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的第2课物质 发生了什么变化。一、说教材本课是继前一课观察了一些物质的变化之后,从更深入更科学的角度继续研究物质 的变化。本课由两个实验组成:一是观察沙子和黄豆混合后的变化,二是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通过两个实验引导 学生用观察结果作为证据进行判断。这两个实验中,沙子和黄豆混合后没有明显变化, 加热白糖产生了新的物质,学生就是要通过这种“不变”与“变来认识物理变化和化 学变化。其中“观察沙子和黄豆混合后的变化”是铺垫,“加热白糖”实验是本课重点, 找到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2、这两个实验是有一定危险性的活动,正确的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尤为重要。所以我准备了沙子 黄豆、筛网、小金属勺、蜡烛 实验金属盘、打火机 还另外准 备了长柄小木夹 塑料手套等实验材料。同时也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和实验记录单以帮助 学更清晰地建构科学知识。二、说学情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学生已经逐步具备了一 定的观察能力 自主探究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他 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和探究欲望。而本课所要接触的是沙子 黄豆及白糖,这是 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学习。但是,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
3、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所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还是本课训练的重点。三、教学目标通过以上的分析,我设计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道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通过“观察沙、豆混合后的变化”和“加热白糖的变化”探究实验找到区别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产生新物质。3、养成细心观察,及时记录的习惯。体会到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认真细致并实事 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是重要的。四、教学方法学习科学就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并经历一个个有结构的科学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 乐于探究和动手,乐于表达与合作,乐于对问题做出解释,形成结论,从而获得科学知 识。由此我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
4、特点,本课采用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学生自己设 计、开展小组探究活动,并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经历一个“观察一 预测一一实验一一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己去观察现象, 从而找到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否产生新物质,这个过程可以提高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五、教学过程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我设计了:导入新课环节,实验探究环节,总结特点环节和拓展延伸环节,四个环节来展开教 学活动的:第一环节:导入新课相互混合从实际生活入手,调查两三名同学在家里是怎样做菜的,来导出物质之间这一现象,这些物质混合发生什么变化了吗?引出本课课题。由于是六年级的学生
5、,很 多同学会有做菜的经历,他们也会很高兴的说出自己做菜的经历。 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第二环节:实验探究本节课的活动有2项:“黄豆与沙子的混合”实验和“加热白糖”的实验。1、“黄豆、沙子混合后的变化”实验“黄豆与沙子的混合”实验就是引导学生从颜色、气味 形状等方面进行观察比 较混合前、混合后、分离后黄豆与沙子的变化。这个实验中,个别学生会纠缠于黄豆没 有之前光滑了,沙子里面有黄豆皮等等,这里要引导学生准确分析细微变化的只是形状 上的变化,黄豆还是黄豆,沙子还是沙子,并没有产生新物质,从而为下一步的“白糖 加热”做铺垫。这个实验让学生经历了观察T描述T猜测T混合T分离T汇报交流T小结个
6、完 整的科学探究过程。2、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接下来,进行第二项实验活动:观察加热白糖的变化1)观察白糖的特点2)预测:在这里,鼓励学生大胆预测,这会激起学生对推测进行探究验证的欲望。3)实验:这个环节里,先让学生自己说说:做“给白糖加热”的实验时,应该注意些什么。然后根据学生的讨论,再借助课件,出示“给白糖加热”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作示范。适时提问:给白糖加热时,加热到什么程度就不用加热了呢?我认为加热到不再有明显的变化 时即可。这也是需要强调的。(设计意图:这个步骤学生很难把握好,所以把这个步骤明确了,实验过程就更加地完整,学生 可以看到更多的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更科学的结论。)由于这个实验
