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导学案】(人教实验版必修4)( 2013高考)_第1页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导学案】(人教实验版必修4)( 2013高考)_第2页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导学案】(人教实验版必修4)( 2013高考)_第3页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导学案】(人教实验版必修4)( 2013高考)_第4页
政治261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精品导学案】(人教实验版必修4)( 2013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使用说明】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学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2课堂上小组积极合作,互相交流探讨,高效展示点评,分层达成目标。3检测题限时5分钟内完成;带号的为选做题【课前预习案】【使用要求】1课前25分钟根据课前预习学案部分,把握教材体系,掌握重点内容。2预习检测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3在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概念请及时的提出来。【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识记实践的含义、实践的构成要素、实践的特点。2.理解实践的基本形式、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列举生活实例

2、,依据相关原理,阐明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能力目标初步具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基础知识梳理】要求:利用课前25分钟,完成下列学案内容,并熟记、理解课本重点知识,找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1.实践的含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是: 其二是: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的原因:从实践的基本要素看:实践活动的过程及结果来看: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原因:实践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社会性是指:历史性是指: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唯一来源是获得认识的途径可以有两个:实践是认识的动力表现在三个方面:实践是检验

3、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原因在于: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知识拓展】1.正确把握实践的内涵:对主观世界的改造不能称之为实践。实践是人类所特有的活动,与其他动物消极适应自然的本能活动有根本的区别。实践是人们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它必然引起客观对象的变化,不是纯主观的思维活动。不能扩大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整个世界的活动”;也不能缩小实践的外延,如不能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自然界的活动”或“实践是人们改造社会的活动”。2.正确把握实践的特征.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所谓“客观性”:指实践是人类自产生之日起就必须从事的活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

4、谓实践,实际上就是实践的“主体”运用“手段”改造“对象”的过程,实践的这三个基本要素都是物质的具体形态,都具有“物质性”。因此,坚持实践的这一特征,也就在实践问题上坚持了唯物论。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而动物的活动却是一种本能的活动。这一特征是实践最能体现本质的特征。实践的这个特征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的反作用。因此,坚持实践的这一特征,也就在实践的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以上两个基本特征是统一和相互渗透的。由于实践所处的特殊地位是联系客观事物同主观认识的“桥梁”,因此它同时兼有客观性和能动性两个特征。其中“客观性”使其区别于纯粹的意识活动,“

5、能动性”使其区别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可见,实践是介于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之间的桥梁,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如果就实践的自身性质而言,它还有第三个特征: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实践的社会性”是指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中进行的,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才能进行的活动,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实践绝不是孤立的、单个人的活动。实践的历史性指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上,人类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3.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从认识的起源上来讲的,但并非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亲身实践,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习间接经验也

6、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这是关于知识的传播问题,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这是认识的来源问题。4.全面理解“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第一,任何主观标准都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个人的认识、权威的观点、多数人的意见不能用来检验认识;同样,被实践证明其科学性的理论,也不能成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科学理论所反映的规律是普遍的,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具体的。科学理论是人们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因而它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获得成功。但人们的实践活动是否获得了成功?不能靠理论本身来检验,而要靠实践活动的结果来检验。 第二,客观事物也不能回答认识的正确与否。只有实践,能够把主观

7、、客观联结起来加以对照,指导实践获得成功的认识,是正确认识,是真理性认识;否则是错误认识,是需要修正的认识。我们在前面所说“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与教材上“处在主观和客观交汇点上的实践”都是这个意思。 因此,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预习检测】要求:限时5分钟内独立完成。1.(2011·上饶县中学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英国伦敦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免疫系统中的一种蛋白质会加速艾滋病病毒的传播。从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看出(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事物的运动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人的意志可以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实践是认识的基础ABCD2(2011·江苏洪泽中学高二期中

8、)我国的“月球探测工程”计划2010年以前,向月球表面发射无人宇宙飞船,获取含有14种有用元素的月球岩石标本,再于2017年返回地球,并将从这些岩石中提取出因太阳风而沉积在月球表面的氦3,希望在石油等能源枯竭时,将之作为未来可能的替代能源。这表明( )A实践是客观的B实践活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C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能动性活动D只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3.(2010·江西省安福中学高二第二次月考)“由于战争的需要,古代人设烽火台,用烽火和狼烟为信号传递军情。同样的原因,促使现代人创造了无线电波发报、雷达等科学技术去探测和传递军情。”这说明 ( )A实践是认识

