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解读_第1页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解读_第2页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解读_第3页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解读_第4页
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解读 主要内容奖特扶对象资格确认与管理法定奖励优待政策与管理主要兼容政策与管理利益导向工作重点一、计划生育奖特扶对象资格确认与管理(一)奖励扶助:政策回顾国家建立的利益导向基本制度。2004年试点。2005年:全面实施,每人每月50元,独生女对象每人每月60元。2007年:列为省政府民生工程,子女死亡对象每人每月另增加50元。2008年:子女死亡对象纳入特扶。2009年:提标到每人每月60元,独生女对象70元。2011年:“半边户”纳入奖扶。2012年:提标到每人每月80元,独生女对象90元。2014年:独生女对象提标到每人每月100元。退出省民生工程,纳入部门常态化管理。

2、年标准为960元、1200元(独生女)、1560元(一般子女死亡)、1800元(独生女死亡)。资金负担:国定标准,由中央、省财政按5:5比例负担,其中比照西部大开发政策的30个县(市、区)按8:2比例负担。省提标部分,省财政承担。(一)奖励扶助:执行依据 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修订)的通知(皖人口发20095号)。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管理规范(修订)的通知(皖人口发20094号)。国家人口计生委、财政部关于将符合规定的“半边户”农村居民一方纳入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的通知(人口政法201

3、153号) 省财政厅、省人口计生委关于调整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标准的通知(财教2014185号)(一)奖励扶助:政策口径 奖扶对象的四个基本条件:(1)户口: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是法律赋予农户的用益物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是农民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应当享有的合法财产权利。在奖扶对象资格确认过程中,对象应同时具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以此作为户口界定依据。 (2)生育:1973年以来没有违反计划生育法规、规章或政策规定生育;(3)子女:现存一个子女或两个女孩或子女死亡现无子女;(4)年龄: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年

4、满60周岁。 (一)奖励扶助:政策口径 生育(收养)合法性界定的“一个界限”: 1982年1982年3月31日之前(1981年6月24日“16条”出台顺延9个月) :两孩政策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均视为合法;再婚夫妇,再婚后生育不超过两个孩子均视为合法。1982年4月1日之后:一孩半政策1982年2月底之前:事实收养(一)奖励扶助:政策口径生育(收养)合法性界定的“三种情形”: 1、原配夫妻:1982年3月31日之前生育(收养)不超过两个孩子均视为合法,符合条件的纳入奖扶;在此之后,比照不同时期生育政策,按照有利于当事人原则确认。(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不在此列)。2、再婚夫妻:以其本人生育(收养)的子

5、女数分别计算,1982年3月31日之前生育(收养)不超过两个孩子均视为合法,符合条件的一方或双方纳入奖扶;在此之后,按照现行再婚生育政策确认:“再婚夫妻,再婚前生育子女合计不超过两个的,但不适用于复婚夫妻”。3、收养子女: 1982年2月底之前:事实收养;1982年3月1日1999年3月31日:司法公证或收养登记,或由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民政部门出具符合当时收养条件的证明;1999年4月1日之后:依法办理收养登记 。(一)奖励扶助:政策口径 村改居户口认定:2004年起,由政府统一规划,村改居,居民由农业户口转为非农户口或城市居民户口的。其他条件符合奖励扶助条件,自2016年起,可以纳入奖扶。

6、生育史问题:对生育史问题不必深究,合法抱养、现存子女数符合条件,同时符合奖扶其它条件的,可以纳入奖扶。子女数认定:生育数量合法性界定原则:强调没有违反生育数量规定超生,不追究早婚早育、生育间隔、生育审批等因素;再婚夫妻子女数计算:分别认定。三个及以上子女同时存活:不包括合法生育的双胞胎、多胞胎。年龄认定:以身份证或户口本为准。(一)奖励扶助:资格确认要求(1)新增对象资格确认:坚持“本人申报、村级评议、乡级审核、县级确认、公开公示”的规范程序,做实做细政策宣传和摸底登记工作,提高资格确认及时率 。(2)往年对象年审:要求乡村两级干部与奖扶对象见面并签字,县级对年审质量抽查评估。 (3)提前年龄

7、地区:按照统一政策口径和程序进行资格确认,个案信息录入我省奖励扶助目标人群管理系统进行管理。达到60周岁时,经年审通过的,可不再进行资格确认,直接录入国家PADIS系统。 2010-2017年奖扶及时率(60周岁占新增对象%)皖北地区江淮地区江南地区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淮北阜阳亳州宿州蚌埠淮南27.328.834.535.135.926.033.237.732.853.034.217.740.858.443.050.631.

