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第二课时之二试题_第1页
猫第二课时之二试题_第2页
猫第二课时之二试题_第3页
猫第二课时之二试题_第4页
猫第二课时之二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猫第二课时之二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2学习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3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二、教学过程(一)整体感悟课文1导入: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2反馈: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二)感悟.写作规律摘录词语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

2、出来,写在纸上。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3(实物投影)反馈4齐读一遍词语规律感悟咱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老实贪玩贪玩一一尽职Wj兴不tWj兴什么都怕勇猛(可是).总结规律: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

3、,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一一(学生接说:古怪)老实一一贪玩贪玩一一尽职古怪Wj兴不tWj兴什么都怕勇猛(可是)摘录段落大意: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三)仿写一段话(展示.课件:出示三组图片,每组图片表现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1看图,明图意2要求: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出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4(实物投影)评价(评价时注意:有没有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四).总结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

4、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之二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正确读写:湍急、高山峻岭、增援、妄想、诡计、击溃、心惊胆寒、红褐色、震耳欲聋、疯狂、政委、千钧一发、号召、浩浩荡荡、狼狈、奔赴”等词。2、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中受到革命英雄主义的教育,了解课文叙述顺序。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求: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层次。一、揭题,了解时代背景。1、飞夺泸定桥关键词是什么?飞“、等”各是什么意思?2、简介时代背景。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大渡河上,1706年建成,是四川

5、西康的交通要道。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来到大渡河边。这里水流太急,不能架桥,渡口只有几只小船,往返一次就需要几十分钟,几万红军如果只靠这几只小船来渡河,要用多少天啊!能否及时度过大渡河,对红军至关重要,关系到红军能否北上抗日,关系到红军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命运。为了迅速渡河,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妄想把红军消灭在大渡河边的阴谋,必须火速夺下泸定桥。二、检查预习。1、生字词:撤che召zhao读音关键、千钧一发、水流湍急、诡计、震耳欲聋”的意思。2、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重点写的什么内容?3、小组讨论,理清层次。第一部分(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下

6、泸定桥。第二部分(2),讲红四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第三部分(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第四部分(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第五部分(9),讲红军主力顺利度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但是,文章只要按起因”、经过“、结果”的结构来分,也可以。三、同桌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问题。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结合课文,理解题目中的飞“、等”是什么意思。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是怎么飞夺”的?2、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一、指导自学,讨论交流。1、自读课文,讨论有价值的问题。2、交流:A、飞夺泸定桥”题目中的

7、飞“、等”是什么意思?B、我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他们究竟是怎么飞夺”的?二、小组讨论,教师点拨。1、题目飞夺”的含义。飞”就是抢夺,夺”就是攻下天险。飞夺”就是神速地,像飞一样地攻下天险。2、交流飞夺”的原因。A、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只有”说明泸定桥是红军北上抗日的必经之路,所以红军北上必须夺下泸定桥。读读第一自然段。B、读读第二自然段,弄清抢时间的原因。(1)哪句话直接告诉我们,画下来。(2)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画出有关词语。板书:20多小时,120公里。3、我军究竟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A、默读第4、5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是怎么抢时间到达泸定桥的。红军战士在夜间行军时遇到了哪

8、些困难?又是怎么克服的?(1)、分别用和画出有关句子。(2)、理解困难、克服”:困难:A、饥饿和疲劳B、对岸敌人出现火把C、下雨火把被浇灭。克服:A、不顾吃饭B、冒雨前进C、点火赛跑D、智斗敌人E、敌宿营,我照进。B、画出我军抢时间的词。抛”说明红军在抢时间,抢在敌人援兵前面到达泸定桥。(1)、在这样艰难的环境下,红四军团的战士们为什么能将敌人抛在后面,抢先到达泸定桥?(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2)、读第6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夺泸定桥是攻天险?读有关词句。(3)、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敌人为什么这样说?这里的飞”和题目中的飞”意思一样吗?敌人喊的飞”指飞行”

9、,题目中的飞”表示神速,极快。这里的飞”说明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暗示红军战士想过桥,除非能插上翅膀,否则,决不可能。(4)、读7、8自然段,谈谈我军是怎样攻下天险的泸定桥的?画出夺桥动作的词(拿着、背着、带着、冒着、攀着、冲到、穿过、冲进、搏斗)敌人在桥头放起火来,为什么称当时为千钧一发“红军是怎么做的?画出有关词语。千钧一发”:千钧重量系在一根头发上,比喻情形极其危险。突出队员刚冲到对岸,敌人在桥头放起大火,突击队员被大火包围,形势万分危险的时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总结全文1、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什么事?紧扣文章题目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最后写什么?2、谈谈学习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

10、桥的英雄事迹后自己的感受。四、巩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一步体会思想感情,琢磨表达方法。24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之三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我的战友邱少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作者:刘亚君转贴自:点击数:919文章录入:wrs设计理念:一堂好的阅读课应该做到:书声琅琅,议论纷纷,情意浓浓。本课蕴含着丰富而伟大的情感因素,如何让学生通过读来体验课文情感,进而抒发自我情感、升华自我情感?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感人至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一篇范例。但是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发自内心的感受到邱少云精神的伟大,那么如何调动学生的情感

11、因素呢?这一问题以成为此课教学的中心难点。在教学设计时,要特别注重情境的创设。首先,教师要有激情,以情感人,以情动情。老师始终饱含看对英雄的崇敬之情。其次,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强烈的视听效果,缩短了时空的距离,使学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邱少云处境的万分危急,以及邱少云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纹丝不动的壮举。在教学中,要非常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上,让学生通过讨论、读书、批划等多种形式,自主地学习。教学时以读为本,通过默读、轮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形式多样的朗读,使学生在读中深入地挖掘语言文字,品析重点词句,从而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地体会人物的崇高

