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锂在负极沉积导致的锂离子电池衰降加速的分析_第1页
金属锂在负极沉积导致的锂离子电池衰降加速的分析_第2页
金属锂在负极沉积导致的锂离子电池衰降加速的分析_第3页
金属锂在负极沉积导致的锂离子电池衰降加速的分析_第4页
金属锂在负极沉积导致的锂离子电池衰降加速的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金属锂在负极沉积导致的锂离子电池衰降 加速的分析锂离子电池在循环过程,前期衰降一般是线性的,但是 在循环寿命的后期,我们往往会发现锂离子电池的衰降呈现 生了加速的趋势(如下图所示),随着寿命衰降速度的加快, 电池寿命也很快终止。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的因素很 多,例如活性物质损失、内阻升高、Li的损失等都会引起锂离子电池的不可逆容量的损失。但是上述机理导致的锂离子 电池的衰降往往都是线性的,因此很难解释锂离子电池在循 环寿命的末期,容量衰降突然加速的现象。1OQ圜 就uonE&J A=口aQBQ Experiment Si mu周埠n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Cy

2、6e numberI bi I: I 中蝮 I |Antfe pcr 的仲稣 L,$E例如18650电池在循环的初期,容量呈现线性衰降,这 表明SEI膜的生长是导致容量衰降的主要因素,但是在经过 长期的循环后,电池的衰降速度突然加速,内阻也开始突然 升高,这表明一定还有其他的因素导致了锂离子电池容量的衰降。这一容量加速衰降的现象,在各种正极材料的电池中均 有观察到,这表明产生这一衰降的本质在负极,同时也发现,从线性衰降转变到非线性衰降的转变点,受到电流和截止电 压、电解液成分等因素的影响。经过严重的非线性衰降后的 电池分析发现,在负极和隔膜界面产生了很厚的界面膜,成 分分析也发现这层膜中含有较

3、多的金属锂。上述发现都表 明,锂离子电池在循环后期容量衰降加速与金属锂在负极表 面的沉积有很大的关系。金属锂在负极的沉积是锂离子电池经常遇到的问题,石 墨负极的嵌锂电势与金属锂的电势非常接近,因此在一些极 端情况下,例如大倍率和低温充电可能会使得石墨负极的电 势成为负电势,从而导致金属锂在负极表面析由。以前我们 一般认为只有在极端情况下,金属锂的沉积才会发生,但是 最近的研究发现,在常规的循环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循 环,也会导致金属锂在负极表面析由。析生的金属锂会导致 电解液分解,导致 SEI膜增厚,使得负极的孔隙率降低,影 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部分金属锂会失去与导电网络的连 接,从而形成死

4、锂,在严重的情况下,这些金属锂甚至会形 成金属锂枝晶,严重威胁锂离子电池的安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Xiao-Guang Yang等开发了一个 包含金属锂沉积的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模型。该模型是基于 该课题组之前的锂离子电池电化学模型进行改造,从而使得 模型包含了金属锂沉积,模型如下面方程所示Charge conservation in solid electrodes:(CT黑叽)=Charge conservation in electrolyte: TOC o 1-5 h z W - (k 1ff J + V (靖 Vin a) = -jmi(2)Species conservation

5、in electrolyte:誓 =V- (D%q) +宁加Species conservation in active materia particles:(常的Energy conservation of the whole cell (lumped thermal model): dT .m5 = Q + hA(7 T)模型中增加的金属锂在负极的沉积模型如下图所示,下图共展示了三种模式的负极反应:1)正常的Li+嵌入到石墨结构之中,如式6a所示;2)电子扩散过表面层导致电解液 溶剂分解,如式6b所示;3)金属锂在负极表面的沉积,如 式6c所7KoLiC6+ LP + e-UC6(6a)2

6、0H血 +2(T + 2LT - (CH20CO3Li)2l + QH4T(6b)11+ d Li I上述三个反匝的总的本里蔻密宴如下式所示hot =jint + jsEI +,tpl上述反应叫交换至流点应如下我所示; ni J avn( ffdntf(oxJim = 01。加 I exPI) - CXp I - 矶r(该懂型的洋绑信息可以参见作者泉文进行了颦)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Xiao-Guang Yang等采用了一块用于插入式混合动力电池的方形锂离子电池进行测试,该电池的容量为12.4Ah,比能量为170Wh/kg,正极材料为NMC622负极材料为石墨。下图为电池实际的衰降曲线与模型

