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_第1页
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_第2页
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_第3页
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_第4页
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 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的主要领域,加快建设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 系,深入推进节能、环保、综合利用、低碳等标准的制定与实 施,是破解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内在需要, 并已成为促进工业转 型升级的重要措施。2013 年,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编制工业和通信业 “十二 五”技术标 准体系建设方 案的通知(工信厅科 2012183 号)要求,我部组织钢铁等 19 个行业开展了技术 标准体系的相关研究和编写工作, 完成了工业和通信业节能 与综合利用领域“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以下简 称方案),包括 1

2、份总报告和 13 份相关行业分报告。方案 以重点突破、 整体提升为工作思路, 重点开展了 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研究了国内外节能与综合利用政策规划 和产业发展需求, 为体系框架建设奠定基础; 二是梳理了节能 与综合利用现行标准并做标准比对分析, 明确了标准化工作重 点和难点; 三是将标准化理论与产业具体实践相结合, 提出了 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体系; 四是梳理了各相关行业节能与 综合利用重点领域和重点标准, 成套成体系地推进节能与综合 利用标准化工作。 方案将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作的整体推进 作用, 并成为全面落实国家产业发展政策与规划要求, 推进工 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有力手段和重要途径。目录一、

3、概述 -.0.-.(一)基本构成 -.0. -(二)构建原则 -.1. -(三)体系框架 -.2. -(四)体系表编号 -.5. -二、国内外标准现状 -.7. -(一)国内标准现状 -.7. -(二)国外标准化工作现状 - 11 -(三)国际 /国外先进标准与我国相关标准的对比分析 - 14 -三、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 15 -(一)建设目标 - 15 -(二)标准制修订任务 - 16 -(三)重点领域 - 18 -(四)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计划 - 29 -五、保障措施 - 29 -(一)建立统一协调机制 - 29 -(二)加强重点标准研制 - 30 -(三)加强标准宣贯与实施 - 30

4、 -(四)扩大国际合作和交流 - 31 -附件一 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现行、在研、拟制定标准项目汇总表 - 32 -附件二 参考资料 - 47 -一、概述(一)基本构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也是资源能源消耗和污染物 排放的主要领域。 面对国际国内环境深刻变化和风险挑战, 我 国工业和通信业着力稳增长、 促转型, 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社会 又好又快发展。 当前, 我国经济和工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工业 化快速发展将带来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大幅增长, 加快推 进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是实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工业 转型升级规划( 2011-2015

5、年)等要求,按照工业和信息化 部“三定”方案,我部提出了“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 领域技术标准体系” 三级框架结构, 将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 合利用标准化工作划分为资源节约、 能源节约、 清洁生产、 温 室气体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五大领域, 并进一步划分为三级 子体系。该标准体系涉及的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涵盖工业 19 个行业,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 工、纺织、汽车、电子、通信、黄金、稀土等行业。标准体系 框架结构既与各行业发展规划保持一致, 又体现了工业和通讯 业节能和综合利用的特点和要求。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 定时期内标准制修订和科学管

6、理的基本依据, 提出了未来几年的工作目标和标准制修订项目。 由于涉及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 环境保护标准由环境保护部主管,本方案不涉及该部分内容。(二)构建原则坚持以下构建原则:继承性原则。 在国家及行业现有的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相 关标准体系和已发布的国家与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建设工业节 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完整性原则。 标准体系建设要覆盖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各 领域,全面梳理现行、在研和拟制定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科学合理性原则。 以建立绿色低碳工业体系为目标, 根据 工业制造业从资源能源输入到废弃产品回收等全生命周期涉 及的影响因素提出节能与综合利用重点领域。先进性原则。 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

7、进标准, 密切跟 踪国内外相关技术成果, 体系建设和标准制定要反映国内外和 行业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标准的前瞻性。创新性原则。 根据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重点, 创建适 合产业发展与管理的标准体系, 既要与国家和行业标准体系协 调一致,又要体现行业管理特色。可操作性原则。 根据工业各行业标准与国家资源节约与综 合利用领域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工作分工, 建立适用于工 业各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的技术标准体系, 力求做到协调 配合、结构优化、分类明确、层次清晰,便于查找和使用,对 各行业标准化工作具有指导作用。(三)体系框架按照建设绿色低碳工业的总体要求,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 的“三定” 职责,

