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_第1页
三门峡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_第2页
三门峡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_第3页
三门峡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_第4页
三门峡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三门峡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初中生物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一、单选题1在自然界中,生物变异处处发生,下面是几个变异的例子: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不死性”的癌细胞;某杂合的红花植株(RrYy),产生了基因型为rryy的白花植株后代;R型活细菌在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某同卵双胞胎兄弟,哥哥长期在野外工作,弟弟长期在室内工作,哥哥与弟弟相比脸色较黑。上述四种变异的来源依次是()。 A.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重组、环境改变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环境改变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D.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环境改变 答

2、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生物的变异。 【答案】A。【解析】动物细胞在分裂过程中突破“死亡”的界限,成为“不死性”的癌细胞,是基因突变的结果;某杂合的红花植株(RrYy),产生了基因型为rryv的白花植株后代,是基因重组的结果;R型活细菌在与S型细菌的DNA混合后转化为S型活细菌,属于基因重组:同卵双胞胎的遗传物质相同但性状的不同是由于环境不同。故A正确。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有关B.只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同化作用C.抑制线粒体功能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D.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和DNA 答案:B解析:内质网

3、与蛋白质、脂质和糖类的合成有关,A项正确。蓝细菌和硝化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但能进行同化作用,属于自养生物,B项错误。由于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根细胞的有氧呼吸,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C项正确。乳酸菌为原核生物,酵母菌为真核生物,都含有核糖体和DNA,D项正确。 3某教师在“青春期”一节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了5个问题,分别请各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进行回答。该教学行为符合课程基本理念中的( )。 A.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B.倡导探究性学习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D.面向全体学生 答案:D解析:初中生物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

4、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本题中教师将回答问题的机会分派给了不同的小组,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4某教师讲授“光合作用”一节时,通过调整科学家的出场顺序:亚里士多德一海尔蒙特一瑟讷比埃一普利斯特利一英格豪斯一萨克斯,将光合作用知识点与发现史进行合理整合,以故事的形式强化科学家的榜样作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科学的本质。这一教学设计的教育价值包括( )。帮助学生认识光合作用的发现是许多科学家智慧的结晶和不懈努力的结果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发现是一个不断发展和纠正的过程帮助学生认识科学实验要实事求是,精确记录实验数据让学生意识到实验探究能力是科学家独有的技能 A.B.C.D. 答案:B解析:科学的本质包括以下

5、几点:定量化,指科学依赖于定量化的工作、精确的测量;观察与实验,指科学家研究过程中要进行实验和严格细致的观察;人们在研究自然界的过程中对预期的要求,而预期常常是根据假设做出的,要经得住实验的检验;在自我更正的过程中积累,即科学研究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被修改或纠正;科学过程,即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以及他们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运用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三项正确。探究技能是一组具有广泛迁移力的适合多种学科和科学家的工作性质的能力,错误。综上所述,B项正确。 5某教师在“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一节内容的教学中,为了引导学生思考,设计了6个提问。其中3个问题都提问了生物课代表。该教师的教学行为不

6、符合的课程基本理念是( )。A.面向全体学生B.倡导探究性学习C.提高生物科学素养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答案:A解析:初中生物课程的基本理念是:提高生物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和倡导探究性学习,高中生物课程基本理念还包括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本题中教师将一半的机会都给了生物课代表一人不符合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 6下列关于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同义词B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C正在发育以及发育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发生凋亡的数量是微小的D细胞凋亡是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答案:B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

7、亡,属于正常的生命现象;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是不正常的细胞死亡,对生物体有害。细胞死亡包括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故A、D错误、B正确。正在发育以及发育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凋亡一直在发生,数量是惊人的,C错误。故选B。 7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征。 下表是四种植物叶片的相关数据,其中最适应干早环境的是( )。叶片 表面积/mm2 体积/mm3 表皮厚度/um甲 292 64 14乙 144 63 24丙 301 62 15丁 593 121 13A.甲B.乙C.丙D.丁 答案:B解析: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

