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必修二第二专题语段_第1页
苏教必修二第二专题语段_第2页
苏教必修二第二专题语段_第3页
苏教必修二第二专题语段_第4页
苏教必修二第二专题语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二第二专题语段一个人的遭遇本文所写:索科洛夫得知家被德军轰炸毁灭,在等待中得知独生儿子牺牲;索科洛夫领养了孤儿凡尼亚,因车祸离开乌留平斯克,带着孩子到外地去谋生。一、阅读课文P37第三段到P38第二段,完成16题。TOCo1-5hz(他从右边走来,我打开车门,,而她呀,瞎,听了这话哭得更厉害,简直全身都哭湿啦!)1孩子是活泼的,在幼小的孩子脸上不协调地出现“沉默”“打量”和“叹了一口气”这类成人的神态动作,意在表现什么?2为什么“我的心立刻变得轻松和光明些了”?3索科洛夫认领凡尼亚靠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4“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他贴住我的身体,全身哆嗦,好像风下的一

2、根小草”,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凡尼亚理解索科洛夫的房东女主人为什么哭吗?为什么?6选出对文中理解正确的两项()A小说采用第二人称叙述的方式,叙述语言体现了强烈的个性色彩。B一个人的遭遇是节选,小说用的是口述式,与常见的“口述实录”不同。作者是受到一位老兵故事的启发而创作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有纪实小说的味道。C.一个人的遭遇是通过一位老兵对战争的回忆,讲述战争的创伤。D索科洛夫饱受战争痛苦,他的叙述始终是伤感的,然而又流露岀逆来顺受、几近麻木的心情。E.领养凡尼亚这一部分写得不够细,因为这件事是索科洛夫从战争创伤中走岀来的重要转机。凡尼亚是索科洛夫余生的精神慰藉。二、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完成14题

3、。两个失去亲人的人,两颗被空前强烈的战争风暴抛到异乡的沙子”什么东西在前面等着他们呢?我希望:这个俄罗斯人,这个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的人,能经受一切,而那个孩子,将在父亲的身边成长,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并且克服自己路上的各种障碍,如果祖国号召他这样做的话。我怀着沉重的忧郁,用目光送着他们”.本来,在我们分别的时候可以平安无事,可是,凡尼亚用一双短小的腿连跳带蹦地跑了几步,忽然向我回过头来,挥动一只粉红色的小手。刹那间,仿佛有一只柔软而尖利的爪子,抓住了我的心,我慌忙转过脸去。不,在战争几年中白了头发、上了年纪的男人,不仅仅在梦中流泪;他们在清醒的时候也会流泪。这儿重要的是能及时转过脸去。

4、这儿最重要的是不要伤害孩子的心,不要让他看到,在你的脸颊上怎样滚动着吝啬而伤心的男人的眼泪,1、请结合小说的内容,理解“这个俄罗斯人,能经受一切”的含义。2、“等到他长大了,也能经受一切”反映了俄罗斯人是个怎样的民族?3、“我”为什么不能让孩子看到男人的眼泪?4、“我”的感慨是作品主题的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填空。请写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场景:情节:二、阅读下文,完成16题。“这一切都不是证据。”我心想。“毕竟每一所文科中学都有一间美术教室,都有刷成黄色和绿色的走廊,墙上也都有老式弯形衣钩;就连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的美狄亚和九年级甲、乙两班之间尼采的小胡子,

5、也不能证明我现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须挂尼采像的明文规定。普鲁士文科中学的环境布置规定为:美狄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班之间;恺撒、马可奥勒留和西赛罗放在过道里;尼采挂在楼上一一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还有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一幅多哥的彩色画。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学校摆设。而且可以肯定,一时心血来潮在香蕉上写上“多哥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一个。学生们在学校里闹的恶作剧也都是老一套。此外,也可能我在发烧,我在做梦。1、“这一切都不是证据”,“我”寻找证据要证明什么?2、此时的“我”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3、学校中为什么挂

