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_第1页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_第2页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_第3页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_第4页
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面子观的中西差异摘要中西方由于历史发展和思想价值观的不同,因而有着不同的面子观。在西方,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以面子观为中心的礼貌理论,包括面子、威胁面子的行为以及面子保全论三个概念。而在中国,面子是个体社会地位、社会价值关键词:面子理论;中西差异;文化差异AbstractChinaandthewesterncountrieshavedifferentfacetheoriesduetotheirdifferenthistoricaldevelopmentandculturalvaluesInwesterncountries,representedbyBrownandLevinso

2、n,theyhaveputforwardpolitenessprinciplecenteredon“face,includingface,facethreateningactsandfacesavingactsWhileinChina,faceisrelatedwithtraditionaletiquette,whichisthecombinationofidealrequirementandpersonalidentityThispaperattemptstocomparefaceconceptsbetweenwesterncountriesandChina,whichwillbebenef

3、icialfor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Keywords:FaceTheory;DifferencesbetweenChinaandtheWe;stCulturalDifferences要面子是全世界各个民族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但是不同的民族对面子问题有着不同的理解。根据Gofman(1967)的解释,面子与难为情(embarrassed)蒙羞”(humiliated)脸”(1osin(gace)之类的感情有关,它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倍感珍贵的东西。RonScollon,SuzanneWongScollonft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一书中

4、也提到“世界上的人类交往中没有不要面子的交际”。中国人的“面子”内涵绝非西方的“体面”所能涵盖。因而了解中西面子观的差异,对于跨文化交际十分关键。一、面的涵义面子的概念首先是由中国的人类学家胡先晋(1944)介绍到西方的,他认为“面子代表一种社会重视的声誉,这是在人生经历中通过成功,步步高升而获得的名声,也是经过个人努力和聪明才智积累起来的声誉。”国ErvingGofman(1955)则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个人的自我体现,他提出了“面子工作”理论。这里的“面子”就是一个人在别人眼里的形象。通常一个人会维持一致的形象,有一个固定的“面子”,但也会随着环境的

5、变化而变化(黄光国,1989)。在社会语言学研究领域,学者们一般把面子定义为“面子是交际事件中的参加者所相互给予的、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RonScollon,SuzanneWongScollon,1995;贾玉新,1998),强调了交际者面子的协同。综合以上的概念,可以发现学者们对面子的定义主要从两方面展开。一是认为面子是一种声望、价值或社会地位,强调面子是一种社会尊重或社会价值。二是视面子为公众自我形象,或他人所认定的自我形象,强调面子是个人在他人心.中所建立的形象。二、中西方面子观的差异(一)中西方面子论的价值观差异西方文化以自我为中心,强调独立的人格和个性,推崇个人的成就和荣誉的价值观

6、。从历史上看,古希腊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源头,其重要特征之一在于她的“民主精神”,这使得西方文化在诞生之初就带有民主自由的烙印。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刚刚冲破封建主义的桎梏时,新兴的资产阶级就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涌现大批人文主义者,他们力倡人性”、力主1人权”,将人性和人权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资产阶级不断发展和壮大,以资产阶级为代表的这种人文思想逐步在西方文化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它强调个人的权利和价值,形成了一种以(爪人自由”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隐私”是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中的一种价值观,也是西方文明的产物。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个人偏好的生活方式受到重视

7、,个人的情绪、愿望、目的和隐私都得到特别的尊重和突出的表现。与之相反,两千年的封建历史使中国有着重农抑商的传统,可以说中国文明是建立在农耕经济基础上,“世世代代的农民被束缚在他们赖以生存作息的土地上。除了战争和饥荒,农民几乎是一成不变,不管是社会阶层还是所处的地理环境。”(胡文仲,1988)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价值观是一种基于集体主义(collectivism)的价值观,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社会、群体对个人的约束,不突出个人和自由。人们以群体为中心,个人的情绪、愿望、隐私等相对于群体来讲无足轻重。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苟子礼论谈到礼起源于人类欲望与欲望的

8、难以满足之间的不平衡。礼是用来制约人的行为的,它调节着人们的主观欲求和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使二者之间达到一种能够维持社会存在的均衡状态。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很不相同。古希腊开始就给西方文化注入理性精神和人文主义,人们对国家起源的探讨使社会契约论深人人心,此后,随着近代商业的兴起,人们的契约精神得到加强。这一切,构成了西方历史文化背景的大部分。它代表了以个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人为中心的、强凋独立的人格和个性的社会价值观。而中国人建立在群体价代表”,其内涵直接体现为宗法伦一它的现实价值不属于个人,而是依存于相应的社会圈子,群体取向的社会里个人从属社会的价值观。(二)中西