8、541.467.066.056.939.964.237.543.967.283.869.252.928.575.784.284.039.275.064.676.6584.1480.7865.2464.2141.5195.8395.4595.3389.6582.0583.26合肥安庆滁州六安 48.363.456.755.549.469.470.255.653.362.176.159.867.573.079.561.858.576.682.271.052.580.789.080.974.0889.3791.9882.0290.1895.2295.0490.93芜湖 铜陵黄山宣城 马鞍山池州76.

9、956.671.268.661.769.965.663.284.872.272.980.067.560.387.678.441.378.174.578.290.881.671.283.972.892.693.278.778.087.770.795.394.789.179.585.785.5791.4290.8887.8887.2686.6288.2694.5597.2993.1693.2894.24全省:2010年:55.6%; 2011年:60.2%;2012年:62.9%;2013年: 70.9%;2014年:74.4 %;2015年: 77.6 %;2016年:83.29%;2017年:

10、93.02%(二)特别扶助:政策回顾国家建立的又一项利益导向基本制度。2008年:全面实施,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对象每人每月80元、100元。2009年:纳入省民生工程。2011年:并发症人员纳入特扶,一级、二级、三级每人每月分别发放300元、200元、100元。2012年: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对象提标到110元、135元,独生女死亡145元。2014年:城镇子女伤残、死亡对象每人每月270、340元,农村子女伤残、死亡对象每人每月150、170元。我省对农村对象提标每人每月另增加40元。2015年:子女伤残、死亡对象每人每月270、340元,城乡统一。2018年:子女伤残、死亡对象每人每月350

11、、450元。并发症对象一级、二级、三级每人每月分别发放400元、300元、200元。年标准:4200元(伤残)、5400元(死亡)。资金比例分配和奖扶一样。提标部分全部由省级财政承担。(二)特别扶助:执行依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实施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866号)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信息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皖人口发200820号)省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安徽省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资格确认条件的政策性解释的通知(皖人口发200821号)省人口计生委、省财政厅关于将三级以上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纳入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

12、制度的通知 (皖人口发201116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1416号)省财政厅关于2015年民生工程资金筹措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预2015159号)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调整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制度标准的通知 (财社201822号)(二)特别扶助:政策口径特扶(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四个基本条件:11933年1月1日以后出生;2女方年满49周岁;3只生育一个子女或合法收养一个子女;4现无存活子女或独生子女被依法鉴定为残疾(三级以上)。特扶(手术并发症人员)三个基本条件:1、施行了计划生育手术;2、按规定鉴定为三级以上的并发症,并持有县

13、级以上并发症鉴定结论或意见;3、并发症尚未治愈或康复。(二)特别扶助:政策口径独生子女界定:广义的独生子女概念,包括符合我省政策法规有关生育数量的规定生育和合法收养子女,只存活一个子女的情况。生育(收养)合法性界定:同奖扶。(二)特别扶助:政策口径特扶与奖扶政策口径比较:总体上,特扶略宽于奖扶:1、年龄:特扶上限允许突破,1933年1月1日前出生的,领光荣证的可纳入;2、子女数:1973年之前特扶不考虑三个及以上子女同时存活。(二)特别扶助:资格确认要求1、改进失独伤残特扶对象资格确认工作:新增对象确认时,村(居)评议申报后,县乡两级同时入户核实,避免多次上门;在认真组织村(居)评议的基础上,

14、可不进行公示。往年对象年审时,信息清楚的,不要求与扶助对象见面签字,直接填报年审表进行年审。开展慰问回访活动,对特扶对象的入户核实工作,可与春节慰问活动结合起来,为每户送一份慰问品,提供精神慰籍。主动向符合条件的群众宣传政策,组织他们及时申报,提高政策落实及时率。 (二)特别扶助:资格确认要求2、稳妥做好并发症特扶对象资格确认工作 :1)做好往年对象回访与新增对象确认工作:与其他奖特扶对象资格确认同步进行,数据同期上报;结合慰问活动,对往年对象进行回访,了解资金发放情况,听取意见建议,不再符合条件的申报退出;对新增申报人员,按照政策口径和程序要求,做好申请、审核、公示、确认等工作,确保信息准确

15、、程序规范、不错不漏。(二)特别扶助:资格确认要求2)加强对并发症鉴定的组织管理:依据转发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印发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鉴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皖人口发201119号)要求组织鉴定。对需要组织鉴定的,均进行个案处理,不要集中组织鉴定。对经鉴定不属于并发症,以及怀疑并发症等级鉴定有误的,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因群众误解而引发上访事件。(二)特别扶助:资格确认要求3) 妥善做好并发症等级鉴定工作:已经鉴定并确定等级的并发症人员,原则上不再重新组织鉴定,按照二等比照一级、三等比照二级、四等比照三级确定等级;对既往发生的并发症,要综合考虑当事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等因素,参考当事人

