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水资源分区规划配置分区划分表_第1页
表1水资源分区规划配置分区划分表_第2页
表1水资源分区规划配置分区划分表_第3页
表1水资源分区规划配置分区划分表_第4页
表1水资源分区规划配置分区划分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36表1 水资源分区规划配置分区划分表一级区二级区地(县)级行政区总面积(km2)计算面积(km2)盆地区面积(km2)山丘区面积(km2)备注:表2 水资源分区逐年降水量和天然年径流量系列年 份二级区市级行政区年降水量天然年径流量mm万m3mm万m31956:小计:分区合计2004:小计:分区合计表3 水资源分区年降水量特征值二级区(或地级行政区)计算面积(km2)统计年限年 数统计参数不同频率年降水量(mm)年均值(mm)CvCs/Cv20%50%75%95%19562000年4519561979年2419802000年212004年分区合计19562000年45195

2、61979年2419802000年212004年 表4 水资源分区主要控制站历年逐月径流量主要控制站站名年 份项 目径流量(万m3)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 年1956实 测修正前天然修正后天然1979实 测修正前天然修正后天然1980实 测天 然2004实 测天 然:注:1. 主要控制站包括代表站和控制工程节点站,按表中内容逐站填写;2. 表中“修正后天然”一项是指改善系列一致性的修正值;不作一致性修正的,在相应格位“空白”;19802000年系列不作修正。表5 水资源分区天然年径流量(地表水资源量)特征值二级区(或地级行政区)计算面积(km2)统计年限年 数

3、统计参数不同频率天然年径流量(万m3)年均值(万m3)CvCs/Cv20%50%75%95%19562000年4519561979年2419802000年21:合计19562000年4519561979年2419802000年21 注:此表按二级区和地级行政区分别填报。表6 水资源分区径流代表站典型年及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月分配径流量单位:万m3测站名称所在典型年出现年份天 然 径 流 量 汛 期河流二级区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全年起止月份天然径流量偏丰年P=20%平水年P=50%偏枯年P=75%枯水年P=95%多年平均注:本区无水文站资料可不填。表7 水资源分区

4、及二级分区出入境地表水量 单位:万m3分区二级分区年 份入境水量出境水量其中流出省界水量19562004;注: 根据控制站推算,按分区和二级区分别填报。表8 水资源分区主要河流情况 水量单位:万m3河流名称所属水系起点河口河长流域面积km2在本分区流域面积km2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 (本区内)多年平均出境水量其中出省水量备注562000802000562000802000562000802000注: 填报流域面积在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没有系列资料的可简化,在备注里说明。表9 水资源分区地下水水源地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及超采区状况地下水水源地所在计算面积(km2)多年平均地下水超采区*4名称

5、类型*1性质*2二级区地(县)级行政区II级类型区*3名称资源量(万m3)可开采量(万m3)实际开采量(万m3)面积(km2)多年平均超采量(万m3)主要环境地质灾害年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速率(m/a)地面沉降其它环境地质灾害简要描述截止2000年底累计最大沉降量(mm)年均地面沉降速率(mm/a):注:*1 指中小型(日开采量小于5万m3),大型(日开采量515万m3)或特大型(日开采量大于15万m3);*2 指松散岩类浅层地下水、松散岩类深层承压水、岩溶水或基岩裂隙水;*3 指山间平原区、一般山丘区或岩溶山区;*4 未形成地下水超采区时,可不填写此栏;*5 该表同样适用于矿化度为1g/LM2

6、g/L的区域。表10 水资源分区河流水质分类现状二级区(或地级行政区)时段总河长及河名(km)评价河长(km)类类类类类劣于类河长(km)占评价河长的百分数()河长(km)占评价河长的百分数()河长(Km)占评价河长的百分数()河长(km)占评价河长的百分数()河长(km)占评价河长的百分数()河长(km)占评价河长的百分数()全年汛期非汛期表11 水资源分区不同质的地下水资源量状况二级区地级行政区类型区2地下水计算面积(km2)地下水性质*1不同类别的地下水备注IIIIIIIVV面积(km2)资源量(万m3)面积(km2)资源量(万m3)面积(km2)资源量(万m3)面积(km2)资源量(万