8、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仙人掌叶变为刺状是为了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是对沙漠干旱环境的适应;耐旱作物在形态结构上具有适应干旱的一系列特点,由上图可知,四种植物中只有B项植物的叶表面积最小,表皮最厚,这些特点利于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的散失,最适应干旱环境。 8切橘子、西瓜等水果时流出的汁液主要来自()。 A液泡B细胞膜C细胞核D细胞质基质 答案:A解析:液泡中有细胞液,细胞液中含有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物质,如各种蔬果汁中含各种有味道的物质以及丰富的营养物质,就是来自于细胞中液泡内的细胞液,故答案为A。 9某初中生物老师在指导学生完成“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中采用合作学习的

9、教学策略,在进行实验分组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组间同质,组内同质B.组间异质,组内同质C.组间同质,组内异质D.组间异质,组内异质 答案:C解析: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的要求:坚持实行异质分组,落实个人责任。指导学生学会合作技巧。有准确的教师定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故本题选C。 10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吃饭时不能大声说笑的科学道理是( )。A.食物容易由咽误入气管B.唾液腺分泌的唾液会减少C.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流量会减少D.不利于声带的保护 答案:A解析:人的咽是

10、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是因为会厌软骨的作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故本题选A。 11下表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比较,你认为错误的有( )。 A.0处B.1处C.2处D.3处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异同点。 1答案】B。【解析】动、植物细胞工程都用到酶。植物细胞工程用酶解法去除细胞壁,动物细胞工程用胰蛋白酶处理

11、配制细胞悬液,“特殊处理”项正确。细胞融合方法:植物细胞工程有物理法和化学法;动物细胞工程除了物理法和化学法外,还可用病毒等生物方法,此项正确。植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实例有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动物细胞工程的应用实例有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动、植物细胞工程培养基的主要区别是植物培养基常用蔗糖提供营养动物培养液中必须添加动物血清、血浆等此项错误。 12某学校生物教师将学生每次在实验课上表现都记录下来,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这属于()。 A配置性评价B实作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评价类型的辨析。实作评价指使用多种工具或形式,评定学生在实际情景下应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在情感态度和

12、动作技能领域学习成就的一种评价方式。这类评价工具的形式,包括:观察与轶事记录、表演、作品、评定量表、检核表、档案袋、社交测量或投射测验等。 13下列关于被子植物果实发育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受精卵发育成胚乳B受精极核发育成胚C胚珠发育成种子D子房壁发育成种皮 答案:C解析:在被子植物果实发育中,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珠被发育成种皮,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所以C项正确。 14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曾经多次观察到:受精卵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但到原肠期就停止了发育。下列有关上述现象的分析和推理与事实不相符的是( )。 A.细胞分裂可能不受细胞核的控制B.原肠期

13、以前胚胎的发育可能受细胞质控制C.受精卵的细胞质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控制中心D.细胞核对细胞分裂和分化的控制是通过细胞质来实现的 答案:C解析:原肠期以前,受精卵主要进行细胞分裂,去掉细胞核后还能进行正常的分裂,说明细胞分裂可能不受细胞核的控制,此段时间内的胚胎发育可能受细胞质控制,A、B项正确。原肠期细胞应开始分化,但是无细胞核的胚胎到原肠期就停止了发育,说明细胞核是细胞分裂与分化的控制中心,这种控制是通过细胞质来实现的,C项错误、D项正确。 15“加拿大一枝黄花”原产北美最早于l935年作为观赏植物引进,上世纪80年代扩散蔓延到河滩、路边。它的根系极为发达,易连接成片,一棵“一枝黄花”能结两

14、万多粒种子,极易和其他作物争光、争肥,形成强大的生长优势,对绿化灌木,乃至棉花、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产生严重影响,并改变道路、宅旁、荒地的景观。下列有关“一枝黄花”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进入我国后可以增加我国生物多样性B.“一枝黄花”的成灾最可能的原因是本地缺乏其天敌C.为控制“一枝黄花”可以再从原产地引进其天敌D.观赏植物“一枝黄花”进入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为S型曲线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外来物种的入侵。 【答案】B。【解析】外来物种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后可能有3种情形:一是因为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二是因为新环境中存在其天敌及竞争者而受到控制;三是因为缺乏