7、预测的衰降曲线,模型对于电池衰降的拟合非常好,从数据上可以看到在开始电池容量11.63Ah 一直到电池循环2700 次电池容量衰降到 9.13Ah ,电池容量的衰降基本上呈线性衰降的,随后电池容量衰降开始呈现加速的趋势,这可能会对 动力锂离子电池再利用产生不利影响。研究发现,如果电池电极厚度更厚,或者使用温度更低会使得转变点大大提前。O 2 10 937651a (usEWOAO f AQEdEu36JSUO5QCycle number下图为循环不同的次数后,电池在不同倍率下放电的容量衰降数据,从图中可以看到,该模型与实验数据拟合的非 常好。1312111098165 2C, Experime

8、nt 3C. ExperimentCl3t Simulation IC, Simulation* * - 2C, Simulation3C, Simulation05001C001500 2000 2500 30OT 3500Cycle number从上述实验数据可以看到,该模型能够很好的模拟在循 环过程中锂离子电池的衰降,从最初缓慢的线性衰降,到寿 命末期的容量加速衰降,实验数据与模拟曲线拟合的非常 好。下图为不同的放电倍率下,不同循环次数的电池的放电 曲线及模拟曲线,可以看到拟合数据和实验数据符合的非常 好,从数据上我们也可以注意到,在 C/3和1C较小的倍率 下,放电曲线随着电池老化程度

9、的不同,形状变化也比较小,但是在较高的放电倍率下,寿命末期的电池放电曲线的形状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a仆口配卜前界 An ItW f ifSfrfAH afitnrM2*$ 电 种 SDisdwe邱36网* Fmn30 r . Qdv tCOOW S5-C -OO2i k CvtMXOO 一 %1也6西一。工 一百。OlSChdlfOE! iwaKJ.irl Xiao-Guang Yang等认为导致长期循环后的电池大电流 放电曲线形状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电池老化导致的内阻 升高。在锂离子电池内部,主要有以下几部分会消耗锂离子 电池的电压:1)电极的电子阻抗;2)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界 面的电子交换阻

10、抗;3)电解液的离子扩散阻抗和浓差极化; 4)固相内的浓差极化;5)电极各个部分由于接触不良导致 的欧姆阻抗。上述的各个部分在锂离子电池循环不同次数后 导致的电压损失,如下图 a-c所示。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导致锂离子电池阻抗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电解液的离子阻抗 和负极的电荷交换阻抗,在前期这两者是缓慢增加的,但是 在循环寿命的后期(3300次),这两者在放电开始的时候快 速增加,虽有有所下降,这也是导致电池寿命末期,大电流 放电曲线由现电压反弹的主要原因。crilOfiCBCM泗相-EJeorctyte seoarMx一Harjegr”,anode(.oa-sooe044ocGT J3M) m

11、wj一昌 3T5AXiao-Guang Yang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的主要因素是在循环的过程中负极孔隙率的下降,如下图所示。从曲线上,我们可以看到在循环的初期,负极的孔隙率比较高,并 且比较均匀,但是在寿命的末期,在负极/隔膜界面附近的 电极孔隙率变的非常低。导致负极孔隙率降低的主要因素为 SEI膜的生长和金属锂的沉积,Xiao-Guang Yang分析认为在整个寿命周期内,SEI膜导致的负极孔隙率降低的速度是 非常均匀的,但是金属锂沉积导致的负极孔隙率降低,在寿 命的末期(2000次以后)突然加速,从而导致在靠近隔膜的 负极表面,孔隙率变得非常低。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在锂离子电池寿命末期,

12、容量快 速衰降主要是受到负极孔隙率突然降低的影响,而孔隙率降 低则主要是因为在负极的表面由现了金属锂沉积所致。在循 环的初期,负极电势较高,且比较均匀因此不会发生金属锂 的析由,但是在循环的后期,负极和电解液的阻抗明显增加,因此负极的局部电势,特别是在负极的表面会降到0V以下,这会导致金属锂的析由(分析表明金属锂沉积是从2500次后开始,再3000次后变的尤为严重)。Guang Yang将每次循环中SEI膜生长导致的容量衰降和 由于金属锂沉积导致的容量衰降分别计算由来,如下图b所示。可以看到,再循环的前期SEI膜的生长是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的主要因素,但是在循环寿命的末期,随着金属 锂开始在

13、负极表面沉积,锂离子电池的衰降开始突然加速, 金属锂的沉积称为导致锂离子电池容量衰降的主要因素。30252015105 a sf t is SOH1000co O0.0003 0010 J2 0.005b m 0020CydenurrterGoo 00Cyde number998009985100015003000后的9020002500Cycle number1500FreshedPIMM KhumSEI growth reduces ano* porosity and induces localized U platingSedout U Ms to locahzand siuu,& 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基本可以了解导致锂离子电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