭)平硐040550硐老窑(已关闭)平硐030(矿井涌水量采用三角堰测量)(2)老空区调查因密闭、封闭、坍塌冒落而积水的废弃井巷,废弃老窑等安全条件达不到要求,该次工作无法进行实测的老空区,通过实地调查和走访了解矿井历史的业主和老矿工等相关人员收集矿井的煤层开采、积水区的分布位置、范围和积水量等资料。(3)地表塌陷区调查调查矿区内开采裂缝及地表塌陷的公布范围、特征,了解其透水情况。(4)地表溪沟水流量测量对矿山内主要的溪沟流量进行测量,观测溪沟洪水是否对矿井构成水患威胁。(三)报告编写依据1、福建煤监局关于煤矿建设项目安全监察有关事项的通知(闽煤安监监察200820号文)。2、龙岩市煤炭管理局关于规范煤矿部分技术改造项目建设程序的通知(龙煤管2008104号文)。3、龙岩市煤炭管理局龙煤管2007083号转发关于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精神,进一步强化煤矿水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的通知。4、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及现行有关规程规范。5、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区地质、开采现状、井上下对照图、老窑调查及井巷水文观测等有关资料,主要有图件(1)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井上下对照图,比例尺15000;(2)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采掘工程平面图,比例尺12000。3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水文地质图,比例尺15000。4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矿井充水性图,比例尺12000。6、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2005年3月提交的福建省XX县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8、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2005年5月9日提交的福建省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闽国土资储审200558号);9、由煤炭工业部杭州建筑设计研究院2004年6月提交的XX县龙潭镇大科笃煤矿开发利用方案;(四)矿山概况1、矿区交通位置及范围本矿位于XX县城北东70方位,直距约30公里,行政隶属于XX县龙潭镇XX村。本矿区距离省道福三线5公里,与县区内的矿山公路相连,距离梅坎铁路坎市火车站18公里,北至龙岩市55公里,南至广东省梅县95公里,交通便利。该煤矿于2006年1月由福建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采矿许可证,证号3500000620008,该矿区范围及深度由以下13个拐点坐标圈定矿区拐点座标点号X坐标Y坐标5、274797000,395050090012、274787000,395044100013、274711000,39504380002、274679000,39504722003、274712400,395050840011、274735000,3950485000标高从900米至596米点号X坐标Y坐标12、274787000,39504410006、274783000,39504270007、274790000,395035400013、274711000,3950438000标高从780米至446米点号X坐标Y坐标8、274771000,39503730002、274679000,39504722001、274657000,39504370009、274700000,3950373000标高从900米至0米点号X坐标Y坐标7、274790000,39503540008、274771000,39503730009、274700000,395037300010、274705500,3950350000标高从740米至450米矿区面积15309平方公里。