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附答案详解)_第2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 碳价位的主要因素。下表是 2013 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 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 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108元)。据此完成 12 题。林区森林固碳价值林业总产值甲林区1 598.5793.81乙林区1 287.84399.19丙林区568.36126.90丁林区2 163.7789.42

2、1 .表中代表南方林区的是()A .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 丁林区2.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 .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银叶树为热带海岸红树林的树种之一, 多分布于高潮线附近的海滩内缘,以 及大潮或特大潮水才能淹及的滩地或海岸内陆。近年来银叶树面积大幅度减少。 下图为防城港市银叶树分布图。 据此回答 35 题。图例银叶甜分布区3 银叶树的典型特征是()A 根系发达、耐盐性强B 根系脆弱、耐旱性强C 根系发达、耐寒性强D 根系脆弱、耐碱性强4和乙区域相比,银叶树对甲区域海岸地区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A .涵养水源B.调节气候C 防风消

3、浪D.保持水土5.针对近年来银叶树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建立自然保护区严控围填海活动 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鼓励开发A .B.C.D.下表为 19862015 年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表,完成 67 题。6. 该地区变化明显的湿地类型是(A .坑塘、河流C.草地、河流7. 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说明A .湿地萎缩,气候变干热B. 产业集聚,城镇化加快C. 人口集聚,农业规模扩大D.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2018 济南模拟) 苏门答腊岛上分布着大片雨林, 岛上存在烧荒现象(垦荒前 烧掉荒地上野草、灌木等植被的行为)。据此回答 89 题。8

4、. 苏门答腊岛上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 .气温B.降水河流林地坑塘水库水渠1.4681.8434.6530.0150.709草地建设用地扌畧荒地裸地2.1658.4621.7931.929B.裸地、草地D.撂荒地、坑塘()C.风向D.光照9. 下图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图中土壤肥力由b 到 c 的变化说明()A 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B. 烧荒后土壤肥力下降C. 该地区土壤十分贫瘠D 作物生长需肥多红树林指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上部,受周期性潮水浸淹,以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潮滩湿地木本生物群落。下图为澳大利亚大陆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的空间分

5、布示意图。据此回答 1011 题。10.澳大利亚沿岸红树林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降水地形洋流A .B.C.D.11.红树林目前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红树林大量被破坏将()A .吸引鱼群聚集B.加快泥沙淤积速度C.导致水体富营养化D.加剧海岸侵蚀+ +* *壤肥力壤肥力时间、综合题(共 2 题,共 56 分)12.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 分)红树林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口,有“海底森林”“海 岸卫士”的美誉,生态价值巨大。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 盐土或含盐沙壤土,适于红树林生长。红树林植物往往从枝干上长出众多树根, 盘根错节,扎入

6、泥滩里。图一所示区域沿海有大面积的红树林分布, 近年来破坏 严重。图二为红树林根系图片。105106 1071081102聾 人河酒图一图二30(8(1)简述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2(r23p26*mi:港口城用趣首酬-一铁路-何抖XjZ河流国羌休删湾刖玛塔吏罗斯i皮科凭坦v響甲哥城图例H迪等深线(阳)海岸线30(8湿地的形成条件。(8 分)(2)推测 20世纪以来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湿地大幅度流失的原因。(6 分)(3)指出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湿地大幅度流失对当地的不利影响。(6 分)(4)说出美国政府为保护和恢复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海岸湿地可采取的措施参考答案1、答案 B解析 南方(东南丘陵 )

7、林区主要为人工林区,范围小于我国东北林区和西南 林区,但产值最高, B 项正确。2、答案 D解析 丙为我国北方 (华北 )林区,为我国主要农耕区,风沙危害严重,因此 应积极营造护田林网, 既保护了农田,又扩大了森林面积,从而提高其固碳价值, D 项正确。3、答案 A解析 据材料可知,银叶树是热带海岸树种, 生长在近海地区, 说明耐盐性 强;在海岸,银叶树能抵挡大风浪,说明根系很发达,故 A 项正确。4、答案 C解析 与乙区域相比, 甲区域距海近, 风浪更强, 银叶树防风消浪的生态效 益更明显。两地的银叶树都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的作用。5、答案 A解析 保护银叶树, 主要是在保护中开

