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综述论文_第1页
水产养殖综述论文_第2页
水产养殖综述论文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渔业发展现状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渔业发展的现状,对比了2009年和2008年渔业各方面的数据,提出了未来中国渔业发展的方向。关键词中国渔业现状方向中国地处亚洲大陆东南部,东南两面临海,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大海域面积辽阔,总面积达470万kmA2,有海洋生物3000多种,其中可捕捞、养殖的鱼类有数千种,其中,海洋鱼类1700多种,淡水鱼类800多种,虾、蟹、贝、头足类和藻类等水生经济动植物多达数千种。同时中国是世界上内陆水域最多的国家之一,水面类型齐全,分布广泛,流域面积在1000多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1500多条,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120多个,还有数万座大中型水库、数亿亩稻

2、田和低洼盐碱荒地1。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渔业资源,为发展渔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1、我国渔业发展现状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渔业资源开发利用稳步发展,效益显著。进入21世纪后,渔业资源相关产业的发展成为了我国渔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2009年我国渔业产品总产量达5116.40万t,其中海水产品达2681.55万t,淡水产品达2434.85万t。人均占有量达到38.32kg,超出世界平均水平10多kg(见表一)。据国家统计局资料显示,2009年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11445.13亿元,其中渔业产值5937.37亿元,占渔业经济总产值21的51.87%。表一:中国水产品产量发展态势指标2008(

3、t)2009(/t)20092008长幅度(%)水产品总产量4895.605116.404.51海洋捕捞1149.631187.612.52海水养殖1340.321405.224.84淡水捕捞224.82218.38-2.86淡水养殖2072.52216.466.95海水鱼类864.36880.821.90海水虾蟹类288.75303.585.14海水贝类1072.461120.024.43海水藻类142.27148.414.32淡水鱼类1998.462109.905.58淡水虾蟹类210.06228.838.94淡水贝类50.0851.953.73淡水藻类0.620.713.75目前,养殖仍

4、是获得渔业资源的重要途径。2009年我国海水养殖产量1405.22万t,占渔业总量的27.47%。而对于淡水渔业资源来说,养殖是获取资源的主要方式,2009年我国内陆养殖产量则更高达2216.46万t,占渔业总量的43.42%。截止2009年12月31日,水产养殖面已达7283.1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733.21千公顷,增长率为11.19%。其中海、淡水养殖面积为1859.31、5423.83千公顷,分别比2008年增长17.76%、9.11%。尤其是在海水养殖中,贝类养殖面积达1153.92千公顷,比上年增长187.16千公顷。另外池塘养殖面积达到2331.90千公顷,占淡水养殖面积的42.

5、99%,比2008年增长8.73%(见表二)。中国水产养殖苗种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淡水鱼苗产量有2008年的6873亿尾增加到2009年的9816亿尾,南美白对虾苗种在2009年达到4454亿尾,与2008年相比,两者分别增长42.82%、18.92%(见表三)。表二:中国水产养殖现状养殖方式2008年养殖面积(千公顷)2009年养殖面积(千公顷)2009年比2008年养殖面积增幅(%1.海水养殖1578.911859.3117.762.淡水养殖4971.035423.839.11池塘养殖2144.722331.908.73湖泊养殖961.34998.233.84水库养殖1549.611726

6、.4111.41河沟养殖202.18249.6723.49其他养殖113.18117.613.92稻田养成鱼1477.501339.71-9.33表三:中国水产养殖苗种状况指标计量单位2008年2009年2009年比2008年土咔幅度(%)淡水鱼苗产量亿尾6873981642.82其中:罗非鱼亿尾324308-5.00淡水鱼种产量t272370332009119.17河蟹育苗量kg7321557875217.55稚鳌数量万只386085114432.47海水鱼苗产量万尾32880438744117.83虾类育苗量亿尾77526597-14.51其中:南美白对虾亿尾3770445418.92贝类

