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云平台虚拟资源池规划设计方案_第1页
企业云平台虚拟资源池规划设计方案_第2页
企业云平台虚拟资源池规划设计方案_第3页
企业云平台虚拟资源池规划设计方案_第4页
企业云平台虚拟资源池规划设计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云计算咨询项目云平台虚拟资源池规划设计方案目 录一. 导言51.1 编写目的51.2 文档阅读对象51.3 关键术语5二. 整体建设标准与规范62.1 虚拟化立项建设阶段流程与规范72.1.1 立项建设总流程82.1.2 立项建设流程分述92.1.3 立项建设规范192.2 应用迁移阶段流程与规范262.2.1 应用迁移总流程272.2.2 应用迁移流程分述292.2.3 系统迁移技术手段382.3 系统管理阶段流程与规范422.3.1 系统管理总流程422.3.2 系统管理流程分述452.3.3 系统管理规范53三. 资源池划分规划573.1 计算资源的组织603.1.1 虚拟化Hyperv

2、isor软件安装规范603.1.2 虚拟化架构管理软件安装规范643.1.3 集群建设规范653.1.4 备份规范673.1.5 计算资源池建设搭建规划693.2 存储资源的组织713.2.1 存储基本配置规范713.2.2 针对虚拟化配置规范723.2.3 存储设备特定功能配置规范743.2.4 存储资源池建设搭建规划763.3 网络资源的组织773.3.1 网络配置基本规范773.3.2 针对虚拟化配置规范793.3.3 VLAN设置规范81四. 资源池安全设计824.1 虚拟化安全管理824.2 安全域划分834.3 虚拟化基础管理平台安全844.3.1 Hypervisor安全规范84

3、4.3.2 管理软件应遵守的安全规范854.4 网络资源安全864.4.1 总体安全策略864.4.2 网络访问控制874.5 系统安全884.5.1 系统部署安全884.5.2 系统安全管理894.6 备份安全914.6.1 备份策略914.6.2 备份管理914.6.3 业务连续管理94五. 系统迁移方案955.1 系统迁移评估975.1.1 系统评估和分析流程975.1.2 评估准备995.1.3 系统调研与评估1015.1.4 需求分析及汇总1035.2 迁移方案设计1045.2.1 迁移考虑因素1045.2.2 虚拟化适用性分析1045.2.3 迁移场景设计1055.2.4 资源映射

4、分析1065.2.5 服务器放置设计1075.2.6 资源竞争关系设计1075.2.7 迁移顺序设计1085.2.8 迁移技术手段1095.2.9 迁移工具介绍1135.3 虚拟化环境准备1155.4 应用移植1165.4.1 迁移实施流程1175.4.2 迁移环境准备1185.4.3 迁移执行1195.4.4 迁移失败分析及处理1195.5 测试验证1215.5.1 应用系统测试验证流程1225.5.2 应用系统测试验证意义与内容1235.5.3 应用系统测试1245.5.4 系统优化1255.5.5 应用系统验证1255.6 应用系统切换1255.6.1 应用系统业务切换流程1265.6.

5、2 切换评估1275.6.3 切换方案制定1285.6.4 切换准备1285.6.5 切换操作1285.6.6 回退机制1305.6.7 切换后观察1305.6.8 原系统删除130一. 导言1.1 编写目的本方案文档记录了公司云计算平台一期虚拟化资源池的规划设计方案,方便读者迅速了解云平台一期建设过程中,对虚拟化资源池的建设规划相关内容;为平台资源池的正式建设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档的目的在于描述XX有限公司为公司的所做的资源池规划和架构设计成果物。本文档“云计算平台虚拟资源池规划设计方案”是项目的第二阶段的交付文档。1.2 文档阅读对象本文档的阅读对象为公司云计算建设系统内的相关主管领导与相关

6、部门。包括: 省公司信息部 信息中心信通公司 各地区供电局信息部门 云平台规划、建设、管理、运维相关的主管领导与实际业务、应用、资源分析和架构人员。1.3 关键术语本文档中用到的专门术语如下面表所示:专门术语名称解释Virtualization虚拟化的全称二. 整体建设标准与规范资源池的建设给管理和运营带来了新的变化:IaaS资源池的主要特征是虚拟化+管理自动化,通过虚拟化技术将主机等资源拆分成多个相互独立的虚拟机,并进行自动化的调度,从而提高资源使用的精细化程度及利用效率;同时基于统一的流程根据需求申请快速提供和回收资源,从而提高业务响应效率。资源池的高效管理要求能够对物理资源、虚拟资源实现

7、统一部署调度,并可在运行时根据资源的使用情况和应用要求动态伸缩或迁移等,对现有资源池的建设和管理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虚拟化资源池标准与规范根据现状分析发现的问题,以及专题研究的成果,我们设计了虚拟化资源池建设相关的标准与规范,主要包括: 立项建设规范,针对虚拟化项目在立项和系统建设阶段所需的标准和规范,如:工作流程、具体技术指标,以及虚拟化技术适用范围等; 应用迁移规范,针对系统从原有物理环境中迁移到新建虚拟化系统之上过程所需的标准和规范,如:具体控制迁移工作的流程,具体迁移技术手段等; 系统管理规范:针对虚拟化系统投入生产使用之后,以虚拟化资源为管理对象的全生命周期所需标准与规范,如:从虚拟

