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 级 学 科 代 码 与 名 称 : 0823 ,交通运输工程有关二级专业代码与名称:082304,载运工具运用工程;082320 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082324,交通设备与信息工程一、学科优势与特色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 交通设备与信息工程3 个二级学科,均是以交通运输的载运工具为对象,围绕保证运行安全、改善环境条件、提高运用效率这三方面交通运输的核心内容,对载运工具的性能开展研究,但重点不同。学科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热力学和传热学、机械工程、材料科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多门学科,其发展将充分依托这些学科取得的最新成就, 并与相邻的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

2、信息与控制以及交通运输管理等学科协调并进。我校 3 个学科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轨道交通的载运工具,包括:铁路干线的机车车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地铁和轻轨)以及轨道交通重大技术创新的磁浮列车,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确定的“十五”期间科技发展重点任务相一致。长时期来,我校在轨道交通载运工具方面的研究,一直以国家轨道交通发展的重大需求为导向,根据铁路干线不断提高列车运行速度、发展轮轨、磁浮高速以及城市轨道交通的新形势,先后开拓了“列车空气动力学”和学科前沿的“列车多体耦合碰撞力学”国内两个最新领域的研究,现成为国内唯一主持这两个新领域研究的单位,是国产流线型、轻量化、耐冲击吸能安全车体研制技术

3、的发源地; 在原有铁路高校中是唯一从事客车空调和冷藏运输研究的单位;在列车运行控制与安全监测领域,为生产企业先后研发了铁路货运列车超、 偏载动态实时检测系统,机车逻辑控制单元等多种列车运行控制与状态实时监测以及工厂需要的机车车辆关键部件性能检测装置, 在学科新研究领域配套测试技术的开发、 小波分析及其工程应用、多传感器融合理论等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在分析处理列车运行过程中出现惯性重大事故成因方面,具有较强的实力,曾多次成功地做出切合实际的定论;拥有“列车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自主研建国际领先水平的“列车空气动力性能模拟动模型试验装置”和国内交通行业中唯一能实时测定撞击力的“车辆部件碰撞试验

4、装置” 。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铁路行业、汽车行业、城轨行业和模具行业。综上所述可见, 3 个学科能紧随我国轨道交通的最新发展,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学术研究上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优势。其研究成果不仅可用于轨道交通, 也可用于其它地面交通运输行业。二、培养目标应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 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与作风和组织工作能力。具有本学科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深入系统的专业知识。全面了解学科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至少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独立进行国际学术交流。具备学术带头人素质, 能独立从事创造性科学研究。能担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生产部门的教学、科研和高层次工程技术设计研究及管理工作。三、主要研究

5、方向(一)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二)交通安全与环境工程专业(三)交通设备与信息工程专业01 机车车辆现代设计方法及理论02 列车撞击理论及应用03 列车运行安全性监控与结构可靠度分析04 列车制冷空调系统设计理论与应用及冷藏运输系统工程05 列车脱轨分析理论与防止技术06 提速与高速列车运行安全性分析07 车辆结构优化及疲劳强度08 列车空气动力学09 列车运行品质、工况监测与故障诊断10载运工具数字化可视化集成化设计与制造车辆智能控制系统网络集成化 CAD/CAM13轨道交通降噪理论及技术车辆制冷系统优化与应用列车空气动力学与降噪列车多体耦合撞击动力学列车运行控制与故障诊断技术18交通安全及

6、环境规划管理29 车辆运行可靠性分析与控制新型高效、环保、节能型交通运输设备研究开发交通运输设备产品信息化交通运输设备数字化设计及制造车辆智能监测维护及远程诊断交通运输设备智能运行控制交通运输设备智能维护交通运输信息化运用管理载运工具 CAD/CAE/CAPP/CAM交通设备数字化可视化集成化设计与制造39 复杂曲面数控加工理论与技术模具现代设计方法与技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及图像处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四、学习年限、课程学习时间与培养要求学制为 3 年,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博士生分三阶段完成学业。在学的最长年限为 5 年。其中课程学习时间为 20 周 ,要求修满的总学分在 17 学分以上。博士生课程

7、学习应在资格考试前完成。博士生应修满的总学分在17 学分以上,其中学位课和必选课需达到 14 学分。博士生根据培养计划按学期选修本学科设置的课程。五、课程设置(表见下页)六、社会实践博士生应完成 50 学时讲授课程或协助指导硕士生的实践教学工作;任务完成后按要求进行考核。七、学年总结和筛选考核在每学年的放假前,学校组织研究生对一学年来的政治思想表现、课程学习、科研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进行一次全面总结、评定和考核。八、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在作选题报告之前进行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以取得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的资格。 进入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包括下述内容: (

8、1)政治思想品德、行为道德和科研态度方面; ( 2)个人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和课程学习成绩; ( 3)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现代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 4)对所在学科和所从事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前沿课题、 主要研究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了解情况; ( 5)所具备的科研素质、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博士学位论文工作资格考试按学科专业进行组织,成立考试小组,指导教师不任负责人。采用笔试(可开卷) 、口试相结合的方式,笔试部分的内容应有一定的广度、深度和难度。九、学位论文选题报告在导师的指导下,学位论文选题应立足于学科前沿, 在理论和技术上能做出创新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或潜在价值。应

9、查阅120篇以上中、外文献资料,其中外文资料应在三分之一以上,在此基础上写出选题报告,确定研究课题。首次选题报告未获通过者,应在1年内补作。 选题报告应在一级或二级学科范围内公开举行, 可结合学术研讨进行组织。选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末进行,评审通过后应填写 中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交所在单位存档。十、学位论文工作检查与考核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由学院、系、 (所)负责。分科研所(教研室)组成检查小组对研究生的论文工作进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存在的问题与预期目标的差距等进行检查考核,对存在的问题,需提由解决问题的措施和要求。学位论文工作中期检查安排在每学期的78周进行。十一、公开发

10、表学术论文(取得科研成果)的要求在学习期间,博士研究生必须在国外期刊,SCI、EI、CSCD检索期刊,ISTP收录等检索系统检索的刊物源上发表与学位论文有关 的学术论文3篇以上,如为省重点学科须被 CSCD检索1篇以上,方 可申请授予学位。论文应以中南大学为第一著名单位,研究生为第一 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未达到要求者,可准予 毕业,但必须等达到要求以后才能申请授予学位。 十二、学位论文硕士生的学位论文应按学校要求用中文撰写,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表明研究生己达到培养目标的要 求。学位论文撰写时间应不不少于1年。(主要参加专家:)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交通

11、安全与环境工程、交通设备与信息工程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课程 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内学时周学 时学 分开训 学期备注学位课019510101现代科技革命与 马克思主义464秋069510101博士生英语精读 与写作603秋069510102博士生英语听说603秋010010101学术研讨2秋、 春必 修选课010010102形势与政策1秋、近代教学一 一606秋般!|选修满不少于5学分3905103011件刀字刀埋A . * .A5463.0390510302局等结构动力字3642.0秋390510303舁切刀字3642.0春390510304计算学体力字3642.0春390510305局速碰撞动力字3642.0春390510306社生系统理论5463.0春390510307现代拴制,程5463.0秋390510308自动充佥测技术3642.0秋390510309小波分析及其应 用3642.0春390510310智能仪器与数字 化系统设计及应 用3642.0春390510311信号处理的数学 理论3642.0春390510312涡运动与分离流3642.0秋390510313流动稳定性36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