7、m3)面积(km2)资源量(万m3):注:*1 地下水性质指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岩溶水或基岩裂隙水;*2 指山间平原区、一般山丘区或岩溶山区;表12 水资源分区水资源总量特征值二级区(或地级行政区)面积(km2)统计年限年 数统计参数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万m3)年均值(万m3)CvCs/Cv20%50%75%95%19562000年4519561979年2419802000年21:分区合计19562000年4519561979年2419802000年21注:此表按二级区和地级行政区分别填报。表13 水资源分区当地水资源可利用总量 水量单位:万m3水资源二级区地级行政区多年平均地表水可利用量

8、多年平均年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多年平均年地表水可利用量与地下水可开采量间重复计算量多年平均年水资源可利用总量平原区山丘区合计:分区合计表14 水资源分区2004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调查统计水资源二级区行政区人口(万人)GDP(万元)农业总产值(万元)火核电累计装机容量(万kw)工业总产值(万元)工业增加值(万元)当年价2000年可比价当年价2000年可比价总人口其中:当年价2000年可比价当年价2000年可比价合计其中:火核电合计其中:火核电合计其中:火核电合计其中:火核电城镇人口非农业人口:合计续表14 水资源分区2004年主要经济社会指标调查统计水资源二级区行政区耕地面积(万亩)播种面积(万亩

9、)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粮食产量(万吨)农田实灌面积(万亩)林牧渔用水面积(万亩)牲畜(万头)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小计水田水浇地菜田合 计林果地灌 溉草 场灌 溉鱼 塘补 水大牲畜小牲畜合计合计表15 水资源分区2004年地表水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水资源二级区或灌区市级行政区工程规模蓄 水 工 程引 水 工 程提 水 工 程调 水 工 程工程所在地说明数量(座)总库容(万m3)兴利库容(万m3)现状供水能力(万m3)设计供水能力(万m3)数量(处)引水规模(m3/s)现状供水能力(万m3)设计供水能力(万m3)数量(处)提水规模(m3/s)现状供水能力(万m3)设计供水能力(万m3)数量(处)调

10、水规模(m3/s)现状供水能力(万m3)设计供水能力(万m3)大型中型小型塘坝/:注:1. 调水工程指大分区之间的调水;2. 工程规模:蓄水工程按总库容划分,大型1.0亿m3,1.0亿m3中型0.1亿m3,0.1亿m3小型0.001亿m3,塘坝0.001亿m3,引、提、调水工程按引、提、调水规模划分,大型30m3/s,30m3/s中型10m3/s,小型10m3/s;3. 现状供水能力可以用19952005年期间实际年最大供水量代替。表16 水资源分区现状年地下水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水资源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浅层地下水深层承压水备注生产井数量(眼)其中:配套机电井数量(眼)现状年供水能力(万m3)生

11、产井数量(眼)其中:配套机电井数量(眼)现状供水能力(万m3):注:1. 混合开采井根据其主要取水层填在“浅层地下水”栏或“深层承压水”栏中,并在“备注”栏作出详细说明;2. 现状供水能力可以用19952005年期间实际年最大供水量代替;表17 水资源分区现状年其他水源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水资源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工程所在地说明数量(座)处理能力(万t/d)年利用量(万m3)数量(处)年利用量(万m3): 表18 水资源分区2004年大中型水库调查统计水库名称所在位置河流总库容(万m3)兴利库容(万m3)年供水能力(万m3)兴建日期主要任务供水范围水资源二级区市级行政区: 注

