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详解_第1页
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详解_第2页
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详解_第3页
不安腿综合征的针灸详解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安腿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常表现为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双下肢难以名状的不适感、蚁走 感、蠕动感、刺痛感,迫使患者通过改变体位、走动或用手揉搓、捶打肢体才能缓解症 状,而多项检查无神经系统的阳性体征.病情严重时可以累及到上肢.由于患者夜晚入睡 困难、易醒或早醒使睡眠质量下降,使白天出现困倦、记忆力下降和精力不集中等.西医认为该病的发病机制可能和人体代谢产物异常堆积、大量毒素蓄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 和血液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而刺激肢体局部所致.与遗传和年龄因素有一定关系.不安腿综 合征虽对人体健康无直接的威胁,但从临床表现来讲 ,对病人身心的损伤是很严重的.不安腿综合征在中医学中无该病名,但从其

2、临床表现看与?灵枢百病始生篇?中厥 气生足惋,惋生胫寒,胫寒那么血脉凝涩类似.足惋即是指足部酸困、疼痛、行走不便 等表现.?素问 五脏生成篇?云:肝藏血,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行卧出 而风吹之,凝于脉者为泣,凝于足者为厥, 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厥也.形象地讲 明了该病的发病机理,肝为藏血之脏,人动那么血可循行于身体诸经脉脏器,人休息后那么血 归于肝脏.假设四肢经脉空虚,筋失所养又招致风寒外邪乘虚而入,邪气不尽又伤阳气,久 累营血;或因阴血缺乏,不能行气,致气滞血瘀,脉络不通而诱发下肢 病情严重时可以 累及到上肢诸症.据此分析,采用针灸治疗不安腿综合征应有着较好的疗效.穴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

3、、 阳陵泉、承山、肾俞、大肠俞.患者取适宜的俯卧位并充分暴露需施术的部位,常规消 毒后毫针直刺三阴交、承山、肾俞、大肠俞、足三里各 1.5寸;阳陵泉毫针直刺2寸,施 小幅度的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手法令麻胀感向足部放散 ,将中间有小眼的硬纸小片套于针 柄上,防治艾段燃烧时灰落下烫伤皮肤,将1.5cm的艾段套于毫针尾部用火从艾段下方点 燃令自燃,燃尽后将艾灰祛除再如法施炎连续 3壮后起针.每日一次,连续施术10次为1 个疗程.太阳、阳明、太阴三经是病患部循行的经脉,据中医针灸 经脉所过,主治所及“ 的之义,选多气多血的阳明经穴足三里与足三阴经交会处的三阴交穴相配,健运脾胃、 补气养血.阳陵泉为经之会

4、穴,施术后可养经疏脉,缓解肌肉痉挛.肾俞、大肠俞、承山均 为太阳经穴,有疏经养血、固表驱邪的作用,诸穴施针灸共奏补气养血、行气化瘀、舒 经通络的作用到达治疗的目的.针灸不安腿综合征摘要:目的探讨不安腿综合征临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毫针、灸法及头针于亥时或 子时治疗本病,观察12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针灸治疗能较好地解决不安腿综合征的 病症,取得69.2%的显愈率.结论 亥时、子时针灸对不安腿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该治疗方法值得推广.关键词:针灸; 不安腿综合征不安腿综合征Resdess legs Syndrom在1685年由英国的 Wills首次提出,1945 年瑞典的神经病学家Ekbom

5、对一系列病人进行了全面的描述之后,被正式命名为不安腿 综合征,直至1995年国际不安腿综合征研究组确定了诊断标准.对本病的诊断主要靠病史,通常详细询问病史,诊断并不困难.临床特点如下:病症发于双下肢,也可单侧,以麻 木及两小腿酸胀难忍的不适感觉为主,可呈虫爬样,针刺样,烧灼样;重者涉及到大腿深部,感较深部位酸胀、麻木或难以表达的不适;必须活动后才可暂时缓解的一种病症.症 状多在夜间或休息时加重,如坐着,躺着,夜间睡眠中最为明显,常在床上辗转不安轻者经过拍打或按摩腿部或下床活动可以缓解、减轻 ;但重者暂时缓解后,不久又重复出 现,使病人久久不能入睡,甚至睡着后因腿部难受发作而惊醒,造成严重失眠

6、.在临床 上并不少见,虽然不能引起生命危险,但病人却十分痛苦,生活质量差,也常会误诊误治. 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发现.脑电图正常.另外在诊断该病时应注意寻找病因,有无原 发病,特别是病症持续短暂或最近加重的病人,应检查有无周围神经病,根性神经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最近出现病症的病人,应做血清铁、铁蛋白、叶酸、维生素 B12等相应 检查.国内报道并不多见,笔者多年来曾收集到 13例.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13例中,门诊4人,住院9人;男性7例,女性6例,约为1 : 1;年 龄2573岁,平均56.23岁;发病年龄1065岁,病史120年;3例病人均为高血压 病史合并脑血管意外后发生

