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散文精编_第1页
周作人散文精编_第2页
周作人散文精编_第3页
周作人散文精编_第4页
周作人散文精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周作人散文精编前 言钱理群一 历史发展真快,也确实公允而无情:前几年还要为周作人散文的价值作种种辩解,现在这已经成为周作人散文大量出版的无须争议的前提了。但具体评价的分歧,自然是存在的,恐怕以后还会继续下去。比如,人们通常一提起周作人散文,总是举出乌篷船、故乡的野菜、北京的茶食这些写于二十年代的名篇,这当然也有道理;但背后的潜台词却往往是对其三、四十年代散文的某种贬抑。至于周作人在年以后还写有大量散文(仅是陈子善编、岳麓书社出版的知堂集外文亦报随笔与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就有篇、万字),恐更是鲜为人知,几乎没有进入人们的“接受视野”。原因自然是复杂的:除了政治上极“左”思潮的禁涸,以及长期以来形

2、成的某些偏见外,也与人们对周作人三、四十年代风格、文体的变化持有不同看法有关。郁达夫在年所写的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曾谈到周作人的散文的风格“近几年来,一变而为枯涩苍老,炉火纯青,归入古雅遒劲的一途”,显然有肯定之意。后来,钱玄同又从文体上赞扬了周作人的新创造;他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写道:“研究院式的作品固觉无意思,但鄙意老兄近数年来之作风颇觉可爱,即所谓文抄是也。”这里所说的“文抄”,即是指“一篇之中主要是大段抄引古书的文体,所谓文抄公的文体”。而恰恰是这类“文抄公”的文体,人们似很难接受,历来评价不高,周作人的老友林语堂就批评他“后来专抄古书,不发表意见”,周作人晚年在写给友人的信中提

3、起此类批评仍流露不满之意,以为“眼光也只是皮毛”,颇有不被理解的寂寞之感。近年学术界开始出现了对周作人三、四十年代散文的重新观照,其中最有力者无疑是舒芜先生。他在年所写的周作人后期散文的审美世界一文中首次提出:“周作人的小品文的真正大成就,还是在他的后期,甚至包括他附敌以后的部分作品,这是今天应该冷静地承认的。”年在为刘应争编选的知堂小品所作的“序”中,他又进一步肯定“文抄公”的文体是周作人独创的“前无古人后亦未必有来者的文体”。舒芜先生的这些论断看似惊人之语,其实言之成理,是表现了一位求实、认真的学者对他的研究对象(即使是周作人这样的有争议的历史人物)的深切理解与科学把握的。周作人自己早就说

4、过,他“抄书并不比自己作文为不苦,然其甘苦则又非他人所能知耳”。对于周作人来说,“抄书”即是“寻友”,如同当年陶渊明那样,“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一方面用自 转引自周作人:药味集玄同纪念。 舒芜:知堂小品序。 见周作人致鲍耀明书。 文载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年第期。 苦竹杂记后记。己的胸襟与眼光去“发现”古人,另一面又通过这种发现进一步肯定、扩大、丰富自己,这就是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抄书”的过程,即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通过与古人(即想象的友人)“结缘”,打破现实的狭窄与孤寂,以求得精神的慰藉与升华。因此,在这类“文抄公”的文体里,所引古人文字与周作人自己的评点,浑然融为一体:引文

5、有如“龙身沙,评点即是“点睛”之笔,全文完全可以当作周作人自己写的文字来读,可以说是周作人“自我”的外化物,不仅思想,连文字风格、意境都是“周作人式”的。读这类文章,读者忽而游刃于千载,与“周作人化”了的古人对话,忽而又和周作人本人直接交流,心灵的空间既开阔又自由。另一方面,由于文章的主体是经过周作人精心挑选的或古涩或华美的古文,而连缀其间的周作人的点评则是简明、朴实的现代自话,二者的有机揉合,互相调剂,使这类“文抄公”式的文体常兼具两种文体之美,古涩而丰腴,华丽而朴实,达到了“雅与俗”的统一:这正是周作人所追求的境界。自然,这种“有机揉合”,不仅需要眼光、学识,更要有自由驾驭文言与白话的文字

6、功底,所以,周作人预先警告说:“学我者病,来者方多”。就是周作人自己写的“文抄公”式的文章,也并非篇篇都达到了这样的境界,其中不乏“生硬”之作,这是不言而喻的。到了五、六十年代,周作人的文字风格又发生了变化:内容依然博雅,但却很少引述,更不用说“文抄”;语言趋向俗白,简洁,纯净,文章滤去了苦涩味,变得更为明朗。年以后周作人散文中确有不少是缺乏内在神韵的“勉强”之作,但仍有形神俱佳的精品,并非“不可一读”。我们当然不必硬套进化论,将周作人散文创作描绘成一个“不断前进,日趋完美”的过程,应该说他在各个时期均有各具特色的佳作,这大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我们对周作人的散文应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与把握这其

7、实正是本书编选的出发点与基本原则。 苦竹杂记后记。 二 关于周作人散文思想、艺术上的特色,已有众多的研究,有心的读者自会去参考。更习惯于独立欣赏的读者,静下心来,细细品味,也会各有所悟。这里,只想换一个角度,提出另一种“阅读法”,或许对读者有所启示。 在拙作心灵的探寻里,曾提出一个“单位观念(意象)”的概念:“每一个有独创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总是有自己惯用的、几乎已经成为不自觉的心理习惯的、反覆出现的观念(包括范畴)、意象,正是在这些观念、意象里,凝聚着作家列于生活独特的观察、感受与认识,表现着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因此,从“单位观念(意象)”入手,进行多层次(哲学的,心理学的,伦理

