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园游览区全_第1页
豫园游览区全_第2页
豫园游览区全_第3页
豫园游览区全_第4页
豫园游览区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豫园游览区豫园游览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东南部黄浦区原老城厢境内,是大上海久负盛名的游览区。主要景点有豫园、豫园旅游商城、城隍庙和上海老街。它的周边景点主要有沉香阁、文庙、 白云观等等。豫园游览区历史要上溯到元代建霍光行祠,明朝永乐年间上海县将城隍秦裕伯“请进”行祠,上海才有城隍庙。明朝万历十五年潘允端花了28年建成豫园。但鸦片战争以后,城隍庙地区几次成为废墟。建国后,人民政府大力修复豫园,特别是 20世纪80年代 后,又两度重点修缮,把城隍庙归还道教,修建了仿明清建筑的豫园旅游商城,还在方浜中路再现清末民初的上海街市旧观,即上海老彳to就这样豫园游览区正式形成。1995年4月获得了 20世纪“

2、 90年代上海十大新景观”的美誉。豫园游览区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 最大的特色是一个“古”字。其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商业文化、美食文化和民俗文化充分显示了这一点。园林文化:当年豫园占地七十余亩。近400年的沧桑风雨,园林变为废墟。建国后,人民政府悉心经营,豫园恢复四成景观,约30亩。游览区的母体是前“大”豫园,园林文化气息十分浓郁。宗教文化:豫园游览区及其近旁寺庙观堂十分集中,形成儒家、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诸教会聚一处的“奇观”。建筑文化:老城厢豫园游览区是一处明、清、民国时期的住宅建筑的博物馆。豫园、沉香阁、城隍庙、 豫园旅游商场、上海老街、文庙无不是旧有或仿古建

3、筑。商业文化:豫园游览区有“购物天 堂”的美誉,商品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大、中、小、高、中、低,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堪称“小商品王国”。美食文化:豫园游览区既有代表上海本帮风味的老饭店,又有会聚各 地风味的和丰楼,更有驰名中外的名特小吃,是著名的“小吃王国”。民俗文化:石库门住宅、百年老店、岁时年节都洋溢着浓郁的沪上民俗风情。豫园豫园位于原上海老城厢东北隅,是座典型的江南古典园林,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旅游景区。豫园是明代时任四川右布政使的上海人潘允端建造的。为了让父亲安享 晚年,潘允端于嘉靖三十八年在上海老城厢建园,前后经营 28年,始成豫园,取名“豫园” 有“愉悦老亲”的意思

4、。豫园由明代造园名家张南阳设计和叠山,当时占地七十余亩,规模宏伟,景色佳丽,时人称誉为“东南名园冠”。但以后遭到了几次大的破坏。1956年,人民政府大规模修缮豫园,历时 5年。1986年、2000年豫园两次重点整修,形成了今天的旅游 景点。豫园按主体建筑分为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会景楼、玉玲珑、内园六个景区。(“豫园”两字是明代王 Zhi登题) 大假山景区三穗堂三穗堂原为“乐寿堂”,取“智者乐,仁者寿”意。高 6米,五开间,单檐歇山式建筑, 屋顶有“张飞义释严颜”泥塑,三穗堂是豫园最高敞的厅堂。清代,这里是官府举行庆 典和“宣讲圣谕”之处,也是地方绅士聚会之所。中堂挂有潘允端撰文、潘伯鹰书写

5、的豫园记,其上高悬“三穗堂”、“灵台经始”、“城市山林”三块匾额。“三穗堂”匾之 “三穗”,典出后汉书?蔡茂传。蔡茂未发迹时,一天梦见自己坐在大殿的梁上,看到一禾有三穗,伸手去拿,拿到了中间的穗,梦就醒了。找人给他解梦说:大殿是朝廷的象征,“梁”是栋梁之材意,“禾”即寓意俸禄,取得“中穗”隐指“中台”之位。不久,蔡茂果然就任中台官职。 这一典故表达了园林主人想要升官发财的祈盼。三穗堂又称“较?厅”,“一禾三穗”又有祈求丰收的寓意。“灵台经始”匾的“灵台”为周文王所筑高台,用来祭上天,观天象,祈求上天垂福降祥,使国泰民安。 “城市山林”匾: “天人合一”、“融于自然”、“表现自然”,这是中国营造