8、将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体系框架划分为 资源节约、 能源节约、 清洁生产、 温室气体管理和资源综合利 用五个领域子体系,标准化领域界定如下。资源节约子体系: 为实现对水资源和产品原材料等输入工 业生产过程中物质资源节约目的而制定的标准, 包括节水、 节 材等;能源节约子体系:以实现减少工业过程能源消耗为目的, 围绕国家和产业发展规划中关于节能重点工作而制定的标准, 包括生产设备节能、 节能监测与管理、 能源管理与审计、 能源 消耗限额、高效节能型产品及装置、产品能效、节能技术、新 能源应用等;清洁生产子体系:以实现源头治理、污染预防为目的,围 绕工业清洁生产重点工作而制定的标准,包括产品生态设

9、计、 清洁生产技术、 有害物质原材料替代、 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和环 保设备(产品)等;温室气体管理子体系: 为实现工业领域温室气体管理和减 排而制定的标准, 主要包括综合基础类、 产品层面、 组织层面、 项目层面、园区层面、技术层面等方面的标准; 资源综合利用子体系:通过综合利用实现资源节约的标 准,包括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 源综合利用和再制造等方面的标准。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框架如图 1 所示。welcome精品5资源综合利用标准分体系4温室气体管理标准分体系清洁生产标准分体系2能源节约标准分体系资源节约标准分体系welcomeL11节材-11节水L22生产

10、设备节能亠22节能监测与管理'22能源管理和审计亠22能源消耗限额-2高效节能型产品及装置2用能产品能效i亠22节能技术亠22新能源应用3产品生态设计-33清洁生产技术'33有害物质原料替代,3有害物质限制使用-3环保设备<产品iL 4综合基础类'4/产品层面'44企业层面I 4项层面亠 4园区层面-4技术层面L5.矿产资源综合利用-5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亠55再生资源综合利用5再制造-1-精品(四)体系表编号相关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体系编号由行业代码 及数字组成:例如:XX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表编号规则XX-XX-XX-XX本行业标准流水编号第三

11、级子体系编号(01,02,03,04等)第二级分体系编号(01,02,03,04,05)行业编号(YS,YB,HJ,SH,HG 等)编号说明如下(从左边第一个 XX开始):第一个“ XX ”代表所属行业,第二个“ XX ”代表第二级分体系编号,第三个 “ XX ”代表第三级分体系编号,第四个“ XX ”代表本 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流水编号XX01 :代表“资源节约”分领域;XX0101 :代表资源节约分体系项下节材方面的标准;XX0102 :代表资源节约分体系项下节水方面的标准;XX02代表“能源节约”分领域;XX0201 :代表能源节约分体系项下生产设备节能方面的标准;XX0202 :

12、代表能源节约分体系项下节能监测管理方面的标准;XX0203 :代表能源节约分体系项下能源管理与审计方面的标准;XX0204 :代表能源节约分体系项下能源消耗限额方面的标准;XX0205 :代表能源节约分体系项下高效节能型产品与装置方面的 标准;XX0206 :代表能源节约分体系项下产品能效方面的标准;XX0207 :代表能源节约分体系项下节能技术方面的标准;XX0208 :代表能源节约分体系项下新能源应用方面的标准;XX03 :代表“清洁生产”分领域;XX0301 :代表清洁生产分体系项下产品生态设计方面的标准;XX0302 :代表清洁生产分体系项下清洁生产技术方面的标准;XX0303 :代表

13、清洁生产分体系项下有害物质材料替代方面的标 准;XX0304 :代表清洁生产分体系项下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方面的标 准;XX0305 :代表清洁生产分体系项下环保设备 (产品)方面的标准;XX04 :代表“温室气体管理”分领域;XX0400 :代表温室气体管理分体系项下综合基础方面的标准;XX0401 :代表温室气体管理分体系项下产品方面的标准;XX0402 :代表温室气体管理分体系项下组织方面的标准;XX0403 :代表温室气体管理分体系项下项目方面的标准;XX0404 :代表温室气体管理分体系项下园区方面的标准;XX0405 :代表温室气体管理分体系项下技术方面的标准;XX05 代表“资源综合

