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1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2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3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4页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与地籍测量设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籍调查与测量技术设计书目录1. 作业区概况22. 调查原则23. 主要作业依据24. 技术路线和方法35. 工作流程安排36. 坐标与高程系统47. 地籍控制测量48.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 . .49. 主要精度指标510. 权属调查611. 质量检查与验收12。- 1 -。1. 作业区概况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位于美丽的东湖之畔,苍翠的南望山下,毗邻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武汉中国光谷”,拥有全国高校内唯一的国家4A级旅游景区逸夫科技博物馆,是湖北省唯一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高校。2. 调查原则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的通知(国发 200638 号

2、)(以下简称“通知”)、关于印发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总体方案的通知(国土调查办发 2007 3 号)(以下简称 “总体方案”)、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4-2007)(以下简称 “规程”)、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实施方案 (鄂土调办发 2007 2号)(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湖北省第二次土地调查补充规定 (鄂土调办文 20078 号)(以下简称“补充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要求,开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地调查和地籍数据库及管理系统建设工作。3. 主要作业依据1)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21010 2007);2)第二次全国

3、土地调查技术规程 (TD/T 1014-2007 );3)土地登记规则( 1995,国土 法 字第 184 号);4)城镇地籍调查规程(1993,TD 100193);5)城市测量规范( CJJ8-99);6)地籍图图式;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 TD/T10152007);。- 2 -。8)1500、11000、12000 地形图图式,(GB/T7929 1995);9)1500、11000、12000 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 ,( GB 1480493);10) 1 500、11000、 1 2000 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GB/171601997);1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 1

4、00295);14)本项目技术设计书;15)其他有关法律法规。4. 技术路线和方法1)严格按照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的有关标准和技术规程所确定的技术路线和要求,开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籍权属调查和地籍测绘工作,并建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籍信息系统。2)基础控制测量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范围内建立整个区域控制网,并进行整体设计,采用GPS测量技术建立四等GPS控制网,作为该工程的基础控制点,再在此控制网的基础上采用GPS或光电导线,进行布网加密, 以确保地籍测量的精度。3)利用原有地籍图作为地籍调查的工作底图,充分利用权源资料、土地登记资料开展中国地质大学 (武汉)土地调查,查清每宗地的座落、

5、权属、界址、面积、用途及他项权利等基本情况, 收集相关资料和填写地籍调查表,对调查成果进行整理,以满足地籍测量和数据库建设的要求。4)地籍测量采用全野外数字测图。利用南方 CASS测图软件,最终形成系统所需要格式的数字化地籍图。 利用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对界址点和地形点进行全野外数据采集。再通过测图软件, 对地籍要素及相关的地物要素。- 3 -。进行编辑,得到满足要求的地籍成果。5)在地籍测量和地籍调查的基础上,开展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全覆盖的地类调查同时开展专项用地调查,包括教育用地、体育设施、商业服务、绿化园区,以及住宅用地等的统计。6)在完成地形和地籍要素采集的基础上,

6、利用经过编辑处理的地籍数据文件和地籍调查成果资料 , 通过对地籍数据进行处理, 。通过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的输入,达到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的连接,为地籍信息系统建立提供统计、查询、分析和应用的数据。5. 工期流程安排分 3 个外业作业小组1)(2011 年,下同) 11 月底 12 月初,完成踏勘、选点、埋石、GPS测量、四等水准测量的观测及计算工作;2)12 月中下旬,完成权属调查及地籍测量;3)12 月底,完成质量检查、成果整理工作。6. 坐标与高程系统1)坐标系统采用 1980 年西安坐标系。2)高程系统采用 1985 国家高程基准。3)基本等高距为 1 米。4)成图比例尺为 1500。-

7、 4 -。7. 地籍控制测量及主要精度指标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要求,视测区范围的大小、 测区内现存控制点数量和等级等情况, 按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野外观测、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根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现实情况,本项目的地籍控制测量安排如下:四等 GPS控制点选点、埋石: * 个一级 GPS、二级 GPS点: * 个四等、一级二级点及次两级导线点联测四等水准(山上点、房上点除外吧),对山上点、房上点等不便于直接水准方法施测的点采用三角高程观测。四等水准观测及计算:约* 公里1. 基本控制平均边长 *km 建立四等 GPS首级控制网,在首级控制网基础上