8、学的,历史学,美学的)开掘,或许是人们进入作家思想、艺术殿堂的有效途径。 在我看来,周作人散文中下列几组“单位观念(意象)”是特别值得重视的。 首先是“爱智者”与“常识”。周作人常白称“爱智者”(或“知礼者”)。所谓“爱智”、“知礼”,除了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冷静的人生态度,反狂热、狂信之外,还包含有“思想的通达”,“能节制自己,能宽容别人”的意思,也即奉行“中庸”之道这正是周作人思想、艺术的核心,既是他的哲学观、道德观、人生观、文化观,也是他的审美观,反映在他的散文创作中,即是对论述对象与读者的双重“宽容”。对论述对象,不仅“兼收并蓄”,包容各家,以“朋友”而非“信徒”的态度待之,由此而形成

9、了散文内容的“宽”而“杂”,“看彻”一切而达于“平实”;而且怀有深深的理解与同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能推己及人;“设身处地”,对他人、万事万物都施以“爱智者”的悲悯,由此而形成周作人散文所特有的亲切、温润的氛围。对于读者,也绝不以“教主”(“教师爷”)自居,不仅保持着人格与心理的平等,由此而形成了委婉、平和的“谈话风”,而且有意追求“君子之交淡如水”式的距离,一切话题都是点到即是,并不企望(更不用说强制)读者定要接受,任其自行思考与选择,由此而形成了自己行文与读者接受上的轻松与从容。周作人散文中的“爱智者”(“知礼者”)风貌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他对“中和之美”的倾心,不仅是艺术的节制、含蓄,

10、更在艺术表现上追求表现自己与隐蔽自己,放与收,通与隔,丰腴与清涩,奇警与平淡,猥亵与端庄,俗与雅,凌厉与冲和之间微妙的平衡,达到不放不收,亦放亦收,不通不隔,亦通亦隔,不腴不涩,亦腴亦涩,不平不奇,亦平亦奇,不庄不谐,亦庄亦谐,不俗不雅,亦俗亦雅的境地,由此形成了周作人散文审美底蕴上的丰厚。周作人:夜读抄后记。 周作人:关于孟母。 周作人曾把他所钦慕的“爱智者”称为“伟大的常人”,并且解释说:“盖常人者无特别希奇古怪的宗旨,只有普通的常识,即是向来所谓人情物理”。在另一篇文章里,他对“常识”这一他的“单位观念”的内涵也作了这样的明确界说:“常识,分开来说,不外人情和物理,前者可以说是健全的道德

11、,后者是正确的智识,合起来就可以称之曰智慧。”这里,“爱智者”与“常识”这两个“单位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清晰的,不必多说。而对普通“常识”的关注则首先表现了周作人在思想、文化上以至知识分子价值实现上的独特选择。正像周作人自己所说,“一般文人学士差不多都有点异人之禀,喜欢高谈阔论,讲他自己所不知道的话”,这里所谓“高谈阔论”,既包括“治国平天下”之类企图做“王者之师”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活题,也包括“死后如何?”这类“形而上的方面”的传统与现代的知识分子“玄想”(周作人在死的默想里明确将这类话题归于“神秘派诗人的领域”)。而周作人恰恰是要将赋有某种历史使命、因而带有英雄主义与神秘主义色彩

12、的知识分子还原为一个现实的平凡的人,关注普通人(“己”也在其中)的日常生活中的“真实”与“美善”,即所谓“凡人的信仰”,“就这平凡的境地中,寻得些须的 周作人:俞理初的诙谐。 周作人:一蒉轩笔记序。 周作人:死之默想。安闲悦乐,即是无上幸福”,这也就是周作人最爱说的“生活的艺术”。周作人将“常识”归结为“人情”与“物理”两个方面,则是表现了他的“人性观”的:在他看来,“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物”,“人情”与“物理”,在根本上是相通的,他以为“物我无间”的冥合,即所谓“入神”、“忘我”,是人生的,宗教的,以及艺术的最高境界。而周作人强调“常识”中的“人情、物理”,正是召唤人们将注意力

13、转向对“人”自身的关怀与研究,他这样提出问题:在中国,“大家都做着人,却几乎都不知道自己是人;或者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人,却忘记了自己仍是一个生物。在这样的社会里,决不会发生真的自己解放运动的;我相信必须个人对自己有了一种了解,才能立定主意去追求正当的人的生活。希腊哲人达勒思的格言道,知道你自己,可以说是最好的教训。”周作人据此而追求以“认识人自身”为中心的全新的知识结构,其要点是:一方面,从“生理学”(特别是性生理)、“医学史”、“生理学”,即从身、心两方面,肉与灵的统一中去把握人的“个体”;另一面,又从人类学、民俗学、文化史、社会学、神话学、童话、文学艺术等不同领域,全方位、多侧面地揭示与展

14、开“人类”的本质,力图将人道主义的道德理想、情感与建筑在对“人”自身科学认识基础上的知识、理性结合起来,达到“情”与“理”的调和。人们不难发现,正是这种“人道主义的理知精神”贯串于周作人的全部 周作人:死之默想。 参看周作人:艺术与生活圣书与中国文学。 周作人:妇女运动与常识。散文之中,成为思想的内核(或者称为“魂”也可以)。周作人说自己的文章“大致由草木虫鱼,窥知人类之事,未敢云嘉孺子而哀妇人,亦尝用心于此”,这其实也是可以用来概括周作人散文题材的选择与题旨的,这都是他的“常识”(“人情物理”)的“单位观念”在散文创作中的体现。 周作人曾说,他所受的外来影响,“大抵从西洋来的属于知的方面,从

