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学基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_第1页
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学基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_第2页
心律失常的心电生理学基础及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夏4周四两节课甲状腺病和糖尿病药理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一、甲状腺激素1合成、贮存、分泌与调节1)摄碘;2)在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碘活化和酪氨酸碘化,碘化酪氨酸缩合;3)贮存于滤泡腔内,蛋白水解酶水解后分泌入血;4)T4与T3的体内过程特点,T4可脱碘变成T3 ;5)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负反馈调节。2、作用机制与甲状腺激素(核受体)及转录因子结合,启动效应基因转录和蛋白质合成。3、生理及药理作用1)维持正常生长发育2)促进代谢和产热3)提高交感神经系统敏感性4)心血管效应:直接调节心肌基因表达4、临床应用1)呆小病 2)粘液性水肿 3)单纯性甲状腺肿 4)其他5、不良反应过量引起甲亢常见症状,重者

2、出现腹泻呕吐发热,甚至心绞痛、心力衰竭等。二、抗甲状腺药1、硫脲类:硫氧嘧啶类甲硫氧嘧啶和丙硫氧嘧啶,咪唑类甲巯咪唑和卡比马唑1)药理作用及机制(1)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本身作为过氧化物酶的底物被氧化,影响酪氨酸的碘化 和耦联。 硫脲类药物对已合成的甲状腺激素无效,须待已合成的激素被消耗后才能完全生 效。一般用药23周甲亢症状开始减轻,13个月基础代谢率才恢复正常。(2)抑制外周组织的 T4转化为T3,故在重症甲亢、甲亢危象时该药可列为首选3)免疫抑制作用(对因治疗):甲状腺刺激性免疫球蛋白(thyroid stimulatingimmunoglobulin, TSI)为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3、,在graves病自身免疫过程中产生,可刺激甲状腺合成激素,与促甲状腺素受体结合,起到促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并引起组织增生和功能亢进,硫脲类可轻度抑制免疫球蛋白的产生,降低血循环中TSI含量。2)体内过程(1) 硫氧嘧啶类药物口服后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约为80%;血浆蛋白结合率约为 75% ,在体内分布较广、易进入乳汁和通过胎盘;主要在肝内代谢,t1/2为2小时。(2) 甲巯咪唑的血浆 切2约为613小时,但在甲状腺组织中药物浓度可维持 1624 小时,其疗效与甲状腺内药物浓度有关, 而后者的高低又与每日给药量呈正相关。每日给药 一次(30mg)与每日给药三次(每次 10mg) 一样,都可发挥较

4、好的疗效。(3)卡比马唑为甲巯咪唑的衍化物,在体内转化成甲巯咪唑而发挥作用。3)临床应用(1)甲亢的内科治疗(2)甲亢手术术前准备(3)甲状腺危象的治疗4)不良反应(1)过敏反应(2)消化道反应(3)粒细胞缺乏症(4)甲状腺肿及甲状腺功能减退2、碘和碘化物1)药理作用及机制( 1)小剂量的碘可补充食物中碘的不足。(2)大剂量碘产生抗甲状腺作用,主要是抑制甲状腺素的释放,可能是抑制了蛋白水 解酶,使 T3 、T4 不能和甲状腺球蛋白解离所致; 此外大剂量碘还可抑制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并可抑制 TSH 使腺体增生的作用,使腺体缩小变硬,血管减少。2)临床应用(1)小剂量碘用于防治单纯性甲状腺肿(2

5、)大剂量碘用于甲亢的手术前准备和甲状腺危象的治疗(3)碘化物不能单独用于甲亢内科治疗,原因是用药1015天达最大效应后,若继续用药, 反使碘的摄取受抑制、胞内碘离子浓度下降,因此失去抑制激素合成的效应,甲亢的 症状又可复发。这就是碘化物不能单独用于甲亢内科治疗的原因。3)不良反应( 1)急性反应 可于用药后立即或几小时后发生,主要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上呼 吸道水肿及严重喉头水肿。( 2)慢性碘中毒表现为口腔及咽喉烧灼感、唾液分泌增多,眼刺激症状等。(3)诱发甲状腺功能紊乱 长期服用碘化物可诱发甲亢。碘还可进入乳汁并通过胎盘 引起新生儿甲状腺肿,故孕妇及乳母应慎用。三、放射性碘1 、药理作用利