8、,每*m 加密一级 GPS、二级 GPS点。2. 图根控制3. 高程控制8. 图幅分幅、图幅编号及图名1)图幅分幅采用正方形分幅,图幅规格为50 50 。2)图幅编号以图幅西南角坐标为基础,以千米为单位后取小数点二位,纵坐标( X)在前,横坐标(Y)在后,中间以 “”隔开,即:编号为 XXX.XXYYY.YY。3)图幅命名可采用有代表性地名、山名、单位名等。9. 主要精度指标。- 5 -。1)四等平面控制网中最弱点平面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应10 。2)四等平面控制网以下各级网(一、二级)的最弱点平面点位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应 5cm。3)各等级高程控制网中最弱点的高程中误差(相对于起算点)应2

9、cm。4)图根点相对于图根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5 ;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测图基本等高距的1/10 。5)测站点相对于邻近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得大于 1/10 基本等高距。 M6)界址点施测精度按下表执行:界址点对邻近控制界址点与邻近界址点间点点位( cm)地物点关系距类距允许误适用范围允许误离允许误差别中误差差( cm)(cm)差地价高的地区,城镇街一 10.0 10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5.010.0部明显界址点。地价高的地区,城镇街二 15.0 15坊内部隐蔽界址点及村7.515.0庄内部界址点。三 20.0 20地价一般的地区。10.020.0。-

10、6 -。7)地物点测量精度根据不同的精度要求,地物点总体上按三大类进行划分:一类地物点。又称主要地物点,指道路、街道、巷道两侧明显建筑物拐点。二类地物点。 又称次要地物点, 指设站施测困难的明显建筑物拐点及农村居民地明显建筑物拐点。三类地物点。除上述两类地物点的其他地物点。地物点平面测定精度:地物点相对邻近图根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下表规定:地物点类型点位( )间距()一类地物点5.05.0二类地物点7.57.5三类地物点25.020.08)地籍图上高程注记点和等高线对最近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下表的规定。(单位: m)地形类别铺装路面平地丘陵地山地注记点中误差0.15 0.150.5

11、0.7注: 隐蔽等特殊困难地区的高程中误差可按上表放宽0.5 倍。- 7 -。9)其他精度要求的技术指标按相关规范规程规定或经审批的技术设计书执行。10)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按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07 )执行。10. 权属调查1)权属调查的基本要求权属调查以宗地为基本单元。查清宗地的位置、权属、界址、用途、面积以及土地利用状况等。以宗地为单位填写地籍调查表,表样和填写内容按相关规定的要求执行。2)权属调查的工作程序首先由国土部门按规定程序发布土地权属调查公告。做好宣传工作。调查人员准备调查工作图(采用符合要求的原有地籍图),收集原土地登记发证的档案材料、 建

12、设用地审批材料、 土地权属界线和行政界线核定材料等,同时做好宣传发动和业务培训等工作。调查人员标绘调查范围,划分街道、街坊,进行地籍号预编。土地登记资料清理。 由国土所或居委会及调查人员负责分区、分片发放调查指界通知书。调查人员同时收回土地证书,发放指界委托书等。由调查人员和土地权利人共同到实地进行界址调查,包括指界、签界。由调查人员调查权属状况等。调查人员标注和设置界标,绘制宗地草图(可直接标绘在原有地籍图上)。收集有关资料和填写地籍调查表。测量、编辑、汇总、输出权属调查测量的成果。整理、审核和上报调查资料。- 8 -。在权属调查时,要将宗地界址线及界址点编号、界址点、边长、巷距和宗地号等标