15、日本来的属于情的方面为多”,他因此而提出了“东洋人的悲哀”的单位观念。在另外的文章里,他又从另一个角度,提出“凡人的悲哀”的观念。周作人一再引述日本散文家永井荷风江户艺术论一书中有关日本民间绘画浮士绘的一段话:“我爱浮世绘。苦海十年为亲卖身的游女的绘姿使我泣。凭倚竹窗茫茫然看着流水的艺妓的姿态使我喜。卖宵夜面的纸灯,寂寞的停留着的河边的夜景使我醉。雨夜啼月的杜鹃,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树叶,落花飘风的钟声,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凡是无常,无告,无望的,使人无端嗟叹此世只是一梦的,这样的一切东西,于我都是可亲,于我都是可怀。”“这里所表现的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关于生命价值、人生意义的哲学思考,

16、寂寞的,幽玄的,凄苦的,梦一般的,却又流泻着内在情热的意境,以及位、喜、醉、叹、亲、怀的情感心绪,都是东方式的”,“它表现了生活于绵绵无尽的历史与现实的苦难中的东方人悲天悯人的忧患意识,以及在无常、无告、无望中执著追求的现世精神与韧性力量。周作 周作人:秉烛后谈序。 周作人:我的杂学十八,外国语。 周作人:麻醉礼赞。 钱理群:周作人论两大文化撞击中的选择与归宿。人将之称为“东洋人的悲哀”,在我们看来,它是渗透于周作人全部散文之中,并且成为周作人散文的一个基本情调,或者用周作人自己的概念,形成了周作人散文特有的“气味”。所谓“东洋人的悲哀”(“凡人的悲哀”),其情感的内涵,至少是包含了两个互为里

17、表的侧面的。首先自然是忧郁的苦味,这是人们比较容易体察,也是周作人一再向读者提示的,论者固此经常提到周作人自署“苦雨翁”、“苦住斋”,并以“苦竹杂记”、“苦茶随笔”、“药堂语录”、“苦口甘口”为书名,等等。而这种“忧郁的苦味”,对于周作人,主要是一种“寂寞”之苦,而且是“在人群中”所感到的“不可堪的寂寞”,周作人说,“有如在庙会时挤在潮水般的人丛里,特别像是一片树叶,与一切绝缘而孤立着。”这是一种“智者”的寂寞,淡而且深,自有一种特殊的“韵味”。但人们却往往忽视了“东洋人的悲哀”的另一个侧面,即周作人所说:“别是一样淡淡的喜悦,可以说是寂寞的不寂寞之感”,这“苦中作乐”,“忧患时的闲适”,才是

18、周作人的人生及其外化物(“文章”)的“真味”。在周作人看来,这正是普通人的真实人生:无论现世怎样不完全,如何充满苦难,人(平凡的人)总得活着,“在不完全的生活里享乐一点美与和谐”、欢乐,一味地“苦”下去,那是“神”,是想象的“英雄”,而非现实的“人”。周作人因此把“东洋人的悲哀” 周作人:杂拌儿之二序。 周作人,结缘豆。 周作人:文载道文抄序。 周作人:吃东。称为“生之悲哀”、“凡人的悲哀”,这是含有一种深刻性的。 人们因此常用“闲适”来概括周作人的散文风格,如果不作表面的简单化的理解,注意到它内涵的丰富性,自然是可以的。与这种“闲适”的风格相联系,人们常常注意到周作人行文的“洒脱”,也有人称

19、之为“举重若轻”。而我们则想更具体地探讨:这种行文的“洒脱”是如何形成的?由此而注意到,周作人在介绍他的文章“作法”(经验)时,经常归之为“不切题”。在一篇序言里,他公开宣言:“我写文章,向来以不切题为宗旨,至于手法则是运用古今有名的赋得方法,找到一个着手点来敷陈开去,此乃是我的作文金针。”所谓“不切题”,所谓“赋得方法”,都不是单纯的表现手法,而首先是表现了一种写作观念,态度,以至心境的。周作人的学生废名有一个很好的说法,叫作“无全书在胸而姑涉笔成书者也”,他引述金圣叹的解释,说是“最苦是人家子弟,未取笔,胸中先已有了文字,若未取笔胸中先已有了文字,必是不会做文字人”。周作人早就说过,“人生

20、最深切的悲欢甘苦,绝对地不能以言悟形容”,禅宗的“不立文字”,“差不多可以说是最高理想的艺术”,“或者只是音乐有点这样的意味,缠缚在文字语言里的文学虽然拿出什么象征等物事来在那里挣扎,也总还追随不上”。现在既然要“立文字”,不得已而求其次,至少也要尽可能地笔随人意,“兴之所至”地自然流泻,周作人称 周作人:日本诗人一茶的诗。 周作人:郑子瑜选集序,参看赋得猫、看云集自序。 废名:无题。 周作人:草木虫鱼小引。之为“情生文,文生情”,他解释说:“这好像是一道流水,大约总是向东去朝宗于海,他流过的地方,凡有什么汊港湾曲,总得潆洄一番,有什么岩石水草,总要披拂抚弄一下子才再往前去,这都不是他行程的主

21、脑,但除去了这些也就别无行程了。”这不仅是行文的自然,同时也是行文的摇曳多姿与迂回、徐缓,表现出一种“笔墨趣味”周作人曾著文赞扬日本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低徊趣味”,这其实也正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本色”。周作人的“不切题”,很容易联想起“散而不散”、“形散神不散”,“放得开,收得拢”这类人们常说的“散文作法”,差异恐怕就在“作”与“不作”。一旦刻意谋求,精心设计,就落入了“未取笔胸中先已有了文字”的巢穴,终不免“貌似”而“神离”。周作人一再强调,他的“情生文,文生情”的行文、绪构原则完全“异于做古文者之做古文,而是从新的散文中间变化出来的一种新格式”,是有道理的。 最后要谈及的是周作人散文中的“