7、育苗量万粒126222816123551127-2.12海市肓田里亿株2562622.462009年末,中国渔船总数为104.24万艘,总吨位918.15万吨,机动渔船67.26万艘,总吨位859.53万吨、总功率2056.80万千瓦;机动渔船中生产渔船63.73万艘,总吨位780.67万吨,总功率1886.03万千瓦,海洋机动渔船中海洋捕捞渔船20.68万艘、总吨位583.86万吨、总功率1305.83万千瓦,分别比2008年增加了0.7万艘、6.21万吨、10.76万千瓦。2009年,捕捞产量为(包括远洋渔业)1503.71万t,占总产量的29.39%,其中远洋渔业的产量为97.72万t,

8、总捕捞产量比上年增长1.41%。1.3水产品加工业近年水产品加工业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产业化在一些地区已初具规模,水产品加工质量不断提高,并不断开发、生产出具有多样化、细致化、营养化及方便性的食品,并不断扩大市场,有效地促进了水产加工业的发展3。到目前为止我国水产加工业已发展成为一个包括渔业制冷和冷冻品、干制品、鱼糜及其制品、罐头、腌熏品、鱼粉、鱼油、藻类食品、医药化工和保健品等系列产品的加工体系4。据统计,2009年水产品加工企业达到9635家,年加工能力2209万t,水产品加工总量1477万t。表四:中国水产品加工情况指标计量单位2008年2009年2009年比2008年土咔幅度(%水产

9、品加工总量t13577581147733348.01淡水加工广品t2008122227930613.50海水加工广品t11669459124940287.07水产冷冻品t8509581941116910.59鱼糜制品t8191228479293.52干腌制品t1115857138746024.34罐制品t2202122208230.28水产饲料t14799611364600-7.79助剂和添加剂t543387072230.15珍珠39011470036379.531.4水产品贸易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9年中国的水产品进出口总量670.52万吨,总额160.60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2.74%日

10、0.13%。进口量374.03万吨,进口额52.64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3.85%和2.62%,贸易顺差55.3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亿美元。2、中国渔业未来发展的方向综上所述,我国渔业在渔业综合生产能力上已进入世界前列,但随着人口的增加,资源、环境问题将日渐突出。尽管近年中国的渔业发展较快,但从技术、经济上,从产业化和工业水平上等等与发展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的差距。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大力发展现代渔业,实行以科学性、高新技术应用为主的生产模式,形成“种质-养殖”或“捕捞生产-加工保鲜-销售”的新观念,把渔业产业链以及相关环境、资源等作为一个整体产业来看待,减少整

11、个生产过程中对外界废料的排放;改变“靠天”吃饭、依靠投入、扩大对自然资源的发展模式,通过现代科技减少了对自然界的依赖,提高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如3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卫星遥感)、生物技术等5。随着社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类已不再仅仅满足于水产食品的消费,而且对水生生物资源开发提出了更多的需求。因此,在未来渔业的生产目标上,不再局限于水产食品的生产上而是要在继续生产水产食品的同时,在水产药物、休闲渔业、生物能源等方面,提出多元化的需求目标。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渔业将不仅是一种物质生产部门,而且还将作为一种文化而受到社会重视,如观赏渔业、游钓渔业、水产药膳、水

12、健康食品等,将成为新的发展目标6。今后的渔业发展战略,首先要从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出发,制订相应的战略目标,调整相应的生产结构。相信我国在以上的发展模式下,在未来的几十年里,中国的渔业质量和效益将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海洋与水产高新技术,海洋与水产服务和保障技术,海洋与水产的观测、监测、预报和信息系统等将达到现代化,海洋管理与国际合作事务等将达到空前提高。1 参考文献王世表,宋怪.我国渔业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对策J.中国渔业经济,2006.1:24-27.2 农业部渔业局编.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0MT.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1-98.3 刘世禄.中国渔业发展现状与展望J.海洋科学.2000,24(1):1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