14、利用”分领域;XX0501 :代表资源综合利用分体系项下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标准;XX0502 :代表资源综合利用分体系项下工业“三废”综合利用方 面标准;XX0503 :代表资源综合利用分体系项下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方面的 标准;XX0504 :代表资源综合利用分体系项下再制造方面的标准。、国内外标准现状(一)国内标准现状1.国内现行标准情况根据已发布的国家和行业标准统计, 截至2012年12月, 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现行标准共计 726项,包括国家标准401 项,行业标准325项(详见表1-4 )。表1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国内现行标准情况(按标准性质)单位:项标准类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合计强制性标

15、准1337140推存性标准264317581指导性技术文件415合计401325726表2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国内现行标准情况(按标准类型)单位:项标准类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合计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基础8612192164产品69260158方法592155153管理11419251101251合计133264473171726表3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国内现行标准情况(按重点领域)单位:项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合计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资源节约领域0220012034能源节约领域12077132070408清

16、洁生产领域116734361122温室气体管理领域0000505资源综合利用领域29800570157合计133264473171726表4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国内现行标准情况(统计标准的标龄)单位:项领域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合计<5年5-15 年>15年<5年5-15 年>15年资源节约领域11117534能源节约领域1118526433113408清洁生产领域5523322181122温室气体管理领域55资源综合利用领域742633222157合计251145513178116726资源综台利用领域审源节曲箕戏图2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国内现行标准分布比例图从现有国家标准和行

17、业标准看,标准以自主制定为主, 采标标准只占7%。由于ISO和IEC等国际标准化组织还没有成 立针对节能与综合利用的专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因此该领域可采标的标准较少,仅有的采标标准多为产品标准或方法标 准。从标准性质看,以推荐性标准居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数量相当。从标龄上看,目前标龄在15年以上的国标约占国标总数的1%,标龄在5-15年的约占国标总数的 35%。在近 10年制定或修订的标准中,管理标准居多,包括能源消耗限 额和能效等级等国家强制性标准;标龄在15年以上的行标约占行标总数的35%,标龄在5-15年的约占行标总数的 25%, 有40%为近5年新制定或修订的标准。已制定的标准中以

18、管 理标准为主。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体系建设起步晚、难度大、无借鉴,五个分领域发展不平衡。能源节约领域是开展工作较早、 现行标准数量较多的一个领域,占现行标准总数的56% ;温室气体管理是新兴领域,国际和国家标准体系均在建设中;清洁生产领域审核与评价相关标准正在调整中;资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标准数量不断增加。总体看,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涉及的行业、部门较多,标准的协调性和配套性还有待加强,整体布局、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各领域标准体系亟待建立和 完善,整体水平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节能减排标准化工作任务 艰巨。2.国内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我国在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建立的国家或行业标准化技 术组织及其管

19、理机构如表 5。表5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领域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资源节约工业节水(SAC/TC442)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能源节约能源基础与管理(SAC/TC20)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清洁生产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7)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温室气体管理温室气体管理领域温室气体管理(SAC/TC207/SC7)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资源综合利用产品回收利用基础与管理(SAC/TC415)电工电子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97)中国标准化研究院中国质量认证中心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行业标准分别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各 行业委托机构和直属标准

20、化机构组织制定,分散在各行业产品标准体系框架中。目前,各行业在行业标准体系框架中设立的 节能与综合利用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也比较少,比较零散且不成体系,只有少数行业根据节能与综合利用相关要求建立了标 准化组织,如电子行业建立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防治标准工 作组”、“信息技术可持续发展分标委”和机械行业建立的“全 国绿色制造标委会”等。(二) 国外标准化工作现状1.国际标准现状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主要包括:ISO/TC203 技术能量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对技 术能量系统及能量制品平衡进行定义、 描述、 分析和对比所用 的基本概念和方法的标准化工作。ISO/PC242 能源管理体系