22、单位意象”。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风”、“雨”意象,单文题(书名)上注明“风、雨”的就有苦雨、雨的感想、风的话、雨天的书、风雨谈、风雨后谈等,读者自会欣赏,不必多谈。可说的是,周作人不仅感受着“雨天”的“阴沉”,“风雨”之“苦寂”,而且体味着“风雨故人来”的惊喜,更神往于“大漠之上、大雨之 周作人:莫须有先生传序。 周作人:文学论译本序。 周作人:雨天的书自序一。 周作人:风雨谈小引。下悠然进行”的雨中豪情:在这个意义上,是可以把周作人的“风雨”意象视为他的“东洋人的悲哀”的外化的-自然,其内涵远不止于此。“风、雨”之外,周作人还大量写到各类草、木、虫、鱼,以及“鬼”,无不渗透着他的“人情物理

23、”,像周作人笔下的“河水鬼”(水里的东西),是完全可以与鲁迅的“无常”、“女吊”比美,而又显示出周作人的个性的。而在所有前述周作人的“单位意象”的“背景里都有水在”,周作人一再申说他是“水乡的居民”,不仅“水”的“哲学”让周作人思考忧虑了一生,他的不少散文就是这种思考与忧虑的结晶;而且“水”的外在声、色与内在性格、气质也深刻地影响了周作人其人、其文。我们谈到周作人散文思想的澄明,色彩、气味的清淡,情感的温润,以及“行云流水而时有迂回、阻塞”的结构、语言,无不联系着“水”,在某种程度上,周作人的散文已经与“水”融为一体。我曾说过:“周作人的哲学、气质、文风与水的关系,这是一篇大文章,”,想来读者

24、读了这本“精编”之后,自会将“文章”做下去的罢。 三 末了,照例应该对本书编辑方面的有关情况作一些交代: 一、本书是“周作人散文精选本”,主要选录了周作人 周作人:苦雨。 周作人:北平的春天。 周作人传第一章第六节。所写的记叙性和抒情性的“美文”(周作人又称“小品”),带议论性的杂感、随笔。而另外一些属于比较专门性的论文或讲演(例如收入艺术与生活与儿童文学小论里的一些文章,则不在收取范围。周作人日记和书信按语、译(编)后记里的某些篇什,本也是很好的散文,但限于篇幅,均未收入。选入的作品都经过反覆斟酌,力图能够集中周作人散文中的“精粹”,希望本书能成为一个多少能经得起时间检验的选本。 二、本书大

25、致按作品类型编为以下四辑:第一辑“民俗风物”,收文五十七篇;第二辑“生活情趣”,收文十六篇;第三辑“追怀故人”,收文二十篇,第四辑“文化评论”,收文四十七篇。全书共收作品一百四十篇。各辑中的作品大体按写作或发表时间顺序排列,只有“文化评论”辑中,为照顾阅读方便,将作者有关“日本文化”与“希腊文化”的评论集中编排,列于全辑之后。各辑的标题均为编者所加。 三、周作人散文涉及知识面极广,本书不可能详加注释。仅对与周作人直接有关的人与事作了简要的介绍,个别篇目也提供了一些有关背景材料,希望有助于读者对作品的理解。 四、本书的文章大部分选自岳麓书社版周作人各文集校勘本,岳麓书社未及出版的周作人文集则按初

26、版本收入。对文内的标点符号,凡不合规则的,已按现今的通例作了处理。 年月日写毕于蔚秀园寓所民 俗 风 物故乡的野菜 我的故乡不止一个,凡我住过的地方都是故乡。故乡对于我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情分,只因钓于斯游于斯的关系,朝夕会面,遂成相识,正如乡村里的邻舍一样,虽然不是亲属,别后有时也要想念到他。我在浙东住过十几年,南京东京都住过六年,这都是我的故乡,现在住在北京,于是北京就成了我的家乡了。 日前我的妻往西单市场买菜回来,说起有荠菜在那里卖着,我便想起浙东的事来。荠菜是浙东人春天常吃的野菜,乡间不必说,就是城里只要有后园的人家都可以随时采食,妇女小儿各拿一把剪刀一只“苗篮”,蹲在地上搜寻,是一种有趣

27、味的游戏的工作。那时小孩们唱道:“荠莱马兰头,姊姊嫁在后门头。”后来马兰头有乡人拿来进城售卖了,但荠菜还是一种野菜,须得自家去采。关于荠菜向来颇有风雅的传说,不过这似乎以吴地为主。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齐菜花。谚云:三春戴养花,桃李羞繁华。”顾禄的清嘉录上亦说,“芥菜花俗呼野菜花,因谚有三月三蚂蚁上灶山之语,三日人家皆以野菜花置灶陉上,以厌虫蚁。侵晨村童叫卖不绝。或妇女簪髻上以祈清目,俗号眼亮花。”但浙东人却不很理会这些事情,只是挑来做菜或炒年糕吃罢了。 黄花麦果通称鼠曲草,系菊科植物,叶小微圆互生,表面有白毛,花黄色,簇生梢头。春天采嫩叶,捣烂去汁,和粉作糕,称黄花麦果糕。小孩们有