2、矿山基本情况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XX煤矿为股份制企业,当前开采方式为平硐上山开采,属”六证”齐全的矿井,包括采矿许可证(证号3500000620008)、煤炭生产许可证(证号203508220148)、安全生产许可证(证号(闽)MK2005F102(G1)、工商营业执照(证号350000100009819)、矿长资格证(证号MK35012070)、矿长安全资格证(07135050100132)。XX煤矿煤矿核定生产能力600万吨。主要开采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的39、41等煤层,其中39、41煤层;一采区625M水平以上煤层基本采空,二采区530M水平以上煤层也基本采空。全矿现有职工人数为91人,其中特种作业人员24人,安全管理人员12名。3、矿井井筒及其开拓方式矿井现有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504以下水平拟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目前为二采区一个水平生产,主要生产水平为504M,全矿现有1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为50441采面,掘进工作面为50439西沿煤掘进和50439东石门掘进。各矿井硐口坐标详见表14。一采区为联合改造矿井,待申请竣工验收后方可生产。矿井利用现有主井504M、风井530M等2个平硐采用阶段平硐开拓。采煤方法为走向短壁后退式残采。采煤工艺为电煤钻打眼,放炮落煤,矿车运输,矿井内机械通风,矿灯照明,平硐自然排水。4、矿井排水方式该矿床采用平硐开拓,矿井排水方式为自然排水。坑内水主要靠巷道水沟自流外排,排泄条件好。矿井水经各生产平硐水沟自流至地面沉淀池,经沉淀池处理后排放。二采区矿井井口坐标表14名称X坐标Y坐标高程(M)备注主井2747095395035905040为主要生产井,已形成约2处采空区,为平硐开拓风井2747125395036805300井筒长约450M,已与504主平硐连通。5、井口与河流位置标高相对关系区内地形切割较剧烈,沟谷发育,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沟谷水。附近沟床狭窄,常年水深一般不超过1M,但在暴雨季节,洪水位上涨,局部地段涨幅可达23M。溪流两侧沟谷基本上为季节性流水,流量较小。由于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深,大气降水自然顺坡沿地表低洼处径流,排水条件通畅。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456M。据历年洪水水位调查,汛期溪流河最高洪水水位为459M,低于矿井平硐口。矿界范围内没有水库,而地层岩性由粉沙岩、细砂岩组成。二、矿山地质、水文地质特征(一)地形地貌特征该矿区属中低山地貌,地表植被茂盛,沟谷纵横,山峦连绵起伏,地形切割强烈。最高点标高92120M,最低标高46000M,相对高差46120M,地形较陡峭,沟谷发育,矿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主要为一些山涧和自然冲沟。有利于大气降水及地表水的排泄。区内植被发育,基岩裸露极少。主平硐口位于小山脊斜坡地段,硐口标高为504M,硐口附近及硐口标高以上小山脊斜坡的自然坡度约2532回风平硐口位于矿区东部主平硐附近的山麓斜坡地段,硐口标高为530M,硐口附近及硐口标高以上山坡的自然坡度约2025。(二)地质特征1、矿区地层地层煤矿区内出露地层由老至新依次为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2T)及第四系盖层(Q)。(1)、二叠系下统文笔山组(P1W)地层厚度大于300米,该地层出露于矿区南部边界,以砂质泥岩为主,夹细砂岩。(2)、二叠系下统童子岩组(P2T)、童子岩组第一段(P2T1)厚约260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由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11层以上,编号2528,其中39、41煤层可采。该部分地层出露于矿区南部。、童子岩组第二段(P2T2)厚约130米。为一套浅海相不含煤沉积,岩性以泥岩为主,上部含泥质砂岩和砂质泥岩。