21、标准化项目委员会。由美国 ANSI 和巴西 ABNT 联合承担秘书处工作, 目前已经发布国际 标准 ISO 50001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ISO/IEC JPC2 能效与可再生能源术语国际标准联合项目 委员会。由法国标准化组织 AFNOR 承担秘书处工作。ISO/TC/PC245 二手货跨境贸易标准工作组 / 跨境贸易二 手货专家工作组。开始制定二手货相关标准草案。ISO/TC207/SC7 温室气体管理标准化分技术委员会。专 门致力于建立温室气体管理标准体系及制定相关系列标准。 SC7 成立了三个工作组,已经制定并发布了 4 项标准,分别 是 ISO 14064-1 ,2, 3:2006

22、关于组织、项目层面温室气 体排放量化、监测、报告及审定与核查 ;ISO 14065 :2007 温室气体排放审定与核查机构要求 。IEC/TC111 电子电气产品与系统的环境标准化技术委员 会。其工作任务为制定环境领域方面的指南、 基础标准和横向 标准,包括技术报告,下设 WG1 材料声明工作组、 WG3 有 害物质检测方法工作组和 WG4 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组以及若 干项目组。我国相关标准化机构积极参加了上述领域国际标准化工 作。2.国外先进标准现状 欧盟成员国最早开展的能效领域标准化工作是法国于上 世纪 60 年代制定的电冰箱最低能源性能标准。目前,欧盟已 颁布实施 3 项强制性最低能效标准

23、。在电子电气产品污染防 治领域,自 2003 年以来,欧盟陆续发布了 WEEE、RoHS 和 EuP/ErP 三大绿色指令, 逐渐将末端治理废弃电子垃圾的问题 聚焦到从源头控制、实现污染预防的生态化设计要求。自 1975 年以来,美国国会陆续通过了能源政策与节约 法案、国家节能政策法案 、国家电器节能法案 、能源政 策法案,为美国联邦能效标准的研究和实施提供了基本的法 律框架。1992年,美国环保署(EPA)和美国能源部(DOE ) 共同推出了“能源之星”计划,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2006年,美国绿色电子理事会(GEC)委托美国电子电气工 程师协会(IEEE)制定了 IEEE 1680系列

24、标准, 开发了“电 子产品环境评价工具” (EPEAT),为相关方实现绿色采购提供 了产品清单。在温室气体管理领域, 2008 年英国标准协会 BSI 制定颁 布了第一个通过统一的方法评估产品生命周期内温室气体排 放的标准 PAS2050 产品与服务生命周期阶段的温室气体评 估规范,提供了盘查产品与服务相关温室气体的方法和对碳足迹进行评估的统一标准。(三)国际 / 国外先进标准与我国相关标准的对比分析目前已发布的国际标准主要集中在节能、环境意识设计、 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和温室气体管理等领域, 我国在节能与综合 利用领域的国际标准和国外标准转化率相对较低。在资源节约领域, 国际尚未有节材、 节水等

25、专业标准化机 构,荷兰等国家已开展水足迹等研究; 我国建立了工业节水标 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442 ,建立了工业节水标准体系,已 发布国家标准 41 项,工业各行业已发布节材和节水行业标准 共 12 项;在能源节约领域, 终端产品能效系列标准主要参考了美国 能源之星系列标准,相关的能耗检测方法则对应等同采用了 ISO/IEC 标准,如 IEC 62087 音视频及相关产品功耗测量方 法;用于企业能源管理的 GB/T 23331-2012 能源管理体 系要求等同采用了 ISO 50001 :2012能源管理体系要求 , 并正在工业各行业进行转化。在清洁生产领域, 我国已发布的产品环境意识

26、设计系列国 家标准大部分等同采用了 IEC/TC111/WG2 发布的 IEC 标准, 如 GB/T 23686-2009 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意识设计导则 等同采用了 IEC 62430 ;我国已发布的 GB/T 26125-2011 电 子电气产品 六种限用物质(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 和多溴二苯醚)的测定等同采用了 IEC/TC111/WG3 发布 的 IEC 62321 : 2008 ,并成为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子体系标准 的基础标准之一。在温室气体管理领域, 英国标准协会 BSI 发布的 PAS2050 是业内广泛使用的产品碳足迹标准; ISO 已经发布的国际标准 包括 ISO 14

