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力》教案_第1页
《浮力》教案_第2页
《浮力》教案_第3页
《浮力》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浮力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不仅仅要 “学习物理”,更重要的是要“探究物理”。在“探究”中提出物理问题,在“探究”中经历并体 验科学探索的历程,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跟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探究”中将物理学习最 终归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将科学探究的要素淋漓尽致的体现出来,使学生在探究中敢 于质疑、勇于辩论,在充分交流中比较、筛选出最佳的实验方案。而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的指 导作用突显出来,从而使师生互动不再停留在形式上,而具有实质意义。这样一堂鲜活的课上完 后,学生收获的不只是知识,还收获了研究问题的方法,

2、从而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得到培养、提高。二、学生情况、学习任务分析对于浮力,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有所认识,但这些认识很肤浅,有的甚至是错误的。比如学生对 于漂浮在水面的物体受浮力的作用有直观的感受,但对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也受到浮力却不清 楚。当然,更不清楚浮力是怎样产生的、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等问题了。因此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 让学生知道浸在(漂浮、悬浮、下沉)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的浮力,知 道如何计算浮力的大小,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这些知识主要是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的,所以本节课的 重点是做好探究实验,尤其要引导学生做好探究问题的提出、猜想、实验设计、分析论证等环节。三、教学目标知识与

3、技能目标:1认识浮力并知道浮力的方向。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2经历探究 “浮力大小等于什么 ”的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及其方向,会测量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2阿基米德原理。教学难点:探究 “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 ”的过程。五、教具 演示实验器材:铁架台、重垂线、鸡蛋、食盐水、乒乓球、大烧杯、红毛线、水桶、水盆,准 备一组与学生所用完全相同的实验器材(便于学生上讲台演示实验方案)。学生实验器材:橡皮泥、小石块、小木块、铁钉、乒乓球、烧杯

4、 (100ml) 、弹簧测力计、溢水 杯、小桶、空易拉罐、水槽、细线。六、教学准备1课前根据本节课需要自制教学( PPT )课件,准备各种实验器材。2学习小组成员明确各自的职责 .七、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课件展示生活中有关浮力的事例:漂浮在水面的轮船、木块、水鸭子、人,浸没在水中的潜水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事例中的轮船、人等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小组合作学习,尝试分析这些现象的原因。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这些现象与浮力有关;不仅浸在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浮力,而且 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会受到气体对它的浮力。然后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浮力现象,想了解哪些有关 浮力的知识,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引出本节课的

5、课题。(设计思想:从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入手,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引导学生提出想了解 的浮力知识,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2. 新课教学模块一:感知浮力的存在,建立浮力的概念让学生将石块、铁钉、木块、乒乓球放入盛水的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发现木块、乒乓球漂 浮在水面上,而石块、铁钉却沉入烧杯的底部。第一环节:感知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浮力。 引导学生分析漂浮在水面的木块或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寻找物体能漂浮在水面上的原因,尝试 运用平衡力的知识解释现象,进而得出:漂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第二环节:感知在水中悬浮的物体受浮力。 演示实验:把鸡蛋放入配制好的盐水中,观察实验现象,发

6、现鸡蛋悬浮在盐水中。 引导学生分析悬浮在盐水中的鸡蛋的受力情况,最终得出: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 浮力。(设计思想:通过观察、讨论、分析,让学生感知漂浮或悬浮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浮力的作用, 并且还可以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来确定浮力的大小和方向。)第三环节:探究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发现石块、铁钉沉入烧杯的底部,提出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吗?”(2)猜想和假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在水中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然后交流展示小组讨论 的结果,说明提出的猜想及其依据。(3)设计实验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方案,并进行交流展示。 教师与学生共

