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王氏起源世系名人_第1页
太原王氏起源世系名人_第2页
太原王氏起源世系名人_第3页
太原王氏起源世系名人_第4页
太原王氏起源世系名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太原王氏起源于的,从魏晋到唐朝都非常显赫,与陇西李氏、赵郡李氏、清河崔氏、 博陵崔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等七族并列为五姓七族高门。 是王姓的肇兴之郡、 望出之郡,最早登上一流的地位。系姓始祖: 太子晋,周灵王太子姓 名:姬晋,字子乔 出生日期:公元前 565 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 549 年 迁居:天下大乱太子晋儿子宗敬避居太原 缘由: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 世系:自华胥氏至太子晋共四十五世1、起源本支,系由而来,意指“之裔”或“之后”。 ,都是。,是之子,姓公孙,名 轩辕,生于,长于,故又改。其时,神农氏国运衰弱, 诸侯相互侵伐, 而以暴虐。 黄帝与蚩尤战于。伏诛,诸侯咸尊 ( 姬)

2、为,代神农氏。黄帝即位后,会诸侯于, 经略四方,融黄、炎于一炉,遂开中华一统之局面, 被尊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 黄帝居轩辕之丘,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为黄帝,生二子: ( 即) 、,之孙,是 为。娶氏女,生,是为;娶有戎氏女, 简狄因吞玄鸟之卵而生。 长而佐治水有功, 封于,赐姓子氏,是为商之祖;娶女,为,生,弃好农耕,懂稼穑,帝尧举为农 师,封于邰,号,为先祖。2、世系,乃公之后裔,自至共四十五世。天下,基本上都出于公之后。所以,太原 是王氏家族最初的之地。、浙江王氏、开闽王氏、菏泽王氏等,都是后裔,只是几经战乱,记载有 某些地方不一致,但都为同源所出。据民国二十六年堂刻本余姚上塘王氏载,

3、其如下:太原王氏得姓始祖是,为的,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 565 年,卒于公元前 549 年,本姓姬史载“幼有成德, 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 灵, 诸侯从之。时使师旷见,师旷问以君子之德, 太子晋侃侃而答曰: “如舜的为人, 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 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 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 道是仁,其小道是惠,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 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

4、王,义杀暴纣一 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灵王二十二年(前 551 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进谏曰:“不可。 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 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 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 也”。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 朝见时,见太子色赤,不寿。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 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因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 记载,好吹笙

5、,作鸣,游伊、洛 间,道士浮丘生引上,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 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后来 仕为司徒,看到,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太原。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 王为姓,成为太原王氏始祖,而尊为系姓始祖。改元,封禅嵩岳时封为仙太子,别为立庙。圣历二年 (699 年) 再幸,立制御 书。现缑氏山庙,亦称仙君观。两千多年来,太子晋成了正义的象征。 在远游诗中表达了他对的景慕“轩 辕不可攀援兮,吾将从而娱戏。”亦写道,“吾爱,得道伊洛滨。”当代学者先 生礼赞道: 年

6、少册立,辅政英明,诸侯慑服,万方狄听,为因谷洛, 水利民生,极谏堵塞,有违君命,竟遭父王,贬作庶民,裔迁太原,王家频称,因以王姓,代出群英,簪缨相继, 为国干城,本支百世,独负盛名,钦水思源,我祖德馨。公年十七而卒。周灵王驾崩,其弟贵继位,是为景王。晋公长子宗敬仕周为 司徒。其时,王室日衰,宗敬知国事已不可为,遂上表致仕,避乱于 ( 一说居城 都乡唐版里 ) 。世人以之为王者之后,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是为太 原王氏之始祖,后人并尊晋公为王氏“系姓始祖”。宗敬死后,葬于晋阳城北五里,其墓地称“司徒冢”。宗敬的后裔,瓜瓞绵 绵,人才辈出,成为太原之著姓。其后子孙蕃衍,遍布各地。太原遂为王

7、氏二十 一地望之首,且为王氏之总号。十八世孙公及其子、其孙,祖孙三代,俱为秦之名将,王翦公为,王贲公封 典武侯,王离公称侯。秦兼并六国、一统天下之时,王翦公北征,楚地,南下百 越,攻无不克,战功显赫。论功行赏,王翦公与大将共执牛耳, 与同居天下之先。, 秦二世继位,矫诏赐公子死,又夺蒙恬兵权,遂令公为。胡作非为,横征暴敛, 民不聊生,、揭竿而起,、起兵响应。离公率军与项羽战于,公兵败自殉。公长子为避战乱,迁往山东琅琊,是为“王氏琅琊祖”。公次子仍居晋阳,两汉时,曾为,其子孙亦散居各地。 九世孙公又重返故里, 徙居太原。王霸公生于东汉,屡聘不仕,隐居读书。王霸公生二子,长子,东 汉太守,食邑,其

