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考试题目_第1页
美学考试题目_第2页
美学考试题目_第3页
美学考试题目_第4页
美学考试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美学考试题目美学考试题目1.尽善尽美【解释】:极其完善,极其美好。指完美到没有一点缺点。2.美感【解释】:对于美的感受或体会。审美活动中,对于美的主观反映、感受、欣赏和评价。3.羊大为美【解释】:"美"这个字,后汉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为"羊大则美"。羊大之所以为"美",则是由于其好吃之故:"美,甘也。从羊从大,羊在六畜,主给膳也。"羊确与马、犬、牛不同它主要是供人食用的。说文解字对"甘"的解释也是:"甘,美也。从口含一。""好吃"为"美"

2、;几乎成为千百年来相沿袭用的说法,就是在今天的语言中也仍有遗留,吃到美味东西,称赞曰:"美!"4.游戏说【解释】:游戏说是关于艺术(或者说文明)起源的重要学说之一。代表人物康德、席勒、谷鲁斯。最早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游戏说的是德国哲学家康德,他认为艺术是"自由的游戏",其本质特征就是无目的合目的性或自由的合目的性。席勒认为,人的艺术活动是一种审美外观为对象的游戏冲动。席勒在康德的基础上更进一步,认为"过剩精力"是文艺与游戏产生的共同生理基础。德国学者谷鲁斯认为过剩精力说难以解释人在游戏类型上的选择性和殚思竭虑、废寝忘食的专注,他还认为游戏

3、有隐含的实用目的,艺术活动可以归结为"内模仿"的心理活动,它在本质上与游戏相通。游戏发生说的贡献在于突出了艺术的无功利性,但是把艺术的起源归于游戏又过于简单化。5."有意味的形式"【解释】:"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是由英国视觉艺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提出的。他把艺术品作为审美对象,提出只有具有"有意义的形式"的作品才是真正的艺术品。也只有具有"有意义的形式"的作品才会使人产生审美感情。它为塞尚以来的后期印象派,以及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以马帝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等现代派艺术的出现作了极力的

4、辩护。它对现代艺术,甚至当代艺术的理论化,有着极其深厚的影响。因此,被公认为现代艺术理论的柱石。在西方现代美学中已成为流行的口头禅,以导致西方一度泛滥的"为艺术而艺术"的思潮。6.悲剧性【解释】:悲剧性是悲剧主要的审美特征。悲剧性不仅指戏剧艺术所表现的悲剧,也指小说、诗歌,甚至其他艺术所表现出来的悲剧。7.喜剧性【解释】:以笑为标志的喜剧性也是重要审美范畴。外表形式中,有形体、言语和动作三方面,构成人的喜剧性。形体看,形体的夸张或扭曲,常常引人发笑。从言语看,它的喜剧性表现在滑稽与幽默上。至于动作和作为,也常常以它们的荒谬性和滑稽性,来产生喜剧效果。8.心理分析学派【解释】

5、: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学派之一。它以无意识心理过程和动机为其理论系统的出发点和核心。奠基者是生活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9.完形心理学【解释】:即格式塔心理学是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根据其原意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完形即整体的意思,格式塔是德文"整体"的译音。1912年在德国诞生,后来在美国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原子心理学相对立。10.表现主义艺术【解释】:表现主义(法语:Expressionnisme)是20世纪初流行于法国、德国、奥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1901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己绘画有

6、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后德国画家也在章法、技巧、线条、色彩等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地"创新",逐渐形成了派别。后来发展到音乐、电影、建筑、诗歌、小说、戏剧等领域。二、论述题1.试对中西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进行比较答:一、西方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从审美感知方式、美学价值和艺术态度三个方面分析西方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一)、西方人以视、听为基础的审美意识。第一在西方审美意识有关视、听、嗅、味、触五种感官的关系方面,有一种明显的断裂和等级制倾向,扬前二者而贬后三者,视、听二觉被认为是接近心灵的"理论感官",嗅、味、触三觉则被视为动物或官能性的感官。这种等级制说明

7、西方审美意识具有一种尊心灵、精神而贬肉体、物质的价值观。第二由于视、听二觉和嗅、味、触三觉在感受世界的方式上确实存在一定的区别:视、听的对象必然处在视、听的主体之外并保持一定的距离;而嗅、味、触则必须接近对象乃至与对象溶为一体,方能获得嗅、味、触的感受,所以,西方审美意味对于视、听二觉的重视意味着一种重视外在秩序的世界观。概而言之,我们可以说,重视视、听二觉的西方审美意识暗含或预设了这样的美学价值:在世界之上或之外存在着某种客观、神圣的秩序,它使万物对视、听二觉呈现为美。(二)西方艺术的两大美学价值1.希腊式的美学价值第一希腊人认为宇宙是一个整体完满的神圣秩序。其次,希腊人认为人体是宇宙这一大

