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专练_第1页
《流浪地球》专练_第2页
《流浪地球》专练_第3页
《流浪地球》专练_第4页
《流浪地球》专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流浪地球专练1近期热映的流浪地球这部电影获得了极大的好评,也涉及了 许多物理知识,如氦闪、地球刹车和逃逸、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太 阳发生氦闪之前进行的是氢聚变, 关于核反应的类型,下列表述正确的是()D.是核裂变【答案】A【解析】OO2. 2019年春节上映的国产科幻片中,人类带着地球流浪至靠近木星 时,上演了地球的生死存亡之战,木星是太阳系体积最大、自转最快的行星,它的半径约为k =詞,早期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木星的四颗卫星,其中,木卫三离木星表面的高度约为 h二103 X 1於询,它绕木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约等于= 6.0x1囤,已知引力常量再 6.67 X 10一门 n?/旬屛,

2、则木星 的质量约为()【答案】C【解析】木卫三”绕木星做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做向心力,故有:”=肌;,解得木星的质量为: 4JT2rJ 4?TI(W + /i)34 X 3.142 X (7.0 X 10? + l.)3 X 1D9)3._小27丁氐耐X 1071 *(&0 x 疗严GTM= r=,=J.址9 宅 20 X; 故选C.3. 2019年春节期间热映的电影流浪地球被称为中国科幻电影的 里程碑,影片中提到利用赤道发动机反向喷射使地球停止自转,可见赤道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发射人造卫星一般也将发射场选择在尽可能 靠近赤道的地方,这样选址是因为在赤道附近A. 重力加速度较大B. 地球的引力较大

3、C. 地球自转角速度较大D. 地球自转线速度较大【答案】D【解析】A、赤道处向心加速度最大,重力加速度最小,故 A错误;B、由万有引力定律可知物体在地球表面各点所受的引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C在地球上各点具有相同的角速度,故 C错误;D赤道处相对于地心具有的初速度大,发射时所需能源少,故D正确。4.霍曼转移轨道(Hohmann transfer orbit )是一种变换太空船轨道 的方法,此种轨道操纵名称来自德国物理学家瓦尔特霍曼。在电影和小说流浪地球中,利用霍曼转移轨道,用最少的燃料地球会到达 木星轨道,最终逃出太阳系。如图所示,科学家利用固定在地面的万 台超级聚变发动机瞬间点火,使地球在地

4、球轨道I上的B点加速,通过运输轨道,再在运输轨道上的 A点瞬间点火,从而进入木星轨 道H。关于地球的运动,下列说确的是A. 在轨道H上经过A的速度小于经过在轨道I上 B的速度B. 在轨道H上经过A的动能大于在轨道I上经过 B的动能C. 在轨道H上运动的周期小于在轨道I上运动的周期D. 在轨道H上经过A的加速度小于在运输轨道上经过 A的加速度【答案】A【解析】A、两个轨道都是圆轨道,根据睥可知半径越大, 则速度越小,速度越大则动能就越大,故 A对;B错;C、根据D、根据可知半径越大,则周期越大,故C错;可知半径相等,则加速度就相等,故 D错;5.春节期间非常火爆的电影流浪地球讲述了若干年后太阳部

5、氢 转氦的速度加快,形成 氦闪”产生巨大的能量会使地球融化,核反应 方程为|岀+認7恥+儿人类为了生存,通过给地球加速使其逃离 太阳系,最终到达4.25光年外的比邻星系的某轨道绕比邻星做匀速 圆周运动,引力常量为 G,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确的是A. 核反应方程式中的X为正电子B. 地球要脱离太阳系需加速到第二宇宙速度C. 若已知地球在比邻星系的轨道半径和环绕周期,则可确定出比邻 星的密度D. 若已知地球在比邻星系的轨道半径和环绕周期,则可确定出比邻星的质量【答案】D【解析】A .根据核反应的电荷数及质量数守恒可知, X的电荷数为0,质量数为1,即为中子,故A错误;B .根据宇宙的三个速度定义可知

