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复习修辞手法_第1页
专题复习修辞手法_第2页
专题复习修辞手法_第3页
专题复习修辞手法_第4页
专题复习修辞手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复习专题复习 修辞手法修辞手法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 析、运用的修辞格有:比喻、拟 人、夸张、排比、对比、设问、 反问等七种。 修辞考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修辞考查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 ?修辞的判断与辨析 ?修辞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表达作用 ?在扩展、仿写句式中常见修辞的运用 ?根据规定的话题和所要求的修辞方法 造句 ?修改修辞方法使用不当的句子 定义: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 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作另一事物 的一种修辞格. 一般由本体、喻体、比喻词组成 . 比喻的分类: 按按 喻 词 的 出 现现 A.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常用的喻词有:“ 像”、 “似”、“仿佛”、“犹如”,有时

2、后面还有“似 的”“一样”等词配合. 例:共产党像太阳。 B.暗喻:本体喻体也都出现.但中间用的喻词 有:“ 是”、“成了”、“变成”等. 例: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C.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也不用喻词. 例: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 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精神上的隔膜 比喻的作用比喻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化平淡为生动; 、化深奥为浅显;、化深奥为浅显; 、化抽象为具体; 、化冗长为简洁。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 不能构成比喻。 其二,比喻

3、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 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不是所有的“像”字 句都是比喻句。 A.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B.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C.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 滩水库、米易溶洞。 D.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 我掌中似的。 表比较的 表推测、揣度的 表例举的 表想象的 1下面句子中运用比喻修辞手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那一片莽莽苍苍、高耸入云的峰峦,就像一条巨 大的苍龙,腾空飞舞! B江南的雨是有灵性的,落在瓦砾上,像丝竹奏出 的乐曲,幽怨急缓。 C东方渐明,天空出现万道霞光,犹如一朵含苞欲 放的鲜花。 D夜空中繁密的星,如同海水

4、里漾起的小火花,闪 闪烁烁的,跳动着细小的光点 c 2.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 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方法相 同。 .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 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乐观者说,希望 是 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 光就在前头. .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 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 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 拟人拟人 定义: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 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 来描写物. 举例: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春天的脚步近了. 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细雨如丝,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这春天的甘露。它 们舒展着四

5、季常绿的枝叶,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 欢笑着。(我爱故乡的杨梅) 3.运用拟人手法改写下面两个句子。 (1)小河向东流。 改:小河欢快的唱着歌向东奔跑。 ()水稻成熟了。 改:水稻笑弯了腰。 赏析下面有拟人的句子。 作者把杨梅树比拟成人。写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 春天的甘露“舒展着”枝叶在雨雾中“欢笑”,这样就 生动地描写出了春天的杨梅树生机盎然的可爱形象。 拟物 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他骄傲自满,尾巴都翘上天了。 我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血。 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把人当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 拟人 拟物 夸张夸张 定义

6、:为达到某种表达的需要 ,对事物的形象、 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 辞方式. 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 深” 的夸张形式。 缩小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 浅、” 的夸张形式。 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分类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了. 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 所以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如:脚下 地球当球玩,大洋海水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7、否则会分不 清是在说事实还是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 理文章就很少用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屋里静极了,静得连一本书掉到地上都能听得到。 夸张的作用夸张的作用: : 能更鲜明、突出地 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烘 托气氛,加强渲染力, 引起联想效果。 对偶对偶 定义: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意义 上密切相关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的排列起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对偶的分类: 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衬的对偶 形式. 例: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的对偶形式. 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串对:上下句意思具有

8、承接、递进关系的对偶形 式. 例: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的作用:对偶的作用: 使句式整齐,形式优美,音韵 和谐,意义严谨。 易于朗读,易于记忆。 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运用对偶和夸张的修辞 手法,描绘了一幅江流浩渺, 山色迷蒙的优美画面。 定义: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 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接连说出 来的修辞方式。 排比排比 举例:A.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 气质是那样的纯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 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B.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增 强 语 言 气 势 , 起 强 调 作

9、 用 。 强强 烈烈 表表 达达 作作 者者 的的 思思 想想 感感 情情 。 用用 它它 议 论 文 , 起起 到到 了了 强强 调调 论论 点点 的的 作作 用用 。 用用 来来 说 理 , 可可 把把 道道 理理 阐阐 述述 得得 更更 严严 密密 、 更更 透透 彻彻 ; 用用 来来 抒 情 , 不不 但但 可可 把把 感感 情情 抒抒 发发 得得 淋淋 漓漓 尽尽 致致 , 而而 且且 能能 激激 发发 读读 者者 的的 感感 情情 , 增增 强强 文文 章章 的的 感感 染染 力力 ; 用用 它它 叙 事 写 人 , 能能 使使 描描 写写 细细 腻腻 深深 刻刻 。 、内容集中,