6、古典园林的理念。所以城市山林四字是园主造园意趣所在。三穗堂三块匾:“三穗堂”为堂名;“灵台经始”表述建园一为了效法古圣,二为弘扬孝道;“城市山林”既点出造园理念,也表达造园手法。仰山堂仰山堂是两层楼厅, 下层是仰山堂,上层为卷雨楼,仰山堂以“仰山”名,有两层语意: 一是因为堂上所挂清人所书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此地有崇山峻岭”句,点出此 处为隔池观赏大假山的佳处。所以“仰山”是“仰望”的意思;另一层则是此堂昔日曾 供奉孔子神位,用来表达对孔子和孔子学说的推崇。此处“仰山”是“仰慕”的意思。卷雨楼“卷雨”取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诗句“珠帘暮卷西山雨”。卷雨楼楼顶飞檐翘角,合计总共28个。大假山大假山

7、为豫园镇园之宝。 大假山高14米,由2000吨浙江武康黄石叠成, 是明代著名叠 山家张南阳唯一的传世作品。大假山的三绝是:石壁、飞梁、平桥。大假山重峦叠嶂, 巍峨峭空,大假山有“寿比南山”的寓意,其前面的荷花池表示“福如东海”。大假山顶有望江亭,山脚下有挹秀亭,山后有萃秀堂是豫园景色最幽雅的地方。这两座亭子构成了对景。游廊游廊口西侧墙上有“武举夺魁”砖雕和“梅妻鹤子”泥塑。古时科举考试,如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中了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砖雕为武 子在武举考试中英姿勃发,志在必得。“梅妻鹤子”典故出自宋代林和靖。林和靖,北宋诗人,隐居杭州西湖孤山,终身不当官;赏梅养

8、鹤,终身不娶,留下梅妻鹤子的千古 佳话。砖雕意在激励人们博取功名,积极“入世”;而泥塑似又推崇淡泊名利, 消极“出世”。也即是说社会清明,出来做官;社会昏暗,退隐山林,做林和靖。游廊口有一对铁狮,左雄右雌,铸于元代,原置放在河南安阳县衙前。日寇侵华,被掠至日本,日 投降后归还中国,修园时移置于此。匾下有一太湖石,高约2米,名“美人腰”。万花楼景区鱼乐榭当年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说:你看鱼儿多快乐呀。惠子说:你又不是鱼,你怎么知道它快乐呀?庄子说:你又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它快乐?取名“鱼乐”蕴含园主人对庄子的仰慕。榭前小溪,长仅 30余米,一饰有漏窗和半圆洞门的粉墙, 不落水面,横临

9、溪上,小溪从拱形洞下淌去,让人产生“小溪不知流向何处”的遐想, 此即“芥子纳须弥”的意境。鱼乐榭左侧是一条曲折别致的复廊,中间用墙分割,墙上 饰以洞窗,此为构园框景手法。复廊东有小轩,“观山观水两相宜”,为“两宜轩”。复廊北有状如舟船的建筑,名“亦舫” , 万花楼楼为二层,精雕细刻。明代此处称花神阁。清末取名“神尺堂”。建国后神尺堂改称万花楼。回廊围栏雕饰“暗八仙”,“暗八仙”即八仙手中所持的 8种法器。楼下四角泥塑 漏窗有梅兰竹菊图案。万花楼前庭院还有古树两株,一是400年雄银杏,一是一百余年广玉兰。庭院小溪对岸粉墙下,花石点缀其间,有兰草、迎春、黄杨、杜鹃、翠竹等等 宛若一个大盆景,寓意“

