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过硬的技术,保障安全生产”_第1页
“掌握过硬的技术,保障安全生产”_第2页
“掌握过硬的技术,保障安全生产”_第3页
“掌握过硬的技术,保障安全生产”_第4页
“掌握过硬的技术,保障安全生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掌握过硬的技术 ,保障安全生产”张奋,由农民工成长为一名技术专家,先后为企业攻 克技术难题 50 多项,安全生产方面的合理化建议被采纳 68 项,2004年荣获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 “中华技能大奖” ; 还建立了“张奋技能基金会” ,受益者达 5000 余人。20 多年前, 一个来自偏僻山村的高中生, 抱着改变命运 的美好愿望离开了家乡宁夏盐池,走进灵新煤矿,当上了一 名采煤工。2010 年,这个农村娃作为一名综采电气技术专家, 来到了首都北京,站在中国煤炭工会成立 60 周年座谈会讲 台上,代表全体劳模发表感言: “作为一名煤矿技术工人, 学习改变了我的命运,技能成就了我的未来。但在科技

2、飞速 发展的今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继续 在本质岗位上攻坚克难”这名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就是 2005 年 5 月被国务院授 予“全国劳动模范” 的张奋。从事电气维修工作 20 年多来, 张奋先后为企业攻克技术难题 50 多项,安全生产方面的合 理化建议被采纳的有 68 项,小改小革 100 多项,为企业创 造经济效益千万元。 2004 年 12 月,张奋荣获原劳动和社会 保障部颁发的“中华技能大奖” ; 2006年 4月,被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矿文联、中国能源 化学工会联合评为“感动中国十大杰出矿工” 。“为了能多学点知识,我就抄书”1990 年 6

3、月,高中毕业的张奋,由于家境贫寒,抱着出 来打工养家糊口的想法,来到宁煤集团灵新煤矿采煤一队当 一名轮换工。当时煤矿井下电气设备维修技术人才紧缺,经常因为一 个很小的电气故障而影响安全生产。初生牛犊不怕虎,刚进 入煤矿工作的张奋,便兴起了学习技术的念头。通过毛遂自 荐,张奋被所在的区队党支部选中,培训后当上了一名采区 电工。张奋说:“刚干上电工的时候,对这一行很陌生,我就 在想,要想学技术,就要先学做人。 ”于是为了能尽快地独 立地工作,张奋一方面虚心的向老师傅请教,一方面去找有 关电工专业方面的书籍、资料,利用业余时间抓紧学习。在 工作中遇到疑难问题,张奋就去向老师傅请教,或者去新华 书店查

4、阅有关电气方面的专业书籍,只要这本书有一道题或 一句话能帮他解决难题,他都把它记下来。 “我出生在革命 老区宁夏盐池的一个偏远农村,家里非常困难,而当时我每 月工资不到 200 元,一边要养家,一边还要买书学习,这些 钱远远不够用。为了能多学点知识,我就带着笔记本在新华 书店里抄书。 ”张奋说。那时张奋只要觉得书上的东西有用,他就抄下来,回去 慢慢揣摩。有时一抄就是几个小时。只要一有空余时间,他 就去新华书店,去的时间久了,书店的服务员都认识他这个 买不起书抄书的小伙子。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回,在书店 里一位姓杨的服务员,看我一直蹲在哪抄,就好心地给我找 来一把凳子,让我坐着抄,还关心地问我

5、, 你抄这么多, 不累吗 ?一听这话,我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但还是忍 住了。我不好意思地解释着,这些书太贵了,我买不起” 。 说起这段艰苦的日子,张奋的眼睛湿润了。为抓紧一切时间多学一点知识,真正掌握电气维修这门 技术,张奋白天上班,晚上就把自己关在屋内钻研。当时, 张奋住的是矿上年久失修的一间小土屋里,屋里除了吃饭的 用具和睡觉的一张床外,剩下的就是堆在床上的一大堆专业 书籍和电气报刊杂志了。冬天凛冽寒风从门窗的空隙中吹进 来,回旋在小屋中,有时冻得张奋都无法提笔写字;夏天小 屋热得像个蒸笼,汗水就顺着脸直往下淌。就是在这样的环 境,张奋也没有间断过学习。在初干电工的前 3 年,张奋没 有

6、看过一场电影, 电视也基本不看。“我没有其他业余爱好, 就是渴望读书、学知识、练技能。 ”张奋说。凭着这种执着的毅力,在 1992 年、 1994 年由原灵武矿 务局举办的电钳工技术大比武中,张奋都取得了第一名,被 矿务局授予“岗位技术新星” “岗位技术能手”称号。“让设备安全运行,让我的工友安全操作”1992 年,原灵武矿务局引进了一套高档普采设备, 从当 时的角度看,设备比较先进,技术含量高。如何确保设备的 安全运行,这对还没有接触过先进设备的张奋来说,是一次 严峻的挑战。为了尽快熟悉设备,张奋查阅相关资料,在掌 握设备的原理的同时,尽量查找出系统中存在的不太合理的 部分,并进行相应的改造

7、,以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当时工作面安装的 180 型刮板机输送机,因工作面设计 达不到所需的长度,全部用人工推移刮板机,经常将机尾电 机供电负荷电缆挤伤损坏;同时还极易引起工伤事故。当时 设备只试生产了十几天,就出现了 4 次机尾电缆被挤坏, 2 次将传动部液力耦合器挤坏造成报废的机电事故。有一次, 生产班的工友在回采推移机尾部时,将机尾传动部损坏,差 点就将一名工友的腿挤伤了。为解决这个安全问题,张奋下 井进行测算,一呆就是十几个小时,不能升井,渴了就喝口 井下的水,饿了就吃点干饼。经过多次现场测试后,张奋认 为根据目前所采的工作面的长度,有一台电机驱动就满足了 现状,既可以完成回采工