12、:水库按总库容划分:大型1.0亿m3,1.0亿m3中型0.1亿m3,0.1亿m3小型0.001亿m3。建议填写重要的小型水库。表19 水资源分区现状供水量调查统计水量单位:万m3年份二级区市级行政区地 表 水 源 供 水 量地下水源供水量 其他水源供水量总供水量污水直接利用量长距离输水损失备注蓄 水引 水提 水调水小计浅层淡水深层承压水微咸水小计污水处理再利用集雨工程小 计调出区名称调入水量2004:分区合计表20 水资源分区大中型蓄引提水工程实际供水量调查 万m3 二级区工程名称工程类型年份供水总量 其中城市农村备注2004分区合计表21 水资源分区现状用水量调查统计单位:万m3年份二级区市

13、级行政区城 镇 生 活 用 水 量农 村 生 活 用 水 量工 业 用 水 量城 镇居 民城 镇公 共城镇环境用水小 计农 村居 民大牲畜小牲畜小 计火(核)电一 般工 业小 计其 中城 镇2004:分区合计续表21 水资源分区现状用水量调查统计单位:万m3年份二级区市级行政区农 田 灌 溉 用 水 量林 牧 渔 用 水 量总用水量水 田水浇地菜 田小 计林果地灌 溉草 场灌 溉鱼 塘补 水小 计2004:分区合计表22 水资源分区重点工业企业2004年取水量及耗水量调查二级区名称市级行政区企业名称主导产品 规模产量供水水源取水量(万m3)耗水量排水量 备注合 计 其中:地下水注:统计本区年取

14、水量超过100万m3的工业企业。表23 水资源分区用水消耗量估算水量单位:万m3年份二级区(或市级行政区)工 业城 镇 生 活农 村 生 活火电一般工业小 计耗水量 耗水率(%)耗水率(%)耗水量耗水量耗水率(%)耗水量耗水率(%)耗水量耗水率(%)2004分区合计注:统计年份为2004年,按水资源二级区和地级行政区分别填报。续表23 水资源分区用水消耗量估算水量单位:万m3二级区(或地级行政区)农 田 灌 溉林 牧 渔合 计年份水 田水浇地菜 田小 计耗水量耗水率(%)耗水量耗水率(%)耗水量耗水率(%)耗水量耗水率(%)耗水量耗水率(%)耗水量耗水率(%)2000:2004:表24 水资源

15、分区2004年废污水排放量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调查分析二级区市级行政区年废污水排放量(万m3)城镇生活工业合计其中火电直流冷却水: 表25 水资源分区2004年城市生活及工业废污水排放及处理再利用情况二级区排放量(万m3)集中处理量(万m3)再利用量(万m3)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合计总量其中总量农业工业生态一级处理量二级处理量:表26 水资源分区现状年城市污水处理厂情况处理厂名称城市名称污水排放量(万t)设计处理能力(万t/d)实际年处理量(万t)污水处理率(%)处理后污水利用量(万t)处理后的污水去向备注如果有2005年的资料也填报。表27 水资源分区2004年分区水量平衡分析 单位:万m3二级区

16、当 地产水量(W当地水)入境水量(W入境)深层承压水开采量(W深层)用水消耗量(W用耗)非用水消耗量(W非用耗)出境水量(W出境)区内蓄水变量(V)跨区调入调出水量平衡差(W)地表水地下水合计河湖库蒸发损失潜水蒸发排水蒸发损失合计地表水地下水合计湖库蓄变量浅层地下水蓄变量合计W调入W调出:注:1. 对2000年和2004年分别进行水量平衡分析;2. 河湖库蒸发损失是指河湖库的水面蒸发和土壤浸润蒸发; 3. 排水蒸发损失是指用户排污口至河流纳污口之间的水面蒸发和土壤浸润蒸发;4. 地下水蓄变量指浅层地下水年初储存量与当年末储存量之差,年初地下水位较高时取“”,反之取“”,湖库蓄变量指年初河湖库储