10、增强气势; 、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分析下面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如果生命是树,尊严就是根;如果 生命是火,尊严就是燃烧;如果生命是鹰,尊 严就是飞翔。 排比和比喻,形象而深刻地说明尊 严高于生命。 ()眼前的山,已把夏天的翠裙换成了深 秋绿色的晚服。 拟人和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 出了山色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反复反复 定义: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使 同一 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 分 类 连续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紧紧地连接在 一起 例:无耻啊!无耻啊!这是某个集团的无耻, 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间隔反复:相同的词语或句子隔离开来反复出现, 当中插入其他语句

11、例: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 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反复的作用:反复的作用: 突出某种感情,强调 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 象 设问 定义: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 要回答的修辞方式. 例: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提醒注意,引导思考,有的是为了突 出某些内容,或使文章有变化,有波澜。 反问 定义:定义: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某种确定的意思, 只问不答,答案就寓于问话之中 举例:池水涟漪,莺花乱飞,谁能说它不 美呢? 我呢,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 加强语气,引人深思 辨析修辞格辨析修辞格 A.横眉冷对千夫

12、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B.皇帝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的时候 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C.你这样一个人玩耍,不也有点寂寞吗? D.春月是一只青春鸟,驮着幽幽夜色,栖落在古城的檐角。 E.清晨,鸟儿们唱着动听的歌。 F.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 么伟大的人啊! G.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 H.沉默啊,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对偶) (夸张) (反问) (比喻) (拟人) (排比) (设问) (反复) 用事物特征、标志、工具、数量、原因或结果等代本 体事物。 部分代整体。即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代本体事物。 例如:两

13、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特征代本体。即用借体(人或事物)的特征、标志去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去(故 乡)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那边走过来一队红领巾。 具体代抽象 例如: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工具代本体。 例如:等到惊蛰一犁土的季节,十家已有八户亮了囤底,揭不开锅。(榆 钱饭) 专名代泛称。用具有典型性的人或事物的专用名称代替本体事物的名称。 例如: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最后一次讲 演) 借代借代 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 2、以实代虚; 3、以奇代凡; 4、以事代情。 借喻与

14、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 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 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A, 不能躺在长城上做梦而不去超越前人 B, 撼山容易,撼我长城难 C, 银月低垂玉盘 D, 着意登楼观玉兔 ? 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形式 去表达。请用借代的修辞手法,模仿 示例,另写一句话,表现下面这句话示例,另写一句话,表现下面这句话 的意思。 我们既要发扬传统又要吸收外国的优我们既要发扬传统又要吸收外国的优 秀文化。 示例:我们既要吃烤鸭品龙井,也要 尝牛排饮咖啡。 ? (1)我们既要穿旗袍、中出装,也不拒 绝穿西服、牛仔裤。 ?

15、 (2)我们既热爱关汉卿、曹雪芹,也欣 赏莎士比亚、托尔斯泰。 ? (3)我们既惊叹故宫的庄严,也向往卢 浮宫的华丽。 ? (4)我们既要欣赏多少千古名句赞美 的杭州西湖,也要一览不愧称之为 “世界第七大奇迹”的埃及金字塔。 某中学为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 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 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 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 喻、对偶等) 献上一颗爱心,托起一片希望。 捐出一本图书,送去一片光明。 捐出一件衣物,送去一份温暖。 下面是权威资料资料统计、预计世界人口数量的一组 数字,请根据表格内容,写一个描写地球状况的比喻 句。句。 10万年前 30

16、0年前 1987年 1999年 2025年 2095年 320万 5.4亿 50亿 60亿 约90亿 约102亿 地球就似一艘 不堪重负的太空船 第2段画线句“水就像人的血液”运用了_ 的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是_ _ _。 (1)2006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水的感悟: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水的感悟: 比喻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水的重要性,而且又具有不显山露水,更不张扬狂 妄的特点 补充:请你说说画线句的作用。 (2)、2005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我的老师 请从第2段中找出与画线句“ 蓝天上,一架架风筝在同 白云戏耍”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子。 柳枝染上了嫩绿,在春风里尽情飘摆,舒展着自己 的腰身。迎春花举起尽欢的小喇叭,向着春天吹奏着生 命之歌。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 春天的美好景象,表现了作者对 春天的喜爱之情。 “ 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 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 句句子分别运用了 _和比喻修辞手法, (补充)这 一修辞手法的作用是 _ _ _ 。 (3) 1997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生死攸关的烛光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伯诺德夫人 紧张的心理,同时烘托了当时肃杀的气氛,令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