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孙武传统文化_第1页
下载孙武传统文化_第2页
下载孙武传统文化_第3页
下载孙武传统文化_第4页
下载孙武传统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知道孙武是我国古代的军事家,知道孙武的著作孙子兵法。2、能力目标:了解一些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3 .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孙子兵法不仅对我国,而且对世界都产生了很 大的影响。二、教学准备搜集有关介绍孙子兵法及其在国内外产生巨大影响方面的资料。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一些孙子兵法中的格言,并理解其意义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对这位古代的军事家做到全面的了解。四、教学活动及过程。1 .导人。教师提问:“你们听说过百战百胜出其不意这两个成语 吗御道它们的出处和含义吗? ”请几位学生发言。2 、讲解与讨论。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孙武的生平:“孙武是春秋末

2、年吴国 的一位将领。在孙武的指挥下,吴国打败了楚国,并成为战国时期一个强大的国 家。”教师提问学生:“在海湾战争中,美国官兵人手一册孙子兵法,这是 为什么? 一部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军事著作,为什么会影响这样广?在使用了 最先进武器装备的现代战争中,为什么人们还要向孙武这位古人请教呢? ”请几 个学生自由发言。3 、小组探究。以小组为单位,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 23页的内容,请学生根 据这些内容交流各自的看法,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 情况,适当补充一些孙子兵法中的名言。4 、全班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以及他们对教师所提问 题的思考与回答。5 .教师总结,并

3、对表现突出的小组给予表扬。五、布置家庭作业。请学生搜集一下课题中提到的几位人物的资料。为保证教学质量,可以将搜 集任务落实到小组或个人。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孙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阅读人物剪影孙武,对孙武有初步了解。2、熟读背诵孙子兵法 谋政篇选段。3、查阅资料,搜集孙武的故事,对孙武有更深入的了解。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孙武孙子兵法。二、教学准备:查阅孙武的有关故事,三、教学过程:(一)、学习人物剪影孙武。1、学生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2、教师范读,使学生对孙武有整体印象。(二)、学习孙子兵法 谋政篇选段1、学生自读选段,借助注释初步弄清意思。2、师生交流译文。【原文】 故知胜有

4、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 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 知胜之道也。【译文】 预测胜负有五条: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什么条件 下不可以战的,胜;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胜;上下一心,同仇 敌忾的,胜; 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 胜 ; 将领富于才能而君 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胜。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途径。【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 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译文】 因此,可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 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 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 也不了解自己的, 每战必败。3、熟练朗

5、读,尝试背诵。(三)、学习温馨点击,对孙武有初步的感知。(四)、活动广角。1、搜集孙武生平资料,在小组内开个交流会。2、孙子兵法有十三篇,你最喜欢哪一篇?3、从孙子兵法中选取一段,同学们合作演一演,重现孙武 精神。(五)、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孙武的生平资料,加深了解。2、课下阅读孙武的孙子兵法课题七 孙武教学目标:1、阅读人物剪影孙武,对孙武有初步了解。2、熟读背诵孙子兵法 谋政篇选段。3、查阅资料,搜集孙武的故事,对孙武有更深入的了解。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孙武孙子兵法。 教学准备:查阅孙武的有关故事,第十九课时一、学习曹操集 孙子 序中人物剪影孙武。1 、学生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

6、。2、教师范读,使学生对孙武有整体印象。二、学习孙子兵法 谋政篇选段1、学生自读选段,借助注释初步弄清意思。2、师生交流译文。【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 者胜,上下同欲者胜, 以虞待不虞者胜, 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此五者, 知胜之道也。【译文】 预测胜负有五条:懂得什么条件下可以战,什么条件 下不可以战的,胜;懂得众与寡的灵活运用的,胜;上下一心,同仇 敌忾的,胜; 以有准备之师击无准备之敌的, 胜 ; 将领富于才能而君 主又不从中干预牵制的,胜。这五条就是预知胜负的途径。【原文】 故曰: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 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7、译文】 因此,可以说:了解对方也了解自己的,百战不败; 不了解对方而了解自己的, 胜负各半;不了解对方, 也不了解自己的, 每战必败。3、熟练朗读,尝试背诵。三、学习温馨点击,对孙武有初步的感知。四、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孙武的生平资料,加深了解。2、课下阅读孙武的孙子兵法第二十课时一、学生尝试背诵孙子兵法 谋政篇选段。二、孙子兵法中名言所含的哲理1. 智者之虑 , 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 , 杂于害而患 可解也。译 : 聪明的将帅考虑问题 , 必须充分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 。在 不利的情况下要看到有利的条件 , 大事 便可顺利进行 ; 在顺利的 情况下要看到不利的因素 , 祸患就能预先排

