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科学七下空气知识点2014_第1页
华师大科学七下空气知识点2014_第2页
华师大科学七下空气知识点2014_第3页
华师大科学七下空气知识点2014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二章空气的复习提纲1、一切物体都有质量,空气也有质量。课本第42面图2.1.1 :你观察到水平细木条发生现象?此实验说明了什么?答:放气的一端上翘。说明了空气是有质量的。2、空气有哪些用途?答:供生物呼吸,植物光合作用原料,形成风、雨、云、雪等天气现象,供物质燃烧,气球升空,放飞风筝,降落伞降落,飞机飞行,滑翔,帆船运动,吸饮料,钢笔灌墨水等。3、地球周围被厚厚的空气层包围,这个空气层叫大气层。它对地球上的所有物体都会产生 大气压的作用。作用的方向是向各个方向都有。_4、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叫马德堡半球实验。若地球上没有空气,地球将会变得怎样?白天和晚上的温差变的很大,地球上生物将不能存在

2、。5、覆杯实验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_用嘴吸装矿泉水的空塑料瓶,瓶会变瘪,原因是瓶内气压变小,且小于外界大气压。请解释瓶吞鸡蛋的实验原理:酒精棉花的燃烧使瓶内空气受热膨胀而溢出,_鸡蛋放在瓶口把口封住了,里面的空气因受冷而缩,气压变小,外面气压大于瓶内气压而把鸡蛋压入瓶内。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能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塑料吸盘、离心式水泵、吸饮料、钢笔吸墨水、茶壶倒水等。5、 空气对流的原理: 空气受热会膨胀密度会变小并上升; 而空气受冷会收缩,密度会变大_ 并下沉。也就是说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这样空气就会流动起来。 所以要使气体(包括液 体)很快流动,加热必须加热气体(液体)的 下部_,而冷却气体

3、(液体)应该冷却气体(液体)的上部。6、海陆风形成:因为水容纳热的能力比沙石大,接受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升温快,放出同样多的热,沙石比水降温也快。所以白天接受太阳辐射,陆地的气温比海洋高_,陆地上热空气上升形成低气压区, 而海洋气温低形成高气压区, 风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即风从 海洋吹向 陆地_,形成了海风。晚上刚好相反。8、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1)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百烟,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打开止水夹会有水进入集气瓶,进入的水约占集气瓶体积1/5。等集气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时,会有约,1/5的水进入集气瓶中,这说明了空气中氧气的体积_约占1/5。水进入瓶中是

4、因为_氧气消耗了,瓶内气体减少,气压变小。_这个实验的关键是:红磷的量要充足,装置的气密性要好_,要等装置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_夹。若放入的红磷量不足,会导致测得的数据偏小;若未等冷却就打开止水夹,会导致实验数据偏-小;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不好,则会导致看不到实验现象。9、 空气是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 .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占78%,氧气 占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气体和杂质 0.03%。稀有气体包括氦、氖_ 氩、氟、氙、氡六种。它们化学性质不活泼,曾一度被称作惰性气体,但现在发现稀有气体还是能发生化学反应的。它们有许多用处:例、氦气约为氢气密度的2倍,

5、但氦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很安全,因此可用氦气充填飞艇和气球。当电流通过冲有稀有气体的灯管是,会 产生不同的颜色的光,霓虹灯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10、 利用液态氮和液态氧沸点不同, 工业上可用分离液态空气的办法来制取氧气和氮气。由于液氮的沸点为-196 C,液氧的沸点为-183 C,所以氮气先从液态空气中蒸发出来, 剩下的 主要是液氧。人们液氧和液氮分别装入蓝色和黑色的钢瓶里。工业制氧的过程是物理变化。11、早在18世纪,通过实验测得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科学家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15、我们通常把物质的性质分为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前者是指那些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气味、

6、状态、味道、水溶_性、密度等。后者指那些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水在通电的条件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_气;红磷能在氧气中在点燃的条件下燃烧等。_16、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氮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的气体。17、 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括号内写出反应的字母表达式)、及化学反应的实验现象。(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碳+氧气点燃_二氧化碳实验现象: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占燃(2 )硫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硫+氧气点燃_二氧化硫实验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具

7、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点燃(3)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铁+氧气二四氧化三铁_实验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并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本实验中须事先在瓶底铺上一层沙或水,那是为什么?答:防止熔化的生成物滴落下来,使集气瓶因局部受热而破裂。占燃(4)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文字表达式 石蜡+氧气点燃二氧化碳+水实验现象:燃烧的更旺,发出白光,瓶壁上出现水珠,并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以上实验中可以看出,氧气能与多种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所以氧气是一种比较活泼的非金属单质。18、为什么可燃物在纯氧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答:因为纯氧中氧气的含量比空气中多得多,所以反应更剧烈。19、燃

8、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_爆炸是燃烧以极快的速率在有限的空间里发生,大量的热不及时散发,使气体的体积急剧膨胀就会引起爆炸。而缓慢氧化是速度比较缓慢的氧化,不发光但发热。_自燃是不经点火就自发地燃烧起来的现象,原因:物质在缓慢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及时散失,越积越多,温度逐渐升高达到着火点。_21、燃烧的三个基本条件是:可燃物、温度和空气。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都不能发生。22、灭火,即不让燃烧继续发生,可采取的方法有隔绝空气、一降低燃烧物温度和撤去可燃物。油锅着火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盖上锅盖,此做法的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野餐结束用水浇灭火, 此做法的灭火原理是降温,一把可燃物的温度降低