8、秩序中的小宇宙和小秩序。第三希腊式的古典美学价值还表现为一种强调多样统一的形式观念。2.基督教的美学价值西方文明的另一精神动源是基督教。希伯来的超绝宇宙观和上帝的绝对美与希腊人的有限、静止然而神圣的宇宙观截然不同,基督教的宇宙观是一种源自希伯来人的超绝宇宙观。基督的"道成肉身"和基督教的象征主义基督教以信奉新旧约全书而区别于仅信奉旧约全书的犹太教。光和色彩作为上帝神圣力量的象征表现由于超绝的上帝及其永恒、绝对的美无法用形式加以把握,导致基督教经常把"光"当作上帝的隐喻和象征,上帝即"生气勃勃的光自身"(The Living Light

9、 Itself),而"光"便成为基督教最高美学价值的形象体现。3.二者的共同之处:西方艺术的美学价值仍有共同之处:它们都肯定神圣的秩序和美的根源存在与世界之上或世界之外。在希腊,是形式和理式在世界之上成为现实世界的本质;在基督教,则是上帝超然的绝对美在世界之外,以声音和光的形式使万物成为美。易言之,它们主张神圣的美学价值以外在的方式存在,这就决定了西方人必然以视、听二觉作为其审美意识的典范方式(因为视、听二觉的对象也是外在于感知而存在的)。二者的关系是若合符契的。(三)西方艺术的形上学第一,这首先是因为,在希腊文明特别是在基督教文明中,艺术总是与它的宗教功能密不可分。其次,

10、由于西方美学价值的外在性质,西方艺术倾向于把外在的作品而非内在的心境视作实现上述美学价值的依归。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因素,是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始展开的一个双向运动;一方面是希腊罗马古典学术的复兴和人文主义思潮的兴起,另一方面则是中世纪宗教神权的逐渐衰落。二.中国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这一论题:1.感知方式:"感知方式",是从某个民族、某种文化的主体心理结构方面去把握在审美意识方面的特色。2.美学价值:而"美学价值"则是指该民族或文化所认可的终极宇宙价值,它使万物对感知器官呈现为美,事实上感知方式与终极美学价值存在着相

11、互渗透的关系:感知方式预设了终极的美学价值,终极的美学价值又决定了它所特有的感知方式。3.对艺术的根本态度:"对艺术的根本态度"则把以上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考察该民族或文化对待艺术的看法,这种看法基本上促成同时又限定了该民族或文化的艺术面貌和特色。只有从以上三个方面,我们才能比较透彻和清晰地了解某种艺术的基本美学特色。(一)中国人以味、触觉为原型的感知方式。(三)中国艺术的三大美学价值1儒家的美学价值"中和"之美"雄健"与"充实""不忍人之心"与"宇宙心灵"2.道家的美学价值&

12、quot;自然"之美"虚静"与"空灵""玄"、"素"与水墨问题3.禅宗的美学价值存在的追问"冲淡"与"禅味"悟与圆满(三)中国艺术的形上学第一,术活动在中国文化中本身禀有一种形而上的功能。其次,中国艺术的形而上功能与其说体现在外在的艺术作品,毋宁说是由整个艺术活动来实现的。既然艺术的根本目的是体验"天道",那么真正得以重视的必然不是其结果(作品),而是整个"体道"的行为和过程。在此,艺术作品并不是艺术活动的最终目的,而是&qu

13、ot;体道"的手段或其产品。第三个特点是从前两个特点引申出来的,也是中国艺术形上学最重要的特色,即中国艺术的最高价值不是模拟物象,而是通过"写意"以"参赞造化"。综上所述可知,正是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感知方式、终极的美学价值和对艺术的形上学态度三者共同塑造了一种"艺术文化"体制,决定并规范了中国艺术基本的美学和民族特色。2.论述美学史上关于崇高与优美的主要理论。答:(一)关于崇高的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最早涉及崇高内容的是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第一次较为明确地把崇高和优美作为两种可以并列对举的美来加以论述的是朗吉弩斯。康德:真正把

14、崇高作为审美形态来看待,认为崇高有两种类型,即数学的崇高与力学的崇高。席勒:主要从艺术的角度来论述崇高的实质。黑格尔:继承了康德的"人论"思想,肯定了崇高缘于人的内在情感的说法,同时又同意席勒关于美和崇高应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的观点。利奥塔德:立足于后现代理论的视野,对崇高进行阐释。(二)关于优美的理论。在西方美学史上,对优美的探讨是随着对崇高的探讨不断明晰起来的。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优美与美划上等号;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和圆形;柏拉图认为,优美是能够"引起快感,并不和痛感夹杂在一起",是单整、纯粹、绝对的美;亚氏:"美的最

