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调查与分析_第1页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调查与分析_第2页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调查与分析_第3页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调查与分析_第4页
中学生叛逆心理的调查与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同学叛逆心理的调查与分析湖南省长沙市一中杨型会(410005)【摘要】本文结合班里两起典型的同学叛逆现象,通过调查争辩的方法,对全班级1034名同学的 叛逆心理进行问卷调查和SPSS12.0数据处理、百分比数据处理,通过对有关数据的分析,旨在找到引 起同学叛逆的缘由,尤其是同学叛逆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并查找到关心同学顺当度过叛逆期的对策。【关键词】高一同学 调查 叛逆心理 对策第一次家长会上我班有两位家长给我反映了一件很不正常的事情:一位家长则反映他的小孩(同 学甲)自学校五班级开头就不再和父亲讲话,至今已有4年多时间,在他的材料里把父亲比做“日本鬼 子”,学校期间,虽经班主任出面协调,但未收

2、到任何效果;另一位家长反映他的小孩(同学乙)自初 二开头就不和父亲讲话,至今也有近两年时间。后来又有家长间续反映小孩在家学习期间,房门紧闭, 不准父母进入,在家也很少与父母沟通,父母对小孩的学习状况基本不清晰。对于这些状况,我也尝试 进行干预,不断地做同学的思想工作,但明显地感觉到收效甚微。这引起了我的留意,感觉高中同学的 叛逆还不是个别现象,于是蒙生了调查争辩的念头。一、争辩过程1、争辩方法及意义:接受问卷调查的方法,自编“中同学心理状况调查表”和“中同学心理状况 家庭调查表”各一份,每一份调查表由针对性很强的推断题、选择题、问答题三部分组成。通过有关数 据的分析,旨在找到引起同学叛逆的缘由

3、,尤其是同学叛逆与家庭教育的关系。2、争辩对象:长沙市一中高一新生18个班全部同学及同学家长。3、统计分析过程:本次调查共发出同学调查表和家庭调查表各1034份,实际回收842份,占81.59%o 统计时推断题接受计分的方法,凡答案符合叛逆倾向的计1分,不符合的计0分,然后统计每一份表格 12道推断题的总得分作为数据分析的依据,而数据分析实行同学表与家庭表一一对应的形式使用 SPSS12.0处理,由于回收表格有一部分同学表与家庭不能一一对应,予以舍去,因而用于数据分析的有 效表格568份,只占实际回收的67.46%。选择题的选项统计分同学表和家庭表分开统计,并通过计算所 选选项百分比的方法进行

4、数据分析二、SPSS12O处理数据分析及结论1、描述统计Descriptive StatisticsNMinimumMaximumMeanStd. Deviation同学叛逆5680113.742.113家长专制Valid N (listwise)5685680123.262.230有效数据为568份,同学叛逆心理最大值为11,均值为3.74,远小于6 (总分的一半)。这表明我校 高一同学整体上叛逆心理属于一个较低水平。分数大于5.5(中数)的同学有115名,占有效数据的20.2%, 即有20.2%的同学叛逆心理大于中数,是一个较小的需要关注的群体。同学叛逆心理的标准差为2.113,值较小,表

5、明同学的叛逆程度整体全都,未分化。家长专制最大值为12,均值为3.26,同样远小于6 (总分的一半)。这表明整体上家长的专制程度 也属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分数大于6 (中数)的家长为57名,占有效数据的10.0%,即有10.0%的家庭管 理缺乏民主,过于专制,是一个需要改进的群体。家长专制程度的标准差为2.230,值较小,表明家长 在此方面整体全都,也未分化。2、皮尔逊相关 Correlations皮尔逊相关系数又称简洁相关系数,它描述了两个定距变量间联系的紧密程度。依据本次我校高一 同学叛逆心理与家长专制程度的数据,争辩者进行了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如下表所示。同学叛逆家长专制同学叛逆Pears