6、多哥的彩色画?4、文科中学的环境布置都一样,写“多哥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一个,这说明了什么?5、在小说中,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6、我的疑心在小说情节设置上有何特点?起什么作用?三、阅读下文,完成13题。我的目光扫过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这上面我看见了什么,自我来到这个停尸间之后,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在上端第一行。我认出了我的笔迹i这比照镜子还要清晰,还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其余的一切全都不足为凭,不论是关狄亚还是尼采,也不论是迪那里山地人的侧面照片,或是多哥的

7、香蕉,连门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数。这些在别的学校里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决不相信在别的学校有谁能用我的笔迹在黑板上写字。仅仅在三个月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日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因为黑板太短,美术教师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体写得太大了。他摇着头,自己却也用同样大的字在下面写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从小说的情节来看,这部分是小说的。2、“我”认出了什么?证据是什么?3、教师命令学生学写这段铭文的用意是什么?必修二第一专题语段答案我与地坛答案1、“荒芜但不衰败”或古老又充满生机2、人应该珍惜生命;每个人

8、都是要死的,但不应“急于求成”;人生的关键是如何活下去。3、古园中能给人以启迪的精神财富任谁也不能改变。夕阳映照着古园的坎坷之路,预示着人生道路是光明的。雨燕把天地叫得苍凉,隐含着落寞的人生必将爆发岀无穷的力量。苍黑古柏站立多年,人为什么不能在寂寞中前进。4、母亲活着的时候,“我”没能深彻母亲的苦难,现在“我”明白了自己的存在而使母亲遭此苦难,“我”于心不忍,所以,对母亲的离去也似乎感到一丝安慰。赞美母亲伟大充溢字里行间。5、母亲对儿子的爱是不张扬的,是默默的,一个人在人生十字路口徘徊而又奋然前行的人,必定蕴藏着母亲真挚的爱。这是对母亲的忏悔,更是对母亲的礼赞。最后的常春藤叶答案1、贝尔曼。老

9、贝尔曼平凡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心,虽然穷困潦倒,却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生命的代价。通过他,作者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美好心灵2、欧?亨利长于运用幽默、风趣、俏皮、夸张、讽刺、比喻的语言,渲染悲剧的喜剧色彩,让读者在俏皮的描写中,领悟内在庄严的思想感情,在生动活泼中给人启迪。3、这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情节空白,可以使小说产生岀人意料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是带着眼泪的微笑,令人荡气回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答案1、第一问,因为这些人给了作者生命、智慧及友爱,作者把这些看成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也因为这些人既熟悉又“陌生”,作者对他们的各个侧面有所了解,得到一点不完全的印象,现

10、在要“将体现他们内在美的外貌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第二问,安妮?莎莉文?麦西夫人不仅沟通了作者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而且教给了她“坚定地面对困难的坚强毅力”,“温柔和耐心”,“对于人类的同情心”。作者对麦西夫人充满了感激之情。2、C(作者没有感到恐惧或失落。从后文看,作者心里充满了美好的回忆,没有时间作其他感想;从更深一层的意义上说,作者内心世界是光明的,意志是坚强的,对生活充满了爱,也从社会得到了友爱与尊重,因此不可能产生低落情绪。)3、第一重喜悦是能见到光明第二重喜悦是在黑夜里能见到人造光明4“人类的天才”这一说法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包含了_对人类创造光明的赞美5、答:“激动人心”、“栩

11、栩如生”表现了作者对人类自然历史的赞美“短短”、“匆匆”表现了作者_对生活强烈的紧迫感6、答:真实含义是认真观察,积极思考7、答:运用了对比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一劝诫人们珍惜光明,珍惜光阴_鸟啼答案1、B2、ace3、生命和死亡全不相容,我们是为着生的,或是为着死的,非此即彼,在本质上不可兼得;同时,肯定生命的价值,春天必然来临,启示人们像鸟儿那样向死而生。4、“鸟啼”象征新生命,“鸟尸”象征死亡,两者在文中起到了强烈的对比效果,肯定了生命冲动力量的不可阻挡。5、春天不能抑制。(或:新的天堂和新的大地终要出现)6、(1)运用拟人、象征手法,将乌人格化,把自然当人看待,这是人与自然建立生命对话的