15、高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古罗马的西塞罗提出两种美:秀美、威严。(三)崇高的特点。第一,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第二,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第三,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第四,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四)优美的特点。第一,优美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第二,是秀雅协调的外在形式特征;第三,是和谐化一的内容;第四,是心旷神怡、愉悦轻快的审美体验。3.简述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关系。(1)生活中的丑经过艺术的表现,转化成美。很多艺术创作的美学价值都来源于现实生活的丑,正是这种丑造就了这些作品中不朽的文学形象和永久的审美对象。同时,这些艺术美的价值已经超越了现实生活,达到了善美与真美统一,化丑

16、为美的境界。正如美学基本原理上所言:"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既有美的也有丑的。但是,通过艺术家的集中、概括,生活中的丑形象也可以转化为供人们欣赏的艺术美的形象。"雨果笔下巴黎圣母院中的卡西莫多就是这么一个集生活丑和艺术美为一体的艺术形象。从客观上看,卡西莫多有着丑到极点的相貌:几何形的脸,四面体的鼻子,马蹄形的嘴,参差不齐的牙齿,独眼,耳聋,驼背爱斯美拉达第一次看到都被吓到了,从一切综合条件来说,他真是一位恐怖的野蛮人,或许世界上不会有那么残缺的人。这种生活丑并不能给人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但是我们不得不惊叹艺术家能通过把握生活、概括生活、表现生活的高超技巧,使丑态的人具有艺术美的

17、价值。现实中我们常常说:"人不可貌相。"雨果即赋予了卡西莫多这种"美丽",一种隐含的内在美,一颗美丽、纯洁、善良的心灵,使得我们在欣赏巴黎圣母院时,更在意卡西莫多的"美",而不是"丑"。雨果在体现艺术美的时候,首先,按照生活本身的规律,把丑的形象描绘得逼真传神,使卡西莫多这个形象形神毕肖的展现在我们面前。(2)生活中的丑在艺术的表现中所体现的创造性因素是美的。再次,雨果把生活中的丑加以典型化,把形象与本质、个性与普遍性加以高度地统一,再通过对比,使卡西莫多的性格更加凸显,体现了卡西莫多的"缺陷美"

18、;,正是卡西莫多有了"缺陷"才显得真实-他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人,一个普通人。(3)丑经过艺术的表现,变得更典型了。另外,卡西莫多形象的艺术美还表现在作品对生活中的丑的批判与否定态度。巴黎圣母院艺术地再现了四百多年前法王路易十一统治时期的历史真实,巴黎圣母院讲述了宫廷与教会如何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刻画了人与人之间的虚伪,丑陋的嘴脸;揭露了一个阴暗,虚伪的世界,突出了人内心矛盾、冲突、分裂、自私、冷酷。虽然存在着这样的生活丑,但这部作品却闪耀着典型人物的社会思想价值之光环。生活丑与艺术美从字面上看似矛盾看似不相关,然而在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中生活丑与艺术美又是密切相关的。生活丑

19、在艺术领域中可以通过艺术表现手法成为一种摆脱现实的艺术美。生活丑在作品中也因为其他对于美的表现而更加突出,使得形象更加丰富更就真实,达到化丑为美的境界。(4)有些生活中的丑经过表现,可以具有喜剧性效果。4.艺术的起源角度,论述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关于艺术的起源问题一直被学术界称为"斯芬克斯之谜",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对人类早期的历史和艺术方面的资料所知甚少。尽管如此,历史上的许多学者还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和努力,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各种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这些学说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了人类艺术发生的某些条件和根据,对学习艺术和进行艺术教育有着重要的价值。虽然这些

20、关于艺术起源的学说必然涉及到人类艺术的方方面面,但其中关于美术起源问题的论述通常都是这些学说的重要方面。以下我们就来简要介绍、评析一下历史上几种主要的关于人类艺术(美术)起源的学说。1、模仿说这是一种关于艺术起源问题的最古老的理论,始于古希腊哲学家。这种学说认为:模仿是人类固有的天性和本能,艺术起源于人类对自然的模仿。在古希腊哲学家看来,所有艺术都是模仿的产物,美术艺术如此。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模仿的对象是实实在在的现实世界,艺术不仅反映事物的外观形态,而且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和本质,艺术创作靠模仿能力,而模仿能力是人从孩提时就有的天性和本能。"继古希腊哲学家之后,文艺复兴