10、万花深处”。点春堂景区点春堂,七开间,宽敞开阔,为豫园之最。堂名取自苏轼词句“翠点春妍”。小刀会起义时,起义军城北指挥部设帐在这里。中堂挂着晚清画家任伯年的观剑图。旁边是沈尹默书写的对联:胆量包空廓,心源留粹精。“胆量”,指小刀会义士们的胆气和肚量。“空廓”,无限广大的意思。“心源”,人心的本源、本质。“粹精”,形容人的品质完美无缺。对联讴歌了小 刀会的义举。点春堂内陈列着当年小刀会的兵器、钱币、文告等文物。点春堂有双层楼阁。下层叫延爽阁,上层叫快楼。快楼是因为在这里登楼眺望豫园全景,心胸为之一快。所以叫 快楼。和煦,即阳光温暖的意思,这指春天的阳光。和煦堂和点春堂,点出这一景区“春” 的主题

11、。和煦堂一堂家具不同凡响,全是南方的榕树根制作。会景楼景区会景楼相对于大假山、万花楼、点春堂景区建筑密集、景致集中,会景楼景区无疑是疏朗开阔 了。景区的主建筑是会景楼,下层叫敦厚堂,上层叫会景楼。会景楼在豫园中央,登楼 一望,全员景色会于眼底,所以叫会景楼。九狮轩九狮轩进深较小,卷棚顶,半临池上,前面设有台。九狮轩与流觞亭构成对景。流觞典故:东晋王羲之等41位诗人墨客坐在绍兴兰亭曲水之岸,江盛酒之觞浮在溪水上,酒觞漂到谁的面前,谁就取觞吟诗,诗不成,罚酒。王羲之就写成了 “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积玉水廊廊和路一样,是中国古典园林中最富可塑性和灵活性的建筑,有交通、连接、观赏作用。水廊北起会景

12、楼懂,内至内园,前半段筑于岸上,后半段架于水上,长达百米,是目前 江南古典园林中最长的一条水廊。积水玉廊西有一 “积玉峰”石而得名。玉玲珑景区进入“引玉”洞门便是玉玲珑景区。“引玉”有引导游人走向玉玲珑意思。玉玲珑与苏州端云峰、杭州绐云峰并称江南三大明石。石色灰白,高约 4米许,通体有72个洞。瘦、皱、 漏、透4个特点,以漏见长。玉玲珑是北宋“花石冈”的遗物。玉玲珑两旁有石,反衬玉石 之美;玉石前有一泓清水, 石因此而活。玉玲珑后有墙,墙南面有“寰中大快”四个大篆字。“寰中”泛指“宇内”,意为见玉石为“天下大快”之事。墙对玉玲珑来说,起着衬托作用。墙在这里称照壁。这就有三衬托玉玲珑之说:以石衬

13、石、以水衬石、以壁衬石。玉华堂正对玉玲珑为玉华堂。堂上匾“玉华堂”三字,是明代文徵明手迹集字。堂内陈列明代 紫檀木画案等珍贵家具,摆设也是像明朝时陈式。玉华堂前有两颗白玉兰。玉玲珑景区从“引玉”洞门入,有玉华堂、白玉兰、观玉台、玉玲珑、积玉峰、积玉廊(“玉”字景区) 2003年,在玉玲珑与积玉水廊东侧复建了涵碧楼和听涛阁。“涵碧” 一词取自朱熹“一水方涵碧,千林已变红”之句。楼为 2层,高约10米。用料考 究,是涵碧楼的第一个特色。涵碧楼材质全为楠木,且是最后的黑心楠,为木材中之上 品。厅堂中4盏清代大宫灯也是楠木制造的。另外,一套30件精致华贵的清末民初楠木厅堂家具。雕刻精致,是涵碧楼的第二

14、个特点。有“雕花楼”美称。内园景区内园建于清康熙年间,原是上海城隍庙的后园,修复后与豫园相连,成为园中之园。静观厅是内圆的主体建筑,单檐歇山式,屋顶有“岳飞大战金兀术”泥塑。厅内中堂挂着两块匾额,一曰“静观,二曰灵昭淳峙”。“静观”有两层含义:其一,“观”是道教建筑的专名,“静观”是原先城隍庙道士起居修炼之地;其二,“静观”又是指道教修炼和认识万物的基本方法。“灵昭淳峙”,灵,神灵,指城隍神;昭,这里喻指阳间法纲。“淳”, 清澄的流水;峙,耸立的高山。大意是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劝人从善。肖形假山静观厅对面是座肖形假山,正面一块大石如“寿”字,其他有的像九狮盘球,有的像孔雀展翅,有的像犀牛望月