27、064-1:2006 温室气体 第一部分 组织层次上对 温室气体排放和清除的量化和报告的规范及指南等 5 项, 我国正在研究转化相关国家标准,已发布行业标准5 项。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各国通过发布技术法规实现对产品 回收利用的管理(如欧盟 WEEE 指令),相关国际国外标准较 少;我国在该领域相关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有 SAC/TC417 和 SAC/TC297 ,制定了包括 GB/T 20862-2007 产品可回收利 用率计算方法导则 、GB/T 23685-2009 废电器电子产品回 收利用通用技术要求等国家标准,各行业已发布行业标准 58 项,基本上为自主制定。三、技术标准体系建设方案

28、(一)建设目标紧密结合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发展趋势和要求, 确立 “十二五”期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化工作重点领域和重 点项目,建立节能与综合利用技术标准体系顶层框架和各级子 体系, 适时组建相关标委会或工作组, 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根据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清洁生产、温室气体管理、资 源综合利用领域的各项指标要求和工作重点,持续推进 2013-2015 年标准制修订项目,提高标准水平;通过政策引 导和市场推动加强标准宣贯, 为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标准化 技术支撑。(二)标准制修订任务“十二五” 期间, 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将根据国家和产业 发展规划以及产业发展要求,拟制修订工作计划共有

29、1460 项,其中国家标准 304 项,行业标准 1156 项;已经立项的 标准共有 531 项,其中国家标准 273 项,行业标准 258 项。2013 2015 年拟制定的 1460 项行业标准中, 其中资源 节约领域 46 项、能源节约领域 369 项、清洁生产领域 180 项、温室气体管理领域 216 项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345 项标 准。2013 2015 年在研的 258 项行业标准中,其中资源节 约领域 3 项、能源节约领域 118 项、清洁生产领域 55 项、温 室气体管理领域 5 项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77 项标准。“十二五” 期间, 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化工作将围绕 国

30、家和产业发展,按照“重点突破,整体提升”的工作要求, 加快制定产业急需、具有创新成果和国际水平的重要技术标 准,加快转化国际标准、 国外先进标准进度, 提高我国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水平。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拟制定标准情况 统计见表7。表7 “十二五”期间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拟制定标准情况统计表单位:项/年度年度标准类型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合计强制性标准推荐性标准指导性4* J- Tx.、亠强制性标准推存性标准指导性4* J- Tx.、亠 tr.技术文件技术文件一般重点一般重点一般重点2013基础通用标准01300012210046产品标准01000013290052方法标准1300001154009

31、6管理标准51600103616500232合计669001072269004262014基础通用标准72000033290089产品标准03000024220076方法标准041000438600170管理标准2250005411300194合计9116000154250005292015基础通用标准1339002227000146产品标准1130002360043方法标准0140003111100156管理标准7170003610000160合计2183002112287005052013146汇总3626800123388060002015(三)重点领域工业和通信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体系

32、建设的重点领域主要包括两个层面。1、节能与综合利用各分领域资源节约领域。“十二五”期间,资源节约分领域拟制修订工作计划共有75项(国家标准29项、行业标准46项), 在研标准有14项。2013 2015年拟制定的46项行业标准 中,节材领域28项和节水领域18项标准,其中17项为重点 标准项目。能源节约领域。“十二五”期间,能源节约分领域拟制修 订的标准共有 514项(国家标准145项、行业标准 369项), 在研标准共有 269项。2013 2015年拟制定的369项行业 标准中,其中生产设备节能领域 8 项、节能监测与管理领域 44 项、能源管理和审计领域 11 项、能源消耗限额领域 12

33、8 项、高效节能型产品及装置领域 18 项、用能产品能效领域 105 项、节能技术领域 54 项标准 ;拟制定标准中有 217 项行业标 准作为重要技术标准项目。清洁生产领域。 “十二五”期间,清洁生产分领域,标准 制修订工作计划共 301 项:拟制修订标准共有 224 项(国家 标准 44 项、行业标准 180 项);在研标准共有 87 项(国家 标准 32 项、行业标准 55 项)。2013 2015 年拟制定的 180 项行业标准中,其中产品生态设计领域 37 项、清洁生产技术 115 项、有害物质原料替代 2 项、有害物质限制使用 26 项; 拟制定行业标准中有 114 项标准作为重点