8、化资源的申请分配,到虚拟化资源回收的工作流程,以及工作中具体的要求和指标。 使用工具,这里专指虚拟化全生命周期的成本分析工具,为虚拟化使用提供基于成本分析的具体、精确的数据依据。2.1 虚拟化立项建设阶段流程与规范与传统IT系统的立项建设过程有所不同,虚拟化系统的立项建设工作主要分为:1) 策略确认;2) 系统评估;3) 方案选型;4) 实施上线。根据公司当前实际情况,以及虚拟化系统立项建设工作的需要,需要以下相关工作岗位支持对应工作: 系统架构师职责:a) 收集并分析应用系统需求和配置,分析应用和业务的限制条件b) 提供虚拟化环境相关实施方案 c) 提供虚拟化环境架构的可靠性和优化改进的建议

9、所需技能: a) 熟悉虚拟化技术b) 熟悉公司IT系统架构c) 熟悉相关应用工作负载模型d) 具有系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全局观 立项阶段主管领导职责:a) 审核立项申请、实施方案,确认的潜在影响和风险得到评估,做出批准/拒绝的决定;b) 针对具体申请,评估并确保所需资源的分配;c) 参与、组织相关会议。2.1.1 立项建设总流程虚拟化立项建设的流程,主要包括4个阶段:1) 目标确认;2) 系统评估;3) 方案选型;4) 实施上线。虚拟化平台建设总流程阶段序号阶段名称说明1目标确认确认建设虚拟化平台的目标2系统评估评估现有系统是否适用虚拟化3方案选型确定最终的技术方案和产品选型4实施上线根据技

10、术方案,搭建虚拟化系统并投入生产2.1.2 立项建设流程分述虚拟化立项建设的总流程中,主要包括4个阶段:1) 目标确认,指虚拟化项目在立项之初,确认项目的实现目标和策略,该阶段的结果将影响到后续的工作内容;2) 系统评估,指虚拟化项目在立项之初,对现有系统和应用进行评估,确认虚拟化应用的系统范围;3) 方案选型,指虚拟化项目在产品选型过程,以及确认最终方案的工作内容;4) 实施上线,根据最终技术方案和产品选型,搭建虚拟化平台并投入生产使用。2.1.2.1 目标确认在立项建设虚拟化系统之前,需要明确建设虚拟化系统的总体目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目标:1) 提高服务器利用率在传统数据中心,X86服

11、务器平均利用率通常较低,使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很大程度的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2) 抑制服务器的蔓延虽然服务器 的平均利用率很低,但由于“一种应用、一个操作系统独占一个服务器”的模式,每年都要采购很多的服务器仍然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使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动态的供给虚拟服务器,有效抑制服务器数量的蔓延。3) 降低运维成本运用虚拟化技术可以极大降低空间、耗电、制冷、网口、网线、人力成本。4) 增加IT投资回报率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增加服务器平均利用率,减少服务器的数量,减少运维成本,从而增加IT投资回报率。5) 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传统服务器的供给需要很长的周期,应用部署也要经过复杂的操作,运用虚拟化技术,

12、可以动态的提供虚拟机及相关应用,减少了管理员重复性操作,操作更具灵活性,诸多特点都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6) 提高业务连续性虚拟化技术有动态迁移、HA、容错等多种技术提高虚拟机的可用性,并且可以实现快速部署和容易备份,这些特点都提高了业务的连续性性。7) 更集中的管理传统服务器都是一台台进行管理,利用虚拟化软件集中管理的功能和与其它自动化管理工具相结合,能够提高IT环境管理的集中化程度、自动化程度,对物理机和虚拟机进行统一管理。8) 解决软件及系统与硬件系统的兼容性一些依赖于硬件的较老的应用软件及系统与较新的服务器平台往往不兼容,如Windows 2000、Novel Netware

13、等操作系统在新的服务器上很难直接安装,虚拟化技术选用很好的解决了软件及系统与硬件系统的兼容性问题。9) 解决空间、电力等因素限制在一些数据中心中,机房空间是有限的,电力的容量是有限的,诸多的限制因素正阻碍着IT的进一步发展,运用虚拟化技术可以解决数据中心的空间、电力等限制,为IT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10) 为备份和容灾提供新的方法虚拟机是一个包含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数据的封装好的文件,它可以很方便进行手工和自动备份,也为容灾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方法。11) 为云计算打下基础云计算可以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好处,而虚拟化是云计算的基石,在向云计算演进过程中,建设适应性的虚拟化基础设施至关重要。2.1.