13、在工作图上,并对工作图(1500 地形图)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修正。在调查结束后应保留好工作图以便开展地籍测量和作复核用。3)权属调查的一般原则权属调查是地籍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严肃的法律效力。决不能马虎了事,其工作质量将影响到后面的地籍测量、面积统计汇总、地籍图、宗地图的精度。因此,调查人员一定要按照有关规定,查明每宗地和单位名称、身份证号码、地址或门牌号码、四邻界址关系、土地利用类别和权属性质、有无权属纠纷等等。在权属调查工作中遵循下列原则:实地调查“六到”原则跑到,是指调查人员必须到宗地的实地,必须到宗地内外了解界址线、用途等情况;看到,是指调查人员必须看到宗地所有界址线的类别、位

14、置,指界人提交的所有材料的原件及原件与复印件是否一致等;问到,是指调查人员问到宗地的他项权利、电话号码、共有人情况、土地使用者等情况;量到,是指调查人员对界址边长、巷距离、宗地与有关地物的距离等丈量;记到,是指调查人员对跑到、看到、问到、量到等情况记录在有关表册上;收到,是指调查人员要收集到指界人提交的材料等。法人指界原则每宗地应通知法人代表出席指界,如法人代表不能出席指界的, 可委托代理人指界;谁指界,谁签字,谁负责。- 9 -。指界人签字盖章原则按规定必须由双方指界人指界认定的宗地,指界人应在界址调查表上签名 (盖章或指模)认可。若违约缺席指界或指界人在认界后,不在地籍调查表上签字盖章的,

15、按以下办法确权定界: 一方违约缺席或不签名的, 其宗地界线以另一方所指界线,并根据批准材料、历史界址、现状和地方习惯等情况由调查人员确定;如双方违约缺席或不签名的, 其宗地界址线由调查人员依现状和历史界址、批准材料和地方习惯确定。 调查员将上述的确界结果以书面形式送达违约缺席或不签名者,缺席或不签名者如有异议,必须在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15 日内提出重新指界申请,并负责重新确界的费用,逾期不申请的,确界结果自动生效。每宗(块)地确定用途的原则每宗(块)地应确定一个主要用途。4)街道、街坊及宗块地的划分街道、街坊的划分街道、街坊的划分,由国土资源局在工作图上标定,并按要求编好街道,街坊号码。宗地的

16、划分宗地为权属界线封闭的地块,在一宗(块)地内一般不能有街坊界线穿过。成片小区内公用的基础设施、道路、绿化等用地,不分宗调查。符合独立设宗的私房按独立宗调查。无任何权源资料又不是历史沿用地的仍按独立宗的要求调查。机关、学校内部存在一些政府派驻机构(工商、公安等单位)、服务性机构和学校、医院、职工成片住宅区等,如果土地使用合法又有明显界线,则应当单独。-10-。划宗。由多个土地使用者共同使用同一宗地而其间界限难以划分时作为同一宗地(混合宗),例如居民小区等。同一法人有 2 块(含)以上且不相邻的用地地块时作为多宗地处理。同一权属单位的住宅小区以一书一证的原则按一宗地调查。一宗地如被道路分割时,应

17、划分为若干宗地。没有具体使用者的公共用地,如道路、广场、绿地、水域等,由相邻宗地权属界封闭,无相邻宗地时由地类界封闭。其用途分类按照(GB/T 21010-2007 )中的土地分类注记。5)预编宗地号按照划分的街坊在地籍图块图上预编宗地号,宗地号及有关地籍要素以地籍街坊为单元一宗宗注明。每一区从1 号开始顺序往下编列。 1 号放在西北角,终号落在东南角附近。以自然数1.2.3n 顺序号反写“ S”形走向编号,并将终号以铅笔注记在街坊东南角的外图廓线外侧。图上只表示顺序号。 同一区内, 必须尽可能按一条街依门牌的顺序编完,再编另一条街, 同一条街内编完一边再编另一边。连续的宗地号应尽可能选择最近