9、到着火点以下时,火自然就灭了;森林大火时,在火场边缘铲出一条隔离带,以防过火,这种方法的灭火原理是撤去可燃物。23、 专业消防员用高压水枪、泡沫弹等设备扑灭大型火灾。小型火灾用灭火器来应付。常用 的灭火器有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当图书馆、档案室等处发生火 灾时,可以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来灭火。4%绿色植物在光合24、二氧化碳在空气中仅占 0.03%,而你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却约占作用时吸收二氧化碳; 利用二氧化碳和其他原料制造出可口的饮料;二氧化碳还可用于灭火_和在舞台上产生云雾缭绕的幻境;还可用于人工降雨等。_25、二氧化碳常温下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它的密

10、度比空气大;它微溶于水,通常一体积水能溶解一体积二氧化碳,增大压强可使溶解的更多。在加压和降温的情况下, 二氧化碳会变成无色液体,甚至变成雪花状固体,通常把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 二26、人工降雨的原理:向云层中施放某些物质,使云层中的水汽凝结为水滴降下来。常用的降雨剂有干冰、碘化银等。当人们利用飞机等将干冰洒落在云层中时,干冰升华吸收大量的热,而未来得及升华的干冰又是很好的水汽凝结中心,在适当的条件下使得云层中的水汽迅速凝结变为水滴,天空便开始下雨了。27、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两支试管中分别吹气和鼓入空气,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鼓入空 气的无变化,吹入人呼出气的变浑浊了

11、。_ (吹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较多) 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氢氧化钙_碳酸钙+水-,该实验原理可用于实验室鉴定二氧化碳气体。(2 )向盛有蒸馏水的两支试管中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红。_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二氧化碳+水t碳酸对变红色的溶液加热,我们又会观察到溶液红色消失又变成紫色。请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碳酸t二氧化碳_+水,说明碳酸是一种不稳定的物质。(3)向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会变浑浊,如果继续向浑浊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石灰水又变澄清,因为碳酸钙可与二氧化碳和水进一步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这个反应的文字

12、表达式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T碳酸钙_+水;_碳酸钙+二氧化碳+水t碳酸氢钙_这个反应是溶洞形成的原理。将含有碳酸氢钙碳的溶液加热,碳酸氢钙就会分解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溶液又会变浑浊,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碳酸氢钙T碳酸钙+二氧化碳+水,这个反应是形成美丽的石笋、石柱和钟乳石的原理。28、科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如下几个演示实验:A. 向右边的空纸袋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B. 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适量石灰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C. 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1) 实验A的现象是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 实验B中现象是石灰水变浑浊,且塑料瓶变瘪了,

13、原因是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 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碳酸钙,气体的减少使瓶内气压变小,所以瘪进去了。(3) 实验C的现象是蜡烛至下而上的熄灭,原因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覆盖在火焰 的周围,而二氧化碳又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使蜡烛缺氧而灭。30、盛有石灰水的容器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容器壁上常会生成一层白色物质,其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二氧化碳+氢氧化钙t_碳酸钙+水,这层白色物质很难用水洗掉,这是因为它难溶于水;,若要除去这层白色物质, 可以用稀盐酸 冲洗,原因是(用文字表达式表示)碳酸钙+稀盐酸T氯化钙_+二氧化碳+水。31、收集气体的主要方法有排水法和排空气法。_排水法适合于收集难溶于

14、水或微溶于水的气体。排气法适于收集密度与空气有较大差别的气体。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集气瓶瓶口向上)_ ;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用向下排空气法(集气瓶瓶口向下) 。32、 大气圈保护着地球和人类,但是人类的活动污染了大气,加剧了温室效应,扩大了臭氧层空洞。33、若没有大气圈地球上将会怎样?答:地球上将不会有任何生命;_ 地球表面将和月球等一样受陨石直接撞击而变得千疮百孔;地球表面白天、晚上的温差会很大等。34、大气层自上而下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电离层、散逸层。大气中几乎所有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都集中在对流层,它能形成云雾雨雪,并保持地表的温 暖,这一层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强烈

15、的对流运动。_一而平流层中分布有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光紫外线辐射,对地球上生物起保护作用;更高的电离层,空气已电离成离子,能够反射无线电短波,实现无线电波的远距离通讯。 35、对流层中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允许太阳的热辐射透过,但却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发。 _ 因此,地球表面才温暖湿润,生机盎然。 但如果对流层阻止热量散发的能力太强,_ 也会造成 危害。在过去的100年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约 25%全球平均气温上升了 0.6 C。这种现 象被称为温室效应。温室效应会影响气候和农作物的收成,气温升高造成蒸发加剧,将加剧土地的荒漠化;气温升高还会引起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引发水灾和淹没城市。为控制温室效

16、应,可以采取的措施是:一、积极植树造林增加地球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二、积极开发清洁的新能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_ 36、能引起温室效应的气体 ”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等。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地球上迅速增加的原因是: 一是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的大量使用;_ 二是森林面积迅速减少。.37、分布在大气平流层中臭氧层能吸收太阳发出紫外线中的.99%上,对地球生物起保护作用,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伞” _。1982年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产生了臭氧层空洞,而现在 这个空洞任在不断增大。过多的紫外线辐射可能伤害皮肤,甚至引起皮肤癌。臭氧的减少是由于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入化学物质如氟氯烃(氟利昂) 、氮氧化物等引起。38、 一般认为,空气污染物主要是污染性气体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和可吸入颗粒物。 可吸入颗粒物可以是固体小颗粒,如灰尘、烟尘等,也可以是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