28、歌赞美之云: 黄花麦果韧结结, 关得大门自要吃, 半块拿弗出,一块自要吃。 清明前后扫墓时,有些人家大约是保存古风的人家-用黄花麦果作供,但不作饼状,做成小颗如指顶大,或细条如小指,以五六个作一攒,名曰茧果,不知是什么意思,或因蚕上山时设祭,也用这种食品,故有是称,亦未可知。自从十二三岁时外出不参与外祖家扫墓以后,不复见过茧果,近来住在北京,也不再见黄花麦果的影子了。日本称作“御形”,与齐菜同为春天的七草之一,也采来做点心用,状如艾饺,名曰“草饼”,春分前后多食之,在北京也有,但是吃去总是日本风味,不复是儿时的黄花麦果糕了。 扫墓时候所常吃的还有一种野菜,俗称草紫,通称紫云英。农人在收获后,播

29、种田内,用作肥料,是一种很被贱视的植物,但采取嫩茎滴食,味颇鲜美,似豌豆苗。花紫红色,数十亩接连不断,一片锦绣,如铺着华美的地毯,非常好看,而且花朵状若蝴蝶,又如鸡雏,尤为小孩所喜,间有白色的花,相传可以治痢。很是珍重,但不易得。日本俳句大辞典云:“此草与蒲公英同是习见的东西,从幼年时代便已熟识。在女人里边,不曾采过紫云英的人,恐未必有罢。”中国古来没有花环,但紫云英的花球却是小孩常玩的东西,这一层我还替那些小人们欣幸的。浙东扫墓用鼓吹,所以少年常随了乐音去看“上坟船里的姣姣”;没有钱的人家虽没有鼓吹,但是船头上篷窗下总露出些紫云英和杜鹃的花束,这也就是上坟船的确实的证据了。 十三年二月 (年

30、月作,选自雨天的书)济南道中(选录)之二 过了德州,下了一阵雨,天气顿觉凉快,天色也暗下来了。室内点上电灯,我向窗外一望,却见别有一片亮光照在树上地上,觉得奇异,同车的一位宁波人告诉我,这是后面护送的兵车的电光。我探头出去,果然看见末后的一辆车头上,西边各有一盏灯(这是我推想出来的,因为我看的只是一边,)射出光来,正如北京城里汽车的两只大眼睛一样。当初我以为既然是兵车的探照灯,一定是很大的,却正出于意料之外,它的光只照着车旁两三丈远的地方,并不能直照见树林中的贼踪。据那位买办所说,这是从去年故孙美瑶团长在临城做了那“算不得什么大事”之后新增的,似乎颇发生效力,这两道神光真吓退了沿路的毛贼,因为

31、以后确不曾出过事,而且我于昨夜也已安抵济南了。但我总觉得好笑,这两点光照在火车的尾巴头,好像是夏夜的萤火,太富于诙谐之趣。我坐在车中,看着窗外的亮光从地面移在麦子上,从麦子移到树叶上,心里起了一种离奇的感觉,觉得似危险非危险,似平安非平安,似现实又似在做戏,仿佛眼看程咬金腰间插着两把纸糊大板斧在台上踱着时一样。我们平常有一句话,时时说起却很少实验到的,现在拿来应用,正相适合,-这便是所谓浪漫的境界。 十点钟到济南站后,坐洋车进城,路上看见许多店铺都已关门,-都上着“排门”,与浙东相似。我不能算是爱故乡的人,但见了这样的街市,却也觉得很是喜欢。有一次夏天,我从家里往杭州,因为河水干涸,船只能到牛

32、屎滨,在早晨三四点钟的时分坐轿出发,通过萧山县城;那时所见街上的情形,很有点与这回相像。其实绍兴和南京的夜景也未尝不如此,不过徒步走过的印象与车上所见到底有些不同,所以叫不起联想来罢了。城里有好些地方也已改用玻璃门,同北京一样,这是我今天下午出去看来的。我不能说排门是比玻璃门更好,在实际上玻璃门当然比排门要便利得多。但由我旁观地看去,总觉得旧式的铺门较有趣味。玻璃门也自然可以有它的美观,可惜现在多未能顾到这一层,大都是粗劣潦草,如一切的新东西一样。旧房屋的粗拙,全体还有些调和,新式的却只见轻率凌乱这一点而已。 今天下午同四个朋友去游大明湖,从鹊华桥下船。这是一种“出坂船”似的长方的船,门窗做得

33、很考究,船头有匾一块,文云:“逸兴豪情”,-我说船头,只因它形式似船头,但行驶起来,它却变了船尾,一个舟子便站在那里倒撑上去。他所用的家伙只是一支天然木的篙,不知是什么树,剥去了皮,很是光滑,树身却是弯来扭去的并不笔直;他拿了这件东西,能够使一只大船进退回旋无不如意,并且不曾遇见一点小冲撞,在我只知道使船用桨橹的人看了不禁着实惊叹。大明湖在老残游记里很有一段描写,我觉得写不出更好的文章来,而且你以前赴教育改进社年会时也曾到过,所以我可以不絮说了。我也同老残一样,走到历下亭铁公祠各处,但可惜不曾在明湖居听得白妞说梨花大鼓。我们又去看“大帅张少轩”捐资倡修的曾子固的祠堂,以及张公祠,祠里还挂有一幅