14、2.2 系统评估流程系统评估流程序号步骤名称责任人说明2.1信息收集系统架构师q 收集现有系统的配置,包括基础架构和应用的相关信息: 操作系统类型 应用软件类型 服务器详细配置信息 网络架构 存储信息 特殊配件 规格及功耗2.2分析基础设施层兼容性系统架构师q 分析基础设施层(服务器硬件配置信息、网络架构、存储配置信息、特殊配件和规格及功耗等)是否与虚拟化环境兼容q 兼容性判断依据参考,参见3.3.1.3 立项建设规范 2.3是否兼容?系统架构师q 对基础设施层是否与虚拟化环境兼容进行判断 如是,则转入2.4 如否,则转入2.82.4应用层测试分析系统架构师q 进行应用层的分析,分析应用所属类

15、型、应用的负载情况等,必要时可进行POC测试2.5是否适合?系统架构师q 根据应用层的测试分析,判断应用系统是否适合虚拟化环境q 应用类型、应用负载是重要的考虑因素,参见3.3.1.3 立项建设规范2.6适合虚拟化系统架构师q 判断出应用系统适用于虚拟化环境2.7评估报告系统架构师q 对基础设施层兼容性、应用层测试分析的数据、过程和结果生成系统评估报告2.8不适合虚拟化系统架构师q 判断出应用系统不适合虚拟化环境表:系统评估流程2.1.2.3 方案选型流程方案选型流程序号步骤名称责任人说明3.1总结项目目标系统架构师q 根据在系统评估流程产生的评估报告,总结项目目标q 输出规模性指标、功能性性

16、指标和性能指标3.1.1输出规模性指标系统架构师q 规模性指标即本项目需支撑的业务规模3.1.2输出功能性指标系统架构师q 输出功能性指标,系统架构相关的功能指标如高可用性,动态迁移、集中备份等3.1.3输出性能指标系统架构师q 输出性能指标,如处理能力、网络带宽、I/O值等与性能相关的指标3.2形成初步体系架构系统架构师q 在规模性指标、功能性指标、性能指标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汇总,通过条理化、系统化的加工手段完善形成体系化的虚拟化建设初步方案3.3TCO/ROI系统架构师q 利用虚拟化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结合公司的实际情况对虚拟化建设方案进行总拥有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的分析,使虚拟化项目建设初

17、步方案有量化TCO/ROI分析结果3.4立项审批主管领导q 初步体现架构进行TCO/ROI分析后,立项并上交主管领导审批3.5是否审批通过?主管领导q 对项目进行审批 如是,则3.6 如否,则3.133.6选择产品系统架构师q 立项经过审批,进入产品选型阶段3.7是否满足功能指标?系统架构师q 产品选型的功能指标评判,如对特许环境的支持、对高可用性的支持等。 如是,则3.7 如否,则3.63.8是否满足性能指标系统架构师q 产品选型的性能指标的评判 如是,则3.8 如否,则3.63.9产品清单系统架构师q 产品选型确定后,确定硬件产品的配置和数量,确定虚拟化软件的配置和数量,以及所需许可证数量

18、3.10详细设计系统架构师q 产品清单确认后,进入详细设计阶段。3.11最终方案系统架构师q 经过详细设计后,形成最终的可实施的方案3.12方案汇报系统架构师q 想主管领导进行最终方案汇报3.13是否继续?主管领导q 在审批不合格后,主管领导评判该项目是否继续 如是,则转入3.1,重新审核项目目标 如否,则直接结束表:方案选型流程2.1.2.4 实施上线虚拟化建设的实施上线的具体内容与虚拟化建设的具体内容和建设目的关系密切。但是虚拟化建设的实施上线主要包括三个阶段:准备、实施、验收。实施上线内容具体实施步骤:1. 前期准备1) 产品采购:根据前期设计规划,进行相关软硬件设备的采购工作;2) 场

19、地规划设计:根据实际需求,规划机房场地使用:空间使用规划、机柜编号等等;根据采购的硬件设备规格参数,确认机房环境是否符合要求,例如:UPS负载、隔离变压器、电源联接器、接地、承重、走线、回风、机柜安装设计等等(该工作属于机房建设工作);3) 场地准备检查:根据场地规划设计,进行场地环境准备,并在设备进场之前进行检查确认;4) 确认应用需求:在设备安装之前,与所支持应用方进行需求确认,确认应用对系统的相关要求,例如:系统资源要求、OS要求、系统参数要求等;5) 输出方案:根据已经确认的应用需求,以及前期的设计规划方案,确认实施方案、实施计划和测试方案(由公司和实施方一起商议测试内容、测试方法、测

