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导学案926_第1页
苏州园林导学案926_第2页
苏州园林导学案926_第3页
苏州园林导学案926_第4页
苏州园林导学案92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州园林预习案【课堂目标导航】1、疏通课文,积累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3、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4、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学习重点】疏通课文,积累重点词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学习难点】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2、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学法指导】1朗读课文,查词典正音识字。初步了解说明文常用的几种方法。熟练朗读课文,找出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完成预习自测题。3初步了解说明对象及特征。

2、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要求独立完成。(温馨提示:课前的努力,会让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效果。)【知识链接】1、文体知识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1997年,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见证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历史。专家名人说园林: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一一陈从周鸟啼花落水西东,柏子烟青芋火红。人道我在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一一元.维则狮子林即景.说明文常用的方法及作

3、用2.走进作者说明方法特点作用举例子先推荐一种现象或说明一种道理,然后用具体例子。增加文章可信度。作比较通过与同类及相关的事物作比较,显示彼此异同。容易突出被说明对象的特点。打比方凭借事物间的相似点,把此物比作彼物,从而突出此事物。使要说明的对象形象可感。列数字从数量上说明事物的特征。通过数字获得对说明对象的准确了解,体现语言的准确性。引用引用文献资料、名人言论、古今诗词、农谚俗语来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下定义用准确、简明的语言揭示事物的特有属性。便于使读者对说明对象获得清晰的概念。作诠释用概括的语言对事物的某一方面作解释。不是精确的科学定义,有助于说明事物的特征。分类别把说明对象

4、按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小类,然后逐类加以推荐。便于将复杂事物说得眉目清楚。列图表是文字说明的一种辅助方法。使说明对象简明清晰。摹状貌如同描写一样的表示说明对象的外部特征。使说明对象形象,明晰。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我国现代作家、著名语文教育家,有“卓越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早年实验新式教学,当小学教师。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等。【预习自测】一、给划线的字注音:TOCo1-5hz轩榭()重峦()叠嶂()丘壑()嶙峋()池沼()斟酌()镂空()蔷薇()着眼()回廊()解释嶙峋:镂空:因地制宜:斟酌:阅历:

5、标本:回廊:重峦叠嶂:丘壑:蔓延:别具匠心:闲适第一课时探究案【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掌握“轩榭、败笔、丘壑、嶙峋、镂空、蔷薇、明艳”等词语。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苏州园林总体特点。3、理清文章结构,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4、学习作比较、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质疑探究】一、字词积累听写词语二、朗读课文1、我诵读2、分组朗读3、全班齐读二、整体感知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探究点一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探究点二文章从哪几个方面说明了苏州园林的主要特征?探究点三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训练案【强化记忆】【当堂检测】一、根据下面的意思,填上合适的成语。TOCo1-5hz根据各地的实际情

6、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独有的巧妙的构思。()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重重叠叠的山峰、峭壁。()。.二、总体把握课文、说明对象:。说明顺序:顺序,由到,由到次。总特点(共同点)。作者的总印象。【课后作业】1、背本课词语与解释2、熟读课文3、背诵有关说明文的几种方法与顺序。第二课时探究案【学习目标】1、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领略作者笔下的画意美。2、熟悉说明方法,学习用举例子、作比较等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复习检测】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有【质疑探究】探究点一试在课文中找出并划出3-6段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并填空。第3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仝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5自然段的中心句是“”。第

7、6自然段的中心句是“”。探究点二读第3、4、5段,说说这三段运用的说明方法并思想到其作用。探究点三以第5段为例,试分析运用的说明方法【拓展延伸】运用文中所学知识,推荐你所熟悉的一个景点。训练案【强化记忆】【当堂检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说明方法(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2)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蔷薇木香。()(3)摄影家挺喜欢这些门和窗,他们斟酌着光和影,摄成称心满意的照片。()(4)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二、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练习。(一)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阑干大多漆广漆,那是

8、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材。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的感觉。而到花开时节,却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本段的说明对象是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采用的说明方法概括全对的一项是()A举例子打比方B分类别作比较C打比方分类别D作比较举例子【课后作业】.背诵重要语段。故宫博物院预习案【课堂目标导航】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2、思想到、学习课文按照空间顺序推荐建筑群和详略得当的说明事物的方法。3、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思想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4、认识故宫是

9、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学习重点】1、积累生字新词,熟读课文。2、理请本文说明顺序。【学习难点】苏州园林导学案以太和殿为例,思想到本文重点突出,详略得当的写作特色。【学习方法指导】1、朗读课文,完成预习任务: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给段落标上序号。再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按顺序主出故宫博物院的参观路线(注意:方位词)在此基础上汇总报告本文的说明顺序。2、认真限时完成预习自测,规范书写。小组合作讨论,答疑解惑。【知识链接】.一、作者推荐:黄传惕,1934年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编辑。笔名黄羽,湖南平江人。代表作有天安门颂北京,我心中的城故宫博物院等。二、故宫资料:故宫为明、清两

