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新人教版_第1页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9.1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新人教版_第2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时提升作业二十六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予旷庭础细、(建议用时:古1分忖)(2018 衡水模拟)加拿大纽芬兰渔场曾是世界四大渔场之一,渔业资源丰富,有“踩着鳕 鱼背可上岸”的传说。20 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捕鱼业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虽经历 几百年的捕捞,渔业资源仍十分丰饶。然而,从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由于过度捕捞,鱼群消失,延续了数百年的纽芬兰捕鱼业彻底衰落。下图为纽芬兰渔场位置图,读图完成 1、2 题。2因寒暖流交汇,渔业资源特别丰富3渔民捕鱼避开了产卵的季节4渔民进行人工养鱼二A. B. C.D.2.纽分兰渔场的衰落带来的影响最有可能是()A.生物多样性增多B.河流带

2、来的营养盐类物质富集,水体富营养化C.加拿大人口迁移规模扩大D.加速了加拿大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解析】1 选 B,2 选 G 第 1 题,由材料可知,纽芬兰渔场是寒暖流交汇形成的,20 世纪中期之前和 20 世纪 90 年代后纽芬兰渔场的自然条件没有改变,20 世纪中期渔业资源富饶,而 20世纪 90 年代后鱼群消失,错;纽芬兰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并不需要渔民进行人工养鱼, 错;20世纪中期之前,纽芬兰渔场以传统的家庭捕捞为主,捕捞的规模小,且人们注意遵循自然规律,避开鱼产卵的季节,使鱼类可以不断更新和延续,正确。第2 题,渔场的衰落,首1.20 世纪中期之前传统捕捞规模小,纽芬兰渔场历经几百年

3、的捕捞,渔业资源仍丰饶的主要原因是2先的影响是生物多样性减少;河流带来的营养盐类物质不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渔场衰落导致很多劳动力失业,为寻找就业机会,会扩大人口迁移规模;渔场衰落不利于鱼产品加工业的 发展,不利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知识拓展】渔场的形成条件(1)光照。水深 200m 以内的沿海大陆架水域,水浅,光照充足,适宜鱼类生存。(2)水温。中低纬度地区,热量条件较好,鱼类生长快;高纬度地区,水温低,鱼类生长慢。(3)饵料。就洋流而言,寒流暖流交汇处、上升流处,海水搅动,冷海水上泛,海底营养盐类被 带至表层,浮游生物繁多,饵料充足,吸引鱼群集聚,形成渔场。如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以 及北海渔

4、场。下图示意一个海岛国家经济的空间发展过程。据此完成35 题。 -frJS!二肾阳7三不冋跖風衣EKoo3. 第一阶段中,岛内大部分居民从事的活动是()A.渔业B.采矿业C.旅游业D.金融业4. 第二阶段中,a 与 b 两港口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是()/A. 农业商业化B. 工业兴起*C. 腹地人口增加D. 运输路线建设5. 第四阶段中,c 城市的发展超过 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市,其原因是A.c 地理位置优越B. 国家经济结构转型C. 沿海港口因淤浅而没落D. c、b 之间建成高等级交通线【解析】3 选 A,4 选 D,5 选 B。第 3 题,读图可知,图中第一阶段,岛内主要为落后地区和

5、聚落,早期经济发展落后,聚落多分布在沿海地区,说明最初以渔业为主。第 4 题,读图可知,图中第 二阶段,a 与 b 港口城市发展速度较快,是由于交通线路的建设,使得港口的腹地更加广阔,较3其他周边的聚落发展较快。第5 题,读图可知,ab 为港口城市,相对于 c 有更加优越的位置。图中无法显示沿海港口的淤积,且沿海港口的淤积与 c 成为大都市无关;c、b 中间有高等级交通线的建设,但无法使 c 成为首要大都市;c 城市的发展超过 a、b,并成为该国的首要大都 市,可能由于该岛经济结构转型,发展旅游业所致。6.(2018 赤峰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火地岛西部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

6、东部为温带草原和荒漠,雪线高度仅 500-800 米,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11 月至次年 3 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 单种生物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 0.641.32C,如果温度大于 1.80C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 边洋流示意图。(1) 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雪线高度 500800 m,请分别说明原因。(2) 分析南极洲和大西洋西部

7、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的原因。(3) 某捕虾船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困难。【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火地岛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常年受盛行西风影响,结合图中等高线可知,中部为山地,因此岛的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东 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影响自然带海拔分布的因素,主要从纬度、气温、降水等方面分析。火地岛山体所在纬度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低;火地岛在西风作用下,降水量大。第(2)题,主要从洋流和食物链进行分析。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 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浮游生物大

8、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第(3)题,结合南4极附近的自然地理特征酷寒、干燥、烈风;结合野外打捞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浮冰、遇险等角度作答即可。答案:(1)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原因:火地岛岛上山脉阻挡西风,西侧为迎风坡,降水 较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气候较干,形成温带草原 和荒漠景观。雪线低的原因:火地岛山体所在纬度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低;火地岛在西风作用下,降水量 大。-(2)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

9、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该海域浮游生 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等。(3)狂风急浪;海中浮冰和冰山;酷寒冰冻等。【知识拓展】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1)温度因素:雪线高度与气温呈正相关,温度越高雪线也越高。降水因素:降水越多,雪线越低;降水越少,雪线越高。I(3)地貌因素:从坡度来看,陡峻的山地,积雪易下滑,不利于积雪保存,雪线偏高。坡度较小的山地,有利于积雪沉积,雪线偏低。予旷握升组 T 建议用时:茁分卧. j n (2018 保定