34、他的“门下子婿”的长髯照相和好些“圣朝柱石”等等的孙公德政牌。随后又到北极祠去一看,照例是那些塑像,正殿右侧一个大鬼,一手倒提着一个小妖,一手掐着一个,神气非常活现,右脚下踏着一个女子,它的脚跟正落在腰间,把她端得目瞪口呆,似乎喘不过气来,不知是到底犯了什么罪。大明湖的印象仿佛像南京的玄武湖,不过这湖是在城里,很是别致。清人铁保有一联云:“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实在说得湖好,(据老残说这是铁公祠大门的槛联,现今却已掉下,在亭堂内倚墙放着了),虽然我们这回看不到荷花,而且湖边渐渐地填为平地,面积大不如前;水路也很窄狭,两旁变了私产,一区一区地用苇塘围绕,都是人家种蒲养鱼的地方,所以老

35、残游记里所记千佛山倒影入湖的景象已经无从得见,至于“一声渔唱”尤其是听不到了。但是济南城里有一个湖,即使较前已经不如,总是很好的事,这实在可以代一个大公园,而且比公园更为有趣,于青年也很有益。我遇见好许多船的学生在湖中往来,比较中央公园里那些学生站在路边等看头发像鸡案的女人要好得多多,-我并不一定反对人家看女人,不过那样看法未免令人见了生厌。这一天的湖逛得很快意,船中还有王君的一个三岁的小孩同去,更令我们喜悦。他从宋君手里要蒲桃干吃,每拿几颗例须唱一出歌加以跳舞,他便手舞足蹈唱“一二三四”给我们听,交换五六个蒲桃干,可是他后来也觉得麻烦,便提出要求,说“不唱也给我罢”。他是个很活泼可爱的小人儿

36、,而且一口的济南话,我在他口中初次听到“俺”这一个字活用在言语里,虽然这种调子我们从北大徐君的话里早已听惯了。 六月一日,在“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济南城内。 之三 六月二日午前,往工业学校看金线泉。这天正下着雨,我们乘暂时雨住的时候,踏着湿透的青草,走到石池旁边,照着老残的样子侧着头细看水面,却终于看不见那条金线,只有许多水泡,像是一串串的珍珠,或者还不如说水银的蒸汽,从石隙中直冒上来,仿佛是地下有几座丹灶在那里炼药。池底里长着许多植物,有竹有怕,有些不知名的花木,还有一株月季花,带着一个开过的花蒂:这些植物生在水底,枝叶青绿,如在陆上一样,到底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金线泉的邻近,有陈遵留客的投

37、辖井,不过现在只是一个六尺左右的方池,辖虽还可以投,但是投下去也就可以取出来了。次到趵突泉,见大池中央有三股泉水向上喷涌,据老残游记里说翻出水面有二三尺高,我们看见却不过尺许罢了。池水在雨后颇是浑浊,也不曾流得“汩汩有声”,加上周围的石桥石路以及茶馆之类,觉得很有点像故乡的脂沟汇,-传说是越王宫女倾脂粉水,汇流此地,现在却俗称“猪狗汇”,是乡村航船的聚会地了。随后我们往商埠游公园,刚才进门雨又大下,在茶亭中坐了许久,等雨雾后再出来游玩。园中别无游客,容我们三人独占全园,也是极有趣味的事。公园本不很大,所以便即游了,里边又别无名胜古迹,一切都是人工的新设,但有一所大厅,门口悬着匾额,大书曰“畅趣

38、游情,马良撰并书”,我却瞻仰了好久。我以前以为马良将军只是善于打什么拳的人,现在才知道也很有风雅的趣味,不得不陈谢我当初的疏忽了。 此外我不曾往别处游览,但济南这地方却已尽够中我的意了。我觉得北京也很好,只是大多风和灰土,济南则没有这些:济南很有江南的风味,但我所讨厌的那些东南的脾气似乎没有,(或未免有点速断?)所以是颇愉快的地方。然而因为端午将到,我不能不赶快回北京来,于是在五日午前二时终于乘了快车离开济南了。 我在济南四天,讲演了八次。范围题目都由我自己选定,本来已是自由极了,但是想来想去总觉得没有什么可讲,勉强拟了几个题目,都没有十分把握,至于所讲的话觉得不能句句确实,句句表现出真诚的气

39、氛来,那是更不必说了。就是平常谈话,也常觉得自己有些话是虚空的,不与心情切实相应,说出时便即知道,感到一种恶心的寂寞,好像是嘴里尝到了肥皂。石川啄木的短歌之一云: 不知怎地, 总觉得自己是虚伪之块似的, 将眼睛闭上了。 这种感觉,实在经验了好许多次。在这八个题目之中,只有未了的“神话的趣味”还比较的好一点;这并非因为关于神话更有把握,只因世间对于这个问题很多误会,据公刊的文章上看来,几乎尚未有人加以相当的理解,所以我对于自己的意见还未开始怀疑,觉得不妨略说几句。我想神话的命运很有点与梦相似。野蛮人以梦为真,毕开化人以梦为兆,“文明人”以梦为幻,然而在现代学者的手里,却成为全人格之非意识的显现,

40、神话也经过宗教的,“哲学的”以及“科学的”解释之后,由人类学者解救出来,还他原人文学的本来地位。中国现在有相信鬼神托梦魂魄入梦的人,有求梦占梦的人,有说梦是妖妄的人,但没有人去从梦里寻出他情绪的或感觉的分子,若是“满愿的梦”则更求其隐密的动机,为学术的探讨者,说及神话,非信受则排斥,其态度正是一样。我看许多反对神话的人虽然标榜科学,其实他的意思以为神话确有信受的可能,倘若不是竭力抗拒;这正如性意识很强的道学家之提倡戒色,实在是两极相遇了。真正科学家自己即不会轻信,也就不必专用攻击,只是平心静气地研究就得,所以怀疑与宽容是必要的精神,不然便是狂信者的态度,非那者还是一种教徒,非孔者还是一种儒生,