8、序,又能防止人身安全和设备事故 的发生。于是,他大胆提出了甩掉一台电机的建议。这条建 议被采纳后,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安全性能,避免了同类安全 事故的再次发生。 “当时生产每中断一分钟我就感到不安, 每天都在想这个安全隐患一定要尽快排除,让设备安全运行, 让我的工友安全操作。 ”张奋说。1996 年,原宁夏灵州集团公司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 备在灵新煤矿“上马” 。为确保一次性安全运转成功,张奋 被选拔到综采队,担负起维修班班长的重任。面对近千台电 气设备,张奋一台一台地对其结构和性能原理进行研究。在综采试生产过程中,由于坡度大并且在工作面又出现 崎岖不平的地段,电缆夹板在采煤机下行割煤的时候,有

9、时 电缆夹板在电缆槽内滑行时速度非常快,如果中间一旦被卡 着,滑行的电缆就滑出电缆槽外,掉在刮板机上,就会被运 行中的刮板链拉断,这样还将威胁到在支架间的操作人员的 安全。“记得有一次,采煤机电缆被运行中的采煤机割断, 当时整个工作面全部断电,一台采煤机控制开关在分断短路 电流的瞬间,真空断路器也损坏了。如果当时开关不能及时 断开电源的话,在采煤机割断电缆的那一时刻,短路的电弧 就可能引起瓦斯爆炸,后果将不堪设想。 ”回想起当时的情 景,张奋还心有余悸。为解决这一安全隐患,张奋深入到一 线参加看护电缆工作,琢磨下滑的原因。就这样通过对 2 个 生产班的细致观察,张奋终于找到了解决隐患的办法,设

10、计 制造了“电缆阻滑器” 。“电缆阻滑器”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缆 下滑的问题,杜绝了由电缆下滑引起的安全事故。这个“电 缆阻滑器”被矿上命名为“张奋阻滑器” 。 “每次新 设备上马 ,对我来说都是一次挑战。 ”张奋说。 2006 年, 第三套综合机械化采煤设备进入矿 L3114 工作面。新设备转 载机至电气平台这一部分的电缆和水管共 10 根,每割完一 刀煤,转载机向前走动一次,电缆跟着移动一下,人力移动 非常困难,而且每班需要 56人悬挂和挪移电缆几次,有 时不小心被转载机的滚轮将电缆挤坏。 “记得有一次割完一 刀煤,当运行中的转载机向前移动的时候,工友们正在抬着 电缆和水管向前挪动时,大家没有

11、注意细看,结果一根电缆 掉下去正好压在了皮带的机尾轮子上了,当皮带机尾往前移 动时,刚向前移了大约 30cm 时,整个机巷突然全部停电, 经过维修电工的仔细查找后,最后发现机尾皮带轮子将电缆 压坏,致使电缆芯线外漏并接地, 当时让我们冒了一身冷汗, 好险啊 !幸好在供电的移动变电站漏电保护跳闸起了作用。 不 然的话,电缆一旦被压爆,那个后果就很难想象了。 ”张奋 说。在现场反复观察后,张奋提出了不用人工使用设备自行 推移的想法。于是,张奋便带领检修班电工在井下连续工作 7 个班后,成功设计制造出转载机到电气平台“自动拖移装置”。“自动拖移装置”的使用实现了由多人抬着拖移,变为 自动拖移,并且使

12、用至今未发生一起机械事故。 “自动拖移 装置”被矿上命名为“张奋拖移装置” 。“只有提高技术水平,安全才能有保障”在技术传帮带方面,张奋常对徒弟说: “煤矿是高危行 业,要想确保安全生产,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技能。只有提高 了技术水平,安全才能有保障。 ”为带动工友学习技术的积极性, 1997 年 5 月,张奋自发 开辟了集团公司第一个“青年志愿者科技课堂” 。张奋用平 时小改小革和省吃俭用攒下来的 8500 元,为工友购买了学 习用具、学习资料、专业书籍。利用休息时间,每天晚上对 工友进行 2h 的业余培训,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术毫无保 留的传给工友。经过多年的技术传授,张奋带出了一批能独 当一

13、面的维修电工,在他们当中有 58 名荣获了各级比赛的 “能手”称号。“电工是特种作业的一个工种, 必须要遵循一慢、 二看、 三想、四动手的保安技巧,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张奋的 徒弟刘佳告诉记者,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就是我第一次单 独作业。当时我跟夜班,师傅不在身边,心里很紧张。我就 默默地祷告设备千万别出故障。可是,常常事与愿违,中班 还正常运行的刮板机开关,在夜班时,突然不启动了。在我 急得头上直冒汗,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我想起师傅说过, 遇事别慌、别忙。镇定下来后,我按照师傅教我的技巧进行 分析判断,很快就找到故障原因,花了十几分钟就将故障排 除了。第二天,张师傅知道情况后,拍拍我的肩膀说,以后 要多靠自己,只有多实践才能长技能。技能提高了,不仅能 保障自己的安全,还能保障工友的安全。 ”2005 年初,张奋将获得“中华技能大奖”的 1 万元奖金 全部捐献出来,同时灵新煤矿也拨了 2 万元资金,共同建立 了“张奋技能基金会” 。用这笔基金,张奋先后为工友购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