6、onCorrelationSig. (2-tailed) N豕长专制PearsonCorrelation Sig. (2-tailed) N1568.305(*).000568.305(*).0005681568*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 (2-tailed),相关极其显著结果表示,中同学叛逆心理与其家长专制程度相关系数为0.305,相关极其显著,即可以说明,同 学的叛逆心理和家长的专制程度成正比,当同学的叛逆心理越强,其家长的专制性越强。由此我们可以 大胆地假设,家长的专制和其子女的叛逆成因果关系。为了验证同学叛逆心理与其家长

7、专制程度具有因果关系,笔者进行了线性回归分析。其中,我们以 家长的专制程度作为自变量,其子女的叛逆心理为因变量。3、线性回归Variables Entered/Removed(b)ModelVariablesEnteredVariablesRemovedMethod1家长专制(a)Entera All requested variables entered, b Dependent Variable:同学叛逆Model Summarya Predictors: (Constant),家长专制ModelRR SquareAdjusted R SquareStd. Error of the Est

8、imate1.305(a).093.0912.014方差分析表ANOVA(b)ModelSum of SquaresdfMean SquareFSig.1Regressio n234.9481234.94857.906 (*).000(a)Residual2296.4885664.057Total | 253L437 |567a Predictors: (Constant),家长专制b Dependent Variable:同学叛逆系数 Coefficients(a)a Dependent Variable:同学叛逆ModelUnstandardized CoefficientsStandar

9、dizedCoefficientstSig.BStd. ErrorBeta1(Constant)2.799.15018.703.000家长专制.289.038.3057.610.000由上表我们可以发觉F值远远大于F (0.05/2) =3.86,因此,回归模型是显著的,即同学叛逆心理 与其家长专制程度间具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回归方程是:Y=2.799X+0.289, Y为同学叛逆值,X为家长专制程度。当知道家长的专制程度时, 我们可以通过此方程来猜测其子女的叛逆水平。三、高中同学产生叛逆的缘由叛逆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实行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高中同 学正处于心理的

10、“过渡期”和“断乳期”,身心进展不平衡,心理进展的相对缓慢使他们仍处于半成熟状态, 心理上的成人感与半成熟现状之间的冲突、心理断乳与精神依靠之间的冲突、心理闭锁性与开放性之间 的冲突交织在一起,因而消失叛逆现象。在调查中,有55.03%同学认为叛逆是一种很正常的现象,也有 36.8%的同学认为是“不成熟的表现”,因此,叛逆心理是同学成长过程中常常消失的一种正常心理状态, 是高中同学的一个突出的心理特点。不过,叛逆心理虽然说不上是一种非健康的心理,但是当它反应剧 烈时却是一种反常的心理。假如不准时加以矫正,进展下去对同学的成长特别不利,并有可能成为学校 管理的重大平安隐患。就其形成缘由,主要有以

11、下几个方面:1、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同学产生叛逆心理的主要缘由依据同学调查表的选择题统计数据,有高达52. 81%的同学认为“中同学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缘由” 是“不恰当家庭教育”;有高达16.1%的同学认为“自己做错事后,家长的态度”是“打骂”或“责怪、 讽刺、挖苦”;有高达62.59%的同学认为“做错事后,最反感的事情”是“被家长挖苦、讽刺”。 依据家长调查表的选择题统计数据,有8.63%的家长在“小孩犯错时(如偷看课外书、沉迷于嬉戏、 成果不抱负等)”时实行挖苦讽刺、打骂、体罚或迁就的方式;在问及家长与小孩的关系时,只有67.45% 的认为是“亲近的家长加伴侣关系”,还有27.7%的

12、认为仅仅是“亲近的父(母)子关系”,更有4.86% 的认为“等同于仇人一样,;当问及,平常与小孩的沟通方式,时,“正式找他(她)谈话”占16.55%, “批判”占3.96%O结合推断题的SPSS12.0数据处理结果,同学产生叛逆心理的主要缘由是父母不恰 当的教育方法。2、学校老师的教育方式是导致同学产生叛逆心理的缘由之一调查表明:也有13.93%的同学认为“中同学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缘由”是“不恰当的学习教育”, 有7.84%的同学认为“做错事后,最反感的事情”是“被老师批判,学校教育及教育环境直接影 响着同学的心理进展,若接受粗暴简洁的教育方式,同学原有的心理障碍不但没有得到解决,反而火上 浇