34、项目。温室气体排放领域。 2013 2015 年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 共 224 项:拟制修订工作计划共有 219 项(国家标准 3 项、 行业标准 216 项);已经立项的标准共有 8 项(国家标准 3 项、 行业标准 5 项)。在拟制定的 216 项行业标准中, 其中综合基 础类 4 项、产品类 180 项、企业类 20 项、项目类 2 项、园 区类 10 项、技术类 0 项,其中有 203 项标准作为重点项目。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十二五”期间,资源综合利用分领 域标准制修订工作计划共 524 项:拟制修订计划共 428 项(国 家标准 83 项、行业标准 345 项);在研标准共有 12

35、1 项(国 家标准 76 项、行业标准 77 项)。 2013 2015 年拟制定的345 项行业标准中,矿产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7 项、工业三废 综合利用领域 177 项、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158 项、再制 造 3 项,其中有 254 项标准作为重要技术标准项目。2 、行业重点领域钢铁行业。重点领域涉及资源节约、 能源节约、 清洁生产、 资源综合利用。 在资源节约领域, 加强各工序耗新水定额标准 制定,推动新技术应用,减少行业新水消耗,促进资源利用。 后三年制定钢铁行业海水淡化技术规范 第 2 部分:反渗透 膜法 及相关工序耗新水等行业标准, 重点是海水淡化和焦化 水回收处理项目。在能源节

36、约领域,重点落实“十二五”节能 规划中重点技术和重点工程项目标准制定工作, 后三年主要完 成高炉余压发电(TRT)技术规范、钢铁企业利用副产煤 气采用燃气 -蒸汽联合循环发电能源消耗限额的制定 (CCPP) 等标准。 在清洁生产领域, 围绕清洁生产等重点, 加快应用新 技术、新工艺、新装备,对企业现有生产设施、装备、生产工 艺条件进行改造, 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后三年制定 钢铁 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指南 等标准。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重点 开展钢铁渣、 粉尘、污泥等综合利用及生态复垦等标准化工作, 后三年制定 钢渣应用技术指南与要求 、高强人工鱼礁混凝 土用钢渣、铁矿石排岩渣复垦指南等标准。

37、有色金属行业。 重点领域主要集中在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 利用领域, 同时兼顾清洁生产、 节水、 节材、 节地等标准领域。 在能源节约领域,重点制定有色金属产品能耗限额系列标准。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重点制定废旧产品及废弃物的综合回收 与再利用相关标准。石化行业。 重点领域主要涉及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温室 气体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在资源节约领域, 主要开展节 水工作。 在能源节约领域, 重点开展节能监测与管理和节能技 术标准制修订工作, 从设计和运行两方面提出石化装置蒸汽管 网、低温热利用、 循环水系统以及装置之间能源优化利用和节 约的技术要求。 在温室气体排放领域, 在已开展工作的基础上

38、, 修订完善二氧化碳排放量计算方法标准, 制定氮氧化物排放量 的计算方法。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重点开展工业“三废”综 合利用。化工行业。重点领域涉及资源节约、 能源节约、 清洁生产、 温室气体排放、 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 在资源节约领域, 重 点加强取水定额标准。 在能源节约领域, 开展能源管理和审计、 能耗限额、低耗产品、节能装备、节能与节水技术标准制定。 在清洁生产领域, 开展有害物质原料替代、 有害物质限制使用 标准制定。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 工 业“三废”综合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如橡胶、塑料等领 域)、废弃化学品处理处置处理与回收利用、再制造(翻新轮 胎

