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试验环境科学专业所开环境工程试验资料模板_第1页
增加试验环境科学专业所开环境工程试验资料模板_第2页
增加试验环境科学专业所开环境工程试验资料模板_第3页
增加试验环境科学专业所开环境工程试验资料模板_第4页
增加试验环境科学专业所开环境工程试验资料模板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科学专业所开环境工程实验实验1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实验过滤中和处理酸性废水,是简单易行的中和处理工艺,掌握其测定 技术,对选择工艺设计参数及运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目的1、了解掌握酸性废水过滤中和原理及工艺。2、测定顺流式石灰石滤池在不同滤速时的中和效果。原理机械制造、电镀、化工、化纤等工业生产中排出大量酸性废水,若 不加处理直接排入将会造成水体污染。当前常见的处理方法,有酸、碱 污水混合中和,药剂中和,过滤中和。由于过滤中和法具有设备简单、造价便宜、不需药剂配制与投加系统,耐冲击负荷,故当前生产中应用较多,其中广泛使用的是升流式 膨胀过滤中和滤池,其原理发端于化学工业中应用较多的流化床。由于

2、 所用滤料直径很小(d =0.53mm),因此单位容积滤料表面积很大,酸性 废水与完全中和反应所需时间大大缩短 ,故过滤速度可大幅度提高,从 而使滤料呈悬浮状态,造成滤料相互碰撞摩擦,这更有利于中和处理后所生成的盐类溶解度小的一类酸性废水。如2HCl + CaCOs = CaCl2 + H2O + CO2 TH2SO4 + CaCOs = CaSQ + H2O + CO2 T由于该工艺反应时间短,并减小了硫酸钙 结垢影响石灰石滤料活性问题,因而被广泛地 用于酸性废水处理。由于中和后出水中含有大量CO2,造成出水 pH值偏低,为进一步提高废水处理后水中 pH 值,可采用吹脱法,分别为鼓风曝气式,

3、瓷环填 料式,筛板塔式等等。本实验采用中和原理,经过简易的实验装 置测定中和滤池在不同滤速时的中和效果。图1-1中和实验设备及用具(设备自制)色谱柱 石灰石 pH计 下口瓶 烧杯(1000ml、100ml、10ml)量筒(10ml) 秒表 洗瓶 止水夹 直尺 吸水纸装置如图1-1实验步骤1、用硫酸和盐酸配制一定浓度的酸性废水,要求pH值在2.56.0之 间,装在10L的下口瓶中2、往色谱柱内加入石灰石,高度约15cm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3、按图1-1所示装好实验装置。4、将酸性废水搅拌均匀,测定原始pH值。5、关闭41,打开1#、2脚1,让废水进入中和

4、柱,当柱内的液面 刚淹过石灰石顶层的表面时,调小进水流速。6、开3#阀,调2#阀,调整流速约Vml/min。(流速是用秒表计量流 出10ml废水所需时间来测定)。7、测定中和处理后的pH值,为第1组实验数据。再调节2#阀,按表1-1,改变滤速,测定出水pH值。8、实验结束后,关闭2#阀,打开4#1彳1,放掉中和柱内存水。并用蒸 储水冲洗。记录中和实验记录表1-1原水pH值:o实验组号流速(ml/min)pH实验组号流速(ml/min)pH一2四8二4五10三6六12注意事项1、配制酸性废水时,加硫酸过程中,应先将瓶内水加到计算位置而后慢加入所需浓硫酸,并慢慢加以搅动,注意不要烧伤手、脚及衣服。

5、2、用调整2#阀来调节流速时,注意不要让中和柱内的水溢流出来。成果整理1、以滤速为横坐标,出水pH值为纵坐标绘制pH 滤速曲线。如图 1-2图1-22、分析实验中所观察到的现象。思考题1、说明酸性废水处理的意义、 原理2、分别讨论滤速对出水pH的影响。3、直流式石灰石滤池处理酸性废水的缺点及存在问题是什么4、如果废水中硫酸浓度较高,用石灰石滤床中和可能会产生什么现象?实验2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曝气是活性污泥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作用是向池内充氧,保 证微生物生化作用所需之氧,同时保持池内微生物、 有机物、溶解氧, 即泥、水、气三者的充分混合,为微生物降解创造有利条件。因此了 解掌握曝气设

6、备充氧性能,不同污水充氧修正系数 、 (3值及其测定方 法,不但对工程设计人员、 而且对污水处理厂(立if)运行管理人员也至关 重要。另外,二级生物处理厂(立i?)中,曝气充氧电耗占全厂动力消耗的60-70%,因而高效省能型曝气设备的研制是当前污水生物处理领域面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本实验是水处理实验中的一个重要项目 目的要求1、加深理解曝气充氧的机理及影响因素2、了解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的方法3、学习曝气设备氧总转移系数及其它各项评价指标的计算方法。实验原理本实验是将一定容量清水从不含氧的状态下强制曝气充氧到接近 饱和的程

7、度。空气中的氧向水中转移的时候 ,在气水接触面的两侧分别 存在气体边界层(气膜)和液体边界层(液膜)。氧的转移就是气液双膜内 进行分子扩散,在膜外进行对流扩散的过程。由于对流扩散的阻力比分 子扩散的阻力小得多,因此氧的转移阻力基本在双膜上,这就是比较常 见的双膜理论。根据这样的理论,氧的转移速率方程式为:kla(Cs Cjdt单位时间内 dt氧的转移速度;K La氧总转移系数(L/min)Cs 试验条件下水样的饱和溶解氧浓阀度(mg/L)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Ct 相应于某一时刻t水样的溶解氧浓度(mg/L)将上式移项,积分得kla 2.303lg c-c1?-60-Cs C2 ta ti令Da=Cs £1, Dt=Cs £2并整理成下式lgU £?tDt 138.2式中Da 实验开始时,水中亏氧值,mg/L;Dt 实验后某一时间亏氧值,mg/L;t 实验后某一时间。以lg(Da/ Dt)为纵坐标,时间t为横坐标作图可得一直线,其斜率为 Kl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