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2020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0年江苏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总分:150. 00,做题时间: :180分钟)一、名词解释题(总题数:6,分数:30. 00)1?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分数:5. 00)正确答案:(教育的社会流动功能是指社会成员通过教育的培养筛选和提商,能够在不同的社会区域、社会层次职业岗位. .科层组织之间的转换、调整和变化以充分发挥其个性特长,展现其智慈才能实现其人生抱负。按照其流向可分为横向流动功能与纵向流动功能。它抬向的主雯是社会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境遇的改善。在社会流动过程中人对自身的生存方式和自我实现方式做岀自由选择,即有意识地使环境变化与社会改革为个人生存和发展的理想服务。

2、)解析:2读书抬导法(分数:5. 00)正确答案:(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例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运用读书抬导法的要求:(1)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2)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3)善于在读书中发现问題与解 决问题:(4)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解析:3.小先生制(分数:5. 00)正确答案:(“小先生制 是陶行知受学生的启发而提出的方法。为(解决普及教育中师资缺乏、经费匮乏. .女子教育 困难等问题提出的。即“即知即传”. .人人将自己所识的字和所学的文化随时随地地教给别人儿童是这一过程的主 要承担者陶行知认为小孩也能做大爭? “小先生”不仅教别人识字 .

3、 .学文化,还教别人做“小 先生”,由此知 识不断得到推广。“小先生制”是贫穷国家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解析:4? ?致良知(分数:5. 00)正确答案:(“致良知”是明朝教育家王守仁的重要观点,是其教育思想的基础。王守仁继承了孟子的“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即是天理”。“良知 的三大特点是:(1)与生俱來?不学自能?不教自会:(2)人人所具 有,不分圣 愚: :(3)不会泯灭。王守仁认为教育的作用就是“学以去其昏筱”,进而激发木心所具有的“良知” ?这个过程就叫作“致良知”c)解析:5自我效能感(分数:5. 00)正确答案:(自我效能感抬人们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

4、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是由班杜拉最早提出的。自我效能感主要受到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1)直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的唤起。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自我效能感。)解析:6? ?社会规范学习(分数:5. 00)正确答案:(社会规范学习是个体接受社会规范, 内化社会价值将规范所确定的外在于主体的行为要求转化为主体内 在的行 为需要从而构建主体内部的社会行为调节机制的过程,即社会规范的内化过程。社会规范学习具有情感性、约束性、延迟性等特点。)解析:二、简答题(总题数:4,分数:40.00)7.简述个体能动性对个体发展的作用。(分数:10. 00)正确答案:(1)个体的主

5、观能动性主要抬个体在后天生活中形成的人生态度、价值理想道徳品质知识结构身体素质、个性特征等,其核心是人生态度和价值理想。(2)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1起着最终的决定作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在人的发展的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來的。学校、环境和遗传素质只是为个体提供了发展条件,这些条件能否发挥作用以及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作用,最终完全取决于个体自己。2制约着环境影响的内化与主体的自我建构c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人改造若环境,也在改造环境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能力与素质,这是主体的自我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主休对同一环境的内化是不同的,如同一个班、同一个老师的学生,有

6、的学生上课认真,有的学生学习困难,有的学生完全对教学环境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可见. .每个学生发 展的特点和成就,主要取决于他的态度和能动性的发挥状况。3个体通过能动的活动选择. .建构着自我的发展。人在发展中,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也发展起來 ?个体就能够逐步地、有目的地 . .自觉地影响自己的发 展。它 总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能把自身的发展、“作自己认识的对彖和自觉实践的对彖,进行自我设计和自我奋斗。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指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邂矩。w其实,这就是一个具有自我总识

7、的人通过学习奋进最终达到自觉. .自由境界的发展过程的自我概括c)解析:8.简述书院教育的特点。(分数:10. 00)正确答案:(1书院精神A“自由讲学”是书院教学的基木精神。2书院功能:书院重视藏书重视培养人才,要求学生读儒家经典,强调道徳和学问并进。3书院组织:有私办、公办和私办公助等多种形式. .书院主持者叫“山长”或“洞主”04书院教学:讲学活动是书院的主要内容也是书院作为教育机构的主要标总: :。5学生学习:书院强调学生读书自学重视对学生自修的抬导。6书院制度:最着名的是白鹿洞书院揭示,使学规成为书院教学的总方针。此外在经费制度、管理方面都做了规定南宋后期书院已经制度化。7师生关系:

8、中国教育孫师爱生的优良传统,在书院中尤为突出。8书院发展倾向:自南宋起书院已经出现了官学化的倾向,到了明清时期政府加强对书院的控制,官学 化日益严重. .逐渐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解析:9.简述陈鶴琴的活教育“目的论”(分数:10. 00)正确答案:(“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一个人要热爱人类,热爱真理;做一个中国 人, 要爱自己的国家与同胞,团结国民,为国家兴旺而努力。对于“做现代中国人”. .陈鶴琴则赋予它五个方面的要求:a? ?婆有健全的身体:b? ?要有建设的能力:c?要 有创造的能力:出要能够合作:e? ?要服务。“活教育”的目的论从抽彖的人到具体的现代中国

9、人 ?表达了陈鶴琴对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变革的追求。)解析:10.简述杜威教育木质论。(分数:10. 00)三、论述题(总题数:4,分数:80. 00)11? ?简述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的关系以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分数:20. 00)正确答案:(1)分科课程是以学科逻辑为中心编排的课程 . .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学习材料淸楚?易干学生学习。综合课程克服了分科课程的封闭性. .把若干门教材组织在一门学科中综合而成,注車知识的融合,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世界,幵阔视野. .有利于课程的内在联系。(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1以学生发展为木?促进学生全而发展与培养个性相结合。注重全体学生全浙

10、发展与个休差界相统一. .把学生的发展作为课程幵发的着眼点和目标,强调学生是能动实践的主体。“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是我国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未來课程改革的基木趋劈。2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基础教育诔程十分注重加强课程与社会 . .生活和自然的联系,増加学生的实践性 学习环节. .改变理论脫离实际的现状. .培养学生的动于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 .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不仅 要巩固现有的 教育基础. .培养学生的基础性学习,还要进一步加深基础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性学习和创造性学习。3加强道徳教育和人文教育?加强课程科学性与人文性的融合。道徳教育绝不只是政治思想品徳课的责任,而是各科教学和

11、活动都应承担的责任。不仅要重视正式课程的作用. .也姿重视非正式课程即隐性课程潜移 默化的作 用,进而形成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局而。4加强课程综合化。综合化课程既是为了避免増设新学科造成学生课业负担的需要,也是学生认识和把握科学知识基础的需要。学生在学习综合化课程中不仅可以初步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而且可以养成综合思维能力,培养自主创新的品质。5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加强课程个性化和女样化。网络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普遍运用,为课程个性化和教学过程的閃材施教提供了技术支持。女样化是统一性前提下的藝样化它是与特色化、层次 性. .可选择性结合在一起的。6课程法制化。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

1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教材改革也必然会沿着法制化的轨道健康前进。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一系列关于课程教材建设的政策与法规。)解析:12? ?有人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谈谈你的理解。(分数:20. 00)这些方法的适 X X 选择和运用符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 .可促进学生的健庾持续发展。 科学的学习方 法是指能使人快乐地学习,轻松地学习,能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地学习,能提商学习效率的学习方法。(3)教学有法是走向教无定法的前提,教无定法是对教学有法的升华。从无法到有法?这是进步,从有法到无定法,这是突破. .从无定法到创新法,贵在得法. .这是飞跃。变无 法为有法, 需要我们付出艰苦的劳动?使

13、有法为无定法. .需要我们拋洒辛勤的汗水。化有定法为新法. .U!需要我们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至此方能达到循法而不拘泥于定法。)解析:13.简述淸朝洋务运动和日木明治维新实践抬导思想和具体实施的差别。( (分数:20. 00)正确答案:( (1)实践抬导思想的差别。1868年. .倒幕派建立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明治政府,为抵御外患、富国强兵. .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史称“明 治维新” ?其指导思想是“文明幵化”和“和魂洋才”o洋务运动时期虽然名义上有清政府的各项政令及 总理衙门的管理,但实际上只是李鸿草等人在地方上的各自为政 . .兴办“洋务”,以扩大自己的势力. .但力址分散. .难以对

14、 淸政府的统治构成威胁。改革中. .政治领导集团并没有彻底的决心和勇气 . .在改革上处 于两难境地. .一方面在内忧 外患的情况下必须改革. .另一方面又必须巩固原有的体制,以至于难以形成坚 强的领导核心。具体实施的差别。?1871年,明治政府在中央设立文部省. .主管全国的文化教育爭业:1872年颁布学制令?在确立教育领导体 制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的学校教育体制,规定全国实行中央集权式的大学区制。此时洋务运动在政治上则毫无建树,根木没有触动封建专制制度?尤为重嬰的是政府的腐败日趋严重。1879年颁布的C教育令?将普及初等教育的年限缩短为4年。1886年颁布的小学令,又根据国力承受水平把初等教