7、有一定的危险性, 所以教师实验前强调: 控制好白糖的量:勺左右,白糖过多,加热后的白糖就会从勺中溢出而烫伤学 生。 加热时用长柄小木夹夹住勺柄给白糖加热,加热后的一勺白糖要放在准 备好的 主内好的金属盘子里,不能将白糖倒出来以避免被烫伤或烫损桌面。(3)实验完成后立即将蜡烛熄灭,避免被蜡烛烧伤。白糖加热会产生气体,所以强调让学生避免过近的观察。然后,各小组开始给白糖加热,并在记录表上及时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在 活动当中,要进行巡查和和适当的指导,还要注意控制课堂纪律,以防突发事件的发生。为了学生能更好地观察实验,我设计了从状态、颜色、气味和其他现象等方面的变 化来进行交流。状态: 固体颗粒状T液
8、态T糊状T颜色:白色T浅黄色T黄色T褐色T黑色nn 气味:白糖香味T焦味 冒气泡:产生了气体这时我会提问“黑色固体是不是原来的白糖呢? 5,在这一问题上学生一般会回答 已经不是白糖了,但又无法明确地解释。这时可以提醒学生从形状、颜色、气味上来判 断。也可以启发学生四年级就学过的知识:白糖能在水中溶解,引导学生用“溶解“的方法来判断它是不是白糖。这个环节让学生亲眼见证“黑色固体不能溶解在水里”的现象,所以可以判断它不是白糖,这na11/11说明白糖在加热过程中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种变化是特征和性质上的变化,是化学变化。而这种黑色固体,科学家也早就通过实验证明了是炭。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经历一个
9、观察T预测T交流设计T实验T交流汇报 T得出结论的过程。3、蜡烛燃烧的变化。由于观察的局限性,以及前面对白糖的分析已经很详细,我会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 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引导学生准确从发现的现象中进行判断就可以了,为下边研 究做好了铺垫。形状上:由XX变短状态上:固态T液态T气态气味:无味T刺鼻气味颜色上:nonono有黑烟(炭)产生勺子底部变黑了,这种黑色的物质蜡没完全燃烧时产生的黑炭。还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讨论交流后,进行小结并板书:加热白糖,蜡烛燃烧都产生了新的物质。上面两个实验的有序展开,学生的探究兴趣层层递进,让学生对物质的变化有了很 深的认识。第三环节: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
10、特点。接下来就适时进入第三环节的教学:总结特点。总结概念:我们发现前一个实验中混合后的沙和豆子并没有变化,这种变化是 物理变化:而后一个实验中我们发现加热后的白糖变成了新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找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没有新物质的产生。(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进一步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关系的探讨。这会使学生对两个概念的建 构和认识将更加深入和完善,很好的突破本课的重难点。)第四个环节:扩展延伸。这个环节,我会组织学生讨论:在白糖加热和蜡烛燃烧的过程中,仅仅发生了化学变化吗?学生通过讨论交流会认 识到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常伴随着物理变化;最后,通过小结让学生知道自己身边到处伴 随着物理变
11、化和化学变化,只要我们用心观察和发现,就能在身边找出很多这样的例 子。这种结束语既巩固了新知,又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六、说板书设计。最后我来说说板书设计。板书力图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 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是这样设计的:板书设计: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沙和豆子混合没有产生新的物质T物理变化加热白糖产生新的物质T化学变化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涤尘工作室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说课稿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教材地位:本单元主要研究物质的化学变化,从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中寻找化学变化的本质,即产生了新物质,而物质的化学变化产生了哪些新物质、如何判
12、 断,这就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寻找足够多的证据,来作为判断新物质产生的 依据。教学目标:本课是由两个实验组成,一是观察沙、豆混合后的变化,二是加热白糖的变化,通过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没有变化的沙、豆混合和产生了新物质的 白糖加热,通过“变”与“不变”来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特征教学重 难点:白糖加热的活动实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做实验养成细心观察和及时记录的习惯。2、体会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细致并实事求是地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对于得出正确结论 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准备:沙子、黄豆、白糖 汤匙、蜡烛 火柴、筛网、玻璃杯二 解读学生本科教学的对象是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来对科学课的学习