18、的位置衔接,因此,要考虑与下一条街能在接近的位置衔接, 编完街道一边再编街道另一边宗地号时,可以顺编,也可调头逆编,但不许由街道的中间起编, 也不允许跳动混乱编号, 同一地块内的宗地号,必须具有唯一性,不得出现重号。宗地号的编号规则为:001 XXX XXXX XXX街道街坊宗地号支宗地号。-11-租赁合同、 作价入股批准书、 授权。6)实地调查按区打印调查工作底图交调查小组进行权属调查。收集该区内申请土地登记宗地的相关资料,如测绘、房地产产籍、地籍档案资料、规划、建筑物报建资料等,从而明确应调查的该区内的宗地,并对宗地进行编号,并开展地籍调查。宗地权属状况调查土地权属性质的调查。土地权属性质

19、分为国有土地和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土地使用者的调查。土地使用者应具备登记资格( 即具备法人资格,或为自然人、非法人社会团体) 。土地使用者的调查是指调查土地使用者名称与联系方式、单位全称或户主姓名、单位性质、上级主管部门全称、 法人代表等情况。 土地使用者名称应与其取得土地使用权用地批文上记载的名称一致,核实单位全称(即该单位公章全称);调查土地使用者地址及联系电话。要调查产权人姓名; 调查核实土地使用者单位主要负责人或产权人。土地使用权类型、座落、用途的调查获得土地使用权的方式。土地座落按民政、公安部门核准的地名和门牌号填写。土地用途按宗地的批准使用用途,依照土地分类规定。 如土地批准用途与

20、实际用途不一致时,将批准使用用途填写到地籍调查表上,同时注明实际用途。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建成区混合住宅用地调查时应分别注明建筑物的批准用途。土地使用期限的调查土地使用期限依据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12-。经营批准书规定的截止时间为准。他项权利调查调查邻宗地的通行权。界址点、线调查f 历史沿用地、没有权属文件的宗地,经审核后,按土地使用现状确定界址点。g 一宗地有两个以上土地使用者时,应查清各自使用部分和共同使用部分的界线;无法明确分割的,按共用宗处理。有多少个土地使用者就填多少份调查表 , 从而实现调查表和土地登记申请书、审批表的一一对应关系。界址确定的有关要求界址的确定除按照上述宗地

21、调查的要求外,还应按以下情况进行确定:a 根据权源资料以及指界结果确定界址点的位置,设置界标。界址线是界址点的连线。当有明显地物为界时(围墙、墙壁、道路等) ,应标注界址线位于明显地物的内边线、外边线、中线。b 当界标物相邻拐点距离小于 0.1 米时,以外侧拐点为界址点。如果使用范围内无明显地物线并且没有权属纠纷的,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界址线。c 实地为弧形的围墙、河岸线等,按照矢距不大于 0.2 米的原则设置界址点,两界址点之间为一条直线。d 墙体为界标物时,应明确墙体用地的归属, 尤要注意其公用界址点位置的确定。随着界址点的位置不同,围墙用地的归属也不同。e 独立住宅楼以基底定界;中国地

22、质大学(武汉)建成区混合住宅用地以用地红线和实地情况定界。f 沿街(路)用地界线以实际使用合法围墙或房墙外侧为界。-13-。g 单位和个人门前的内折“八”字形内用地确定给该土地使用者,以门前两边的围墙或建筑物外边线确定界址点;对权源资料不全的建筑,按建筑的基底设宗。f 新征(拨)用、出让的土地及在建工程项目用地的界址线,以批准的用地红线、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或出让合同附图所确定的界线确定界址。界址点编号a 界址点以区为单位按宗地序号以宗地顺时针进行编号。区内不得有重复的界址点号。b 宗地界址经双方指界人签章后,在工作底图上修改宗地轮廓,正式确定界址点号。c 宗地内界址点号发生变化时取消原号,按区

23、内最大界址点号后续编。d 界址点用 1.0mm圆圈表示,界址线用 0.3mm 的实线表示。有争议的界址点用1.0mm的实心圆点表示,界址线用0.3mm的虚线表示。界标的设定a 界址认定后,双方指界人均在现场的情况下,调查人员应对所认定的界址点在实地现场设界标。b 界标分别用钢钉或红色油漆。c 对于无法设置的界址点(如沟、渠等)在宗地草图上用栓距表示。11. 质量检查与验收承担单位对完成的测绘产品有一套完整的检查体系。1) 实行三级检查、一级验收的 “三检一验” 制度。即作业员的自检、 作业队(组)的全检、作业单位的专检和局组织的验收。检查、验收过程应有记录,专检和验收结束后应编写检查(验收)报