41、类例很多。即如近来反对太戈尔运动也是如此,他们自以为是科学思想与西方化,却缺少怀疑与宽容的精神,其实仍是东方式的攻击异端:倘若东方文化里有最大的毒害,这种专制的狂信必是其一了。不意活又说远了,与济南已经毫无关系,就此搁笔,至于神话问题,说来也嫌唠叨,改日面谈罢。 六月十日,在北京写。 (年月作,选自雨天的书)苍 蝇 苍蝇不是一件很可爱的东西,但我们在做小孩子的时候都有点喜欢他。我同兄弟常在夏天乘大人们午睡,在院子里弃着香瓜皮瓤的地方捉苍蝇-苍蝇共有三种,饭苍蝇太小,麻苍蝇有蛆太脏,只有金苍蝇可用。金苍蝇即青蝇,小儿谜中所谓“头戴红缨帽,身穿紫罗袍”者是也。我们把它捉来,摘一片月季花的叶,用月季

42、的刺钉在背上,便见绿叶在桌上蠕蠕而动,东安市场有卖纸制各色小虫者,标题云“苍蝇玩物”,即是同一的用意。我们又把他的背竖穿在细竹丝上,取灯心草一小段,放在脚的中间,他便上下颠倒的舞弄,名曰“戏棍”;又或用白纸条缠在肠上纵使飞去,但见空中一片片的白纸乱飞,很是好看。倘若捉到一个年富力强的苍蝇,用快剪将头切下,它的身子便仍旧飞去。希腊路吉亚诺思()的苍蝇颂中说:“苍蝇在被切去了头之后,也能生活好些时光。”大约二千年前的小孩已经是这样的玩耍的了。 我们现在受了科学的洗礼,知道苍蝇能够传染病菌,因此对于他们很有一种恶感。三年前卧病在医院时曾作有一首诗,后半云: 大小一切的苍蝇们, 美和生命的破坏者, 中

43、国人的好朋友的苍蝇们呵, 我诅咒你的全灭, 用了人力以外的 最黑最黑的魔术的力。 但是实际上最可恶的还是他的别一种坏癖气,便是喜欢在人家的颜面手脚上乱爬乱舔,古人虽美其名曰“吸美”,在被吸者却是极不愉快的事。希腊有一篇传说,说明这个缘起,颇有趣味。据说苍蝇本来是一个处女,名叫默亚(),很是美丽,不过太喜欢说话。她也爱那月神的情人恩迭米盎(),当他睡着的时候,她总还是和他讲话或唱歌,使他不能安息,因此月神发怒,把她变成苍蝇。以后她还是纪念着恩迭米盎,不肯叫人家安睡,尤其是喜欢搅扰年轻的人。 苍蝇的固执与大胆,引起好些人的赞叹。何美洛思()在史诗中常比勇士于苍蝇,他说,虽然你赶他去,他总不肯离开你

44、,一定要叮你一口方才罢休。又有诗人云,那小苍蝇极勇敢地跳在人的肢体上,渴欲饮血,战士却躲避敌人的刀锋,真可羞了。我们侥幸不大遇见渴血的勇士,但勇敢地攻上来涨我们的头的却常常遇到。法勃尔()的昆虫记里说有一种蝇,乘土蜂负虫入穴之时,下卵子虫内,后来蝇卵先出,把死虫和蜂卵一并吃下去。他说这种蝇的行为好像是一个红巾黑衣的暴客在林中袭击旅人,但是他的嫖悍敏捷的确也可佩服,倘使希腊人知道,或者可以拿去形容阿迭修思()一流的狡侩英雄罢。 中国古来对于苍蝇也似乎没有“什么反感。诗经里说:“营营青蝇,止于樊。岂弟君子,无信谗言。”又云:“非鸡则鸣,苍蝇之声。”据陆农师说,青蝇善乱色,苍蝇善乱声,所以是这样说法

45、。传说里的苍蝇,即使不是特殊良善,总之决不比别的昆虫更为卑恶。在日本的俳谐中则蝇成为普通的诗料,虽然略带湫秽的气色,但很能表出温暖热闹的境界。小林一茶更为奇特,他同圣芳济一样,以一切生物为弟兄朋友,苍蝇当然也是其一。检阅他的俳句选集,咏蝇的诗有二十首之多,今举两首以见一斑。一云: 笠上的苍蝇,比我更早地飞进去了。这诗有题日归庵。又一首云: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我读这一句,常常想起自己的诗觉得惭愧,不过我的心情总不能达到那一步,所以也是无法。埠雅云:“蝇好交其前足,有绞蝇之象亦好交其后足。”这个描写正可作前句的注解。又绍兴小儿谜语歌云:“像乌豇豆格乌,像乌豇豆格粗,堂前当中央,坐

46、得拉胡须。”也是指这个现象。(格犹云“的”,坐得即“坐着”之意。) 据路吉亚诺思说,古代有一个女诗人,慧而美,名叫默亚,又有一个名妓也以此为名,所以滑稽诗人有句云:“默亚咬他直达他的心房。”中国人虽然永久与苍蝇同桌吃饭,却没有人拿苍蝇作为名字,以我所知只有一二人被用为浑名而已。 十三年七月 (年月作,选自雨天的书)苦雨伏园兄: 北京近日多雨,你在长安道上不知也遇到否,想必能增你旅行的许多佳趣。雨中旅行不一定是很愉快的,我以前在杭沪车上时常遇雨,每感困难,所以我于火车的雨不能感到什么兴味,但卧在乌篷船里,静听打篷的雨声,加上(左矣右欠)乃的橹声以及“靠塘来,靠下去”的呼声,却是一种梦似的诗境。倘