17、存量与当年末储存量之差,年初河湖库水位较高时取“”,反之取“”;5. 当地产水量为区内降水形成的水资源总量;6. 平衡差W =(W当地产W入境W深层W调入)(W用耗W非用耗W出境W调出V)。表28 水资源分区2004年用水指标统计分析水资源五级区(或县级行政区)人 均用水量(m3/人)单位GDP用水量(m3/万元)城镇生活用水指标(L/人日)火电用水指标(m3/万kw)一般工业用水指标(m3/万元)林牧渔用水指标(m3/亩)农田灌溉用水指标(m3/亩)农村居民用水指标(L/人日)牲畜用水指标(L/头日)居民住宅公共综合按总产值按增加值林果灌溉草场灌溉鱼塘补水水田水浇地菜田综合大牲畜小牲畜:注:

18、1. 统计年份为2004年情况。表29 水资源分区当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二级区地表水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资源总量供水量(万m3)水资源量(万m3) 开发率开采量(万m3)水资源量(万m3)开采率用水消耗量(万m3)水资源总量(万m3)水资源利用消耗率(3)=(1)/(2)(4)(5)(6)=(4)/(5)(7)(8)(9)=(7)/(8):注:1. 表中(1)、(2)、(4)、(5)、(7)、(8)等项目均为19912000年的平均值;2. 地表水供水量中要考虑跨区调水的影响(调出为正,调入为负);3. 用水消耗量中要扣除深层承压水和跨区调水供水量所形成的用水消耗量。表30 水资源分区地下水

19、超采情况调查(二)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名称所涉及水资源二级区名称所涉及行政区名称漏斗性质1形成漏斗初始年份漏斗区漏斗中心2004年地下水总超采量2(万m3)面积(km2)周边地下水埋深(m)20世纪90年代年均扩展速度(km2/a)所在县、乡、村地下水埋深(m)20世纪90年代年地下水位下降速率(m/a)开采量(万m3)超采量(万m3)起止年份超采量注:*1 开采含水层为潜水或弱承压水时填“浅层地下水”,开采含水层为深层承压水时填“深层承压水”,开采含水层既有“浅层地下水”又有“深层承压水”时填“混合”; *2 指形成漏斗初始年份至2000年底期间漏斗区地下水累计超采量,即该期间累计地下水开采量与

20、该期间累计地下水总补给量的差值。表31 水资源分区岩溶大泉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二级区岩溶泉名称岩溶水资源量本区(二级区、市)可利用量2004年实际利用量天然资源量可开采量合计其中城市、工业农业万m3/a M3/s万m3/aM3/s万m3/aM3/s万m3/a万m3/a万m3/a:表32 水资源分区人口发展指标人口单位:万人二级区地级行政区水平年总人口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城镇化率(%)城镇用水人口农村用水人口2004年2010年2025年:注:城乡人口统计按1999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关于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试行);城市(镇)化率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用水人口难以预测时,可以直接采用城镇或农村

21、人口作为用水人口填表,但区内有大城市或外来人口较大情况下,应预测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的用水人口;同时对于流出人口多的农村也应考虑其流出人口的影响。表33 水资源分区国民经济各行业发展指标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增加值(万元)总产值(万元)年新增建筑面积(万m2)火电一产二产三产总计一产二产三产总计装机容量农业高用水工业火电一般工业工业小计建筑业商饮业服务业三产小计农业高用水工业火电一般工业工业合计建筑业商饮业服务业三产小计(万kW)2004年2010年2015年:注:采用2000年可比价计算; 应采用海河流域水资源细则中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标准进行行业分类;增加值和总产值之间较强的经济联系,

22、各行业增加值除以其总产值为该行业增加值率,增加值率小于1,一般在0.20.6之间,各地和各行业增加值率均有差异,可参考现状情况及结合未来发展趋势综合确定;年新增建筑面积可根据建设部门规划数据计算,也可按照人均建筑面积规划指标推算;表34 水资源分区新增工业项目情况表分区行政区工业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主要产品建设规模计划建成及取水年份进展情况,是否立项及批复文件号1212续表34 水资源分区新增工业项目情况表分区工业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取水水源取水地点、取水方式及水源工程应急水源年取水量(万m3)耗水量(万m3)是否通过水资源论证,批复文件1212注:如果一个工程分期建设,应分别填写。表35 水资源