20、试标准);2. 验货/硬件安装1) 到货/点货:供货商将所采购产品运输到指定地点,并在现场开箱、点货、验货。相关人员应提前到位,包括: 公司项目组相关人员; 系统集成商; 产品供货商; 货物运输方。2) 现场开箱前,必须做好如下方面检查: 确认装箱单; 点验所有货物包装数量和编号; 拍照、检查货物包装,以及在运输过程中包装是否受到损伤;3) 现场开箱后,必须做好如下方面检查: 点验每箱包装中小包的数量和编号; 拍照、检查货物包装,以及在运输过程包装是否受到损伤; 设备摆放到指定地点; 根据装箱单清点所有到货; 设备静放24至48小时;4) 硬件安装:初步验货之后,进行设备安装,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21、: 根据机柜安装设计,将硬件设备安装到指定机架之上; 将相关服务器和存储的配件进行组装; 根据实施方案,将相关服务器和存储进行物理联接; 加电测试; 服务器网络物理联接;5) 设备点验:硬件安装完成,按照合同中的供货清单,检测详细配置,如CPU、内存、存储容量等等;6) 软件清单点验:虚拟化软件及其他软件的数量,许可证数量点验等;3. 虚拟化环境实施1) 系统及应用状况确认:根据虚拟化设计方案,对相关系统和应用实际使用情况进行确认;2) 搭建虚拟化资源池平台:根据实施技术方案,利用虚拟化软件将相关软硬件资源搭建虚拟化资源池平台;3) 搭建整合存储资源池:根据实施技术方案,整合存储资源,搭建存储

22、资源池;4) 搭建虚拟化网络环境:根据实施技术方案,整合网络环境,搭建虚拟化网络资源池;5) 资源分配、客户化配置:根据实施技术方案,对共享资源池里的资源进行分配,并进行具体的客户化配置,以满足应用系统的需求。4. 实施测试1) 实际测试:根据测试方案,由公司和实施方一起进行实际测试,并记录测试结果;2) 测试报告:根据测试方案和结果,形成测试报告;3) 修正:针对测试中发现的偏差,监督实施方及时修正。针对修正后的测试点,需进行重新测试。5. 系统试运行1) 系统监控:应用正式对外提供服务初期,相关技术人员在现场对系统进行严密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各种隐患和问题;2) 现场培训:利用监控阶段,实

23、施方应对后期维护人员进行现场培训;3) 优化服务:实施完成后一段时间以内,实施方应提供一次系统优化服务,根据系统实际运行情况进行调优。6. 实施验收1) 提交文档:提交相关文档;2) 签字验收:由公司相关专家和实施方共同进行验收。2.1.3 立项建设规范2.1.3.1 概述虚拟化系统的立项建设主要分为4个重要阶段: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业界的最佳实践,分别针对每个阶段的关键点,提出相关的要求和具体指标,对立项建设工作进行规范。2.1.3.2 要求要求主要针对目标确认阶段虚拟化系统的立项建设必须确认清晰、明确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增加IT投资回报利用资源虚拟化能够更加有效地利用和归

24、并现有的计算资产,实现以更少的物理设备提供更多 IT 服务,进而减少设备数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投资回报率(ROI)。 节能减排 利用资源虚拟化提升资源的利用率,从而减少相关硬件的数量,如:服务器数量、SAN/LAN端口数量等,同时,利用对虚拟化对能耗的精细控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改善服务水平利用资源虚拟化功能与其它设备和管理软件相结合,提供“适应性的IT基础设施架构”,向客户提供面向服务的内容,:虚拟资源供给时间控制在3个工作日以内,从而改善优化IT的服务内容,从而提高IT服务水平,增加客户满意度。 提高业务响应能力利用虚拟化技术的资源快速部署的优势,提高IT响应业务快速变化的能力,以满

25、足业务的快速变化的要求,提高企业的敏捷度。 提高业务连续性利用虚拟化技术的高可用集群配置、在线迁移、动态迁移和虚拟机容错等技术,可以提高运行在虚拟化环境中系统的可用性,保证关联业务的连续性。使用虚拟化之后,系统的SLA(Service level Agreement)应大于或等于原有系统的SLA。 提高管理效率利用虚拟化软件集中管理的功能和与其它自动化管理工具相结合,能够提高IT环境管理的集中化程度、自动化程度,从而大幅减少重复性的工作,提高管控效率。2.1.3.3 指标指标主要针对系统评估阶段、方案选型阶段和实施上线阶段系统评估阶段,必须参考具体指标对系统进行评估,明确是否适用于虚拟化技术:

26、2.1.3.3.1 基础架构层的评估指标1) 适合虚拟化的典型对象o 硬件配置较低(1GHz)的系统;o 硬件配置相对较高、平均使用率一直偏低(小于 20%)的系统。2) 不适合虚拟化的典型对象o 平均使用率高于70%的双处理器系统或平均使用率高于45%的四处理器系统;o 需要特殊硬件(3D、显卡、加密卡、磁带机、infiniband等)的系统;o 平均网络带宽在600Mb/s以上、平均IO在100MB/s以上、内存占有8GB以上的系统。2.1.3.3.2 应用层的评估指标1) 适合虚拟化的应用类型o 在不同的时间达到峰值使用率的应用。2) 不适合虚拟化的典型对象o 运行CAD、CAM、PRo

27、E等工程设计应用程序的系统;o 运行音视频流媒体引用程序的系统;o 大型数据库系统,如Oracle、DB2数据库软件。方案选型阶段,需要根据系统评估报告,参考具体技术指标,设计虚拟化方案和进行产品选型:2.1.3.3.3 产品选型指标1) 虚拟化软件的选型指标v 虚拟化软件对服务器硬件支持的技术指标o 支持4个及以上物理CPUo 对每个物理CPU支持4core以上o 支持32G及以上内存o 支持4个及以上物理网卡o 支持2个及以上HBA卡o 支持主流的网卡和HBA卡o 支持主流的SCSI、SAS本地硬盘o 支持SAN/iSCSI外接存储v 虚拟化软件对虚拟机(Guest OS)支持的技术指标o