8、后裔称祁县分支。 次子王咸,随父居晋阳,其后裔晋阳分支。 王殷四世孙,生三子:王隗、。公,东时居官司徒, 篡权乱政,王允公与诛杀之。 王懋公,东汉侍中,幽州刺史。其六世孙,北魏刺史。之子名,北魏、护乌丸校 尉,其裔孙称乌丸王氏。之后裔王琼, 字世珍,北魏,有四子;、王延业、王季和,号“四房王氏”。太原王氏名人辈出,秦代名将祖孙三人,北宋宰相、明朝著名学者、 ,清朝 思想家、等人都是太原王氏的后裔。而唐代著名诗人、王昌龄、王之涣更是土生 土长的太原人。 而晋朝的王导, 王羲之是琅琊王氏, 其祖先王元也是从我派迁出 者。明朝的一代名臣是太原人,坐落于的书院曾经是他的私人花园。 1992 年, 当时

9、的地方官员出于发展经济的考虑, 成立“海外太原联谊后援会”, 在晋祠晋 溪书院旧址上新建太原王氏祖祠子乔祠, 第二年四月在这里举行了世界王氏恳亲联谊活动,邀请来自、 、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太原王氏代表二百多人。3、名人1. :即鬼谷子,又名。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教育家,是 的鼻祖,被誉为千古奇人,长于持身养性,精于心理揣摩,深明刚柔之势,通晓 纵横捭阖之术,独具通天之智。他的弟子有兵家: 、尉缭子;:、被誉为商圣的 等。2. :春秋时代著名的善御 (驾驶马车 )者。一说王良即伯乐,字子良。“昔者王良、 造父之御也,上车摄辔,马为整齐而敛谐,投足调均,劳逸若一。”传说他死后

10、为神,并被天帝挑选为车夫,后来成为星官名。“汉中四星,曰天驷。旁一星曰 王良。王良策马,车骑满野。”3. :秦代杰出的军事家。频阳东乡人,王翦少年时期就喜爱兵法,事奉征战。是 继之后秦国的又一位名将。 王翦领兵先后攻破、 燕国、魏国,翦灭楚国的第二年, 王翦军继续南征百越。平定了江南,降服越君,江南地置为会稽郡。秦王政二十 六年(前 221) ,攻入齐都,虏,六国中最后的齐国也灭亡。4. :战国秦国人,秦代名将,通武侯王贲乃是王翦之子,与其父是战争中的主要 将领。5. ( 公元前? 前 181年) :沛县 ( 今江苏沛县西 )人。西汉初年大臣。中,聚众敷 千人据南阳 (今河南南阳 ) 。后归刘

11、邦。从定天下。以功封安国侯,官至右丞相。6. ( 公元前世纪中叶 ) :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汉族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 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讳,又称“”,汉元帝时期宫女,西汉南郡秭归 ( 今湖 北省) 人。匈奴阏氏。昭君出塞的故事千古流传。7. :字(前 45公元 23 年) ,魏郡元城人,职业皇帝、改革家。中国历史上的建8. :字节信(85162) ,安定(今甘肃)人,东汉政论家、文学家、进步思想家,无 神论者。王符一生隐居著书,崇俭戒奢、讥评时政得失。因“不欲章显其名”, 故将所著书名之为潜夫论 。王符思想深刻、观点鲜明、文笔犀利,至今读其 作仍给人一种淋漓畅快的感觉。9. :字仲任(

12、2796) ,上虞人。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 唯物主义哲学家。整 个东汉二百年间,称得上思想家的,仅有三位:王充、 、。范晔后汉书将三人 立为合传,后世学者更誉之为汉世三杰。三家中,的年辈最长,著作最早,在许 多观点上, 王充对后二家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王充是三家中最杰出, 也最有影 响的思想家。著论衡等。10. :字(137192) ,太原祁人。东汉大臣 。汉献帝初年任司徒等要职。他是的 义父,貂蝉是造成吕布和董卓反目, 以致于吕布最终刺杀了董卓的主要原因。 在 讨论三十六计中的美人计和连环计时经常引用此事件。11. :字仲宣(177217) ,山阳郡高平(今山东微山 )人。东汉末年著名

13、文学家, “建 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12. :字休征(185 年269年)。东汉末年隐居 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 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 “卧冰求鲤”的主人翁。 “”王羲之五世祖的同父异母 兄。13. :字士治(206286) ,小字阿童,湖县(今河南灵宝西 )人。西晋时期著名将领, 曾指挥灭吴的战役。大获全胜。14. :名熙(210280) ,晋朝高平(今山西高平人 )人。魏晋之际的著名医学家、医 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 , 一是著述脉经。15. :字茂弘(276339) ,汉族,临沂(今山东临沂 )人,东晋