13、油,还会产生新的心理障碍。存在叛逆心理的同学,成果要么直线下降,要么起伏不定。3、大众媒体不恰当的渲染是导致同学产生叛逆心理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发觉,有6.19%的同学认为“中同学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缘由”是“不恰当的媒体渲染”,这比 例虽然不高,但有高达53.52%的同学“喜爱电视、卡通片中描写的叛逆英雄”,大众媒体的影响 可见一斑。大众传播媒介在信息选择、制作上因着力大众,而忽视对青少年同学受众群体的关照,使一 些成人文化中不良的、世俗的因素,或因揭示某种现象及制作节目的连贯性,使原来用来警示人们和青 少年同学的内容,而被青少年同学负面地接受了。由于大众传播还强调新颖性,有意识介绍一些国内外

14、的一些时尚新颖文化现象如:“朋客”、嬉皮土和具有反判精神的摇滚文化等,也影响并辐射着我们国 家青少年的反文化心态和反文化意识的形成。如目前热播的一些韩国电影电视片及日本的一些动画片, 极力美化叛逆者的个人行为,夸大叛逆者的能耐,鼓吹个人英雄主义。4、同辈群体不良因素的影响本次调查,在设计“中同学逆反心理形成的主要缘由”选项时,笔者有意识地支配一个“其他” 选项,没想到竟有高达27. 2%的同学选择这一选项,认真分析,除了生理因素等缘由外,同辈群体的影 响应是不行忽视的因素。这是由于,在众多同辈体中,青少年受同辈群体的依靠最明显。他们不仅有共 同的心理感受和需求,而且都有相近的爱好,爱好和共同的

15、行为倾向,它们之间相互简洁认同,最能达 到或造成相互转化与感染。若同辈群体中消失不良的价值观和行为倾向,则对置身其中的一些同学心理 也产生不良影响。如在青少年同学中消失的不良英雄观一一出风头、唱反调等,就使一些原来正常的同 学在心理上被潜移默化了,再加上高一同学自身心理的不稳定和仿照性,又简洁使其逆反心理形成。四、对策分析通过对调查表中问答题的归类总结、综合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笔者认为:不论是 同学、家长还是学校,都应当糊涂地熟悉到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很正常的生理现象,需要三方 共同努力、协调全都、形成合力,让他们能够顺当度过叛逆期,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为其今后的成长 奠定坚

16、实的基础。其实只要家长、老师全心全意,能平和地与同学沟通对事物的看法,动之以情,晓之 以理,高中同学一时的叛逆心理是很快消逝的。(一)作为中同学,应学会正确地熟悉自己、调整自己、进展自己.要重视简单的社会因素和舆论宣扬带来的影响。中同学的心理活动,必定会受到政治、经济、文 化、道德、法律等意识形态进展和善恶、美丑、是非、荣辱等观念更新等方面的影响,作为高中同学, 不能仅局限在学校这个小天地里,要置身社会,把对自己的思想情操等各方面的修养同社会政治生活、 经济文化活动以及社会道德风尚联系起来,乐观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尤其是集体活动,在活动中 进展爱好爱好,增加合作意识和荣辱观念,呈现自我价值

17、,以提高心理上的适应力量,更好地适应高中 生活。.要学会换位思索,正确熟悉自己,努力升华自我。要常常思索,假如我是父母,我该怎么做?假 如没有了父母,我会怎么样?有了换位思索,就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从乐观的意义上去理解家长、老师 以及他人言语行为的真实动机,发觉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判原来都是善意的,是好心、好意,也就不 会在乎言语态度如何了;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会人,我们 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并虚心接受老师和父母的教育。此外,要主动与他们接触,向他们请 教,这样就多了一份沟通,多了一份理解,自然也就不会叛逆了。.要熟悉到叛逆是一种很正常的生理现象,