23、分区不同灌溉类型灌溉面积指标 面积单位:万亩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渠灌区井灌区井渠结合灌区总计水田水浇地林果地草场合计水田水浇地林果地草场合计水田水浇地林果地草场合计水田水浇地林果地草场合计2004年2010年2015年:注:按有效灌溉面积填报。续表35 水资源分区城乡生活需水量预测成果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城镇生活农村生活用水人口(万人)利用系数强化节水方案用水人口(万人)利用系数强化节水方案净定额(l/p.d)净水量(万m3)毛水量(万m3)净定额(l/p.d)净水量(万m3)毛水量(万m3)2004年2010年2015年:注:2004年现状按实际调查统计数据填报,下各表同; 净需水量应按

24、照用水人口计算;表36 水资源分区农田灌溉净需水量预测成果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田间亩均灌溉水量(m3/亩) 灌溉净需水量(万m3)定额类型P=50%P=75%P=95%P=50%P=75%P=95%水田水浇地水田水浇地水田水浇地水田水浇地合计水田水浇地合计水田水浇地合计2004年2010年2015年:注: 定额类型分为充分灌溉和非充分灌溉两类,缺水地区一般可采用非充分灌溉定额;,p95栏可以不填(按照供水破坏考虑)。 灌溉定额应根据灌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田间灌溉方式和复种指数综合确定; 水量按各类灌区灌溉面积与其对应降水频率下灌溉定额乘积计算后填表; 本表中水浇地包括菜田。表37 水资源分区

25、农田毛需水量预测成果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强化节水方案渠系水利用系数毛需水量(万m3)渠灌井灌混灌综合P=50%P=75%P=95%2004年2010年2015年:注: 各类灌区渠系水利用系数根据节约用水规划成果确定,为其各级输水、配水系统水利用系数的连乘积; 平均综合水利用系数应根据该分区毛需水总量与其净需水总量推算; 各降水频率下的毛需水量为其对应降水频率下各类灌区毛需水量合计数; 混灌指井渠结合灌溉。表38 水资源分区林牧渔业需水量预测成果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灌溉(补水)净定额(m3/亩)牲畜用水定额(l/头.日)年净需水量(万m3)利用系数年毛需水量(万m3)多年平均P50%P=75

26、%P=95%大牲畜小牲畜P=50%P=75%P=95%多年平均林果地草场鱼塘林果地草场鱼塘林果地草场鱼塘林果地草场鱼塘2004年2010年2015年:表39 水资源分区工业需水量(河道外)预测成果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强化节水方案定额年净需水量水利用系数年毛需水量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火(核)电合计其中:火(核)电火电非电力合计其中:火电循环直流(m3/万元)(m3/亿kWh)(万m3)(万m3) 200420102015分区合计注: 高用水工业和一般工业净定额均采用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指标;火电用水采用单位装机用水定额法计算,新增机组全部为空冷机组,单机容量在30万千瓦以上的按照百万千瓦年用水600

27、万立方米计算,单机容量在30万千瓦以下的按照百万千瓦年用水800万立方米计算,年运行小时按6000小时考虑;表40 水资源分区建筑业与第三产业需水量预测成果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强化节水方案净定额年净需水量水利用系数年毛需水量建筑业商饮业(m3/万元)服务业(m3/万元)建筑业(万m3)第三产业(万m3)建筑业(万m3)第三产业(万m3)单位建筑面积(m3/m2)增加值(m3/万元)2004年2010年2015年:注: 建筑业需水以单位建筑业面积用水量指标预测为主,以万元增加值用水量指标预测复核; 2004年利用系数可通过典型调查和用水量综合分析确定,未来各规划水平年利用系数可通过供水规划与节