14、开国,时人谓之“”。19. :字景略 (325375) ,北海剧 (山东)人。十六国前秦。 在时期出现了两个名 臣贤相的身影,“关中良相惟王猛,天下苍生望”。20. :字仲淹(584617)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门人私谥曰“”,隋哲学家。 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基本立足点则为儒学。 著有中学,亦称文中子。21. :字子安(649676) ,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 )人,唐文学家。麟德初应举及第。 “初唐四杰”之一。 其诗风格较为清新, 其文以滕王阁序 较为有名。原有集, 已佚,明人辑有王子安集 。22. :字季凌(688742) ,祖籍太原晋阳,唐代诗人,是盛唐时期的诗人,代表作

15、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更是千古绝唱。23. :字摩诘(701761) 。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 ) ,唐诗人、画家。其父迁家 (今 山西) 。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 以终,世称王右丞。王维诗多山水田园之作, 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 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 或静谧恬淡, 或气 象萧索,或幽寂冷清, 表现了诗人对现实漠不关心甚至禅学寂灭的思想情绪。 加 之艺术技巧很高,颇为后人所推崇。王维精于绘画,能将诗歌与绘画相互沟通, 被苏轼誉之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能作人物、 佛像,尤以水墨山水为人 称许。王维生前及后世均享有盛名

16、, 有“天下文宗”“诗佛”的美称。 历代编注 其集很多,明顾起经类笺唐王右丞诗集 10卷(后附文集 4 卷)是现存最早注 本。清王右丞集笺注是迄今较好的注本。24. :字少伯(698756) ,祖籍太原。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 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代表作有出 塞芙蓉楼送辛渐等。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名句:“秦时明月汉时关”。25. :字仲初(约 767约830),颍川(今河南许昌)人。唐诗人。出身微寒。大历 进士。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著有宫词一百首。有王司马集 。26. :初名训 (706750) ,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大唐名将,一生屡立战

17、功。27. (710804 年) :号启玄子。曾任唐代太仆令,医学家。王冰年轻时笃好养生 之术,留心医学,潜心研究素问达 12年之久。他著成补注黄帝内经素问 24 卷,81 篇,为整理保存古医籍作出了突出的贡献。28. 王孝:中国唐代算历博士,数学家,武德九年 (626 年)时曾任通直郎太史丞 , 并参加修改历法工作。 王孝通的主要贡献在数学方面, 他的专著是缉古算经。 庆元年 (656 年) 国子监设“算学” , 以“十部算书”为教科书,列缉古算经 为十书之一,并规定此书学习年限长达三年。29. :字贤明(863923) 作子明。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中国时名将。 朱温建时,彦章以功

18、为亲军将领,历迁刺史、至节度使。他骁勇有力,每战常为 先锋,持铁枪驰突,奋疾如飞,军中号为王铁枪。30. (847 918) :字光图,无赖出身。唐朝时刺史,后称帝。在位 16年,病死, 终年 72 岁,葬于永陵 (今四川省成都市老西门外 )。31. :字信通(862925),又字详卿,军中号白马三郎,固始 (今河南省)人。五代 创建者,王潮弟,唐末与潮从起兵,后部下兵变,众推潮为主,审知为副。入闽 尽有闽地。潮卒,继为节度使。后梁封闽王,在位十七年。32. :字介甫(10211086) ,号半山,封公。人称“王荆公”。临川人 (今江西省 抚州市区家巷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 思想家、文学家、

19、改革家,之一。 有王 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官至宰相,主张改革变法。33. :字子明 (9571017) 。大名(今属山东)人。北宋名相。王祜之子。太宗太平 兴国五年进士。以著作郎预编文苑英华 。34. :字孝先(9781038 年) ,(今山东益都 )人,宋真宗五年壬寅科状元。取解 试、殿试皆第一,成为科举史上“连中三元”的状元之一。官至右仆射兼,平 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封沂国公。卒谥“”。著王文正公笔录 。35. :名惟德 (9871067) ,宋代杰出的针灸学家和医学教育家。宋仁宗时当过尚 药御,对针灸学很有研究,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著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36. :字会之 (119

20、71274) ,号长啸,改为鲁斋。婺州金华 (今属浙江 )人。南宋 经学家。从朱熹门人游,又受学于,生平著述甚多。37. :名德信(12601336 年) 。大都(今北京市)人。元杂剧作家。创作活动大致 在元成宗元贞、 大德年间。编撰杂剧 13种,只有代表作 西厢记与丽春堂 传世,贩茶船、芙蓉亭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38. :字晋卿(10361093) ,太原(今属山西 )人, 北宋画家。居开封。妻英宗女, 为。家有宝绘堂,收藏历代书画。工诗词,善书法,尤精山水。有“不古不今, 自成一家”之评。39. :字敬甫(12351281) 。元代中山唐县 (今属河北)人。精通历算之学,与等编 制授时