10、模拟)伊塞克湖水面海拔1 600 余米,湖水清澈,终年不冻。由于地理位置特殊,成为候鸟迁徙、过冬、繁殖之地。读图,回答 13 题。1.某科考队通过考察发现伊塞克湖()A.东西长约 250 km B.属于淡水湖C.湖畔常绿林密布D.东部高山终年积雪天申华人民英.和国1脉呛萨克IM2比卄凯克肯尔古斯斯坦52伊塞克湖冬季表层水温较高,其主要原因是()6A.受西风和暖流影响,气温较高B. 地势咼,获得太阳光热多C. 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D. 山高谷深,气流下沉增温3.影响伊塞克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主要因素是()A. 多晴暖天气,风力微弱B. 枯水期湖滩出露,栖息地广C. 湖泊终年不冻,气候温和D. 生

11、物多样性丰富,食物充足【解析】1 选 D,2 选 C,3 选 G 第 1 题,伊塞克湖位于 42 N43 N,东西跨经度约2,长不及 250km;居于内陆,属于咸水湖;位于温带,湖畔不可能常绿林密布;湖区东部高山海拔高,终年积雪。第 2 题,伊塞克湖位于内陆,不可能受暖流影响;地势高,获得地面辐射少,导致气 温低;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侵入,导致冬温高;湖区附近地势较低。第 3 题,候鸟越冬地需要气 候温暖,而伊塞克湖终年不冻,气候温和,成为候鸟越冬地。【误区警示】解答本题易出现的错误:不能正确定位该区域的位置。该区域地处内陆高原、山地。(2) 缺乏区域整体性特征及其各要素的协调认识和分析。(3)

12、 不能正确运用气候因素分析气候的成因。该题中地形的阻挡作用影响冬季气温。(2018 肇庆模拟)“胡焕庸线”是指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 1935 年提出的划分中国人 口密度的对比线。“胡焕庸线”在地理学、人文科学、经济学等诸多领域均具有重要价值。下图示意“胡焕庸线”在东北局部地区的位置。据此完成4、5 题。115唸即135I _ ._. I_ _ _.4呼伦贝尔高原人口密度较小,松嫩平原人口密度较大。影响两地人口密度差异最主要的自黑何松嫌平一_,1B翳例会触界流?|崎国河7然因素是A.地形 B.气温 C.降水 D.纬度 5.大兴安岭森林资源丰富,但松嫩平原少有森林。这主要是因为松嫩平原( )A.地

13、势低,气温高B.地势低平,降水较少C.冻土发育,排水不畅D.位于背风坡,气候干燥【解析】4 选 C,5 选 C。第 4 题,据图可知,呼伦贝尔高原地处大兴安岭西侧,松嫩平原地处大 兴安岭东侧,我国水汽主要来自东部的太平洋,松嫩平原地处山地迎风坡,降水多,气候较湿 润,适合人类居住;呼伦贝尔高原地处背风坡,降水少,气候较干燥,不适合人类居住。第 5 题, 松嫩平原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发育,不利于植被生长。(2018 咲 B 州模拟)读 19852010 年我国东北四个主要工业部门的产值占全国比重变化 表,回答 68 题。81318.393421.48804200211869201453.98

14、.9416.7.7306. 8.69 783. 8.1609951795956.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矿产资源B.劳动力C.市场7.2001 年至 2010 年,东北四个工业部门产值比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A.基础原材料工业B.装备制造业C.能源工业D.轻工业8.东北能源工业比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能源需求量减少B.能源资源储量减少C.劳动力短缺D.基础设施落后【解析】6 选 A,7 选 D,8 选 B。第 6 题,我国东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在当地丰富的煤炭、铁矿石资源基础上,建立了机械、钢铁、造船等重工业,其主导因素为矿产资源。第7 题,读图可知,在 2001 年至 20

15、10 年,基础原材料工业由 9.13%降低到 8.99%,装备制造业由 6.98%上升 到7.77%,能源工业由 14.22%降低到 8.69%,轻工业由 5.06%上升到 8.16%,上升比重最大的为 轻工业。第8 题,东北煤炭资源丰富,而煤炭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经过长时间开发,日益枯竭,所以能源资源储量减少;随着经济发展,对于能源需求量增加;能源数量与劳动力和基础设施 无关。【加固训练】读某城市近 30 年来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1)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图中 a、b、c 三点所代表的时间,排序正确的是()D.交通U 100%20406080100%第一尹 业9

16、A.a、b、cC.c、b、a下列关于各阶段区域发展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 a 时期城市化水平最高B. b 时期环境质量最佳C. c 时期城市的产业结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体D.bc 时期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解析】(1)选 A,(2)选 D。第题,从产业结构看 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变化过程 时期以第一产业为主、b 时期以第二产业为主、c济发展水平较低,城市化水平较低;|b 时期以第二产业为主,环境污染较重;c 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而咼新技术产业属于第二产业;bc 逐渐由以第二产业为主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故可能出现企业外迁现象。9.(能力挑战题)读我国南方某河流中下游地区不

17、同发展阶段的示意图,回 答 下 列 问 题 。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题,从阶段一到阶段二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农业由种植业向城郊农业转变,其原因为市场需求扩大及交通运输的发展,城郊农业利润更高等。第(2)题,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的变化可结合图例读出。第(3)题,可以从图中判断出该地保护环境的措施,即建立了自然保 护区和绿化带,B.c、a、bD.b、a、c,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图中a时期以第三产业为主。第(2)题,a 时期经(1)从阶段一到阶段,甲地农业生产方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请说明最可能的变化,并分析(2)从阶段一到阶段该地区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发生了哪些变化(3)从阶段一到阶段,该地区采取了幄矿i wt带。自摊裸护区 湿地高尊旎校 硯飞机场 一一殽仝路 一髙逋公路 一铁賂 右帛佚工业 石北学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