16、的病史,开展相应的社会调查,按照实事求是、公平合理、适当从宽的原则进行鉴定;对新发生的并发症,要严格按照并发症鉴定有关规定,组织开展医学鉴定,严格区分并发症与技术服务事故。(二)特别扶助:扶助关怀政策国家卫计委、民政部、财政部、人社部、住建部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 (国卫家庭发201341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的通知 (皖政办201416)省计划生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安徽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扶助工作任务分解的通知(皖人口组办20141号)省人口计生委、省人社厅关于印发安徽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优待计生家庭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

17、(皖人口发20127号)省卫计委、省民政厅关于印发安徽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护理补贴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 (皖卫办20143号)省卫计委、省人社厅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医疗扶助工作的通知 (皖卫办20146号)省卫计委关于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联系帮扶工作的通知 (皖卫办秘20143号)省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人口基金会关于进一步推进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关怀行动的指导意见 (皖人口委201347号)省人口计生委、计生协、人口基金会关于印发安徽省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社会关怀项目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 (皖人口委201410号)关于充分发挥计生协和人口基金会在健康脱贫工作中作用的指导意见(

18、皖卫办秘201644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工作的通知(卫密电2017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提供优先便利工作的通知(卫家庭秘201829号) (二)特别扶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老年护理补贴制度。对独生子女伤残、死亡等特殊家庭成员中,失能、大部分失能或部分失能,生活长期不能自理,经济困难的老年人发放护理补贴。资格确认:本人申报、失能评估、审批确认、建立档案、年度审查。以个人为单位按月计算,每季度或半年发放一次。(二)特别扶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医疗扶助工作(一)建立完善医疗保障制度。对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成员,要支持其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或新

19、型农村合作医疗,并落实政府代缴个人参保资金的政策;符合医疗救助条件的,要全部纳入城乡医疗救助范围,及时给予相应的医疗救助。(二)建立完善再生育扶助制度 对有再生育意愿的独生子女伤残死亡家庭,参加生育保险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要将其接受取环、输卵(精)管复通等计划生育手术及再生育服务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纳入支付范围;免费向农村居民提供取环、输卵(精)管复通等计生手术服务,并给予住院分娩补助;对确需实施辅助生殖技术的,要做好咨询指导工作,提供相应资质的医院,并给予必要的帮助。(三)优先安排医疗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级医疗机构开通“绿色通道”,建立社区医疗服务巡诊制度,为失独伤残家

20、庭提供便利的就医条件。(二)特别扶助: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联系帮扶工作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帮扶工作日志,为实施帮扶关怀提供依据。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联系人制度,采取“两对一、全覆盖”的结对帮扶形式,每户确定一名县区或乡镇(街道)领导、一名社区干部与其结对联系。结对帮扶的主要任务是了解需求、安抚慰问、落实政策、解决困难,做到精准扶助、精细关怀,让每一户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不再孤独、无助。 (二)特别扶助: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就医提供优先便利服务内容 :指定专门医院提供优先便利的医疗服务:省立医院、安医大一附院、安医大二附院、安中医大一附院、省第二人民医院、蚌医一附院、皖医弋矶山医院作为省级计

21、生特殊对象转诊指定医院。简化就诊、转住院手续 。 建立急救绿色通道 。免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明确施行手术等医疗服务的签字程序。 (三)个案信息录入和管理各地要严格按照保密工作的规定,加强并发症人员信息管理。各市要及时汇总有关数据,于 4月底之前将计划生育手术并发症人员扶助对象人数汇总表以机要方式报送省卫计委。奖扶提前兑现年龄的地区,个案信息录入我省奖扶目标人群管理系统进行管理。各级要按照规范要求,及时做好“三项制度”对象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奖励扶助工作序时进度表月 度 任 务 日常工作 1月 1月15日前:50周岁以上目标人群摸底调查登记;新增对象个人申报。完成奖励扶助年度工作档案归档。统筹规

22、划综合协调调查研究督查指导组织培训咨询解答举报受理投诉受理信息交流信息管理(国家奖扶信息系统日常管理;省奖扶网站日常管理) 2月2月15日前:新增对象村级评议、公示;村向乡报送个案材料;往年对象村级年审、公示;村向乡报送年审表和退出审批表。1月1日-2月28日前完成预录入。3月3月15日前:新增对象乡级审核、公示;乡向县报送个案材料;往年对象乡级年审、公示;乡向县报送退出审批表。3月31日前:新增对象县级复核、审批、公布;往年对象县级年审;县对乡年审质量检查评估。 4月4月20日前:县级组织新增对象个案信息录入、往年对象年审信息变更;省、市在线监控、调度;各级数据下载备份(生成花名册、统计表等