47、若更大胆一点,仰卧在脚划小船内,冒雨夜行,更显出水乡住民的风趣,虽然较为危险,一不小心,拙劣地转一个身,便要使船底朝大。二十多年前往东浦吊先父的保姆之丧,归途遇暴风雨,一叶扁舟在白鹅似的波浪中间滚过大树港,危险极也愉快极了。我大约还有好些“为鱼”时候-至少也是断发文身时候的脾气,对于水颇感到亲近,不过北京的泥塘似的许多“海”实在不很满意,这样的水没有也并 伏园,即孙伏园(一),名福源,又名伏园,字养泉,笔名柏生。浙江绍兴人,周作人在浙江省立第中学任教时的学生,也是鲁迅任山会初级师范学堂监督时的学生。后考入北京大学国文系,于年毕业。参加新潮社、语丝社,担任国民公报副刊、晨报副刊、京报副刊编辑,与

48、周作人、鲁迅来往均很密切。伏园游记中收有长安道上,是长安道上读到周作人的苦雨后与周作人的通信,详尽描述了途中见闻,可参看。孙伏园的著作还有丽芒湖、鲁迅先生二三事等。不怎么可惜。你往“陕半天”去似乎要走好两天的准沙漠路,在那时候倘若遇见风雨,大约是很舒服的,遥想你胡坐骡车中,在大漠之上,大雨之下,喝着四打之内的汽水,悠然进行,可以算是“不亦快哉”之一。但这只是我的空想,如诗人的理想一样的靠不住,或者你在骡车中遇雨,很感困难,正在叫苦连天也未可知,这须等你回京后问你再说了。 我住在北京,遇见这几天的雨,却叫我十分难过。北京向来少雨,所以不但雨具不很完全,便是家屋构造,于防雨亦欠周密。除了真正富翁以

49、外,很少用实垛砖墙,大抵只用泥墙抹灰敷衍了事。近来天气转变,南方酷寒而北方淫雨,因此两方面的建筑上都露出缺陷。一星期前的雨把后园的西墙淋坍,第二天就有“梁上君子”来摸索北房的铁丝窗,从次日起赶紧邀了七八位匠人,费两天工夫,从头改筑,已经成功十分八九,总算可以高枕而卧,前夜的雨却又将门口的南墙冲倒二三丈之惜。这回受惊的可不是我了,乃是川岛君“(左亻右巨)们”俩,因为“梁上君子”如再见光顾,一定是去躲在“(左亻右巨)们”的窗下窃听的了。为消除“(左亻右巨)们”的不安起见,一等大气晴正,急须大举地修筑,希望日子不至于很久,这几天只好暂时拜托川岛君的老弟费神代为警护罢了。 前天十足下了一夜的雨,使我夜

50、里不知醒了几遍。北京除了偶然有人高兴放几个爆仗以外,夜里总还安静,那样哗喇哗喇的雨声在我的耳朵已经不很听惯,所以时常被它惊 川岛,即章迁谦(一 ),字矛尘,“川岛”是他的笔名。浙江上虞人。年由山西大学转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年开始与周作人、鲁迅交往。时借居在八道湾周家住宅里。语丝周刊创办时,他是发起人和长期撰稿人之一。醒,就是睡着也仿佛觉得耳边粘着面条似的东西,睡的很不痛快。还有一层,前天晚间据小孩们报告,前面院子里的积水已经离台阶不及一寸,夜里听着雨声,心里胡里胡涂地总是想水已上了台阶,浸入西边的书房里了。好容易到了早上五点钟,赤脚撑伞,跑到西屋一看,果然不出所料,水浸满了全屋,约有一寸深浅,这

51、才叹了一口气,觉得放心了,倘若这样兴高采烈地跑去,一看却没有水,恐怕那时反觉得失望,没有现在那样的满足也说不定。幸而书籍都没有湿,虽然是没有什么价值的东西,但是湿成一饼一饼的纸糕,也很是不愉快。现今水虽已退,还留一种涨过大水后的普通的臭味,固然不能留客坐谈,就是自己也不能在那里写字,所以这封信是在里边炕桌上写的。 这回的大雨,只有两种人最喜欢。第一是小孩们。他们喜欢水,却极不容易得到,现在看见院子里成了河,便成群结队的去“淌河”去。赤了足伸到水里去,实在很有点冷,但是他们不怕,下到水里还不肯上来。大人们见小孩玩的有趣,也一个两个地加入,但是成绩却不甚佳,那一天里滑倒了三个人,其中两个都是大人-

52、其一为我的兄弟,其一是川岛君。第二种喜欢下雨的则为蛤蟆。从前同小孩住高亮桥去钓鱼钓不着,只捉了好些蛤蟆,有绿的,有花条的,拿回来都放在院子里,平常偶叫几声,在这几天里便整日叫唤,或者是荒年之兆,却极有田村的风味。有许多耳朵皮嫩的 我的兄弟,即周建人一),原名松寿,改名建人。字乔峰,生物学家,著有进化与退化、科学杂谈、鲁迅故家的败落等书,晚年写有鲁迅和周作人(载新文学生料 年第期),回忆周氏三兄弟的关系,可参看。人,很恶喧嚣,如麻雀蛤蟆或蝉的叫声,凡足以妨碍他们的甜睡者,无一不痛恶而深绝之,大有欲灭此而午睡之意,我觉得大可以不必如此,随便听听都是很有趣味的,不但是这些久成诗料的东西,一切鸣声其实都可以听。蛤蟆在水田里群叫,深夜静听,往往变成一种金属音,很是特别,又有时仿佛是狗叫,古人常称蛙蟆为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