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劳动问题》之前_第1页
写在《劳动问题》之前_第2页
写在《劳动问题》之前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写在劳动问题之前还记得去年夏天住在北京的时候, 遇见张我权君, 听到他说过这 样意思的话:“中国人似乎都忘记了台湾2了,谁也不大提起。” 他是一个台湾的青年。我当时就像受了创痛似的,有点苦楚;但口上却道: “不。那倒 不至于的。只因为本国太破烂,内忧外患,非常之多,自顾不暇了, 所以只能将台湾这些事情暂且放下。”但正在困苦中的台湾的青年, 却并不将中国的事情暂且放下。 他们常希望中国革命的成功,赞助中国的改革,总想尽些力,于中国的 现在和将来有所裨益,即使是自己还在做学生。张秀哲君是我在广州才遇见的。 我们谈了几回, 知道他已经译成 一部劳动问题3给中国,还希望我做一点简短的序文。我是 不善于

2、作序,也不赞成作序的;况且对于劳动问题,一无所知,尤其 没有开口的资格。 我所能负责说出来的, 不过是张君于中日两国的文字,俱极精通,译文定必十分可靠这一点罢了但我这回却很愿意写几句话在这一部译本之前, 只要我能够。 我 虽然不知道劳动问题, 但译者在游学中尚且为民众尽力的努力与诚意, 我是觉得的。我只能以这几句话表出我个人的感激。 但我相信,这努力与诚意, 读者也一定都会觉得的。这实在比无论什么序文都有力。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一日,鲁迅识于广州中山大学。1本篇最初印入国际劳动问题一书,原题为国际劳 动问题小引。2台湾在一八九四年中日甲午战争后被日本侵占, 一九四五 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恢复。文中说的张我权,当为张我军(1 9 0 2-1 9 5 5 ),台北板桥人。当时是北京师范大学学生。3张秀哲台湾省人。当时在广州岭南大学肄业,曾与人合著 毋忘台湾一书。劳动问题,原名国际劳动问题 ,日本浅利 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