主要分布在矿区中部。、童子岩组第三段(P2T3)厚约380米。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岩沉积,由细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和煤层组成,含煤31层以上。该部分地层出露于矿区北部及东北部。(3)第四系(Q)分布于山坡及沟谷中,为残、坡积层及冲积层,厚05米。2、地质构造本矿区所在的长塔井田在区域构造上位于政和大埔深大断裂的西侧,区内总体为一向北北东倾斜的单斜构造,沿走向上发育次一级褶曲。区内出露的主要断层有(1)、F3断层正断层。发育在本矿区中东部。断层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总体向南西向倾斜,倾角3050,落差约32M。该断层充导水性弱。(2)、F5断层正断层。出露于本矿区中部。断层线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约50,落差约64M。它使童子岩组第二段和第一段上部地层缺失,地表延伸长度大于3000M。该断层为局部导水断层。(3)、F6断层正断层。发育在本矿北东部。断层线呈北西、南东向展布,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500M。总体向北东向倾斜,倾角约30。该断层充导水性弱。(4)、F9断层正断层。出露于本矿中西南部。断层线走向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大于40,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下盘为文笔山组。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000M。该断层充导水性中等,为本矿主要导水断层,其影响主要在本矿各井的主平硐井口附近体现,对矿井各开采煤层的影响不大。(5)、F10断层正断层。发育在本矿北东部。断层线呈南北走向展布,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500M。总体向东倾斜,倾角约50,落差约35M。上下盘均为童子岩组第三段,该断层充导水性弱。该矿区构造类型应属三类,即构造复杂类。3、岩浆岩该煤矿范围内的煤硐中只零星出露辉绿岩,呈岩脉状、瘤状、层状及不规则的岩株状,侵入于岩层裂隙之中,由于其一般受构造控制,部分吞蚀煤层,但对煤质影响不大。4、煤层及资源量该煤矿可采煤层为童子岩组第一段的39、41煤层。39煤层最大厚度163M,最小厚度031M,平均118M,简单结构,属较稳定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砂岩,间接底板砂质泥岩。41煤层最大厚度145M,最小厚度06LM,平均080M,简单结构,属较稳定煤层,顶板为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砂岩夹泥质砂岩。以上可知,该三层煤均为较稳定型煤层即二型。福建省121煤田地质勘探队于2005年2月组织人员对扩大开采范围内矿井(包括拟联合改造煤矿)的部分巷道进行了地质调查,并于2005年3月提交的福建省XX县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福建省国土资源评估中心于2005年5月9日提交的福建省XX县XXXX煤矿扩大资源储量核实报告(长塔井田)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意见书(闽国土资储审200558号)。评审结论截止2004年12月底,核实总资源量(111B122B333)1943万吨,其中控制的基础量(111B122B)556万吨,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10万吨。(三)水文地质特征区内地形切割较剧烈,沟谷发育,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沟谷水。附近溪床狭窄,常年水深一般不超过1M,但在暴雨季节,洪水位上涨,局部地段涨幅可达23M。溪流两侧沟谷基该上为季节性流水,流量较小。由于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深,大气降水自然顺坡沿地表低洼处径流,排水条件通畅。