21、时期的达芬奇、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俄国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都不同程度地继承和发展了这一学说。这种理论直到十九世纪末仍然具有极大的影响。今天,用模仿说作为艺术起源的动力的美学家已经不多了,因为事实上有很多现象,如人类的史前洞穴壁画是很难用模仿的冲动去解释的。但模仿说仍有它一定的价值,它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是相通的。一方面,对客观事物的模仿也是一种对事物的把握方式,它使人从中看到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而引起人心理上的快乐和满足。另一方面,不管原始人由于什么原因创作和制作了原始艺术,这些原始艺术本身(如史前洞穴壁画上的动物轮廓)却无疑是由模仿得来的,也就是说,模仿即使不

22、成为动因,也至少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正因为史前造型艺术都基于模仿的手段,我们才能认识到这些形象所模仿的原型是什么动物。我们从今天所发现的原始艺术作品中也不难看出,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创作和制作的主要方法。而其它方法,如表现和象征的方法也都是从模仿之中发展演变而来的。2、游戏说游戏说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它是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发生理论中较有影响的一种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著名美学家席勒和英国学者斯宾塞,人们也因此把游戏说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席勒在美育书简中,通过对游戏和审美自由之间关系的比较研究,首先提出了艺术起源于游戏的观点,认为艺术是一种以创造形式外观为目的的审美自

23、由的游戏。"自由"是艺术活动的精髓,它不受任何功利目的的限制,人们只有在一种精神游戏中才能彻底摆脱实用和功利的束缚,从而获得真正的自由。游戏说还认为,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剩余精力是人们进行艺术这种精神游戏的动力。人是高等动物,它不需要以全部精力去从事维持和延续生命的物质活动,因此有过剩的精力,这些过剩精力体现在自由的模仿活动中就有了游戏与艺术活动。斯宾塞和席勒一样,也认为游戏是过剩精力的发泄,它虽然没有什么直接的实用价值,却有助于游戏者的器官练习,因而它具有生物学意义,有益于个体和整个民族的生存。游戏说强调了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与人性完善间的重要联系

24、,对于我们理解艺术在审美方面的发生具有重要价值。它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物学和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如剩余精力是艺术活动的重要条件,艺术的娱乐性和审美性等,揭示了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我们理解艺术的本质是富于启发的。但它把艺术看成是脱离社会实践的绝对自由的纯娱乐性活动,且偏重从生物学的意义上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3、表现说这种学说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类表现和交流情感的需要,情感表现是艺术最主要的功能,也是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持这一理论的主要有英国诗人雪莱、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等,还有欧美的一些现当代美学家。在这种学说看来,原始人所有的艺术只有

25、一个最主要的推动力,那就是他们通过各种艺术来表达他们的情感,从而促成了艺术的发生和发展。如托尔斯泰认为:"艺术起源于一个人为了要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于是在自己心里重新唤起这种感情,并用某种外在的标志表达出来。"这些外在标志就是用动作、线条、色彩、声音以及言词所表达的艺术形象,通过这些艺术形象的传达,使别人也能体验到同样的感情。这样,作者所体验到的感情感染了观众或听众,这就是艺术活动。如果说人类的科学主要是与理性、认知相联系的话,人类的艺术就更多地是和感性、情感等联系在一起。表现和交流情感的确是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表现情感也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心理动力。但

26、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情感都能表达情感,而且艺术也不仅仅是表达情感的工具,因此这一学说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起源的全部原因。4、巫术说巫术说是西方关于艺术起源的理论中最有影响、有势力的一种观点。这种理论是在直接研究原始艺术作品与原始宗教巫术活动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最早由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这种观点用实用性来解释艺术的起源,认为在原始人心目中,最初的艺术有着极大的实用功利价值。按照这种理论,原始人所描绘的史前洞穴壁画中虽然有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是美丽的动物形象,但他们当时却是出于一种与审美无关的动机,即巫术的动机。如许多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壁画和雕刻,往

27、往是处在洞穴最黑暗和难以接近的地方,它们显然不是为了给人欣赏而制作的,而是史前人类企图以巫术为手段来保证涉猎的成功。还有些动物身上画有或刻有被长矛或棍棒刺中和打击过的痕迹,按照巫术说的观点,这是因为原始部落有一种交感巫术的存在,原始人认为任何事物的形象与实际的该事物都有一种实在的联系,如果对事物的形象施加影响,实际上也就是对这个事物施加影响,在动物身上画上伤痕也就意味着他们在实际的涉猎当中可以顺利地打到猎物。原始东西壁画中这些身上有被刺中或击伤痕迹的动物形象,成为支持艺术产生于巫术学说的有力证据。巫术说对于我们理解原始艺术,特别是原始美术发生的动力,以及这些艺术在当时条件下非审美的性质具有重大意义。但巫术说把精神动机视为原始艺术发生的唯一动机,忽略了隐藏在精神动机后面的动因,即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因而也不能完满地解释原始艺术的真正起源。5、劳动说在我国文艺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的理论,是认为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19世纪末叶以来,在欧洲大陆许多民族学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