18、不必大惊小怪,顺其自然,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假如 消失要准时反省自己,冷静对待,准时调整心态、掌握心情。“想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不能让爱我的人 难过J与此同时,要培育自己独立自主的意识,不依靠他人,不受外来力气掌握和支配,这也是获得 胜利的重要因素。.要培育多向思维。叛逆心理的产生往往是由于青少年缺乏多渠道熟悉问题的思维方式。思想一旦 被叛逆心理所掌握,视野就变得狭隘,思想仅仅是在“对着干”的轨道上盲目滑行。只要你冷静下来分析 整个事端,就会发觉你所剧烈反对的意见或许并非真理,但“对着干”起码说明你的思维和对方一样狭隘。 因此,对总是怀有叛逆心理的高中同学来说,努力培育发散思维,从多方面考虑,理智

19、多于情感,就会 有助于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二)作为家长,应努力创设民主公平、敬重友好的家庭氛围小孩叛逆甚至与父母对抗的冲突焦点在于小孩对自己进展的熟悉超前,父母对他们进展的熟悉滞 后,即小孩已具有成人意识但不具备成熟的心理条件,父母之留意小孩半成熟的一面,而忽视了子女成 人感这一进展事实。因此,父母应当正视的现实是,到了这个时候,已不能再把子女作为支配的对象, 子女也不再依从于父母,而成为独立的自我了。基于此:1、家长应当避开以下4种错误的教育方式:(1)打骂、体罚。这种教育方法不但不能使孩子熟悉 到错误,还会使孩子产生剧烈的抵触心情,从而愈发倔强、急躁,甚至走向极端。(2)哄

20、骗、利诱。 这样不利于孩子树立良好的生活和学习目的性,不利于孩子健康价值观的养成。(3)讽刺、挖苦。这 会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失去学习的信念,对家长的教育产生反感。(4)溺爱、迁就。这会使孩子变 得娇生惯养、更加为所欲为。以上错误的教育方式会引发很多家庭冲突、严峻冲突,乃至离家出走、跳 楼自杀等大事的发生。.民主公平的教育方式是消退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这就要求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放下架子, 充分敬重他们的独立自主要求和打算,赐予他们应有的自由,多以公平、友好的态度与子女谈心,并有 一颗更宽广、更包涵的爱心,决不能专制独裁。调查表明,90.5%的同学都盼望家长、老师接受公平、 民主或鼓舞、表扬

21、或敬重、友好的方式来教育自己。在同学犯错误时,家长要赐予理解,关心引导他们 熟悉错误的缘由,指导吸取阅历教训;要急躁教育他们,要赐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悔过;不要给他们太 多的责怪,他们究竟还是同学。同时,要充分敬重他们所需要的隐私权,不要偷看他们的日记、手机信 息,遇事多同他们商议,甚至家里的大事,也可以倾听他们的意见。.提倡和悦友好父母子女关系。父母应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敬重他们的思想、自尊和共性。准时 与他们加强沟通、沟通思想、吐露心声、急躁教育,态度要温柔,并以伴侣的关系从生理阶段的特点入 手,进入他们的内心,有针对性地正确引导他们接纳自己的变化,正确对待自己成长、进展中遇到的困 难和挫折

22、。.对于已经消失的叛逆现象,要冷静处理,不要实行过激手段,多找共同话题,通过轻松方式,引 导小孩正确地分析、推断身边的人和事,努力缓解小孩学习、生活中的压力。与此同时,要正确衡量小 孩在学习、生活中的定位,若在生活、学习等方面期望值过高,要求过严等,就会无形地给小孩心理上 造成压力,当这种压力不断积蓄、沉淀,小孩又找不到良策排解时,便在情感上对我们所进行的一系列 说教、劝告产生抵触,在心情上不满,进而产生逆反心理。(三)作为老师,应有一颗宽容的爱心,要懂得理解和爱惜同学叛逆是青少年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叛逆心理可以说是一把“双刃剑”,引导、处理得法,它有利于 同学个人的健康成长,形成独立、健全的