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456M。1、岩层的含水性区内各岩层可概括为含水岩组和隔水岩组。含水岩组第四系(Q)除溪沟中有少量冲、洪积物外,主要为残、坡积物。它由粘土、亚粘土夹岩石块等组成,厚度05米,属孔隙潜水含水岩组,富水性一般较弱。主要靠大气降水直接补给,对煤层开采影响很小。童子岩组第三段(P1T3)由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等组成,厚度为456米,属不均匀裂隙含水岩组,含水部位主要在裂隙发育的细砂岩中,岩层富水性弱。童子岩组第一段(P1T1)由砂质泥岩、泥质砂岩、细砂岩及煤层等组成,厚度为260米,属不均匀裂隙含水岩组,含水部位主要在裂隙发育的细砂岩中,岩层富水性弱。岩浆岩分布于煤系中的岩浆岩主要为辉绿岩,次为石英斑岩,通常接受大降水,补给条件较差,对煤层开采影响不大。隔水岩组文笔山组P1W属相对隔水岩组,岩性以砂质泥岩、泥质砂岩或泥岩为主,岩层一般不富水,对煤层开采无充水危害。2、断层构造带水文地质特征矿区内的断层有F5、F9。、F5断层正断层。出露于本矿区中部。断层线走向北西南东向,倾向北东,倾角约50,落差约64M。它使童子岩组第二段和第一段上部地层缺失,地表延伸长度大于3000M。该断层为局部导水断层。巷道中局部见滴水、淋水现象,一般对矿坑无充水危害。但在雨季则需要重点防范。、F9断层正断层。出露于本矿中西南部。断层线走向东西走向,倾向北,倾角大于40,上盘为童子岩组第一段,下盘为文笔山组。地表延伸长度大于1000M。该断层充导水性中等,为本矿主要导水断层,其影响主要在本矿各井的主平硐井口附近体现,其水流都很快从主平硐巷道流出直接到地表,对矿井各开采煤层不构成影响。3、矿井地下水的补给、排泄条件及规律本区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然后通过风化带、构造带等补给各岩层,再向深部迳流或排泄,其补给路程和迳流条件很不一致。矿坑涌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而变化,一般浅部较深部明显。综上所述,该区水文地质类型属基岩裂隙类简单型。4、矿坑充水因素对矿井有影响的充水因素主要有(1)大气降水大气降水是矿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是矿坑水的主要因素。大气降水是通过地表风化残坡积层、风化岩层裂隙带、构造带和采空区塌陷裂隙带等渗入补给各含水岩组,然后向矿坑充水,成为矿坑的主要补给来源。(2)老窑及采空区积水该次调查的老窑矿井为2个,即老窑井(标高550M)和3井(标高665M),均为平硐,可自然排水。目前硐内采空区无积水,对矿井未来开采没有影响。但在开采煤层时应严格执行探防水措施。(3)裂隙含水岩组主要赋于童子岩组煤系地层的裂隙中,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岩及少量的细粉岩。含水层呈透镜体分布,浅部富水性中等弱;深部富水性弱极弱。主要表现为顶板的滴水和渗水,通过调查分析煤层底板的涌水量极小,底板突水的可能性极小。(4)地表水体区内地形切割较剧烈,沟谷发育,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沟谷水。附近溪床狭窄,常年水深一般不超过1M,但在暴雨季节,洪水位上涨,局部地段涨幅可达23M。溪流两侧沟谷基该上为季节性流水,流量较小。由于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深,大气降水自然顺坡沿地表低洼处径流,排水条件通畅。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456M。据历年洪水水位调查,汛期溪流河最高洪水水位,低于矿井平硐口水位,矿界范围内没有水库。至目前为止矿井未出现与地表水有关的井下水患及其事故。现各硐口处已建好堤坝及泄洪渠,暴雨时能确保溪沟洪水的排泄。总之,按设计要求留好矿区防隔水煤(岩)柱等工作前提下,未来矿坑主要充水因素是大气降水。5、矿井涌水量预测根据该项目现场观察,仅有主井、风井和联合矿主井、风井有部分矿井水排出。但随着开采深度的加大,矿井涌水量也将增加。以下为本矿的实测涌水量主井(504米)最大涌水量为115M3/H;正常涌水量为73M3/H。