28、 支持Windows 2000/2003/2008、主流Linux虚拟机o 支持4个及以上vCPUo 支持8GB及以上内存o 支持2个及以上虚拟网卡o 支持512GB以上存储空间o 每个虚拟化软件实例可支持20个以上的虚拟机v 虚拟化软件功能支持的技术指标o 支持2个物理网卡的绑定(bonding)o 支持2个HBA卡故障切换(failover)o 支持虚拟机动态迁移功能;o 具有高可用性(HA)功能o 具有动态负载均衡功能o 具有集中备份功能,支持主流备份软件的集成v 虚拟化软件配套工具支持的技术指标 o 配置P2V(Physical To Virtual)工具o 配置集中管理工具:o 每个

29、管理服务器可管理50个以上物理服务器o 可支持500个以上虚拟机o 可以与第三方集中管理软件进行集成,实现物理、虚拟环境的统一管理2) 虚拟化平台硬件的选型指标v 适用虚拟化平台服务器的技术指标o CPU配置:推荐大于2颗4核CPU配置,具有硬件辅助虚拟化技术,如:Intel-VT或AMD-v技术o 内存配置: 推荐4G以上的内存配置o 网络配置: 推荐2个以上的千兆以上网卡配置o 存储配置(如果需要本地存储):推荐本地硬盘具有RAID保护技术o 光纤通道卡配置(如果需要外接存储设备):推荐 2个以上的HBA卡 配置2.1.3.3.4 虚拟化方案设计要求1) TCO/ROI分析要求v 虚拟化方

30、案中,应提供TCO/ROI的分析结果o 利用虚拟化全生命周期分析模型工具,进行总体拥有成本和投资回报率的分析o 提供具体的总体拥有成本和投资回报率数据2) 配置指标v 应避免将相同性能需求的虚拟机配置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之上,如:将3个高I/O需求的虚拟机放在一台物理服务器上,是不合理的;v 应避免将相同业务峰值时间的虚拟机配置在同一台物理服务器之上;v vCPU(虚拟机CPU)配置标准推荐o 1*Core(物理CPU核)总数=vCPU数量 =4*Core总数o 大于4,CPU的调度开销很大o 小于1,CPU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3) 性能指标v 机动资源o 虚拟化平台计算资源设计,应预留25%的

31、机动资源实施上线阶段,需要根据设计方案,参考具体实施上线要求,建设虚拟化平台并投入生产使用:2.1.3.3.5 测试要求v 功能测试o 虚拟化高可用集群切换测试o 虚拟化在线迁移测试o 虚拟化动态迁移测试o 虚拟化备份恢复测试o 虚拟化容错测试v 性能测试o 虚拟机的部件性能测试,如Network、IO、CPU等o 应用模拟测试,模拟并发用户对应用场景进行压力测试2.1.3.3.6 交付物v 交付安装介质o 所有软件的物理介质或者电子介质v 交付文档o 虚拟机配置报告o 虚拟化实施报告o 虚拟化维护手册2.2 应用迁移阶段流程与规范虚拟化平台建设完成后,需要将原运行在物理环境中的系统迁移至虚拟

32、化平台之上,与传统的迁移过程不同,以下内容将从迁移前准备工作、迁移中实施和迁移后保障分别描述相关的流程。2.2.1 应用迁移总流程根据公司实际情况以及虚拟化迁移的最佳实践,设计了系统虚拟化迁移的总流程,从整体上描述了迁移过程。虚拟化平台应用迁移总流程阶段序号阶段名称说明1技术准备确认迁移对象,分析迁移需求,完成迁移方案和资源准备2迁移POC测试验证迁移方案,测试迁移过程,测试虚拟环境中的应用系统3迁移实施根据迁移方案实施应用系统迁移4上线前测试应用系统迁移至虚拟平台后进行上线前的功能、性能测试5上线切换将生产系统切换至虚拟平台6上线保障系统上线初期的运行保障工作表 Error! No text

33、 of specified style in document.1 虚拟化平台应用迁移步骤迁移过程中,定义如下三种角色:v 负责人职责:a) 监督和控制整个迁移项目b) 向有关领导定期汇报迁移中遇到的成果或重大问题c) 协调资源,帮助项目实施人员有效开展工作v 实施人员职责:a) 制定具体的迁移实施方案b) 进行具体迁移工作c) 对出现的技术问题进行判断和分析,并找出答案主要技能: a) 熟悉虚拟化技术b) 熟悉系统架构c) 熟悉迁移工具的使用d) 具有一定系统分析能力和问题处理能力v 维护人员职责:a) 负责具体的应用业务的运行与维护b) 提供操作意见反馈c) 协助实施人员进行迁移主要技能:

34、 a) 熟悉操作系统技术b) 熟悉相关网络技术c) 熟悉具体的应用业务2.2.2 应用迁移流程分述虚拟化平台应用系统迁移流程主要包括:v 迁移前流程迁移前流程指在系统迁移前做的技术准备工作和系统迁移的POC测试工作。v 迁移中流程迁移中流程指系统迁移过程中的主要流程,如迁移失败处理子流程、上线前测试失败子流程。v 迁移后流程迁移后流程是指在系统迁移完成之后的上线保障流程。2.2.2.1 迁移前流程迁移前流程分为技术准备阶段和POC测试阶段。迁移前的技术准备阶段主要工作是确认迁移对象,收集相关需求和信息,分析需迁移的应用系统,准备迁移方案和迁移所需的资源。确认迁移对象是迁移前流程的第一步工作,它

35、将确认迁移对象是否适合应用虚拟化,在确认迁移对象适用虚拟化环境以后,才可开展下一步的信息和需求收集工作。以下是对工作内容的详细描述:q 技术准备阶段的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 负责人和各方共同商讨确定项目管理制度,包括各方的项目成员组成、角色和职责定义、联络方式、工作方式等。2) 实施人员收集需迁移的应用系统情况,并收集迁移要求,包括停机要求、部署要求等。3) 实施人员分析迁移需求和要求,产生需迁移的应用系统和组件的清单,包括相关的文档和工具。4) 实施人员分析源环境,理解其系统架构、应用架构、外部接口、应用依赖情况、数据库架构等,并分析目标环境,理解目标应用架构。5) 实施人员确定采用手工迁移

36、还是工具迁移。(详见3.3.3 迁移技术手段)6) 实施人员分析潜在影响和问题,并和各方商讨确定相应的解决方案。比如分析并确定业务影响范围。7) 实施人员完成迁移方案。迁移方案应该包含迁移的各个方面,包括迁移需求、质量需求、技术手段、迁移工具、源环境情况、目标环境情况、影响和风险情况等。8) 负责人提供所需的虚拟化资源,并由实施人员确认资源的状态。q POC测试阶段的工作包括以下方面:1) 实施人员和各方商讨确定迁移的质量要求、验收标准、测试安排等,并完成测试验收计划。维护人员准备测试用例,包括集成/系统测试用例和应用验证测试用例。2) 实施人员负责虚拟化迁移POC测试。根据POC测试过程中的

37、问题修正迁移方案并最终定稿。3) 实施人员与负责人共同进行迁移应用系统在虚拟环境的POC性能与功能测试,并通过相应的调试保证POC测试通过。迁移前流程如图所示:虚拟化平台应用迁移-迁移前流程迁移前流程描述:编号步骤名称责任人说明2.1确认迁移对象实施人员q 确认迁移对象即确认要迁移的应用系统,收集系统相关信息如CPU、内存、存储、网络、I/O等情况以及性能指标2.2判断是否适合虚拟化?实施人员q 如果适合虚拟化进入2.3q 如果存在特殊硬件,负载较高等不适合迁移至虚拟环境的情况则直接放弃迁移2.3准备迁移方案实施人员q 准备迁移技术手段q 确定对虚拟资源的需求2.4准备迁移资源实施人员q 准备

38、迁移所需的虚拟化资源q 为迁移POC测试做好准备2.5迁移过程测试实施人员q 遵照迁移方案进行迁移过程测试2.6迁移是否成功?实施人员q 迁移成功进入2.7q 迁移不成功进入2.92.7应用功能、性能测试实施人员q 进行应用系统功能测试q 进行应用系统性能测试2.8应用运行是否正常实施人员q 测试成功则POC测试阶段结束q 测试不成功进入2.102.9修正迁移方案实施人员q 修正迁移方案后重新测试2.10应用调试实施人员q 功能、性能测试不成功通过调试应用的手段直至问题解决表:虚拟化平台应用迁移前流程2.2.2.2 迁移中流程迁移中流程包括迁移实施、上线前测试和上线切换三部分,主要工作内容是根

39、据迁移方案进行应用系统的迁移工作,包括:1) 实施人员负责准备虚拟环境的搭建和配置。2) 负责人负责应用系统的备份和安排停机时间,并通知相关系统的负责人与用户。3) 实施人员按照迁移方案中提供的迁移技术手段进行应用系统的迁移工作:应用系统的迁移主要包括两种迁移方式,分别是通过迁移工具迁移和手工迁移,后面会对两种方式做进一步阐述(详见3.3.2.3迁移技术手段)。对于数据迁移,可参照传统的数据迁移流程。考虑到迁移过程的风险,应考虑专门的流程用于控制迁移过程中的风险,如:迁移失败流程、上线测试失败流程等,详见以下流程描述:1) 迁移失败处理子流程虚拟化平台应用迁移-迁移失败处理流程迁移失败处理子流