23、人格;若引导、处理不当,则会导致同学人格不健全,不利于 个人的全面进展,甚至是误入歧途、倾覆沉沦。基于此:.要引导同学充分熟悉高中同学在这个阶段叛逆心理是一个心理的弱点。由于他们简洁心情冲动, 看问题还很不成熟,对事物缺乏全面客观的熟悉,所以不要什么时候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完全正确的或者 对待问题心情化,甚至总是与他人唱反调。要引导他们不断地丰富学问,提高对社会的洞察力量,提高 辨别是非的力量。多接受别人好的建议,要学会宽容,胸怀要宽广,目光要远大,不要钻牛角尖,走死 胡同,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应充分敬重同学,不要将叛逆同学视为异类,用爱去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自尊心是 人

24、性的顶峰,激发同学的自尊心是教育工作的头一条金科玉律,而且特别形象地指出:对它“要 当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抖动欲坠的露珠。”这些论述给了我们极大的启示:只要老师敬重同 学,信任同学,喜爱同学,激发同学的自尊心,同学就会增加信念,向着好同学的方向努力,最 终就肯定能成为一个好同学。因此,老师要充分了解同学形成叛逆的缘由,分析自身在教育同学上的 不足,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同学,不对同学冷嘲热讽、不对他们进行心理施暴,用乐观、鼓舞的教育 方式代替简洁、粗暴的教育方式,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同时老师也要换位思索,站在同学的角度,多与 同学沟通、沟通,充分确定同学的进步与特长,对不足之处用适当的方法指出。这时

25、候,确定、鼓舞和 表扬显得尤为重要。学记中讲的“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说情感是学问传授的桥梁,老师对同学 的爱能够唤醒同学的爱心,萌发同学和善的道德和高尚的情操,可以说爱心是滋润同学心田的甘泉;爱 心是老师一切教育艺术、技巧、方法产生的基础与源泉,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爱是人的一种乐观的高 尚的情感。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只有怀着一颗关切的爱心去接触同学,才可能深化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让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在关怀他、关心他,永久不会放弃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退他们的叛逆心理, 促使其转变。.要乐观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探究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鼓舞同学的共性进展和制造思 维,把课堂还给同学,转变灌

26、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同学大胆质疑,大胆发言,正确引导同学去思索、去 创新,体现同学的主体性作用,并让同学不断获得学习胜利的快感,以激励他们不断前进。避开我们的 教育从内容到形式的照本宣科、呆板乏味,进而使同学对我们的教育产生反感或心理上的逆反。.苏联闻名教育家、心理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内许很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在于老师不擅 长与同学交往”。只有在富有情感的公平和谐的沟通中,同学才能“有话总爱跟老师讲”,“有事总爱找 老师帮二因此,在班级管理方面,切忌班主任的“一言堂”作风,要发动同学实行民主管理,定期组织召 开主题班会,让同学在热闹的争辩、甚至争辩中找到人生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发觉并不断修正

27、自己的错 误,真正建立起一个“讲纪律讲文明 讲荣誉”的优秀班集体。基于以上熟悉,笔者在对班里消失的同学叛逆现象实行了以下疏导措施:1、准时与家长沟通,具 体了解状况及缘由,起因很简洁,同学甲因将自己反锁在房间内看课外书,家长要求开门,他始终不开, 家长一气之下将门踢开,该生惊吓过度导致与家长结仇,尽管家长多次赔礼,乃至学校班主任出面协调, 也没有任何效果;同学乙因作业马虎,被家长撕了作业本,加上平常家长喜爱酗酒,脾气急躁,对家长 的所作所为看不顺眼,长期不理家长。我一方面多次找同学谈话,和他们讲道理,不管怎样,家长都是 长辈,应当敬重,否则就是不孝;另一方面,多次与家长联系,准时将谈话的状况反馈给家长,并要求 家长予以协作。在同学思想有所转变时,要求给家长写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