风井(530米)最大涌水量为58M3/H;正常涌水量为35M3/H。联合矿主井(596米)最大涌水量为135M3/H;正常涌水量为85M3/H。联合矿风井(625米)最大涌水量为30M3/H;正常涌水量为23M3/H。目前本矿主井、风井及联合矿主井、风井涌水均通过平硐自流出地表。该预测水量不包括老窑积水、地表水的突水涌入。当开采标高低于450M水平,特别越往深部开采时,其涌水量将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四)工程地质条件1、第四系坡残积层特征主要成分为粘性土,属松散堆积层,分布于坡地表层,稍湿,可塑硬塑,强度一般,稳定性较差。受长期雨水冲刷影响,在地形坡度较陡地段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形成临空面地段,易出现土体失稳。2、岩层强风化带特征矿区出露下二叠统童子岩组(P1T)及文笔山组(P1W)的砂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等,由于长期遭受雨水冲刷淋滤作用、氧化作用以及构造作用等综合影响,在地表浅部形成厚度不均匀的强风化带,一般厚度约13M、局部厚度大于5M,其岩石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面多为张开或半张开状,且多为泥质充填,岩体破碎,稳固性差,在地形坡度较陡地段以及人类工程活动开挖形成临空面地段,易出现顺坡滑塌失稳。3、煤层顶底板特征矿区内各主要可采煤层顶板为泥岩或砂质泥岩,间接顶板岩性逐渐由细变粗为泥质砂岩,发育波状水平缓波状层理,岩石较致密坚硬,据矿区煤层的顶板岩石力学试验,顶板岩石塑性为中强、摩氏硬度35级。底板为砂质泥岩,或夹细砂岩条带,岩石较致密坚硬,裂隙发育。根据该煤矿开采多年经验,煤层顶底板均较稳定,不易冒落,但由于矿区内构造较发育,局部地段受断层、褶曲等影响,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岩石较破碎,岩体质量较差,局部地段尚存在软弱夹层,对矿山开拓井巷硐室稳定、采空区顶底板稳定有一定影响。4、围岩工程地质特征矿区围岩岩体由下二叠统童子岩组(P1T)及文笔山组(P1W)的砂砾岩、砂岩、泥质砂岩、砂质泥岩等组成,岩石一般节理裂隙不发育,岩体质量较好,属坚硬半坚硬层状结构的岩层,一般稳固性较好。但局部受构造、岩浆岩侵入等影响,岩石破碎,岩体质量较差,稳固性较差。总体上,该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简单中等类型。(五)环境地质条件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分区,该区地震烈度为六度,矿区岩石放射性弱,岩石有毒有害成分会含量低,对人体不构成危害;该煤矿属于低瓦斯矿井,地温正常,小煤多年生产中未发生煤尘爆炸和煤层自然现象。矿坑水水质偏酸性,矿山矿坑水总体为一种简单污水,对地表水污染影响轻微。矿区地表未发现裂隙和塌陷现象。以往小开采矸石多堆放于沟谷的两侧。矿山已加强治理,设立了拦杆坝,防止山洪爆发发生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矿区环境地质条件良好。三、矿井开采情况(一)矿井开采现状矿井目前为单水平单采区生产,主井504,风井530。联合改造井主井596,风井625。通风方式采用中央并列式,地面抽出式通风方法。矿井现主要开采童子岩组一段的39、41煤层。现有采掘面二采区旧系统生产井50441采面、50439西沿煤掘进、50439东石门掘进。采煤方法为走向短壁后退式残采。矿车运输,矿井内机械通风,矿灯照明,平硐自然排水。矿井现有开拓方式为平硐开拓,450以下水平拟采用平硐暗斜开拓,目前为二采区一个水平生产,主要生产水平为504M,全矿现有1个采煤工作面和2个掘进工作面,采煤工作面为50441采面,掘进工作面为50439西沿煤掘进、50439东石门掘进。(二)矿井开采历史该煤矿建井时间为1996年,1998年开始正式投产,开采的主要煤层为童子岩组的39、41煤层,其中39、41煤层530米水平以上煤层当时基本上采空(老采空区)。(三)矿区周边历史老窑及其老空积水区水患影响矿界内老窑3(665米)全岩掘进石门110米,未见煤,无积水;老窑(550米)全岩掘进石门70米,未见煤,无积水。通过资料分析,经过矿井前期排水,目前上部已无老空积水隐患,矿区周边及其外围以外矿井对矿坑无充水影响。