12、有效途径。(2)运用对比手法,严冬的乌尸(喻死亡)与暖春的乌啼(喻新生)形成鲜明的对比,肯定生命冲动的力量不可阻挡,启示人们像乌儿那样向死而生。(3)运用夹叙夹议的方式议论,以议论否定死歹肯定生。7、a、历史革命人物:夏明翰、刘胡兰,坦然面对死亡与敌人斗争,虽死犹生。b、动物界:斑羚飞渡、螳螂献身第二专题语段答案一个人的遭遇答案1、这样写,意在表现战争孤儿流浪漂泊,过早接触人世痛苦的境况2、因为“我”决定领养孤儿凡尼亚。3、靠的是善意的谎言,这是因为想让这个可怜的孤儿真正地把自己当做父亲。4、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孩子在听到“我是你的爸爸”后的表现,表现了战争给人造成的伤害,震撼人心。

13、5、不理解。因为凡尼亚是战争孤儿,小小年纪的他还不明白命运的悲惨,不明白战争的苦难,不理解别人的同情与怜悯,所以他不理解。6、CD(A第一人称;B.与常见的“口述实录”相近;E.写得特别细二、1、指的是索科洛夫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却默默地接受了命运的安排。这是作者对索科洛夫的高度赞扬。2、战争的灾难绐人带来了不幸,可是俄罗斯人不屈不挠的意志能够直面一切苦难。3、孩子越是天真可爱,就越发显出战争的残酷。“我”不想让孩子看到经历过战争的人的眼泪,是不想让孩子知道这样的痛苦,不想让他知道真相,让不幸的儿童能保住一些童心。4、升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答案一、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地点:战地医院

14、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情节:一个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二、1伤兵医院是不是自己的学校。2、我在发烧,我在做梦。3、希特勒企图恢复德国的殖民地,对学生进行殖民主义宣传。4、环境布置都一样,说明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写多哥万岁!的学生不止我”一个说明青少年盲从,受欺骗。5、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学校成了战地医院,学生成了伤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反映了战争对文明、人性的摧残。6、制造悬念。作用:引起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三、1、高潮2、“我”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证据是看到了黑板上自己留下的笔迹。3、暗示纳粹德

15、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第四专题语段答案荷塘月色答案一、1、(明丽透亮闪烁点点发亮清新自然)2、(“这“指”不能朗照“。朦胧的景象也别具风韵,且纵观全文,这样的景与作者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的心境相符。)3、(前两段文字体现了作者淡淡的喜悦,在荷塘心情暂时得到排遣。第三段通过“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描写,说明作者无法真正超脱那淡淡的哀愁。)4、(月光下的荷塘荷塘上的月色)5、(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6、(素雅、朦胧、静谧、和谐)TOCo1-5hz7、(满月朗照是必要的,隔着淡淡的云也别

16、有情趣。)8、光与影的组合光与影内在的和谐美。9、(叶和花衬托月色的朦胧柔和,树影衬托月光的轻盈。)二、1、(幽僻的路,蓊郁的树,淡淡的月光)2、(荷塘月色/荷香月色)3、(自由)4、(想自己愿意的事,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说自己愿意说的事,不受任何束缚。)听听那冷雨答案1、(首先是美感,然后听了“疏雨滴梧桐”和“骤雨打荷叶”是一种凄凉、凄清、凄楚,岛上听雨则多了一层凄迷。)2、(这是因为作者在岛上听雨更多了一种怀乡之痛在里面。)3、(作者听雨,是在听得人生,这三个阶段给人的感觉一定是不相同的,少年时候,年幼无知,在灯下听着雨声,听着故事,给人一种温馨;中年听雨,一个“客舟”表明了那种漂泊异乡的沧

17、桑;老年听雨在僧庐下,却想到了亡宋之痛,想到了祖国的分裂状态,心中多了一种浓浓的伤感。)4、(这里的谁应该是指故乡,是故乡在呼唤漂泊的游子。)祝福答案一、1、(因为鲁四老爷认为她败坏风俗,不干不净,祭祀时不让她沾手。)2、(鲁四老爷是个封建卫道士。)3、(眼睛窈陷,精神不济,十分胆怯,头发花白,记忆很坏,像木偶人)4、(第一次时,祥林嫂还不大明白其中的原因,只显岀“讪讪”和疑惑的表情;第二次时,祥林嫂已用血汗钱捐了门槛,以为赎了一世的“罪名”,可以“坦然的去拿酒杯和筷子”了,不料仍遭拒绝,因此才大TOCo1-5hz惊失色,此时她的精神支柱被彻底摧毁了。)二、1、(祥林嫂被劫走损害了鲁四老爷家的