21、历,提出“招差法”及“弧矢割圆术”等。40. :字伯善(12711368) ,元代东平(今山东东平 )人。中国古代农学、农业机械 学家。著作王祯农书 。王祯农书是我国古代五大农书之一。41. :字元章 (12871359) ,浙江人。元代著名画家、诗人、书法家,号煮石山 农、放牛翁、梅花屋主等。出身农家。最爱的是梅,其次竹,存世画迹有三君 子图墨梅图。42. :字叔明 (13011385) ,号黄鹤山樵、香光居士,湖州 (今浙江)人。元朝画 家。曾在他的作品中题词:“王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43. :字保保 (?1375) ,蒙古名扩廓。元末将领,左丞相,爵至河南王。正史记 载称王保

22、保是第一奇男子。 在金庸的小说 倚天屠龙记 中的又是汝阳王之女赵 敏的哥哥。44. :字济之(14501524) ,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 (今江苏苏州 ) 人。明代名臣、文学家。王鏊自幼随父读书,聪颖异常,写得一手好文章。官至 兼、少傅兼、。王鏊一生为人正直,时称“天下穷阁老”。45. :初名云,字伯安 (14721528) 。因筑室于故乡阳明洞中,世称阳明先生。 浙江余姚人。明思想家。进士,官至南京,封新建侯,谥文成。在哲学方面,他 是发展的集大成者, 形成,在明代影响极大, 并流传到日本。 著有传习录大 学问阳明先生文录等,后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 38 卷传世。46. :字子衡

23、(14741544) ,号浚川。明朝潞州 (今长治市)人,明代著名文学家、 哲学家。47. :字元美(15261590年),号凤洲,又号弇州山人,汉族,(今江苏太仓 )人, 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后七子”领袖之一。 好为古诗文, 始于主文盟,攀龙死, 独主文坛二十年。有弇山堂别集 嘉靖以来首辅传 觚不觚录弇州山人 四部稿等。48. :字元驭 (15341614) ,号荆石,南直隶太仓 (今属江苏)人,明代,太仓历 史上官位最高的一品大员。 任、又任武英殿、。王锡爵与独子都是榜眼, 人称“父 子榜眼”。任职以大局为重,勤政廉洁,敢于建言,勇于直谏。49. :字而农(16191692) ,号姜斋,

24、学者称船山先生。湖南衡阳人。明清之际思 想家。曾积极组织抗清斗争, 失败后到南明的政权中任职, 南明亡后,更名隐居, 潜心著述。学术成就很大,对天文、数学、地理、历法都有所研究, 尤精于经学、 史学、文学,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在中国近代产生了很大影响。遗著 总称为船山遗书 ,有 100 多种,主要有张子正蒙注 读四书大全说周 易外传尚书引义、读通鉴论等。50. :字逊之 (15921680) ,号烟客、西庐老人等。江苏太仓人。清初画家。王 锡爵孙,翰林独子。 并曾得到等人的指点。 擅山水,专师,笔墨含蓄, 苍润松秀, 浑厚清逸,然构图较少变化。其画在清代影响极大,“”之一。开创了山水画

25、的 “”,居清初画家“四王”之首。51. :字樵墉(17801841) 。直隶宁海 (今天津)人。抗英将领。武举人出身。道 光十八年 (1838) ,任安徽总兵。二十一年,率兵千余人由增兵援定海,与、协力 抗击英军,扼守岭,血战六昼夜,英勇战死。52. :字伯申( 17661834),号曼卿。江苏高邮人,祖为吏部尚书,父王念孙为 直隶永定河兵备道,皆以治名物训诂著称。曾奉旨勘订康熙字典讹误,撰成 字典考证。后人辑有王文简公文集 。53. :字元伯,人也。世好文法,父为郡,霸亦少为狱吏。常慷慨不乐吏职,其 父奇之,遣西学长安。 汉兵起,过,霸率宾客上谒, 曰:“将军兵, 窃不自知量, 贪慕威德,愿充行伍。”曰:“梦想贤士,共成功业,岂有二哉!”遂从击破、 于昆阳,还休乡里。及为司隶校尉,道过颍阳,霸请其父,愿从。父曰:“吾老 矣,不任军旅,汝往,勉之!”霸从至洛阳。及为大司马,以霸为功曹令史,从 度河北。宾客从霸者数十人, 稍稍引去。谓霸曰:“颍川从我者皆逝, 而子独留。 努力!疾风知劲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