7、上述病症,1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有缺铁性贫血,2例糖尿病, 1例在妊娠期发病,余5例未合并其他病症.其中6例脑电图检查均正常,3例头颅MRI 检查有脑堵塞病灶;4例检查肌电图、体感诱发电位及 5例腓肠肌活检均正常;5例脑脊 液常规住化细胞学检查均正常,1例有缺铁性贫血的血常规改变.13例中以肢体麻木、 酸胀为主者5例,占38.5%;以虫爬感为主者3例,占23%;难以形容的不适者5例,占 38.5%.受累肢体因人而异,3例表现为瘫痪侧肢体不适,1例上肢亦有麻木和不适感,3 例有大腿深部不适感,7例为双下肢体不适.未发现阳性家族史.1.2治疗方法1.2.1 一般处理在饮食上应给予低盐、低脂、粗纤维

8、的食物.脑出血和脑梗死者,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协助患者进行患肢活动,如下地活动、局部按摩等,均可促进局部 的血液循环,加速代谢物质的排泄.心理护理上,向患者解释病因,尽量消除患者对本病 的恐惧感,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病人在休息时,应注意保暖,促进血液循环.1.2.2用药情况治疗期间门诊病人未用药物治疗,住院病人未用与本病相关药物 治疗.1.2.3针灸治疗治疗时间以每天晚上亥时或子时治疗.毫针刺法处方主穴取风市, 血海,足三里,阳陵泉,委中,承山,阴陵泉,行间,内关.配穴取外关或光明.主穴以 1.52寸毫针刺入11.5寸深,行提插捻转泻法为主,留针 30 min,其中委中可单刺不 留针.10

9、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亥时取外关行提插捻转泻法;子时取光明行提插捻转泻 法,留针30 min.灸法:取以上主穴、用雀啄法每穴灸81次,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 温和灸双涌泉10 min/次.头针双足运感区,30 min/次,其间行针3次,每次以200300次/min 转手法行针1 min, 10次为1个疗程,休息3 d.1.2.4疗效标准经针灸治疗后,临床病症完全消失,经3个月随访,未1次发作者为 治愈;针灸治疗后自觉病症明显减轻,偶在入睡前有下肢不适感,但不影响睡眠,为显效; 针灸治疗后自觉病症减轻,仍需自我按摩或揉压活动下肢局部后,病症方能缓解或方能入睡者,为有效;针灸治疗后病症

10、无明显改善者,为无效.2治疗结果根据病人的情况,所有病例各治疗共12个疗程,最短者6次,最长者17次,平均 12次.结果痊愈者4例,显效者5例,有效者4例,无效者0例.显愈率为69.2%.典 型病例:女,61岁.20050612初诊.双小腿酸胀麻木、烦乱不适 11年.每晚入睡前明 显,用力捏揉、击打双下肢那么病症稍减,稍后又心烦意乱,需下床行走1 h余才减轻,以前服安定、佳静安定有效,现在那么效果不好,口服氟呱噬醇或肌注曲马多针效果欠佳.因 患者以前长期在农村务农,后因生活改善,随子女居住城市,无须劳作而出现病症,伴精神 不振,口干少饮,大便稍结,舌质红苔稍薄,脉数.查体:双下肢活动自如,肌力

11、、肌张力均正常,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血沉、类风湿因子,腰椎MRI、头颅MRI检查未见 异常.诊断为不安腿综合征.辨证属经络阳气郁滞不畅,先前白天针刺治疗 3 d,效果不 好.后改上法于晚上11时左右治疗,加取泻光明,经治疗13次,病症根本消失,偶有发作 经自己按捏可消失入睡,显效.后随子女回乡做生意,随访3个月未复发.3讨论不安腿综合征的病因至今尚不明了,但有报道与以下因素有关,如怀孕、缺铁性贫 血、叶酸缺乏、维生素B12缺乏、周围神经病、腰鼾根性神经病、脊髓病、帕金森病、 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甲状腺功能低下、脑血管 病、心功能不全或使用药物等;局部特发性

12、不安腿综合征有家族史.机理上,有人认为不 安腿可能与问脑脊髓的多巴胺能系统有关.Ekbom提出,某些代谢产物在小腿肌肉组织内堆积刺激血管痉挛,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组织内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周围神经功 能紊乱,并可能使血管痉挛加剧,形成不良循环.现代医学对本病无特殊治疗举措,采取 治疗原发病,应用维生素类,镇静剂、血管扩张剂,钙离子阻滞剂,复方多巴胺制剂,多巴胺冲动剂等;如尼莫地平、硝基安定、西比灵胶囊、氟呱噬醇、维生素E、美多巴、澳隐亭等,但疗效、尤其长期疗效欠理想,且副作用多.本病中医属 痹证“血痹"范畴.中 医中药针灸有较好的效果.房继英等1用四妙丸加味治疗本病,王锦爱2用电脑中