9、的唯一来源 B人类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发展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不断给人们的认识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4(2010·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二月考)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化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艺术创作需要现实的生活积累,正如王夫之所说:“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这表明( )A认识事物要发挥主观能动性B认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认识来源于实践D认识是透过现象看本质5(2010·吉林省延边二中高二月考)在全球能源高度紧张的今天,应用超导技术降低能耗已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这表明(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认识世界是实践的最终目的C技术

10、完全是科学家研究的结果D科学实验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6(2011·海南省嘉积中学高二教学质量检测)“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认识是实践的唯一来源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释疑解惑】亲爱的同学们,在预习过程中,您会碰到哪些疑惑问题?请及时记录下来:【课内探究案】【使用要求】1小组内讨论交流预习成果,互相解疑答惑,完善问题答案,并标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准备展示。2思考、讨论、展示以下活动【合作探究】活动一:【考考你】下列属于实践的有( ) 张某对果树进行整枝修剪 修身养性 我国航天科研

11、人员分步实施“探月工程” 鹦鹉学舌物权法颁布实施 全国人大代表对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发表意见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某同学认真思考数学题活动二:【辨析】1盲目的实践活动说明有些实践活动不具有主观能动性。 ( )2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所以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 )3我们可以通过书本、互联网等媒体获得知识,说明实践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活动三:把下面的俗语按照它体现的哲理归类。 1.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吃一堑,长一智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 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路

12、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书到用时方恨少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以致用【体验高考】1(2011·全国旧课标28)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日益凸显,各国都在寻求应对之策。我国科学家研究了气候变暖条件下热量资源变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1981年以来,我国一年两熟、一年三熟粮食作物种植界限明显北移,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前者粮食产量平均可增加54%106%,后者可增加27%58%。该研究为我国合理调整农作物区域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这从一个侧面表明科学认识具有自觉选择性,能够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化害为利具有能动创造性

13、,能够推测未来,创造理想世界能够揭示事物演化规律,指导实践活动,推动社会发展基于实践活动,体现了主体的能动性、创造性和目的性A B C D2(2010·江苏卷29)下列与“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哲理相同的是A.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B.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C.与之山中事,需问打樵人 D.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3.(2010·新课标卷21)木星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人们对它充满无限遐想。为了解木星的形成、进化和结构等,在最新航天科技的支持下,美国预计于2011年8月发射新的木星探测器“朱诺”。对木星的科学探测活动将进一步佐证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是推进有关木

14、星认识的直接动力现代科技和探测手段的发展推动有关木星认识的深化发展实践发展提出的客观需要是推进有关木星认识的根本动力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如期成功A. B. C. D.4.(2011·山东28)(25分)“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2010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

15、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5.(2011·四川39)材料六 安全是核电发展的前提和最高原则,从五里岛和切尔若贝利核事故的伤痛,到日本福岛核泄漏的阴霾,一次次引发全球对核电安全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国依据核电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特殊要求,不断反思核电安全标准,检查核电安全建设,完善核电安全措施与技术体系,推动核电安全日臻完善。(7)联系材料六,从认识论角度,说明人类在发展核电过程中应怎样确保安全。(10分)四、【知识体系构建】【当堂达标】要求:限定时间5分钟,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互批,找出问题,并商量解决。一、 单项选择题1(2010·苏州期末)2010年4月17日,为进一

16、步落实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的责任,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切实解决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这体现了实践具有()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直接转化性2.2010年11月1日,是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标准时间。组织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的变化情况,是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准确的统计信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这体现了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现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3.(2011·石家庄一检)相对“嫦娥一号”在200 公里轨

17、道高度获取的120 米分辨率全月图,“嫦娥二号”卫星在15 公里近距离轨道对月球虹湾地区高精度成像,加上新设计的CCD 相机,分辨率可以优于l.5米。这表明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人的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发展 科学技术能提高人们的实践和认识能力 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 B. C. D. 4.(2011·淮安一模)波士顿经验曲线是一种表示生产单位时间与连续生产单位之间的关系曲线,又称之为经验学习曲线,当个体或组织在一项任务中习得更多的经验,他们会变得效率更高(如下图)。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A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真理总是有条件的C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D