40、程描述:编号步骤名称负责人内容描述3.1迁移监控负责人q 迁移监控发现迁移过程中迁移失败3.2向领导汇报及协调资源负责人q 实施负责人立即通知相关人员3.3问题诊断实施人员q 迁移失败后由实施人员进行问题诊断3.4判断规定时间内解决实施人员q 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进入3.5q 未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进入3.63.5重新迁移实施人员q 规定迁移时间窗口内解决问题后重启迁移3.6启用原系统实施人员q 未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则需要启用原系统3.7离线问题诊断实施人员q 启用原系统后将虚拟化系统离线解决问题3.8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解决实施人员q 在项目迁移进度允许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进入3.9q 未项目迁移

41、进度允许的时间内解决问题进入3.103.9下次迁移计划实施人员q 在项目迁移进度允许的时间内解决问题,就可以计划下一次迁移时间进而重启迁移3.10判断迁移方案可行实施人员q 迁移方案可行进入3.11q 迁移方案不可行重启迁移流程3.11迁移方案修正实施人员q 修正迁移方案重新进入3.9进行下次迁移计划表:虚拟化平台应用迁移-迁移失败处理流程2) 上线前测试失败处理子流程v 上线前测试是对系统迁移到虚拟平台后在上线前的最终测试;v 实施人员对虚拟化环境进行测试,主要测试新环境能否正常启动、网络是否连通等基本情况;v 实施人员对准备的集成/系统测试用例和应用验证测试用例进行测试;v 测试过程中发生

42、问题,根据上线前测试失败处理子流程进行问题的升级处理。上线前测试失败处理流程上线前测试失败处理子流程描述:编号步骤名称负责人内容描述4.1测试监控负责人q 上线测试监控过程中发现上线测试失败4.2向领导汇报及协调资源负责人q 实施负责人通知相关人员4.3问题诊断实施人员q 上线前测试失败后由实施人员进行问题诊断4.4判断迁移失败造成的原因实施人员q 是迁移造成的重启上线测试q 不是迁移造成的进入4.54.5判断是否是测试用例造成的实施人员q 是测试用例造成的进入4.6q 不是测试用例造成的进入4.74.6更新测试用例实施人员q 更新测试用例重启上线测试4.7系统调整实施人员q 调整应用系统重启

43、上线测试表:上线前测试失败处理子流程2.2.2.3 迁移后流程迁移后流程主指系统迁移上线后的保障流程。即应用系统已经上线运行,原有物理系统仍存在的情况下的保障流程,区别于系统已经上线稳定运行较长时期,处于维护阶段的情况。上线保障阶段的主要内容有一些几个方面:1) 维护人员负责应用系统在虚拟环境中的监控。应用系统出现问题通知相关人员分析解决;2) 维护人员负责问题的判断与应用层面的问题出来。如果是是虚拟环境问题,将问题提交给实施人员解决。如果是应用层面问题由维护人员负责协调解决;3) 当发生的问题与虚拟环境相关时,实施人员负责解决。如果无法按时解决,则需要启动备用系统离线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

44、迁移后流程示意图:迁移后流程-上线保障流程迁移后流程描述:编号步骤名称负责人内容描述5.1试运行监控负责人q 上线试运行过程中发现应用系统故障5.2通知其他相关人员负责人q 维护负责人通知相关人员5.3问题诊断维护人员q 试运行过程中发现应用系统故障后进行问题初步诊断5.4判断是否是虚拟化环境问题维护人员q 是虚拟化环境的问题进入5.6q 不是虚拟化环境的问题进入5.55.5解决传统故障维护人员q 按照传统故障解决方法解决问题5.6解决虚拟化故障实施人员q 解决虚拟化环境故障5.7判断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故障实施人员q 在规定时间内解决故障,子流程结束q 无法再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进入5.85.

45、8启用原环境实施人员q 启用原系统,保证系统可以正常访问5.9离线问题诊断实施人员q 对虚拟化环境进行离线诊断问题5.10判断是否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实施人员q 在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进入5.11q 无法再规定时间内解决问题需要重启迁移流程,分析更深层次的原因5.11重启虚拟化环境实施人员q 重启虚拟化环境,流程结束表:迁移后流程-上线保障流程2.2.3 系统迁移技术手段将系统从原有物理环境中迁移到虚拟化环境是虚拟化系统建设过程中一个重要步骤,目前,常用的迁移技术手段分为:q 手工迁移方式q 工具迁移方式2.2.3.1 手工迁移方式手工迁移方式即传统的系统迁移方式。它的优点是通用性广,对绝大多数

46、的环境都适用。缺点是效率低,操作复杂,需要过多的人工干预。同时,在某些情况下,使用手工方式将现有的系统迁移到虚拟环境下存在一定困难,如:较老的应用系统,找不到软件的安装相应的一些软件,缺乏部署的安装文档、专业的技术工程师支持等。2.2.3.2 工具迁移方式在大型数据中心中,如果使用手工迁移方式将系统迁移到虚拟环境中工作量将非常巨大,且效率低下,而且某些老旧应用系统可能已经缺失安装介质或相关技能的技术人员。利用迁移工具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大大的降低迁移时间,节约人力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以下是工具迁移方式的介绍:P2V工具迁移的原理如下:首先将可利用工具转化为虚拟机的物理服务器的硬盘做一种硬盘镜像