24、告。-14-。2) 作业单位对本单位成果质量负责;作业人员对其所完成作业质量负责;上工序对下工序负责;各级检查、验收人员应对其所检查、验收的成果质量负责。3) 作业单位应在测区根据“三检”要求,每3 个作业组设置一个专职检查员,负责全检、专检工作。4) 检查验收按下图的顺序逐级进行。14.2.2 检查验收内容1) 自检自检是作业员在作业过程中或作业阶段结束时的质量检查。控制测量成果自检内容a坐标系统的选择是否符合要求;b控制网点布设是否合理,埋石数量与质量是否符合要求;c 起算数据是否正确、可靠;d 施测方法是否正确,各项误差有无超限;e 各种观测记录手簿记录数据是否齐全、规范;f 成果精度是

25、否符合规定;。-15-。g 资料是否齐全。权属调查自检内容主要检查权属调查确认的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与土地登记权源资料上的所有者、使用者是否一致; 认定界址的法律手续是否完整、 规范;界址点的实地位置是否设置了界址标志,界址边的走向是否合理,界址点有无丢漏等。a 检查登记表格主要检查地籍调查表填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b 检查宗地草图主要检查宗地图形及宗地与邻宗地关系是否与实地相似,勘丈数据是否齐全、 注记位置是否清晰准确; 勘丈数据有无检核条件, 结果是否符合要求; 宗地的座落、门牌号、宗地号、相邻宗地号、指北方向及作业日期等记录有无错漏。c 地籍调查纸质资料的汇总、组档及关联性检查将检查合格后的

26、权属调查纸质资料进行汇总、 组档。然后,检查两者的逻辑一致性和完备性,如不合格,须打回并修正,直至实现两者关联的一致性之后再复核。 地形、地籍要素测量成果自检内容a 主要检查手簿及各项精度是否符合要求; b 细部测量的地物表示是否完整、合理; c 地物精度是否满足要求;d 面积计算结果是否正确;e界址点成果表有无错漏;f 界址点、界址边和地物点精度是否符合规定;g 数据、表格资料的整理是否齐全。-16-。检查地籍图a 原图图廓线及方格网的绘制精度、控制点及图根点的展绘精度是否符合规定;b 图幅编号、坐标注记是否正确;c 宗地号编列是否符合要求,有无重、漏;d 界址点、界址边及地籍要素的展绘是否

27、正确,精度是否符合规定;e 图上表示的各种地籍要素与地籍调查结果是否一致;f 各种符号、注记是否正确;g 房屋宗地号及地类号、结构、层数、门牌号等有无错漏;h 图廓整饰及图幅接边是否符合要求;i 地籍索引图的绘制是否正确;j 面积量算方法及结果、分类面积汇总是否正确。电子数据成果自检内容a 提交的电子数据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格式,是否规范、一致。b 以街坊为单位提交坐标串文件,检查该街坊内的界址点号是否唯一,坐标值是否唯一,坐标串文件的格式是否符合要求。c 一个街坊中,宗地界址线、宗地内房屋边线是否闭合;界址点、界址线、房屋边线是否统一存放在各自的图层中。d 地形要素中的分类、分层和层名是否按要求执行。e 图形数据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处理;图幅、街坊内各等级的地籍界接边是否无缝拼接;地形地物符号是否是一体化(即一个地物只能用一个符号对其进行表示,。-17-。而不是用几个或多个对象组合起来进行表示)。f 构面的地形和地物要素需进行拓扑关系检查。g 街坊内宗地的重叠与裂缝检查 (对于历史发证造成的重叠与裂缝加标识用以区分)。2) 质检员全检全检是项目组质量检查人员对作业成果进行的全面检查。检查的项目内容与自检相同。3) 专检专检是由院生产技术办组织的对成果质量进行的最终检查。专检除应检查上述项目外,还应检查以下内容:a 全检记录;b 技术设计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