8、除。评析 : 任何事物都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 即任何事 物都有两点 , 不是一点 , 要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 就必须坚持 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 , 对矛盾进行全面分析 , 即坚持两分法 、两 点论。在战争中必须兼顾利害两个方面 , 既要看到有利的方面 , 又 要看到不利的方面 , 以做到趋利避害 , 取得战争的胜利。2. 用兵之法 , 无恃其不来 , 恃吾有以待也 ; 无恃其不攻 , 情 吾有所不可攻也。, 而要依靠自己拥有使敌人, 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事物、分析问题时 , 要重视, 不能把希译 : 用兵法则是 :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来 , 再要依靠自己做好 充分的准备 ;

9、 不要寄希望于敌人不进攻 无法进攻的力量。评析 :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件 ,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在观察 内因的作用 , 与敌人作战时 , 主要依靠自己的强大实力 望寄托于外因。3. 兵者 , 诡道也。 , 利而诱 之 , 乱而取之 , 实而备之 , 强 而避之 , 怒而挠之 , 卑而骄之 , 佚而劳之 , 亲而离之。译 : 用兵打仗是一种诡诈之术 。, 敌人贪利 , 就用利引诱他 ; 敌人混乱 , 就乘机攻取他 : 敌人力量雄厚 , 就要注意防备他 : 敌 人兵势强盛 , 就暂时避其锋芒 ; 敌人易怒暴躁 , 就要折损他的锐 气 ; 敌人卑怯 , 就设法使他骄横 ; 敌人休整得好

10、 , 就设法使之疲 劳 ; 敌人内部和睦 , 就设法离间敌人。评析 :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我们想问题 、 办事情必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不同的矛盾用不同的方法解 决 , 在战争中 , 不同的敌人用不同的攻击方法。4 先知者 , 不可取子鬼神 ,译 : 事先了解敌情 , 不可用求神问鬼的方式来获取 评析 :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在客观物质世界中没有鬼 神 , 人却有鬼神观念 , 这是客观事物 在人脑中虚幻的歪曲的反映。 战争中要了解敌情 , 一定要从客观实际出发 , 如实反映事物的本来 面目。5. , 围师勿阙 , 穷寇勿追 , 此用兵之法也。译 : , 包围敌

11、人时要留出缺口 , 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 逼迫。这些都是用兵的法则。评析 :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 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 度必然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的 道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 要注意分寸 , 掌握火候 , 要坚持适度的原则 , 事情做过了头 , 就像 做的不够一样都达不到目的。用兵的法则也应符合这一哲学道理。6. 水因地而制流 , 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 , 水无常形 ,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 , 谓之伸。译 : 水因地势的高低而制约其流向 , 作战则根据不同的敌人而 制定取胜的策略。所以 , 用兵作战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 , 就像水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 ; 能依据敌

12、情变化而取胜的 , 就称得上 用兵如神。评析 : 唯物辩证法认为 , 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 化、发展的过程中 ,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 世界。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战争无时 不在变 化 , 要根据情况的变化掌握战机 , 战胜敌人 , 做到用兵如 神。7. 乱生于治 , 怯生于勇 , 弱生于强。译 : 混乱产生于严整之中 , 怯懦产生于勇敢之中 , 弱小由强 大产生。评析 : 一切矛盾的双方无不在一定的条件下向自己的对立面转 化。乱与治、怯与勇、弱与强是对立统一的 ,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三、讨论交流孙武的故事。孙武的故事 孙武,

13、字长卿,春秋末期齐国东安(今山东惠民)人。大约生于 公元前 6 世纪末,死于公元前 5 世纪初,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军事 家,同时也是世界级的大军事家。孙武出身于将门之家 ,在青年时代就重视军事 , 善于击剑,后因齐 国发生内乱 , 从山东逃奔到南方的吴国。公元前 516年,经伍子胥推 荐,吴王阖闾亲自召见孙武。孙武便把自己所著孙子兵法 13 篇 逐一呈送给阖闾翻阅。阖闾每看一篇,都拍案叫绝。为了考察孙武管 理、训练军队的实际才能, 吴王挑选了 180 名宫中美女交给孙武试演 阵法,他和大臣们坐在高台上观看。孙武把这些宫女编为两队,任命吴王最宠爱的两位妃子为队长, 命令全队人员拿起武器。孙武