18、体面,还给他家的生活添了麻烦,实在可恶,然而夫家劫回逃走的祥林嫂也是理所当然的。)2、(“可恶”是因为卫老婆子把荐来的人又抢走了,闹得沸反盈天,大大损害了鲁家的面子,“然而”再找一个像祥林嫂这么勤快的女仆也着实不容易。)3、(反映了鲁四老爷有浓厚的封建意识,为人自私伪善,冷酷无情。)三、1、(希望事情不要如自己所料的那样发生,但总是会发生。这里是担心祥林嫂会死的预感会应验。)2、(从“简捷”“始终没有抬头”“淡然”等可以看岀短工对祥林嫂的死漠不关心,将它看作很平常的一件事。说明了人心的冷漠。短工和祥林嫂是属于同一个阶层的人物,祥林嫂的死也激发不起他的同情,说明当时的世界已经冷漠到了无以复加的地

19、步。)3、(从吃饭时冷冰冰的氛围,“我”不敢问四叔祥林嫂的情况,“我”要离开,四叔也不很留等叙述中可以看岀来。)四、1、(因为后来雇佣女工,大抵非懒即馋,或者馋而且懒,左右不如意,而祥林嫂勤劳能干,所以四婶记挂她。)2、(她一路只是嚎,骂,抬到贺家墺,喉咙已经全哑了。拉岀轿来,两个男人和她的小叔子使劲的擒住她也还拜不成天地。他们一不小心,一松手,她就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头上碰了一个大窟窿,鲜血直流,用了两把香灰,包上两块红布还止不住,直到七手八脚的将她和男人反关在新房里,还是骂。说明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的影响,一女不嫁二夫的思想根深蒂固,她将再嫁看做很深的耻辱。)3、(卫老婆子认为祥林

20、嫂胖了,她的儿子也胖了,上头又没有婆婆,男人所有的是力气,会做活,房子是自家的,真是交了好运了。因为卫老婆子是鄙夷祥林嫂的,也看不起她的再嫁,没有想到她再嫁之后会有这样的生活,所以认为是运气照顾了她。/因为卫老婆子也是看不起祥林嫂改嫁的,但现实生活中,祥林嫂却过起了比较安稳的生活,她认为祥林嫂运气好。)林黛玉进贾府答案1、(敢于放诞无礼,在贾府中是实际掌权人的身份/善于逢迎讨好贾母/喜好弄权以显示自己的精明能干)2、(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先声夺人”的方法。语言、外貌、侧面烘托)3、(王熙凤的地位特殊,且显示出她受贾母宠爱。)4、(迎合了贾母、王夫人、邢夫人、黛玉以及迎春、探春、惜春三姐妹。体

21、现了她八面玲珑、极会说话、圆滑、善于逢迎)5、(一方面为了通过待客热情来炫耀她在贾府中地位,另一方面为了在贾母前表现她对黛玉的关切,讨好贾母。)必修二文学常识1、史铁生(1951-)北京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我与地坛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合欢树和命若琴弦2、欧亨利.(18621910)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之一,美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其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百科全书”。代表作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常春藤叶等3、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主要著作我生活的故事、愿我们充满信心、从黑暗中出来、我的后半生、海伦?凯勒日记等。4、劳伦斯(18851930)英国作家。成名作长篇小说儿子和情人,还有长篇小说虹5、肖洛霍夫(1905-1984)苏联作家。代表作静静的顿河、被开垦的处女地6、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德国作家,获1972年诺贝尔文学奖。作品有火车正点、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等。7、六国论选自嘉佑集笺注。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有嘉佑集。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后人称“一门父子三词客”。8、阿房宫赋选自樊川文集。杜牧,字牧之,唐代文学家。山行是他的名作,其中有“停车坐爱枫林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