10、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宫,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故宫又称紫禁城。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公元1406年即开始营造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落成。1924年清逊帝爱新觉罗溥仪被逐出宫禁。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靠近它一步的。紫禁城全貌紫禁城宫殿位于北京城中心,东西宽753米,南北长961米,占地面积723600余

11、平方米,周围环以10米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南名午门,北称神武门,左右为东华门、西华门,其中午门和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城内古建筑总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一说为163,000平方米),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其布局与形制均严格按照封建礼制和“阴阳五行”学说设计与营造,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紫禁城前半部(南半部)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中心,东西辅以文华、武英二殿,统称为“外朝”,是明、清两代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及其他重要庆典的场所。三大殿建于高8.13米的3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其中太和殿面积2,370平方米,高33.33米,重檐庑殿黄色琉璃瓦

12、顶,是现存中国古代建筑中最高大的建筑,是封建皇权的象征,皇帝登极、万寿、大婚、册立皇后等均在这里举行。保和殿顶为重檐歇山式,殿内沿袭宋、元“减柱造”法式,空间开阔,在清代是宴请王公、举行殿试等的地方。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又名后三宫。左、右为东、西六宫,后为御花园,分别为皇帝、皇后、妃嫔们的寝宫和活动场所。在此以外,东有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等建筑,习称外东路,为准备皇帝退位后生活所建。西有慈宁宫、寿康宫、寿安宫等建筑,习称外西路,专供皇太后、太皇太后、太妃、太嫔等起居之用。皇子们的居所原在东、西六宫之后,称东、西五所,后迁至宁寿宫之南,称南三所。所有后半部统称“内廷”。清代

13、雍正之后,皇帝移居养心殿,乾清宫改为接见外国使臣场所。乾清门外东有九卿房,为九卿值班处。西有军机处,为军机大臣值班所。养心殿位于西六宫南,为皇帝日常办公地,同时在此召见臣僚。与之相苏州园林导学案对称的地方为奉先殿,是供奉祭祀祖先处。整个紫禁城宫殿建筑,是中国历代宫殿建筑的继承与发展,是中国现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古代宫殿建筑群。【预习自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矗立()鳌头()湛蓝()琉璃()鎏金()蟠龙()中轴线()金銮殿().击磬()玉玺()檀木()攒()乾清宫()坤宁宫()zhao()书肃穆()上谕()额枋()藻井()垂脊().jiao()健蟠龙()妃嫔()翊坤宫()

14、修缮()jiong()然不同2、解释玲珑:湛蓝:布局i:肃穆:幽雅:悠扬:井然有序:举世闻名:第一课时探究案【学习目标】巩固生字新词。熟读课文,明确文章说明对象,理清课文写作顺序。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质疑探究】一、朗读课文1、我诵读2、分组朗读3、全班齐读二、探究问题探究点一1.课文可分几部分,概括每部分大意。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推荐故宫的?探究点二(读第一、二段)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在作者的笔下,故宫有什么特征?请找出最能概括故宫特征的语句来说明。【拓展延伸】以本文设计的写作顺序为例,请设计一条导游路线(校园、公园、陵园等均可。)训练案【快速记忆】苏州园林导学案【当堂检测】1、按课文内

15、容填空后三宫往北就是御花园。御花园面积不大,有大小十多座,但毫无拥挤和的感觉。这里的建筑布局,环境气氛,和前几部分同。、池馆水榭,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坛盆景、。来到这里,仿佛进入苏州园林。.2、说明事物要抓住事物的特征按顺序进行说明。故宫博物院就是抓住故宫建筑群的,的特征按空间顺序来说明的。【课后作业】背重要段落。第二课时探究案【学习目标】认识说明方法在说明中的作用,思想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了解故宫博物院各部分主要建筑的方位、特征、用途,了解故宫博物院的特点。认识故宫是中国古代的艺术宝库,激发民族自豪感。【质疑探究】探究点一第二部分哪些段落推荐的是前朝,哪些是内廷?前朝主要推荐了哪些建筑?采用什么说明顺序?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探究点二作者推荐了太和殿的哪些方面?太和殿有何特征?作用是什么?探究点四对前朝建筑作者详写了什么?略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把太和殿作为解说的重点?为什么一再强调三大殿在紫禁城的中心线上?探究点五内廷主要推荐了什么?有何特点?推荐主要写了龙,而后三宫为什么凤凰逐渐增多呢?【拓展延伸】揣摩文中写“龙”的句子,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