15、天敌而失去控制,最终破坏原有生态系统降低了物种多样性。“一枝黄花”属于第三种情况,A项错误;控制办法最好是从本地寻找其天敌,一般不再从原产地引进新物种。原因是有可能产生新的生态危机,C项错误;“一枝黄花”进入我国后的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曲线,D项错误;故本题选B。 16儿童时期患佝偻病,是因为缺乏( )。 A.维生素B1B.维生素CC.维生素DD.维生素A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答案】C。【解析】维生素A、B1、C、D的主要功能及缺乏症如下表所示:比较得知儿童时期患佝偻病缺乏的维生素是维生素D。故选C。 17关于转录和翻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转录时以核糖核

16、苷酸为原料B.转录时RNA聚合酶能识别DNA中特定的碱基序列C.不同密码子编码同种氨基酸可增加密码的容错性D.翻译过程中一个mRNA只可结合一个核糖体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转录和翻译的知识。 【答案】D。【解析】翻译过程中,一条mRNA可结合多个核糖体同时进行,提高翻译效率,故D项错误。 18下列各项中与讲解法的基本要求无关的是()。 A.科学正确切合学生实际B.条理清楚,重点突出C.与其他教学形式相配合D.善于组织和示范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讲解法的相关知识。 【答案】D。【解析】善于组织和示范属于演示法。 19下列提问属于运用型的为()。 A.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不是

17、细胞,B.你能说说根毛吸水的过程吗C.用根毛吸水的原理来说明盐碱地为什么不利于植物的生长D.家鸽的结构是如何与它的飞翔生活相适应的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提问技能的类型。 【答案】C。【解析】提问技能的类型有回忆、理解、运用、分析和综合。运用是建立一个简单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用新获得知识和回忆旧知识来解决新的问题。如选项C。回忆是要求回答“是”与“否”的提问如选项A;理解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对事实、事件等进行描述,如选项B;分析是要求学生识别条件与原因或者找出条件之间、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关系,如选项D;综合是通过对综合提问的回答学生需要在脑海里迅速检索与问题有关的知识,对这些知识进行分析综

18、合得出新的结论有利于能力培养。 20能在生态系统食物链中发生富集作用的是()。 A.重金属、自然分解速度缓慢的杀虫剂B.不易消化的动物毛发、趾甲C.热量、碳水化合物D.蛋白质、饲料添加剂 答案:A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食物链富集的相关知识。 【答案】A。【解析】能通过食物链富集的是有害物质,在食物链上的顺序越靠后。有害物质含量越高B、C、D都不属于有害物质所以本题答案选A。 21种子萌发时最先发育突破种皮的是下列哪一结构 () A.胚芽B.胚根C.胚轴D.子叶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种子的萌发。 【答案】B。【解析】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先吸收水分,体积膨大,种皮胀破,同

19、时,胚内的生命活动活跃起来从子叶得到营养物质和能量后开始分裂和生长;胚根伸长突破种皮,发育成根不久从这条根的周围又生出一些细根;此后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连接茎与根的部分。故选B。 22下列有关真核细胞DNA分子复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复制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分子共4个游离的磷酸基团、23已知某核酸的碱基构成是(A+G)(T+C)=15,则该核酸分子是()。 A.双链DNAB.单链DNAC.双链RNAD.单链RNA 答案:B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核酸分子中碱基数的比例。 【答案】B。 【解析】DNA双链上嘌呤数等于嘧啶数。题干中,嘌呤数与嘧啶数不相等,且含有T,应是单链的DNA

20、。故选B。 2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是因为动物的食性一般不能逆转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C.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供应就可以长期维持正常功能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的呼吸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答案:C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流动。 【答案】C。【解析】生态系统中能量单向流动的原因是食物关系不可逆转。递减的原因与呼吸消耗、资源利用不充分有关。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都需要太阳能任何一个密闭的生态系统如果不从系统外获得能量,都不能够完成能量流动也就不能完成物质循环。故选C。 25图2是农田生态