28、水规划综合确定。表41 水资源分区城镇生态环境美化需水预测成果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规划目标河道外净需水定额年净需水量(万m3)年毛需水量合计(万m3)绿化(万亩)河湖补水(万亩)环境卫生(km2)绿化(m3/亩)河湖补水(m3/亩)环境卫生(m3/km2)绿化河湖补水环境卫生合计2004年2010年2015年:合计注:环境卫生年净需水量以城市面积定额法计算,主要为清洁马路及公共设施用水。表42 水资源分区强化条件下 保证率需水量预测成果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净定额净需水量生活高用水工业一般工业火电建筑业商饮业服务业农田灌溉生活工业建筑业三产农业合计循环直流增加值建筑面积l/p.dm3/万元m

29、3/亿kWhm3/万元(m3/m2)m3/万元m3/亩万m32004年2010年2015年:续表42 水资源分区强化条件下 保证率需水量预测成果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水平年净需水量供水管网利用系数灌溉利用系数毛需水量生活工业建筑业三产农业合计生活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农业生态合计万m3万m32004年2010年2015年:注: 建筑业以单位建筑面积用水定额法预测,可采用万元增加值用水定额法复核。供水管网利用系数是指生活、工业及建筑业和第三产业用水而言,灌溉水利用系数是针对农业用水而言; 除了农业灌溉以外,P50、75、95的生产、生活、生态需水量是相同的,农业需水量需按照50、75 计算,95年份的农业

30、需水量不能保证,可以按照75年份的需水量填报。表43 水资源分区在建及规划水库工程基本情况水库名称所 在建设年限总库容(亿m)兴利库容(亿m)设计供水能力(亿m)水库任务供水范围主要用户供水城市名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总投资(亿元)供水分摊投资(亿元)单方水投资(元)单方水成本(元)淹没影响人口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注:1. 大型及重要中外水库工程填写此表(总库容1.0亿m为大型,1.0亿m总库容0.1亿m为中型);2.供水范围填写供水的地、县名。 表44 水资源分区在建及规划水库工程基本情况水库名称所 在所在河流河流集水面积坝址控制面积河流多年平均来水量水库坝址年均来水量上下游水库建设情况备注二级

31、区市级行政区长系列短系列长系列短系列系列应说明:注:1. 大型及重要中外水库工程填写此表(总库容1.0亿m为大型,1.0亿m总库容0.1亿m为中型);2.供水范围填写供水的地、县名。 表45 水资源分区上游在建及规划引水工程基本情况引水工程名称所 在取水口规划工程建设年限设计引水流量(m3/s)多年平均年供水量(亿m)供水范围主要用水户供水城市名称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总投资(亿元)单方水投资(元)单方水成本(元)备注二级区市级行政区:注:1. 大型及重要中型引水工程填写此表(引水流量30 m3/s为大型,30 m3/s引水流量10 m3/s为中型) ;2. 供水范围填受水的县级行政区名称。表4

32、6 水资源分区在建及规划提水工程基本情况 提水工程名称所在取水口名称规划建设年限设计提水流量(m3/s)设计提水装机容量(万kw)多年平均年供水量(亿m)供水范围主要用户供水城市名新增灌溉面积(万亩)总投资(亿元)单方水投资(元)单方水成本(元)备注二级区地级行政区:注:1. 大型及重要中型提水工程填写此表(提水流量30 m3/s为大型,30 m3/s提水流量10 m3/s为中型);2. 供水范围填受水的县级行政区名称。表47 水资源分区规划跨流域调水工程情况工程名称调出区供水范围引水规模(m3/s)调出区年均调出水量(亿m3)受水区年均调入水量(亿m3)工程投资(亿元)移民补偿费(亿元)年运行费(亿元)单方水投资(元)单方水成本(元)备注二级区水系引水口位置城市农村生态合计:表48 水资源分区规划中小型工程情况 二级区市级行政区规划工程供水量(万m)单方水投资(元)单方水成本(元)备注2000年2004年蓄水工程引提工程合计蓄水工程引提工程蓄水工程引提工程50%75%95%50%75%95%50%75%95%:注: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