6、,地球脱离太阳系需加速到第三宇 宙速度,故B错误;CD.根据万有引力与向心力的公式可得,解得【 &严L即可求解比邻星系的质量,但是不知道比邻星系的半径, 所以不可以算出密度,故 C错误,D正确。6.2019年春节期间,中国科幻电影里程碑的作品流浪地球热播.影 片中为了让地球逃离太阳系,人们在地球上建造特大功率发动机, 使 地球完成一系列变轨操作,其逃离过程如图所示,地球在椭圆轨道 I 上运行到远日点B变轨,进入圆形轨道在圆形轨道H上运行到B 点时再次加速变轨,从而最终摆脱太阳束缚.对于该过程,下列说确 的是A. 沿轨道I运动至B点时,需向前喷气减速才能进入轨道HB. 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小于沿轨

7、道H运行的周期C. 沿轨道I运行时,在A点的加速度小于在B点的加速度D. 在轨道I上由A点运行到B点的过程,速度逐渐增大【答案】B【解析】A .沿轨道I运动至B点时,需向后喷气加速才能进入轨道H,选项A错误;B .因在轨道I的半长轴小于轨道H的运动半径,根据开普勒第三定 律可知,沿轨道I运行的周期小于沿轨道H运行的周期,选项B正确;C. 根据可知,沿轨道I运行时,在A点的加速度大于在B点 的加速度,选项C错误;D.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可知,在轨道I上由A点运行到B点的过程, 速度逐渐减小,选项D错误;7. 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的成功,掀起了天体热。小明同学课外 查阅太阳系行星的一些资料。太阳系各

8、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沿同一方 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当地球恰好运行到某地外行星和太阳之间, 且 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的现象,天文学称为 行星冲日”据报道,2014 年各行星冲日时间分别是:1月6日木星冲日;4月9日火星冲日:5 月11日土星冲日;8月29日海王星冲日;10月8日天王星冲日。已知地球及各地外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半径如下表所示,则下列判断 中正确的是()地球火星木星轨道半径(AU )1.01.55.2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轨道半径(AU )9.51930A. 各地外行星每年都会出现冲日现象B. 在2015年一定会出现木星冲日C. 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土星的一半D. 地外行星中,海王

9、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最长【答案】B【解析】因为冲日现象实质上是角速度大的天体转过的角度比角速度 小的天体多出2n,所以不可能每年都出现,故 A错误;由开普勒第 三定律有:建二;= 14060日,周期的近似比值为12,故木星的周期 约为12年,由曲线运动追击公式:一集=2帧,将n = 1代入可得 I - 年,为木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 所以2015年能看到木星冲日现象,故B正确;同理可算出天王星相邻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 1.01年,土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 1.03年,海王星两次冲日的时间间隔为1.006年,故CD错误;8. 国产科幻大片流浪地球讲述了太阳即将在未来出现核燃烧现象,从而导致人

10、类无法生存,决定移民到半人马座比邻星的故事。 据科学家论证,太阳向外辐射的能量来自其部发生的各种热核反应, 当太阳部达到一定温度时,会发生 核燃烧”其中 核燃烧”的核反应 方程为+ #,方程中x表示某种粒子,函是不稳定的 粒子,其半衰期为T,贝卩下列说确的是A. X粒子是丄B. 若使丄的温度降低,其半衰期会减小C.经过2T, 一定质量的丄占开始时的一1 一D.核燃烧”的核反应是裂变反应【答案】A【解析】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知, X粒子的质量数为4,电荷数为2,为宀 ,选项A正确;温度不能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选项B错误;经过2T,定质量的占开始时的-一一 一选项C错误;核燃烧”的核反应是

11、轻核聚变反应,选项 D错误;9. 随着科幻电影流浪地球的热映,“引力弹弓效应”进入了公 众的视野。“引力弹弓效应”是指在太空运动的探测器, 借助行星的引力来改变自己的速度。为了分析这个过程,可以提出以下两种模式: 探测器分别从行星运动的反方向或同方向接近行星, 分别因相互作用 改变了速度。如图所示,以太阳为参考系,设行星运动的速度为探测器的初速度大小为vo,在图示的两种情况下,探测器在远离行星 后速度大小分别为V1和V2.探测器和行星虽然没有发生直接的碰撞, 但是在行星的运动方向上,其运动规律可以与两个质量不同的钢球在 同一条直线上发生的弹性碰撞规律作类比。 那么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 vi VoB. vi= VoC. V2 VoD. V2=Vo【答案】A【解析】设探测器的质量为 m,行星的质量为M,探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