39、)等节能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建材行业。 重点领域主要涉及能源节约和清洁生产领域, 同时兼顾资源节约、 温室气体排放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在能 源节约领域,重点完成对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墙 体材料等行业的产品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制修订, 提出能耗限 定值并通过对限定值要求的提高, 促进节能减排技术改造, 淘 汰落后技术和产品。 在清洁生产领域, 关注排放标准的制修订 工作,通过各产业排放标准的制定并适当提高原有的排放标 准,使排放指标提前实现国家“十二五”目标要求。对水泥、 玻璃、 建筑卫生陶瓷、 墙体材料的落后产能, 除了进一步提高 生产规模、 工艺、 技术淘汰标准外,

40、 还要在其他方面制定节能 减排达标标准, 不达标者也列入淘汰行列。 通过标准提升, 加 快淘汰落后技术和产品,促进行业转型升级。机械行业。 重点领域主要涉及能源节约、 清洁生产和资源 综合利用领域。 在能源节约领域, 重点加强电机系统能效标准、 工业锅炉窑炉能耗标准、 内燃机产品燃油消耗限值及测量方法 标准、 节能机电产品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在清洁生产领域, 重 点加强生态设计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重 点加强机电产品再制造标准、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标准的 研究与制定。轻工行业。 重点领域涉及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清洁生产 和资源综合利用。在资源节约领域,重点加强造纸、发酵

41、、制 糖等行业的节水有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方法标准的制定; 重点推进塑料、 发酵、 制鞋等行业节材技术工艺。 在能源节约 领域,在玻璃、搪瓷、皮革、电池、塑料、制镜等重点行业急 需制定一批重点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标准; 推进家电等产品能 效标准相关工作; 加快塑料行业高效阻燃保温材料的研发与相 关产品标准的制定。 在清洁生产领域, 着重开展金属污染和防 治方面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研究与制定; 加强制浆造纸、 电池、 发酵、制革、陶瓷和日用玻璃行业清洁生产评价相关标准制修 订; 制定轻工的皮革、 家电等产品生态设计标准。 在资源综合 利用领域,在塑料、皮革、造纸、日用玻璃、陶瓷、家用电器 等行业急

42、需制定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相关标准; 重点加强造纸行 业造纸碱回收白泥用作造纸填料技术要求、 再生纸通用技术要 求标准、 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和装备标准的研究与制定; 完善和 制定主要家用电器产品 (电冰箱、 空调器、洗衣机及微波炉等) 的拆解处理技术规范, 加强废家用电器再生利用技术设备技术 规范的制定,制定和完善再生利用主要环节的环境评价标准, 控制和减少再生利用过程的环境污染。纺织行业。 重点领域包括资源节约、 能源节约、 清洁生产、 温室气体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 在资源节约领域, 重点开展节 水标准的制定。 在能源节约领域, 重点开展节能监测管理标准、 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产品能效标准的制定。在

43、清洁生产领域, 重点开展生态设计、 有害物质限制使用标准的制定。 在温室气 体管理领域,拟制定标准 176 项。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重 点开展工业“三废” 、再生资源标准的制定。汽车行业。 重点领域包括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在能源节约领域,按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 (2012-2020 年),不断完善、持续加严传统车辆燃料消耗 量试验方法和限值标准体系; 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节能评价方 法,逐步建立新能源汽车能耗限值评价体系; 进一步健全和完 善汽车燃料消耗量标识标准; 建立实施各类汽车能源消耗当量 转换和节能综合评价体系; 逐步建立形成中国典型行驶工况标 准。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44、, 重点加强汽车禁限用物质试验方法 标准、资源回收利用计算方法标准和汽车零部件产品再制造技 术标准的研究与制定。电子行业。 重点领域包括资源节约、 能源节约、 清洁生产、 温室气体管理和资源综合利用, 重点推进以下领域的标准制修 订工作。 在资源节约领域, 在工业节水标准体系基础上, 研究 电子行业节水相关标准。在能源节约领域,跟踪 ISO/IEC 国 际标准化组织关于绿色 ICT 标准化工作进展,开展我国绿色 ICT 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包括相关产品能耗检测方法、能效 评价标准以及绿色数据中心标准, 研究将绿色 ICT 技术推进传 统产业节能减排的标准化工作, 推进生产过程中电子工业炉窑 能