9、方对消极面子认同程度的差异西方文化侧重于消极面子的维护。Brown和Levinson所说的积极面子与汉文化的面子有相似之处,但其消极面子与我们的面子几乎无相似之处,这是中西方“面子”观念的最大区别。所谓消极面子,是指会话者希望其行为不受阻碍,它关注的是个人的独立性。在社交礼仪中,西方人特别推崇“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这一原则。这样就给对方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避免造成尴尬,从而充分尊重了彼此行为的自由。而汉语中的“面子”表达的是一种对尊严与尊重的要求,而不直接表现为对行动自由的渴求。以告别为例,在客人离开时,按中国的习惯,主人一般说“走好”、慢走”之类的客套话,如果将这些表达主人对客人关心的话

10、语用于西方文化环境中,客人会觉得很别扭,因为MindyoustepsGoslowly是导致听话者消极面子受损的言语行为。但对中国人来说,这些言语本身就是礼貌用语。西方人不喜欢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倾向于满足交际对方的消极面子,是明显的消极礼貌面子策略的应用。对于这些行为,中国人敏感与渴望的是尊严的保护而不是行动自由与自主的拥有。再如中国人之间可以问年龄、收入等问题,但在西方文化中一般不能问诸如此类的私人问题。因为这被认为不礼貌,威胁了他们的消极面子。(三)中西方言语行为中的面子差异中西方在称谓方式上有所不同。在西方,除了在重要场合会用比较正式的称呼外,人与人之间不论年龄、职业等差别,一般都直呼

11、名字。即便在正式场合,经过正式介绍后,他们也常主动地说“Callmeifyoulike来摆脱礼节约束。在中国文化中,中国人卑己尊人”的礼貌原则在称呼语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认为用于称谓的词都要体现敬意,这样才能充分照顾到对方的积极面子。比如人们习惯用表示血缘关系的名词去称呼非亲属,这正是汉文化中集体主义思想”的体现。而该现象在西方文化背景下是难以接受的。此外中国人喜欢加上前缀如老李、小王等等,以便充分照顾到对方的积极面子,体现出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但西方人忌讳“老”字,无法适应这种称谓方式。再看看道歉行为。首先,就道歉频率而言,英美国家的人对道歉的使用远远高于中国人(贾玉新,1997)。特别

12、是针对咳嗽这样的日常小事,中国人很少会因此向对方道歉,而英美国家的人会立即向对方说:Imsorry,其次,语境也直接影响到道歉行为的文化差异。美国学者Ha11(1976)曾提出强语境文化(high-contextculture)和弱语境文化(low.contextculture)的概念。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拥有强语境文化模式(high,contextculture,即交际双方不是主要依靠语言直白地来达到交际目的,而是间接地利用双方对所谈事情的共有知识和经验“意会”出想要达到的目的),对面子问题尤其敏感,一旦发生矛盾,人们马上采取直接道歉策略(Illocutionaryforceindicat

13、ingdevices)(BlumKulka&Olshtain,1984)来维护双方的面子,避免矛盾升级。例如:“真对不起”,锖原谅”等等。以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代表的弱语境文化模式(1owcontextculture,即交际双方主要依靠语言直接地“言传出想要达到的交际目的)对面子问题相对来说较迟钝,人们为维护个人面子,可以争吵或争斗,他们多采用减轻责任策略(strategoyfminimizing)(Trosborg,1987Y来维护自己的积极面子。(四)中西方面子保全机制的差异由于不同的价值观的影响,要面子”这一准则在西方文化中不具备广泛的社会建构力。在西方“面子”准则要求个人在与他人交往时对保

14、全自己的佥面”自负其责。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保全脸面这一行为准则的深度和广度要大得多,其建构是与西方相反的。中国的这一准则不是以个每个中国人都人,而是以跨越个人的社会单位为导向的,从社会单位出发再引向各个具体的个人。有为群体挣“面子”的义务,也有分享群体“面子”的权利,但却没有丢“面子”的权力。在很多情况下,群体的“面子”一旦受损,个人力量是难以挽回的,因为你所丢的不是个人的“面子”,而是群体的“面子”。这就给中国人造成了沉重的“面子”负担。面子涉及社会关系和文化。中国人的面子观反映了以群体依存为特征的价值观,而“面子保全论”反映了西方文化中以个体为中心的价值观。礼貌的文化特征差异是不同文化价

15、值观差异的反映。无论是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论,还是中国人的面子观,都是在探讨人们如何在交际中采取有效的礼貌策略使交际更加成功。了解言语交际时的面子问题,实施一些策略将有助于在适当的场合说出得体的话语。面子观是言语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文化交际能力不容忽视的一个方面。探讨和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面子的差异及其成因,有助于揭示隐含在交际行为中可能引起误解和冲突等因素,可以加深交际双方之间的相互理解,求同存异,为交际双方的活动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参考文献:HuHsienChinTheChineseConceptsofFacdJAmericanAnthropologist,1944,46

16、:45-64ErvingGofmanOnFaceworkAnAnalysisofRitualElementsinSocialInteractionJPsychiatry,1955,18:213黄光国面子中国人的权利游戏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3RonScollon,SuzanneWongScollon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MBlackwelt,1995:34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299胡文仲跨文化交际与英语学习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8:203-207EdwardTHal1BeyondCultureMNewYork:AnchorPress,1976:85105BlumKulk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