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_第1页
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_第2页
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_第3页
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_第4页
人教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卖木雕的少年》教学实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学目标:1巩固文中的四字词组,并学会恰当地运用。2通过人物的动作和语言揣摩人物内心活动,并以感情朗读来体现。3了解课文背景,让学生感悟卖木雕的少年对中国人民的友好之情及中非人民的友谊。教学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学难点:读懂本课内容,明白少年为什么送木雕给“我”,感受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词语,回顾内容1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卖木雕的少年。今天,老师找到了许多非洲木雕的图片,让我们伴随着非洲击鼓乐的节奏,我们一起看看吧!【设计意图:通过非洲击鼓乐和木雕的图片,感受非洲人民的淳朴和智慧,在情境中走进文本,唤起学习愿望。】2看到这些图片,你想

2、到了课文中的哪些词语?由此你想到了文中的哪一个情景?(看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构思新奇栩栩如生3读词语,回顾课文中的故事情景。一组一组读,一组一组体会。4根据“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等画面,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设计意图:词语是有生命的。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复习了词语,积累了词语,又理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二、研读第一次见面,体会遗憾1 自由读全文:哪个自然段写了作者和少年都感到遗憾?生:第九自然段2出示第九自然段: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我也

3、为不能把这件精美的工艺品带回国而感到遗憾。生读。读出遗憾的语气。3默读课文1-8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感到遗憾?少年又为什么感到遗憾呢?边读边画出有关的语句。【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两个遗憾,凸显全文的主要矛盾。从而通过理解为什么遗憾,如何弥补遗憾,辐射全篇。】4学生汇报:(1)作者的遗憾: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摊点里陈列的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想到朋友的叮嘱,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a因为,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因为木雕,是非洲最常见的工艺品,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因为木雕琳琅满目,各式各样,所以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因为想到朋友的叮嘱,所以我

4、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挑选。b.带着喜悦读一读。c.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设计意图:通过填写句子的训练,帮助学生读懂这个自然段的三个意思,体会到三个意思的并列关系,以及和“我在一个摊点前停下来,仔细地挑选”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读懂了这个自然段的结构,体会到了作者买不回去木雕的遗憾。】说是坐凳,其实是一个卷鼻大耳象,象背上驮着一块寸把厚的树桩。这些坐凳构思新奇,大象雕得栩栩如生。A.大象的鼻子像(),耳朵像(),身子像(),四条腿像(),象背上驮着()。B.所以说构思新奇,栩栩如生。C.指导读。D.没有买回来,真是遗憾。【设计意图:通过想象真实的大象的样子,训练学生说比喻句,从而使眼前出现了

5、大象的画面,使学生懂得这样的木雕真是“栩栩如生”“构思新奇”啊!在语境中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我捧着象墩,仔细观赏,爱不释手。A.从哪些词语能够看到作者对象墩子的喜爱?B.还能说我怎么着象墩?预设:拿、提、抱、举、端C.用哪个好呢?生:“捧”好,更加体会出作者的喜爱。D.指导朗读。E.不买遗憾。【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读一读,换一换,比一比等词语教学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研读重点词语,读懂了句子的意思。】正要掏钱购买的时候,我却犹豫了: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A.比较: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超重,怎么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我即将回国,要带的行李已经

6、超重,不能再带上这沉甸甸的象墩子。B.指导朗读。C.不买遗憾。【设计意图:通过改一改、比一比等方法,训练学生读懂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不同,体会到作者遗憾的心情。】(2)少年的遗憾:出示:“买一个吧!”坐凳的主人是个十五六岁、五官端正的黑人少年。那少年走到我跟前,诚恳地说:“夫人,您买一个吧!”“啊,不,路太远,这个太重”我有些语无伦次。“您是中国人吧?”那少年望着我,猜测道。我点了点头。少年的眼睛里流露出一丝遗憾的神情。体会少年的内心。师生读对话。质疑:为什么少年因为作者是中国人而感到遗憾呢?【设计意图:通过少年的前两次对话,读懂他非常希望自己的木雕能够卖出去的心情。通过作者的语无伦次,体会到作者

7、的矛盾和遗憾。最后通过质疑,使学生突然明白:少年的遗憾,主要来自于作者是个中国人。】(3)背景介绍。A.周总理曾三次赴非洲十国;中国派出了100多个医疗队支援非洲;帮助修建了全长1860公里的坦赞铁路。为建设这条铁路,中国政府提供无息贷款9.88亿元人民币,共发运各种设备材料近100万吨,先后派遣工程技术人员近5万人次,高峰时期多达16万人。在这项工程中,中方有64人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B.图片:周恩来总理访问非洲;中国物资运到非洲;中国医疗队给非洲人民看病;中国科学家教非洲人民如何种植蔬菜;坦赞铁路。【设计意图:通过对故事背景资料的补充,拓展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充分开发和利用语文教