四、水害隐患分析根据该次调查,结合收集XX县XX煤矿有限公司XX煤矿勘查地质报告和矿山开采的实际情况等基础资料,经过综合研究,将矿山存在水害隐患分析如下(一)矿井水害来源分析1、老窑及采空区积水此次调查的矿区内其他老窑2个,为3号井(标高665)全岩掘进石门110米,为平硐,未见煤,无积水;老窑井(标高550)全岩掘进石门70米,为平硐,未见煤,无积水。对矿井未来开采没有影响。2、生产矿井现有该矿主井504M、风井530M、联合改造主井596M、联合风井625M生产系统形成的采空区和老窑550M、老窑665M组成的采空区有7个,调查如下、老窑550M开采55041煤层,开采时间1992年10月,煤层厚度09米,最低开采标高550M,无积水,合计体积2650M3;、老窑665M开采66541煤层,开采时间1991年1992年1月,煤层厚度09米,最低开采标高670M,无积水,合计体积2250M3;、联合风井625M开采62539煤层,开采时间2004年9月,煤层厚度070米,最低开采标高630M,无积水,合计体积2250M3;、主井504M开采50441煤层,开采时间2005年6月,煤层厚度082米,最低开采标高506M,无积水,合计体积13875M3;、主井504M开采50439煤层,开采时间2005年9月,煤层厚度091米,最低开采标高510M,无积水,合计体积3412M3;、主井504M开采50439煤层,开采时间2004年9月,煤层厚度195米,最低开采标高508M,无积水,合计体积3430M3;、主井504M开采50429煤层,开采时间2005年6月,煤层厚度086米,最低开采标高5093M,无积水,合计体积3550M3;以上采空区最低开采标高介于506576之间,均为平硐开拓,可自然排水,经核实,无积水。主井和风井已相互连通,矿井水从生产平硐水沟自流至地面沉淀池处理后排放。经过井巷调查,未发现积水区。3、构造带导水由于矿井地层是童子岩组地层,属于弱裂隙含水岩组,矿区内发育的断层有F3、F5、F6、F9、及F10断层,巷道中揭露局部有滴水现象,成为矿井水的主要补给通道之一,经核实断层属于弱导水断层。工作区域只在弱裂隙含水岩组中进行,没有强含水层、断层导、透水的威胁。矿山至目前为止,未发现明显充导水性强的断层或破碎带。据调查,矿区范围内未发现其它与井内与沟谷及老窑积水有力联系的导水断层、裂隙带、塌陷区、断裂带两侧岩煤层本身含水性差的限制,补给来源有限,除局部有一定的地下水静储量外,对未来矿井生产充水影响小,不会造成突水危害。但今后煤层开采时要注意小断层的导水性。4、地表溪沟水区内地形切割较剧烈,沟谷发育,区内无大的地表水体,仅有季节性沟谷水。附近溪床狭窄,常年水深一般不超过1M,但在暴雨季节,洪水位上涨,局部地段涨幅可达23M。溪流两侧沟谷基该上为季节性流水,流量较小。由于矿区地形起伏较大、切割较深,大气降水自然顺坡沿地表低洼处径流,排水条件通畅。矿区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为456M。据历年洪水水位调查,汛期溪流河最高洪水水位,低于矿井平硐口。一般不会对矿井井巷形成洪水隐患。风井各硐口处已建好堤坝及泄洪渠,暴雨时能确保溪沟洪水的排泄。5、裂隙承压含水层主要赋存于童子岩组煤系地层和文笔山组地层的裂隙中,含水层岩性主要为砂岩及少量的细粉砂岩。含水层呈透镜休分布,浅部富水性中等弱;深部富水性弱极弱。主要表现为顶板的滴水和渗水,通过调查分析煤层底板的涌水量极小。(二)水害隐患分析1、淹井隐患分析通过上述矿井水害来源分析,影响该矿水害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自采自掘采空区废弃巷道在后期因坍塌产生的少量积水,二是地表水通过采矿产生的“三带”等通道进入井下,造成雨季矿井涌水量的增加,当矿井涌水量超过正常的排水能力时,就造成水灾。地表沟谷水对矿井浅部具有一定的充水影响,随着矿区开采范围扩大、延深,矿山采矿“三带”的范围也将不断地扩大、延伸,受采矿“三带”的影响,地表浅部原来不导水或导水性弱的断裂破碎带以及各种裂隙带将转变为地表沟谷水补给井下矿坑的导水补给通道,给矿井带来充水影响。尤其在雨季汛期高水头作用下,地表水将增大对井下矿坑的补给强度,在井下排水措施不力的情况下,将给矿井浅部水平造成充水危害。由于矿井浅部多年采矿活动,目前采区及上部小窑均无采掘工作面与其相接触,无新的采矿“三带”增加,地表沟谷水对地下矿井充水影响不增加,从矿井水害来源及矿井排水资料对比分析,地表沟谷水对深部矿井保持弱的水力联系,但对深部矿井无充水危害。