13、,学生已经逐步具备 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合作探究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从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来看,他 们对身边的事物及现象充满了好奇,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望,而本课所要接触的是沙子 黄豆及白糖,这是他们所熟悉的物质,这就更能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进行学 习。同时也符合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 经验的基础之上,这一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三 教法学法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剖析与对学生的解读,又根据“科学课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质 为,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索为主的学习活动”这一课改方向,我觉得本课宜 以教师引导启发为主,讲解示范为辅的教学方法,学生则以合作探究,小
14、组实际操作 讨论等为主的学习活动。四、教学过程1、导入从实际生活入手,调查两三名同学在家里是怎样做菜的,来导出物质之间相互混合这一现象,它们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么?由于是六年级的学生,很多同学会有做菜的 经历,他们也会很高兴的说出自己做菜的经历。从而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接下 来告诉学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两道能看不能吃的菜,沙子炒黄豆和铁勺炖白糖。要 大家分组来用心地观察。2、观察沙子和豆子我们先来做一道沙子炒黄豆,把沙子和黄豆混合后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学生多数可 能根据生活经验回答说不会,但有根据吗?让我们用事实来说话吧。首先把一些黄豆和沙子分别倒在白纸上,这时启发学生要调动不同
15、的感觉器官,摸 一摸手感,闻一闻味道,看一看颜色、大小、形状之后把各自观察到的结果用文字描述 出来,接下来再把杯子中沙子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进行混合、搅拌。在混合的过程中, 继续观察沙子和豆子的变化。最后,让学生自己选择合适的方法或工具来分离沙 豆混 合物,并与白纸上的沙和豆子比较。它们变化了吗?没有。得出结论:没有明显变化。此时要告诉学生: 虽然大家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变化,但这与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是同等重要的。因为它同样是大家通过认真观察而得到的结果,最后得出结论。如果有的学生说沙子粘在豆子上,豆子好像变了一些颜色,搅拌时产生一些碎屑, 这时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这是严密细致的观察态度,但从物质本身是否发生了变化 来看,沙是沙,豆是豆,结论依然是没有明显变化。3、观察白糖的变化下面我们来做第二道菜,铁勺炖白糖。首先要强调安全问题,第一,不要被加热的 金属汤匙烫到,学生可以自己想办法。第二,白天不能用太多,那样加热后产生的气泡 会冒出。第三,加热结束后,勺子要放到盘子上,千万不能用手去触摸。(1) 、用摸、闻、尝、看的方法观察白糖的特点,记录在表格中。(2) 、预测:给白糖加热会发生哪些变化,记录在表格中。(3) 、讲解示范白糖加热的方法。(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IEC 22602:2019 F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Learning,education and training - Competency models expressed in MLR
- 【正版授权】 IEC 61340-4-6:2025 EN-FR Electrostatics - Part 4-6: Standard test methods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s - Wrist straps
- 2025至2030中国电焊帽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电子压力计行业产业运行态势及投资规划深度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中国瑜伽工作室系统行业市场深度研究及发展前景投资可行性分析报告
- 高等教育科研成果转化管理机制研究
- 酒店安全生培训
- 施工项目资源管理(培训)
- 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实施总结
- 探寻教育心理学掌握学生心灵钥匙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口算题题库1200道带答案可打印
- 完整版高中古诗文必背72篇【原文+注音+翻译】
- 空天地协同网络的边缘计算与资源分配的优化策略与实践
- 2025年传染病防控技能竞赛笔试理论考试题库600题(附答案)
- 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下册Recycle 2单元教学设计(2课时教案)
- SJG 124-2022 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设施建设运营标准
- 中职高教版(2023)语文职业模块-第三单元3.3《鉴赏家》【课件】
- 矿山生态修复培训课件
- 中小学实验室安全培训
- 2024-2025学年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2024)人美版.北京(主编杨力)(2024)教学设计合集
- 2024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