7、同研讨评估各实验方案,并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 实验器材:烧杯、水、弹簧测力计、石块、细线。(4)进行实验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有困难的学生可参考屏幕上的友情提示(包括实验的具体操作步 骤和注意事项)。( 5 )收集信息、分析归纳 各实验小组交流实验现象,分析石块的受力情况,运用平衡力的知识来确定浮力的存在。 实验结论: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综合以上三个环节:浸在(漂浮、悬浮、下沉)液体里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施加的竖直向上 的浮力。(设计思想: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明确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浮力的作用。在探究过程中培 养学生提出问题、科学猜想、构思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信息、分

8、析归纳等方面的能力,让学 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乐趣,实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完成浮力概念的建立。)【友情提示】浮力的方向 前三个环节中,学生通过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已经明确了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另外也 可以利用下面的演示实验使学生进一步理解 “竖直向上 ”的含义。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用一段较粗的红毛线,将其两端分别固定在乒乓球和大烧杯的底部,将水注入大烧杯,直到将乒乓球浸没,观察红毛线被拉直的方向。将大烧杯的一端垫高,观察红毛线被 拉直的方向,并与重垂线的方向相比较。此实验说明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设计思想:通过演示实验,形象直观地让学生知道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反

9、馈练习(一)】1. 一艘总质量为1.0 X 107kg的轮船,在水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N2. 台质量为5.0 X 104kg的深水探测器,悬浮在水中时受的浮力是???N3 如下图所示,物体重为10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2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是N (设计思想:采用“小循环、多反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可以利用平衡力的知识来确定 物体所受到浮力的大小,即F浮二G物或F浮二G物F拉。)模块二:探究 一一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建立阿基米德原理第一环节: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第二环节:科学猜想(1)小实验 造“船”比赛:用大小相同的橡皮泥造一个船,用小铁钉当“货物”,看谁的小船装载的“货物

10、”最多。通过造 船”比赛,学生可能形成以下观点:物体越重,受到的浮力越大;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 同形状的 船”,受到的浮力不同;船”装载的 货物”越多,船”浸入水中的体积就越大,受到的浮力就越大引导学生质疑、讨论后进入小实验。 将空易拉罐按入水中感受浮力的大小及排开水的多少。在实验中学生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易拉罐所受的浮力越来越大。通过实验 引导学生发现当将易拉罐下按过程中,小桶中的水面升高,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等于什么?学生 经过讨论不难回答岀升高的这部分水的体积与易拉罐浸在液体中的体积相同。也就是说易拉罐浸在 水中的部分排开了等体积的液体,因此我们把排开的这部分水的体积称为V

11、排。但浮力是一种力,浮力的大小与 V排有关系,那应与哪个物理量更加接近?这样学生会比较自然的将F浮与G排联系在一起。从而提岀探究的主题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的关系”。通过“小实验”,小组交流讨论达成共识,明确实验探究的主题。(设计思想:科学猜想需要一定的事实为基础,上述两个小实验起到了为学生的科学猜想提供 铺垫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科学探究的主题。本实验探究的难点是确定探究的主题,学生很难 想到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有关系。通过按易拉罐的实验,使学生有了感 性认识,理解起来变比较容易。)第三环节:进行实验探究(1 )设计实验小组合作完成探究实验方案,并

12、进行交流展示。教师与学生共同研讨评估各实验方案,并确定出最佳实验方案。由于前面已经总结了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的方法,因此在此重点讨论如何收集和测岀物 体排开液体的重力。(2 )进行实验小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并进行分析。物理量G物/NG桶/NF 拉/NG桶+排水/NF 浮/NG排/N数据(3)交流评估,归纳结论各实验小组分析实验数据,交流归纳的结论。(设计思想: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经历阿米德原理建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 激励学生善于观察、收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积极思考,学会提出问题,掌握进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步 骤。)第四环节:阿基米德原理(1)内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2)公式:F浮=G排 拓展:F浮=G排=m排=卩液gV排( 3)适用范围:液体、气体【反馈练习 (二 )】将一个物体轻轻放入盛满水的容器中,测得溢出水的体积为2dm3 ,求该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设计思想:通过“反馈练习”,使学生会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实现“从物理走向生 活”。)3课堂小结 :学生交流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收获,提出存在的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