21、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数字代表能量,下列错误的是( )。 A图中ABC代表食物链BBC能量传递效率10%C先进行能量流动后进行物质循环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大于900 答案:C解析:从A、B、C与大气中CO2库的关系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判断,A是生产者,B和C分别是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所以图中的食物链是ABC,A正确;B的同化量是200J(cm2a),C的同化量是20J,(cm2a),所以BC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B正确;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是同时进行的,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C错误;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了图中所示利用途径,生产者本身也要进行呼吸作用,以热能形式散失部分能量,D正确。

22、26果蝇正常体细胞中含8条染色体,下列表示一个染色体组的是( )。 ABCD 答案:C解析: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互相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因此该图中,需选择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图故本题选择C选项。 27图1是CO2浓度和光照强度对大棚内某种蔬菜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曲线图。分析曲线可得出的结论是( )。 A.CO2浓度高,光补偿点高B.CO2浓度低,光饱和点低C.光照强度大,光合作用强D.CO2浓度高,光合作用强 答案:D解析:图中曲线表示的是光照强度和CO2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没有体现呼吸作用强度,

23、所以从图中无法看出两种CO2浓度下,光补偿点及光饱和点的大小,A、B两项错误。在达到最大光合作用强度后,光合作用的强度不随光照强度变化,C项错误。从图中可以看出,004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一直大于003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D项正确。 28假设小鼠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在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共形成20个四分体,其中一个次级卵母细胞在分裂后期有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同一极,则这个初级卵母细胞产生正常卵细胞的概率为( )。 答案:D解析:由题干可知,该小鼠有20对染色体,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且该卵细胞中应含有20条染色体。该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第一次分裂产生一个次级

24、卵母细胞和一个第一极体。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产生一个卵细胞和一个第二极体。当次级卵母细胞在细胞分裂后期时,一对姐妹染色单体移向同一级,则该次级卵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二次分裂后产生的卵细胞有19或21条染色体,产生的卵细胞必定是不正常的。故本题选D。 29下列关于中学生物课程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是中学的一门选修课程B.是中学开设的一门综合课程C.是一门非技术课程性质的科学课程D.是科学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 答案:D解析:【知识点】本题考查生物课程的性质。 【答案】D。 【解析】生物课程是科学教育中的一门必修课程。生物科学是基础性课程,也是一门技术性质的课程。故A、B、C错误,D

25、正确。 二、问答题30“开花与结果”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开花”是绿色开花植物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期,是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前提,对于学生全面认识绿色开花植物起着关键作用是章节中的一个重点。依据上述内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解析:【参考设计】知识与技能目标:准确描述花的主要结构;描述传粉和受精过程。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花的模型的观察,培养观察、分析、自学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初步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通过如实的观察、记录和分析,培养认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逐步树立爱护花草、

26、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1“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的实验教学中,不同食物颜色、形状、大小以及与蚂蚁的距离是影响变量单一性的因素,如何控制变量的单一性是本实验教学的难点之一。 (1)设计该实验教学的导入。(10分) (2)设计教学活动(只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学习控制变量的单一性。(20分) 解析:(1)创设情境,设疑导思: 教师通过讲述一个故事:传说当年楚汉相争之际,汉高祖刘邦的谋士张良用糖做诱饵,使蚂蚁闻糖而聚,组成了“霸王死于此”几个大字。霸王见此,以为这是天意,吓得失魂落魄,不由仰天长叹:“天绝我也”,乃拔剑自刎而死。 想一想:蚂蚁受糖的诱惑,按照人的设计围成

27、几个大字糖的甜味与蚂蚁的取食行为有关吗 (由此而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2)教学过程设计: 通过导入的问题进一步追问:蚂蚁对食物的味道会不会有选择呢 是否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呢 由此引导学生提出探究问题:探究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蚂蚁取食行为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食物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食物与蚂蚁的距离不同是否也会对蚂蚁的行为有所影响 如果用颜色、大小、形状以及味道不同的食物作为实验材料是否会影响此探究实验的结果 得出的结论是否科学合理 学生在讨论交流后,师生共同进行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除了将要探究的味道这一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所有条件(颜色、大小、形状、食物和蚂蚁的距离等)均需一致方可。 教师归纳总结这种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重点讲解有关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 随后教师开始引导学生针对本探究实验做出假设:蚂蚁可能最爱吃甜食。 进而开始制定并实施计划: 在蚁窝外20厘米处相同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