12、精神。以读促情,以读促理解,使师生情感互动,充分发挥读”的作用和功能。也就是说课文内容是学生读懂的,是他们自主学习的结果。教学目的:1、体会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在烈火中纹丝不动而壮烈牺牲的伟大品质和高尚情操。2、学习通过分析人物言行、心理活动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3、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教学过程:一、听歌引入。今天,我给你们带来一首歌,让我们来欣赏一下。英雄赞歌多少英雄在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现在我们继续学习英雄,齐读课文我的战友邱少云c二、学习48节。1、听老师读,找出令你最感动的句子。.课件出示:找出令你感动的句子。能说:说出令你感动的理由。能读:读出你心中的感情。指

13、名读。小组讨论。2、反馈:(一)其它。(二)重点句子。出示:为了整个班,为了整个潜伏部队,为了这次战斗的胜利,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说理由:a、作者把邱少云比作(千斤巨石)板书,他们有什么相似点?(没有发出声音,没有挪动的地方,经得起火烤。)b、比较: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邱少云像千斤石头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c、男女分读,这两句意思相同吗?哪句好,为什么?(这样写出了邱少云高大形象。)读:指名一-生评一-指名一-齐读。(可用两个同学作比较来评。)我们知道,千斤巨石是一块石头,是没有感觉,没有生命的。而我们邱少云,他是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

14、的人,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谁能针对这句话提问。讨论:什么力量使他能这样做?(从正反两个方面解决。)a、反馈:b、此时,你觉得邱少云是怎样一个人?(不怕牲牺、严守纪律、顾全大局)一句话,当一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矛盾时,哪怕是用生命去换,邱少云也要以集体的利益为重。(板书)3、学习第7节。邱少云那伟大的举动,让我亲眼看到,有能力去救战友,却不能去救,这种心情是多么复杂呀!让我们来感受战友的心情。听我读第7节,同桌交流心情。(难受、紧张、担心、痛苦、满腔怒火)带着这种心情自由朗读。体会打动自已的地方,也要能说明读。学生交流(说说打动你的句子。)(喜欢这句的同学还有什么补充吗?)随机点拨:是什么像刀子

15、一样在绞着我的心?”(我的担心:看自己的战友被烈火熬着;能救自己战友又不能去救的那种矛盾。)一-自由读。邱少云的生死抉择牵动着战友的心,此时战友的心情就是我们的心情。让我们怀着这种心情齐读第7节。老师心中有个问题,这课文重点写邱少云,为什么把我”的心情活动写得那么详细?三、齐读碑文。邱少云走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在“391高地上,竖立着一块石碑,让我们站起来,面对邱少云,齐读碑文:为整体的胜利而自我牺牲的伟大战士邱少云同志永垂不朽。四、作业。查找有关英雄资料,举行说英雄,学英雄”的活动。五、板书。我的战友邱少云千斤巨石集体利益我的战友邱少云是一篇注重感情的文章,如果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能找到

16、情感的共存点,激发学生的情感,体会到烈火烧身依然能指然不动的英雄气概与超乎常人的坚强意志,应该就是成功了。俞老师本节课独到之处就是充分围绕一张插图做文章,包括了开头引入课堂的对插图的首次全方位、立体感知。有一环节很精彩,在老师提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后,老师提问对着图片你听到了什么?图片是没有声音的,教师这一提问让图片在学生眼中成了活的真实的场面,想象到了那草燃烧时毕毕剥剥的声音,一下字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另外,在具体阅读描写烈火烧身的段落时,再度用到了图片,但这时根据学生的观察情况来看,没有比课刚开始时有进一步的了解,还停留在同一水平上。教师的评价和朗读应该能起到一定的对情感的

17、推波助澜作用,有一女生上课举手很好,特别是老师在点了几名学生朗读句子都不理想时,她的朗读非常动情,如果教师及时表扬(整节课较少听到教师的表扬),大加渲染的话,这句重点句的朗读全班将是大不一样的,对整堂课的效果也会有较大促进作用。教师的过渡语,特别是情感上的起承转合处,应该率先做一个感情的铺垫。我们成功了一文,教师的引入设想得比较周到。整个教学设计对主题扣得比较紧。一个比较明显的是一一学生的朗读在经过一次次指导和个别读时,没有明显的提高。学生对于其中一句涌起了,欢乐的海洋。”在理解时出现了两次偏差,教师没有及时纠正指明。在一开始出示一张图片,是表示群众激动的场面的。但是图意不是很清楚,对于刚上二

18、年级的学生来讲不太容易理解。或者教师有明确的指示:看他们的脸上表情,你看到了什么?要好一点。从具体点着手,学生看起来简单明了。在课的一开始,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奥运会和什么是申奥,帮助学生弄清概念,也使课堂显得比较真实。我的战友邱少云再设计(上过这篇课文的教师很多,自认为杭派语文的王秋舟老师的感情很到位)一、朗读课题引入:今天我们就走到*年的*月*日,来看看我们的战友邱少云曾经作战过的地方,看看我们的英雄他的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二、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2、围绕你对文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印象?(邱少云和战友)三、品读课文:1、好好地朗读第四段,交流你的感受。2、出示重点句,交流重点词,结合图片,朗读。你想到些什么?用生活中火烧或开水烫的经历来体会。(小组)你是邱少云,你怎么样才能战胜得了身上难以忍受的巨痛?(用什么说服自己)你是战友,面对此情此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