47、动作,然后将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硬件驱动自动替换为虚拟设备的驱动,并更新系统硬件抽象层,转换后的虚拟机与转换前的物理机具有完全相同的文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数据等)。工具迁移又分为冷迁移和热迁移。当源物理服务器需要重新启动,并迁移工具软件的CD-ROM进行引导而进行的操作过程称为冷迁移:P2V冷迁移示意图操作步骤:1) 物理服务器重启,插入转化工具引导盘2) 从转化工具引导盘启动3) 配置网络等本机信息4) 指定要转化的物理系统5) 指定要虚拟化目标环境6) 进行P2V转化7) 迁移结束,物理机还原当源服务器在处在开机状态下(甚至业务对外工作的情况下),通过本机的或者网络上的虚拟化软件即

48、可将其转化为虚拟机的方法称为热迁移:热迁移又可分为本地迁移和远程迁移,具体工具见专题研究部分。本地迁移是指P2V转化工具安装在本地,从而进行迁移工作。远程迁移是指本地没有安装P2V转化工具软件而通过远程的方式进行迁移。下面以远程热迁移为例说明热迁移工作流程:P2V热迁移示意图迁移步骤:1) P2V软件主机确认要转换源标物理机2) 输入源物理机的管理员帐号和密码3) 在源物理机上安装agent4) 确定要迁移的文件系统5) 确定迁移的目标虚拟化环境6) 进行迁移动作7) 迁移结束后,删除源物理机上的agent2.2.3.3 迁移方式对比手工迁移方式是一种非常低效的方式,仅适用于一些工具迁移无法实

49、现的物理机。冷迁移可以更加有效地保证迁移过程成功,因为冷迁移时操作系统是不运行的,这样保证了在转化过程中没有被打开的文件,也就没有数据修改发生。热迁移需要注意源物理主机上业务的繁忙程度,热迁移适用于那些数据交换相对不太频繁的服务器,而不适用于数据交换特别繁忙的目标物理服务器,如AD等。在做热迁移时,建议关闭相关源物理机的相关服务,这样有利于保证数据的同步和提高迁移的成功率。表:迁移方式对比表2.3 系统管理阶段流程与规范2.3.1 系统管理总流程系统管理流程以虚拟化资源为对象,围绕虚拟化资源的全生命周期:从虚拟化资源创建/分配开始,到虚拟化资源回收,还包括虚拟化平台资源扩展,设计了相关管理流程

50、,以规范虚拟化平台的相关管理工作。虚拟化资源管理总流程如下图所示:虚拟化系统管理总流程虚拟化资源资源管理总流程分为5个阶段:1) 资源创建/分配:根据申请,创建并分配新虚拟机资源;2) 资源维护:对虚拟化资源进行日常运维管理;3) 资源变更:对虚拟机配置进行变更;4) 资源回收:对虚拟机资源进行回收,包括减少虚拟机配置及删除虚拟机等;5) 资源扩展:对虚拟化平台进行资源扩容,包括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针对虚拟化资源的管理流程,定义了以下角色和职责:v 申请单位职责:a) 提出服务请求,如虚拟资源申请请求;b) 确保所提出的请求符合规范要求 。v 帮助台职责:a) 登记所有服务请求;b

51、) 将服务请求转发给相关处理单位;c) 结束服务请求,向请求单位和处理单位确认信息。主要技能: a) 熟悉服务请求处理流程和帮助台的职责;b) 熟悉服务请求分类和每类派发人员;c) 快速诊断服务请求和分类服务请求的能力。v 系统架构师职责:a) 收集并分析应用系统需求和配置,分析应用和业务的限制条件;b) 提供虚拟化环境相关实施方案 ;c) 提供虚拟化环境架构的可靠性和优化改进的建议。主要技能: a) 熟悉虚拟化技术;b) 熟悉系统架构;c) 熟悉应用工作负载模型;d) 很强的系统思考能力和分析能力;e) 很强的全局观。v 主管领导职责:a) 审核所有提交的服务请求和架构师提交的实施方案,并确

52、保潜在影响和风险得到评估,做出批准/拒绝的决定;b) 针对具体服务请求,评估并讨论相应资源的分派;c) 参加领导的相关会议。v 技术工程师职责:a) 执行具体的技术操作b) 提供操作意见反馈c) 完成相关的操作文档主要技能: a) 熟练操作相应虚拟化技术产品b) 熟悉系统架构2.3.2 系统管理流程分述2.3.2.1 资源申请流程虚拟化资源申请流程虚拟化资源申请流程适用于新建虚拟机资源的相关操作,其步骤、责任人及相关说明如下:序号步骤名称责任人说明11资源申请申请单位q 提出符合要求的虚拟化资源申请1.2资源申请受理帮助台q 检查申请单位的申请单q 完善资源申请表,并提交给系统架构师1.3资源申请分析和现状分析架构师q 评估现有虚拟化资源,查看现有资源情况是否满足申请要求1.4条件是否具备架构师q 如现有虚拟化资源满足申请的资源,则转1.5q 如不满足条件,进入1.151.5资源申请审批主管领导q 对符合管理规范的资源申请进行审批1.6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