13、频 中药离子导入TDP照射治疗本病,孙秀春等3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不安腿综合征, 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相比之下,针灸治疗鲜见报道 .本人通过反复临床观察,认为该病患 者老年人多见,病症多在双下肢,且以夜间麻木、酸胀难忍的不适感突出,应属于中医痹 证“血痹范畴.缘于老年人气血虚,气血运行不畅,肝肾亏损,使下肢经脉、经筋失去 血之荣养;且夜间阳气在里,阳气失调,影响气血运行不畅所致.治疗上宜平衡阴阳,疏泻 经络郁滞之阳气、之湿热,疏通双下肢经络,解郁安神等治疗.故本法用双下肢局部经穴风 市、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以疏通经络、通畅气血,血海、委中泻血热,阴陵泉及行间清利湿热;内关解郁安神,心包经气血互注于

14、胃经,通于脾经,有疏通下肢脾胃经气功能;用 泻法以达泻热泻阳燥湿目的;共奏疏通经络,平衡阴阳,通畅气血之功.又据现代医学理论 取足运感区,通过对大脑中枢的功能调整,以达改善局部肢体病症目的,尤对脑血管病 者适合.雀啄灸法有泻法之意,能泻热、泻郁阳;温和炎涌泉能引火归元,使阳气入阴跷. 且治疗时间上取亥时或子时治疗,首先由于许多患者此时开始病症突出,急需处理;且此时 为阳气萌动之时,三焦为亥时,脾为己时,己亥相冲,时辰上经脉阴阳气血立注,脾主 四肢,阳气不舒或湿热下注致四肢不适,于亥时取泻外关,可调泻脾经之郁阳及湿热,以 达平衡阴阳之目的.胆为子时,心为午时,子午相通,心经与胆经气血互注,子时取

15、泻光明,能宣泻阳气及导阳气入心经而养神养心,而达平衡阴阳,养神安眠之目的.诸方面合用,而取得较好的疗效.不宁腿综合征在服用汤药治疗的同时如果能适当配合正确的针灸治疗,那么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治疗效果.体针一取穴主穴:分2组.1、臂中;2、血海、阳陵泉、三阴交、太溪.配穴:足三里、委中、承山.臂中穴位置:前臂内侧,腕横纹与肘横纹中点,两筋之间.二治法主穴仅取一组,效欠佳时,酌加配穴.臂中穴,针入2.54.0cm彳马气后捻转补法3 分钟即出针.足三里、阳陵泉、承山、血海、委中均直刺11.5寸,使针感向上或向下传导;太溪向上斜刺0.51寸,使针感向上传导,上穴均于得气后施捻转补法,留针 10分 钟,每日

16、或隔日治疗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挑治加穴位注射一取穴主穴:环跳、承扶、殷门、风市、委中、委阳、会阳、承筋、承山 配穴:阿是穴.阿是穴位置:在委中穴至足跟连线上取穴.二治法采用挑治和穴位注射结合之法.主穴用挑治法,每次取 2穴,常规消毒及局麻后,用 挑针刺入皮下,将皮脸向上挑起,牵拉摇摆,牵拉频率在30次/分左右.挑毕以消毒棉球 压迫止血,以小块消毒纱布外敷,胶布固定.穴位注射药液:5%当归注射液6ml、风湿灵注射液2ml、VB1注射液200mg、VB12 注射液1000mg、地塞米才&注射液2mg、2%普鲁卡因4ml,将以上药液混合后,取阿是 穴23点,进行穴位注射.上法

17、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二法可单独应用,也可结合 使用.温针加头针一取穴主穴:阿是穴、足三里、丰隆、三阴交、血海、委中、阳陵泉.配穴:足运感区、感觉区上1/5.二治法可仅取主穴,亦可主配穴结合.主穴用温针法,以 28号1.52寸针刺入,得气后行 捻转提插手法,补法或平补平泻法,在针柄上插一段长约 1.52cm的艾条,或捏一团橄 榄大小艾团,从小端点燃,前者燃一壮,后者须23壮.燃尽去灰拔针.配穴以同样毫针, 与头皮约成1530度角沿皮刺入3cm,到达长度后,快速捻转,捻转频率为200次/分,捻 转幅度宜大,要求向前向后使针各转动 23圈.留针30分钟,每隔35分钟捻转1次. 上法一般隔日1

18、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5天.针灸一取穴主穴:分3组.1、足三里、承山、绝骨;2、阳陵泉、解溪、三阴交;3、外丘、委中、 八风.二治法每次取一组穴,进针后,使患者局部或小腿部有酸麻沉重或稍微放射感,然后施平 补平泻手法,留针30分钟,针后用艾条作温和灸5分钟,以皮肤红晕为度.每日1次,10 次为一疗程.穴位注射加中药一取穴主穴:环跳、风市、阳陵泉、足三里、解溪.配穴:承扶、阴陵泉、三阴交、承山、太溪.二治法药液:醋酸氢化泼尼松 30mg、2%利多卡因2ml、注射用水4ml、维生素B121000 pg、夏天无注射液2ml、骨宁注射液2ml.病变在傲膝之间者选其间35穴,在膝踝之间取其间23穴.病变一侧取单侧,两侧 有病取双侧.主穴为主,酌加配穴.每穴注入药液 12ml.5日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