23、)。 5月5月10日前:市、县级卫生计生部门分别向上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当年奖励扶助人数及资金测算表。5月15日前:省卫生计生委和财政厅联合行文,向国家卫健委和财政部上报奖励扶助人数及资金测算表6月 6月30日前:中央财政专项资金下达到省。 7月 7月31日前:各级财政配套资金拨付到县。县、乡、村按照规范要求完成奖励扶助个人档案整理归档。 8月 8月31日前:向代理发放机构提供当年奖励扶助对象花名册;为新增对象发放光荣证、开设个人储蓄账户,发放资金到户并告知对象本人。 9月 9月10日、20日、30日前:县、市、省三级卫生计生部门分别向上一级人口计生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下年度对象

24、预测信息及资金需求计划,即奖励扶助人数预测及资金预算表。 10月10月31日前:代理发放机构将奖励扶助金发放情况花名册)以纸质和电子文件方式反馈给县级卫生计生部门,由其导入“奖励扶助制度管理信息系统”;县、市级卫生计生部门分别向上一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同级财政部门报送奖励扶助资金发放情况反馈表 11月 年度工作检查与评估。 12月12月31日前:省卫生计生委向财政厅反馈本年度专项资金发放情况。各级年度工作总结及下年度工作计划。二、法定奖励优待政策与管理(一)独生子女保健费政策规定(2016年1月16日新条例):在国家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期间,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的夫妻,免费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

25、荣证,从领证之月起,每月发给不少于20元的独生子女保健费,至独生子女满16周岁止。所需经费,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职工,由所在单位承担;其他人员由户籍所在地设区的市、县级政府承担。管理要求:2013年,农村实现县级统一打卡发放。(一)独生子女保健费各市标准:皖北地区江淮地区皖南地区淮北阜阳亳州 宿州 蚌埠 淮南20元20元20元市直30元20元全市30元合肥安庆滁州六安 市区30元20元20元20元芜湖 铜陵黄山宣城 马鞍山 池州20元20元20元20元20元20元(二)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政策规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职工退休时,提高5%的退休金;企业职工退休时,给予一次性补助。所需经费

26、,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职工,由所在单位承担;其他人员由户籍所在地设区的市、县级政府承担。管理要求:破产改制企业欠账全部兑现。(二)独生子女父母退休奖励各市标准:皖北地区江淮地区皖南地区淮北阜阳亳州 宿州 蚌埠 淮南2000元2000元2000元3000元2000元2000元合肥安庆滁州六安 宿松县3000元1500元2000元1500元2000元芜湖 铜陵黄山宣城 马鞍山 池州广德县1500元3000元1000元2000元2000元2000元未规定(三)无子女家庭扶助政策规定:终身无子女或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后子女死亡不再生育的职工,按100发给退休金,或者给予一次性补助。管理要求:

27、全面兑现。(三)无子女家庭扶助各市标准:皖北地区江淮地区皖南地区淮北阜阳亳州 宿州 蚌埠 淮南6000元6000元未规定5000元4000元6000元合肥安庆滁州六安 宿松县5000元2000元4000元2000元10000元芜湖 铜陵黄山宣城 马鞍山 池州广德县未规定5000元1000元10000元4000元未规定未规定三、主要兼容政策与管理(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回顾2010年:会同省人社厅、财政厅下发关于做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衔接的通知(皖人口发20104号),明确新农保优待农村计生家庭政策;2011年: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实施,统一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省

28、政府关于开展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皖政201177号)进一步明确城居保优待城镇计生家庭政策,形成我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优待计生家庭的完整政策。在省级层面上,全面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人口计生政策的合理衔接。2011年9月,省人口计生委下发关于积极参与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的通知(皖人口发201124号)。(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回顾2012年:实现全覆盖。连发三个重要文件:关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优待计生家庭政策落实情况的通报(皖人口委201219号;会同省人社厅制定印发安徽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优待计生家庭政策实施办法(皖人口发20127号;关于进一步抓好城

29、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优待计生家庭政策落实工作的通知(皖人口委2012112号。(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政策规定1、城乡独生子女和农村双女家庭父母参保的政府补贴标准,要在其个人选择缴费档次应享受补贴金额的基础上,每人每年另外增加不少于30元,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达到高于统一标准的一倍以上;2、独生子女伤残死亡、节育手术并发症人员等特殊困难群体,由县级财政按照最低缴费标准为其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3、有条件的村集体对独生子女和双女父母参保给予适当补助。政策拓展方向:提高特扶对象代缴费标准,按照最高缴费标准为其代缴全部养老保险费。(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管理要求县级卫生计生委每年要按时组织乡镇(街道)计生办,依据实施办法进行资格确认,及时向乡镇(街道)劳保所报送优待对象名单和补贴标准。会同人社部门调整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