45、耗检测方法标准和能源管理与节能监测相关标准的研制工 作。在清洁生产领域, 建立和完善电子电器产品生态设计标准 体系和相关标准制修订, 继续推进和完善有害物质限制使用和 材料替代标准研究与制修订, 研究电子产品及元器件生产过程 中清洁生产技术相关标准。 在温室气体排放领域, 建立和完善 电子行业面向组织、 产品、 项目、 园区、技术层面的标准体系, 加快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根据国家关 于废弃电子电器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 的要求, 在相关国 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基础上, 根据电子行业资源综合利用的实 际情况进行标准更新和补充完善。通信行业。重点领域包括资源节约、 能源节约、

46、清洁生产、 温室气体管理、 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重点推进以下领域的标准 制修订工作。 在资源节约领域, 在已有标准的基础上, 进一步 推动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 以及电信终端产品的配件通用 化标准的研制工作。 在能源节约领域, 在继续完成产品节能标 准的同时, 加快推进通信行业能耗监测系统标准制定, 积极探 索绿色 ICT 技术促进其他行业节能减排的标准研究工作。 在清 洁生产领域, 继续完善通信行业在产品生态设计和服务性生产 过程中的清洁生产标准。 在温室气体排放领域, 加快完成通信 产品的各类碳排放评估标准。 在资源综合利用领域, 在原有相 关回收处理和旧通信设备鉴定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

47、 根据资源 综合利用的实际情况进行标准的更新和补充完善。黄金行业。 重点领域主要是能源节约和资源综合利用。 在 能源节约领域, 重点开展能源消耗限额标准的制定工作, 后三 年主要制定 金矿开采能源消耗限额 、金矿选冶能源消耗限 额和金精炼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三项标准。在资 源综合利用领域,重点开展工业“三废”的标准制定工作,后 三年主要制定黄金尾矿综合回收利用技术规范 、选矿厂 废水循环利用规范 和黄金矿山氰化废水综合处理技术规范 3 项标准。稀土行业。 稀土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化工作重点 为资源节约、 能源节约、 资源综合利用等几个方面。 在资源节 约方面, 重点研究稀土行业水循环

48、规范利用类别标准, 建立科 学、简便的稀土废渣放射性元素检测标准规范, 并在广泛采集 数据的基础上, 建立稀土行业放射性限值标准, 对于固体废弃 物的合理处置, 也需要建立相关的标准规范。 在能源节约方面, 研究建立稀土矿采选企业能源消耗限额标准以及重点稀土材 料能耗限额标准。 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 需要建立废旧稀土回 收处理利用类别标准, 促进稀土产业形成稀土利用的循环经济 链,提高稀土资源利用效益。 随着国家对于稀土产业治理整顿 力度的加大, 各地环保要求的提升, 企业环保与节能意识的增 强, 未来几年, 稀土行业也将建立专门的清洁生产类标准、 水 循环利用考核标准,等等。其他行业。 其他

49、行业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标准比较分散, 正在研究和建设中。 各行业根据国家和产业发展规划要求和产 业发展需求确定的节能与综合利用重点领域汇总见表8 。welcome精品表8节能与综合利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汇总表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技术标准体系资源节约能源节约清洁生产GHG资源综合利用三级体系架构节材节水生产设备节能节能监测管理能源管理审计能源消耗限额节能型产品产品能效节能技术新能源应用产品生态设计清洁生产有害 物资 材料 替代有害 物质 限制 使用温室气体管理矿产 资源 综合 利用工业 三废 综合 利用再生 资源 综合 利用再 制 造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机械轻工纺织汽车精品电子通信卄' 亠 黄金稀土welcome精品(四)“十二五”期间国际标准化工作推进计划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研究建立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标准化 工作协调管理机制, 在节能与综合利用领域积极参与 ISO/IEC 等国际标准化工作, 统筹安排行业标准化技术组织建立与国际 标准化组织的沟通渠道, 积极参与 ISO/TC207 、ISO/TC242 、 ISO/TC257 、IEC/TC111 、 ISO/TC180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 标准化活动。同时,争取实质性地参与资源节约、能源节约、 清洁生产、 温室气体管理、 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重点标准 的研究与制修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