15、,还有像象、虎、猴、鹿、羊、龟等形象。假山上植有黄杨、罗汉松、白皮松、兰草等花木。船厅船厅,因其不会游动称“不系舟”。九龙池九龙池,池壁有4条石隙像小龙,倒映水中成 8条龙,而池身也像一条龙, 所以叫九龙 池。内园古戏台1974年因市政建设搬7米见方,全高约15米余,4万张,计黄金8两。原在闸北区塘沽路北钱业会馆内,建于清光绪年间,为双戏台。迁,一个搬到嘉定汇龙潭公园,另一个移到豫园内园。戏台正面有狮子、凤凰、戏台人物木雕图案,全部贴金,用去金箔近古戏台顶藻井22层圆圈与20道弧线相交,四周雕刻 28只展翅飞翔的金鸟。藻井呈穹 窿状,有助聚音共鸣。戏台两侧石柱上有俞振飞所对联:天增岁月人增寿;

16、云想衣裳花想容。戏台正对面还云楼设贵宾佳座,两边有双层看廊,共有300个席位。陈从周赞到“曲苑”,人们誉之为“江南园林第一台”。城隍庙城隍“剪恶除凶,护国保邦”。旧时,人们十分信仰敬畏城隍。对城隍的信仰,始于南北朝, 流行于唐宋。到了明代,达至巅峰。元代在今黄浦区方浜中路建有一座金山神庙一一霍光行 祠。明初,秦裕伯为上海城隍神。明朝永乐年间上海知县张守约就将秦裕伯请到霍光行祠, 前殿奉霍,后殿供秦,老百姓喜称“一庙二城隍”三门牌楼上有“保障海隅”四字,点明城 隍职责所在。一对石狮蹲踞两侧,牌楼后为山门,门檐有“城隍庙”竖牌。城隍庙有前后两 殿。前殿正中是高 5米的霍光。后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殿

17、内中供红面城隍秦裕伯。上海老街上海老街原叫方浜中路,方浜中路位于上海老城区城隍庙前,旧时曾名“庙前大街”。上海老街东起人民路,西至河南南路,全长825米。依据其沿街的建筑群的样式分为东段和西段。老街东段长500米,沿街遗存的旧城建筑经修缮改建,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街市”便展现在眼前。一些至今任驰名沪上的百年老字号,如童涵春中药堂、协大祥绸布店、沈永和酒店都在东段“老店新开”。老街西段325米内新建了近4000平方米的仿明清建筑, 西段著名 店面有,西施豆腐坊、丁娘子土布庄、老上海茶馆、春风得意楼。游览区相关知识问答站在豫园的门口向四周看能看到什么?东:得月楼、书画楼;南:荷花池、九曲桥、湖心

18、亭茶楼;西:上海小吃人家、南翔馒头;北:门楼、石狮 。豫园有哪些特色?第一,以小见大,“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艺术风格第二,建筑体式丰富,艺术手法精巧屋檐翘角多、门窗造型多、砖雕泥塑多的特色第三,园林布局精巧。全园楼台亭阁等 48个景点分隔成6个景区请举例介绍豫园的主要构景手法三穗堂等厅堂的漏窗是漏景;三穗堂与仰山堂庭院瓶状门框是框景;“寰中大快”照壁是抑景;仰山堂与望江亭是对景豫园中典型的“戒子纳须弥”的例子有哪些?大假山,高仅14米,小如“芥子”,但崇山峻岭,气势磅礴;鱼乐榭,小溪仅30余米,粉墙一隔,令人遐想豫园的龙墙名称、位置及其不同处第一条位于大假山后,称为伏卧龙。第二条位于万花楼东面,名为穿云龙。第三、四条为位于和煦堂西的双龙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