15、育受教育年限规定为8年. .分两段实施. .前4年为寻常小学阶段,实施义务教育:后4年为商等小学 阶段. .实行收费制。而洋务派虽然也很重视教育改革,设立了外国语学堂、军爭学堂和技术 学堂等30女所学校,但是始终没有统一的学制來对教育进行管理,没有個及対建专制及其相关联的封建教育制度,改革流于形式. .新式学堂没有得到发展。总的來说. .日木通过改革使得封建教育向近代资木主义教育转变。但明治维新自上而下进行. .帶有很大的 不彻底性? ?使得日木近代资木主义教育的发展从一幵始就带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的色彩。中国的洋务运动则是一场封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解析:张老师是个新來的老师,这个学

16、期担任初中班级的老师她的班级有个让他很头疼学生叫张海?张海幼年 父俅离 界. .跟若奶奶生活,学习习惯不好. .经常上课幵小差. .或者睡觉。并且好商鹫远?老师让他做作业, 他不做基础題. . 非去做附加题,张老师多次催促他筝做练习 ?他以“自己笨,学不会”为借口不做。( (分数:20)(1) .请用学习动机的理论分析材料。( (分数:10)解析:(2)? ?如何培养学习动机?( (分数:10)正确答案:(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根据成就动机理论?问題的难度系数为50%时,挑战性与胜任力同在?最容 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根据作业难度,恰十控制动机水平。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并不是总成

17、正比的根据耶克斯- -多徳森定律最佳的动机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对于简单、容易的任务 ?尽址让学生集中注总力、紧张一些:对于复朵、困难的任务. .则要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气氛。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I的评价。一方面可以调整学习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増强学习动机。不恰、“的评定会有消极的作用如使学生过分关注结果,抑制内在动机等。因此在评价时应该注总用评价表示 进步的快 慢. .根据学生的个别差井加上恰当的评语。(4)妥善进行奖惩. .维护内部学习动机。此步骤涉及的三条原理为:奖励能激发动机. .惩罚则不能:滥用外 部奖励会破坏内部动机,奖惩影响成就目标的形成:表扬应该针对学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整

18、个人,态度要真诚要强调学生的努力。(5)合理设宜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与合作。(6)坚持以内部动机作用为主. .外部动机作用为辅。适、作地进行归因训练,促使学生继续努力。抬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成败归因?有时候,积极比正确更重臥尤其是差生,要引导其将失败归因于不够努力. .而不是能力不足。(8)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9)注意内外部动机的相互补充,相辅相成。(10)加强自我效能感c引起和増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为此我们要做好以下 三个方面:直接经验训练:间接经验训练:说服教育。解析: :解析: :正确答案:(1)教学有法八八抓住教育规律关注教法。教学有法抬的是教学活

19、动是有着一定的规律可循的,有着一定的法则和模式有着一定的基木方法。例如. .我们 强调的学生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学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等,都是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的基木方法和基木规律。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发挥教学智慧不妥的方法可能达不到预期的教学 效果。(2)教无定法:教学方法必须机动灵活。教无定法总味着关注情杲体验教学生活化c教无定法. .抬的是教学的模式、方法、技能等不是机械的. .教条的,而是灵活女变的富有个性、充满灵性的。也就是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必须根据教学内涵、学校条件、教师特点,更重要的是根据学情來合理地使用、选择适用于学生的方法。不同的学情、环境、条件等,使得我们在差不多

20、相同的教学内容方倆所确定的教学目标不一定相同对于科学知识、技能方法. .情感态度等具体目标的考他也会有很多区别。由此引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必定不尽相同。因此嬰贵在得法:鬧绕方法渗透,教学方法科学化。贵在得法是我们教育教学活动的灵魂c贵在得法指的是教师将各种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恰如其分、灵活巧妙 地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情景中。例如数学课堂的引入既可以运用与生活实际相类比的方法也可以运用数学史小故爭小定理的方法。正确答案:(1)在杜威看來教育的木质就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持续不断地改造。1教育即生长。儿童的心理发展基木上是以木能为核心的情绪 . .冲动、智慧等天生机能不断幵展、生长的 过程。 教育的目的就是促进这种木能的生长。 杜威批评传统教育无视儿童内部的木能与倾向 . .只是从外部 强迫他们学习 成人的经验,教育成为一种“外來的压力”,他明确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主张。2教育即生活。在杜威看來. .一切爭物的存在都是由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人不能脱离环境. .学校 也不能脱离眼前的生活。因此. .教育即生活木身,而不是为未來的生活做准备。根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