8、发, 可以提高保护意识、 建设自然保 护区、严控围填海活动等。故 A 项正确。6、答案 A解析 读表可知,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撂荒地和裸地不属于湿地,坑塘 和河流的变化最大。7、答案 B解析 数据显示不同湿地有增有减, 且以相对值方式表示, 因此不能说明湿 地是否萎缩;林地增加,草地减少,水面有增有减,无法说明农业规模是否扩大;林地、草地、 撂荒地和裸地的变化也是各不相同, 同样不能得出水土流失加重的 结论;建设用地增加比例最明显,说明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提 高。8、答案 B解析 苏门答腊岛位于热带地区, 为热带雨林气候, 岛上全年高温多雨。 岛 上农民只有在降水相对较少的时段

9、才能进行烧荒,故选 B 项。9、答案 A解析 图中由 a 到 b 时段内土壤肥力先上升,后下降明显,表明区域生态环 境遭到严重破坏。b 到 c 时段显示土壤肥力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缓慢增加,说明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持续时间长,恢复缓慢,即该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10、答案 B解析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 澳大利亚大陆北部沿海区域红树林物种数量最多, 这是因为北部纬度低、热量充足;同时,东部沿海数量多于西部沿海数量,是因 为东部沿海地区受东澳大利亚暖流增温增湿作用的影响。11、答案 D解析 红树林主要起防海浪侵袭、防台 (飓)风、维持生物多样性等作用。红 树林破坏后会引起生物多样性减少, 加剧海岸侵蚀, 减

10、慢泥沙淤积速度。 水体富 营养化是由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过剩造成的。12、答案 (1)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热条件优越;多海湾和河口,形成 深厚的含盐土壤,适宜红树林生长。(2) 土壤疏松深厚,适宜根系生长;发达的根系是红树林对海滩淤泥环境的 有效适应,这种根系可减小大风危害, 抵御海浪侵袭, 成为增强植物体支持力量 的辅助;当被淹没在水中呼吸困难时,发达根系可以帮助植物体进行气体交换。(3) 调节局部气候;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巩固堤岸;抵御海浪侵蚀, 保护海岸;净化空气和海水;维持生物多样性。(4) 建立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禁止砍伐、占用红树林地;加强科 研,探索红树林栽培技术

1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保护意识。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信息 “ 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或河流入海 口”“ 淤泥沉积的海岸和海湾, 或河流出口处的冲积盐土或含盐沙壤土 ”归纳红 树林的生长条件。第 (2)题,根据材料信息 “ 长出众多树根,盘根错节,扎入泥 滩里”可知,红树林根系发达。 从根系生长条件和发达根系的作用两方面分析这 种根系形成的原因。第 (3)题,红树林具有森林的生态作用,如调节气候、净化 空气;其位于湿地地区,又能起到湿地的生态效益,减缓水流,增加泥沙淤积, 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且位于海岸潮间带,又能起到促淤保滩、防风固岸等作用。 第(4)题,一般保护措施可以从人类不合理的活

12、动方面入手来寻找措施,一般包 括工程措施、技术措施、生物措施、管理措施等。13、答案 (1)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积大,支流众多,径流量大;地处河口三 角洲,地势低平,排水不畅;位于沿海地区,海水顶托作用强,泥沙淤积且地下 水位高;受墨西哥湾暖湿气流影响大,降水量大等。(2) 密西西比河中上游大量水利工程的建设导致输往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地区 的水沙量减少;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 部分湿地被海水淹没; 石油开采 及航运工程建设引起海水入侵,导致湿地面积缩小。(3) 湿地大面积流失,调节气候能力减弱,气候变干;抵御飓风、风暴潮等 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弱;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条件恶劣,影响

13、渔 业生产、石油开采及航运等。(4) 出台湿地保护及恢复的法律法规;设立自然保护区;建设海岸防护带, 恢复当地植被;保护主航道,减少不必要的工程开发等。解析 第(1)题,湿地的形成,主要从地形、气候、河流、土壤等方面分析; 沿海地区的湿地一般还与海水的顶托作用有关。第 (2)题,据材料信息 “ 因人类 活动及气候变化 ”可知,应从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两方面分析。 人类活动主要考 虑水利工程建设、 石油开采及海岸工程建设; 气候变化主要表现为气候变暖, 从 而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湿地。第 (3)题,湿地大面积减少,导致其调节气候能 力和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弱, 生态环境恶化, 进而不利于人类的生产活动。 第 (4) 题,湿地的保护从立法与管理、恢复植被、调控人类活动等方面考虑。(1)分析该地沿海适宜红树林生长的自然条件。(6 分)(2)分析红树林根系形态形成的原因。(6 分)(3)简述红树林巨大的生态价值。(8 分)(4)简述当地为保护红树林可以采取的措施。(8 分)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8 分)密西西比河三角洲有 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