18、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5.(2011·丰台期末)英国生理学家罗伯特·爱德华兹因其在体外受精技术领域做出的开创性贡献而获得2010年诺贝尔奖。当初,不少人曾因担心人工生殖技术可能将培育出科学怪物或畸形人而进行激烈的争论甚至反对,现在,人工生殖技术不仅用于治疗不育症,而且为治疗癌症、胚胎干细胞研究等提供了线索和方向。材料说明()A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B实践是适应认识的需要产生的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二、非选择题6(2011·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12分)万卡特拉曼一莱马克里斯南、托马斯一施泰茨和阿达一尤纳斯三位科

19、学家因“对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核糖体在细胞中的工作,是根据DNA所含有的各种指令,合成不同的蛋白质。如果细菌的核糖体功能得到抑制,那么细茵就无法存活。在医学上,目前许多抗生素通过阻滞细菌核糖体的功能而治愈多种疾病,但出现病原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新问题,进一步了解核糖体,有助于研制出疗效更好的抗生素。3名获奖者通过独立的研究和科学实验,使用了X射线结晶学的方法得到了核糖体的三维结构,绘制出3D模型。在原子水平上分析了由几十万个原子构成的核糖体的结构和功能扫清了目前抗生素研究中的许多障碍,并弄清了一些细菌的抗药机制。如今已被应用于开发新的抗生素取得成功,直接挽

20、救了生命及减少人类的痛苦,也为科学探索提供了新工具。请说明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生活与哲学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第一框 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导学案 答案解析【预习检测】1.C【解析】规律是客观的,不可以改变,表述错误;夸大了意识的作用,排除。2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探测月球的实践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为了寻找替代能源的目的,故选C项。A、B两项不和题意,D项表述错误。3C【解析】人们在战争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产生的新要求,推动着人们对传递军情的工具进行探索和研究,这体现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C【解析】王夫之说的“身之所历,目之所见,是铁门坎”。说明了“历、见”的重

21、要,即说明认识来源于实践 。5A【解析】在全球能源高度紧张的情况下,可降低能耗的超导技术成为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新课题,这正说明了由于实践发展的需要,科学家提出了新的认识课题,是实践推动认识发展的表现,故A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B项颠倒了实践和认识的关系,是错误的。技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是由于人们实践活动的需要,C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人类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直接经验,二是间接经验,科学实验只是实践的三种基本形式之一,D项缩小了外延,因此B、C、D均不能入选,答案应为A。6B【解析】解答此题时要注意,不能因为它简单就轻敌,特别注意不能被其表面现象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避免粗心大意所带来的不

22、应有的失误。“求知为运用”,一语道出了认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实践,故此题当选B项。A项非引文所要说明的道理,与题意无关,应舍弃。C项颠倒了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错误;只有正确的认识才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故D项错误,也不能选。【课内探究案】活动一:活动二:1(×)名师点评: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正确意识做指导,从而导致失败的活动。人的实践活动无论成功与否,都有人的意识的参与,都是在一定的意识支配下进行的。2(×)名师点评: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既可以表现为集体行动的方式,也可以表现为单个人的活动,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是社会性的活动。单个人的活动具有单个人的性质和特点,但仍然离不开社会,

23、不能脱离一定的社会条件和社会关系,离不开共同的协作,也具有社会性。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单个人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3(×)名师点评: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从认识的起源上来讲的,但并非人的一切知识都来自亲身实践,间接经验是他人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学习间接经验也是获得知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个人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取,这是关于知识的传播问题,一切真知来源于实践,这是认识的来源问题。活动三1.()2.()3.()4. ()三、体验高考:1.D【解析】科学认识来源于实践并能指导实践,故选项正确。科学认识属于认识范畴,只有通过指导实践才能转化为现实的力量,实现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选项的

24、观点是错误的。故本题答案为D。2B【解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包含的是实践决定认识的道理。“近山”、“近水”书实践的范畴,由此获得认识,因此选B。A、C、D三项分别体现了联系观、群众观和发展观。3B 【解析】人类对木星的探索不只是为满足人类的好奇、兴趣和遐想这么简单,更直接的动力是加深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认识,保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观点是不准确的。严密的逻辑和精心的准备未必能确保木星探测实践的的如期成功。正确答案:B4【解析】第(2)问集中考查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此问非常简单直白,主要考查学生平时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回答此问时要注意做好观点与材料的衔接。【答案】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5【解析】解答第(7)问,要注意知识限定是认识论,答题方向在于为在发展核电过程中确保安全提供措施。回答时要围绕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正确处理认识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进行阐述,先呈现原理,后结合材料语境进行说明,做到有理有据。【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