8、育资源的优势,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升了情感。】(4)拓展练习,动笔书写:A.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他忘不了作者()时的喜悦,忘不了作者()时的犹豫,更忘不了作者带着()离去的身影。他想:一定要(),因为()。于是,他()。【设计意图:这段的练笔有三个目的。一是对作者、少年两个人遗憾的回顾,二是对少年内心世界的揣摩,三是对小木雕由来的补白练笔。通过这样一石三鸟的活动,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发展。】B.汇报:预设:生1:于是,他飞奔回家,做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木雕。师:我现在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在这里做什么呢?生:一个中国阿姨喜欢木雕,我给她做一个。

9、师:你从我们家的木雕里给她选一个吧。生:她是我们的朋友,不能随便选的。阿姨喜欢小象墩,但是太大了,带不回去,我做一个小的送给她。师:妈妈支持你,我去卖木雕,你做吧。生2:于是,他飞奔回家,取出了自己心爱的、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师:我是你的妈妈。孩子,你不去卖木雕,回来取这个木雕做什么?生:妈妈,一个中国阿姨喜欢这样的木雕,我送给她。师:这是你过生日的时候,妈妈送的礼物,你怎么能随便送给陌生人呢?生:妈妈,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他们对我们非洲人那么好,我应该把更好的东西送给她。师:你做得对,真是我的好孩子。生3:于是,他来到其他卖木雕的摊点,买了一个和大象墩一模一样的小象墩。师:我现在是卖木

10、雕的人。孩子,你家里不是有很多木雕吗?生:是的。但是,我想买一个小小的象墩木雕。师:为什么偏偏买这样的呢?生:刚才,一个中国阿姨到我这里买象墩木雕,因为我家的太大了,所以没有买。我要买个小的送给她。师:为什么要送呢?你和她认识?生:不认识,但是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不应该要钱的。师:对,他们对我们非洲人这么好,你这样做得对。给,拿去,你也不用给我钱。生:谢谢您!生4:【设计意图:通过角色转换,创设口语交际情境,使教师和学生在自然的对话中,真实地体验文本中人物的所思所感。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的想象和体验都是个性化的:想象小木雕的来历是多角度的,在不同的环境中遇到的人物角色是不同的。然而,在他们的对话

11、中,少年所表达的意思却是共性的,都是建立在少年淳朴、善良、知恩图报的美好品质基础上的。这一环节的教学,升华了少年的美好品质,初步体会了对于朋友的理解。】三、研读第二次见面,体会朋友1研读对话(1)师生对读少年和作者的对话。指导学生读准确。【设计意图:初读对话,借助提示语读准确,把握语调语气的合理性。】(2)去掉课文中的提示语,生生对读。根据标点,读出对话的语气。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太好了!”“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设计意图:去掉提示语读对话,更有人物之间交流的真实感。通过指导两个人物之间的对话,初步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3)第二次生生对

12、读,体会两个人的想法。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太好了!”“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预设:“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这回您就不用遗憾了;这就是您最喜欢的样子了,小小的,多好看;带回中国,会有更多的人喜欢)“太好了!”(这回我不遗憾了!真没有想到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这个孩子真热情!“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中国援助非洲,给我们多少无私的帮助啊!管朋友要钱,那就不是朋友了。她从那么远的国家来,我作为朋友送个小礼物,也是应该的!)“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是的,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我们相互帮助,是最好的朋友。对啊,我们虽然不相识,但是我们

13、两个国家的友谊却是深厚的!)【设计意图:在每一个人物语言描写后边,加上一个省略号,给学生提供补白的空间。通过给对话补充合理的内心独白,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从而使我们眼前出现了两个更加具体的人物形象:一个是善良热情的少年,一个是激动惊喜的作者。】(4)生生对读,说出心底的话。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太好了!”“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设计意图:在上一次品读人物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将省略号放进了引号里边,引导学生把体会到的人物心里的话说出来,将揣摩到的人物内心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达到了情感体验和语言训练的和谐发展。】(5)师生对读,回归文本。出示:“这个小,可以带上飞机。”“太好了!”“不,不要钱。中国人是我们的朋友“我们是朋友!我们是朋友!”【设计意图:这一次读对话,虽然文字又回归到了文本中的简简单单,但是,由于前两次补白的心灵体验,学生的情感和文本人物的内心相通,通过朗读,自然而然地将对人物的理解读出来,丰满了人物形象。】2透过少年的微笑,体会少年的内心(1)出示:他笑了,露出了两排洁白的牙齿。(2)这是怎样的笑容?预设:幸福善良愉快满足安慰【设计意图:这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通过体会少年笑容的含义,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