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_第1页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_第2页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_第3页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_第4页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编写说明福建省避雷装置安全监测中心2 0 1 0 年 06 月 13 日目录1 任务来源 1.2 工作内容 1.3 项目组成员及其主要工作 2.4 编制过程 3.5 编制原则 4.5.1 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 4.5.2 统一性原则 4.5.3 简化性原则 4.5.4 协调性原则 4.6 技术内容 5.6.1 范围 56.2 规范性引用文件 5.6.3 术语和定义 5.6.4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目的与基本原则 56.5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内容 5.6.6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程序 5.6.7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报告

2、5.6.8 报告审查与管理 5.7 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 错 误!未定义书签。8 预期效果 6.9 与现行法规标准的关系 6.10 标准属性 6.1 任务来源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的导则。 随着社会的 发展,防雷装置检测业务迅速扩大,涉及各行各业,雷电活动也日渐频繁。因此 亟待制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 加之如何界定防雷装置的现状是 否达到保护的要求,尚无界定的标准。为此,我们将把 IEC62305 雷击风险管理相关内容作为对相关防雷报告的基 本要求,这么做的原因是为了更好的支持法律之所以赋予气象部门防雷管理职能 必要性和必然性。为此,通过引入 I

3、EC62305 雷击风险管理理论指导规范目前的 防雷工作,将防雷装置的现状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价,使其更加清晰、明确。2 工作内容标准编制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资料收集查阅: 对国外、 国内和行业相关标注的制定情况进行收集、 整 理和查阅;广泛调研: 就行业现状、 行业需求、 技术标准的经济性和技术标准的行 业协调性进行广泛的调研;专家研讨: 根据收集查阅的相关资料和广泛调研的结果, 邀请建筑物和 防雷行业专家多次召开专项研讨会,就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处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一致性分析: 工作组在标准编制的过程中, 就标准与 国家相关政策法规的一致性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问题,进行调整。3 项目组成员及其

4、主要工作2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刘隽、林挺玲、 黄岩彬、程辉、邵霖、陈益梅、许乾波、 陈兴旺、陈毅芬、施平、吴建、黄友树、戴琳贵、韩国清、王春扬、刘琦、吴灵 燕、胡剑威、潘文秀、余养营、林香民。具体工作如下:确定标准制定原则, 全面负责资源的调配、 方案的审定及全面组织实施。 由 刘隽、林挺玲、黄岩彬负责。负责组织调研、征求、汇总各方意见对标准进行完善。由程辉、陈益梅、许 乾波负责。作为防雷专家为起草组提供技术支持,确定标准技术内容。由邵霖、吴建、 陈毅芬、林香民负责。负责本标准与国家现行法规协调性分析工作。 由施平、陈兴旺、黄友树负责。 负责行业需求分析, 提出并讨论行业接口问题。 由许乾波、

5、 戴琳贵、韩国清、 王春扬负责。负责编制标准技术内容和标准文本。由刘隽、刘琦、吴灵燕、胡剑威、潘文 秀、余养营负责。4 编制过程1、2008 年 12 月福建省气象局下达标准编制任务。2、2009年 1月组建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 起草工作组。3、2009 年 2 月2009 年 6 月,工作组收集、整理了大量国内外相关资料, 经过专家组讨论,形成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草案稿)。4. 2009 年 6 月 2009 年 8 月,工作组在本省开展广泛深入的调研工作, 经工作组讨论,在基本框架下,修改了标准的主要内容条款,形成建筑物防雷 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讨论稿

6、1 稿)。5. 2009 年 8 月 2009 年 9 月,工作组先后在赴泉州、厦门等市调研,征 求各方意见,组织召开了多次专家研讨会。6. 2009 年9月2009 年 12月,工作组在讨论分析各方意见的基础上,对 起草框架和内容条款进行了大幅修改, 形成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 导则(讨论稿 2 稿)。7、2010 年 2月,工作组对讨论稿 2 稿再次召开了专家研讨会, 组织了全省 相关防雷技术专家进行研讨, 会上各位专家提出了宝贵意见, 会后工作组根据专 家提出的意见对标准进行了多次讨论和修改, 2010 年 6 月形成建筑物防雷装 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导则(征求意见稿)。5 编制原

7、则本标准在编制方面,坚持了以下几项原则:5.1 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本标准充分借鉴和参考了国际、 国家和行业标准, 力求吸收国际上先进经验 和做法,强调标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与国际接轨。所参考的主要标准有:国际标准AQ80032007安全验收评价导则 GB50343-200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T21431-2008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50057-94(2000年版)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 GB50343-2004 雷电防护 第1部分:总则 GB/T21714.1-2008 ; 雷电防护 第2部分:风险管理 GB/T21714.2-20

8、08 ; 雷电防护 第3部分:建筑物的实体损害和生命危险 GB/T21714.3-2008 ; 雷电防护 第4部分:建筑物内电气和电子设备 GB/T21714.4-2008 ;5.2 统一性原则工作组在充分分析调研的基础上, 将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的基 本内容作出统一规定, 以保证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内容的一致性和 规范性。5.3 简化性原则在起草过程中, 工作组在满足需求的前提下, 充分考虑省内实际情况, 从标 准便于实施的角度出发,对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的程序进行了规 定,以实现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工作管理的简化性。5.4 协调性原则由于建筑物防雷装

9、置施工图技术评价工作涉及到的内容、 数据较多, 为此工 作组在查阅大量资料、 征求多方意见后, 在协调各方需求的基础上对标准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平衡各方矛盾,突出综合效果6 技术内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为: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是根据施工的不同 阶段选取监测点利用科学、 有效的检测和数据分析方法对防雷装置现状是否实现 设计的防灾能力进行评估。 其中突出防灾能力评估, 这不仅与风险管理结合, 同 时与国家的防灾政策导向是吻合的 。6.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筑物防雷等级划分、雷电防护要求和防雷装置检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6.2 规范性引用文件叙述本标准的引用的规

10、范性文件。6.3 术语和定义为了便于使用, 在遵循与国内现行标准保持一致的原则下, 我们将所引用的 国际和国内标准有关术语和定义进行了统一。6.4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目的与基本原则叙述本标准的目的与基本原则。6.5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内容将防雷装置检测内容进行划分。6.6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程序叙述本标准的中规定的定期检测的工作流程。6.7 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报告 叙述本标准的中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报告应包括的内容与要 求。6.8报告审查与管理为保证建筑物防雷装置安全性能定期检测报告得公正性和真实性, 提出报告 审查制度的要求。7 与国内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分析本标准制定的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检测要求及检测技术规范, 适用于建筑物 防雷装置的定期检测。本标准的制定、 发布和实施,有利于实现我国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检测要求的统一性、规范性。这对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检测检测均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工作组大量等同采用了国内有关雷电防护最新标准的相关条款, 结合现行的 国家相关规范和国内建筑物防雷装置定期检测发展的现实情况,编制了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