地面因井口处于半山坡,高出当地最低侵蚀面,无洪水影响,无河流从井田通过,地形陡峻,沟谷发育,利于地表水的排泄,故地面防治水无需采用其他特殊措施,若地表出现开采形成裂隙时只要加黄泥土夯实即可。地表沟谷水对井口无影响;沟谷水对该采区无淹井威胁。为加强地表水防治,减少井下涌水量,矿井应开挖地表排洪沟,防止大气降水、地表水经构造裂隙、采动裂隙和塌陷区渗入矿坑;加强井下工程测量,留足隔水煤柱,保证井下安全。至目前为止,矿区未发生过上述情况下的淹井事故。矿区未出现老窑采空塌陷区、岩溶塌陷区、地表陷落柱、地裂缝、老窑硐口等可能被作为地表水补给井下矿坑的导水补给通道。综上所述,在采取留足地表沟谷水及断层等防隔水煤岩柱等防治水措施的前提下,矿山生产采区出现地表沟谷水淹井的可能性不大。2、透水隐患分析通过上述矿井水害来源分析,地表沟谷水对地表浅部矿井具有一定的充水影响。受采矿“三带”的影响,原来不导水或导水性弱的断裂破碎带以及各种裂隙带转变为地表沟谷水补给矿坑的导水补给通道。至目前为止,矿区内未出现来采区老空积水、包括采矿“三带”在内的断裂破碎带以及各种裂隙带的透水事故。矿区未出现地表塌陷积水区、开采露头煤层积水区、蓄水池等其它地表水体,也未发生溶洞水、钻孔导水以及水井水、地下含水层水透水事故。根据地质资料,井田范围内无大的导水断层、裂隙(带)、陷落柱,即矿井在开采时与井田范围内的沟渠、周边的小窑水体无水力联系。经调查矿区外围无越界开采矿井。此外,在矿井边界留50M边界煤柱,对于自采自掘的废弃巷道,因塌陷存在局部积水,开采时采面切眼只要做好超前探水工作就可以解决该隐患。因此,该矿井不存在老窑水透水的可能性。综上所述,矿井只要在生产前期对老窑积水排查彻底并在采区边界设置停采线,留足防隔水煤岩柱,矿山就可以避免发生老窑积水透水事故。在采取留足地表沟谷水及断层等防隔水煤岩柱等防治水措施的前提下,矿山生产采区不会出现地表沟谷水淹井。五、矿区防治水措施(一)老窑、采空区积水及矿井水的防治此次调查的矿区老窑2个,即3号井(标高665)全岩掘进石门110米,为平硐,见41煤,无积水和老窑井(标高550)全岩掘进石门70米,为平硐,见41煤,无积水,但应提防废弃巷道因坍塌堵塞形成的积水。除上述已知的报废井巷外,随着开采的继续,采空区的增多,可能在后续中因坍塌堵塞存在积水的采空区。因此,在今后开采中对矿区的采空区水患不可以掉以轻心,煤矿应组织有关人员加强监测、论证,及时排除隐患,为矿山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二)导水断层的防治对断裂构造带应加强矿山地质及水文地质工作,密切注意井巷围岩、断层破碎带、掘进面等涌水特征,发现顶板淋水加大,顶板来压等透水预兆,应立即停止作业,采取防范措施。(三)地表溪沟水的防治据历年洪水水位调查,汛期溪流河最高洪水水位,低于矿井平硐口水位。一般不会对矿井井巷形成洪水隐患。风井各硐口处已建好堤坝及泄洪渠,暴雨时能确保溪沟洪水的排泄,不会对矿井井巷形成洪水隐患。虽然矿区风井和各硐口处已建好堤坝及泄洪渠,暴雨时能确保溪沟洪水的排泄。但为防止暴雨时洪水夹带矸石倒灌流入井下,仍应按照有关矿山规范文件要求进行整改的前进下,应做好以下防范措施1、雨秀汛期必须加强地表巡查,发现地表裂缝、塌陷、泥石流或溪沟堵塞等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煤台、挡矸坝附近可能有地表水渗入的地段采取防渗措施。2、进一步维护完善井口处的堤坝和泄洪渠,以确保溪沟洪水排泄。同时应及时清理沟谷废查、废石,确保沟谷水排泄通畅,以防止因沟谷堵塞而发生沟谷洪水倒灌。六、结论及措施(一)结论该次通过收集地质报告,生产矿井、老窑、相邻矿井开采资料和野外实地调查资料,经整理、研究分析后认为(1)大气降水是矿井主要充水源。直接充水含水岩层童子岩组富水性一般为极弱弱,矿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对矿井充水不构成威胁。(2)栖霞灰岩为一岩溶裂隙承压含水岩组,其含水性不均匀,富水性总体上浅部深部弱。在正常情况下,文笔山组隔水层组隔了其与童子岩组之间的水力联系,一般不会开采造成威胁。根据现有资料分析,栖霞组灰岩离矿区童子岩组第一段主采煤层(37、39、41煤层)间隔较远,中间有文笔山组隔水层地层分布,多年来浅部临近开采煤层未曾发生灰岩透水事故。因此,未来水平开采童子岩组第一段主采煤层中,溶洞透水的可能性小,不会发生灰岩水的突水危害。(3)由于矿井浅部多年采矿活动,目前采区及上部小窑均无采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