6、用甲状腺高度摄碘能力,131|可被甲状腺摄取,并可产生B射线(占99%),在组织内的射程仅约 2mm,因此其辐射作用只限于甲状腺内,破坏甲状腺实质,而很少波及周围 组织。131I还产生丫射线(占1%),可在体外测得,故可用作甲状腺摄碘功能的测定。2、临床应用(1) 甲状腺机能亢进的治疗131I 适用于不宜手术或手术后复发及硫脲类无效或过敏者, 131I 能使腺泡上皮破坏,萎缩、减少分泌。同时可降低腺泡内淋巴细胞从而减少抗体产 生。一般用药后一个月见效,34 个月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2) 甲状腺功能检查小量 131I 可用于检查甲状腺功能。甲状腺功能亢进时,摄碘率 高,摄碘高峰时间前移。反之

7、,摄碘率低,摄碘高峰时间后延。四、3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适用于不宜用抗甲状腺药,不宜手术及 131I 治疗的甲亢患者。 不干扰硫脲类药物对甲状腺的作用,与硫脲类药物合用则疗效迅速而显著。 主要通过其阻断3受体而改善甲亢的症状,此外也可抑制外周T4脱碘转变为T3。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一、胰岛素1 、药理作用1)降糖作用: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加速葡糖糖的氧化和酵解,抑制糖原分解和糖 异生,加速葡糖糖转运;2)促进脂肪合成,抑制脂肪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生成,增加脂肪酸转运;3)增加氨基酸转运和核酸、蛋白质的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4)加快心率,加强心肌收缩力和减少肾血流;5)促进K+内流,增高细

8、胞内 K+浓度。2、作用机制: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a亚基结合,使细胞内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3亚基自身磷酸化,以及细胞内信号通路蛋白的级联磷酸化反应,引起胰岛素的生物效应。3、胰岛素制剂1)速效胰岛素:正规胰岛素、单组分猪胰岛素、单组分人胰岛素2)中效胰岛素:中性精蛋白锌胰岛素、低精蛋白锌胰岛素、珠蛋白锌胰岛素3)长效胰岛素:鱼精蛋白锌胰岛素4)混合胰岛素:混合人胰岛素胰岛素类似物1)速效胰岛素类似物:门冬胰岛素、赖脯胰岛素2)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甘精胰岛素4、临床应用1)I型糖尿病2)II型糖尿病经饮食控制或用口服降糖未能控制者;3) 发生各种急性或严重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及非酮症

9、性高渗性昏迷);4)合并重度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以及手术的各型糖尿病;5)细胞内缺钾者,胰岛素与葡糖糖合用可促使钾内流。5、不良反应1)低血糖2)过敏反应3)胰岛素抵抗(急性和慢性)4)脂肪萎缩或增生5)体重增加6)屈光不正7)胰岛素水肿 二、口服降血糖药1、 分类:促胰岛素分泌药;胰岛素增敏剂;,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淀粉样多肽类似物; 醛糖还原酶2、促胰岛素分泌药磺酰脲类(SU):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喹酮1)药理作用(1)降血糖作用:与 SU受体结合,阻断 ATP敏感钾通道,使细胞膜去极化,开放电压依赖性钙离子通道,促进胞外钙离子内流,增加胞内钙离子浓度,促进胰

10、岛素释放;长期使用可增加胰岛素与其受体的结合能力;促进葡萄糖的利用和糖原、脂肪的合成;增加胰岛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2)氯磺丙脲具有抗利尿作用;(3)格列齐特、格列美脲等可降低血小板聚集和黏附的能力。2) 临床应用: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II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的患者。3)不良反应:胃肠不适,皮肤过敏,低血糖,神经损害,肝损害,黄疸等。 非磺酰脲类: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胰高血糖素样肽-1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抑制剂:艾塞那肽,西格列汀3、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二甲双胍1) 药理作用特点:明显降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对正常血糖无明显影响,降低体重,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2)作用机制

11、:增加脂肪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无氧酵解、减少葡萄糖的吸收、抑制肝糖原异生、减少肝葡萄糖输出及胰高血糖素释放等,机制未阐明, 可能与激活AMPK有关。3) 临床应用:轻症糖尿病患者,尤其适合于肥胖型2型糖尿病,目前在许多糖尿病治 疗指南中被列为一线治疗药物。4)不良反应:食欲下降,胃肠道反应,最严重者为乳酸性酸中毒,因大部分以原形经 肾排泄,肾功能不全患者禁用。噻唑烷二酮类化合物:吡格列酮,罗格列酮1)药理作用:(1)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高血糖;(2)改善脂肪代谢;(3)对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有防治作用;(4)改善胰岛细胞功能。2)作用机制:激活 PPAR,提高和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增加胰岛素信号传递,降低瘦素,升高脂联素,增加组织对葡糖糖的摄取与转运,抑制VEGF介导的血管增生反应,降低血管并发症的发生。3) 临床应用:胰岛素抵抗和 2型糖尿病。罗格列酮由于可能的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