14、问:“你们知道心、背和左右手吗?” 宫女们齐声回答:“知道!” 孙武向全队规定: “向前,就看心所对的方向;向左,就看左手 的方向;向右,就看右手的方向;向后,就是背的方向。你们听清了 没有?”“听清了!”宫女们异口同声。 规定讲明后,孙武即宣布军法,再三强调违令者斩。 宫女们穿上军衣, 拿着武器,觉得很是新鲜,哪里还管什么向左 向右呢!击鼓向左的号令发出后,宫女们不但没有向左转,反而嘻嘻 哈哈地大笑起来。孙武再次宣布了规定和军法。随后又击鼓向左,宫 女们又大笑起来。孙武严肃地说: “规定不明确,约令不熟悉,那是 将帅的罪过;既然已经再三讲明了,仍然不执行命令,那就是下级士 官的罪过了”。 于

15、是下令要斩左右队长。吴王从高台上看见要斩两个 宠妃,大为惊骇,急忙派人传令给孙武,请求不要杀她们。孙武回答 说:“臣既然受命为将,那就是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遂立即斩 杀两个队长示众。接着命另一名宫女为队长,重新操练,击鼓左右, 宫女便左右;击鼓前后,宫女便前后,严肃认真,整齐如一,全部符 合要求。孙武把队形整顿好,派人报告吴王说: “现在的女兵已经训练好 了,你可以下来观看,任凭你怎样指挥都可以。”吴王对杀掉两个宠 妃虽然有些不高兴,但看到孙武确实是一员将才,也就转愠为喜了, 继而重用孙武为将军。孙武任将军之后, 阖闾就提出要率兵攻打楚国。 孙武详细地分析 敌我形势之后,认为时机尚不成熟,

16、主张要逸民、练兵,伺机而动。 为了疲惫楚国,吴国又用了 6 年的时间,反复骚扰楚国的边境,使楚 国的实力受到了消耗,士气受到了打击。公元前 506 年,吴国攻打楚国的条件已经成熟, 于是调动几乎是 全国的兵力 3 万多人,发动了强大的攻势,直捣郢都(今湖北江陵西 北)。吴军要由今天的苏州进到江陵附近,战略奔袭 1000 多公里。 孙武等人协助阖闾制定了一条出户楚国意料之外的进军路线: 从淮河 逆流西上,然后在淮内(今河南潢川西北)舍舟登陆,再乘楚军北部 边境守备薄弱的空隙,从著名的义阳三关,即武阳关、九里关、平靖 关,直插汉水。吴军按照这一进军路线,顺利地达到汉水,进抵楚国 腹地。楚军沿汉水组

17、织防御,同吴军隔水对阵。由于楚军主帅令尹子 常擅自改变预定的夹击吴军的作战计划, 为了争功, 单独率军渡过汉 水进攻吴军,结果在柏举(今湖北汉川北)战败。吴军乘胜追击, 5 战 5 胜,占领了楚国的国都郢城。孙武著有兵书孙子,计 13 篇: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形 篇、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 攻篇、用间篇,共 6000 余字,内容恢宏精辟,揭示了战争的最一般 规律。他运用当时最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技术成果, 总结了站争的丰富 经验,制定了有关战略技术的原则。孙子死后,他的兵书世代相传。 北宋时,孙子兵法列为武经七书之首,成为我国古代军事谋 略学的鼻祖,为我国的军事

18、科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世界上, 孙子兵法也是一部最古老、最完备的军事典籍,早就有日、英、 法、德、俄等文译本流传于世,仅在日本研究孙子兵法的专著就 有 160 部之多。毛主席对这部书作过很高的评价,他说: “孙子的规 律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仍是科学的真理”。现在, 孙子兵法 不仅被创造性地运用于军事, 而且兼及其他诸多重要领域。 华盛顿斯 坦福研究所战略中心主任福斯特和日本学者三好修认为, 孙子“不战 而屈人之兵” 的军事观点非常深奥, 触及了核战争的实质具有现实意 义。这也正是孙子兵法研究经久不衰的原因。四、尝试表演孙子兵法中的故事。五、完成成长阶梯。孙子选读 教学目标 1、阅读人物剪影孙武,对孙武有初步了解。2、熟读背诵孙子兵法谋政篇选段。3、查阅资料,搜集孙武的故事,对孙武有更深入的了解。4、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孙武孙子兵法 。 教学准备:查阅孙武的有关故事 教学过程一、学习曹操集孙子序中人物剪影孙武1、学生阅读人物剪影,借助注释读懂文章。2、教师范读,使学生对孙武有整体印象。二、学习孙子兵法谋政篇选段1、学生自读选段,借助注释初步弄清意思。2、师生交流译文。【原文】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 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 之道也。【译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